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42200000002

第2章 悲剧的诞生

神秘的传说,不安的魂灵。一部人类厚葬史,悲剧由此上演。令人惊叹的地下珍宝库,引发席卷入荒的盗墓风。

在以土葬为主流的古代中国,坟墓便是人生的最终归宿。所以古人云:入土为安!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无论其生前是享受着荣华富贵,还是过着屋无片瓦、地无三分的贫苦生活,喧闹都是一生的主题。正是基于在世时的浮华,追求地下世界的宁静,使得在天之灵得以安息,自然就成为人们对于“身后事”的美好心愿。但事实上,这一心愿并不总能如愿。“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者,是无不掘之墓也。”

而要了解此中的缘由,还得从古代的丧葬制度谈起。

一 追溯人类丧葬史

在远古时代,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还没有安葬死者的习惯。原始的人们对于同伴死亡的处理,要么是在快饿死之时,不得已将其吃掉,这可称之为“腹葬”;要么将尸体随便丢弃于野外,这可称之为“野葬”。正如《孟子.滕文公上》说的那样:“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矣,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实际上“腹葬”和“野葬”都算不上丧葬。

其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的安定,出现了埋葬死者的现象,但当时墓而不坟,且无任何标记,“古之葬者,厚之以薪,葬之于野,不封不树。”

真正意义上的墓葬制度的出现是灵魂不死观念产生之后的事情。这一观念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死亡的态度。这种观念认为,人死了,只是迁居,要过另一种新的生活,因而,要按照死者生前的生活方式来安葬,所谓“事死如事生”。正如古人所说,“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正是在这一观念支配下,经历漫长的岁月,才逐渐形成了一套隆重而复杂的丧葬制度。

中国奴隶社会的代表——商,是历史上第一个厚葬高峰。这个时期统治者的墓葬十分奢侈,并有大量的奴隶殉葬。安阳的商王陵墓,墓室面积约330平方米,加上墓道面积共达1800平方米;高级贵族的墓,墓室面积加墓道面积共300多平方米,其形式有“亚字形墓”,即墓室南北各留一条墓道,有“甲字形墓”,即南面留一条墓道。中等贵族的墓,无墓道,面积约20平方米;一般小贵族的墓,面积不足10平方米;平民墓室面积仅2~4平方米。统治者的墓葬,随葬有大量青铜器、玉器,并殉葬大量的人、畜。当时流行在墓坑中部挖一“腰坑”,以殉葬人、畜和随葬器物;在墓上建房屋,以供祭祀,称为“享堂”。《礼记.檀弓上》所记载: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及围,殷人棺、椁。殷代的大墓中,多有棺、椁。棺上一般涂红、黄漆一至数层,少数棺上还有彩绘。

中国的丧葬史在西周时拐了一个弯。这一时期,由于农业民族比游牧、经商民族更讲礼制,更重伦理,故有薄葬之趋势。而尤为重要的是,西周时期,丧葬礼仪开始走向制度化、法律化。据《周礼》载,当时专门设有“冢人”,专司王室贵族的“公墓”。他根据贵族的班辈、级别来确定墓室大小、享堂(墓上房屋)的标准和植树数目,又设“墓大夫”,掌管平民的墓葬。

春秋时期,我国首次出现了既有土坑、又有封土堆的坟墓。“坟”是指墓上的封土堆,“墓”是指埋人的土坑。而坟的高低,逐渐成为贵族等级的标志之一。据《礼记.檀弓上》载,孔子在合葬其父母时说:“吾闻之,古也墓也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

战国中晚期,出现了以国君为中心的陵墓制度。在商周时,帝王的墓仍称为墓,春秋时有的称丘,从战国秦惠王开始专称陵,这也是帝王丧葬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秦汉时期,我国逐渐进入第二个厚葬高潮。这个时期,统治者的墓葬自然是穷奢极欲,一般庶民百姓也大有讲究,新型墓葬不断涌现。

