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2200000010

第10章 当头棒喝——不立文字,教外别传(4)

大沩山在湖南,距离山西的五台山遥遥数千里,仅仅剩下半天时间了,刘铁磨为什么叫灵佑大师参加大斋会呢?刘铁磨的意思是表示,她自己是要去参加大斋会的,而跨越几千里的距离,对她说来根本不算一回事。她,不论多么老迈,仍旧是自己的主人。这就是说,不管身体如何移动,而她的心始终不动不摇。

而沩山的“放身一倒,躺在了地上”,与飞越千里有什么区别?咫尺与天涯根本不隔!沩山灵佑不愧为大宗师,举重若轻,往地上一躺,便把禅的“向上一事”表达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

惟俨拒绝说法

有次众人请惟俨禅师上堂说法,惟俨拒绝了,但是大家苦苦相求,禅师勉强答应了。大众奔走相告,一下子聚集了好多人,大家都对这位大禅师翘首以盼。惟俨禅师终于出现在法堂上,大家屏声静气,准备聆听教诲。但是禅师只是缓缓地环视了一遍会场,便一言不发地回房。

住持这次说法的院主急了,追在后面说:“身为禅师,你怎么能够这样戏弄大众呢?你同意上堂说法,为什么又急急回房?”

惟俨说:“讲经有讲经的法师,说戒有说戒的律师,我是禅师,而禅是不能讲的,讲了也白搭,这又怎能怪我呢?”

还有一次,顺德禅师问雪峰禅师:“我们禅宗的祖师先辈们是讲究以心传心的吧?”

雪峰禅师点头回答说:“对,还有就是不立文字语句。”

顺德反问道:“既然不立文字语句,又怎么传法呢?”

雪峰禅师端庄地沉默了好一阵子。

顺德于是作谢。

■感悟——

禅宗指出,言说是生灭的现象,是相对意识的产物,而真理则是永恒的实体,所以言说不能表示真理。参禅者必须超越种种假名概念,忘言绝虑,才可以达到真理之境。

不二法门

黄龙祖心禅师经常在禅室中举起拳头问学僧:“这个唤作拳头吗?这个不唤作拳头吗?唤作拳头就是肯定,你们知道是不对的;不唤作拳头就是否定,你们知道这也是不对的,到底应该唤作什么?”学僧面面相觑,不敢回答。

芭蕉禅师曾经对座下弟子说:“你手上有拄杖,我给你一个拄杖;你手上没有拄杖,我夺过去你的拄杖。”弟子们也迷惑不解。

沩山禅师曾经对弟子说:“老僧百年以后逝世,到山下做一头水牯牛,左胁下写几个‘沩山僧某甲’。那个时候,你们应该怎么称呼我?唤作沩山僧,又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又是沩山僧。到底唤作什么才合适?”弟子们无言以对,只有仰山禅师站出来,礼拜而退。沩山禅师高兴地哈哈大笑。

■感悟——

本体不可言说,然而为了表达对本体的证悟,在大多数情况下,又不得不借助于语言。于是,沩仰宗师在说禅时,采取了一种特别的方式,设置了一道道触背关。所谓触背关,即思维的两难处境。触是肯定,背是否定。离却肯定否定的两边,才能触着物白体,把握物白体。触背关是禅师给学人设立的思维瓶颈。对于触背关,听者不能再循着是与不是的思路去回答,否则永远不能突破它。但它并非是无解的,仰山礼拜而退,运用超越语言、粉碎外相的不二法门,暗示对这个问题根本不必太在意。

弄狮子

药山惟俨问云声昙晟:“听说你知道弄狮子,是否?”

云声回答说:“是。”

药山问:“弄得几出?"

云声回答说:“六出。”

药山说:“我亦弄得。”

云卢问:“和尚弄得几出?”

药山回答说:“我弄得一出。”

云声说:一即六,六即一。”

后来云声到沩山灵佑处,沩山也问云声:“闻长老在药山弄狮子,是否?”

