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9400000130

第130章 恐怖谷(8)

对方听完此言十分惊异,他迟疑地望了望车上的其他人,矿工们仍然在聊天,两个警察已昏昏欲睡。他移身过来,紧靠到年轻人旁边,说:“将手伸给我。”

于是两人握了握手,算是对上了暗号。

“我知道你说的是真话,但最好弄明白。”

那矿工举起右手放在右额上,于是年轻人便将左手放在左额上。

矿工说:“黑夜使人很不愉快。”

年轻人说:“对于旅途中的异乡人来说,黑夜的确使人很不愉快。”

“太好了,我是维尔米萨山三四一分会的斯坎伦,很高兴在火车上遇到你,我们真有缘。”

年轻人说:“真是意外,我是芝加哥二十九分会的约翰·麦克默多,我们的会长是斯科特。万万没想到在火车上还会碰到一个兄弟,我真幸运。”

“在维尔米萨这地方,咱们会力量很大,这是美国任何地方都比不上的。不过,我们还是需要像你这样的小伙子。我真搞不懂,像你这样精明的会员为何在芝加哥找不到活儿干。”

“我找到过很多工作。”麦克默多说。

“那为什么离开呢?”

麦克默多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警察,然后笑着说:“他们如果了解我的情况,一定会很高兴的。”

斯坎伦很同情地问:“是什么麻烦事吗?”

“大麻烦!”

“得进监狱的麻烦?”

“还不止。”

“你杀过人?”

“我现在还不想提这些,你也没有必要再问。我既然从芝加哥来到这里,就一定有原因,你不要多管了。”麦克默多说道,一副因说过了头而懊恼的样子。

“你是谁?追问这些干什么?”麦克默多灰色的眼眸里突然透过眼镜掠过一丝凶光。

“放心,兄弟,我没有恶意。不管你做了什么,没人会把你看作坏人。你这是要去哪儿?”

“维尔米萨。”

“那还有三站。你打算住哪儿?”

麦克默多掏出了一个信封,凑近昏暗的油灯。

“这是地址——谢里登街,雅各布·谢夫特公寓。一个芝加哥的朋友介绍的住处。

“呃,我不知道这个地方。我对维尔米萨不太熟。我住在霍普森领地,马上就要到了。不过分手前我再给你点忠告:如果在维尔米萨遇到什么麻烦,就直接去找工会首领麦金蒂吧,他是维尔米萨分会会长。在这里,除非有他的允许,否则谁都不敢造次。再见了,兄弟,说不准哪一天晚上我们会在分会里见面。不过一定记住我的话,有困难就去找麦金蒂。”

火车进站了,斯坎伦下了车。麦克默多再次陷入沉思。此时夜幕已完全降临,黑暗中,远处熔炉里喷出的火焰不停摇摆、晃动着,发出诡异的亮光。红光映照之下,许多黑色的身影在那里不停地弯腰、扭动、转身,伴随着毫不歇止的机车和设备的轰隆声,一片阴沉的景象。

“我想地狱也许就是这个样子。”一个声音传来。

麦克默多转过头来,看到其中一名警察坐到了一个条凳上,正望着车窗外被炉火映红的荒原。

“仅就这点来说,”另一个警察搭腔说,“我也赞同你的说法。不过我不认为那里的魔鬼会比我们如今知道的一些人更坏。年轻人,我猜你是新来此地的吧?”

“新来此地又怎样?”麦克默多颇不友善地答道。

“我的意思是说,先生,我要是你,是不会轻易跟迈克·斯坎伦那帮人交朋友的。我劝你交朋友要谨慎。”

“我跟谁交朋友,这关你们屁事!”麦克默多大声嚷道。他的声音惊动了车厢里所有的人,大家都转过头来张望。“我请你忠告我了吗?或者你认为我是个蠢蛋,没有你的劝告就活不了?最好别人要你开口时你再开口,我要是你早就靠边儿呆着了!”

