广胜寺,位于洪洞县城东北17公里的霍山南麓,霍泉亦发源于此。广胜寺于东汉建和元年创建,初名俱卢舍寺,唐代改称今名。大历四年重修。元大德七年地震毁坏后重建。明清两代又予以补葺,始成现状。
广胜寺由上寺、下寺、水神庙三组古建筑组成,布局严谨,造型别致。寺区古柏苍翠、泉水清澈、风景十分秀丽。
上寺由山门、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天中天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廊庑等组成。创始于汉,屡经兴废重修,现存为明代重建遗物,形制结构仍具元代风格。山门内为塔院,飞虹塔矗立其中,现存为明嘉靖六年重建,天启二年底层增建围廊。塔平面八角形,13级,高47.31米。塔身由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全身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建造精巧,彩绘鲜艳,至今色泽如新。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设计十分巧妙,为我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清康熙三十四年临汾盆地八级地震,此塔安然无恙。寺内碑碣甚多,是研究寺史沿革的重要资料。
下寺由山门、前段、后殿、垛殿等建筑组成。山门高耸,三间见方,单檐歇山顶,前后檐加出雨搭,又似重檐楼阁,是一座很别致的元代建筑。前殿五开间,悬山式,殿内仅用两根柱子,形如人字柁站,构造奇特,设计精巧。后殿建于元至大二年,七间单檐,悬山式,殿内塑三世佛及文殊、普贤二菩萨,均属元作。殿内四壁满绘壁画,1928年被盗卖出国,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残存于山墙上部16平方米的画面,内容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画工精细,色彩富丽,为建殿时的作品。两垛殿至正五年建,前檐插廊,两山出际甚大,悬鱼、惹草秀丽。
下寺门外即是霍泉,据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霍水出自霍太山,积水成潭,数十丈不测其深。霍泉现由海场、分水亭、碑亭组成。海场为水源池塘,面积约80平方米,依山修筑,源头围护其中,秒流四立方米,灌溉十余万亩粮田。池前有分水亭,亭下用铁柱分隔十孔,是当年洪洞、赵城两县分水的交界处,南三北七,实测流量相近,这是历史上解决两县争水纠纷的遗迹。碑亭内碑文记载了分水情况,碑阴刻分水图。解放后成立专门机构,水源得到合理使用。
济公智救广胜寺的传说: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
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
这首《济公活佛行遭歌》恐怕是当今中国民间传唱得最广的一首歌曲。主人公济公是我国宋朝末年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名僧。俗姓李,名道济,浙江天台人。由于他经常蓬头垢面,饮酒食肉,游行于市井之间,形同疯癫,人们又称他为济癫。济公又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僧人,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扶危救困的感人故事。在九华山就一直流传着济公智救广胜寺的故事。
广胜寺位于广胜山下舒姑泉畔,紧靠下雪潭。从前山到九华山进香的人们都要经西洪岭、甲子岭,在广胜寺门前进山。因此那时广胜寺的庙宇很大,香火也特别兴旺。相传整个广胜寺仅大门偏门就有七十二道之多,寺中一个专门负责开关庙门的老和尚每天午饭一过就开始关门,等他把最后一道庙门关上时已到了掌灯时分。
但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就是广胜寺这么一座大庙宇也不例外——寺庙每隔六十年就要遭一回火龙(即火灾)。尽管寺里住持时时关照本寺僧众在烟火方面处处提防,步步小心。但是一到六十年,庙宇就会无缘无故地起火,而且救都没法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座好端端的大寺被烧得一干二净。然后全寺僧众又得四处化缘,重修庙宇,再塑金身。
这一年又到了六十年的期限,住持终日愁眉苦脸,一筹莫展,全寺僧众也是人心惶惶,坐卧不安。
一天傍晚,广胜寺门前突然来了一位疯和尚,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手里拿着一根一端已经开裂的破竹竿。
疯和尚一进寺门,便大声嚷嚷:“哎呀,今天可把我饿坏了!”当家和尚一看,心中虽然不快,但由于这些日子以来,心中有事,也不想再节外生枝,便让小和尚领着疯和尚到厨房去用膳。
疯和尚进了厨房以后,一点也不客气,端起碗来就吃,而且遇到什么就吃什么,也许是饿急了,竟然一口气吃掉了八大碗饭。吃完以后,他用那脏兮兮的衣袖一抹嘴,冲着小和尚嘿嘿一笑:“哎呀,我说小师傅,看你们当家的愁眉苦脸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心事呀?”小和尚见他居然一口气吃了八大碗饭,心中已是暗暗称奇,又听他这么一问,便赶紧把这件关系全寺存亡的大事一五一十地说给疯和尚听。“是这么回事,这我早就知道了,我就是专门为这事到你们这儿来的。今天是十一月三十,明天是腊月初一,也就是你们这座庙宇六十年前失火的日子,对不对?不信,你就去问问你们当家的。”
小和尚把疯和尚的话跟住持一说,老和尚觉得这疯和尚确实有些来历,立即随小和尚一起去见疯和尚。
“请恕老衲眼拙,不知仙师驾到,敢问大师法讳上下?”
