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1000000050

第50章 前车之鉴,后车为戒——跨越管人的误区(4)

诚如以上所提及,人际关系发生问题通常起因于当事人先入为主地觉得对方是“不好应付的人”,或由于对方的气质、性格倾向、平常的习惯等,与自己无法投合,于是产生强烈的厌恶感。而这种厌恶感一再累积的结果,势必造成双方无法共处的情况,严重时甚至形同水火。如此一来,对整个公司运作上以及气氛上造成的不良影响,自是毋庸言。

其实,既然大家同属于一个单位,彼此根本无法避免碰面,惟有双方达成沟通,解开彼此的绳结,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领导者对部属产生成见的原因大致如下:

(1)总觉得对方有不好应付的地方,包括气氛、性格倾向、出身背景、平常的习惯等;

(2)由于自已的自卑感遭受刺激,譬如学历、容貌、家世、门第等条件比对方低时;

(3)当对方有反抗性的态度时,例如忽视上司、批评上司、或其他显而易见的反抗性态度等。

部属对领导者产生成见的原因大致如下:

(1)当对方的自卑感被自己所刺激时,亦即如同以上B的相对立场;

(2)领导者属于独裁的、施压的、说话恶毒的人;

(3)部属认为领导者把自己看待成无能的人,且相当蔑视自己的存在。

事实上,领导者与部属间的成见往往由双方的互动关系所造成。即使自己所辖的单位中存有不好应付的部属,领导者也不可轻易地将其调派他处,而必须设法研究对策,以便好好地操纵他。对于不好应付的部属,如果一再加以排斥或忽视,对公司而言,也是一种人才资产的浪费。不可欺负这种类型的部属,即使假借他人亦不容许。因为,这种事终究会落人口实。领导者在面对难以应付的部属时,最好在心理上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免发生纠纷。

★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下属

有的领导者,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自己认为是好的就是好的,自己认为是坏的就是坏的。结果,他的下属没有一个对他不满甚至怨恨的。这样的领导者,绝对是失败的!

上司对下属的要求标准定得过高,增加了下属的压力,也令自己感到不安。事实上,每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你认为好的,别人未必有同感,只要事情本身没有错误,就不应过分挑剔。

要求过高固然使下属的信心受到打击,但不明确的要求标准,同样使人失去信心。例如一些上司喜欢凭心情判断下属的工作成绩。心情不好时,尽管下属多么呕心沥血的报告书,他也认为做得不够好。这种时宽时紧的要求标准,最令人气愤。要求标准宜以该下属的能力而定。例如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子,上司只能要求他中规中矩的成绩。相反地,一个经验丰富、知识水准高的下属,仍只属中规中矩的阶段的话,就等于不合格了。

上司在托付任务时,应暗示所希望的标准,这是给与员工一个依循,以及有轻微的压力感,使其效率得以提高。上司发出的指令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不能有“可能”二字的介入。有些人喜在批示句之前,加上“也许”的字眼,往往令人无所适从。例如:“明天有个会议,也许你应该去听听。”在下属听来,好像是可去可不去似的。如果不去的话,又怕是重要会议;但如果去的话,又怕是不重要的会议,阻碍了做其他事情。下属总不能反问上司:“也许,即是应该去,抑或不去?”这样问,无疑是批评上司的指令不明确,但是不问清楚,又怕被上司指为擅自作主张。上述情况,往往会发生在许多低下层员工的身上。

明确的指令,包括做该事项的目的、内容、有关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建议的处理方法。有时候,上司本身的疏忽,令下属不能预期做妥工作,反被上司指责。

例如某上司对秘书说:“给我致电总行的张经理,约他下星期五到我的办公室来。”秘书小姐如言电约,但对方称下星期五要开重要会议,而他过两天便要到外地公干一星期,建议不如将约会改在明天。秘书想将张先生的话向上司转述,但是一连两天,上司均属假期,根本没有机会提及。待上司上班时,秘书才将张先生的话复述,此时张先生已身在英国,该上司责怪秘书何以不早说,因为他找张先生,就是要商谈有关他到外地后,有事相托的事。

