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连串的事情,在宫中一夜之间便传来了。太监们有的说皇帝出兵打自己老丈人不对,也有人说蜀地本就应该是大靖所有,出兵并无不妥。宫女们有人道董淑妃可怜,国难未解,自己又难产而死,连刚出世的七皇子也不知所踪,也有人道是淑妃自己作孽太多,才诞下异星,克了自己和母国,以后还会弑父。种种流言,不胫而走。
这日清晨晨钟尚未响,太后便凤驾回銮。还没来得及听到宫人们闲聊此事,太后便带着一队侍卫匆匆从宣阳门进了宫。太后原本是打算半个月后回宫的,昨夜子时,尚书令公孙大人着人送了紧急书信到永昌行宫,太后得知皇帝向鹤拓发兵后,连夜收拾,摆驾回宫。太后提前回宫,皇帝便明白太后已知晓发兵之事。太后落轿后径直来到皇帝的宣阳殿,皇帝亲自出门相迎,见到太后便躬身行礼:“儿子叩请母后圣安!”
太后身边的内监张正是内监总管,他曾是伺候先帝的,先帝驾崩后便接着伺候太后。太后使了个眼色,张正便遣走了皇帝身边的内监侍卫。皇帝也不阻止,一挥手示意他们下去。
待殿内只剩下他母子二人,太后才开了腔:“哀家何来圣安?”语气中颇有几分怒气,“皇帝若真希望哀家安康,便不会不与哀家商量擅自发兵鹤拓了。”
皇帝脸色尴尬,随后一扫而过,慨然道:“儿子是为了给七弟报仇,七弟正是被鹤拓所害。”
“为了给你七弟报仇就可以以国土作为代价吗?你七弟是哀家的儿子,哀家比你更想给他报仇,只是不曾想你竟糊涂到调陇西兵马去攻鹤拓。”
原来皇帝手中只有陇西军的虎符,且陇西军的首领夏侯勃将军为皇帝亲信。其余兵马若要调动必须知会太后。皇帝只能调夏侯勃的陇西兵攻打鹤拓,留下五千人马留守陇西。而今早太后知道陇西兵被调走后,便知陇西已保不住,及时派杨平领了三万兵马前往萧关增援。
“儿子自知无用,手中兵权有限,只有陇西兵马可用,这才出此下策。”
太后怒喝一声:“那你可知陇西边境空虚,发羌连夜派兵侵占我陇西?”言罢,冷笑一声,自己答道:“你当然知道了!发羌占了陇西,我军便无险可守,发羌势如破竹,必定长驱直入,直达萧关。如此哀家只需调兵增援萧关便可,萧关易守难攻,你便不用及时向哀家请援,让哀家自己等着陇西的消息过来也来得及,这样哀家也来不及阻止你从鹤拓撤兵。皇帝啊!好谋算啊!哀家真是小瞧你了!“
皇帝哑口无言,连称不敢。
“事到如今你还有何事不敢的?你这是打定主意要用陇西换回蜀地。那鹤拓国主是你岳丈,这鹤拓公主前脚刚踏入大靖,你南征兵马后脚便入侵鹤拓,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吗?”太后长叹一口气:“况且如今天下初定,实不宜征战。你若能忍耐二十年,便是不用弃陇西,蜀地也终会回来。”
“杀弟之仇多忍一刻都是坐卧不安,怎能忍数十年?”皇帝不卑不亢道。
“当真愚昧!你平日里很是明智,怎么一关系到你七弟,就这般愚昧?润则遇刺之事疑点颇多,你如何便认定是鹤拓所为?”太后道,“且即便是鹤拓所为,你因私仇兴兵乃是因私忘公,是为不仁;侍强凌弱,是为不武;弃陇得蜀,是为不智。无论如何,此次兴兵都是万万不该。”
皇帝好歹是一国之君,太后这般训诫皇帝,虽仅有这母子二人在,皇帝依旧是羞愧难当,只能沉默不语。太后也觉得言语太重了些,皇帝虽不是自己亲生,却也是自小养在身边的。此次出兵有部分原因是为了给自己儿子报仇,也算其情可悯。
缓了半晌,太后长叹一口气,轻声道:“罢了,事已至此多说无用,至于后续事宜,皇帝放心吧!凉州和甘州地处河西咽喉要道,哀家不敢轻易调兵。但今日丑时,哀家让你舅舅杨平领了京城外的三万骁骑军前往萧关增援守将薄其厚。至于鹤拓嘛,兵马已出,陇西是保不住了,蜀地再拿不下来,便是将陇西白白送与发羌了。况且现在撤兵也来不及了,你自己看着处理吧!”