秦始皇陵堪称“超级天子大墓”。它的地宫设施与地面设施一样,墓内地低见水,用铜加固,上置棺椁,陵区现发现的陪葬坑多达300余个,重要文物3万多件,特别是兵马俑的发掘,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

从西汉开始,墓葬习俗有了重大变化。在墓室内外,描绘、模印有各种图像,题材十分广泛,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到墓主经历、家庭生活、劳动生产等都有涉及。长期以来杀人殉葬,以人祭祀的习俗,至汉代基本被废止。在随葬品中,过去杀殉奴婢的习俗被木俑、陶俑取代;真车马被木陶模型代之;青铜器为主改为陶、漆器为主;出现了大量的陶质明器,如仓、灶、井、猪圈、田地、楼阁等。汉代的皇帝,即位一年后便开始营建自己的陵墓。其耗费之巨,难以想像。西汉的帝陵较为集中,11个帝陵,9个在今咸阳原上,另外的霸陵在西安市东郊的霸陵原上,杜陵在今西安市南郊的杜陵原上。除汉文帝的霸陵因薄葬而“因山为藏”外,其余皆有高大的土堆。帝后合葬,同茔而不同陵。帝陵在西,后陵在东。当时的陵园之旁,建有寝殿。寝殿内建有东、西阶厢、神座等,陈列着主人的衣冠几杖等日常用品;宫人必须像主人生前那样,每天准时整理被枕,准备用水,摆设梳妆具等。西汉诸陵还有一个特点,即都有高级官吏、宠臣的陪葬墓地,一般在帝陵之东。众多陪葬者,每人一个大坟丘,整个陵区星罗棋布。晋代张载《七哀诗》中写道:“北邙何垒垒,高陵有四五,借问谁人坟,皆云汉代主。”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分布情况。

东汉墓中,开始流行“买地券”,象征死者对墓地的所有权。一些地区,随葬品中还出现了“摇钱树”,反映了货币经济的冲击。在墓形上,出现了记载死者姓氏、埋葬年月、埋葬者、易于识别的墓碑;出现了表明死者身份、等级并使冢墓更像官府的墓阙;出现了列于墓前,用于昭示祥瑞的石兽。墓中常见一种镇墓文字,或写于陶瓶、铅券之上,或石刻、砖刻于墓内。其内容包括纪年月日,以天帝使者的名义告死者之家或丘丞墓伯,给活人除殃免祸,为死者解迫谢罪。值得注意的是,墓中还多随葬铅人,据说是为了代替死者在阴间服役。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厚葬再一次演变为薄葬。东汉后期,道教兴起,佛教传入。道教主张薄葬,佛教崇尚火葬,亦是薄葬。其影响相当之大。魏晋南北朝时,少数民族势力进入中原,其主张薄葬也有不小的影响。多种原因,促成了薄葬风气的流行。三国时期,有识之士率先带头。魏文帝曹丕,依山为陵,无寝殿、园邑神道。魏晋时的豪族世家,生前奢靡极欲,但死后也实行相对的薄葬。

南北朝时,为了让墓室更像现实的府第院落,普遍加长墓道,顶部开天井,一个天井象征一重院落,又在室内砌棺床、台桌等。还出现了放在墓内,主要用于记载死者生平的墓志和用于避邪的陶质“镇墓兽”。这一时期,陵制多聚族而葬,家庭墓进一步取代了氏族墓地。此后,帝陵的基本类型都是承接前代。

唐陵有“积土为陵”和“依山为陵”两种形式,陵园的平面布局仿长安城,墓室则仿皇帝内宫。帝陵的陪陵制度在唐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昭陵,其陪陵墓已确定的有167座。

在唐以后的法律中,多有丧葬坟墓的规定。这些规定使得人们一看坟墓的大小高低,便可知埋葬者的官位品级。

唐陵平面布局既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坐西向东,也不同于南北朝的“潜葬”之制,而是仿唐长安的建制设计。陵寝高居于陵园最北部,相当于长安的宫城,可以拟皇宫苑。其地下是玄宫,在地面上围绕山顶或封土堆建方型小城,城周有四垣,四面各一门,门外有双阙、双狮,南面为正门。唐皇帝死后,选择陵地只考虑风水龙脉,不统一规划。唐陵前均有大型石刻。如唐高祖献陵有石虎、石犀和华表,昭陵有“昭陵六骏”石刻和石翁仲等。

