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42200000001

第1章 序章

面对死亡的困惑

作为天地之间惟一具有自我意识,并创造文明与文化的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关于自身生死问题的思考。正是由于这些无休无止的思考,酝酿出了人死后生命还会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灵魂不死的信仰。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全人类的祖先们几乎都具有朦胧的灵魂不死的观念,而要想知道这一观念产生的原因,只能从人类本性的需求与生存现实的矛盾中寻求答案。构成这个矛盾的主体就是对生的追求和对死亡的恐惧。

贪生怕死几乎是所有动物普遍具有的一种天性,从猪犬被屠宰时那凄厉的嚎叫与挣扎中,不难体会出其对死的畏惧和生的眷恋,即使是动物界较低等的小昆虫,也有逃避伤害、保全生命的本能。动物是否具备思考生死问题的能力不得而知,但情智、意识、思维等诸方面都明显高于动物,同时又具有哺乳动物之躯体的人类,其贪生怕死的动物性本能与发达的意识形态相联结,便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和愿望,这种复杂的情感首先表现在既具有超凡的理性和天才创造力,但又是血肉之躯的人,虽然具有认识万物、征服万物的智能,但却无法认识自身生死的玄奥密码,作为生命本身从诞生到死亡,几十年匆匆结束,留下了一串又一串遗憾。因此,从村夫野老到王公贵族,从多愁善感的文人墨客到深沉睿智的哲人智士,面对生从何来、死向何去这一难解的永恒命题,无不苦苦思索,唏嘘感叹。从屈原的《天问》,到“生命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以及“卧龙跃马终黄土”,“死去原知万事空”等诗句,无不表达了人类对生命终极关怀的探寻与反思后的无奈。就连孔老夫子这样积极入世的“至圣先师”,面对流逝不返的河水,也发出了“逝者如斯夫”的感叹。

当然,人类终归是具有理性、感情并能和自然相抗争的高等动物。因此,制造出一种肉体虽死但灵魂不灭的学说,便成为人类心灵和情感中不可缺少的慰藉和寄托,同时也是鼓励人类自身抵抗死亡的一种手段。

灵魂作为一种非物质的产物,是人类在幻想之中寓于人身又主宰人体的一种观念,这个观念的产生,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中期。正如恩格斯所言:“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便开始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可是正是这种“思维和感觉”,滋哺了“灵魂不死”的观念的产生和发展。这种观念通俗的解释是:人的肉体虽然离开了纷纭的世界,但是肉体内在的灵魂仍然活着,这个灵魂到另外一个世界中去了。这个不灭的永远活着的灵魂,还能回到人间降临祸福。因此,在这个观念的促使下,人们对死去的祖宗除了存有感情上的怀念之外,还期望他们能够在另一个世界过上美好的生活,并对本族本家的后世子孙有所保佑和庇护。于是,便逐渐形成了一套祭祀崇拜礼仪制度和埋葬制度。他们认为,人死了,只不过是一种迁居,即从一个社会进入另一个社会去生活,故而生者总是按照死者生前的生活方式来安葬。事死如事生,在冥冥阴间,死者也要居住,于是生者就模仿人间的房屋为死者建造了墓室;死者也要参加劳动,就随葬有工具;死者也要享受,就备足日用器皿、各种衣物及金银玉器等贵重物品;帝王贵族死后,往往要用活人殉葬,以使那些嫔妃爱妾、侍从卫士、奴婢杂役在阴间继续侍奉他们。“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当然,这套制度从萌芽、发展一直到顶峰,其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这一点,不仅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出,从考古发掘的实例中也可得到物证。

据最新的考古资料显示,位于北京房山周口店母系氏族公社早期的山顶洞人埋葬处所,早在距今大约18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了具有原始宗教意识的灵魂观念,如果有人死去了,生者便将死者埋于自己居所的下洞,并在死者身上撒上赤铁矿的粉粒,同时随葬一些燧石、石器、石珠和穿孔的兽牙等物质。这些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装饰品的随葬,正是上洞生者实际生活的写照。除此之外,在陕西宝鸡北首岭、西安半坡村、华县元君庙、洛阳王湾等5000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后期、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址中,考古学家曾发现丁大量公共墓地,这些墓地的布局与生时的村落布局极其相似。死者的头颅大都是朝一个方向排列,充分反映了氏族制度血缘关系的牢固性,并幻想死去的灵魂到另一个世界后仍然能过氏族的生活。像这种氏族公墓制度一直延续了很久,早期的文献如《周礼.墓官》上还记载着专门设置的管理公墓的机构和人员,大约从距今5咖年前开始,原始公社逐渐瓦解,私人占有制开始萌芽,以家族为重要单位的丛葬制产生了,这一变化在陕西华阴横阵村龙山文化遗址以及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多处墓葬中均有明显的反映。