他把脸冲向警察,怒气冲冲的,凶得像只恶狗。

这两个好心、温厚的警察没想到一番好意竟招致如此回报,都不免大吃一惊。

“别动气,年轻人。”其中一个警察说道,“看样子你真是初来乍到。我们的警告也是为了你好。”

“我虽初来乍到,但对你们这种人可不陌生,”麦克默多仍不依不饶地嚷道,“你们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收起你们的假意吧,没人稀罕它!”

“用不了多久我们肯定会再见的,”其中一个警察冷冷地说,“我要是法官,那真是找到了个最值得处置的人。”

“我想也是,”另一个警察附和道,“后会有期。”

“我才不怕你们,休想吓唬我。”麦克默多大声回敬着,“我的名字是杰克·麦克默多,听清了吗?如果找我的话,可以到维尔米萨谢里登街的雅各布·谢夫特公寓,我绝不躲着。无论白天晚上,咱随时奉陪——这点你们可别搞错了!”

有人竟敢如此大胆地跟警察叫板,这引起了矿工们极大的同情和赞赏,他们纷纷低声议论起来。两个警察很无奈,只好耸耸肩继续他们自己的话题了。

几分钟后,火车抵达了一个光线幽暗的站台,车厢很快空了一大半,因为维尔米萨是沿线最大的城镇。麦克默多提起自己的皮革旅行包,正准备走入黑暗,一个矿工主动上前跟他搭讪起来。

“唉呀,朋友,还是你知道怎么对付这帮警察,”他敬佩地说,“你的话真叫人痛快。我来帮你拿包带路吧。我回家正好会经过谢夫特公寓。”

当其他矿工经过时,都很主动向麦克默多道晚安。由此,尽管刚刚下火车,可麦克默多这个名字已经在维尔米萨传开了。

乡村的夜色使人感到恐怖,但维尔米萨这城镇更让人感到沉闷。连绵起伏的小山、矿堆包围着零乱的村庄。一堆堆被挖掘出来的战利品堆成了小山包。山路曲折坎坷,稍不小心就会摔倒。只有远处闪烁的灯光能给路人带来些许希望与鼓励,那是疲劳的矿工们的安乐窝。来往的车辆把街道压出许多泥泞不堪的车辙,人行道狭窄且高低不平,许多煤气灯冷冷地照着路旁一排排木板屋,显得它们更加杂乱破败。

麦克默多与那位矿工一起走向市中心,那里有一些为矿工们找刺激而设的赌场、酒店。它们贪婪地向矿工们张开大口,毫不客气地吸纳着他们的血汗钱。

“那就是工会了,”向导指着前面一座高大气派的建筑说。“麦金蒂是这里的头儿。”

“他是怎样一个人?”

“难道你没听说过他?”

“我初来乍到,当然没听说过。”

矿工低声说:“哦,我以为工会的人没有不知道他的呢。他的名字常上报纸的。”

“为什么呢?”

“呃,”向导压低声音说,“出了些事儿呗。”

“什么事儿啊?”

“老天,先生,说句你不高兴的话吧,你可真是奇怪,在这里你只会听说一种事,那就是吸血党的事呀。”

“原来如此。我在芝加哥好像听说过他们的事,是一帮杀人凶手对吧?”

“嘘,打住!千万别说了!”向导惶恐不安地提醒他,大声说道:“小子,要是你再在大街上说这种话,那真是离死不远了。要知道多少人就因为比这还小的事就送命了!”

“没错,他们的事我真的一无所知,我也只是听说。”

“当然,我不是说那些事不是真的。”向导一面说一面小心地向四周张望着,紧紧盯着暗处,唯恐那里隐藏着什么危险。“如果说杀了人就等于犯了谋杀罪的话,那上帝真不知道宽免了多少谋杀罪。不过,先生,你可真不能那么大胆,千万不要把这跟杰克·麦金蒂联系在一起。因为任何哪怕是很小心的议论都会传到他耳朵里,而他可不是那种会轻易饶了谁的人。好了,那就是你要找的公寓了,就是街后面那一座。你会发现房东雅各布·谢夫特为人很善良、很诚实。