北宋、南宋时代,由于政治孱弱,其皇陵规模较小,亦无突出之处,而且多遭浩劫。陆游《南宋杂事诗》云:“回首东都老泪垂,水晶遗注忍重窥。南朝还有伤心处,九庙春风尽一犁。”读罢,不禁令人唏嘘。

明陵的布局风格,标志着我国帝王陵寝制度步入了成熟阶段。在形状上,由方形变为圆形,采取宝城宝顶,方城明楼的形式,不仅显示了帝王陵寝的庄严与威仪,也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水平;更加注重于棺椁的密封与防腐;朝拜祭祀仪式更为隆重和完整,而且出现了规模宏大、豪华奢侈的陵园建筑群:陵园正门有巍峨壮观的牌楼,过了牌楼,由南向北沿神道中轴线形成了三大砖木结构建筑群。第一部分为碑亭、神厨、神库等;第二部分为祭殿和配殿;第三部分为宝城、明楼等。其中,明神宗定陵玄宫,总面积1195平方米,其气象之宏丽,世所罕见,被誉为“地下宫殿”。清陵分为清东陵和清西陵。清东陵位于北京市东北120公里处,河北遵化的马兰峪附近;清西陵分布在北京市西南120公里处,河北易县梁各庄。清陵继承了明陵宏伟壮丽的特点,而且其建筑艺术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二 令人惊叹的地下珍宝库

对生命的眷恋和死亡的恐惧,使人类造就并接受了灵魂不灭的美丽神话。这个美丽神话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了视死如视生现象的产生。于是,在寻找到了自己的最终归宿——坟墓之后,人们便将其视为“新家”而大加装饰,厚葬之风愈演愈烈。今天,当我们踏着历史沉重的脚步,环顾历代帝王、王妃的陵寝时,一座座琳琅满目的地下珍宝库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在为这些无辜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得以重见天日而兴奋之余,我们也不由地为统治者们的骄奢淫逸而扼腕:历览前朝得与失,成由俭来败由奢!

现在就让我们打开尘封的历史,晾晒这令人目不暇接的宝物:

商王武丁妇好墓中,葬有铜、五、石、陶、骨、蚌、象牙、宝石制品1900多件,贝币6800多枚。

西周的天子墓中葬品繁多。单是衣服一项,就有120称(衣服的一单一复为一称);王公国君的葬事拟比天子。《吕氏春秋》记载,他们死后,“载之以大循,羽旄旌旗如云,珠玉以备之,黼黻文章以饰之,引绋者左右万人以行之。”其墓穴中,“金玉珠玑比乎身,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圹,又必多为屋幕、鼎鼓、几梃、壶滥、戈剑、羽旄,齿革。”(《墨子.节葬》)

秦始皇陵未得开掘,其中珍宝自不得知,但据《史记》载:“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

汉代皇帝将天下税收总数的三分之一用来建陵,故汉陵中藏品十分丰盈。汉武帝茂陵中除无数金银珠玉外,还有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等“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西汉赤眉军挖掘茂陵,数以万计的义军搬运数日,但“陵中物不能减半”。其所穿的“金缕玉衣”(即用几千块玉片以金丝缀合而成的衣服),与别的皇帝不同,他别出心裁地在玉片上又雕刻出蛟龙、凤凰、乌龟、麒麟等祥物,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其诸侯也穿“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死时用“铜缕玉衣”。1968年,在河北满城发掘出中山靖王之墓,他和妻子都身著“金缕玉衣”。其中刘胜的玉衣长1.88米,用1100克金线连缀2498块大小不等的玉片制成。目前发现的汉代金缕玉衣就有20多套。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其珍宝因未开掘尚未得知。仅就其陪葬墓来说,虽早年被盗,但出土的各类文物仍达4000多件。如章怀太子墓出土的三彩镇墓兽、官宦俑、武士俑、鞍马、骆驼等,身材高大,釉色亮丽,属唐俑精品。永泰公主、懿德太子墓中的金、铜婆金、玉饰品,形状多式多样,雕刻非常精细。墓内还有许多壁画,内容丰富,是研究唐王室贵族生活和古代绘画艺术的珍贵材料。

