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200000054

第54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1)

慧能是一位文化不高的禅师,与自菩提达摩以来几代多是知识分子的禅师们不同,他给已流传百余年的禅法带来了十分明显的变化。菩提达摩本以《楞伽经》为印证,到道信时开始采用《金刚》等多种经典为依据,而慧能更重视文句简单且又透彻地发挥无相、无住思想的《金刚经》,摆脱繁琐名相的束缚,提倡单刀直入的顿教。

现在研究慧能思想的主要根据是《坛经》,此经是经过后人不断改订的,并不完全代表慧能的思想。但是,它大体上体现了慧能提倡的舍离文字义解,径直彻悟心原,以期一举断除人生迷惑的根本主张。《坛经》后来成为南宗传法的根据,并与尔后的禅宗各家思想一脉相通,影响极大。现存有代表性的《坛经》有四种版本[注释:《坛经》本子,一是《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即敦煌写本《坛经》,二是唐僧惠昕编的《六祖坛经》,为第二个古本,三是宋初契嵩编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四是元代宗宝编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此本流行最广。],其中以敦煌本成书最早,相对而言,以敦煌本《坛经》为根据来分析慧能思想也许是比较可靠的。《坛经》全书的内容主要是阐述心性论,着重宣扬性净自悟的思想。它针对外在于个体之外的成佛轨迹,把佛转换为个体自身的本性显现;又针对以义理思辨淹没了感性体悟的传说,以自悟体证取而代之;还针对佛教繁杂的修持仪式,提倡简易的顿悟法门。中唐以来,“凡言禅皆本曹溪”[注释:柳宗元:《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并序》,《全唐文》卷587,5933页,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2。]。“曹溪”即指慧能。慧能以广东韶州曹溪宝林寺为中心开展教化活动,世称之为“曹溪古佛”,其禅法也被称为“曹溪法门”。慧能《坛经》在中国佛教史和禅宗史上的意义,是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的。下面,以敦煌本《坛经》[注释:据日本1934年森江书店铃木真太郎、公田连太郎校订本,见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4~31页。]为主要依据,重点揭示和分析慧能心性论思想的范畴、内涵、结构和特点,借以窥视其心性论体系的全貌与实质。[注释:禅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认为语言文字,术语概念都只是方便教化的工具,强调要得意忘言,从语言文字中体悟精神实质。我们在研究禅宗思想时,自然必须通过禅宗典籍的文字叙述来把握其真意。在这方面,对于禅宗重要术语、概念、范畴、命题等的研究分析,越是深入,越有助于了解它的精神实质。]

心、自心、本心与自本心

《坛经》在论述有关心的学说时,运用的概念有心、自心、本心、自本心、妄心(邪心、毒心、迷心)和直心。揭示这些概念的内涵、结构与相互关系,是研究慧能心性论的重要环节。

“心”在《坛经》中使用相当频繁,主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精神现象、个人的内在生命主体。“自心”和“心”是内涵相同的两个概念。但在使用上,自心更显示出重视自我精神主体的语言色彩。《坛经》认为,人心的本来的原始状态是清净的,而人心的当下现状虽有时清净,但往往是迷妄的。这也是就是说,在一定的意义上,“心”的范畴包含了“本心”和“妄心”的对立,也可以说心的内涵具有本心和妄心两层结构。与此相联系,“心”的内涵还具有体和用的两层结构。

