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太收拾完院子,忙着煮中饭。小孙子蛋蛋跟在奶奶身后,不停地问这问那,天真幼稚的童话逗得奶奶哈哈大笑。
煮好中饭,祖孙二人拿了一瓢玉米粒儿来到桑园边,二十几只鸡飞奔过来抢食。蛋蛋奶声奶气地喝道:“死鬼,猴急什么?赶着去投胎呢!”
刘老太笑道:“这话从哪学来的?老人僵子似的!”蛋蛋说:“我学着奶奶说话呢!”
三儿媳雪芬下地回来,从围兜里拿出一个甜瓜,用水洗了洗递给婆婆说:“妈,这只瓜熟透了,又面又甜,留着你下午吃。”
刘老太一边哦哦答应,一边把饭端到桌子上。自从三贵进城做生意,母子俩就在奶奶这儿吃,反正三贵家的小楼就砌在老屋旁边。
雪芬帮婆婆夹了一筷菜,问儿子道:“奶奶又给蛋蛋买巧克力了,说谢谢了吗?”
“谢啦!等我长大做生意赚好多钱,买好多巧克力给奶奶吃!”
雪芬眼里满是愁绪,“哦”了一声不再开口。刘老太见儿媳脸色不好便安慰道:“雪芬啊,别听彭老头瞎说!他这张嘴就是闲不住,我已托了大贵,让他把三贵找回来!”
雪芬说:“妈,别找了!三贵昨天来信说他这几天就回来。”
“哦!阿弥陀佛这就好!回来就好!你昨天咋没告诉我呢?”
雪芬说:“三贵有钱就变了心,来信说要跟我离婚呢!”
“啊?啥?他想离婚?这个不省心的东西脑袋发昏了!雪芬别怕,有我老娘在他休想胡来!”说完竟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哭起来。
雪芬见婆婆伤心忙岔开话题:“妈,您听说了吗?彭家儿女被法院传唤去了!”
刘老太停住哭泣吃惊地问:“什么时候的事?”
“就今天上午。”接着雪芬把听来的话一五一十讲给婆婆听。
彭老头病了几天也没人管,前天饿得难受,就到邻居家讨饭吃。被二儿子知道后,跑进屋二话不说抽了老子一个耳光,说一家子的脸都被他丢尽了。村主任听到消息急忙赶过来,把彭家儿女召集起来开会,商量究竟怎样赡养他们的父亲。
老大说:“已经给过粮草了,他还去讨饭,我们也没有办法。”
村干部说:你们给的是玉米粒儿,叫他八十岁的老人怎么吃?即便他眼下还能硬撑着把饭煮熟,那也是暂时的,以后怎么办?你们得拿出个主意来,究竟是一家一月轮流养,还是出钱固定住在哪一家?
老三说:“我家婆娘赌气回了娘家。我自己还有一顿没一顿的,怎么养他?”
老二说:“老头偏心!他连小学都没让我上完,我凭什么养他?”
二丫头说:“要说老爷子偏心,他最不喜欢的就是我!姑娘家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他老人家有几个钱就去赌,欠了债就把家里东西拿去卖!”
大儿子说:“何止是赌?那年中秋节,队里好不容易分了二斤肉。几个月没吃过肉了,真馋啊!我们高兴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中午放工回来闻不到肉味,一问才知道他把那刀肉送给了他的老相好。”
彭老头不敢抬头,偷偷瞟了老大一眼小声说:“这些事都过去三十几年了,你妈在世的时候也没管过我……”
小儿子指着他的鼻尖说:“她敢管你吗?三句话没说完你那拳头就捶到她身上了。”
彭老头无可奈何地说:“为过去那点儿事,我连肠子都悔青了!虽说我一时糊涂,可是纵有千日不好,也有一日的好是不是?有文化的人说什么来着:不犯错误是猪,犯了错误……还是猪……”
老二打断他的话说:“你何止一个相好的,你还和八队的陈寡妇……”
话没说完村主任把桌子一拍吼道:“这些话轮到你们做儿女的说吗?他再不好毕竟还是你们的老子嘛!哦!他老了不中用了,就不再是你们的老子啦?你们反过来成了他的老子?黄土埋到脖子了,还要你们来教训?”
一直说到天黑也没定下来,争到最后老二和老三竟打起架来。村主任气得没话说,只好帮着彭老头把七个子女一起告上了法庭。
雪芬讲完彭家的事感叹道:“说起那老人家也真可怜,见儿女死活不肯养他就说:你们这会子见我活鲜鲜的能吃能说,其实我不过是风头里的一支蜡烛,说不定哪天风一吹说灭就灭了。兴许你们一家一个月轮不上两圈,阎王爷就想到我了呢!”
刘老太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作孽呀!这老东西年轻时是有些花花肠子,可凭良心说也就糊涂了那么一阵子。按理说,他又嫖又赌已是三十几年前的事了,后来对老太婆还是极好的,对子女也挺巴结。就算他犯了法,只要不是死罪也早该赦免了!唉!真是爷娘能养大七个儿女,七个儿女却不肯养活一个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