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46200000002

第2章 日寇末日

在我没出生之前,东北就已被日本军国主义占领,成了它的殖民地。我上学的时候,老师问我出生年月,我不知道。回家问父亲,父亲说是“康德八年”正月十八,我小,不懂得这“康德”是什么意思。后来上了中学,学了历史,才知道,康德是伪满洲国的年号。原来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军张学良将军,奉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把东北拱手让给了日本人。日本鬼子长驱直入很快占领了整个东北,并把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从天津接到长春,成立伪满洲国,改长春为新京,设年号为康德,从此东北人就成了亡国奴。但因龙泉屯地处偏僻,又没什么战略意义,鬼子很少光顾。只在秋天要粮的时候,下屯来耀武扬威,打骂中国人。我很小的时候,常听大姐张淑清唱《露营之歌》,记得有“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和“兆麟将军,家住东北辽阳县,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但我当时不知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这是我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歌曲。在小学课本里学习了杨靖宇、李兆麟和于天放的故事,他们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杨靖宇将军,为抗击日寇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后,日本鬼子把他的肚子剖开,发现里面全是棉花,在一粒粮食都没有的情况下,还坚持抗日斗争;李兆麟将军的“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是那样的激扬壮烈,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哈尔滨为特务所害。为了纪念他,哈尔滨把一个公园命名为“兆麟公园”;于天放的《牢门脱险记》,惊心动魄,是我们小时候小朋友们争着抢着都要看的书。

在我上学的前一年秋天,现在回忆应是1945年。一天,父亲在院子里,满脸忧虑地往大轱辘车上拴马套。我站在一旁玩,时不时给父亲帮忙,递点小零东西。父亲一边忙活,一边告诉我,他听屯里有人说这两天有大兵要来。不知是什么军队,也不知哪天到,历来一有大兵路过屯子,老百姓都要遭殃。先做好准备,如果乱兵来了,听到动静,就套上车全家人连夜逃难。我听了十分害怕,这天晚上睡觉也把头捂得严严的,一夜惴惴不安,想象着大兵来时的可怕样子。可是,第二天早晨醒来,外面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依然是晴天丽日。家里大人们早下地干活去了,依然是“日出而作”,和往常一样,我还在炕上躺着睡早觉,平静极了。可是到中午的时候,却传来消息说:日本鬼子被赶跑了。屯里的人像常年关在黑屋子里的囚徒,一下子见了阳光,顿时欢呼雀跃起来。互相议论,互相转告,以特有的方式庆祝这个天大的好事。胆子比较大的人,就跑去日本屯看热闹。在大门陈家屯东边十几里,有几处日本屯。房子虽然也是用垡子盖的,但设计的样子却与中国民房不同,房檐支出老远,也不搭炕,一进屋就穿“趿拉板”,夜间睡在“塔头密”上。先去的人回来说日本鬼子都跑光了,扔下许多好东西,并富有鼓动性地说:“还不快去捡!”这样一来,屯里人就一窝蜂似的去捡洋落。父亲谨慎,迟疑未动,过了一两天,看看真没有什么事,才去了。但看到的景象令人目瞪口呆,房子只剩了空壳,屋里屋外扬而翻天,破乱东西扔得到处都是,人都跑没了,只剩下一些鸡猪猫狗。有用的东西已被附近百姓捷足先登,一扫而空。没能跑的,有的上吊,有的投井,有的剖腹自杀,惨不忍睹。但一想到他们在中国横行多年,残杀中国老百姓,作恶多端,这种惨状也真是罪有应得!有一个女人没跑了,蜷缩在破瓦败屋里,面黄肌瘦,饿得有气无力,孤苦可怜,被祝家粉坊屯的王凤洲领回家中。王凤洲是我的二姑夫,后来我到他家去,还见过这个女人,已经恢复了元气,满面红光,个子很高,长得很漂亮。若不说话,和中国人没什么区别,一说话就谁也听不懂了。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女人被同屯的光棍汉李清领去,做了媳妇。她婚后生了一个男孩,不几天得产褥热死了。这个男孩还在吃奶,被我大姑抱回。每天用嘴嚼苞米茬子饭,用纱布滤成清汤,加点糖熬成糊,用手指抿在孩子嘴里,精心喂养,居然喂活了。这孩子长大后起名叫李占民,现已过了耳顺之年,和我的表哥李占元是亲叔伯兄弟,他的父亲李清是我大姑的五小叔。后来,有一年春节,我到姑姑家拜年,看到他们的家谱上还写着这个日本女人的名字。至于洋落,我记得父亲捡回一匹大洋马,棕褐色,白鼻梁,后腰上带白花,比本地马高大;还捡回一个不很长的洋灰筒子,直径有一米多,就是现在下水道用的水泥管子;此外还有一些农具,日本人叫“哈拉白搭”,是用铁做的犁铧之类;再就是一些书本。那匹马套在车上,不会拉套,不会驾辕,也听不懂中国人的吆喝,后来叫路过我屯的一伙什么军队牵走了。洋灰筒子多年放在我家窗外屋檐下,做了装杂物的囤子。“哈拉白搭”,也没有什么用,放了多年,锈迹斑斑,卖了废铁,名副其实成了“白搭”。唯有那些日文书本,我上学后派上了用场,都撕开用来做练习纸了。