明神宗朱翊钧定陵,其宝物数不胜数。在他的头旁,放着一顶翼善冠,是用纯金细线织成,重800余克。上有两条纍丝金龙盘绕,为世所罕见的“无价之宝”。在皇后的4件凤冠上,缀满了金龙、翠凤、花鸟连理。其中的1顶,上有金龙12条,翠凤9只,博鬓(凤冠后面的翼,由珍珠串饰而成)3对。在龙凤之间,缀满了珠玉宝石,其中的l顶缀珍珠2300多粒,各色宝石150多颗,可谓“稀世之宝”。在出土文物中,还有一种叫做“宝花”的珍品(衣带上的饰物),上面镶嵌着“猫儿眼”、“祖母绿”等极贵重的宝石。猫儿眼俗称“夜明珠”,对光线的反应十分奇异,可在中央形成一呸晶莹的明蓝色的光柱,像猫的眼睛一样,故又称“猫眼石”。这种宝石,在自然界罕有,只产于今斯里兰卡的个别地方。在明代,豆粒大的1颗,就价值千金。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些宝花,有的竟嵌着拇指般大的猫眼石,其价值难以计算。另外,像金银玉瓷、木俑漆雕、成匹的绫罗绸缎还有数千件,件件巧夺天工,价值连城。

清乾隆皇帝死后穿戴的都是宝物:头戴天鹅绒佛字台正珠顶冠,上饰珠顶1座,珠重18.5克,金托重14.5克。身穿绣黄宁绸绵金龙袍,石青缎缀绣金龙补子绵长褂,鱼白纺丝小绵袄,鱼白素绸绵袄,灰色素绸棉中衣,鱼白春绸中衣带。蓝缎拓金银线珊瑚云大荷包1对。绣黄缎三等正珠豆子荷包1个,计珠4颗、绣黄缎火链1把,饰三等东珠压豆,红缎拓金银线松石豆小荷包1个,红缎拓金银线四等正珠豆小荷包1个,计珠四颗。青缎拓金银线珊瑚豆小荷包1个。朱角商丝鞘花羊角靶小刀1把。牛角商丝牙签盒1件。鱼白春绸棉套裤、白布棉袜。青缎凉里皂靴、随葬物品有:天鹅绒朝冠1顶,随朝冠顶1座,大正珠顶重13.35克,东珠15颗,重31.85克,金重39.50克、黄缂丝面片金边绵袍1件,上有珊瑚背云两块,珊瑚坠角4个,正珠8颗。绣黄缎绵龙袍2件。石青宁绸缂丝金龙绵褂1件。伽楠香朝珠1盘。珊瑚佛头塔纪念,上有金镶蓝宝石背云,碧牙玛大坠角,蓝宝石小坠角。金镶松石四块瓦圆朝带1副,铜底板,共嵌头等东珠20颗,乌拉正珠80颗,上拴金镶松石手中束1对,蓝白春绸质,共嵌乌拉正珠60颗。蓝缎拓金银线葫芦大荷包1对,计附坠角8个,东珠16颗。红缎拓金银线四等东珠小荷包1个,计珠四颗。金镶红宝石松石青金鞘花羊解靶小刀1把。金镶红宝石松石青金牙签盒1件。蓝缎拓五彩线松石云大荷包1对。红缎拓金银线松石豆小荷包1个。青缎拓鹿绒小荷包1个。饰珊瑚压豆。洋铜珐琅鞘花羊角靶小刀1把。洋铜珐琅牙签盒1件……