秘书感到沮丧,因为在这件事中,她根本没有做错或遗漏,问题只是上司的指令不明确,欠缺了提及找张先生的大概目的,以致秘书在张先生提及去外地时,未能做出即时反映,要张先生直接与上司联络。

其实,该上司除了应该提及目的之外,也应向秘书透露如何才能找到他。许多人认为公事时间以外,就不应该让下属骚扰,以致下属有要事找他时,往往束手无策,只有空着急的份儿,那么办起事来又焉能快捷呢?

作为上司,命令下属去做××事一定要附有一个明确的公正的标准,就如同考核一样,60分才算及格。只有这样,下属才办好事,且对你毫无不满。

★轻易开除下属

领导者离不开下属。实际上,领导者的业绩往往取决于下属的表现。挑选和培养下属,是优秀领导者的基本技能和责任所在。不过事情总有不遂人愿的时候。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形下领导者可以考虑解聘呢?

在员工不能达到期望的时候,不能一味苛责别人或者解雇员工。想一想更有人情味的方法,让下属有机会去学习、去提高、去改变。领导者固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雇人或者炒人,但那些立志成为真正的领导的领导者,在动用这一巨大权力时必须慎之又慎,因为它实在是关乎员工的生活与生计。

(1)偶尔犯错者:多些宽容,开诚布公

领导者解聘员工最常见的原因是某个具体的差错。如果这个差错属于道德败坏问题,解聘就完全理所应当。举例来说,当腐败和大规模非法商业活动证据确凿时,俄罗斯总统普京解除了原子能部部长阿达莫夫的职务,维护了俄罗斯领导层的道德水准。正直的领导才能赢得下属的信任,容忍胡作非为必然导致信任危机。

然而,优秀的领导者会容忍错误的发生并鼓励下属汲取教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新可口可乐的引入成为曝光度最高的商业失败之一。面对消费者巨大的消极反应,七十七天之后,传统可口可乐重回市场。尽管大败一场,新可口可乐项目中没有人受到谴责,更没有人被解雇。这个项目的领军人、营销领导齐曼虽然事后离开了公司,但七年之后,他又重回可口可乐,领导全球营销部。公司CEO郭思达解释说:“不能容忍错误,我们就会丧失竞争力。如果你的出发点就是避免出错,你就走上了无所作为之路。你跌倒,是因为你在前进。”

原谅齐曼的大错,使公司从中汲取教训,是郭思达卓越领导力的明证。新可口可乐溃败之后,可口可乐重整营销策略,逐年从百事可乐手中夺回市场份额。正确对待错误的关键,是要用心良苦地将错误公之于众。如果员工意识到可以对问题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他就知道,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会得到支持。比起独断、训斥、惩罚或者解雇,积极的、面对面的交流效果更好。最终将会看到,业绩、士气和团队精神将因此而大幅提升。

(2)不称职者:教练指导,助其成长

因为整体上不称职而解聘下属的情况很常见。商业上如此,政治上同样如此。1980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组阁之际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我同样也让豪威尔和扬从内阁离职。豪威尔作为内阁大臣的缺点在他任职能源部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而他在交通部的表现也证明我的判断没有错。无论是作为反对党还是作为特别委员会主席,他都具有足够的卓越才能,但他缺乏由创造性的政治想象力和实干才能形成的综合素质,这使他不能成为一流的内阁大臣。”

当然,即使下属不称职,一个杰出的领导者也应该加以教练和指导,促使他改头换面。进行指导时,尤其要让员工更好地了解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工作。这可以让他们知道如何改善心态,在面对与业绩相伴而来的焦虑、屈辱和挫折时更讲究方式方法。

