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七届上海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谢希德同志于2000年3月4日21时35分在华东医院去世。听到这一噩耗,我们十分悲痛。
谢希德同志是我国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知识分子,她为我国现代物理学的研究、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倾注了毕生的心血。1947年,她赴美自费留学,在史密斯女子文理学院任助教并攻读硕士学位。1949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深造,获得博士学位。1951年,她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固态分子研究室任博士后研究员,从事半导体锗微波特性的理论研究。在科研工作中,她才华出众,锋芒初露。然而,此时此刻,她渴望早日返回刚解放不久的祖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她说:“当此百废待兴之际,自己应为祖国母亲尽心竭力。”1952年,谢希德与曹天钦博士在英国结婚后,历尽艰险,辗转回国,来到上海。在复旦大学,她潜心研究,成绩卓著;她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做出显著成绩的人才。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谢希德同志遭受严重迫害,她也始终坚信党,坚信人民,坚信真理。鉴于她对科学事业、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美国、英国、日本等10多所大学授予她名誉科学博士等称号。1988年,她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0年被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一位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称赞她说:“在中国科学界中,谢希德教授是属于最有影响的人士之一。”评价是客观公正的。
谢希德同志是一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1982年、1987年,她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1988年,谢希德同志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上海市委员会主席、党组书记。她说:“我一直生活在校门里,熟悉学生、老师和学术界的同志,现在要我担任上海市政协主席,确是件新鲜事。既然党组织要我做这项工作,同志们又信任我,那我一定要做好。”谢希德同志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身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中。她积极宣传贯彻党在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她团结广大政协委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同心同德,为党的中心任务共同奋斗;她注意发挥政协委员智囊团的作用,带领政协委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为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在她主持政协工作期间,制定了《关于上海市政协的会议制度》《上海市政协委员视察条例》《上海市政协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经常化、制度化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条例,有力地推进了市政协制度化的建设。她身体力行,带头书写重要提案,有些提案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已落实解决。她还兼任上海欧美同学会会长,依靠同学会积极联络回国人员,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她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常就中国妇女问题、维护世界和平问题、大学教育发展、世界银行贷款问题等,与外国朋友进行广泛联系交流,扩大中国和上海在世界上的影响。在担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期间,为增进中美之间的友谊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我与谢希德同志接触虽然不是很多,但耳闻目睹,深为她的精神所感动。她崇尚实践,追求真理,献身于科学与教育事业;她廉洁奉公,淡泊名利,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她虚怀若谷,治学严谨,乐于助人,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在社会各界享有崇高的威望。谢希德同志对上海市政协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上海市政协发展的历程上,并将伴随着人民政协的事业走向明天的辉煌。
朱达人
2000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