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1300000042

第42章 市场投资策略著作(2)

但是,此时手握巨仓已经令斯坦利·克罗感到心神不安,为了避免在价格回调时使自己惊慌平仓出场,他决定出国走走,以减轻市场对他的压力。于是8、9月间他和妻子飞到了瑞士,在郊区租了一间农屋,与世隔绝,不接听电话和阅读报纸上的商品信息。在瑞士期间,小麦的价格起伏跌宕,最高到了558美分,浮动利润又增加了几十万美元。回到纽约后2个星期,斯坦利·克罗又忍受不住诱惑想去感受市场的脉搏,心情又开始紧张起来,他于是决定坐船到布罗克岛和新港去游玩2个星期。再度返回纽约后,他感觉市场有些不对劲,1974年12月9日早上,传出的利多消息,本该令市场上升3~4美分,但开盘反而下挫2美分,价格不能随着利多消息而上涨,斯坦利·克罗觉得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的时刻到了,他打电话给经纪人,要他谨慎从事,慢慢地平仓,几个小时内,250万手的小麦多单全部出场,总共获利130多万美元(当时是20世纪70年代,等于现在的数千万美元)。7周后,市价跌去了1美元,这历时数月行情是斯坦利·克罗连续多年获胜记录的高潮:他自己个人的账户由1.8万美元上升到100多万美元,陆续加入的合伙投资者的资金也由64.4万美元上升到250万美元。平完仓当天的中午,斯坦利·克罗送给他的妻子一个惊喜:一辆非常豪华的劳斯莱斯汽车,接着他们就关闭了在纽约的办公室,收拾行李,销声匿迹江湖5年之久。

《投资艺术》

查尔斯·艾里斯

<名著导读>

查尔斯·艾里斯是美国格林威治投资公司总经理,出版有6本投资与财务专著、70多篇文章,并在哈佛、耶鲁等名牌大学讲授投资课程,担任过国际投资管理业公会(AIMR)理事长,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管理理事会理事、纽约大学史登商学院监事,耶鲁大学顾问及投资委员会委员。

在《投资艺术》一书中,查尔斯·艾里斯把精深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转化为人们能够从容掌握的操作常识。关于投资期限、投资时机、投资品种、投资费用、投资管理人以及投资者自身等各个方面出乎常理而又合情合理的精彩论述都为我们提供了证明。书中多次重复的一个观点就是,试图“击败市场”是一种输家的游戏,最好的对策就是不参加这种游戏。

艾里斯提醒投资者说:“散户不应该把收益机会建立在击败市场上,聪明的做法是运用市场力量,把强大的时间节奏和复利机会纳为己用,赢得长期的成功,这才是掌控自己投资命运的最好途径。”

查尔斯·艾里斯的思想对他和他创办的公司至关重要。

——约翰·鲍格尔 美国先锋集团创办人

查尔斯·艾里斯在投资与理财方面的专著与专栏文章有效地改变了美国人的证券操作理念。

——彼得·德鲁克 著名投资家

<理论精读>

1. 输家的游戏——不要与市场对敌

艾里斯认为,如今(1980年以后)美国股市已经演变为“输家的游戏”了,所谓输家游戏和赢家游戏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少犯错者赢得游戏,而后者则是由正确行为者赢得游戏。1970年—1980年,美国市场主要交易者已经变成机构,从最初的30%上升至80%,200家大型机构和1 000家中小型法人,他们拥有活跃的经理人,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每天都用最激烈的竞争方式,在市场上操作。所有机构法人都坚信或宣称自己能打败市场,超越其他竞争者。但是艾里斯清楚地看到,全美的专业投资经理并没有能够击败市场,反而是市场打败了他们,因为机构就是市场,他们作为一个整体不可能表现出超越自己的绩效,所以他们的投资管理并不是“赢家的游戏”,而是确确实实的“输家的游戏”。30年前,市场中90%是散户买卖,专业人士过得很愉快,有很多机会可以把握。但现在正好相反,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构成了交易的90%。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些极其聪明的家伙大多都没有办法长期击败这个包括自己在内的市场。