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对于墓葬越来越重视,灵魂不灭的观念也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越来越强烈。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人类的活动经常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迁徙。在这诸多情况的限制下,人们还没有把墓葬作为永远祭祀的打算,所以当死者被埋葬之后,地面上没有留下什么特殊的标志。正如《礼记.檀弓》所言:“古也,墓而不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墓而不坟,不封不树者,谓之墓。”说明早期的墓葬是既无封土的坟头,也无树木或标志的。这一点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

大约从周代起,在墓上开始出现封土。《礼记》中有一段孔子寻找父母之墓的故事,为后人研究墓葬的变革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这个故事说,当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叔梁纥就死了。当孔子长大成人后,想祭祀一下他的父亲,却找不到墓葬的处所。后来经过许多老人的回忆,经过很长时间才找到。孔子是个重“礼”之人,他认为子孙祭祀祖宗是必要的礼节,为了便于以后经常前来祭祀而不致迷失方位,他想了一个办法,即在父亲的墓葬处所上培土垒坟,作为下次寻找的标志。关于在墓葬处所培土垒坟的做法,可能在孔子之前就有人做过尝试,但后人大多还是以这个故事发生的年代作为封土的起源。从文献记载看,春秋战国以后,坟头的封土逐渐高大起来,大者形状好似山丘,因此有人把这类的墓葬处所称之为邱。如当时赵武灵王、燕昭王的墓葬处所,分别称为赵邱、昭邱等等。后来,便出现了帝王将相等封建贵族的陵。

随着奴隶社会制度的形成和生产力的发展,一些产品被少数人所占有,逐渐形成贫富之间的大裂变。由于灵魂不灭的观念的膨胀,人们不惜倾毕生之财富用于殉葬,以追求在另一个世界上生活的舒适与安逸。由此便产生了厚葬之风,这种厚葬之风的形成,使人间几乎所有的精美器物都被埋人地下和死者相伴。而厚葬之风的愈演愈烈又产生了一种丑恶的社会现象——盗墓。那山环水绕灵境天开的巍巍帝王之陵,那帝王之陵中闪烁不断的磷火蓝光,以及无以数计被盗的陵墓珍宝,再度唤起人们的万千记忆……

种种有关盗墓的故事,从此演绎。

同类推荐
  • 西游归记

    西游归记

    小说以《西游记》为蓝本,以唐玄奘西天取经的真实历史为线索,以护送经书回归东土大唐为主线,生动描写了护送经书回归东土大唐过程中的一系列故事。阿傩、迦叶两位尊者感到唐僧师徒没送“好处”,还轻易拿走5048卷真经,感到愤愤不平,便去找佛祖评理。佛祖认为阿傩、迦叶所言不无道理,便命二人火速前往陈家庄召回八大金刚,不再护送唐僧一行东归回唐;又命观音再设八十一难,并暗中保护唐僧一行护经返唐。《西游归记》的故事便由此开始了。全书共二十六章。作者运用夸张、比喻、讽刺等创作技巧,通过荒诞、魔幻的故事情节,间接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现实。
  • KUSO学院COS社

    KUSO学院COS社

    生性古怪的翟晓羽一直坚信自己可以遇到“奇人奇事”,却因为误将一场COS舞台剧当成了“吸血鬼仪式”,不小心打破了KUSO学院的镇院之宝——KUSO神像。为了免遭神秘校长大人的雷霆之怒,整个COS社陷入了恐慌。翟晓羽和与她同行的慕亦扬也不得不作为苦力进入COS社还债。但是尽管这样,COS社的资金也只够维护KUSO神像暂时“完好无损”的假象,为了最终得到修理神像的钱,大家只能寄希望于参加全国Cosplay至尊大赛,并取得优胜者、获得奖金。就这样,翟晓羽、慕亦扬连同形形色色的COS社社员,开始了一场以夺得奖金、修复神像为目的的全国COS大赛征程。极度贫穷的COS王者之旅就此展开!
  • 海边理发店

    海边理发店

    《海边理发店》是作家荻原浩获直木奖的短篇小说集,一家原本顾客如织的理发店,不知为何从市中心搬来了这僻静的海边,只有店主一个人在打理。人们怀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到来。店主一边理发,一边为你讲述顾客们留下的故事。在结婚前打算鼓起勇气见见父亲的儿子、代替已逝的女儿出席成人礼的父母……六段亦真亦幻的故事,抚平留在时光中的爱与悔恨。来这家店讲述你的秘密吧,即使再微弱的光,也能照亮晦暗的人生。
  • 鬼鬼祟祟的人(短篇小说)