云声回答说:“是。”

沩山继问:“你是长弄狮子?还是有时候让它休息?”

云声回答说:“要弄即弄,要休息即休息。”

沩山又问:“休息时狮子在什么处?”

云声回答说:“休息,休息!”

■感悟——

这里,作为谈话题目的狮子代表自然,而弄狮子者则代表自我或‘主体’。自我以五官(根据佛家心理学则为六处即六根)来把握自然。当沩山说云门知道如何弄得六头狮子时,他所指的就是我们用以把握自然的五官(或六根)。人的感官有如六扇窗子,从窗子向外看,可以观察自然。大家都知道,自然也许不止于我们所观察到的,但是我们只有五官,没有其他东西来区分自然。在五个(或六个)以上感官所对的物质世界中,我们在自然中会感觉到更多的东西,而我们的生命也会随着更为丰富。

正是第二月

当云声昙晟正在扫地的时候,沩山问他:“你在忙着做事,是吗?”

云声回答说:“要知道有不忙着做事的人。”

沩山问:“这样,便有第二月?”

云声举起扫帚说:“这个是第几月?”

沩山低头而去。

玄沙师备听了之后说:“正是第二月!”

■感悟——

“第二月”是指二元对立的自我观。有一个人在忙着工作,另外有一个没工作的人在观看自己面前发生的一切事情。这种思想方式不是禅家的思想方式。在禅家来说,并没有这种工作者和观看者之别,没有动与动者之别,没有看者与被看者之别,没有主体与客体之别。

就云声昙晟的情形说,扫地与扫地者和扫帚三者是合一的,甚至还包括被扫之地。没有第二月,没有第三月,也没有第一月。这不是咬文嚼字。但是,除非人知道怎样彼此相通,否则,人便不是人。所以,云声举起扫帚。

今日好晒麦

一个和尚问道吾智禅师:“万里无云未是本来天。如何是本来天?”

禅师回答说:“今日好晒麦。”

■感悟——

从相对观点看,这根本不是回答。因为当我们提出这种问题时,总想对“本来天”这几个字加以界说。这禅师提到麦,因为他们的住处靠近田野,也是靠田地收成而活的。这里所说的麦,也很可能换为米或草秣。如果这时禅师想要散步的话,他可能说:“我们到外面走走,轻松一下,最近我们参学太勤了。”

猫儿上露柱

一个和尚问药山惟俨弟子慧省禅师:“如何是佛?”

慧省回答说:“猫儿上露柱。”

和尚不明白禅师的意思。

慧省便说:“问露柱去。”

■感悟——

对于第一次碰到这种对话的人来说,这位禅师似乎是一个失去理智的人。第一,佛与猫儿,露柱与描儿上露柱什么关系?其次,露柱怎能向和尚说明禅师这些话是什么意义?不论我们以平常的推理作用如何加以分析,都无法从这段对话中发现任何意义。

如果不是我们自己失去了人类的理解能力,就是这位禅师已走到我们通常达不到的地方。无疑,这里有一个为所有禅师所住的超越世界,一定是自然使我的感觉和理智世界达不到这个超越世界。

“那个”为什么不痛

保福从展禅师看到一个和尚向他走来,便以手杖击柱,又击和尚的头。

这和尚发出忍痛的声音。

这位禅师说:“‘那个’为什么不痛?”

和尚不知所答。

■感悟——

柱是自然中的一物。只要自然与人对立,便是非睿智的而且表现不出任何亲切的迹象。但是,如果让人见它或闻它,自然便立刻成为人的一部分,而且在它所有各部分中都感觉到人的存在。当人对它有所询问时,它一定会点头。所以,当一位禅师听到一个和尚在禅堂前击板时,据说他发出呼痛的声音。

雪峰悟道

雪峰禅师还未悟道的时候,为了解除心中的迷惑,曾经不辞辛苦,跋山涉水,三次拜访投子禅师,九次拜访洞山禅师。

这一次,雪峰拜访洞山禅师,住在洞山禅师禅院里。禅师们都反对不劳而获,主张自食其力的,所以即使雪峰远道而来,仍然要在禅院里做事情。有一次,洞山禅师巡视的时候,雪峰正在淘米,问雪峰:“你在干什么?”