历史记录也表明,整体而言,在由专家管理的基金中,有3/4的表现不如标准普尔500指数。这些试图击败市场的输家的游戏,往往注定要遭遇失败。这对于那些时至今日仍然迷信专业投资经理的人确实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但是不用沮丧,如果选择指数基金却总是能够毫不费力地跟上市场的脚步,这是因为指数基金可以为我们提供更高的收益、更低的费用、税率以及交易成本,当然,还有更低的犯错误的风险。艾里斯认为,这才是投资者的“梦之队”,是大多数投资者最明智的选择。

艾里斯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70年前人们开飞机是依赖勇气和胆略,但70年后开飞机,是希望尽可能不犯错。就是所谓的,有“胆大的”飞行员,也有“老”的飞行员,但绝不会有“胆大的老的”飞行员。

2. 慎重波段操作——降低波段操作的频率

艾里斯认为,要想提高投资报酬率,最大胆的方法就是依靠波段操作。一种方法就是在价格高位的时候将股票全部(部分)兑换为现金,然后期待在价格见底后将现金换为股票。另一种方法则是将落后于大盘的弱势股换成强势股。在1943—1977年的34年里面,假设总是100%投资,而且总是投在表现最好的一类股票中,投资1 000美元,买进和卖出28次,每次都能抓到顶部和底部的话,投资者的1 000美元会变成骇人听闻的43.57亿美元。当然,这要求投资者必须胆识过人,且能长期保持这样的状态。例如在1971年1月将全部资金6.87亿美元投入餐厅类股,这样到年底会变成17亿美元,然后再马上抛出后换成黄金类股,第二年圣诞就会变成44亿美元。

看起来的确很美,但实际上没有人能做到,100家大型退休基金几乎都采用了波段操作来提升投资报酬率,但事实上这100家中有89家因为波段操作而亏损。以至于有研究指出,投资经理在对市场的预测上4次必须正确3次,才能保证投资盈亏持平。主要原因就是出错损失和交易成本。要知道,美国股市长期平均收益率大概为10%左右,即便投资经理15个月买卖各一次,投资者也必须指望投资经理获利年均复利在12.8%左右才能超出市场水平。这意味着比市场高出28%的期望。

所以,一位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曾感叹,他说:“我见过很多有意思的波段操作方法,而且在我40年的投资生涯中,试过其中大部分方法,这些方法在我之前可能很高明,但是,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帮助到我,一个都没有。”

为什么会这样呢?1982—1990年,标普500指数复合收益率年均为18%,但扣除涨幅最大的10天后,收益率将会降到12%,扣掉涨幅最大的20天,收益率复利降至8%,如果扣除涨幅最大的30天,收益率复利将会降至5%。这意味着,如果这9年中间,你错过了标普500涨幅最大的30天,收益率将会下降72%。

再把时间延长的话,会更强烈。1928—1993年间,1美元最终会增值到332美元(道指),如果投资者错过1933年(空仓),收益将会是215美元,如果错过了1993年和1954年,收益会是141美元,如果错过了1993年、1954年和1935年,总体收益仅有96美元。60多年的漫长投资生涯中,仅仅因为空仓3年,你可能就会降低总体收益的71%。

波段操作就一定能够获得高收益吗?不能。波段操作并不会提高投资绩效,因为它不是有效的方法。其无效表现在,没有哪个人能够始终比其专业的竞争对手更聪明。并且,试图猜测市场或胜过众多专家,以便“卖高买低”,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通常都会招致失败。因此,艾里斯认为波段操作是“邪恶”的观念,永远不要去尝试。有数据显示,在1926—1996年这段漫长的70年里,股票所有的报酬率几乎都是在表现最好的60个月内缔造的,虽然这60个月只占全部862个月的7%而已。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些表现绝佳,但不算太多的60个月,我们就会错失掉整整60年才能积累到,而且几乎等于所有的投资报酬率。因此在一段时间内退出市场的投资者将损失金钱。只有在行情艰难时仍然继续投资,才是唯一健全的投资方式,才能享受表现优异的大好时光。这也就是“闪电打下来时,你必须在场”的意思。