    鬼鬼祟祟的人(短篇小说)

    先生,你愿意听我说一说我的故事么?先生,请你相信,我是一个人,不是一个鬼。而且,先生,请你相信,我是一个正常的人,我不是一个疯子——我是一个神经正常的人,尽管我的心灵可能有病。先生,那么你是否愿意听听我来说说我的故事?我是一个外地人。是的,此地人说话有严重的口音,我说话也有口音,听口音就知道我是一个外地人。我不告诉你我是从哪儿来的,因为这没有必要。这和我要讲的故事毫无关系。我来自一个很遥远的地方。那个地方在哪儿?——你别问了,我不会告诉你的。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知道这一点就已经够了。我的职业?啊,我没有职业。我说的是现在,现在我没有职业。
  • 陈汉雄谜案追踪之河畔迷案系列(中国好小说)

    陈汉雄谜案追踪之河畔迷案系列(中国好小说)

    小说以河畔谜案系列案件为故事主线,在侦破该案的过程中,发生了一连串的各类案件,围绕这些案件,侦探人员找到了其中的关联和蛛丝马迹,通过层层追凶,最终并追查到幕后指使,并将其绳之依法。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地神皇

    天地神皇

    新书《我家宗主是赘婿》已经上传,请多多支持!少年秦天无法修炼,被人欺负,意外成兵神传人,寻神兵踏九方,进圣山战魔族,降蛟龙横行妖族,得传承,斩神魔,傲天地!
  • 小道侣风华簿

    小道侣风华簿

    修道十年,老家伙说:“你我师徒缘分已尽,你走吧,老子不伺候了!”好不容易找到下一任,又听说:“无人敢自诩为你的师尊。”他是什么烫手山芋,为何无人敢接盘?天门大仙师慧眼识珠;下凡神仙为他保驾护航;混沌怪修两肋插刀;大妖王雪中送炭;未来魔尊是他道侣!各界大佬宠溺不要太过分,端木昱儿明艳欢快的修仙之路开业了!食用指南:感情线荡气回肠(30%),事业线热血沸腾(65%),5%大乱炖,群相中性文。第一虐:312-313章第二虐:462章(不喜请跳过)
  • 我的银红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银红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主要收录了季羡林在德国留学十年生活的文章,包括当时留学热的时代背景、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生活、选择梵文专业的前情后果,并对其倾注近十年的热情和辛劳,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还回顾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人的生活状态,着力描写自己在轰炸和饥饿的交相压迫下坚持完成学业,以及遭遇美好的情愫并怀念德国师友等内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仙剑奇侠传三之六界轮回

    仙剑奇侠传三之六界轮回

    龙葵终於已到了尽头即使我不想打仗上战场作最有一战也是在所难免我希望你能好好地活著不管发生了什麽事不管在哪儿你都要坚强你要把这一袋代表光辉与朝气的葵花种子带到你将要生活的地方答应我当我找到你的时候那里长满了向日葵
  • 纪连海评点后汉书(上下册)

    纪连海评点后汉书(上下册)

    《后汉书》由南朝刘宋时著名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其所记史事,起于刘秀起兵,终于汉献帝禅位,囊括了东汉一朝195年的兴亡历史。本书收入本纪10卷,点评光武帝、孝明帝、孝章帝、窦皇后、阴皇后、梁皇后等20多位人物。列传53卷,评说刘玄、卢芳、隗器、公孙述、窦融、马援、班超、班固、张衡、董卓、华佗等90多位人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叙述的乐趣(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叙述的乐趣(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始有一部分人富起来,既而沿海特区兴盛发达。屡有号召要提高知识分子地位,只证明着他们的地位不曾提高。于是他们就有机会保持清高,穿起精神的长衫,傲视群小。他们的贫穷贫寒便也与众不同,格外雅致,叫做“清贫”。清贫,以我理解应是一种境界。好比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砍柴挑水,无非求道。开悟之前做什么?砍柴挑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步到哪儿去了?
  • 我在三国当厨王

    我在三国当厨王

    你就是许褚?行给我去管理菜园子吧。你就是赵云?行给我当个面案吧。关羽大喊:“陆大厨,再来两盘鱼香肉丝”。张飞:“俺也一样”。这是一个穿越剧,这是一个厨子也能当皇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