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20200000004

第4章 追慕前贤

俞晓群先生的《前辈:从张元济到陈原》,是一本文笔活泼、信息量丰盈的现代出版人物史话著作,其立意不仅在于追慕前贤,也足可泽被后人,惠及尚未入门的出版新手。全书虽然只写了张元济、王云五、叶圣陶、邹韬奋、胡愈之、吕叔湘、巴金、张中行、周振甫、陈翰伯、陈原十一家,却足以成为当下任何一家出版社对自己员工的培训教材,或者传媒大学里编辑出版专业学生们的必读课件。我甚至觉得,只要把这本书中写到的这十一家的故事读熟了,你大致就能知道,该如何从事编辑出版这个古老的行当了。当然,我也建议俞先生或者别的同道者能接着往下写,再写一本“前辈”续编,接着陈原,从赵家璧、陈伯吹、范用、叶至善、钟叔河们,可以一直写到俞晓群本人。因为在我看来,晓群先生正是一位与上述出版前辈一脉相承、心存远大的出版理想,怀有高尚的编辑激情的出版家。

董桥先生有言:“天下青山都是一簇簇乱叠起来的。”一位出版家的成就也当如此:是由一本本传世的好书“乱叠起来”的。一提到俞晓群这个名字,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经他之手出版的一本本、一叠叠好书:《书趣文丛》,《万象主题书》,《万象译事》,《新世纪万有文库》,《吕叔湘全集》,等等。甚至包括《脉望译丛》中的《书之爱》,《人·书·情》中的《书的礼赞》、《旧俄书事》、《烈火中的凤凰》这样的只有三五万字的系列小书。也因此,我很赞同俞先生在《前辈》里说到的一个观点:在出版官员与出版家之间,并无必然的递进关系。职务性的例行公事,或者动用大笔国有资金,像做“政绩”一样,匆匆完成某个皇皇几十卷乃至上百卷的图书项目,虽然看上去很美,但都成就不了一位真正的出版家。出版家必须首先拥有真正的“书之爱”,必须具有俞先生所说的“人书情未了”、“以出版为终生职业”的痴迷情怀,必须拥有“为书籍的一生”的文化理想。我觉得,俞晓群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出版家。

我与俞先生迄今素未谋面,却心仪已久,并有过几次文字因缘,只是他可能并不知晓。一是他主事辽宁教育出版社、推出《新世纪万有文库》之时,我算是这套书的“粉丝”,几乎是每出一辑,购买一辑。因为爱之心切,渐渐地也看出了一点瑕疵,还特意写过一篇《向〈新世纪万有文库〉进一言》的书评,野人献芹,表达了几点愚见。其中有一点就是,文库既然面向普通大众读者,意在“开启民智”,但“古代文化”和“近世文化”部分,全部采用“白文”,不见任何注解和释文,字少、价廉、易存算是做到了,却未必适用于阅读。近世文化诸册是白话文,倒还好说,古代文化却全篇文言,没有辅助性的注解和释文,一般读者恐怕仍然是不得其门而入,对编辑出版者来说,也未免过于省事。还有一次,是我当时的一位出版界的领导,在辽教社出版了一本厚厚的著作,说是可能要重印,承蒙领导信任,让我给他校读一遍。我记得当时是颇花了一点工夫的,光校读出的人物生平等常识性错讹的勘误表,就写了好几页。当然,这只能怪作者下笔草率,鲁鱼亥豕,留下太多。这部著作后来有否重印,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一点与俞先生、与辽教社的因缘记忆。

后来有一年,我和青年学者眉睫君一道去法兰克福出差时,同住一室,眉睫君带了俞先生的一本著作《这一代的书香》。在异域度过的那几个秋夜里,我正好借读了此书。最近又拜读了俞先生的《前辈:从张元济到陈原》和《蓬蒿人书语》(岳麓书社版)。这些著作,加深了我对俞先生的书爱情怀和出版理想的认识与敬佩之意。

《前辈》一书,好就好在它充满了有趣和实用的“细节”,注重挖掘出版前辈们的从业故事,而不是简单评说他们的出版理念和出版功绩。俞先生讲述起前辈们的编辑出版掌故,真是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如数家珍一般,充满“故事性”。如写张元济、王云五的这两篇里,越是“识小”的花絮和段落,越是引人入胜。写邹韬奋伟大的“出版精神”,也是诸如他在办生活书店时制定的店员工作守则,“店内必须设椅子,为不买书的读者提供看书的方便;店员面对读者询问,不许说‘没有’二字,要把缺货的书登记下来,立即去找;发现偷书的人,不许当众训斥”等等细节最具感染力。写出版家巴金的那一篇,俞先生用具体的小事例把“巴金的出版”的成功秘诀归纳为四条:一是个人理想与职业特征的吻合;二是作家学识与编辑工作的吻合;三是认真精神与出版实践的吻合;四是服务意识与尊重作者、尊重读者的吻合。最后认定巴金先生是一位“文化理想主义的出版典范”。我觉得,他对巴金的出版的理解、体会和讲述,也带着“夫子自道”的意味。他是一边写着这些前辈的故事,一边寻绎和证实着自己作为一名出版后来者,在精神上和情怀上与前辈们声息相通、薪火相传的地方。