“本心”、的“本”是本来具有、本来状态、本来如此、本来清净的意思。本心是指众生自己本来的心性,原初的心态,即与当前现实人心不同的原本心灵。“本心”也就是“净心”。所谓净即清净,所谓清净是指佛教菩提般若的智慧,“菩提般若之知,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须求大善知识示道见性”[注释:《坛经》[12]。]。这就是说,佛教的菩提、智慧、觉悟,就是众生的本心,就是众生的心的本质。慧能十分强调“本心”的重要性,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心见性,即悟大意”[注释:《坛经》[8]。]。本心是佛教智慧、觉悟的本体,是众生成佛的可能性、根据。“识心”,就是体悟本心。他还反复强调要“还得本心”、“契本心”[注释:《坛经》[19]、[40]。],也就是提倡人心的自我回归,还原于本心,契合本心。慧能认为,契合本心,也就是净心的完满显现,众生若能做到这一点,也就获得解脱,成就为佛了。由此看来,《坛经》所说的本心是心(自心)的深层内涵,是心的内在本质;自本心是本心基础上与自心的统一,强调的是自心的本质清净性。从本质意义上说,心、自心,主要都是指本心而言。而本心又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有情识的众生乃至菩萨、佛普遍具有的,可称为宇宙的心。慧能是把众生普遍的心,即宇宙之心与众生个体的心相合为一的。可以说,这也是慧能提倡的识心见性、顿悟成佛的理论前提。

《坛经》认为,众生的心理活动、精神作用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方向和结果。“世人性本自净,……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便修于善行。”[注释:《坛经》[20]。]这是说,众生的心有善恶即净妄、智愚、悟迷之别。《坛经》强调众生应当“自净其心”[注释:《坛经》[35]。],并指出众生的迷惑是由于有“妄心”、“迷心”、“邪心”、“毒心”。在慧能看来,这些心是虚幻的,是对外境执著的结果,是“不思本源空寂”[注释:《坛经》[42]。]的表现,也是人未悟本心以前的现象,而不是人心内在本质的反映。正因如此,众生有可能在极短暂的时间内实现心理转变,祛除妄心。《坛经》还多次提到“直心”这一概念[注释:《坛经》[14]、[34]、[35]。]。直心是指真直无虚假的心,这被认为是佛教修行之本,进入道场之路。慧能提倡行直心,以自净其心,回归本心。他的“但行直心,于一切法,无有执著”[注释:《坛经》[14]。]的说法,促使后世禅师把禅法融会在日常生活中,进而形成一种任运自然的禅风。

根据以上的论述可见,《坛经》还从体用关系的视角来表述心的内在结构。它认为本心是心之体,现实在活动的心是心之用。用又表现为善心和恶心两类,善心与本心是一致的,恶心与本心是相违的。这就是说,心的体与用,既有一致性,又有非一致性,严格地说,恶心及其行为不是众生本心的真实作用。但是,慧能又比以往任何禅师都更加强调本心就在众生当前现实心中,就在自心之中,也就是强调净心就在妄心之中。《坛经》说:“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注释:《坛经》[30]。]又说:“自色身中,邪见烦恼,愚痴迷妄,自有本觉性。”[注释:《坛经》[21]。]甚至更明确地说:“净性在妄中”[注释:《坛经》[36]。],“淫性本是清净因”[注释:《坛经》[53]。]。慧能认为本心与现实心,真心与妄心,虽然层次和性质都有所不同,但彼此又是体用一如的关系,众生不应离妄另去求真,而是要即妄求真,或者说是即妄显真。这也就是“呈自本心”[注释:《坛经》[8]。]的禅法。“自本心”即众生自家的心,自家的本心,是众生自心与本心的统一体。慧能认为,呈自本心,即悟证佛法,也就可以成佛了。

性、自性、本性与自本性

与心密切相连的“性”,在《坛经》中出现的频率最高,是全书的中心概念。“性”包含法和众生两方面,其性质一是讲“法性”、“自法性”,一是讲“本性”、“自本性、“真如本性”、“本觉性”、“菩提性”、“佛性”、“净性”。“法性”与“本性”又在众生成佛的根源上统一了起来。

“性”,指一切事物不变的性质、本质。就众生来说,性是指生命的本质、主宰。性也称“自性”,“性含万法是大,万法尽是自性见”[注释:《坛经》[25]。],性含一切事物,或者说,一切事物都是自性的显现,这里讲的性就是自性。自性是《坛经》频繁使用的概念,是全书的主题词。