雪峰据实回答:“报告禅师,弟子在淘米。”

洞山禅师并不罢休,考问道:“你是淘沙去米,还是淘米去沙?”

雪峰立即回答道:“禅师要是这么问,不如沙米一齐去!”

洞山笑道:“一起扔了,那么大家吃什么呢?”

雪峰不答话,只是真的掀翻了米桶。

洞山看着地上白花花的大米,并不生气,只是惋惜地说:“我不可惜我的大米,倒是可惜你的缘分不在我这里。你到德山和尚那里去吧!”

雪峰依言来到德山禅师那里,一见面便沮丧地问:“禅师,你看我还有大乘佛教的根器吗?我有希望学成吗?”

德山不回答他的问题,反而当头一棒打过去,大声骂道:“你这臭小子,胡乱嚷些什么?”

雪峰摸着头上的包,虽然很痛,心中却豁然有悟。

后来雪峰云游的时候,在鳌山被大雪堵住了归程,就对岩头和尚谈起这件事情,记忆犹新地说道:“我当时受了德山禅师那一棒,真是值得呀!那时我的心里如同桶底突然脱了似的,心中豁落落、亮堂堂的。”

岩头却大声喝道:“呸!你那就叫悟了吗?你没听俗语说‘从门入者,不是家珍’吗?佛法必须是你自己心中悟出,脑中想出,胸中流出,那才是真正接近了佛法!”

雪峰忽然大悟,对岩头禅师倒头礼拜说:“以前我以为自己悟道了,今天才知道,我今日才真正是鳌山成道啊!”

■感悟——

洞山把雪峰赶到德山那里,因为,他看到雪峰的禅风很接近于德山。而德山却给了他迎头一棒,为什么?因为道不是学成的,道也是没有止境的,他这一问,自然要挨“德山棒”了。尽管挨了棒,他却是开悟了,但仅仅是开始,而他不自知。所以,后来岩头骂他,就是告诉他,真正的悟不是靠别人的棒喝,而是靠自己。如果是靠别人而悟的,那境界依然很低!

百味俱足

云岩昙晟禅师初参药山禅师时,药山禅师问道:

“你从什么地方来的?”

昙晟:“从百丈怀海禅师那里来的。”

药山:“百丈有何言句开示?”

昙晟:“平常都说:我有一句,百味俱足。”

药山:“咸则咸味,淡则淡味,不咸不淡是常味,什么是百味俱足?”

昙晟禅师无言以对。

药山:“我亦有一句,怎奈目前生死何?”

昙晟:“目前无生死。”

药山:“你在百丈禅师处有多久?”

昙晟:“二十年。”

药山:“二十年在百丈处,俗气仍未去除。”

有一天,药山禅师又问道:“百丈禅师除一句百味以外,还说一些什么佛法?”

昙晟:“有时道三句,要我们省去六句会取。”

药山:“三千里外且喜没交涉。”

药山禅师喜形于色,接着又问道:“还说什么法?”

昙晟:“有时上堂,大众立定,便用拄杖将大家一时赶散,然后又召回来,自己不说,反而问人‘是什么?’”

药山:“你何不早这么说,从你的口里,我今日得见怀海师兄。”

昙晟禅师也因此省悟。

■感悟——

如果要认识一个人,有时要经过许多年月,要知道一些事理,也须费些周折。二十年不长,三千里不远,直到说无所说,才认识百丈怀海,此即所谓一句百味了。

棒下说法

学僧从定州禅师处到鸟臼禅师门下参学,鸟臼禅师问:“耙州那儿和我这里,相较之下有什么不同?”