俞先生观察和研究出版前辈,有自己十分独立的识见和独特的发现。例如他能把张中行先生纳入出版前辈之列,就非同流俗,别具慧眼。他把张中行先生的文章作“编辑散文”(而非“学者散文”)观;尊周振甫先生为“编辑型的学者”(而不是“学者型的编辑”);评价陈原先生为“中国百年出版史上最后一位通才”,皆为新颖独到和“知己”之论。没有一种精神上的私淑和贯通,没有一种锐利和睿智的目光,难能有此感受与发现。

沈昌文先生说俞晓群是一位“有思想的出版家”。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一句:他也是一位富有文化理想和人间悲悯情怀的出版家。他讲述前辈们的出版故事时,文笔大致是平实、素朴,有所控制的,但是有时写着写着就激动起来了。例如写邹韬奋那篇写到了最后,那种文人的悲悯情怀就会情不自禁地流于笔端:“但是,这一切似乎都与韬奋先生的理想境界渐行渐远。那天,我的思绪悄悄地潜入梦中,我看见新旧中国被一条时间的界河一分为二,此岸阳光灿烂,彼岸雾霭茫茫。我立于此岸,拨开时光穿梭的云层,向彼岸眺望。人们行色匆匆,目若无物,一切景色都像一部变质的老电影,忽明忽暗。我点击韬奋先生的名字,看到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在天光微露的时候,猝然躺倒在他深爱的土地上。他仰卧在那里,清澈的目光,凝视着灿烂的星空。一个小姑娘依偎在他的身边,晃着他的臂膀呼唤着:怎么办?怎么办?此时,他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但他还是顽强地抬起手,奋力写下三个字:‘不要怕’。此时,我慢慢地清醒过来,眼中含满了泪。”这样的文字,实在也可作“出版家的散文”观。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情怀、这样的文笔,像《前辈》这样的“人物史话”,比一般的出版研究文集和出版史著作更为生动好读。

同类推荐
  • 回望昙华林

    回望昙华林

    本书有几篇谈到当年学生自己办的文学社和刊物,其中《拾花》、《碧桃》给大家印象尤其深刻,据说,当时中文系这些自生自发的学生“同人刊物”一度“如雨后春笋”。林如稷、冯至那些文学大家,他们办浅草社和后来加入沉钟社的时候,不也就是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吗?可是,一阵寒冷的北风刮来,《拾花》、《碧桃》这些刊物和文学社都坠落了,夭折了,还有写了“思想情调不健康”文章的同学被令退学。好在培植那些同人刊物的园丁们,包括那位被退学的傅生文君,在七十、八十两个年代交汇之际,很多又考取最早的几批研究生,得以实现他们的抱负,展现他们的才华。
  • 烟雨纷繁,负你一世红颜

    烟雨纷繁,负你一世红颜

    民国大师经典作品系列共十册,本册为民国大师张恨水作品精选集,张恨水是民国时期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家,其散文也十分佳美,本书精选了张恨水的《两都散记》等精美小品文。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文章了解当时社会及大师的思想,并在文章中了解大师的人生。
  • 医心帖

    医心帖

    刘希彦所著的《医心帖》所收散文,提倡快乐生活。作者写理想的生活、事业、快乐,还写了应该爱自己、养生的误区、读《红楼梦》的心得,并用诗意笔触写了菊花、梅花、蔷薇、海棠等等大自然的美好景物。作者从生活中的快乐与误区,大自然的奇妙和多姿多彩领悟人生的道理。作者秉承简单即快乐的观点,提倡亲近自然,让生命慢下来,随时随地享受触手可及的快乐。
  • 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

    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

    宋词写艳情而不轻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如行云流水、老松柔柳,临风伴月,情调闲雅,怀抱旷达,使人心驰神往,无限沉迷。这本《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正是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的精华之作。本书编撰体例除原词和鉴赏外,还根据内容适当加入了词人名片、注释、插图及后人点评。“词人名片”做介绍,力求言简;“注释”疏通义,力求准确;“鉴赏”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助于读者掌握原记事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适量的“插图”则以视觉形象与语境交相辉映,触发大家的灵感。另外,我们还搜集了较为经典的后人点评,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启发思考。
  • 大搜捕

