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51600000005

第5章 关于我们这一代人

孔子说:“三十而立。”“我们这一代人”大都属“而立”之年。照我对孔子的理解,这个“立”的含义,并非时人所谓的“建功立业”,而是指确立责任、订立规矩,这也是儒家视野里的“成人”标志。“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规矩是什么?与上一个“学术代”相比,“我们这一代”又有什么特点?

上一个“学术代”指的是80年代文化热中的风云人物,他们不一定是生于50年代的学人,也可能是生于40年代的学人。他们的成长经历大抵相同,即十年“文革”正好是他们勃动的青春期,与挫折磨难相伴随的对社会问题的一系列深沉思考,需要表述与抒发。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他们中的精英,是带着上述思考跨进大学校门的,他们的学术活动带有明显的“经世致用”的烙印。80年代的中国社会,涌动着不断高涨的改革热潮,知识精英们大都选择文化激进主义的策略,把激情诉诸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在此,学术活动的背后寄寓着救世热情。他们借助于学术,试图对各种社会问题都发表看法。

生于60年代的学人成长经历简单,更倾向于把学术活动确立为一种中性的职业活动,由生于60年代的学人操办的《原学》,即清楚地反映了这一点。另外,与上一代学人积极引进西学相比,生于60年代学人愿意更多地关注中国自身的问题,关注国学,企图与1949年以前的国学大师们接上联系,缅怀“旧人旧事”。所以,与现当代西方思想家传记在80年代红极一时相对的是国学大师的传记在90年代争相传阅的盛况。我把生于60年代学人的这一进取方向视为他们欲在90年代寻找自身角色位置的努力。在大批同龄人“下海”经商并非想象中顺利的遭遇下,在中国社会的分工日益细密发达的趋势下,生于60年代学人自然必须考虑“我应该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的问题。加上中国社会的逐步正常发展,那些被狂热政治运动的油彩所遮蔽的、被重大社会变故的波澜所淹没的而在正常的社会运作过程中又必然要显示出来的社会问题,便纷纷凸现于这一年代学人面前,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不由自主地回到中国、关注中国自身社会问题的客观原因。所以,生于60年代学人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准确地说,生于60年代学人是把“窗外事”拿到“窗内”来,以社会科学的立场、知识,对中国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揭示,既无笔底波澜,亦非语中惊雷,但其意见或观点,可能更具建设性。

生于60年代学人可能一直在充当着“边缘人”的角色,这也许是“我们”的共同经验。

影响中国一代人命运的十年“文革”,“我们”与之擦肩而过,至多只保留些许依稀印象,谈不上是“见证者”,更无资格参与,属于“门外”瞧热闹的看客。

盛极一时的80年代“文化热”期间,“我们”可能还在读书或刚刚跨出校门。凭“我们”当时的学识,无力成为“文化热”中的核心人物,但受当时风气的感染,亦曾如孩童般加入这场盛大的思想狂欢运动,大而无当、毫无学理根据地把中西文化比较一番。上前台,“我们”轮不到,只好在幕后随着鼓点起哄,私下的热烈辩论,事实上是一种集体性的自我肯定和相互砥砺,确立“我们”的信念和对社会现实的责任意识。“我们”事实上是一帮身处边缘而又不甘边缘的人。

生于60年代学人并无明显的受挫经历,“我们”并无索回青春的要求,从而多了一种“从我做起”的决心;并无抨击不公的愤慨,从而多了一份“回报”的信念。

许多人以为生于60年代学人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都是从校门到校门,学业没有被人为地中断过,接受了完整的学术训练。但在我看来,生于60年代学人在大学期间所接受的教育,依然属于“先天不足”。

生于60年代学人基本上都在80年代里完成大学学业(本科),而80年代大学的课程设置、师资、教科书,都存在许多缺陷。就人文学科言,其教科书大多编写于70年代末或60年代初,框架体例是苏联式的,内容则倾“左”;在师资上,新中国成立前完成学业的老教授极少开课,大多数的任课教师为“文革”前完成学业或“文革”期间的工农兵学员。大多数人的国学及西学水平都很成问题,较少有令“我们”满意的教师。

作为一种补偿,“我们”只好贪婪阅读在80年代新鲜出炉的有关西学的著作,对西学并不准确的介绍以及以西学随意分析中国社会的一系列新书,不知令多少人沉迷过。

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当生于60年代学人独立走上学术道路后,得回过头来认真清算被“左”化和极端西化双重污染的知识体系,“我们”得拨开迷雾,学会重新发现真正的学术问题,学会建立学术规范,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说话。“左”化可能不再对“我们”构成威胁,但西化的阴影并不轻易可挥斥。我并非主张拒绝接受来自西方的社会理论或哲学思想,但反对用西学来遮蔽中国的社会科学家在面对中国社会问题时应具备的视野。