因此,除非特殊情况下,否则不要轻易尝试波段操作。投资者即便要这么做,也必须降低波段操作的频率,因为交易成本长期来看实在是投资的大忌,目前A股市场长期年均复合收益率是16.9%左右(时间还太短),1个月买卖各一次,都将使得你长期收益率变得越发艰难。长期而言,成功的概率没有证据表明很大。但艾里斯的观点也有不妥,的确有很多投资大师总能进行少数成功的波段操作。否则你无法解释为什么巴菲特总是在市场崩溃后拥有大量现金(尽管他仍长期持有一些股票)。因此应该尽可能不要进行波段操作,除非有非常确切的证据表明市场严重高估或低估。因此,即便目前A股市场(2009年4月)看起来下跌无可避免,仍无必要进行波段操作,因为从估值上看,你没有明确证据表明目前市场处于过度高估(超出或接近历史最高估值水平,或超出世界平均水平太多)。尽管感觉上A股市场很多股票已经是博傻,崩溃已是在所难免。

3. 投资组合策略——向指数收益率靠拢

艾里斯认为,机构都在建立自己的投资组合,一般利用预测经济和利率变化,预测行业或新类型股票的景气或盈利前景变化,不断变换手上持有的组合,以期望最终跑赢同类竞争者。但是要长时间保持比别人聪明,难度非常大。例如1980年发现石油危机对经济影响后大量投资石油股和科技股,会获得优异回报,但同样重要的是,1981年他们必须抢在别人出手前全部售出能源股,否则马上就会“全部吐出盈利”。1970年前投资经理们必须意识到市场对成长股的偏爱,大量投资成长股,特别是所谓的“漂亮50”。但几年后他们又必须在1973年之前将其全部出清,一个都不能留。然后又必须超前意识到小型科技股会受宠,将投资全部转移到这些公司,但必须在1984年业绩和股价同向狂飙后提前全部出清,否则后面5年将会流血不止。然而你又必须在8年后赶紧重新挑选这些受益于科技网络时代的股票,并在2000年前将其全部卖掉,否则后面3年,你会亏掉几乎全部本金(2001—2003年,美国在线、雅虎、思科股价跌了90%以上)。

实际上,不管如何变换投资组合,不管如何波段操作,也不管短期内收益率达到如何程度,绝大多数投资者长期投资收益率都将向指数收益率靠拢。实际上,有公开业绩记录的,超过30年盈利能达到2位数的已经屈指可数,超过40年年均复合收益率仍能超过20%的,仅有巴菲特一人。其次是雪拜·戴维斯,截至2000年的31年间复合收益率是15%。约翰·聂夫自1964—1995年的31年间,复合收益率达到过13.7%,这已经是美国公认的殿堂级投资大师了。10年投资生涯年均复利接近20%的,仅有彼得·林奇,他退休太早,1977—1990年的13年年均复利为29.3%,所以也能跻身美国最顶尖的投资基金经理一列。

这也意味着,如果短期(某年或某些年)收益率太高,后续很可能会有一个反向的业绩亏损来修复平衡。放大到国家也是如此,日本1980—1990年10年大牛市年均复合收益率达到28%的惊人纪录,随后的19年日本股市收益率低得可怕。这也是一个反向修正的实例。

4. 主动投资——不要过于计较短期因素策略

艾里斯认为,主动投资的基本形式都是一个:即唯一获利机会,是其他专业投资人的共识都错了。这种集体错误的确会出现,但我们必须自问,这种错误出现的频率如何,我们有几次能够避免别人犯的正常错误,又能拥有智慧和勇气,采取和共识相反的行动。

从短期来看,股市很迷人也很会骗人,从长期来看,市场很可靠,到了令人觉得无聊的地步。市场总是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掏出一些事件来迷惑投资者,例如战争消息、突如其来的盈利增长、总统振奋人心的演讲,奇妙新科技的宣布,丑陋的破产或欺骗等。如同每天的天气和气候相当不同,天气是短期的现象,气候是长期的现象,差别尽在其中。选择在某种气候中盖自己的房屋时,我们不会因为上周天气而觉得困扰,同样,选择长期投资计划时,我们也不希望受到暂时市场状况的困扰。