    大搜捕

    本书内容包括:苍山出奇兵;大漠追凶记;扫荡假烟“王国”;押钞车血案;梦断金山等。
热门推荐
  • 历史迷雾中的廖仲恺案

    历史迷雾中的廖仲恺案

    1925年8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被刺杀于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外。此为中华民国史上一宗扑朔迷离、在一定程度影响并改变了历史走向的突发事件。此案过去80多年矣,而许多谜团或疑点,至今未能破解。这除了恐怖事件本身的诡秘性使人难以全面窥测外,案发后不断添加的一些人为因素,更降低了案情的能见度,以致今天对“廖案”的梳理,仍有许多不甚了了的东西。打开今天的互联网,只见有人这样写道:根据调查与审讯,“证明”刺杀廖仲恺的主使者是朱卓文、胡毅生、魏邦平、梁鸿楷、林直勉等人,胡汉民、许崇智涉嫌。
  • 宝女所问经

    宝女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评论与反思:发现保险法的精神

    评论与反思:发现保险法的精神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险法为规范中国保险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理论研究的薄弱、实践中的保险法存在诸多瑕疵、评论现实中发生的疑难判例、反思中国保险法律制度的不足,发现保险法律制度的规律和精神,我们愿成为保险法研究的铺路石!
  • 边缘人语

    边缘人语

    江的边缘,海的边缘,是水的边缘。淡的边缘,咸的边缘,是生的边缘。边缘之人往往麻木。边缘之梦常常惊醒。边缘是一种景观。从某种意义上说,边缘状态总是酝酿着变化的状态,也是可以激活人的思想、情感的最佳状态,于求生和毁灭之间,不是麻木终了便是灵智闪烁。人在边缘时草也在边缘鱼也是边缘,命运和机遇都在边缘。从边缘的自由到自由的边缘,人怀警惧,心无块垒,怀边缘之想反而海阔天空。边缘寂寞。边缘美丽。远离了神话之后,边缘的启示就刻在每一粒沙子上了,长在每一根芦苇上了,嵌进每一片鱼鳞中了驮在每一对翅膀上了——于创造及灾难之间,平及暴烈之间,幸福与痛苦之间。空灵与物化之间,生存与毁灭之间,我们无一你外地边缘着。
  • 雨蝶三秋

    雨蝶三秋

    本文讲述了唐朝末年,幽兰山鬼谷宗师玄祖派以弟子王道平为主的燕云十六骑与江湖侠客,仁人志士一起反击乱世,驰骋天下的故事。开封城,梁帝选国色天香的才女冯香凝为右皇后,大婚前夕,方青朔潜入皇城欲带走香凝,香凝为保全家族不愿离去,方青朔愤恨而走,次日大婚,梁帝朱友珪血溅皇城……
  • 公关办事要有“心机”

    公关办事要有“心机”

    本书的目的是教人应付人生最难办的事,让关键的那些事情都办成功。同时本书引用了大量成功人士的实例,帮助读者了解他们在关键时刻是如何把事情办得圆满融通。书中所选用的事例都是人们熟知的或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具有现实的借鉴性和可操作性。如果读者朋友能够认真通读全书,一定能找到公关办事时的最佳心态和解决方法,在事业上找到自己的成功之地,也希望本书能为千千万万个读者朋友们解决公关办事中遇到的困扰和难题。
  • 血刃狂兵

    血刃狂兵

    赤剑,一个不被记录在案,却始终为国效力的超然存在。它游走于黑暗与光明边缘,是龙国最强、也最神秘的特种部队。而赤剑中的最强者,被誉为‘血刃’。血刃一出,天下跪服! “卧槽,老子竟然不死不灭?” “我去,我这眼睛…血眼魔瞳?” “老婆,我说我是被迫的,你信吗?” ……看血刃狂兵,如何卧底都市,低调游走于灯红酒绿,嚣张泯灭一切罪恶强敌。《血刃狂兵》,是南征猛将继《特种军刀》《绝世特种兵之浴火战龙》后,又一沥血巨著!
  • 魔术王

    魔术王

    中华魔术,古称“幻术”,盛于汉唐皇室,宋以后,逐渐兴起于民间。千百年来,魔术创作层出不穷,何止万千之数,却大多出于“手法”“丝法”“彩法”“搬运”“药法”五大门类。而魔术师必须学会“一闪即逝、妙手空空、坚如磐石、露不破相、悄无声音、声东击西,偷天换日”七种技巧。魔术并非无中生有的法术,而是化赝为真的技术。然而……技术不断超越极限,智慧不断突破自我。魔术,也在步步升级中,变的更加惊险,甚至致命。一场场光怪陆离的表演、一幕幕不可思议的奇术……令人沉迷其中,无法分清现实与虚幻的不同。魔术这处江湖,有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一旦进入,或许,再无退路……
  • 搜神秘览

    搜神秘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哏上哏

    哏上哏

    各种脑洞的小小说集锦,文章内容短小精炼,针砭时弊,颇有意味,正可谓“哏上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