“谢谢你。”麦克默多握了握这位新朋友的手说。然后,他提着旅行包,迟缓且沉重地走上了那条通往公寓的小径,来到门前,用力敲起了门。

门很快开了,出人意料的是,开门的竟然是位少女。她身段窈窕,皮肤雪白,头发金黄,貌美如花,两只大眼睛乌黑明亮,吃惊且害羞地打量着这个不速之客。麦克默多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姑娘,直勾勾地望着对方,站在那里一言不发地惊呆了。最终,还是姑娘先说话了:“我以为是父亲,”她娇美的声音略带德国腔,“你是来找他的吗?他到镇上去了,很快就会回来。”

麦克默多急忙说:“我找谢夫特家,有人介绍我来这里住,我想这里会适合我住——一定适合。”

“你决定得可真快。”姑娘微笑着说。

“除非是瞎子,否则谁都会这样决定的。”麦克默多答道。

姑娘听到赞美,微微一笑。“先生,请进来吧,”她说道,“我叫伊蒂·谢夫特,是谢夫特先生的女儿。我母亲过世了,现在由我管家。你可以到前厅路旁坐一会儿,等我父亲回来——啊,他回来了!你可以直接跟他谈。”

只见一个稍显肥胖的老人从小径上缓缓走来。麦克默多向老人解释了来意,说是芝加哥一个叫墨菲的人介绍他来的,不过墨菲也是从另外的朋友那里得到的这个地址。忠厚老实的谢夫特马上就答应下来。麦克默多也完全不计较房费的多少,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所有条件。显然他很有钱,预付了每周七美元的膳食费。

从此,这个自称逃犯的麦克默多便舒舒服服地在这里住了下来,同时这也是一连串不幸事件的开端,而且这些可怕的事最后竟是终结于遥远的异国他乡。加入吸血党

麦克默多是那种很容易出名的人。无论他走到哪里,周围的人都能很快知道他。仅仅一个星期,他已经成了谢夫特公寓里最受青睐的房客了。这里有十几个寄宿者,多数是本分的工头或店铺的店员,与这个年轻的爱尔兰人完全不同。每天傍晚,大家聚在一起时,麦克默多总是能谈笑风生,语出惊人,甚至连歌声都非常迷人。他简直是个天生的好邻居,有一种能够使人舒畅的奇特魅力。

但是,他也一次又一次地显出像上次在火车上时的突如其来的暴烈脾气,使人又敬又畏。他从不把警察一类的执法者放在眼里,总是我行我素,玩世不恭。同住的人里有的欣赏他,有的怕他。

打一开始,他就毫无顾忌地公开赞美房东的女儿。他对她美丽的容颜及迷人的气质简直一见倾心。他可不是那种瞻前顾后的求爱者,相识的第二天他就直截了当地告诉姑娘,他爱她,而且总是翻来覆去地表达着这种爱意,完全不顾姑娘的一再拒绝。

“还有其他人吗?”他大声说道:“好,让他见鬼去吧。我怎么可能把一生的机缘和心中的挚爱让给别人?你可以一直说‘不’,但早晚有一天你会答应我的。我还年轻,我等得起。”

这真是个顽固的求婚者,他那张典型的能说会道的爱尔兰小嘴巴简直无往不胜,加上聪明的追求伎俩和阅历丰富、略带神秘的背景,很容易博得女性的欢心。最终,他得到了她的爱情。他跟她大谈他来自莫纳根郡的美丽山谷,谈引人入胜的遥远小岛、低矮起伏的山丘和湖边翠绿宜人的草原。这一切,对于生活在这个到处是尘埃和积雪的地方的人来说,实在是太美妙了。

他还提到他在北方、在底特律、在密歇根牧场,以及最后在芝加哥工厂的生活。接下来,他似乎隐隐暗示到在那个大都会的一些风流韵事和奇遇。事情似乎十分离奇、十分隐秘且不便提及。他曾若有所思地谈到过关于突然离开芝加哥,切断一切与过去有关的联系,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并驻足荒凉山谷的某些原因。伊蒂总是静静地听他讲述。一双乌黑的大眼睛里常常显出怜悯和同情的目光——而这两种感情很快会急速、自然地转变成爱。

因为受过良好的教育,麦克默多很快便找到了一份记账员的临时工作。工作占用了他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因此也未及去自由人分会的头目那里报到。一天晚上,在火车上认识的那个斯坎伦去拜访了他,这才提醒他开始注意这事。斯坎伦个头矮小,面容瘦削,眼睛发黑,略显胆小怕事。他似乎很高兴重新见到麦克默多,对饮了一两杯威士忌之后,这才道明来意。

“我说,麦克默多,”他说,“我记下了你的地址,所以冒昧来找你,我真是好奇,你为什么还没去麦金蒂会长那里报到呢?”