学僧回答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

鸟臼禅师说:“如果没有什么特别不同的话,那么你就不必留在这里,回原处去吧!”说着,便一棒挥打过去。

学僧回答:“如果你真具有使棒的眼光,应该要先看清楚了人再打,虽是禅棒,也不可以随便打人!”

鸟臼禅师说:“我今天发现了真正值得我打的人!”说完又重重地打了学僧三下。

学僧被打以后,立刻回头要走。

鸟臼禅师忙说:“就是盲棒,也应该有甘心接受的人呀!”

学僧说:“棒子在您手中,我有什么办法?”

鸟臼禅师说:“如果你这么想,那我就将棒子给你。”

学僧听了之后依言走过去,夺取鸟臼禅师手中的棒子,并朝鸟臼禅师打了三下。

鸟臼禅师状似害怕地说:“屈棒!屈棒!”意思是说:真是太委屈了,真是太委屈了。

学僧立刻针锋相对地说:“虽然是盲棒,但也是有甘心接受的人啊!”

鸟臼惮师终于说:“对于这样优秀的人才,随便使棒,实在很对不起。”

■感悟——

我们非常不了解禅师们为什么使棒,原来他们彼此在棒下说法,较量禅功,原来使的不是盲棒,而是慧棒。你越是打我,我越是感谢你。你打得对,我礼拜你;你打得好,我长跪不起。

一指禅

有一天,时近黄昏,天上下着毛毛细雨,一位名叫实际的僧尼来到金华俱胝禅师所在的庵里,她不经通报,也不脱斗笠,迳自进入禅堂,持着锡杖,绕俱胝禅师禅座三圈,说:“你说得有道理,我就脱下斗笠。”

她一连问了三次,俱胝禅师一时不知所以,连一句话也回答不出来。实际僧尼生了气,便拂袖欲去,俱胝禅师只觉惭愧,就礼貌地说:“天色已经晚了,暂且留一宿吧!”

实际僧尼停下脚步说:“你说得有理,我就留下来。”

俱胝禅师仍不知该如何回答,才是说得有理。

后来,天龙禅师光临到此,俱胝禅师就把实际僧尼问话的经过来请示天龙禅师。天龙禅师竖起了一根指头开示他,俱胝当下大悟。

从此以后,俱胝禅师凡是遇到有人请示佛法禅道,他便竖起一根指头,学者都能因此有所契悟,因此“俱胝一指”出了名。

在俱胝禅师座下,有个和尚也学老师的样子,凡是求道者,只要俱胝禅师不在,也不管人家问他的是什么,他也学着师父竖起一根指头。有一天,俱胝就将和尚叫到法堂,问:“你也懂得佛法?”

和尚说:“懂得!”

俱胝禅师说:“什么是禅?”

和尚很自然的又竖起一根指头,俱胝禅师便拿起剪刀将和尚的手指剪断,和尚痛得大声怪叫,俱胝禅师就喝问:“你再说明一下,什么是禅?”

和尚自然地想再举起一指,猛然不见指头,当下大悟。

■感悟——

禅宗反对用语言去领悟禅法,而喜欢用顿悟。但这种顿悟既不是不可思议的神秘境界,也不是神灵自上而下的启示,而是来自于对日常生活的体验,是发自于内心的闪光灵性。俱胝不愿意让这种闪光的灵性在和尚那里变成固定的俗套,因此才用极端的手段把那程式化的俗套打破。

只为有,所以来

学僧请示药山禅师说:“弟子生死大事未明,请老师慈悲开示!”

药山禅师说:“我对你讲一句不难,如果你能体会那就好。如果在言下,让你思量,却是我的罪过。不如彼此都不要开口,免得互相拖累。”

学僧说:“达摩未到中国来时,中国有佛祖的意象吗?”

药山禅师回答说:“有!”

学僧又问:“中国既然有佛祖的意象,达摩来中国又做什么呢?”

药山回答说:“只因为有,所以来。”

学僧再问:“老师平常不许学僧看经,为什么老师自己却每天看经。”

药山禅师说:“我只是希望以经书遮遮眼睛!”