清算受双重污染的知识体系是件紧要的事,不然许多人在真正面对中国问题时,就会得“失语症”。前些日子某些人为争夺回“话语权”,鼓噪“后现代”(可以“争后恐先”来形容),乃为“失语恐惧症”的表现。1995年,《岭南文化时报》约请上海学者朱学勤先生为“精英观察”专栏写稿,学勤在来信中特别要求把“精英观察”改为“观察精英”,他的文章的题目是“常识与记忆”,希望精英们多一些中国问题的常识,而不要光站在“西方云朵”上飘移。后来,海南的鲁萌在给我的电话里传达了类似的信息,说是她在邀约国内的某些著名学者撰写《1999独白》时,发现他们一旦离开了平时热衷的西学话题后,就不懂得如何说话,结果令她大失所望。

在没有发生重大社会变故,尤其是在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日益突破时空限制而为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人共享的今天,若以10年为一个学术代,来谈论生于60年代学人与生于50年代或生于70年代学人的差异,的确有点勉强。不过,近2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进程,使生于60年代学人与前后两代人之间多少存在一些差异。

若从以上角度来把握生于60年代学人的话,他们显然欠缺生于50年代学人在“大风大浪”中融入个人经历的对人生独特的感悟和思考,而与成长于平淡无奇、充满世俗气的90年代大学校园里、然后又顺理成章地拥抱甜腻肥足的当下生活的生于70年代学人相比,生于60年代学人无疑多了一份青春期的浪漫情怀和理想信念。由此,生于60年代学人可能在无意中或无奈下与世俗妥协了,但面对物欲高涨、经济利益至上原则君临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生于60年代学人尚可能有闲情余力做出某种抵制的姿态。

要说“× ×代人”的话,生于60年代学人倒真的可以自成一统。

生于60年代学人对“文革”略知一二,但并无狂热卷入;无“上山下乡”的波折,已有的人生经历基本上是从校门到校门然后再步入社会;中国社会酝酿巨大变革及思想界发生激烈交锋的80年代,正好是生于60年代学人最为关键的青春期,它培育了生于60年代学人的敏感和激情;而80年代,又使大部分刚离开校门不久的生于60年代学人旋即承受巨大的心理落差,无奈之下成了“下海”潮中的主角,大部分人略具反叛色彩地认同了世俗的价值取向。潮起潮落之后,生于60年代学人依然认定“江山代有才人出”,这是因为每个时期都会有一些新的问题需要一批新人去认真面对。当中国社会的正常问题显现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时,我希望它能造就一批地道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而这有赖于从生于60年代学人开始的集体自觉。

(原载“生于六十年代学人批评文丛”之一《本土情怀》序言,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

同类推荐
  • 治学·修身·养性

    治学·修身·养性

    古往今来,世人对治学·修身·养性有着不同的研究,但真正能悟透的人少之又少。只有博学多才的圣人,才能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心灵的闲适。圣人之所以能做到身心如一的平静,是因为他们具有异于常人的智慧,他们凭借一双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向往安宁与恬适的生命方式,力图避开现实留给人们的烦恼,追求心灵的自由。
  • 尼采读本

    尼采读本

    本书是周国平十多年间的散文精华结集,融入了他对世界的智慧思考,围绕人类最关心的幸福话题展开了一系列的阐述。人非常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幸福无法强求,也跟物质的多寡没有必然联系,而是需要一颗随缘自在的心。诗意的生活一定是物质上简单的生活,这在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诗人、哲人、圣人身上都可以得到印证。幸福不能刻意追求,一切自有安排。
  • 科学与无神论文集

    科学与无神论文集

    将无神论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构建成型,是我们当前这个国家和这个时代的特殊需要,是必须担当的社会责任。科学研究无禁区,唯真理是从。世界上究竟有鬼神还是无鬼神?我们至少不能误导青年学子。本书内容包括:对邪教的揭露和对人体特异功能的批评,宣扬科学精神;对“文化传教”的审视和“宗教渗透”的关切,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以宗教信仰自由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宗教问题的探讨。
  • 道家哲学智慧

    道家哲学智慧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道家是隐者之学,故不在显学之列,而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孔子罕言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孟子虽说过“圣人之于天道也”,但也未多讲天道。道家老子不但谈论天道,而且提出“先天地生”的永恒性绝对性的“道”。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老子则揭示了有史以来文化的流弊,对于文化发展提出批评意见。儒家虽反对苛政,而肯定区分贵贱上下的等级制度。墨家虽然宣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而仍承认贵贱之分,以“贵不傲贱”为理想。
  • 伦理与文明(第2辑)

