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39600000007

第7章 对话薛忆沩:从这一“步”到下一“部”

薛忆沩,我们知道你在八十年代末完成《遗弃》和《一个影子的告别》等两部长篇之后终于又进入了长篇小说的创作状态,写作并发表了新作《白求恩的孩子们》。你跨出这新的一步花费了二十年的时间。曾经有评论家注意到“时间”是你文学道路上的一个突出因素。你自己也这样看吗?

我每一篇作品都要经过反复的修改和重写。我不少作品的发表都充满了坎坷。我大多数作品的“出名”与出版之间也总是相隔着“时间”之谜。《遗弃》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它出版八年之后才突然从一部默默无闻的小说变成了“众所周知”的名作。而去年发表的《小贩》是我“用三十三年时间”写成的短篇小说。这种神秘的时耗是我不愿意看到又必须接受的事实。我已经学会了与这种消极因素相处。我甚至会“苦中作乐”,将虚荣和实惠的延迟当成是一种扎实的荣誉。我的写作就像是长跑,它需要身体和精神的韧性。

从你新作的题目很难猜想小说的内容。“白求恩”当然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符号。你被林贤治等评论家高度赞扬的《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已经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接近过这个符号。大家都认定“白求恩”是那篇小说主人公“怀特大夫”的原形。在你的新作里,“白求恩”扮演了父亲的角色,而我们知道,现实中的白求恩从来没有做过父亲,你小说中的“白求恩的孩子们”指代的是什么人?

《白求恩的孩子们》展示的是两个中国家庭(尤其是两位母亲)和三个中国孩子的命运。它的时间跨度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到北京奥运会前夕。它的空间从中国南部的一座小镇伸延到北美的双语城市蒙特利尔(那是白求恩来到中国之前居住的城市,也是小说的叙述者离开中国之后居住的城市)。“白求恩”是一座用文字建构的迷宫,一座历史的迷宫。中国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曾经走进和走出(或者走不出)这座迷宫。他们都应该被包揽在“白求恩的孩子们”这个特殊的群落中。这个群落甚至还可以包括我在加拿大遇见过的一些当地人。白求恩的精神养育了他们。白求恩是他们精神上的父亲。“白求恩”和“孩子们”为我的想象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我在这个空间里重新审视了七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将近四十年的中国历史。

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呢?

如果说《遗弃》聚焦于个人的生存状态,《白求恩的孩子们》着重的就是个人与历史的关系。个人与历史的关系中充满着“荒谬”的细节。这“荒谬”是文学存在的理由,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以及文学智慧的源泉。我的许多作品,尤其是我的“战争系列”作品(如《首战告捷》、《历史中的转折点》和《通往天堂的最后那一段路程》等)都试图揭示这种以不同方式困扰所有人的“荒谬”。《白求恩的孩子们》是这条文学道路的伸延。

长篇小说这种形式为你的探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吗?

是的。我称这部作品是布满笑料的悲剧。篇幅上的相对自由为叙述提供了许多缓冲区,让叙述者可以将许多幽默的素材安插在叙述的链条上,用反讽来增加叙述的张力。当然,我没有滥用这种自由。《白求恩的孩子们》结构非常严谨,语言相当讲究,叙事风格坚守我一贯坚守的“节制”原则。

这部作品的献词提到了“必须的奥秘”,这是理解这部作品的一个关键词吗?

白求恩在离开加拿大之前给他最重要的情人留下了一句话,说她知道他为什么“必须”去中国。这就是献词中“必须”一词的来源。我长期研究白求恩的档案,这“必须”对我一直是一个谜,一个巨大的存在之谜。我相信白求恩本人知道它的谜底,他的情人也知道它的谜底,但是,我们不知道,我们这些深受他影响的“白求恩的孩子们”不知道。写作的野心之一就是帮助我们解开存在之谜。通过作品中三个孩子的命运,我开始理解了这“必须的奥秘”。这奥秘再一次见证了历史的荒谬。

你移居异域已经将近十年了,你在小说中的这些历史和哲学性的思考,是否与“离去”有关?一个作家生活疆域的扩大是否有益于他写作疆域的拓展?

