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5300000024

第24章 艺术从失落到复活

一、艺术家与庄子的对话

读了《庄子》,你以为再也不闻美妙的音乐了吗?啊,君试听曾子在卫国的歌吟—商颂。曾子,他清贫,“缊袍无表”;他饥馁,“颜色肿哙”;他劳苦,“手足胼胝”;他三天不见炊烟,十年不制新衣;他帽带脱落,捉襟见肘,纳屦踵决,然而他引吭高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庄子·让王》)。那是宏亮的、清澈的、坚实的、有力的大自然金石撞击的天籁,那是可以弥于六合的博大恢弘的伟大音响,然而发出这声调的曾子,他的生命并不重要,他会自然而生,也会自然而死。君再听一听那咸池之乐吧,庄子在《天运》篇中描述了咸池之乐的三种境界:起先惶惶不安,这乐章,“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人事、天理、道德、自然杂沓而至,连蛰伏的虫豸也被惊雷震醒,这是一种可危可惧的境界;其次的乐章是“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的“变化齐一”的演奏,这音乐使“鬼神守其幽”,使“日月星辰行其纪”,这是看不见、摸不着、无法追逐的音乐,你的惊惶亦会随之平息;那么最后的乐章,就是忘情忘我的“无怠之声”,宛若林木的孔窍发出了美妙的天籁,一会儿杳然无踪,一会儿勃然兴起,它在大自然里行流散徙,变动不居。这充盈于天地、包裹着六合的音乐,便是自然本身,这时你会处于一种迷惑不解的境界。你由迷惑不解而达于无知无识,无知无识的状态则近乎道,这时才达到“道可载而与之俱”的体道合一之境。

《庄子》书最后还是在艺术的失落中找寻到真正的艺术,它的由惶恐而平静,由平静而痴愚的艺术境界递变演进,深宜艺术家体悟。庄子不容许些微的矫造和伪态来玷污这天籁。当你迷惑不解的时候,正是你摆脱了“小知间间”的状态,进入了“大知闲闲”的天国。那震撼人生的贝多芬的生命交响乐,使灵魂震悸颤栗,那还是咸池之乐的第一乐章呢。伟哉庄子,你博大的思维,是足以使中外古今的艺术家五体投地,匍匐称臣的!

显然,庄子追求的是一种没有经过人为破坏的天地淳和之美,一种纯真不加矫饰的自然之美。而一切人为之美如绘画、音乐,都是对无差异、无彼此的大道的分崩离析。心神离散的结果是追逐,追逐的结果是有所得,而这种在艺术上所得的,无异于艺术本身的死亡。

前文曾提及庄子说,有一个“天门”,万事万物生死出入所必由,万事万物的生死出入都在无垠的空间、无限的时间中了无形迹地进行,这就是“有”。“天门者,无有也”,而万事万物则出自这“无有”,而“圣人藏乎是”(《庄子·庚桑楚》)。当艺术家在心灵上接近这无有的天门时,也就接近了宇宙本体,这天门或许正是心灵本身,这就接近了艺术的本质。然而,大多数的艺术家,是无法接近这天门的,因为他们的心灵里被鄙俗所充塞,天下人也大多大惑不解,他们愿意听的是庸俗的音乐,他们的耳朵对高雅的音乐本能地拒绝:“大声不入于里耳,折杨、皇,则嗑然而笑”(《庄子·天地》)。庄子说有一个丑陋的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惟恐其似己也”(《庄子·天地》)。而艺术界不少人恐怕连这丑陋的人都不如,他们哪里知道自己的丑陋,更不知道他们产生的艺术竟和他们一样的丑陋,甚至竭尽全力展示这样的丑陋。