如果教练和指导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领导者别无选择,只有裁员。即便如此,领导者本人也要承担部分失败的责任。正像匈奴王阿提拉所说的:“首领如果不称职,等级最高的下属也不能接替他。首领失败了,下属也好不到哪去。”

(3)偏离既有模式者:突破教条,鼓励创新通用电气的韦尔奇是近二十年来最著名的企业领袖。他在职的时候,培养了一大批杰出领导人选,密切关注每个人的个人发展,安排他们任职于不同的岗位以获取相关的经验,为他们设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给他们充分的空间施展才能。据说他还在GE设立了一个人才更新系统,让绩效最低的10%的雇员离职。

成功的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子,成功的单位应该是什么样子,韦尔奇心知肚明,对于不符合的,则坚决剔除。他因此赢得了“中子杰克”的绰号。不管怎么说,杰克也许不能保证你永远不下岗,但他却让你永远有能力上岗。

(4)对价值观相异者:协调一致,避免分歧

领导者与下属之间要建立良好关系,保持价值观的协调至关重要。领导者与下属的共同价值观将大体上构成所谓的团队“文化”,也就是这个团体的处事方式。领导者与下属彼此协调一致的价值观是合理行为产生的基础。如果领导者与下属各自奉为圭臬的信条大相龃龉,必然带来团体的“精神分裂”。

撒切尔因善于塑造和坚持一套毫不动摇的价值观而闻名于世。组建新内阁时,她精心挑选那些与她观念相近的人。决定撤换外交大臣皮姆时,她说:“我首先抛下了一个自命为飞行员、但方向感却屡出差错的人。弗朗西斯和我的分歧不仅仅在于政策的导向或者内阁的方针,甚至在于整个的人生观。”

赋予领导者的不光有权力,还有重大的责任。权力之一就是解雇属员。除了少数没心没肺、根本不是什么好领导者的家伙之外,解聘下属总是令人不快和苦恼的。虽然从团体的整体利益来看,解雇一个员工可能合情合理,但也总让人质疑:领导者是否同样应该承担下属工作不力的部分责任。

如果一个领导者是以改革者的身份上任的,他将不得不炒掉一批人。然而,做不得不做的事情并不是一个杰出领导者的风范。一个真正杰出的领导者,会带领那些制造了当前困境的同一班人马,突破危局、力挽狂澜。

同类推荐
  • 作风就是战斗力

    作风就是战斗力

    世界500强企业基业长青的核心理念,中国企业打造卓越团队的首选读本!作风是一支军队优良传统与文化结晶,正是它决定了一支军队的生命力和战斗力。让我们走进军队,感受其优良的作风,学习它的战斗精神,实现自我升级,决胜人生与职业的战场!
  • 剖开成功的洋葱

    剖开成功的洋葱

    策划的现实要求是我们需要发展,我们要做得更好;策划的理论基础是对社会及其构成因素的发展规律或逻辑的充分了解或掌握。如果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不要犹豫,开始策划吧——一个新的世界会在策划中诞生!
  • 销售圣经

    销售圣经

    本书不但适用于初涉销售行业的新手,也适用于销售行业的行家里手。同时,对于那些想让自己和团队的业绩上一个新台阶的销售教练和销售经理而言,本书更是他们的指导手册。
  • 做生意不可不知的营销心理学

    做生意不可不知的营销心理学

    生意就是买和卖,做得好与坏不在于你付出了多少时间和金钱,而是取决于你有没有花费心思去琢磨对方的心思,因为买、卖是两种不同的学问。本书以专业的营销学角度出发,由浅入深地为读者解读生意场上的行业规则、行业禁忌,将营销学与心理学相结合,帮助读者更好地做生意。
  • 店员易犯的88个错误