“啊,我要先找工作,太忙了。”

“忙也要去呀!上帝,我说哥们儿,你到这里后,第二天一早就该到工会报到的。要是你得罪了他,唉,你绝对不能……不说了。”

麦克默多颇显惊讶,“我入会两年了,斯坎伦,可从来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说法。”

“在芝加哥或许不是这样。”

“这里也是同样的组织呀?”

“是吗?”斯坎伦定定地盯着他,眼里突然闪出一丝凶光。

“不是吗?”

“我看还是等一个月之后你再告诉我是不是吧?据说那天我下车以后,你顶撞了两位警察?”

“你怎么知道?”

“呵呵,在这种地方,好事坏事都会很快传出去。”

“没错,我只是告诉那两条狗我的想法而已。”

“老天,你可真是称了会长麦金蒂的心思了!”

“什么?他也反感警察?”

斯坎伦一阵冷笑后说:“去拜见一下他吧,伙计,否则他就该不是反感警察,而是要反感你啦。一定要相信我的忠告,马上去他那里!”

然而,就在斯坎伦走后的那天晚上,麦克默多还真遇到了困难,使得他不得不去找麦金蒂。他与伊蒂的感情越来越深,这使谢夫特非常不安。于是,他把麦克默多招呼到自己房里直截了当地对他说:“先生,据我看你似乎是爱上了我的伊蒂,我不会说错吧?希望我是误会了。”

“是的,您说的没错。”年轻人答道。

“可怜的麦克默多,那我就直说吧,已经有人喜欢上伊蒂了,而这个人我们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他。”

“伊蒂也这么说过。”

“那你就该相信这个事实。她告诉过你此人是谁吗?”

“没有,我问过,她不肯说。”

“她不会告诉你的,这孩子,也许怕把你吓跑。”

“吓跑!?”麦克默多一下火了起来。

“是呀,孩子。不过怕他也不算什么丢人的事。这人叫鲍德温,是吸血党的一个头目。”

“吸血党?我听说过。”麦克默多完全愤怒了,“到处都是吸血党,人们都害怕他们,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谢夫特像所有人一样,急忙放低了声音说:“吸血党就是自由人会。”

麦克默多大吃一惊道:“不会吧?我也是自由人会会员呀。”

“天哪!我要是早知道,是绝不会让你住在这里的,就算每周给我一百美元也不行!”

“自由人会怎么了?会章的宗旨一向是博爱、友好啊。”

“也许别处是这样,但这里不同。”

“有什么不同?”

“因为在这里他们是一个暗杀组织。”

麦克默多怀疑地笑起来:“有证据吗?”

“证据!至少有不下五十桩暗杀事件就是证据!尼科尔森一家、米尔曼和范肖尔斯特、老海厄姆、小比利·詹姆斯等等,等等。简直数不胜数,还要什么证据!这里还有谁不知道吸血党呢!”

“先生,我希望您能收回刚才的话,或向我道歉,”麦克默多诚恳地说,“只要您做到我就搬走。您知道,我是一个外乡人,而且是自由人会的会员,一向把组织看得很纯洁——全国都有它的分会,的确很纯洁。现在我正打算加入这里的组织,可您却说它是杀人组织!我认为您真的需要道歉,否则就该解释清楚,谢夫特先生。”

“全世界都知道,有什么好解释的?孩子,自由人会的首领其实就是吸血党的首领。只要你得罪了他们,就一定会遭到报复。证据太多了。”

“不过是些留言蜚语吧。”

“总之住长了你就会相信了。对了,我忘了你也是其中一员,也许很快就会跟他们同流合污了。请你到别处住吧,我不能再留你。一个吸血党的家伙纠缠伊蒂已经够我们受了,我不能再允许其他同党也来纠缠!明天就请你搬走吧。”

如此一来,麦克默多不仅失去了栖息之所,更重要的是还将被迫离开心爱的姑娘。他找到伊蒂,告诉了她所有的麻烦事。

“尽管你父亲下了逐客令,”麦可默多说,“但如果仅仅是个住处的问题,我并不在乎。可是,伊蒂,虽然我只认识了你一个礼拜,但你已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的一部分了。没有你,我活不下去!”