与自性密切相关的“本性”,也是《坛经》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概念。按字义来说,本性即固有的德性。从《坛经》的论述来看,所谓本性主要是指本来具有的般若智慧,如说:“有智惠(慧)者,自取本性般若之知”[注释:《坛经》[4]。],“本性自有般若之智”[注释:《坛经》[28]。],“菩提般若之知,世人本自有之”[注释:《坛经》[12]。]。《坛经》又说:“无住者,为人本性。”[注释:《坛经》[17]。]“住”,系缚。“无住”是指心不执著于一定的对象,思想不受任何束缚,自由无碍,实质上这是般若智慧的体现。《坛经》强调所谓禅就是不执著外界事物的形相,以保持内在本性纯一、不乱。“见本性不乱为禅,……外离相曰禅,……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内性不乱。”[注释:《坛经》[19]。]慧能提倡“自见本性”[注释:《坛经》[18]。]。而“见自本性,即得出世”[注释:《坛经》[42]。]。强调众生若证见自我本性,也就获得解脱成就佛果了。

《坛经》[17][30][31]都讲到“真如本性”,[53]讲“真如净性”。所谓真如本性或真如净性是指真实不变的本性,是强调本性的真实不变,实际上与本性是同一概念。和本性、真如本性相应的概念还有“本觉性”[注释:《坛经》[21]。],本觉是指众生先天具有的般若智慧。王维的《六祖慧能禅师碑铭》在叙述慧能的定慧思想时说:“本觉超于三世”[注释:《坛经》[21]。],“超于三世”就是顿悟,意思是众生具有般若之智,只要一念相应,就会实现顿悟。再是“菩提性”[注释:《坛经》[31][36]。],菩提,就是觉悟、智慧、觉智,菩提性就是觉性、本觉性,也就是真如本性。

上面曾引《坛经》“见自本性,即得出世”的话,此经还说:“但于自心,令自本性常起正见,烦恼尘劳众生,当时尽悟。”[注释:《坛经》[29]。]这两段话的意思是一致的。文中的“自本性”是指众生自我的清净本性,它强调的是本性,同时又统一了自性和本性,即强调自性的固有清净本性。与自本性相关的还有“自法性”的概念,自法性即法的自性,也称法性。慧能认为“自法性有功德”[注释:《坛经》[34]。],众生身上的自法性就有三身佛(法身佛、化身佛、报身佛),“向者三身在自法性,世人尽有”[注释:《坛经》[20]。]。这里说的众生自法性也就是“自本性”,即众生本有的清净自性。

《坛经》也多次出现“佛性”这一重要概念。所谓佛性即“佛种性”[注释:《坛经》[32]。],指众生成佛的可能性、因性、种子。慧能强调佛性本质的永恒清净,谓“佛性常清净”[注释:《坛经》[8]。],又强调佛性的普遍存在。《坛经》记载着一个著名的故事:慧能初见弘忍大师,大师说:“汝是岭南人,又是猲獠,若为堪作佛?”慧能回答说:“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猲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注释:《坛经》[3]。]“猲獠”是当时对岭南土著人的侮称。慧能认为,人有南北之分而佛性绝无差别。慧能强调“自法性有功德,平直是德,内见佛性,外行恭敬”[注释:《坛经》[34]。]。这里说的“自法性”即佛性,也即人的内在本质。慧能主张众生当使内在本性显现为超越的佛性,以成就功德。显而易见,慧能所讲的佛性就是众生的本性,也就是生命的本然。由此又可见,《坛经》也是用中国固有的自然主义思想传统来创造性阐释“佛性”的,它把佛性界说为人的本性,人的生命本然状态、本来面目。这也就减弱了佛教的宗教精神,增加了人本的精神,从而引发了佛教的面貌乃至实质的深刻变化。