在一夜之间,日本鬼子滚蛋了。人们不知就里,纷纷议论:“小日本,耀武扬威,横行霸道,无恶不作,说完就完了,真快!”其实当时在中国的关内,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已经坚持了八年,“平型关大战”“台儿庄大捷”震惊中外。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苏联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希特勒后,对日本军国主义宣战。苏联红军开进中国东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毁了日本强盗的军事力量,迫使日本鬼子不得不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上面所记我家附近日本人败落的情况,就是1945年这个巨大胜利的真实写照。

说起日本鬼子,屯里人没有不恨得咬牙切齿的。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三省就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我那时很小,什么也不懂。稍大一点,听大人说,事变以后,日本鬼子就开来了开拓团,在离龙泉东北25里的学田镇地方,成立了总部,并在学田通往讷河城的一线上,建了几个日本屯,迁来了大量日本移民。在龙泉东南方向也建起了一个日本屯,成立了分部(也叫红部)。他们建房圈院,打井修道,像在日本本土一样,明目张胆地住了下来。据老年人讲,学田这块地方在很早以前,是一大片荒原,日本鬼子霸占以后,调来不少火犁,开垦了大量的荒地,称为学田地。逼迫中国人为其耕种,名义上是为办学,实际上是全为日本军队生产军粮,为它侵略全中国生产战略物资,以实现它霸占中国的野心。学田这个地方,鬼子占领时叫大和村。抗战胜利后,恢复了原名,现已发展成讷河北颇具规模的村镇。自东北沦陷后,日本鬼子就在这块土地上作威作福。他们还设了医院,办了学校,对中国人实行奴化教育,鼓吹“大东亚共荣”,建立“王道乐土”。就连我们屯的学校,也有日本鬼子的魔影。我还没上学,在家里看见学生在学校操场上做操,不喊“一二三四”,要喊“尼奇尼,桑奇”,逼迫中国孩子学习日语。日本军人骑着高头大马,以占领者身份飞扬跋扈,走东村串西村,挨家挨户,要粳米,要白面,没有就拳打脚踢。轻者脸被打肿,重者卧床不起,多日不能下地干活。中国人最不堪重负的是抓劳工和要出荷粮。那时一有鬼子进屯,青壮劳力就纷纷跑到青稞地里藏起来,几天不敢回家。来不及跑的,被日本人抓去,不是送到煤矿做苦工,就是送到前线挖战壕,根本没有活着回来的。残害中国人的刑罚也多种多样,有上大挂,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等,名目繁多,花样翻新。每年秋天,粮食刚一下来,鬼子就进屯要出荷粮,几乎把所有的粮食都要光。中国人没有办法,把粮食藏起来,鬼子找不到,气急败坏,就把全屯人集合来,在村头站成一排,令互相打协和嘴巴。有一年秋天在小窝棚屯,就上演了这样一出丑剧。所谓“协和嘴巴”,就是让老百姓对面站着,你打我,我打你。他们站在一旁看热闹,打轻了还不行,日本人残害中国人的手法无所不用其极。出荷粮也是多种多样,除了黄豆、苞米、高粱,还要线麻。

我长大上了中学,学了历史才知道,在我出生之前,我的家乡就已经是日本鬼子的占领地。所谓满洲国就是日本人利用溥仪这个傀儡,来奴役中国人的工具,并企图以东三省做基地,进一步侵占全中国。它的年号,自然是非法的,以后我再有填表登记生日的时候,一律改成了“1939年正月十八”。此时再看《地道战》、《地雷战》的电影,才感到那时的斗争是多么残酷壮烈,每见消灭一个鬼子,心里由衷的高兴;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心潮澎湃。我的家乡比较偏僻,再加日本鬼子控制很严,老百姓一般很难听到什么消息。