也许庄子本人便是艺术的化身,我们在《庄子》一书中看到了一些具有庄子色彩的真人,他们“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庄子·马蹄》)。那时没有“蹩躠为仁,踶跂为义”的圣人。礼乐因圣人而出,这不是庄子所希望的。但是庄子也不赞成墨子“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这种“使人忧,使人悲”(《庄子·天下》)的苦行主义。庄子和生于“无有”之乡的人们懂得歌、哭、音乐,在庄子的鼓盆而歌、曾子的曳而吟和咸池之乐中,我们难道感受不到一种回归自然的快慰,聆听不到一种不可言喻的天地妙籁吗?我们应该忘记庄子那种抨击艺术的“谬悠之说”、“荒唐之言”,去体悟庄子学说的深意。庄子《外物》篇所谓:“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我们能忘却庄子的言谈,得到其思维的真髓,那我们才有资格与庄子对话。

我们不妨再一谈石涛,石涛在明末清初画坛上的出现,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突兀奇峰。他的《画语录》精神内核是与庄子之学相通的。

他在《一画章第一》中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立于何?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盖自太朴散而一画之法立矣,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在庄子看来,太朴不散之境便是“无有”之境,无彼此,无相偶,无差别,就不会有“法”,所以石涛所谓“法立矣”,是产生于太朴既散,事物有彼此、有相偶、有差别的时候。然而石涛从有“法”又进一步引申出“无法”的观念,即所谓“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这“至人”就大有庄子的意味了。真正的法,是“无法”、是“至法”。石涛的“一画”,既是“众有之本”、“万象之根”,那么“一画”就是宇宙本体的精神,“一画”是根本大法,这大法是一切艺术技巧之源,这大法是“至人”所掌握的“至法”,是谙合自然根本规律的法则,是“无法而法”。

一旦艺术家能透彻地了解这“无法而法”,那就到达了“用无不神而法无不贯也;理无不入而态无不尽也。信手一挥,山川人物、鸟兽草木、池榭楼台,取形用势,写生揣摩,运情摹景,显露隐含,人不见其画之成,画不违其心之用”的化境,这就是前面提及的唐代张璪作画的境界。苏东坡赞文与可之画竹:“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挛拳瘠蹙,如是而条大遂茂;根茎节叶,牙角脉缕,千变万化,未始相袭而各当其处,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盖达士之所寓也欤?”也是这样的境界。

当一个艺术家胸有挂碍,为名缰利索、世人观感所羁索的时候,心灵上已是被刑戮着,试问他怎么可能得鱼而忘筌、得兔而忘蹄、得意而忘言呢?我们不妨把“筌”、“蹄”、“言”当作是有法的境界,把“鱼”、“兔”和“意”当作是“无法”的境界,一切艺术的语言、法则、技巧都是为艺术的意蕴、境界、韵味等等所用的,当技巧结束的时候,艺术才开始,这是不争的至理名言。

当一幅名画、一首名曲、一幕名剧来到你眼前的时候,你百感交集,忧乐沓至,你所忘记的一定是它们语言的本身,而得到的是心灵上的感动。这几乎可以作为判断艺术优劣的不二准绳。一个杂技演员所呈现的是技巧本身的美妙绝伦,而一个卓绝的舞蹈家则是绝对能使你忘记她的技巧,而被那深刻的意蕴所感动。

当你观赏李苦禅先生和潘天寿先生的作品时,前者使你更贴近宇宙本体,而后者则使你更惊叹用笔构图,这是这两位花鸟画大师的甲乙之辨。我不后悔曾把潘天寿比作华山,华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奇险,而险并非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我更欣赏自己曾把恩师苦禅比作泰山,泰山则雍容丰厚、淳和静寂,不愧为五岳之尊。李苦禅作品的天然浑朴和他的为人是一致的,在他的面前,你是会感到“逍遥”、“苟简”、“素朴”等等庄子所推重的境界的。他的艺术纯良亲和,来自宇宙本身,他没有声色俱厉地告诉读者“我是某”,而读者却知道他是“天地大美”;潘天寿的画则深拒固守,仰之弥高,近之不能。

