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93500000011

第11章 开学典礼 孙中山慷慨陈词制订校训 总理题亲爱精诚

话说黄埔军校经过积极筹备:1924年4月28日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考试发榜;5月3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校长;5月5日第一期新生入校;5月9日孙中山委派廖仲恺为国民党驻黄埔军校党代表;5月10日第一期备取生入校。一切均已就绪,只等择日举行开学典礼。为此蒋介石多次催请孙中山拿个日子,以便着手筹备。他想开学典礼一定要办得盛大而隆重,庄严而肃穆,虽比不上像汉高祖刘邦筑台授印于韩信那样的“登台拜将之礼”,至少也要让党国要人、各路军阀认识黄埔军校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在这次庆典中他想大显身手,以汉室功臣韩信自居,在众多军政要人前大露其脸面,从而提高他的政治地位。

军校学生已开始练兵,但开学典礼却迟迟不见举行,蒋介石急得心神不定。孙中山稳坐钓鱼台,似乎是早已胸有成竹,秘而不宣。原来,孙中山有他自己的打算,这个开学典礼,他要定于6月16日举行,因为这天是军阀陈炯明在广州炮轰观音山,逼他在永丰舰蒙难两周年的纪念日。血的教训使他认识到没有革命军,革命党就必然屡遭失败。黄埔军校是革命党办的军官学校,他要在6月16日这天举行开学典礼,目的就是要求广大黄埔师生永远记住这个血的教训,永远不忘6月16日是国共合作后由他亲自组织、掌握的第一支革命军的诞生日。所以后来正式将这一天定为黄埔纪念日。

6月15日是开学典礼的前一天,下午7时许,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广州特别市党部,联合公宴黄埔军校的200多位官佐及500名学生。据1924年6月22日上海《民国日报》凤蔚所撰《广州陆军军官学校开幕纪盛》载,此次公宴在1924年6月16日晚举行,以致后来一些民国史的研究者均从此说。这种以讹传讹的做法,实应在此更正。据当时在场的黄埔一期学生回忆,6月15日晚,地处黄埔军校后面的大操场,三山环拱,一地平开,夕阳西下,翠霭入筵,不在乎酒席之丰盛,而是其气氛热烈为当时之绝无仅有。黄埔师生700余人,按班队编席,端庄肃整,由校长蒋介石带领进入席间。出席公宴的党囯要人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张继、谭延闿、柏文蔚、邹鲁、戴传贤、彭素民、谭平山、徐苏中等。广州市国民党党部有孙科、吴铁城、马超俊、陈其瑗、邓演达、黄季陆等。黄埔学生乍见这些达官显贵,虽无受宠若惊之感,但也感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与今后的责任非同凡响。曾几何时,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如杜聿明、关麟征、刘戡、王敬久、石祖德、王叔铭、甘丽初、孙元良、李仙洲、李延年、丁炳权、宋希濂、张耀明、范汉杰、陈明仁、李默庵、侯镜如、胡宗南、曾扩情、廖运泽、黄维、霍揆彰、酆悌、王尔琢、王泰吉、左权、冯达飞、刘畴西、许继慎、李之龙、陈赓、徐向前、唐澍、黄鳌、阎揆要、蒋先云、蔡申熙、董朗、周士第、袁仲贤、彭干臣等,都成了国共两党的军中名将,威风远比当时的国民党元老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对他们的恩怨暂且不提,言归正传。