我的作品中一直充满着历史和哲学性的思考。我的“战争系列”小说被我自己称为是“历史外面的历史”,而我的《遗弃》曾被何怀宏教授列为中国的三本哲理小说之一(另外两本是《黄金时代》和《务虚笔记》)。当然,异域的生活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历史著作,让我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关于同一个历史事件对立的证据和对立的解读,这对我认识历史的荒谬无疑有很大的帮助。不过,生活疆域的扩大与写作疆域的拓展之间也许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因为文学并不是见闻。文学的洞察力和想象力有更神秘的来源。卡夫卡一辈子几乎没有离开过自己出生的城市,但是,他对生活的认识超过无数“行万里路”的人,他精神的疆域几乎囊括了全部的人类生活。

但是,母语之外的语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世界上有许多不懂外语的好作家。用母语写作的质量与作者是否掌握母语之外的语言也没有必然的关系。一个写作者必须对自己用于写作的语言怀有激情、敬意和警觉,这是关键。不过,《白求恩的孩子们》的情况有点复杂。它最初的部分是我在一位加拿大著名作家开设的硕士写作班上完成的期末作业。后来,我继续用英语写成了整部作品……但是,直到我用汉语重写出这部作品之后,我才对它充满了信心。这次奇特的创作经历让我对汉语和英语在我个人写作过程中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

母语之外的语言使你在异域的创作有了更多的空间,也使它变得更加复杂。

是的。除了那些积极的影响之外,语言之间的冲撞也必然给写作者带来更多的困惑和焦虑。因此,一个远离祖国的写作者比一个远离祖国的牙医或者厨师面临着更大的精神考验。

那么,这些年的异域生活中让你最有体会的到底是什么?

我的生活方式非常落后。我喜欢读书,喜欢宁静,喜欢步行和跑步,喜欢听陌生人的故事,喜欢听收音机,喜欢从事与前途没有关系的学习……在异域,我的这种生活方式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当然,重要的是还要能够顶住寂寞。寂寞来自意义的丧失。布罗茨基在一篇关于流亡的随笔中说,异域生活教给作家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生命的“无意义”。卑微感是战胜寂寞的武器。我在很小的年纪就对卑微有很深的认识。卑微感几乎是我的童子功。我开始异域生活之前发表的访谈题目正好是“面对卑微的生命”。而我对细小的事物也会有很大的兴趣,路边的一棵野草可能会比一个著名的文学奖更引起我的兴趣。这种习性让我对寂寞有更强的抵抗力。

去年你结束了长达八年的漂泊,到香港城市大学做访问学者。这被人们视作是你的“回归”。我想知道,“回归”会给你带来新的身份焦虑吗?

我仍然在漂泊,暂时还没有“回归”的焦虑。但是,一旦“回归”成为我的航向,我相信自己会被新的身份焦虑困扰。“离去”和“回归”其实都是充满悖论的概念。物理的离去可能就意味着精神的回归,而物理的回归又可能意味着精神上的疏离。

有没有可能摆脱这种困境呢?

佩索阿曾经说葡萄牙语是他的祖国。我想,当“故乡”和“异乡”在现实中位置颠倒的时候,精神的家园是非常重要的。我迷恋语言,迷恋词、句子和表达。我对地理的乡土已经越来越淡漠了。我同样也认语言为故乡为祖国。这种认同当然能够缓解那种焦虑。只要我还在写作,只要我还有能力写作,我就会感到内心的平静。只要能够写出下一部令自己满意的作品,我就会得到内心的平静。

你还有另一种更简单实用的“武器”。

是的。近年来,我迷上了长跑。现在,我几乎每天都要跑五千到一万米。在异域,我有很理想的长跑路线。这次回国,我发现北京和深圳同样有令我激动的长跑路线。在北京的时候,我每天清早五点起来,从距离天安门八公里的朝阳区东侧沿建国路和长安街一直跑到复兴门外大街。在深圳,从莲花北跑到华侨城是我的理想路线。这种长跑模糊了异乡和故乡之间的差别,也有利于缓解身份的焦虑。

这样的运动强度在中国作家中非常罕见。

是这样。它又一次呼应了关于我是“异类”的标签。

你会继续长篇小说的创作吗?你的下一部作品会是什么呢?

