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是四月上旬了,雨水也少了很多。虽说三月雨水的充足更能滋润万物,可毕竟今年的雨水也泛滥了一些,整天愁云惨淡,大雨连绵,不知难住了多少的庄稼汉,远行客。如今才算好了一些。
难得的万里晴空,久在屋里避雨的人们才发现那些花中的娇客,像山桃,春梨,山茶,木兰都已是枝叶繁盛,花枝上也仅有枯了的花瓣隐在叶间。有花摘的时候,雨天阻挡了人们,可现今枝上己是芳姿己消散不见,只有徒增感叹了。
可这些时节的变化,对于那些个秀才也是疏于观注了。陆程在天空还是朦胧,朝霞初现的时候就起身了。那两个捕快汉子也不拖沓。
张修远和李百对陆程很是担忧,毕竟那山寨的凶险他们还是略微的知道一些的。张修远和李百在那牌坊外送行时,张修远还说“陆程,我们和你同吧,多少也算是个照应。”
陆程脸色轻松,好像去逛街一般。他拍了拍张修远的肩膀说道“我只是去那寨子里探查一番,又不是去和那寨子博斗的,有我和两位捕快就行了。况且,若是和那寨子硬斗,沈大人都没有把握,多你两人又不济事,我怎么能让两位兄长同赴险难呢”
这话让张修远和李百两人感动的热泪盈眶,但又想,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得忍着眼泪在眼眶边打转,两人只道了句“贤弟一路保留”便在这下山的路边道别了。
红山帮的寨子距柚江不远,临柚江那边山石陡峭,难以攀爬逾越,而北面则是怪石林立,别说车马了,就是身手敏捷的人也很难过去。而西面高坡则可在山脚直视山顶,那也就是说:山顶的人看山脚的状况一览无余。且不说山势陡峭难行,即便在西边登上山顶,山顶的人也早就知道了。能通向山顶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东边狭长弯曲的小路了。这路就似张修远他们弃船上岸时的那种早就荒废了的古道,久少人行,杂草都快掩得行人都很难辨识了。虽说山贼们也住在山顶,可他们却像是刻意的不去修理那路似的,好让那些意图进山的人增加一些恐惧的氛围。又或是让那些进山的人找不着路。
那山原本也是一个离官隐居的知府所住,在这山野僻乡有这么个别院住的也算是闲适。虽说没有了官场上的人情往来的纷忧,可怎奈知府的儿子是个不成器的纨绔,没几年的时间就家道衰败,知府只得变卖家财,典卖给了富户。后来,来了个凶神恶皱的大汉纠集一些闲散的到处游手好闲的人占了,据说,那大汉名叫郑老三,乃汉江府人士,喜欢结交闲散的无赖,因年轻时赌博输了钱财,甚至于快到流浪街头的地步了,后来,他不甘心输钱,因此劫了几个贏了钱的豪门公子,还把别人的家冼劫一空,一时震惊汉江知府,那几个豪门公子家族颇有名望,一齐向知府施加压力。知府也着精明的兵士去搜捕郑老三,而那个郑老三却不见踪迹,后来两个月后,属下向知府报说:“文河县柚江旁的红山来了一些贼盗。听当地人的描述,很有可能就是郑老三,奇怪的是这贼居然跑到文河县去了,那里到咱们这有三百里了,我己告知当地县令,那县令是沈韩,也领了几十个衙门小吏去攻那个红山,怎奈那贼们占据地利,又凶狠,一时难以攻下,而沈韩了负了伤,而我知府衙门遣人去攻红山,又山高路远,因此,这事就因此搁置了”。
汉江知府听后,思考片刻,也无奈的对那下属说道“毕竟也算是我们在捕贼这事上尽了力,也就能给那些豪门大族们一个交待了。”
那郑老三占山后,修篱院,建高墙,寨子边遍布哨卡,还设了嘹望台,俨然是一个山贼的窝。入伙的多是一些游手好闲的无赖,或是没多少营生的贫民。他们常常劫过往的商船,或那些富足的大户人家,当地人常常痛骂那些贼盗,但又苦于无对策,因此,也只好仔细应付着。
陆程他们距那红山那不过是八里路程,尽管进红山的路也是颇为艰难,但好在天气睛好,因此也不过是一两天的行程。没有过多久,第二天的中午便来到了红山的山脚了。
感谢您的阅读
小说中的人名,地名皆为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