晚清的慈禧太后,生前享尽了人间的荣华,死后仍然极尽奢侈,在她的陵墓里更有令人无法想像的富贵。慈禧死后,口内含着1颗莹光闪闪、百步之内可映照清楚丝丝头发的“夜光珠”(猫儿眼),头部上首放置1个翠荷叶,脚下安放1朵粉红色的碧玺大莲花,身着金丝串珠彩绣袍褂,头戴珍珠串成的凤冠;盖的衾被上有珍珠堆成的大朵牡丹花,手镯是用钻石镶成的1大朵菊花和6朵小梅花连缀而成。身旁放有金、红宝石、玉翠雕佛像各27尊。脚下左右两边各放翡翠西瓜1个,甜瓜两个,白菜两颗,还有宝石制成的桃、李、杏、枣200多个。尸身左旁,放着1枝玉石制成的莲花,右侧放着1枝玉雕红珊瑚树。另外还有玉石骏马8尊,玉石十八罗汉等700多件宝物。当宝物殓葬完毕,棺内空隙又倒进4升珍珠和红、蓝宝石2200块。这满满的一棺奇珍异宝,据当时人估计,不算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的私人奉献,仅皇家随葬品入账者,即价值白银五千万两!

三 历代盗墓纵览

厚葬,客观上成为盗墓产生及发展的“温床”。纵观历史,厚葬之风愈烈,则盗墓之风日炽。当历代帝王将相苦心孤诣地经营着自己未来的“极乐世界”之时,一个破坏这一世界的运动相伴而生,而且,这种破坏是如此的猖獗,以致于它不但令死者尸横遍野,也令生存者不寒而栗。

其实,对于厚葬的危害,古人已早有所认识。

早在西汉中期,杨王孙就曾指出:“厚葬诚亡益于死者……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于暴骸于中野何异!”

刘向也说:“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

东汉时的一道诏令写道:“今百姓葬送之制,竟为奢靡,生者无担石,而财力尽于坟土,伏腊无糟糠,而牲牢兼于一奠,靡破积代之业,以供朝夕之费,岂孝之意哉?有司具申明科禁,宣下郡国。”

晋代张载在《七哀诗》中描述了汉代皇陵被盗后的惨状:“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代主……季叶丧乱起,盗贼如豺狼,毁坏过一抔,便房启幽户,珠匣离玉体,珍宝见剽虏。”

但可惜的是,这些理智的声音在当时的世俗社会里是那么的微弱。在“事死如事生”思想的支配下,厚葬之风虽在历史的某个阶段有所回落,但其愈演愈烈之势浩浩荡荡,难以阻挡,于是出现“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也,是无不掘之墓”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毋庸置议,历代被盗掘之陵墓难以计数,单是历代名墓,被盗者就达十之八九。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作以简要的回顾。

历史上有记载的被盗的最远古的墓是商汤冢。据《垄上记》载,北魏天赐年间,河东人张恩盗掘汤王墓,仅得到了些古钟磐,心觉无用,于是全部投入河中。

商代名臣比干墓,北宋时被陕西转运使李朝孺所盗。据说从中盗出直径2尺多的铜盘,长3寸多的玉片等物。

周朝天子周幽王墓被西汉时的广川王刘去疾盗掘。据《西京杂记》载,冢“甚高壮,羡门既开,皆是石垩,拨除丈余深,乃得云母,深尺余,见百余尸,纵横相枕藉,皆不朽,惟一男子,余皆女子,或坐或卧,亦犹有立者,衣服形色,不异生人。”

春秋战国时期,盗墓出现了一个高潮。《吕氏春秋.安死》说:“今有人于此,为石铭置之垄上,曰:‘此其中之物,具珠宝玉玩好财物甚多,不可不扣,扣之必大富,世世乘车食肉’。人必相与笑之,以为大惑。世之厚葬也有似与此,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也,无不亡之国者,是无不扣之墓也。以耳目所闻见,齐、荆、燕尝亡矣,宋、中山已亡矣,赵、魏、韩皆亡矣,其皆故国矣。自此以上者,亡国不可胜数,是故大墓无不抇也。”当时盗墓之猖獗由此可见一斑。有关史书上有记载的被盗名墓就有晋灵公墓、齐景公墓、管仲墓、吴王阉闾墓、魏襄王墓、魏安釐王墓、魏哀王墓、赵简子墓等。