“噢,嘘,别这么说,麦克默多先生!”女孩说,“我不是已经跟你说过了吗?你迟了一步,已经先有别人了。就算我可以不答应立刻跟他结婚,也不可能再答应另外的人了。”

同类推荐
  • 听阳光穿窗而过

    听阳光穿窗而过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灯笼草

    灯笼草

    小灯是五桩的妻,二桩是五桩的兄。二桩当过兵,是个体面漂亮的人,小灯对二桩曾起过心思,二桩对小灯亦起过心思。但是小灯和她的丈夫,男人仿佛一棵青壮的庄稼,汁水饱满,有一种藏不住的乡俗的野性,而小灯,就是近旁的那棵不知名的小草,同样的土壤,同在风雨中阳光下,根已绞在一起,叶子紧紧相依。在一起并属于着,互相接受并享受着。
  • 梦醒海参崴

    梦醒海参崴

    狂风卷起“大烟泡”,横飞的雪花刀片一样割在脸上,钻心地疼。俄罗斯滨海山城海参崴,灯火辉煌,夜景宜人。曼丽下了国际大客车。寒风卷着雪花迎面飞来,打在曼丽的脸上,她睁不开眼睛。“杨尘!杨尘!”她闭着眼睛喊,想通过声音让接她的人找到她。从中国边境口岸绥芬河乘出境国际大客直达海参崴,如果不赶上风雪天,六个小时已富富有余,而今天大客车在路上跑了八九个小时。大学毕业五年了,曼丽至今仍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 青春咖啡馆(莫迪亚诺作品系列·精装)

    青春咖啡馆(莫迪亚诺作品系列·精装)

    《青春咖啡馆》讲述的是: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有一家孔岱咖啡馆。它像一块巨型磁铁,吸引着一群十八到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他们“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放荡不羁”,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从不考虑未来,享受着文学和艺术的庇护。在这群客人之中,有一个名叫露姬的二十二岁女子特别引人注目。她光彩夺目,就像银幕上光芒四射的女影星。她是从哪里来的?她有着怎样的故事?她的迷人光芒之后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她是不是在逃避什么?故事围绕着这名年轻女子的失踪展开。四个叙述者纷纷登场,向读者娓娓讲述露姬的短暂人生经历。
  • 京都百侠图

    京都百侠图

    张宝瑞,笔名磐石、秋凉、雨亭等。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悬疑推理小说代表作家之一。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历任新华社北京分社总编辑,高级记者,新华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金蔷薇文化沙龙主席。1971年开始从事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创作。
热门推荐
  • 何处是他乡

    何处是他乡

    《何处是他乡》记录了作者游走于东西方文化的心得感悟,一半是海外经历、一半是海归思考,旨在为那些准备出国的朋友提供有益的视点,告诉他们国外的生活绝非那么美好,但也并没有那么艰辛。同时也为那些准备回国或已经回国的朋友增强留下来的信心,不知何处是他乡,只因为,处处皆是故乡。作者文字间大城、小城之美丽,不在于美食、美景或历史的沧桑往事,而是那种游离于周遭之外,对美的审视和享受美的过程后的缤纷感,是有意无意地在东西文化中间穿梭的沉淀与收获。
  • 三千位面大抽奖

    三千位面大抽奖

    苦逼男杨凡意外获得了穿梭位面的能力,从此他的人生开始绚丽多彩……赌神位面任务完成,杨凡抽奖获得了超高科技机器人管家一位。于是,从赌神位面开始,无数电影位面随之而来,任务也开始不断,抽奖更是不能断!“恭喜宿主完成任务,获得抽奖机会一次!”“恭喜宿主抽得星际战舰……”穿梭不同位面,完成任务就可以抽奖,这就是杨凡的牛逼人生。
  • 我有一个庇护所,无敌的那种