我还会继续。我现在至少有三部长篇小说的写作计划。我的下一部小说也许与“李尔王”有关。这是一个跨越五十年(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故事。我已经为这部作品做了大量的研究,包括反复阅读莎士比亚的剧本。这部作品中会有许多关于语言的讨论。

后记

这篇访谈发表于2011年8月8日《深圳商报》“文化广场”。采访提纲由《深圳商报》文化记者刘悠扬提供。

同类推荐
  • 徐志摩精选集

    徐志摩精选集

    《徐志摩精选集》收录了诗歌篇、散文篇近80余篇。徐志摩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想做诗便做一手好诗,并为新诗创立新格;想写散文便把散文写得淋漓尽致出类拨萃;想恋爱便爱得昏天黑地无所顾忌……这,便是此刻我们要面对的徐志摩。他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那短暂得如同一缕飘向天空的轻烟的一生,甚至没来得及领略中年的成熟便消失了。但即便如此,他却被长久地谈论着而为人们所不忘!本书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
  • 唧唧复唧唧

    唧唧复唧唧

    这是一本写俗世的书。写的是俗,所以许多地方不能当真。不能当真,不是说书里的故事和观点不真,而是说,每一个小世界,映照在众人眼里,总是千差万别。一人有如是的经历,在一时一地,生起如是的觉受和情绪,而他人未必领会。不久前,我喂流浪猫,被它咬了。有人说,千万别拿自己的生命去同情那些命更硬的动物了。我由此知道,与他不相契。怎么能因为要付出些代价,就放弃了所爱之事呢?岂有落得千般好处而不消忍受一点委屈的便宜事。世间一切俗气,终究因为不够勇敢。
  • 二十个站台

    二十个站台

    《二十个站台》是青年诗人、评论人江汀的散文集。这批文章按照写作主题分为三辑,第一辑是关于自己生活和写作的散文,第二辑是为作者身边的诗人、小说家、画家而写的随笔,第三辑是对外国文学所写的阅读札记。它们中的大部分曾刊登于在国内颇具影响的《经济观察报》书评版,其余篇目则散见于《北京青年报》《诗刊》《诗建设》《中西诗歌》《旅行家》等报刊。
  • 君子如玉

    君子如玉

    民国的星空下,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那个年代涌现出一批或迂或痴或狂的“民国先生”,他们以“士”为守,以“雅”为基,他们迥然于当今的风度、胸襟、学识和情趣,穿越历史,透过季羡林先生的文字扑面而来。本书主要收录季羡林先生回忆同时代恩师故交的文章,共分三辑:第一辑,君子隆师而亲友;第二辑,留得枯荷听雨声;第三辑,平生风义兼师友。
  • 侨民故事

    侨民故事

    这一年的冬天,哈尔滨却出奇的暖和。听当时的那几位还未走进坟墓里去的老哈尔滨人说,这种天气,过去哈尔滨就有过一次,不过,那在他们还是年轻小伙子时的事。那时候,他们刚刚来到哈尔滨。当时的哈尔滨还是一片荒芜的沼泽呢。那里只有几户人家,而且都是流亡的洋人和混血儿,路没法走,到处都是沼泽,人只能走在木栈桥上。不久,又有了好看的洋房,有了敖德萨餐馆,有了教堂,有了监狱,有了侨民学校,有了花店,有了肉铺,有了棺材铺,有了侨民的墓园,有了许多平常而又别致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异世界设定师

    异世界设定师

    穿越到自己设定的异世界?有趣。。少年吴雍,平日里只爱写写画画,构造他幻想中的世界观“西弗利亚”。一日,受神秘女人的召唤,他竟穿越到了自己设定的世界中,并在这场异界的冒险中,逐步登上诸神之座。。这是一本异世界奇幻题材的小说,涉及十余个国家及势力(挖大坑预定),有魔法也有真刀实剑。。这本书有一系列相关的计划,包括人物设定图、徽章地图设计、在Minecraft中实现小说场景、骑砍mod等等,已完成的目标会更新至评论区。点一下收藏不迷路,蟹蟹~
  • 教子三略

    教子三略

    本书介绍了如何呵护孩子心灵健康地成长、如何帮助孩子提升学习成绩、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如何纠正孩子出现的偏差、如何指导孩子升入理想的大学、如何培养孩子的基本素质、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家长等主要内容。
  • 野孩子复生之后