秦汉时期,随着封建王朝的大一统和不断强盛,陵墓的规模空前庞大,厚葬之风又烈。但这些陵墓最终也难逃被盗掘的命运。秦始皇陵面积之大令人咋舌,而据文献记载,先后几次遭到盗掘,并留下了众多传说。西汉诸皇陵在赤眉军攻人长安后,悉数被掘,无一幸免,而其后,汉文帝的霸陵,汉武帝的茂陵,以及汉宣帝的杜陵也曾多次被盗掘。东汉皇帝的陵墓,在东汉末曾被董卓及吕布指挥的军队大规模盗掘,破坏殆尽。除皇陵外,众诸侯王及一些名人冢墓也多被盗掘,如长沙王吴芮冢、梁孝王墓、刘表墓等,甚至汉代大儒董仲舒之母的衣冠基也未能幸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战乱不断,不少名人陵墓在当时即被盗掘,还有一些在后世遭到不测。由于史料的缺乏,许多情况下能尽知,单就有记载的被盗掘的名人墓就有刘备墓、孙策墓、东吴大将吕蒙墓、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墓、东晋大臣桓温墓、南朝陈武帝陈霸先墓等。

唐朝的皇陵集中于关中。十八陵除唐高宗的乾陵之外,其余的如高祖献陵、太宗昭陵、中宗定陵、睿宗桥陵、玄宗泰陵、肃宗建陵、代宗元陵、德宗崇陵、顺宗丰陵、宪宗景陵、穆宗光陵、敬宗庄陵、文宗章陵、武宗端陵、宣宗贞陵、懿宗简陵、僖宗靖险等全部被五代后梁的静胜军节度使温韬盗发。

五代时期的帝王陵墓被人盗掘的也为数不少,后人有记载的就有晋王李克用墓、南汉王刘墓等。

北宋九帝,除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国所掳,囚死于漠北外,其余宋太祖永昌陵、宋太宗永熙陵、宋真宗永定陵、宋仁宗永昭陵、宋英宗永厚陵、宋神宗永裕陵、宋哲宗永泰陵七座皇陵都集中于河南巩县(现为巩义市)。巩县东依虎牢关,南屏嵩岳少室山、太室山,北靠九曲黄河,伊洛河横贯全境,“山水风脉”俱佳。但这并不能使皇陵摆脱厄运。北宋灭亡后,诸皇陵先是被伪齐皇帝刘豫派兵大肆盗掘。金朝末年,宋太祖赵匡胤的山陵又遭盗贼发掘,从中盗走玉带、宝器等物。金朝灭亡后,蒙古人的铁蹄又踏进了巩县宋陵,将陵园“尽犁为墟”,只留下几尊巨石雕刻。

比之北宋,南宋六陵(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宁宗永茂陵、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绍陵)的情况更为悲惨。1277年,元世祖忽必烈委派西藏僧人杨琏真伽为江南释教总摄,这个僧人伙同绍兴六朝古寺天衣寺的奸僧,沆瀣一气,先是公然开掘南宋孝宗第二子赵恺之墓,偷得一批珠宝。又于1285年11月,盗掘南宋六陵及帝后、大臣陵墓,窃得珍宝不计其数。其中杨琏真伽还截下了宋理宗的头颅,用颅盖来饮酒取乐,其状不堪想像。不仅如此,在盗掘后的第七天,这个西藏僧人还派人收殓所有帝后骨殖,埋于杭州凤凰山东麓南宋故宫遗址内,上筑一塔压之,名曰镇南,借以镇服南宋。但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在他收骨之前,早有义士将帝后之骨换成了牲畜之骨,所以他的这一阴谋并未能得逞。更令他没有料到的是,在盗墓后的第七年,他自己被问罪抄家,正应验了“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古训。