    店员易犯的88个错误

    《店员易犯的88个错误》一书共分10个部分,内容涵盖店员工作的方方面面,如职业素养、销售沟通技巧、服务顾客技巧、日常工作点拨等。本书汇聚了店员日常工作中最容易疏忽、最容易出错的问题,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店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避免店员重蹈覆辙,从而改善店员的个人业务水平,不断提升个人业绩,使店员能成功地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热门推荐
  • 黄泉为枕待君归

    黄泉为枕待君归

    原君归来仍是少年,那日天红,是你我归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捡个将军来种田

    捡个将军来种田

    水一一穿了,家徒四壁,还有两个小包子,没爹没娘却有一群黑心的极品亲戚。穷?没事。咱能文能武,种田,经商完全不是问题。啥?刚有点钱,极品就来打劫了?也没事,我明的暗的玩死他们。可这傻子哪里来的,“你喊那个媳妇呢?”“媳妇,我要吃包子!”“媳妇,二狗说只要我挣到钱,晚上媳妇就带我睡,媳妇今晚你带我睡吧?”某傻子兴奋的看着她。“松开,你添我干嘛?”“二狗说我没尝过媳妇的味道,我就试试媳妇啥味的,奇怪怎么不是五香味的……”“天啊,来道雷劈了这丫的吧!”水一一只觉得浑身都不好了,谁来收了这傻子。
  • 芥末加糖

    芥末加糖

    本就没有这么多天之骄子,被幸运眷顾的人又何其之少。有的人在人群里光芒万丈,而更多的人则成为其身后的背景板。金烟烟的生活本该像无数个路人甲一样,直到那年夏天碰见了穆江。。。
  • 重生八六俏甜妻

    重生八六俏甜妻

    甜言蜜语版:某人说,他家媳妇在上,媳妇说的一切都是对的,错的也是对的,他媳妇就是最好的!正紧版:重获新生,醒转在八六,自己把自己给卖了,林宁咬牙,自己挖的坑,后果必须自己承担下去啊!
  • 超有效的减肥方法(女性生活百宝箱)

    超有效的减肥方法(女性生活百宝箱)

    你为什么要减肥?是为了参加某个特别场合,还是为了健康?也许你总是超重,真心想改变。找到减肥的动机,这一点很重要——知道“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才能掌握主动权,抓住重点。
  • 一本三跨:飞翔的历史德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本三跨:飞翔的历史德育(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本书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关于中学历史基础型课程育人目标内容为基本依据,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分理论理解和实践案例呈现研究成果,期望给一线教师开展历史学科育人实践一定启示。
  • 工程机械那些年

    工程机械那些年

    这是一本要耐着性子看完的小说。故事跨度有三十多年,讲述一个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青涩到老辣但最终不甚成功的工程机械推销员的工作和生活。他是这个时代微不足道的一份子,是个小人物;但这个时代又随着岁月的更迭给他烙上了不同的印记,于是,故事就来了……最后声明:本书里的工程机械品牌都是真实的,但与之相连的人和事请勿对号入座。
  • 前列腺炎诊疗手册

    前列腺炎诊疗手册

    前列腺炎综合征是青壮年男性常见病之一,占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8%~25%。前列腺炎症状繁多、轻重不一,故有学者称其严重的症状所带来的痛苦不亚于前列腺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也悄悄地蛀蚀着他们的家庭。
  • 至味在人间

    至味在人间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十年谈吃文章首度结集。在《舌尖上的中国》火遍全国之后,总导演陈晓卿的名字也渐渐为人熟知,半是作为广受尊重的纪录片导演,半是作为酷爱美食的吃货。早在十余年前,陈晓卿已开始在报刊写作美食专栏,记录他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在江湖偶遇的人间至味。《至味在人间》此书即为他十年专栏文章的精选结集。美食文章满溢人间烟火气。既不高冷,也绝非小清新,陈晓卿的美食文章独具特色,喜欢钻研街边巷尾小馆子的独门看家菜,喜欢跋山涉水跟着朋友品尝各路不上台面的特色江湖菜。其实,对于他而言,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