学僧再问:“学僧想学习老师,用经书遮遮眼可以吗?”

药山禅师说:“如果是你,牛皮之厚也遮不住你的眼睛。”

学僧请药山禅师登座说法,药山禅师一言不出口就下座。

学僧问:“禅师为什么一言未说,就下座了呢?”

药山禅师说:“经有经师,律有律师,论有论师,怎么能怪我呢?”

学僧终于在言下觉悟。

■感悟——

药山禅师家风孤峻,独树一格,他经常用简单语句回答你,要你悟到言外的玄机。学僧的问题太多,也就是有太多的理性思考,而禅宗是最反对理性的,因此药山说学僧就是用牛皮也遮不住他那好奇、搜寻的眼睛。

等我圆寂后就告诉你

有僧人问道钦禅师:“如何是达摩西来意?”

道钦禅师说他问得不恰当。禅僧追问:“怎样才恰当?”

道钦说:“等我圆寂后就告诉你。”

一位高官崔赵公对道钦禅师说:“师父,我想出家,可以吗?”

道钦禅师斩钉截铁地说:“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之所能为!”

当头棒喝之下,崔赵公豁然有悟。

■感悟——

第一则公案中,道钦禅师的目的是要僧人明白:禅,是不说的,禅的心要,要在修证中体验;第二则公案中,道钦禅师的意思是高官将相名利心太重,尘缘未了,如何能进佛门静地呢?

人往哪里去

师弟在路上碰到师兄迎面而来,就问:“师兄,您往哪里去啊?”

师兄说:“风往哪里去,我就往哪里去。”

师弟答不上来,回去问师傅。师傅说:“下次你就接着问他,风停了,你往哪里去。”师弟记下了。

第二天,师弟又在路上碰到师兄迎面而来,又问:“师兄,你往哪里去啊?”师兄回答:“脚往哪里去,我就往哪里去。”

同类推荐
  • 黑弥撒:末世信仰与乌托邦的终结

    黑弥撒:末世信仰与乌托邦的终结

    本书为英国著名学者约翰·格雷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和震撼力的著作。在书中,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各种预示末世宗教与乌托邦的由来及发展,并对这些曾造成人类巨大灾难的激进思想的实质进行分析和评价。此外,作者还尖锐地批判了当今美国盛行的新保守主义思想,指出它是现代末日预示荒谬言论的最新表现,最终也将破灭。
  •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 禅定养心

    禅定养心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
  • 三论宗浅说

    三论宗浅说

    本书是一本佛学三论宗方面的通俗读本,所涉知识内容较多,且易于理解,可方便普通大众对三论宗的认识。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热门推荐
  • 重生为后之皇后威武

    重生为后之皇后威武

    顾嫣胎穿到架空的大魏朝,面对这个陌生的朝代和一群陌生的人,做为一名没有感情的人,顾嫣很淡定,表示:一切都不是事儿,有事儿武力解决。骆荣轩做为安亲王世子完全承袭了老子的纨绔本质,成为京城新一代纨绔之首,吃喝玩乐除了老爹外谁敢跟他叫板?做为皇家为数不多的男人谁敢在他面前炸刺?直到他遇到了她,骆荣轩开始了败北生涯,一路吃鳖到成婚也没能翻身。初见:骆荣轩:“本世子吃喝玩乐最厉害,谁也比不过我。”顾嫣冷淡地扫了他一眼,抄起桌上的色盅从一摇到三十六,“幼稚。”骆荣轩:“老大?师傅?你教教我吧。”顾嫣:“趴地上爬。”.......新婚夜:骆荣轩:“娘子?夫人?嫣儿?老大......”顾嫣:“说。”骆荣轩:“今日大婚,乃你我新婚之夜,能不能给为夫个面子?”顾嫣:“说人话。”骆荣轩:“我想做一回主,叫一声相公来听听。”顾嫣:“呵呵,等下辈子吧!”.......本文架空,很空很空的那种,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女主强大,男主前期是弱鸡,后期被逼着成长,面对女主始终很弱,对外强势无比。
  • 遇见,良辰美景