二、警世危言、终极忧思

地球生命的演进和人类历史的发展,并不能尽如人意。庄子所理想的人类与鸟兽草木同处、含哺而嬉、鼓腹而游的时代或许只存在于庄子所构造的幻域。事实上人类文明演进的结果是使地球进一步成为食肉者的乐园,而仅有的几块净土也快丧失了。澳洲土著本来生活于一片冲融而恬淡的世界里,那里没有豺狼虎豹,没有一只食肉兽,那奔走于草原的生命,百分之六十是有袋的哺乳类,它们随身携带着一个温馨的家园,而那温良的考拉咀嚼着带酒的树叶,在太阳下醉意地酣睡着。现在那草原上奔突着成群食肉的凶残的野狗,那是欧洲人殖民的帆船带来家犬的后裔,子又生孙、孙又生子的结果。

倘若豺狼引进澳洲,不消百十年,那里草原的和睦一定会被最终破坏殆尽。文明的前进伴随着智巧的衍生,鼓动着欲望的膨胀,导致了几千年延绵不断的大大小小的战争,而战争则必然是对人类灵魂的大污染。我们还可以在世界上找寻到一些地方,那里几百年没有过战争,必然的,那里盗贼不起、夜不闭户而人情淳朴、宅心仁厚,譬如北欧的丹麦。然而无隙不入的电视网络,使丹麦无法回避人文的污染,本来静如止水的人心开始泛动着浑浊的波纹,那里的青年竟在日益提高着自杀率,正如中国民谚所谓的“寿星老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因为电视告诉他(她)们,外面有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那里是生动有趣的、富于刺激的生活,至于宁静和安逸则是一种应解脱的痛苦。人类畸形的心态,于今为烈,在21世纪已来临的时候,世界群体性盲动该结束了,这盲动包含着科技的无限制的发展,物欲的深潭大壑的继续纵深扩张。人类的理智力量已微弱到奄奄待毙的地步,电视则助纣为虐,它在引导人类成为真正的碧眼金睛的食肉兽。看那上下颚突出、目光凶顽的拳击师们,他们在文明运动规则的遮羞布下,发扬着原始的兽性,当泰森咬下霍利菲尔德耳朵的那一瞬间,全世界的兴奋大于震怒,美国的巧克力商未失时机地推出新型的残缺耳朵的糖块,号称“世纪之咬”。啊!人类,你已沉沦到快不可救药了!

三、被理解和被误解的庄子

文明和反文明,启智和弃智构成了人类历史的相悖相成的对立统一,这两者的总和或者比较接近世界发展、宇宙运转的本体。在庄子的眼里,再清楚不过地发现了人类“间间小知”的危害,他知道这“小知”抗拒着宇宙的“大知”,破坏了大自然和谐的秩序,破坏了人类自身生活的淳朴。“小知”的开掘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庄子·应帝王》中“七窍开而浑沌死”的故事,昭示着人类文明演进可危可惧的前景。

庄子的思维纯属感受型的,他的“弘大而辟,深闳而肆”的言论也是感发式的、了无定则的。庄子之学决非理性的认知和逻辑的推论,它是天才的深层生命意识的体验。庄子有苦闷,但他善于超越,他的“坐忘”,是对人间世的绝对的蔑视。庄子否定一切礼法、准则、尺度,否定世俗的功名利禄,否定一切身外之物,连同自己物质的形骸;一切世俗的、感官的、物欲的、实用的,在庄子看来都不重要。当庄子遨游于无何有之乡的时候,他看到了宇宙的至美,体悟到人生的至乐,归根结蒂,他看到了终极的和谐。在这和谐之前,人为矫造的乱目五色、乱耳五声都是支离的、残缺的和不和谐的。

庄子的自由乃是彻底的情态的自由,他体道合一的境界,“无待”的逍遥,使后来的艺术家们获得了心灵绝对的自由。有心灵的自由才可能有“审美的自由”,也才可能有表现的自由。庄子的体道境界正好为艺术家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典范。庄子不但为真正的艺术大师作了榜样,也被游戏于艺术的浪子无赖曲解为他们的楷模。庄子,一位被睿智博雅的艺术家们膜拜的艺术之神;一位被披头散发的嬉皮士们尊崇的荒诞之灵。庄子的被理解和被误解,同样会成为下一世纪思想史的景观。

