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随着时间的推移,铁木真兄弟像草原雄鹰羽翼渐丰,正期待展翅翱翔。
公元1179年春天,十八岁的铁木真,历经磨难,已成长为一名英勇善战的草原巴特尔,也到了该考虑一下婚姻大事的年龄。在诃额仑夫人的不断催促下,他带上庶弟别勒古台,一起去寻访居住在克鲁伦河下游的弘吉剌部的德薛禅家。
自从九岁那年定亲,父亲也速该在回家的途中不幸被塔塔儿人毒杀,父亲的朋友蒙力克根据也速该的嘱托,将在德薛禅家居住了没几天的铁木真接回斡难河畔后,铁木真一家辗转挪移,居无定所,一直在颠沛流离中度日如年。因此,铁木真既不能根据蒙古习俗长期居住在弘吉剌部做赘婿,其间也没有机会去探望岳父母和未婚妻孛儿帖。
不长也不短的九年时光蛰伏足以改变很多事物,岳父德薛禅家不知道有什么大的变故,铁木真对此一无所知。
他清晰记得,九年前的孛儿帖楚楚动人,在美女如云的弘吉剌部也属翘楚,以致众多乞颜部落的首领们争相前去求婚。现在孛儿帖也长大成人,如果德薛禅守信的话,也到了与铁木真完成婚约的年龄。但世事难料,不知她仍然守在闺中,还是已嫁作他人妇?
铁木真根据九岁时的模糊记忆,与庶弟别勒古台沿着克鲁伦河一路东行,几乎没费多大周折就找到了德薛禅家。幸好,德薛禅的营地一直没有迁移,还在扯克彻儿与赤忽儿古山之间居住。
日渐年迈的德薛禅老人看着站在自己面前已孔武有力的铁木真——当年那个九岁还怕狗的孩子,转眼已长成一个身材像他父亲也速该那样神俊英武的草原巴特尔。甚至看上去比也速该更加深沉和机勇,目光如炬,英气逼人。没等铁木真兄弟开口,德薛禅老人就兴高采烈地说:“听说泰赤乌人没少为难你,让我确实担忧了一番。说实话,有一段时间我绝望极了。这下好了,没想到你今日突然造访。怪不得今早一出帐篷,听见喜鹊叽叽喳喳地叫,我估摸着准有贵客光临。”德薛禅老人抬起双手扶着高出他一头的铁木真风趣地说道。
铁木真也伸手环抱着老人的肩膀,老人虽然穿着绫罗绸缎的衣服,但九年的时光已在他身体上留下衰老的迹象。故地重游,触景伤情,时间如流水,转眼九年已过,九泉之下的先父也速该的遗骸,如今肯定零落成泥了。想到这里,铁木真不禁悲从中来,声音颤抖着,说:“感谢岳父大人的夸奖,也感激您能如此信任我铁木真,等了整整九年。可以说孛儿帖是我在困境中前行的直接动力,倘若没有她的话,我恐怕挺不到现在。”
“年轻人嘛,多吃点苦有利于以后的健康成长。光顾说话了,你快去孛儿帖的营帐看看吧。那孩子为了等你可没少吃苦头,回绝了很多慕名前来求婚的好男儿。”德薛禅老人笑呵呵地说着,把铁木真兄弟领进帐篷。
如今的孛儿帖已经出落得如花似玉,貌若天仙,白皙的皮肤宛如羊脂玉熠熠生辉,论身段更是亭亭玉立,成为弘吉剌部名副其实的美人儿。更难得的是,心里除了装着铁木真外,容不下别的男人。
此去经年,这一次铁木真的归来并非是望眼欲穿的虚幻之境。端庄美丽的孛儿帖,从今往后再也不用天天站在自家帐篷口,翘首期盼心中的情郎铁木真了。
德薛禅老人深知铁木真一家人颠沛流离的遭遇,有过绝望,但毫无悔婚之意。如今,诚实守信的德薛禅老人看到英气挺拔的铁木真来了,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不爽前约,立马和老伴搠坛夫人操办女儿的婚事。其实,考虑到铁木真家境窘迫,他们早就为女儿备齐了嫁妆。
没过几日,德薛禅老人就正式把女儿孛儿帖许配给了铁木真,让有情人成为眷属。
铁木真在德薛禅家住了多天,然后德薛禅老人择一吉日,让老婆搠坛夫人陪着女儿孛儿帖去婆家,他自己忙于照料牲畜和家务,不能长时间脱身,只把女儿孛儿帖送到克鲁涟河的乌拉绰附近,中途便返回弘吉剌部。孛儿帖的母亲搠坛夫人则一直将他们送到古连勒古的桑沽儿小河的营地。
随行的男女仆人八名和十匹马、一百只羊。除此之外,为助铁木真重振父亲也速该当年雄风,德薛禅老人还特意送上三头牛作为陪嫁。这让空手而来的铁木真感到不好意思,德薛禅老人不仅履行旧约把美丽的孛儿帖嫁给自己,还有那么多丰盈厚重的陪嫁品。除了四轮车上装有的铜锅、铁釜和一些炊具外,还有一件名贵的黑貂大衣。
空旷的草原被这支迎亲队伍鲜艳的装束点缀的喜庆洋洋,骆驼拉的篷车里坐着宛如天仙的新娘孛儿帖和她母亲搠坛夫人。
当然对处于新婚中的孛儿帖来说,看见铁木真比爹娘都亲。这一天,她足足等待了九年。透过帐篷被风儿撩拨开的缝隙,脸上挂着笑意的孛儿帖望着稳稳坐在马背上的英勇彪悍的铁木真,使她产生许多美妙的联想,她脸上洋溢着娇羞的笑意,心里像喝了蜜糖水。多少次,在草原上传闻的有关铁木真的种种遭遇,她就为命运多舛的铁木真暗自垂泪,多少次她隔着贝加尔湖祈求长生天保佑铁木真的平安。以后,她要与铁木真同枕而眠,陪伴他度过不安定的一生。