且说这次宴会的目的,从公的方面来说,是为庆祝6月16日的开学盛典;从私的方面来说,一些党政要员也有借机联络感情的个人目的。因此,席间觥筹交错,敬酒应酬,气氛十分融洽。汪精卫代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致祝酒词,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强调“主义”的重要性:“今本校学生,皆属同志,皆属有主义者。异日学成,当为有主义之学,此本校与其他军官学校绝异之特点,亦即本党对于诸同志学生之最大希望。”汪说毕,环视席间,高擎酒盏,朗朗祝诸位师生:“今日酒食虽薄,但本党同志特借以表示相依为命之精神,请以最诚恳、最亲切之心意,再奉校长、教职员、学生、诸同志酒一杯。”孙中山的公子孙科代表广州特别市党部也讲了话,他说:“学生诸同志每早5时起,受严格之训练10余小时,辛苦可云已极。然诸君若以升官发财之意思而来,此诚苦;今诸君皆以本党为全国人谋幸福之意而未来,肉体虽苦,精神良慰,诸君乐此不疲,此足证诸君爱党爱国之热诚,诚不胜其欣愿。谨奉诸君酒一杯,祝诸君努力。”学生代表也致以热情洋溢的答词,表示当谨遵中央执委之教,为党为主义而献身。蒋介石神采飞扬,兴致盎然,即席致辞:“今日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广州市党部,特至此欢迎我等,系含最深之意味,与普通之宴会绝殊。汝等须知,我等受中央执行委员会之款待,不自今始,本校系中央执行委员会所办,我等所衣、所食、所住、所用,何一非自中央执行委员会而来。今兹之宴,不过乘庆祝明日开学机会,如汪先生所言,借以表示相依为命之精神。汝等今日所饮之酒,不啻饮血,本党当此财政奇窘之际,一丝一粒,实不知费几许血汗得来,汝等切勿忘记。适倾汪先生所言牺牲,方不负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广州市党部诸同志之厚望。”蒋氏这番答词,情殷意切,使在场各位要员深为感动,特别是两次提到汪精卫刚才的训话,使汪心里十分受用。殊不知蒋有过人之智,颂汪也许会有不备之需。言毕,蒋率师生三呼中国国民党万岁,欢宴至8时半宾主乃尽欢而散。

1924年6月16日,是广州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的庄严日子。一个甲子过去了,台湾凤山军校和大陆各地黄埔同学会,仍然每年坚持过黄埔建校的校庆日。为了再现当时的历史现实,笔者采撷当事人的一些回忆,让读者再次目睹这一盛典之实况。黄埔一期生冷欣对当时的情景有详细生动的回忆:

民国十三年六月十六日清晨,我们全校员生,在校长蒋公和廖党代表仲恺先生率领下,列队肃立在学校门首,恭迎总理莅校主持开学典礼。因为总理是乘专用汽艇“大南洋”号(广东人叫“电船”,可载四五十人,总理大本营在广州珠江对岸,每次到广州、黄埔,都乘这艘船,有时校长也乘用),从广州直驰黄埔,码头就在学校门前,我们四百九十九个武装学生,穿着新发的草鞋,鹄立在校门口恭候,正式齐集码头迎驾。上午八时(应是七时四十分——笔者注),总理着白色翻领学生服(今称中山装),偕夫人莅校。只见总理伉俪在前先行,精神洋溢,态度安详;后面随行人员,有拖刀的军官,也有穿西装和长袍的文官,一批一批在后随从,以后才知道这些随员中,有胡汉民、吴敬恒、林森、谭延闿、张继、邵元冲、孙科等党政要人,及许崇智、李福林等高级将领。总理入内后,即由校长陪同到校长室休息,我们则整队到大礼堂候训。

又据资料说,孙中山系乘江固舰,由江汉舰护卫抵达黄埔码头。孙中山是黄埔军校总理,它饶有兴趣地浏览了职员及教官设计的各类教授计划及图表。时而教授部主任王柏龄带领各教官与孙中山一一见面;时而教练部主任李济深则带领各队长及特别官佐与孙中山一一见面。来自全国各地的英才济济一堂,谈笑风生,相敬如宾,气氛十分融洽。8时50分,孙中山巡视了黄埔军校讲堂与寝室;9时20分,在校长室稍事休息后,随即赴礼堂演说。在来宾中,还有大本营军政部长程潜、次长胡谦、外交部部长伍朝枢、滇军总司令杨希闵、桂军总司令刘震寰等。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女士莅临,他身穿白色中山装,头戴“拿破仑”式白帽子,显得神采奕奕。蒋介石则表露出志得意满的模样。

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登上主席台,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作了重要演说。即使时过六七十年后再重温这篇演说词,仍然令人心情振奋。后人有的将孙中山的这次演说与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就职演说词相媲美,这是言不为过的。可惜笔者不能在此全文照录,只得忍痛割爱,择其要点加以引述,以飨读者。

来宾、教员、学生诸君:

今天是本校开学的日期。我们为什么有了这个学校呢?为什么一定要开这个学校呢?诸君要知道,自辛亥革命以来过了十三年,现在得到了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像这样看来,中国革命十三年,一直到今天,只得到一个空名,所以中国的革命,完全是失败,就是到今天,也还是失败。