投资经理在经过基本面研究后卖掉的股票,以及他们没有买的股票,与他们买进的股票相比,其表现通常一样好,这是因为他们彼此之间相互买进卖出,使得市场太“有效率”了。不是投资研究做得不好,而是许多人把研究做得实在太好了。分析师们通过全球信息网络,几乎是即时地与采取迅速应对行动的其他专业投资者共享相同的信息和评估,以至于不可能有哪一些投资者能够始终战胜其他投资者,一再取得有价值的优势。因此,就算你是最优秀的投资者,也只能进行不太满意的投资交易。有趣的是,作为机构投资者通常都过于努力,而作为个人投资者却是不够努力。过于努力——试图从其他投资者那里获得超额收益——常常是代价高昂,承担了过多的风险;不够努力则通常是对短期因素过于谨慎,导致成本过高。

5. 投资报酬率——长期投资稳定性高

艾里斯认为,股票的投资报酬率有三大特征:第一,股票投资收益率长期高于债券;第二,短期内普通股报酬率波动程度高于债券;第三,评估时期拉长,投资报酬率会显得较为平常。

对于投资价值而言,随着投资者投资持有时间拉长,反映因素的重要性会降低,股利分派的重要性会提高。如果投资者注重价值和非常长期的投资,获得的盈余和股利,就占有压倒性的相对重要性。就像天气一样,一般的长期投资经验绝不令人惊讶,但是短期经验总是令人惊异。

同类推荐
  • 20几岁要应用的经济学智慧

    20几岁要应用的经济学智慧

    运用经济学智慧,帮你破解那些挑战你思维的经济学现象,拥有从身边小事窥宏观经济的智慧,理性消费不迷糊,智慧理财,管好自己的钱袋子,修炼职场达人“稀缺”,自己当老板,创业实现梦想,携王子或公主走向红地毯的另一端,量度人情冷暖,开始幸福生活。
  • 做最棒的店长

    做最棒的店长

    本书针对目前加盟连锁门店的现状,结合作者多年的培训及实战经验,总结提炼出卓越店长的个人修炼方法、门店经营中的实战技术、标准化销售模式、店务流程的精细化运作模式及门店人员管理技巧等实战技能,是专为企业组织培训及店长、经理个人提升量身定制的实用教材。
  • 领导魔法(完全智慧手册丛书)

    领导魔法(完全智慧手册丛书)

    领导就是团队的领袖,是保证组织或企业实现大目标的舵手。一个成功的领导,不仅要具备娴熟的驭人技巧,卓越的预见力,而且需要有争取掌控领导权的非凡才能。只有拥有领袖的品质,才有可能成就非凡的事业。没有一个人是天生的领袖,然而一流的人才都具有学习模仿伟大人物的天赋,兴趣和热情。认识领袖的魅力,撑握统御大众的方法,就如同手握着实现宏伟理想的魔仗。本书全面论述进了新领导学的思想,积极探讨了统领人物的两极性、倾向性、深刻性、以及领导权应该具备的效能性和稳定性,充分肯定了领导者在权力动作过程中的智性发挥的应急才能和热情理智,是研究新领导学的一本重要参考书。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管理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管理课

    管理是一门艺术,一个团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的成功。管理到底是什么?杰克·韦尔奇说,管理的实质就是解决问题。不错,管理是一种追求或取得成果的职业。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创造经济价值、不能为员工带来幸福、不能对投入的资源产生合理回报和可持续增长能力、不能满足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可以肯定地说,这种管理是失败的。
  • 卓越管理者的365堂必修课

    卓越管理者的365堂必修课

    本书是为每一位有志成为管理者或正在任职 的管理者量身打造的管理成功教程,从管理 者内在的素质到外在的形象,从用人、授权 到激励、协调,从决策、战略到危机、创新 等,由浅入深地阐述了每一位管理者从平凡 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365堂必修课,并 总结了中外著名企业经典的管理案例,提炼 出世界一流管理者的管理箴言,提供了管理 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的解决方案。通 过本书,你可以使你的管理生涯更富有活力, 极大地提升你作为管理者的人格魅力,迅速 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 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
热门推荐
  • 溺宠99分,男神宠成瘾