同类推荐
  • 大家小书·译馆:动物肖像

    大家小书·译馆:动物肖像

    本书是法国著名博物学者布封所写的一本关于动物之美的小册子,分为文艺理论、动物肖像、科学论文三个部分。布封对于动物的描写全部来自于对描绘对象认真充分的科学观察,是透过人生写出来的,往往借物讽世,因此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动物肖像》译者为著名翻译家范希衡,他的译文文雅而情感充沛,为读者充分展示了法国十八世纪博物学著作的风貌。
  • 犹太人智慧全书

    犹太人智慧全书

    本书对犹太人的经典《塔木德》、《财箴》和《诺未门》中浩若烟海的智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将其分为三个类别:经商智慧、处世智慧和教育智慧,全面揭示了犹太人的思维方式、致富策略、处世哲学以及教育方法。让读者在读智慧的同时增长智慧。《犹太人智慧全书》是一本经历了数百年社会发展的举世经典,一本塑造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巨著,西方每一个政治家、企业家、教育家、成功人士推荐的传世典籍,读后,您也可以成为一名睿智而智慧的人,无论是在商海中还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 罗素哲学概论

    罗素哲学概论

    罗素哲学的丰富性,几乎触及人类生活的一切问题;其体系之完备涵盖了真理观、认识论、逻辑思想、伦理学、社会科学、文化教育等等。本书以凝练的语言介绍了影响人类思想进程的伟大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哲学思想与充满激情的生命实践。全书共分六章,依次介绍了罗素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逻辑原子论和实在论,罗素的道德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以及罗素哲学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本书论述了罗素哲学思想的形成、发展、理论核心及影响,行文间更彰显其“哲学应该为正义事业服务”的实践精神,对罗素哲学的各个观点做了精辟的分析研究。
  •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常识与洞见: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

    《竟业旬报》——“重要出发点”、《新青年》——自此“暴得大名”、《努力周报》——“忍不住谈政治”、《新月》——争人权的“斗士”、《独立评论》——“诤友”与“诤臣”之间、《自由中国》——勉为其难的“教父”、言论自由与个性发展、言论自由与人权保障、言论自由与民主宪政等等。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热门推荐
  • 边缘人生

    边缘人生

    许氏兄弟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了城市,他们住在田家院子,与农转非的城郊区失地农民田家人共同奋斗要融入城市社会,因而同城市人发生了拒绝与融入,爱情与憎恨,生与死的抗争。许氏兄弟在征服城市,征服城市女人的过程中,有的人退缩了,有的人毁灭了……只有许孝东在城市里站稳了脚跟,成为了真正的城市人并融入了城市社会。小说情节曲折,充分展示了这群城市“边缘人”悲欢离合的命运。主人翁用行动告诉所有从农村进入城市的人们:乡村人要想融入城市社会,要想征服城市,征服城市的女人(男人)就得首先征服自己!
  • 傅郎

    傅郎

    祸国者,谓缘有二:美色、奸妄。大邺傅衍,此其二者皆占,却保国于危难。烽烟将起,公子远行。所谋,为这天下江山,所求,乃是四方一统。
  • 生死冤

    生死冤

    郑燕的丈夫赵家林失踪了两个月,人们众说纷纭,郑燕急得焦头烂额。突然,赵家林的弟弟赵家雄接到派出所的通知,县公安局发现一具无名碎尸,很像赵家林,要他带家人去辨认碎尸。赵家林成了碎尸?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落在回龙镇上,使赵家林的失踪在沸沸扬扬中又增加了神秘的色彩。赵家雄带着嫂子郑燕、母亲胡天梅、妹妹赵家菊直奔公安局辨认尸体。三天前,几个游泳的人在邵冲洼水库发现了无名男性碎尸,专案组发现失踪两个月的赵家林和无名碎尸的年龄、身高,完全吻合。
  • 心弑

    心弑

    凡世枷锁,彼岸花开,我楚寻夜执一笔,捧一书,可断生死,破天,裂地,碎锁,斩心,铮断轮回,大道心之所向。情只定一人,君心既许便覆水难收,可弃生死,他人动你一毫我便斩他一手,伤你一分便屠他一城,纵举世皆敌,又何妨。万里血染江山,绝顶王座,独此一人,风华绝代,遗立于世……
  • 都市圣手神医