至于世界上的革命,在我们以后发生的情形,是怎么样呢?六年之前,有一个邻囯,同中国毗邻有一万多里,跨欧亚两洲来立国,比中国还要大;在欧战之前,是世界上头一个强国;当欧战期内,便发生革命,他们的革命后过我们六年。这个邻国是谁呢?就是俄国。俄国革命虽然是在中国革命六年之后,但是说到结果,他们是彻底成功的。

……

我们的革命,便有一部分的成功。但是后来没有革命军继续革命党的志愿,所以虽然有一部分的成功,到了今天,一般官僚军阀,仍敢明目张胆,更改中华民国的正朔,至于说到民国的基础,一个也没有。这个原因,简单地说,就是由于我们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

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有了这种好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如果没有好革命军,中国的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所以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什么东西叫作革命军呢?诸君到这个学校来求学,要怎样立志才可以做革命军呢?我们要知道怎样可以做革命军,便要拿先烈做模范;要拿先烈做模范,就是要学习革命党,要学习革命党的奋斗。有和革命党奋斗相同的军队,才叫作革命军。

他要求革命军有“革命先烈那一样的行为”;“就是不要身家性命,一心一意为国来奋斗”;要求“明白革命主义”,“要把自己从前不好的思想、习惯和性质,像兽性、罪恶性和一切不仁不义的性质,都一概革除……自己能够在心理上革命,将来在政治上的革命便有希望可以成功”,并且“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救国救民的事业,实行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一心一意地革命,才可以达到革命的目的”。

孙中山讲到建立革命军的必要性时指出:“我们开办这个学校,就是仿效俄国。中国革命有了十三年,到今天还要办这种学校,组织革命军,可见大凡建设一个新国家,革命军是万不可少的。”

讲到怎样做革命军时,他指出:“军队之能不能够革命,是在乎各位将士有没有革命志气,不在武器之精良与不精良。如果没有革命志气,不研究革命道理,像满清末年所练的新军,陆军都有很精良的长枪大炮,海军有很坚固的战舰和鱼雷艇,总不能发扬革命事业;到了武昌起义之后,便都归革命党所用”;立志做革命军,“要有高深的学问做根本!有了高深的学问,才有大胆量;有了大胆量,才可以做革命军”;当革命军的资格,“就是要用先烈做标准,要学先烈的行为,像他们一样舍身成仁,牺牲一切权利,专心去救国。像这个样子,才能够变成一个不怕死的革命军人”;“要能够有这种大勇气和大决心,我们便能够一个人去打一百人”;“敌人的观念,要生才以为是享幸福;我们的观念,要死才以为是享幸福,一死便得其所。生死的观念,在敌我两方面的精神过于悬殊,自然不能敌对,自然是我们有胜无败”。“要求诸君不怕死,步革命先烈的后尘,更要这五百人做基础,造成我理想上的革命军”。

孙中山娓娓而谈,在演说中,他特别提到:“……所以在二年之前,竟有号称革命同志的陈炯明军,炮攻观音山,拆南方政府的台。”这是孙中山郁结已久的心里话。他选择6月16日作为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正是为了告诫大家不要忘记军阀基于一己私利而倒戈相向的历史教训,从而创建一支真正的革命军。

演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孙中山演讲毕,在场官佐学生情绪激昂,高声齐呼:“孙总理万岁!”喊声惊如春雷破晓,猛如万马奔腾。就是这500位黄埔学生,他们像500尊罗汉,后来在中华大地上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的悲喜剧。他们的恩恩怨怨,暂且不提,留在以后慢慢道来。

11时半,全体师生集合于操场,举行开学仪式。先向党旗行了三鞠躬礼,再向校旗行三鞠躬礼,又向孙总理行三鞠躬礼。总参议胡汉民宣读总理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汪精卫代表中央执委会宣读贺词:“三民五权,革命宗旨。谁欤实行,责在同志。民国肇造,倏逾周纪。纷乱相寻,吾党所耻。誓谒血诚,与众更始。尽涤瑕秽,实现民治。军校权舆,国命所系。觥觥诸君,忠义勇起。勤于所事,以继先烈,以式多士。披坚执锐,日进无已。谨贡清言,愿同生死。”