明十三陵的建筑艺术十分高超,它历经数百年的沧桑,仍巍然屹立,未被盗掘过,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怪事。解放后,国家组织专门力量,对十三陵进行了合理的发掘,其中对定陵的发掘非常成功,1959年,成立了定陵博物馆。十三陵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清朝的皇陵分为清东陵和清西陵。清东陵包括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及慈禧定东陵,它位于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清西陵计有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及光绪崇陵,位于河北省易县永宁山。清朝是封建的末世王朝,皇权日落西山,但皇室在丧事上仍极尽铺张之能事,特别是慈禧,其奢侈厚葬首屈一指。皇陵中的裕陵、定东陵和崇陵在民国时都曾遭到大规模的盗掘,其中盗掘裕陵、定东陵为军阀孙殿英所为,而崇陵则于1938年秋被一股不明身份的军人所洗劫。

往事不堪回首。在为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这些丑恶之事而感到痛心疾首之时,我们是否审视过今天。盗墓这种社会现象已经消声匿迹了吗?回答无疑是否定的。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有关盗墓的报道就不时见诸报端。例如,浙江发生鸦片战争抗英名将葛云飞、著名报人《申报》主编史量才等名人墓被盗,清代“辫帅”张勋之墓在江西被掘,湖南曾国藩墓被盗等,至于陕西、河南等地盗墓之普遍、严重,更是骇人听闻。“要致富,去盗墓,一夜成为万元户。”这样的顺口溜也不胫而走。

这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幕惨剧,也是一出悲剧!一个闹剧!

然而,闹剧何日休?

同类推荐
  • 坚持

    坚持

    一个偶然的机会,霍莉与摇滚人特雷弗在酒吧一见钟情,从此跟着特雷弗到世界各地巡演,她将亲历摇滚音乐人什么样的生活?霍莉对特雷弗隐藏了自己的心理隐疾,她将如何与特雷弗朝夕厮守才能不露原形?眼看幸福指日可待,一场潜伏已久的变故,伴随着挥之不去的梦魇,让一切化为泡影。霍莉能否打破命运的魔咒重拾幸福?还是像母亲当年一样踏上不归路?
  • 洁白的罪恶

    洁白的罪恶

    本书是中篇小说集,绝大多数写的是以作家故乡——豫西南南阳盆地盆底稍稍偏西的镇平县为背景的人和事,一个三五千人同姓的大自然村,至今仍可当作正统中原文明的活的化石加以参研,人物命运,展现了这里既重秩序又重个性,既守中庸之道又喜张扬怪异的纷杂特征。
  • 逆袭

    逆袭

    花江波澜平静,画舫、清柳、倒影、佳音、公子,如是一幅美画。风春来静静站定船舷,似是已经随着琴奴燕儿的“招思曲”神出天外。不远处,一叶小舟似卷落水江的一片大叶缓缓驶来,风春来轻闭的双眼突然睁开,他感觉到了什么。小舟已经停住,正拦截在画舫的前方。湖中小舟轻摇,舟上的男子却如磐石一般纹丝不动。“风春来,风家大公子?”小舟上的男子一身灰衣,简单素洁,面目如深陷入皮肤中的雕塑。
  •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婚姻,如果能一生琴瑟和谐,相爱如初当然是上选,如果没有,一个人乐得清净,也不算太坏,人生最差的选择是明知伴侣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人,相处艰难维持痛苦,还要百忍成钢,与之白头到老。王尔德说过,离婚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婚!那些让我们最终分离的原因,真的是婚姻吗?幸福的婚姻是相同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这个故事里的男男女女,用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告诉我们,有时候让我们分离的,只是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与婚姻无关、非婚之过。
  • 茶仙