    都市圣手神医

    林天本是公司里一个小员工,因陷害而被开除,就连老天都不给脸色,让他倒霉。但无意中,林天激活祖上留下的玉佩,拥有无上医术。能起死人肉白骨,更能杀人于无形。他可拳打黑暗王者;脚踢系统附身的草根;打得过深山走出的妖孽少年;干的过身负逆天功法的天才;秒的了重生都市的至尊仙帝。他横扫一切,却是最强的神医!
  • 三世情凉

    三世情凉

    【1V1HE】妖界公主凉七活了近千年,稀世珍宝绝世美人早已看了个遍,却偏偏栽在了只有一面之缘,并早已断了七情六欲的天界上神帝昀身上。妖王听闻后很是淡定,看上便看上了,没什么伤风败俗之说。但天界众神得知后却皆笑这妖界公主异想天开,妖王原本十分淡定,却没想到凉七会突然向天帝许她三世情缘,三世过后如果帝昀还没有爱上她,她便自愿投去太上老君的火炉里,受尽焚烧之苦!妖王急了,只想追随而去。-凉七一共经历了三世。第一世的上神阴险至极满是算计,从无真话真心。第二世的上神清冷至极,一生都在念佛修行,三情六欲皆无。第三世的上神却大爱至极,性情温顺,待人温和,为了百姓抛弃小家,决绝离去。-三世过后终究是这妖界公主输了。众仙皆笑她自不量力,舒舒服服的妖界公主不当,非跑去追求上神,输了修为也断了情缘。凉七在跳入炼炉的那一瞬间便暗暗决定,以后要带着父王去过逍遥日子不再出来,但就在她对以后的人生即将规划完毕的时候,一只手伸过来紧紧地拉住了她,让她顿时改变了想法,也许可以多带一人。【万物皆无趣只知修行的天界上神×爱凑热闹一条独木桥走到黑的妖界公主】
  • 冷酷殿下判出局

    冷酷殿下判出局

    为毛她就这么悲剧啊!总是被奸人陷害不说,父母惨死,哥哥与她断绝关系,未婚夫都要抛弃她?她告诫自己:“不坚强懦弱给谁看!”半年后她华丽地再度出现,化身嗜血公主,报父母之凑!那个男人却说爱她?“男人你早已经被判出局了!”她潇洒离去。
  • 夏四家

    夏四家

    夏太奶病了,不赶早,不赶晚,正落麦忙天。天进农历四月底便一日热一日。三场东南风热热辣辣刮过来,满地的小麦“嚓啦”一声说熟就熟了。麦秆自上而下褪绿染黄,透亮亮的,原本稠密的麦子一下显得稀疏开来。麦穗奓开芒,红通通的似一穗一穗的火,沉淀淀的,于风里一动不动地凝固着。夜里,村人睡床上,小麦熟透的香气破窗、破门扑过来,一浪一浪的,晃动得村人睡不安。作场、磨镰、修犁整耙……这些堆放半年之久的农活一下长出一张大嘴巴,“嗷、嗷”地喊叫开,催促村人连天加夜地忙。一样马虎不了。一样也拉不下。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绿墙边,花未眠

    绿墙边,花未眠

    一个小时留给自己一刻,这一刻超脱于你的正在工作、劳作与享乐之上;一个星期留给自己一天,这一天超脱于你的正在工作、劳作与享乐之上。拉开距离,审视内心,看见灵魂,记起自己是谁,想要做谁,好不迷失在忙碌与繁华里。?凝神专注,转移杂念,洞察美善,不再批判。一个人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说:“我看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树。”“在哪里看到的?”“我家门口。”树没变,它一直在那儿,春绿秋黄,是你的心变美丽了,于是,世界也变得美丽起来,树也成了最美丽的树。?本书精选的数十篇美文,文笔清丽美好,引着读者一起忘记人间烦恼,进入美好境界,那里万物现影,好比春来江水渌,枝上有桃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