总理书面训词当即作为黄埔军校校训。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又重新创制乐谱,明令定为国歌。后来孙中山经过认真研究,反复琢磨,最后以“亲爱精诚”四个字为黄埔军校正式校训。此校训来自1924年5月创作的陆军军官学校校歌,歌词是:“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革命英雄,民国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同学同道,乐遵教导,终始生死,毋忘今日本校。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光复了武汉三镇。当时广州黄埔军校师生兴奋异常,校内校外广泛开展庆祝胜利的各项活动。第五期入伍生经过考试升学,军校政治部主任熊雄找到政治教官陈祖康说:“到现在,五期学生已开学,万事俱备,惟新校歌尚付阙如,似乎有些说不过去。政治部方面,大家都认为你对诗歌独具专长,要你写一篇校歌的歌词。请你立即动笔。”当时陈祖康见熊雄如此坦率,不便推辞,便提出请音乐教官林庆梧来商量的要求;后来由陈祖康写词,林庆梧谱曲,黄埔军校新校歌就诞生了。歌词原文是:“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做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的民众!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这首校歌,黄埔学子均会唱,而且一直延续唱到现在,其亲切感仍不减当年。

话再回头说。且说6月16日下午3时,在蒋介石校长的陪同下,孙中山大元帅兼黄埔军校总理,在大操场上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阅兵式。全体学生499人及教官职员200余人,列队受检,场面壮观。据黄埔一期毕业生冷欣回忆说:“下午3时,又列队到大操场,在阅兵指挥官、教练部主任何应钦的指挥下,肃候大元帅阅兵。只见台上总理慈祥悌悌,满面春风;校长戎装佩刀,神采奕奕,庄严地肃立在左侧。我是当时派出来的四个标兵之一,分站在阅兵台前两侧,做队伍向台前分列行进时的目标。我能在总理面前当标兵,也真够荣耀的。”黄埔军校从诞生迄今,已整整74个年头,台湾凤山军校仍然于每年校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时过境迁,在1949年四川成都军校学习时,笔者也参加过几次这样的校庆阅兵仪式,那当然不是499位学生,而是10倍于此,阅兵仪式往往要进行一整天。

黄埔军校校训“亲爱精诚”乃孙中山总理亲自审定。原为“亲爱精诚,继往开来”,后习惯只用“亲爱精诚”四字为校训。据蒋介石撰写的《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同学录序》所称:“阋墙之祸,甚于外侮之内侵;革命之成,全凭同志之相亲与相爱。传云:‘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革命之道,仁爱之道,亦能亲之道也。大学之道,在于明德、亲民,而止于至善;革命之学,始于格、致、诚、正,而终于修、齐、治、平。……深知欲革命之成,必使革命同志以维精之理,至诚之意,团结精神,以学校为家庭,以同志为手足,以亲亲之道而亲同志,以爱物之理而爱同志,则主义实行,其有豸乎!子思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诚则亲、诚则爱、诚则精,而诚则成矣。……不亲则离,不爱则妒,不精则杂,而不诚且无以致亲、致爱与致精也。诚则明,诚则强,诚则金石且为之开,而况于人乎于同志乎?吾同志其勉旃!十四年十二月五日蒋中正序于潮安行营。”不论蒋介石如何引经据典阐释校训,但主要的,是依据孙中山在开学典礼时的演讲精神,体现“以俄为师”、“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宗旨。概括地说,就是“爱国、革命、亲爱精诚”。后来由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安体诚于1926年9月23日《黄埔日刊》第一版撰文,正式提出了“黄埔精神”,也就是校歌中最后两句“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安体诚说:“一个团体,一种组织,只要它能继续存在而成为一种势力,必定具有也必定形成一种特殊精神;能使它的正当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扬与光大,这种团体必定能完成其使命而创造出无限之价值的……总结黄埔军校这历史的和客观的特殊性质,我们现在就可以说:黄埔精神,是坚信并实行总理所定联俄联共拥护农工三大政策的革命军人的精神!”黄埔精神的精髓乃是爱国家、爱百姓,为革命。这种精神鼓舞着成千上万黄埔学生披坚执锐,所向披靡。

且说孙中山带领滇、桂、粤、湘等军的总司令、军长、师长、旅长等参加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一方面是显示革命军从此有了自己的军官学校,将来再也不仰仗地方势力的施舍;另一方面也有敲山震虎的意思在其中,暗示刘震寰、杨希闵之流不要太猖狂。这对当时那些脚踩两只船,心怀鬼胎的人来说,无疑是敲了一次警钟。