    茶仙

    雪花棉絮一般飞扬着。西北风凶猛而又匀称,雪花就旋动起来,一圈、两圈、三圈,然后像一群群飞累的鸟儿在远处飘落。天地也像被雪花旋动起来,如同一架摇动着的纺车。大雪已下了整整一天一宿。官庙镇被白茫茫厚雪包起来,已看不出房舍、院墙、树木和街巷的模样,倒像是两座平缓的小山耸起在无际的雪野中。将镇一分为二切割开的长街,如同冻结的山沟一样将镇子衬托得幽静而恬淡,好像这是天边的国度似的。驴的叫声打破了如梦的宁静,随之出现了狗叫的声音,甚至巢中的喜鹊也饮着雪片放喉长歌。随之,一缕缕炊烟从雪地里蹿出——是吃晌饭的时候了。
热门推荐
  •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政策建议集(1996~2017)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政策建议集(1996~2017)

    本书秉承“三言两语、理论色彩、一家之言、内部争鸣”十六字方针,在聚焦理论热点、关注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为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批示,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本书遴选1996~2017年政策建议集结成册,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代驾人生

    代驾人生

    王小八为了很多人而活也为了自己而活每个人都为了很多人而活也都为了自己而活
  • 时光永爱

    时光永爱

    情缘源于QQ,女主倾心于男主却不知男主心意,那傻乎乎的爱,似乎又显的有那么一点点勇敢。男主早知女主对他倾心,他也早已把女主深藏在心底,却从不显露。两人从北极光之旅开始,经历了有惊无险的一系列故事,感情的有增无减,痴情的不管不顾,此生也就注定了只对那人的倾心,只对那人的宠溺。希望中的爱情只想牵扯俩人,爱也罢,心悦也吧,简单到只是两人之间的事,以简驭繁,心如所愿,情随意明。心灵的明澈,才能看得见所归你心的那一人,而在这繁杂闹世,心里的雾霾却遮挡了你应看到的所有,或者让你看到的只是模糊,从而怀疑乃至否定了一切,无尽的烦恼和忧愁总又围绕着你,你总在寻,却总寻不得。愿情归心底情归一人,澈留眸意在心中那人处。
  • 剑桥家训全集

    剑桥家训全集

    剑桥八百年的教育智慧,滋养着一代代的杰出人物。但是,有一个课堂比剑桥更深刻地影响着它的学生,那就是家庭;有一些老师比剑桥的教育家们更注重引导学生走向成功,那就是父母、家长的言传身教决定着孩子的一生,在这个特殊的教育澡堂上,老师们更需要学习教育的方法,更需要吸取剑桥的教育精华。本书365个教子故事,365堂人生之课,和孩子一起,共同体味来自剑桥的最真实感悟,携手走向成功的未来。
  • 策林

    策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

    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

    本书是目前国内首部探讨20世纪以来全球知名媒体国际传播战略的教材。《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以经典战略管理理论,特别是国际战略理论为基本框架,结合媒体经营管理理论和国际传播理论,在描述BBC、VOA等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演变历程和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这些媒体的主要国际传播战略。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绝地苍狼:大地之门

    绝地苍狼:大地之门

    “黄河之源”只是开始,“大地之门”仍未结束!《茅山后裔》作者大力金刚掌 、《十宗罪》作者蜘蛛 倾心推荐:绝地归来,不用再看探险小说!玉柒一行自星宿海野狼谷内好不容易逃出生天,却又被李光头等所擒,威逼利诱之下,无奈跟着李光头一伙来到号称大地之门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寻找第三瓣玉莲花。却不料在大峡谷内,遇到了无数的神秘动植物,其中不泛上古洪荒时期的猛兽怪物,几人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而李光荣等人的秘密也逐步浮出水面,盐帮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为夺得藏宝,各种阴谋诡计层出不群,他们能否拿到第三瓣玉莲花?
  • 大话芝麻官

    大话芝麻官

    “大人,我一进去就看见来福在暴打常伟!”“那他是用什么打的常伟呢?”“他用他那沙包大的拳头一拳一拳的打在常伟身上!”包星星张了张嘴,看了看来福空荡荡的右边衣袖,又看了看来福吊在脖子上包的严严实实的左手。“本大人觉得这个事情没那么简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