    野孩子复生之后

    这是一个无敌流的轻松故事,看此故事请勿携带大脑,如果能逗你开心,请留言鼓励一下,谢谢。
  • 魔主的一生

    魔主的一生

    人生总会变化无常,本该种田隐居的强者,再次被迫踏上征途,他的传奇一生又要开始了。
  • 代行者的世界物语

    代行者的世界物语

    世界的命运之轮转动,因世界而诞生。代行世界之责,见证命运,改变命运。盖亚的保护,阿赖耶的宠爱,世界与人类,既定的命运,由我来见证。
  • 逆流的鱼儿

    逆流的鱼儿

    新年的钟声敲响之后,最后一批八零后已经奔三十了。时光像一道奔涌的大河,裹挟着如蝼蚁般渺小的我们不断翻滚向前。我们在人生的激流中,或是抗争,或是顺从,或是头破血流之后无奈的妥协,最终我们都会发现,青春已经无可奈何的离我们远去,唯有鬓边渐生的丝丝白发,眼角泛起的细细皱纹,如穿越过往的录影带,记录下我们芳华绽放的那些美丽瞬间。李鱼的故事历时十余年,他不是锦鲤,他只是一条平凡而倔强的小鱼,他在尘世泥泞中摸爬滚打,在人生长河中逆流而上。人们出走半生,归来却早已不是少年,唯有青春的记忆,永留心间。李鱼生而平凡,却也活得精彩,亲爱的朋友,你呢?…
  • “惩罚”熊孩子的100种方式

    “惩罚”熊孩子的100种方式

    熊孩子正处于发育的黄金时期,他们的词汇量迅速增长,智力的发展也超乎想象,并且性格也在逐渐地形成。熊孩子因此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很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给家庭带来快乐的同时,烦恼也是应接不暇。本书是一本与众不同的“惩罚”教子书,作者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书中所描述的教育问题,在每个家庭都会发生,而书中的100种“惩罚”方式,源于作者多年的教育经历。惩罚并不是体罚,而是通过一些有意义的小事,帮孩子明辨是非,建立责任感,让孩子感受爱和希望的同时,传递爱和希望。
  • 庆余年

    庆余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而谁可知,人生于世,上承余庆,终究却是要自己做出道路抉择,正是所谓岔枝发:东风携云雨,幼藤吐新芽。急催如颦鼓,洗尽茸与华。且待朝阳至,绿遍庭中架。更盼黄叶时,采得数枚瓜。…………《庆余年》同名影视剧由张若昀、李沁、陈道明、吴刚等主演,11月26日起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开播。
  • 专情校草太强势

    专情校草太强势

    [我永远爱你,不必多言。我的承诺,不论经过几层洗刷,终究不会褪。只要你愿意,我会一直跟在你身后,守候你的余生。不管发生什么,请不要忘记:你,不是一个人,还、有、我!——霄少谨][爱上一个人,有了希望,是一个很美好的事情。我不能做到为从前的错误买单,也不能挽回逝去的时光。我现在坚守:过去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负!少谨,我爱你!——夏曦雨]
  • 一品闪婚

    一品闪婚

    新文:《独家挚爱,总裁的蜜恋甜妻》http://m.pgsk.com/a/961842/十一月连载求收藏《大龄总裁·先婚厚爱》http://m.pgsk.com/a/838904/即将完结(正文完结)第一次见面,他撞见她劈腿,一不小心惹毛了他。第二次见面,她痛快甩了前男友,站在天桥上砸下了高跟鞋,正巧砸破了他的车。第三次见面,她被前男友的“真爱”陷害,误打误撞,撞到他。第四次见面,她在相亲,他在相亲,她瞥了一眼穷追不深的前男友,娇笑道,我们结婚吧。于是见面总共不超过五次的两个人,当天就领回了两个红本本。————她以为婚后的生活,不过就是你妈变我妈,却不料还多了一项义务。————他极尽所能的宠她,却在她怀孕的时候冒出一个怀孕六个月的前女友,她冷笑,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飘,你口味真重。她甩出一张离婚协议,走得毫不留恋,他穷追不舍,堵光她的退路,她恨,却以为他在乎她。直到一场大火,他义无反顾的救出他的初恋,她才恍惚,这场婚姻,她输的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