参加开学典礼阅兵仪式的外宾有以鲍罗廷为首的苏联军事顾问团一批军事专家:首席顾问切列潘诺夫(即鼎鼎大名的蔡顾问)、加伦将军、巴甫洛夫将军、步兵顾问舍瓦尔金等。他们亲眼见到中国有这样一支由他们红军帮助建立起来的革命军队,也深感由衷的高兴。在场的学生身着苏联式的黄卡其布军装,脚穿翻毛皮鞋,英气勃勃,军容极盛。当初,黄埔初创,异常困难。军阀范石生就曾当面奚落向他要钱的蒋介石:“你在黄埔办什么鸟学校,那几根‘吹火筒’顶个屁用,我只派一营人就可完全缴你的械!”此话也并非夸口。蒋介石在溪口逍遥自在之时,廖仲恺为办黄埔,要赔着笑脸在半夜三更来到范石生或杨希闵抽大烟的床前。几经曲意周旋,才能要到一点钱好让学生充饥。当初孙中山批条子,也只拨来30支枪,为此事兵工厂厂长马超俊还受到范石生的拘禁,后经由大元帅手令,始将马超俊释放。

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在阅兵仪式结束后,郑重其事地将一枚刻有“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关防”的大印交给蒋介石,大小官员纷纷离校返回广州。

从此蒋介石开始住在黄埔岛上,他一心一意培养训练来自四面八方的黄埔莘莘学子。在长洲岛上,他还竖起了一面相当气派的红旗,上面写着一个斗大的“蒋”字,以示他这位黄埔军校校长兼长洲要塞司令的威风。

黄埔军校大门上,由谭延闿书写的“陆军军官学校”6个大字,浑厚而凝练,风风雨雨70多年,仍然保存完好。当年他为毛泽东书写的“文化书社”4个大字,今天应该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加以保存。谭延闿任过湖南省督军、省长,1920年被湘军总指挥赵恒惕赶下台后,投奔孙中山,1923年任广州大元帅大本营内政部部长、建设部部长。此人乃清朝举人,1904年中清朝进士,任过翰林院编修、湖南长沙明德学堂总办。他写得一手好字,谭留下的这10个大字,将比他本人的身价还高10倍。

且说从孙中山在黄埔军校演讲之后,就有人根据总理的讲话精神,书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曰“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曰“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为“革命者来”。在黄埔军校彩门两侧的这副对联,曾经鼓舞着成千上万名黄埔师生出生入死,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副对联的史料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为了黄埔军校的创建,苏联提供的军事援助是不应忘记的。据部分当事人回忆,从1924年至1926年,在黄埔附近的地区先后起卸了约5批军械:第一次东征前有两批,第二次东征前一批,北伐前两批。1924年,运来苏式步枪8000支,全部配有刺刀,子弹400万发;1925年提供军火总值56.4万卢布;1926年,运送日造来复枪4000支,子弹400万发,军刀1000把,苏造来复枪14000支,子弹800万发,机关枪90挺,弹带4000个,大炮24门、炮弹1000枚。在财政经费方面苏联共拨给黄埔军校办学费用200万卢布,其中并不包括苏联军事顾问、翻译、秘书人员的工资。当时黄埔军校苏联顾问工薪用港币支付,高级顾问月支港币约700元,翻译、秘书月支港币150—200元。这笔开支到1927年止,也是一个偌大的数目。当年在广州的各省军队装备落后,武器陈旧,见黄埔军校师生领到崭新的苏式武器,许多军阀甚至屈尊到蒋介石面前,央求分得一杯羹。蒋介石把一部分收缴来的陈旧武器拨给他们,难怪有的军阀于失望之余,常有“俄国人给的都是破枪”的抱怨。苏联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无私援助中国创建国共合作的黄埔军校,这是中国人民永远铭记在心的。

苏联军事顾问巴甫洛夫来华前是士官生混成师的师长,红军将领,他作战骁勇,屡挫白匪军。1924年被派来中国后,他向孙中山建议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对军委会提出了六条具体建议:军、师设党代表;创办军官进修学校;在广州设立防卫区;建立装甲兵;组织广泛的农民运动;设立军事检察机关。他与鲍罗廷多次到黄埔军校视察和听取汇报,并给予具体而明确的指示。1924年7月18日,也就是刚参加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后的一个月零两天,他陪同孙中山亲自督师东征,设大本营于石龙。巴甫洛夫乘坐一小船去东江石龙河考察地形,不幸失足落水光荣献身。后来据说他当时站在船舷上,因专心忙着回答一个卫兵的敬礼,不慎失足落水。时值黑夜,水流湍急,抢救不及,就这样因公殉职,死时年龄刚满32岁。

