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9300000002

第2章 序:哪有“早就看穿了一切”,真相常常由慢性子发现

闫红

薛宝钗对林黛玉到底真的欣赏疼惜还是虚情假意,一直是大众争论的焦点,大多数人坚持认为薛宝钗是为了麻痹对手,但是难道她认为黛玉暗地里能使出什么手段吗?真的想对付黛玉,倒不如激怒她,她的情绪化,使她有时难免失态,在众人面前失分,即便从斗争技巧上说,聪明的宝钗都不用私下里对黛玉表示友好。

我更愿意相信宝钗是真心喜欢黛玉,她的聪敏,让她比别人更能看懂黛玉的好。书中有一例,贾母让惜春画大观园,惜春跑来请假,说暂时不能参加大观园诗社。李纨给了她一个月的假,惜春还嫌少。黛玉感觉到惜春的那份疏离,不由取笑道:“论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就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的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照着样儿慢慢地画,可不得二年的工夫?”

宝钗立即领略到黛玉的幽默感,对“慢慢地画”四字赞叹不已,说昨儿凤姐说那些笑话儿虽然可笑,回想是没趣的。黛玉这几句话,虽没什么,回想却有滋味,她倒笑得动不了了。

她说的很对,凤姐的那些笑话,虽然鲜辣生动,却不过是一种停留在感官刺激层面上的诙谐,黛玉的幽默感,却是来自于她对人性的洞察,说出来的话看似朴素,实则大有意味。在阅读陈艳涛的读红大作《红楼未完,人间有戏》的过程中,我常常想起宝钗的这话,拿来评价我眼前的这部书稿也可以。

虽然我写过两本关于《红楼梦》的书,平时却不怎么跟人谈红楼,怕破坏了本来貌似良好的气氛。《红楼梦》完全可以拿来作为测量“热毒”的试纸,许多看似温和的人,一谈起红楼,都会呈现出一种突发性的激烈。开始激烈,开始奋不顾身地打击异己,据说有老人家还闹到几挥老拳,为了拥钗还是拥黛。

对于这种像吃了生姜一样“辣辣的”气氛,我通常设法回避,偶尔也看看这种风格的文章,因为已经处于安全领地。我理解那种激烈,太复杂的东西,总无法一言以蔽之,当善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冲突,也互相抵消,无法提炼出铿锵有力的金句,听众没准就会失望地走开了。

无论是言说还是著文,做个理中客都是冒险的,它意味着,你拒绝了红油赤酱,拒绝了味精或是鸡汤宝,你不打算满足读者的阅读预期,那么你就要做好被读者拒绝的心理准备。好在,看陈艳涛的娓娓道来,她也并不打算和谁挤眉弄眼互拍大腿热泪盈眶,她知道自古套路得人心,可是,她就是不打算那么干。

对书中的每一个人,她都有大无情,即便喜欢林黛玉,也不打算为了捍卫她的爱情而战,她欣赏薛宝钗,也能来几句调侃,对于贾母,她更是目光如炬,说她“生于豪门之家,享受过荣华富贵,也经历过大风大浪。作为贾府的最高统治者,当贾家败落无可避免之时。贾政、贾珍、王夫人等人都乱了阵脚,除了啼哭悲伤外,谁都没了主意……贾母显出了她世事洞明的气度来。她开箱倒笼,将平生积攒都拿出来,一一分派。除了分给诸位子孙媳妇的之外,她更细致到连将林黛玉的棺材送回南方的500两银子都准备妥当。”

但陈艳涛也并不为尊者讳,指出,贾母“有她强硬无情的一面……当凤姐撒谎说尤二姐得了痨病而死时,贾母说或者烧、或者拉到乱葬岗上去埋了吧,就宣判了尤二姐最终的命运。她也说过袭人,因为袭人母亲死了所以她没有参加宴会,贾母就不高兴,说做奴才的讲不起这个理。”

她也能体恤那些被唾弃者,看《红楼梦》,一直觉得最招人厌的是贾环,赵姨娘在彩云面前还有些温度,贾环从头到脚都是阴损冷酷的,但陈艳涛却分析贾环也不是天生的熊孩子:

“贾环还是个孩子,时常呈现出一些任性顽皮的孩子天性,却常常被赵姨娘以自己狭隘阴暗的见识,给予贾环另类的解读。贾环和莺儿用棋子赌小钱玩,输了钱吵起来,贾环哭着回到家,被赵姨娘大骂。贾环和莺儿的争执,其实不过是小孩子吵架,却被赵姨娘解读成贾环自找欺负,下流没脸,这样的言传身教,只能让贾环更委屈,也越来越自卑。贾环不相信人和人之间有真诚的信任关系存在,而爱和亲情,以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距离贾环越来越远。”

而这些东西会产生连锁效应,贾环的冷酷伤到最爱他的那个人,就是彩云,陈艳涛在《世间最寒和最暖的礼物》里写到,最为辛酸的礼物,就是彩云送给贾环的,彩云喜欢贾环,又被贪财愚蠢的赵姨娘撺掇,偷拿了王夫人房中的玫瑰露和茯苓霜等东西,私下赠送给贾环。后来险些事发,多亏宝玉帮助遮掩才得了结,这反倒引发贾环的疑心,怀疑彩云和宝玉有私,甚至说要告发彩云偷窃,让人看得齿冷心冷。

陈艳涛说,那些“顺水沉的沉漂的漂了”的礼物,就像是彩云的心事和命运,托付给了不值得的人,留给她的,就只有委屈悲伤和被辜负。

无论是对于贾环的体谅,还是对于彩云的感同身受,都呈现出陈艳涛感受的立体性,对于书中的每一个人,她都不谬托知己,却能做善意理解。

有意思的是,这本书中,还有数次拿红楼梦和金瓶梅对照,比如写王熙凤揩惯了油,都成了职业病,丈夫贾琏麻烦她一下,她也要雁过拔毛,陈艳涛就把这个情节和《金瓶梅》里的西门庆对照,说游手好闲的他,也曾经犯过职业病。

“林氏请托西门庆帮忙断开那些勾引其子王三官嫖妓的帮闲。于是西门庆派人抓走几个帮闲,在公堂上义正词严的责骂了这些人。也许是这种正大光明的堂上感觉太好,他开始进入了某种正派人角色,似乎忘记了他本来做这件事的私心,和自己日夜与一群帮闲在妓院鬼混的行径。以至于直到回家还未走出这种角色感,他把自己责罚帮闲的过程跟妻子月娘细说了一遍之后,还大义凛然评论说:‘人家倒运,偏生出这样不肖子弟出来……年小小儿的,通不成器。’”

不是她说,我都没发现西门庆还有这萌萌哒的一面。就连“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薛宝钗,她也能从《金瓶梅》找出相对应的人物:

“《金瓶梅》里,颇有心机的妓女郑爱月就很懂得运用冷淡的力量。西门庆升官后,令附近各个妓院的妓女都来捧场,唯独郑爱月不来,被千呼万唤请来后,西门庆指着她责问,她也不解释,笑着一低头。之后西门庆去看她,郑爱月又故伎重演,迟迟不出来厮见。但偏偏她的‘冷淡’让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西门庆特别着迷,郑爱月给自己设计的这个神秘、难以到手的形象,让西门庆深陷其网,不能自拔。”

我倒不觉得宝姐姐的禁欲感是设计出来的,她待人接物,都是不加掩饰的冷静现实,比妙玉更像大观园里佛系人物。不过,陈艳涛讲的也原本不是宝钗是怎么回事,而是从观者的接受角度,她还捎带着分析了一下禁欲系男神走红的原因:“因为他们代表的是自制力、品位和内涵,还有精神洁癖,与日常烟火气的距离。”

这样的一本书,有“我”又无“我”,作者没有那种强烈的代入感,不会把自己的爱憎悲喜,借臧否书中人物表达,但阅读的过程中,你又能看到作者的经历、见识、阅读史的风云际会和风起云涌,可以随她一起见天地与众生。

所以,这是一本慢慢写因此也须得慢慢看的书,那种慢,也许能帮我们滤去表演欲和讨好型人格,诚意十足地感受字里行间的幽微之处。其实哪有什么“早就看穿一切”,世间真相,常常是由慢性子发现。

同类推荐
  • 看书余记(选摘)

    看书余记(选摘)

    昨晚和白草约好到新市区旧书摊看看,然后去吃眼镜烧烤。约定六点见于宁大旁席殊书屋。我先到,发现席殊书屋有不少好书。一些古典文学方面的专著,印制很好,显得大方自信。许多书让我感到做学问的清苦和需要下笨工夫。好像是只有面壁的僧人才可以做出来。一本书即可以需要一生的劳动和心力。如此做学问,让我视为畏途。但心里也有对此等学者的敬意。觉得学者当得踏实自信,真是有不让于帝王的一面。看到好几本胡适的书,有《胡适批注红楼梦》、《胡适注诗一日一首》、《胡适选词》等,不禁对昔日学人,生出敬仰之念。
  • 充闾文集:文在兹