马背上的铁木真同样和篷车里的新娘孛儿帖一样沉浸在新婚的幸福之中,之前在脑子里盘桓已久的疑虑都释然了。
铁木真一行绕过塔塔儿人的地盘,多走了点路程,很顺利地回到桑沽儿河畔。
此刻,位于桑沽儿河畔的两座孤零零的帐篷,被浓郁的喜庆气氛所笼罩着。苦尽甘来的诃额仑夫人望着孛儿帖身穿红嫁衣、戴着高帽、亭亭玉立、楚楚动人,心里美滋滋的,拉着儿媳妇的手,久久舍不得松开。
婚庆的场面自然热闹非凡,饮酒作乐,杯盏相碰,碗筷相击。那晚,全家人共同举起喜庆的酒杯,共同祝福这对龙凤新人新婚愉快、白头偕老、永结同心。幸福的美酒啊,千盏万盏也不醉。
搠坛夫人也受到两位亲家母热情周到的款待,也分享了铁木真一家罕见而幸福的笑意。简单而喜庆的婚礼仪式结束后,搠坛夫人从妆奁里取出一件珍贵的黑貂大衣,情真意切地赠给诃额仑夫人,作为女儿孛儿帖初见公婆的礼物。
其实,这件黑貂大衣是乞颜部落的瑰宝,是阿巴孩汗(成吉思汗曾祖父合不勒汗的堂兄弟和继承者)的遗物,当年阿巴孩汗同塔塔尔人和女真人作战时常穿在身上。他去世三周年时乞颜部落立了一块九尺高的石碑,请了孛儿帖的父亲德薛禅用了九天九夜刻下了九十九个契丹字的碑文,这件衣物作为酬谢送给了德薛禅。
把黑貂大衣作为孛儿帖的嫁妆,再送给铁木真一家也算是物归原主。后来,这件名贵的黑貂大衣发挥了有效的作用,铁木真利用它寻找到强有力的靠山。
新婚之夜,自然是妙不待言。帐篷外的月亮透过窗户朦朦胧胧地照射在新婚的榻前,如水的月光似乎铺罩了一层薄纱。洞房花烛夜,铁木真拥抱着孛儿帖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喜悦。他们亲吻拥抱,神情渺然,通体舒泰,两具严丝合缝的完美身体曲线在极度的放纵中,一次一次冲击中,感受着浪涛翻滚的激情,细水涓流的徐缓。身体在起伏中,成了一摊桑沽儿小河的春水。
九年的等待,铁木真终于如愿以偿地迎娶到了这个如花似玉、端庄美丽的新娘,使他在经受万般磨难的同时,也感激长生天的馈赠。
但是,铁木真毕竟是一个胸怀鸿鹄之志的人,非一般燕雀可比,并未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中不能自拔。新婚不久,铁木真想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尤其是招纳那些足智多谋、能射善战的草原勇士。他派出兄弟们,四处寻找和召集他父亲也速该的旧部。
首先,他想起共患难的朋友博尔术,于是打发庶弟别勒古台前去邀请。哪知博尔术一听说铁木真相邀,和上次一样,又没对父亲纳忽伯颜说一声,立刻骑着一匹后背微拱的棕黄马,驮了个青毛袄子和别勒古台一道来了。
博尔术的到来,使铁木真如鱼得水。从此,博尔术和铁木真形影不离,商量着如何重振乞颜部落昔日雄风。
然后是兀良哈部的铁匠札儿赤兀歹老人背着风箱(铁匠打铁时的用品)将他儿子者勒蔑送到铁木真的家中。以前札儿赤兀歹老人曾是铁木真父亲也速该的仆人,当时被泰赤乌部裹胁着而脱离铁木真一家。如今听说铁木真已长大,正在召集旧部,便特意从千里之外的不儿罕合勒敦圣山赶来。尤其重要的是,札儿赤兀歹老人出身打铁世家,掌握着一门精湛的锻铁技术,有一手锻造锋利宝剑的秘诀。
据说,当年铁木真出生时,他曾送过一个貂皮襁褓,想把者勒蔑送给铁木真。只因那时者勒蔑还太小,他又带回抚养。札儿赤兀歹老人对铁木真说:“如今,我的孩子者勒蔑已经长大成人,请你收下他,让他永远为你备鞍、看门、伺候你吧。”
铁木真闻言大喜过望,连忙将札儿赤兀歹老人和他儿子者勒蔑领回家,盛情款待。此后,铁匠札儿赤兀歹老人一直为铁木真的部队锻造优质的钢刀和箭镞。而者勒蔑成为铁木真肝胆相照的伙伴,曾经多次营救其于危难之中,深受信任,被称为“有福的伴当”。
孛儿帖守大斡耳朵,后妃中地位最高,明识善断,能持大体,尤为铁木真所敬重。后来她为铁木真生了四个儿子,受到众臣民的称颂,“有日月一样的光明,大海一样的心胸”。
再则,孛儿帖还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参谋,铁木真对她言听计从,她的建议一度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现在娶了年轻貌美的妻子孛儿帖,又有共患难的朋友博尔术和忠诚的仆人札儿赤兀歹老人父子相辅佐,加上弟弟妹妹也已渐渐长大成人,这对幼年丧父、备受欺凌的铁木真来说,该是多大的福佑。仁慈的长生天,终于对他露出久违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