孙中山闻讯极为哀痛,亲拟悼文如下:

沉痛悼念巴甫洛夫将军逝世,他是俄国为着中国自由而战的第一位捐躯者。我国邻近——贵国的这位勇敢崇高的儿子并没有白白牺牲。他的牺牲密切了俄中两国关系,使国民党更加坚定地把为争取民族自决的斗争进行到最后胜利。

巴甫洛夫牺牲后,苏联改派加伦将军接替他的工作。

加伦原名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留赫尔,苏联著名军事家,1935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1924年来华,接替巴甫洛夫任黄埔军校总顾问。加伦曾积极建议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一次东征,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巩固广东根据地。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加伦随最后一批苏联顾问离华返国,1938年,因渉嫌日本间谍被斯大林处决。斯大林去世后加伦被平反,恢复名誉。正是:壮志未酬身先死,国际友谊万年存。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梦游

    梦游

    “你要告诉我的难道就这点?”“斯特兰奇小姐,我想,你会发现这已经完全足够了。”“就这么一个地址……”“还有一个建议:你要抓紧打电话。委托人已经心烦意乱,迫不及待了。”维奥莱特·斯特兰奇,在她那平常而又调皮的脸上隐约浮现出一丝忧郁的表情,在转身走向大门之前,她以一种疑惑的神态注视着这位雇主。她已经向雇主要求调查一件案子。
  • 官场现形记(古典文库)

    官场现形记(古典文库)

    本书列“四大谴责小说”之首,代表了晚清小说的最高成就。清末是我国封建社会总崩溃的时期,朝政的黑暗,官场的腐败,都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官场现形记》用如椽之笔,全方位、多角度地尽情揭露了当时官场的种种丑行:吃喝嫖赌,卖官鬻爵,行贿受贿,贪赃枉法,营私舞弊,压榨百姓,草菅人命,媚外求荣……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犹如一幅幅官场群丑图,笔墨酣畅,入木三分。而且,《官场现形记》对官场丑行的无情揭露,并没有停留在对有关官僚个人行为的道德谴责上,而是尝试着将封建官僚体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对官僚体制的种种弊病,从本质上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严峻谛察,深刻地反映了晚清社会的本质特征。
  • 花脚乌龟

    花脚乌龟

    听说郭伯“出事了”。如果郭伯真的出事,那绝不会是小事。对于河东市公路局来说,无异于新建的大桥垮塌、才通车的路面断裂之类的坏消息让人不安。拔出萝卜带起泥,谁都有可能成为沾在根须上的一坨,尤其那些挨挨擦擦围着萝卜长的小葱、白菜,哪经得住扯呢?调查组开始调查与郭伯案子有关的人,让人想不到的是,万年酒店的老板——华丑贵中了头彩。华丑贵后来才弄明白,调查组之所以百里挑一地挑到他,缘起于一张照片,一张用手机拍的宴席上的照片。举报者未必是针对华丑贵的,也许是有人想指认郭伯在酒店胡吃海喝的行为。
  • 四月爱未央

    四月爱未央

    华静言事业有成,聪慧美貌,一路走来都是眼高于顶。直至遇见周承锴,本以为终于遇到命中注定的锦绣良缘,可是,没想到周承锴迫于家庭要求与孔氏千金订婚,苦心挣扎的结果,使她最后咬着牙,掩着痛,独自看他飞离自己的世界。伤痛之余,华静言毅然放弃了这段感情,没想到却因此结识孔氏大家长——周承锴新婚妻子的父亲易仁。两人彼此吸引,又百般克制。在她以为一切结束、尘埃落定的时候,却不知道真正的命运纠葛才刚刚开始,孔氏家族的内部斗争使静言陷入爱情旋涡……
  • 鹰无泪

    鹰无泪

    本书为钟正林中短篇小说集,是“巴金文学院书系”其中一本。钟正林的小说,从小说的内质到语言,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地方特色,但与过去的乡土小说不同,钟正林的小说所反映的商品经济、工业化对农村的冲击成为小说的一大特质,他一方面眷恋田园般宁静纯美的故乡,一方面又痛心于城镇化、工业化对农村人生活与精神的撞击以及对环境的戕害,既有无奈又有反思,并对因此而产生的社会问题进行揭示,提出警示,主体非常鲜明。
热门推荐
  • 国民男神狠欠揍