皇帝几乎是感激涕零:“儿子多谢母后!”
“你我母子之间不必说这些。只是一件,哀家自问对得起你,对得起李氏江山。今后军国大事,切莫私自决断,即便不信哀家,也该信满朝文武吧!”
皇帝见太后气已消了一半,忙点头答应。
其实太后何尝不知皇帝出兵鹤拓的目的呢?其一是为了给自己弟弟报仇,其二自然是为了拿下鹤拓,弃陇得蜀之举明面上看也确实是划算的,这样皇帝也算是有所建业,其三却在是向太后控诉自己手中无兵权。太后心想,皇帝文采虽比不上润则,但是权术谋算却不比润则差,只是年轻气盛容易冲动。若兵权尽在皇帝手中,今日这番祸事也便不会发生。想到这里太后便有了归还兵权的心思,有满朝的大臣和自己辅佐,皇帝也不会捅破了天。
今日是大朝之日,太后走后,皇帝便上朝了。百官最初只是知道太后连夜回宫,又派兵增援萧关,多方打探下才得知是皇帝私自向鹤拓出兵才导致陇西被占。金銮殿上顿时炸开了锅。
当今朝堂之上有三方势力,皆出自协助高祖称帝的四大家族——杨甄卢时四姓。四大家族中时氏富可敌国,传言其财富可庇荫子孙数十代。高祖起兵的钱财多半来自时家,时家家主时宏因而受封为安阳乡侯。不过此人既无宏图大志也无名利之心,因此只是过着纸醉金迷,奢侈糜烂的生活。国家政事,是半分都没有染指。而其它三大家族的势力却是几乎占据了整个朝堂。
势力最大的便是弘农杨氏,即杨太后的家族。朝堂上重官有尚书令公孙初,御史大夫宋天凌,兵部侍郎杨岚三大官员。除杨岚为杨太后侄儿外,公孙初和宋天凌虽不是杨氏本家,却是近亲,且他二人之前均为杨家门客,极有治国理政之才。杨家多出武将,不擅文职,所以立国后,高祖皇帝便征他二人各入其职。而这一时期是格外重视家族门第的,他二人若是脱离杨氏大族,便不可能身居高位。武将中,宿卫军中的左卫将军杨克己也是杨太后侄儿,安国侯杨平为诸侯之首,掌宿卫军中骁骑、游击两支骑兵,这也是京中唯一的骑兵。
其次是甄氏一族即甄皇后家族。朝中重官有刑部尚书甄泰、门下侍郎甄不凡,皆为当朝国舅,还有甄泰和皇后的姐夫中书令周贤通。军中有皇后的叔叔武安侯甄宁镇守北疆。
再者便是卢氏,卢氏家主平乡侯卢俊为大理寺卿,其妻弟宣平侯赵熙为中军的领军将军,皇帝兄长燕王李浚风的母妃,即先帝的卢夫人,为卢俊亲姑姑。因此二人为表兄弟。且生有六皇子的沈美人也是卢氏近亲。
而在今日的朝会上,除了甄氏一党官员外,几乎人人反对皇帝南征。但兵已派出,反对也是于事无补。皇帝似乎早已知晓百官会反对,觉得无非是百官们欺他年轻,敢公然反对。最后仍是含着怒火退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