    充闾文集:文在兹

    充闾先生是一个有良好传统文化修养的学者,他曾读过私塾,也接受过现代学院教育。他对古代经典作品的熟知程度,给每一个接触过他或读过他作品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更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他所具有的“现代意识”才有可能使他对熟知的传统文化和自身的存在有反省、检讨、坚持和发扬的愿望与能力。在“进与退”、“居与处”、“兼善天下”和“独善其身”的问题上,这个阶层的矛盾心态仍然在持久地延宕着。但在充闾先生的散文中,他不是以价值的尺度评价从政或为文。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对不同的对象做出了拒绝或认同。就个人兴趣而言,充闾先生似乎更钟情于淡泊宁静的精神生活,这使他的创作更为纯净。
  • 我的诗篇:工人诗歌云端朗诵会诗集

    我的诗篇:工人诗歌云端朗诵会诗集

    当代中国工人在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也创作了数量惊人的诗篇,其中的佳作和许多知名诗人的作品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但这部分文学成就被严重忽视和低估。譬如198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重要的诗歌选本,工人诗歌基本是缺席的,在当代文学史的主流叙述中也难觅其踪影。这部诗集的作者是这样一批特殊的工人,如巷道爆破工陈年喜、酿酒工人绳子、失业不久的薄膜厂流水线工人乌鸟鸟、炼钢厂工人田力、建筑工人铁骨、农闲时的锅炉工白庆国、十四岁就开始打工的服装厂女工邬霞、羽绒服厂的填鸭毛工彝族小伙吉克阿优、在大地深处工作了近三十年的煤矿工人老井,以及不久前堕楼辞世的富士康工人许立志……
  • 无须讨好世界,且让自己欢喜

    无须讨好世界,且让自己欢喜

    本书从事业、爱情及其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探讨如何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爱自己爱的人、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以及如何与焦虑、抑郁、悲伤、孤独等负面情绪相处,如何寻找更为积极的方式与态度应对成长过程与生命本身必须应对的困境与麻烦。作者的心理咨询师身份和专业素养让这本书充满哲学思辨与积极心理学的味道。相信这本书能够陪伴读者寻找成长与改变的可能和契机,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幸福与快乐。
  • 周作人论文学(套装共三册)

    周作人论文学(套装共三册)

    《近代欧洲文学史》是《欧洲文学史》的姊妹篇,是周作人继《欧洲文学史》后为北京大学国文门二年级开设的“十九世纪欧洲文学史”讲义的整理。内容从中古到十九世纪,尤其对影响五四一代学人甚深的十九世纪欧洲传奇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有重点介绍。周著文学史洞见深邃、文词典雅、深入浅出,被称为开启“中国启蒙文学”之作。《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是周作人关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的理论的系统总结之作,说理透彻,文笔精妙,身为中国的读书人,不可不细读之。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源流,经过,和它的意义,据周作人所知道所见到的,加以说明。“文学是用美妙的形式,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感情传达出来,使看的人能因而得到愉快的一种东西。”
热门推荐
  • 在下人皇

    在下人皇

    这一天,人皇下山。从此,恐惧的世代开始了。魔族们捂脸痛苦。妖族们拼命哀嚎。鬼族吓得魂体都散了。乌烟瘴气中,传来一阵轻笑。“区区在下,不过一个人皇罢了…”简介就这样吧,累了…
  • 农家妾