    国民男神狠欠揍

    她是太乙神界药宗的傀儡少宗主,可是,谁又知道在她懦弱无能的傀儡外表之下,是一颗怎样的强者之心。一朝继位,一昔背叛,一瞬生死,他的命运会有怎样的变化!重生到现代,身为学神,他被人崇拜,身为影帝,他被人追捧。斗渣,拍戏,探墓,赌石,凡是有趣的,一件都不放过,过得是何其潇洒。当阴谋再现,却恍然发现自己身世成谜,他又会怎么抉择......
  • 命运冠位指定微小的希望

    命运冠位指定微小的希望

    有刀片,不如说几乎前面全是虐点,没有大纲,说不准就坑了藤丸立香中心向(咕哒子)参照圣杯大战的十四人组模式,不过完全不是同一个背景关于曾经和藤丸立香签订过契约的从者们,再一次与藤丸立香相见的故事从者们全部单箭头→藤丸立香,并且在背景设定下心理极度扭曲,可以看成他们全都是披着自己皮的清姬这种感觉,对藤丸立香有着抛弃一切原则的执念私设,嗯,越写越多有段落性的和其他人的文的重复的话,就请指出来,并且标明来源
  • 优秀员工要读的365个故事

    优秀员工要读的365个故事

    张瑞敏曾经说过:“我常想《圣经》为什么在西方各国深入人心?靠的就是讲故事。”小故事中蕴藏着大道理。现在被广泛接受的管理理念,有很多都来源于故事,例如愚公移山的故事让人感悟到执行的分量,海尔砸冰箱的故事让员工将质量意识谨记心头……故事在企业发展、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是企业和员工成长过程中不可错过的良师益友!
  • 玄天仙境

    玄天仙境

    诸多帝国,皆以修炼之道为主。金陵城林家之人林彦,天资过人。本是林家继承人,但却暗遭毒手,修为尽失,沦为废物。。且看林彦如何翻盘,一统帝国...........
  • 农门小丑妻

    农门小丑妻

    衣冠楚楚的贵公子竟见死不救?很好,任谁都有求医生的时候,你要求我,上门提亲!极品奶奶,恶心亲人,整治!家徒四壁没米下锅?种田!一夜暴富不是梦。京城首富勾引她红杏出墙?贵公子打翻醋坛子?且看农女如何发家致富,驯服冷血男!
  • 何兮归兮

    何兮归兮

    她向来知道自己不讨喜,但她却不做任何改变,哪怕弟弟和妹妹都因此遭受他人嘲笑,她依然我行我素。众人眼中她唯利是图、锱铢必较,却没人知道她仅仅只是为了让他们姐弟三人活着。两小知道姐姐的固执是为何,更是容不得旁人说不得姐姐半点好。三人深知抱团取暖才能不让身子冷着,也才能把他们辛苦得来的家守好。
  • BOSS别闹

    BOSS别闹

    “小东西,过来!”“不要!”某人邪笑靠近,“你跟着我,我给你你想要的一切,包括帮你打脸。另外……我有求必应。”渣前夫觉得净身出户太便宜了她,打算毁了她的名声,再踹出家门。她爬窗逃走,却撞上她平时避之唯恐不及的大BOSS。某女吓得逃之夭夭,却被某人抓住,“女人,吃了熊心豹子胆?连我的儿子都敢偷。”“我什么时候偷你儿子了?”某女心虚。
  • 那些走进坟墓的女人

    那些走进坟墓的女人

    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姑娘湘竹所走过的爱情之路。
  • 听说星星睡着了

    听说星星睡着了

    私生女谢晨曦的母亲在歌厅做红牌时有幸认识了一位商人,为了成功攀上高枝,不惜在她16岁那年,以一纸法律文书和20万元亲自与她断绝了母女关系。愤怒绝望之下,晨曦离家出走,却在半路的昏阙中遇到了救她一命的林北生。两人因此结缘,却也因性格和家世等问题而矛盾衍生,最终,背道而驰,分道扬镳。要怎样才能找回遗失的爱情?要怎样才能让记忆回到最初的美好?刹那转身,注定一生的宿命。躲不过,忘不了——离情。
  • 神级小职员

    神级小职员

    “你先去洗个澡!”美女总裁命令道。啥?说好只聊人生,不那样……的,到底是从呢还是从呢?全能高手一路低调,却情债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