    伦理与文明(第2辑)

    《伦理与文明》是全面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的连续出版物(集刊),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主办。本辑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主要围绕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研究、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等方面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与研究价值。
热门推荐
  • 酸甜暖时光

    酸甜暖时光

    【全文免费,缘更】初次见面,他把她当骗子又因一枚戒指而牵扯到了一起直到,她怀疑他,不得不围着他转。……他说:“你说你不喜欢我,还整天在我面前晃来晃去的,难道就没人告诉过你?天天围着一个喜欢你的人,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吗?”她无辜的眨了眨眼:“我什么时候说过不喜欢你了?”“很好,从这一刻起你就是我的女人了。”……
  • 尊瓠室诗话

    尊瓠室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杀死那株长寿花

    杀死那株长寿花

    叮!系统赋予你扎根的能力。“你不是死的吗?怎么会说话?”“闭嘴,低等生物!地球将于三年后毁灭,你要是不想死,就努力吧!”“怎么努力?斗漫威,灭诸神,您老开玩笑的吧?”
  • 成功舞台

    成功舞台

    一个人走在通向成功的路上,他可以一无所有,但绝不能没有梦想。一个人若想成功,首先要明确自己最爱的是什么,最渴望的是什么,梦想是什么。敢想会使人施展全部的力量,尽力而为,超越自我,那比做得更好还重要。一个人走在通向梦想的途中,他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没有梦想。一个人若想成功,首先要明确自己最爱的是什么,最渴望的是什么,梦想做什么,在你确立了人生的目标以后,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你可能花上几年,甚至毕生的时间去追求。这就是人生的乐趣所在。
  • 武出法随

    武出法随

    侠以武犯禁!泱泱武国,岂容宵小。杀大侠,斩大圣。“普天之下,莫非朕土。率土之滨,莫非朕臣。”三步杀一人,手停心不停。
  • 魔鬼的温柔,二嫁前妻太难追

    魔鬼的温柔,二嫁前妻太难追

    据报道,樊城最有权势的男人司律痕娶了一个女人,而原因竟是想早早的将她纳入自己的羽翼,不想让旁人觊觎。据报道,樊城一手遮天的司少为了亲手抓回与他人私奔的流年,竟被撞成了植物人。据报道,躺在床上近一年的司少在某天奇迹的苏醒了,而就在他苏醒后的第七天,流年主动提出了离婚,原因竟是流年才是最初导致司少成为植物人的罪魁祸首。而司少对此却毫不追究,予以否认,一时间司少对流年的爱让人唏嘘不已。片段1:看着报纸上的头版头条,流年笑了,“司律痕,我是不是还要感谢你没有让我去蹲监狱,而你是不是也要感谢我让你成为了如此深情专一的好男人?”话落,她便将报纸扔到了面前俊美如神抵的男人的脸上。片段2:“律痕,刚刚那个男人我认识他吗?为什么我的心会感到这么痛?”因她的话,司律痕抱着流年的双手有些颤抖,神情更是慌乱到了极点,流年要想起来了吗?而刚刚那个男人明明已经死了……片段3:看着从手术室里出来的她,司律痕一脸痛苦,他还是来晚了一步。“我们的孩子……”“司律痕,你配让我给你生孩子吗?”“好好,既然你不想要孩子,那我们不要便是,只要有你就够了。”他的声音颤抖而又讨好……
  •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1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1

    催泪率96.5%的中国第一奇书,最朴实的心灵鸡汤。真情树书系。美文集,收录《妈妈我找了你好久》《有一种爱是不能被猜疑的》《一张生命的车票》《知道我多么爱你》《世界上最纯洁的灵魂》等等最为打动人心的人间真情故事,堪称近年来少有的感人之作。每一篇选文都用它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感。父母的爱、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忠心宠物,在这些充满感情和温情的故事中,感动人心,唤起心灵的触动。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第一狂妄娘亲

    第一狂妄娘亲

    穿越便遇上了临盆产子,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生出来的是个肉球?还是三年怀孕所致。肉球里跑出粉嫩小萌宝,岂料腹黑而强大!杀手成为异世界天生煞体,无法修炼?NO!NO!NO!越是无法修炼,她还是就偏偏修炼给你们看!娘亲嚣张,萌宝腹黑,且看母子俩是如何把这异世界闹的天翻地覆的!“娘亲,那人长的好像我,是爹爹吗?”“NO,你爹是太监!”“太监是什么?”“太监就是太监!”某男幽幽道,“你见过这么美的太监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