在简要评价上述概念之后,我们还要对《坛经》的“自性”概念的涵义、性质和功用作一比较集中、全面的论述,以便进一步把握慧能心性论的实质和特色。

一、《坛经》“自性”概念的性质

从《坛经》“自性”概念的性质方面看,归结起来有以下五点:

(1)自性是清净性。《坛经》说:“自性本净”[注释:《坛经》[18]。]、“自性常清净”[注释:《坛经》[20]。]清净是相对污染、烦恼、妄念、迷惑而言,清净性是清净、洁净的性,是无污染、无烦恼的性。

(2)自性是真如性。《坛经》称自性“即自是真如性”[注释:《坛经》[27]。]。所谓真如性就是真实如此的本性。这是强调众生本来就具有真实如此的清净本性。

(3)自性是智慧性。《坛经》说:“本性自有般若之智”[注释:《坛经》[28]。],这是认为众生的自性或是本性是一种高级智慧,由此而能“心开悟解”,觉悟成佛。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本书是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关系的论文集,书中主要体收录了:《浅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人权与社会主义法治》,《美学视阈下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管理刍议》,《浅析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解决建议》等文章。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我的哲学之师叔本华

    我的哲学之师叔本华

    致敬叔本华!青年尼采的自勉之书。哲学家周国平翻译并撰写长篇导读,带你走近真实尼采。直击现代社会种种弊病,犀利精准,令人警醒。本书是尼采所写系列论文《不合时宜的考察》(共四篇)的第三篇,原题为《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写作此书时,尼采30岁,哲学之路刚刚起步,但已阻碍重重。他以叔本华为范例,阐述了自己对哲学与人生、时代的关系的思考;但更多是他作为一个青年哲学家的思考和自勉,既充满青年的激情,又贯穿成熟的思考,启发一代代寻找人生意义的年轻人。
  • 跟王阳明学心学

    跟王阳明学心学

    本书共分为十九章,每一小节文章开头均以王阳明的一句或一段经典言论做引,在正文具体展开论述其思想的精炼和智慧所在。本书从现代人立身处世的需要出发,从宽心、诚心、进取心、道德心、孝敬心、素净心、喜乐心等十九个方面阐释了王阳明在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修身处世的智慧。王阳明的心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是心学说的基本观点。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Ⅲ(第13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Ⅲ(第13卷)

    本卷是经典著作研究第III卷,收录关于经典作家巴黎公社时期以及其后的相关研究文章,展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论体系基本形成之后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本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各种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关于这一时期著作的相关卷次前言,第二部分是一般性的研究文章。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民族学笔记以及相关著作的研究文章单独成为本从书的第14卷,因而本卷不包含那些方面的研究文章。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热门推荐
  • 末世重生:哟!尸王

    末世重生:哟!尸王

    苏楠晨死在了末世第十年,唯一的妹妹因为调查她的死因而惨遭毒手,身殒末世,为她所做的一切皆因她是唯一的姐姐及亲人。重来一世,看着只有六岁的苏九儿,这一次,她会将她好好护在身后,不让她受任何危险。
  • 总是被发好人卡

    总是被发好人卡

    叶芸英年早逝为了弥补她短暂的一生碌碌,上天给了她指了另一条杨康大道,及当下最热门的女配攻略男神系统,让她去各个世界里面把生前的无为都给浪回来!不过……经历了众多世界之后,某女欲哭无泪,呐喊道我真的不需要你的好人卡啊!我不是个好人!我就是个改过自新的女配想和你谈恋爱啊!
  • 仙渣自传