    溺宠99分,男神宠成瘾

    【本文女扮男装,男主女主双洁1V1!】她死了,他活了……他背叛,又错爱……是爱恨情仇,还是命运使然?“时先生,我们性别相同,拜托你清醒点!”他凑近了她,语气略带冰冷说:“性别从不重要,只要是你。”摔,说好的性取向正常呢?“时先生,在一起之后,你要多宠我啊?”他拉过她的手,眉宇尽是认真:“在我的有生之年,倾我所有来宠你。在我的世界之海,耗我此生来溺你。”摔,怎么文风突变溺宠啊!
  • 龙侠之战

    龙侠之战

    本书以国内热游梦幻西游为故事背景,主要通过龙太子和剑侠客的故事展开,期间穿插着人物背景,着力打造一种亦敌亦友的战斗宿命。
  • 清秋琵琶曲

    清秋琵琶曲

    懒得写简介,反正你们都去看重生系统打脸文了,而我要讲的故事,讲故事的方式,恰好不是讨喜谄媚的摇尾乞怜,所以,随意。这不是爽文,不打脸,不无脑金手指。孤独和热爱,大概就是踏雪寻梅的脚印,仇恨和情义,也许就是鹰击长空的勇气。为你讲述一个不一样的元末明初,不一样的白莲教。新书《魔极无双》已发书,喜欢的可以去看看,不感兴趣的请随意。
  • 斗帝之上

    斗帝之上

    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网游,都市,仙侠,魔幻……从王者荣耀,到神祭大陆,在末日世界……新世纪,网游成为地球,乃至整个宇宙的重要焦点。而天启公司下的‘人间黎明’,地球球上的最强者——斗帝!当一年后,‘诸神黄昏’开服!斗帝归来,这一次他选择死亡,获得了新生。不为别的,他只想查出真相,隐藏在‘人间黎明’背后的,‘诸神黄昏’的真相!从地球,到宇宙,到异世界!叶天,天夜,斗帝!一步步的前进,他看到的是,另一个世界的存在!
  • 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故事全集

    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故事全集

    一直以来,简单、轻松、活泼、表现力强的故事,始终为广大青少年所喜闻乐见,而富含哲理的人格故事更因其对人的启发和指导意义而为人们所推崇。《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故事全集》通过轻松幽默的故事将道理阐述出来,更容易为青少年所接受。书中,每一个生动的故事都蕴藏着一个做人的道理,让读者学会科学地判断事物的美与丑、好与坏。会激发青少年去遵循并实践人格行为,从而在实际行动中形成良好的人格风范,并养成积极的行为习惯。衷心希望每一位青少年朋友,通过品读书中感人肺腑的故事,细细咀嚼其中的韵味、精华,让涓涓细流般的感悟汇聚成浩瀚的心灵海洋,为自己创造一个洒满阳光的人生。
  • 左手国学院,右手哈佛园

    左手国学院,右手哈佛园

    本书汇集中国国学与西方文化的智慧精华,以上下篇的形式对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全景展示。国学院,教会我们审时度势,上善若水的智慧令我们体会为人的谦虚和韬光养晦;哈佛园,令我们激昂振奋,在现代史化的熏染下攀登事业的巅峰。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做人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做人术

    本文主要内容为:做人的智慧、挺起胸膛做人、踏踏实实做人、做人要善于言谈、做人要豁达、做人要乐观、做人要学“忍”经、做人要有弹性、做人要有上进心。
  • 好想过平凡人过过的生活

    好想过平凡人过过的生活

    以小乞丐的视角游历明朝的江湖,随郑和见证异国风光,见证东西方文明的差别。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

    《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集中的19篇作品是作者数十次亲临青藏之后的真实生活记录和对生命的深刻体验。终年抗争在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的人们,特别是那些可爱可敬的解放军官兵,他们无私无畏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也奉献着智慧和才华。雪域独特壮美的自然风光以及高原大地上如藏羚羊等稀有的动物,也在作者笔下有栩栩如生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