    遇见,良辰美景

    她叫美景,充其量称得上清秀的普通白领;他叫良辰,身边粉丝无数的帅气当红巨星。旁人都说:你以为良辰和美景真的可以在一起?谁说不可以?!尽管如此,他们的爱情路上仍会波折不断……在一起,不难,难的是,一直在一起!
  • 眼前:漫游在《左传》的世界

    眼前:漫游在《左传》的世界

    唐诺读《左传》,一样的唐诺,不一样的历史散文书写。唐诺反复出入《左传》的世界,一次次试图走入子产、赵武、申公巫臣乃至孔子、左丘明等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索春秋时代最杰出的头脑在其时其地究竟看到、想到了什么,他们某一言行究竟有着何种深远的积淀与思考,从而认出藏在历史缝隙里最好的人最好的事,也让春秋时代呈现出一个更为复杂深邃、立体可感的世界。情欲之事、鬼神之说、弭兵之会、小国家的大灵魂、两千多年前的梦、春秋战国的繁花般思维……由此出发,作者旁征博引,以文学的视角,围绕八个问题进行叩问和延伸,令人惊叹地将实然历史变成哲学思索的场域,陈旧的千年文本开始荡漾进此时此刻,是为《眼前》。
  • 沐之尘

    沐之尘

    女主性格活泼开朗,机敏爽快。她不是一个单纯的人,遵循父母之命嫁到男主家却没想到男主有一个青梅竹马的表妹。男主心思沉稳,表面是一个精明温和的商人,内心却和南方汉子一样儒雅温和。待人接物处处彰显大方。他们的感情线随着历史的发展慢慢产生变化,最初的友情到后来的爱情,都不随他们左右。
  • 遇见你

    遇见你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几部经典的短篇小说。作者善于叙事,对故事的把控力强,让读者能深入其中。作者为青年作家,文字清新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故事生动,广受青少年的喜爱。
  • 管理员工的艺术

    管理员工的艺术

    任何一位置身于部门主管或领导岗位的人,首先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管理员工问题。管理工作之所以具有立体的和动态的操作程式,就因为这其中存在着活生生的人的因素。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欲望的,且有与其思想、情感和欲望相对应的行为方式。
  • 星际纪年

    星际纪年

    李强在地球上意外死亡,他的灵魂穿越到了刚死亡的穆天阁的身上。穆天阁在这个世界的身份是一名修真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妖界好嫁风

    妖界好嫁风

    “自从我干掉郡主情敌,登上皇后宝座,我这‘好嫁女’的名号就在妖界传开了,她们甚至还以我为榜样,弄了个流行趋势‘好嫁风’。唉,这谁又能知道我的辛酸~皇后位好坐,世子心难追阿……”
  • 绝代废材倾天下

    绝代废材倾天下

    她,华夏M国罗刹阁首席杀手,因为拥有神器,被从小抚养长大的亲大伯逼迫自爆。她,莫云大陆柳云城柳家二小姐,自幼被称为废物。当华夏的她转生为她时,废物?有看到过一出手就是灵丹的炼药师废物吗?有看到过一人单挑一个世家的废物吗?神器?我自己会炼神药?我自己会炼神兽?我屁股后面端茶倒水的是什么?他,魔王弑天,甘愿成为她的契约兽。“女人,你是我的,没有我的允许,你休想离开我”他,莫云国第二个皇子,莫青天,甘愿为她遮风挡雨。“雨儿,我愿为你撑起一片天地,只求你不要离开我的视线。”他,无极宗少宗主,无悔,只愿一世跟随,“小雨,我愿一世跟随你,做你的小跟班”契约,升级,练武,炼器,炼药,我样样不落。且看我柳小雨翻手云覆手雨,打遍天下无敌手,坑遍天下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