    仙渣自传

    临仙散人翻了《凡尘仙录》——“仙君,您修这段凡尘时,才十二华年的仙龄,哪个仙家没遇几个渣男,不奇怪,不用自责,这正常不过的。”“正常?你看哪家的女主能渣成这样的?”渣不渣不都是你干的么!临仙散人又翻《凡尘仙录》——靠,这绝对不是人干的——“仙君——”你这话绝对真理了,您哪是人,您是仙啊,但凡人都干不出这事来——“您这段呢,正着魔追着一部凡间的电视剧呢,历练就没怎么大走心——”“走心?肝肺五脏六腑都没走吧——”“仙君,这都是不值一提的,您再往后看看,就觉得,这都是小事了。”
  • 重生之浴血相女

    重生之浴血相女

    前世,她呕心沥血,助他登上帝位,却一朝成为废后。庶妹残害,骨肉惨死,最后城楼之上万箭穿心,了此残生。却不料再次醒来,回到豆蔻年华。恶毒庶妹?伪善姨娘?抱歉,你们统统挡路了!至于惺惺作态的太子,她要将前世痴心化作厉鬼,将他推下深渊!但从什么时候起,背后多了一个六皇子?看你顺眼,太子之位就给你坐了!
  • 脑域之谜

    脑域之谜

    你相信身体已经死去的人,意识还能存活吗?你相信人工智能能够进入人类的潜意识吗?你确定,你身边的人都是人类吗?程柯等人勘测到一个活跃的意识体,却发现这个人早在二十年前就已死亡。脱离肉体的意识体,甚至能够占据别人的身体。一个大脑里,可以有两个意识体共存,占据上风的人才能够真正活着。现在,再问一遍。你确定,你身边的人都是人类吗?你,确定你自己是人类吗?
  • 机甲之死神星空

    机甲之死神星空

    以高达为蓝本的机战类科幻军事小说。人类的战线上,巨大的机甲将主宰战场的主旋律,成为交战双方攻城略地的利器。这些人造的巨型武器将把战争拖入到一个新的局势。在庞大而激烈的战场上总是会有英雄引导着士兵,雷。迈克斯威尔,作为联邦第一机甲王牌,和自己的死神小队同联邦普通的士兵一起,战斗在战场的第一线。
  • 重生之若你爱我如珍宝

    重生之若你爱我如珍宝

    张悦的前生,衣食无忧,吃穿不愁,最大的希望是能够拥有一个爱她并被她所爱的男人,可希望永远变成了奢望!重生了,张悦终于明白,靠人不如靠自己。家庭,金钱,事业,个人能力,这些远比爱情更重要。于是,此生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凭借自身的努力,带领全家好好过日子。可是,老天不要开玩笑好不好?曾经那么希望爱情的时候,一切都是奢望,现在,爱情靠边站了,为什么偏偏招惹上这么多美男啊?温馨甜宠文,没有太多金手指,细水长流,女主自强自立,男主干净专情,对女主极尽宠爱。喜欢甜文,宠文,种田文,校园文的妹子看过来,在这里,你一定能够找到属于你的那盘儿菜!
  • 位面系统之穿越平凡人生

    位面系统之穿越平凡人生

    杜晓凡被位面水滴砸中,从此人生再也不平凡。原来的初恋想吃回头草,对不起,已经有更好的人选。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帅哥哥,不,帅大叔,也不对,帅老前辈。好像哪里不同,因为帅哥是外星大叔……
  • 赠以旧时月

    赠以旧时月

    姚晓筑和官天泽成为了同桌,并在官天泽的帮助下终于考上了大学。与姚晓筑考上同一所大学的官天泽成为了姚晓筑的死党,大学毕业并帮助她为毕业即失业的未来而奋斗。姚晓筑在实习单位遇见了自己的男神学长,并倒追成功走向了婚姻。官天泽远远看着姚晓筑幸福生活,悄然离去。
  • 重生农女大翻身

    重生农女大翻身

    穿越了竟然是个农家女!没关系,在这乱世中,谁说农家女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四国的纷乱,看小小农家女如何在这战火中打出她的名气。 凤鸣九霄,总有一天,农家也能飞出金凤凰! 守望相归,农女翻身把花种,一点一滴累积倾世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