    我有一个庇护所,无敌的那种

    (老档开新,稳定更新,收藏不亏。)一个崩溃的世界,满是疮痍的废土。一个人的庇护所,和超级的工作台。这是一个人穿越到核战后,末日废土,出现在一个庇护所还有一台超级工作台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另一个平行世界,那世界经历四次世界大战,如今留下的只是一片废土大地。人们只能在地下的庇护所苟延残喘。。。(本小说完全虚构,若有雷同,不要多想,只是借签,说是抄袭,那也没错。嘤嘤嘤。)
  • 像狗一样奔跑

    像狗一样奔跑

    常驻高赞作者,萌怪青年里则林的首部作品集。当中有与众不同的独特视角,有叛逆不羁的雷人行径,有年少生活的种种记忆,有迷茫,有思考,有成长。你有可能被他的冷酷不羁所折服,也有可能因为他的种种恶搞捧腹大笑,然后在紧接着的下一秒,得到长足的温暖与感动。一直在遇见,也一直告别。看一个昔日荒诞不羁的少年,如何在经历和思考中成长为一个平和宽容的青年。或许从中,你可以看到过去和现在的自己。给所有不遗余力坚持自我的纯真少年。
  • 一不留神

    一不留神

    据说世界上有两种人:第一种人知道自己是混蛋,第二种人不知道自己是混蛋,而坏事则大多是第二种人干的。方路就是这样一个混蛋。一不留神就被捕了两次,自此他知道了金钱和女人都是不好惹的,除非你的胆子比倭瓜还大。
  • 玉堂漫笔

    玉堂漫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研究

    本书旨在对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涉及到的相关方法论问题进行讨论。有两点需要在此予以说明:其一,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说有很多方法,有传统的,亦有现代的,有宏观的,亦有微观的,很难将它们全部搜罗出来予以论列。这里重点加以讨论的只是笔者觉得比较重要,且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较少被其他论者进行过深入探讨的几种方法。其二,为避免将对方法和主题的讨论割裂开来,本书特别强调根据讨论对象确定主题、根据主题选择方法、运用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一种思路,并运用它来展开全书的写作。笔者为本书确定的主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和如何实现”,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身携有或涌现出来的问题,也是人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由于问题本身的这一性质,也决定我们这里所运用的方法是一种哲学的、宏观的方法。
  • 对白:文字、舞台、银幕的言语行为艺术

    对白:文字、舞台、银幕的言语行为艺术

    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继《故事》之后,时隔二十年再一次深度创作。横跨四个领域,为影视、戏剧、小说的对白编写甚至日常生活的对话解读搭建出新的理论高度。在这本书里,对白的完整定义扩展至“对别人说”、“对自己说”、“对读者和观众说”三个维度,其戏剧性和叙事性的两种类型也在不同故事媒介的分析中得到了清晰的特质呈现。通过揭露“对白是带着特定目的的言语行动”,麦基进一步指出常见的对白谬误,并以详细的案例示范出精心设计的对白如何构建人物、引爆冲突、推动场景和实现故事设计。就像一幅藏宝地图,《对白》将带领你在影视、戏剧、文学的领域进行深度探索,仿佛戴上一副3D的透视眼镜,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立体的思维方式和故事架构能力。
  • Alcibiades I

    Alcibiades I

    It seems impossible to separate by any exact line the genuine writings of Plato from the spurious. The only external evidence to them which is of much value is that of Aristotle; for the Alexandrian catalogues of a century later include manifest forgeries.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短线炒股100招

    短线炒股100招

    全书共分10章,包括如何根据基础理论知识寻找短线买点、正确认识并建立短线操作系统和短线逃顶等三大部分。寻找短线买点部分包括:技术指标买点、均线买点、K线组合买点、量能形态买点、黄金分割率买点和形态买点等内容。正确认识并建立短线操作系统部分包括:短线操作的概念、短线操作理念和心态、短线操作的市场环境和短线操作的基本步骤等内容。短线逃顶部分包括:K线顶、轨道线顶、均线顶和短线共振卖点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