“花子乃四海之人,无名无号。名号事小,明日午时三刻贵寺劫期即至,此乃大事也。”
“烦请仙师指点迷津。”
“明日午时一到,请方丈立即关闭山门,让所有香客一律在山门外烧纸进香。只留一道偏门供本寺僧众出入,此门由花子我亲自守护。”
“多谢大师指点。”
第二天午时刚到,就见住持老和尚带着寺僧急步来到大殿中央:“阿弥陀佛,各位施主,本寺现因发生了一些变故,请各位施主赶紧退出山门。”
大家也不知道寺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只好一窝蜂地朝山门涌去。众人刚退出山门,小和尚们就一起动手把寺门关上了,最后只留下一扇偏门没关。这时,疯和尚挟着那根破竹竿来到了这扇偏门前,只见他身子一歪一屁股就坐在门槛上,双眼微闭,并且不时地用眼睛的余光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的一切……
这时,只见一个穿着红衣红裙的美貌女子手里拿着一方红头巾,向山门走来。她来到山门跟前,一看山门紧闭,便转身向偏门走来。可是偏门又被疯和尚倚坐在门槛上,要想进门,必须从疯和尚身上跨过去。红衣女子没有办法,只好走到疯和尚跟前,请疯和尚让她进寺烧香。
疯和尚眼皮一翻,用破竹竿指着山门外的大香炉说,“烧香请到那儿去烧,这里没有香炉。”女子又说她要进去求签,疯和尚一指偏门前的小桌子:“签筒、签诗都在那儿。”
女子无奈,正待还要说什么,只见疯和尚“霍”地站起身来,一声低喝:“午时三刻已过,你还不快走!”说完,破衣袖一抖,便朝红衣女子脸上拂去,红衣女子一惊,立刻化作一团火球朝广胜寺对面的鸡冠石上滚去,火球一落到鸡冠石上,便倏地消失得无影无踪。疯和尚微微一点头:“原来是这样。”
这一情景被寺里的住持看得一清二楚,连忙过来问疯和尚刚才是怎么回事。
“刚才那个红衣女子是火神化身,被我拦在寺外,并拖延时间,使她错过了午时三刻,然后才把她赶走。对面的鸡冠石正好对着山门,每次火神都是从那儿进出。她每隔六十年出行人间一次,因为一抬头就发现了这座大寺,而且寺内香火兴旺,正是大好的栖身之处,因此贵寺每隔六十年便要遭一次火劫。”疯和尚解释说。
“阿弥陀佛,原来如此。多谢仙师慧眼识破天机,帮助敝寺逃过这一劫,老衲这里谨代敝寺上下僧众谢过大师。”住持说完,又向疯和尚深施一礼。
“贵寺今日虽然逃过一劫,但六十年后,劫期又至,那时又难免要费一番周折,必须设一技法,永绝了后患才是。也罢,我去把那鸡冠石换个方向吧。”说完,只见疯和尚用手中的破竹竿朝地上一点,一纵身便跳上了对面的鸡冠石。
疯和尚跳上鸡冠石后,左瞧瞧,右瞅瞅,放下手中的破竹竿,撩起破袈裟,捋起破衣袖,一伸手就把那块重约两万多斤的鸡冠石给提了起来,换成了西南—东北向。
从那以后,广胜寺就再也没有失过火,人们传说,那个疯和尚就是济公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