    农家妾

    她是田间雀,他是折翅雁,雁徙千里路,雀栖方寸间,雁落雀巢,其志犹存耶?雀随雁去,其翅何撑天?游鱼尚有化龙日,安知燕雀之翼难遮天?
  • 谪仙大道

    谪仙大道

    千年前,妖族不知得了什么奇缘,一时叱咤风云,便开始集聚,争夺领域,一场人妖大战拉开了序幕,当时人类刚刚掌握天地的规律,仅仅诞生了一批奇人异士,和妖族抵抗,因实力悬殊太大,始终处于劣势。就在这时,碌碌无为的湖韵在紫檀山获得奇缘,得道成仙,又收获两件至宝——九叶莲台和锁妖塔,率领众道修,驱逐妖族,历经十余年,斩杀妖族首领,将其魂魄镇压在锁妖塔下,以儆效尤,同时湖韵祖师以及他的弟子建立沧海六宿,保卫中原。他本是六宿公认的天才,她本是妖龙公主。一场对峙命运的旅程,将面临什么?一路风,一路雨。为名为利,手刃亲人、兄弟;就算没有人看见,我也会坚守到最后;我看见那群不肖子弟,胡作非为、欺师灭祖;为了最后的胜利,这不叫出卖,叫贡献……海面上已经掀起了巨浪,一场暴风雨已经到来了,然而,更具野心的巨浪还没有露面,清幽发走了出去:既然上天决定是你我二人,我倒想看看谁才是真正的赢家,密室的尽头,一双压抑了百年的眼睛睁开了,一颗被封存的野心,再次在众人面前释放,燎原的野火,即将席卷天下。
  • 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

    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

    婚姻是上帝给所有女人设的一道重要关卡。古人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时候,或许我们看不清婚姻的真实面目,只是因为身处牢笼之中,目光变得短浅。若想摆脱僵化的思维,就需要暂时抛开身处的环境。张爱玲,一个风靡于1930年代的上海女性,她以犀利的目光和独到的见解,为爱情与婚姻写出了教人叹服的哲理。诚如其所言,无论是爱情抑或是婚姻,都只是“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 你给的爱情像酷刑

    你给的爱情像酷刑

    她是相府嫡女,却百般委屈,伏小做低,终究换来一句,“赐一碗毒酒,从此以后再无王妃。”孟熙雯笑的绝望,爱了那么久。终于有理由放弃了。她说:“今后两不相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硅谷高层内部讲话

    硅谷高层内部讲话

    提到“硅谷”一词,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这里是美国乃至世界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我们在感叹硅谷拥有的独特吸引力的同时,也一定会对一些问题感到好奇,像Facebook、Twitter这样“传说中的公司”是怎么搞起来的?这些硅谷顶级创始人或投资者取得成功的原因又是什么?本书列举十位硅谷大佬的励志传奇,以他们说过的话或发表的观点为线索,探寻他们的成功之路。我们都知道,以课程的形式“教书育人”,绝对是最真实的言传身教。
  • 狐儿眼

    狐儿眼

    很多人都不晓得我曾经是个哑巴,因为在课堂上的侃侃而谈,绝不会让任何人听出我曾经口不能言。但我的的确确曾是个哑巴,在我十六岁之前。自出生时起,我就因先天的疾病导致声带失效,虽然耳朵能听,但口不能言。十六岁后,一场突然而来的变故令我突然间能说话了,至今都没人能说出原因,唯有姥姥,她必然知道些什么,毕竟,若不是因为她,我不可能去槐莽村,也完全不可能见到那种被称作“狐二爷”的动物。
  • 雪覆桃花倾天下

    雪覆桃花倾天下

    “此生所求不多,但求一人真心相许。”年少时有人问她如何择婿,她笑着答出这一句。年少轻狂,彼时的她,竟不知这一人的难得。也不知从前有多少许下这个心愿的才子佳人,都没有随心所愿。身为公主,她历经战争才真正懂得家国大义。待阴谋解开,一切明朗起来,她身上添了千帆过尽的淡然和杀伐决断的凌厉。她已不复从前那般少年意气,她还记得这句话,偶尔想起,却如虚影一般当作回忆……她,大概也不信了。但他却轻念出这句话,唇边是小心而温柔的笑意:“……你说的,可还作数?” ps: 本文架空轻古言,文风轻松,中途微虐,HE结局,请放心入坑~
  • 众说钟叔河

    众说钟叔河

    本书收录了1981—2014年间评介钟叔河出版成就及创作成果的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共分为四辑。辑一“先行者并不孤独”,多为综合性文章,纵论钟叔河其人其书;或集中一件事情,一项话题,一次见面,一点印象。辑二“现代读书人的胸襟与眼界”,主要谈钟先生所编书籍。辑三“青灯有味忆当年”,偏重于钟先生自己的著作。辑四“温和的意义”,专收商榷、批评、讨论类文章,力图呈示全貌,保全“众说”况味及“百家争鸣”之追求。钱钟书、杨绛、张中行、黄裳、朱正等大家云集,字间行里,时间深处,诉说钟叔河先生的文人本色、编著成果,以及不绝如缕之文化回响,极具可读性与史料价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