直到日本鬼子完蛋了,人们才长长出了一口气,彻底结束了14年的亡国奴生活。

同类推荐
  • 进取心·穿越大海的海鸥

    进取心·穿越大海的海鸥

    本书分为七章,内容包括:不要放弃、专心勤奋的学徒、志在四方、最好的角度、自我约束方能成大事等。收录了《蚂蚁》、《冒雪求学》、《石头与宝石》、《收买公鸡》、《家庭实验室》、《麻雀造窝》、《年少轻狂》、《破旧的航船》等故事。
  • 临渊而不羡鱼:张中行散文

    临渊而不羡鱼:张中行散文

    《张中行散文》是散文大家张中行的散文精选集 ,内容涉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等,有浓厚的古 典韵味和人生哲学。本选集对浙江文艺出版2008年版的《张中行散文》进行整理并重新出版。同时,为 便于读者阅读,将全书篇目按内容分成“心声偶录” 、“旧迹发微”、“睹物思情”、“灯下忆友”四个 部分。
  • 二十四诗品(古典文库)

    二十四诗品(古典文库)

    《二十四诗品》,唐末诗人司空图作,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貌的诗歌理论著作。以二十四首小诗对唐诗的各种风格和流派进行了汇集、整理和分类。
  • 岛屿和远航:当代爱尔兰四诗人选

    岛屿和远航:当代爱尔兰四诗人选

    本书是包慧怡和彭李菁合作翻译的当代爱尔兰四位诗人的作品集。四位诗人中,迈克尔·朗礼、哈利·克里夫顿和葆拉·弥罕分别为最近三届爱尔兰桂冠诗人,保罗·默顿曾经任牛津大学的诗歌教授,现任普林斯顿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本诗集所选四位诗人的作品,多是诗人对普世价值观与国家身份认同的思考、对爱尔兰语和英语的情感与考量、对诗歌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反思,均有极深的文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 流年杂履

    流年杂履

    本书是一本散文随笔集。收入作者发表于报刊的文学评论、书评和影视评论。还有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对家乡、亲朋和学校生活的回忆性文字,以作者的亲历亲见亲受所感见证了家乡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和历史发展,表现了作者对亲情、友情、乡情的眷顾和热爱,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并透视出特定历史时代风云的沧桑激变。书中收入的域外观感和国内游记类文字,意在通过对域外风情的介绍见出文化背景的差异,为我们的建设提供参照。国内游记旨在激发爱国情怀和亲近自然,以珍惜爱护我们的旅游资源。
热门推荐
  • 莫臻

    莫臻

    莫臻儿前世也只是一个五岁的小娃娃,白血病让本来就乖巧听话的她更加懂事,然而她还是败给了病魔...弥留之际,听着家人的哭声陷入了黑暗,再睁眼时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魔法师,战师,OMG难道这里是动画片的世界?...于是东大陆莫家迎来了一个天才少女,她会开启怎样的一生?
  • The Discovery of The Source of the Nile

    The Discovery of The Source of the Ni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炼是不可能修炼的

    修炼是不可能修炼的

    灵源大陆,强者为尊。一名叫做杨秀的少年,因为家族原因立志决不修炼。但他体内竟然觉醒上古五位灵帝、以及魔尊的残魂。便拥有了自动修炼的体质。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灵帝。拯救了灵源大陆。
  • 咸鱼制霸娱乐圈

    咸鱼制霸娱乐圈

    “请问你是怎么走上制霸娱乐圈的道路的?”“说起来,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一直努力想要成为咸鱼的余闲很无奈的说道。……一心想要回家继承小卖部的余闲,在不情愿之下,被拉入了娱乐圈,从此开启了怼天怼地怼空气的人生。
  • 凤鸣苍穹

    凤鸣苍穹

    她,慕如月,华夏医学世家传人,因被仇敌所害,一朝穿越成神武大陆慕家那被人殴打致死的废柴小姐。金銮殿上,一纸婚配,她微笑接旨,转身嫁给紫月国最有名的鬼王爷。世人皆知这鬼王痴傻呆愣,样貌似鬼,又有谁人知他才是最腹黑的那个?众人皆笑废柴配傻子乃是绝配,岂知她竟是那旷古绝后的绝世天才?慕如月望着面前这俊美如神般的男人,咬牙切齿:“夜无尘,你居然敢骗我,你现在哪像是个傻子?”鬼王一笑,宠溺的拥她入怀:“在你身边,我甘愿当一个任你使唤的傻子。”-------(看不到文内容或者显示完结的亲,不妨重新搜一下文,有的时候会出一点问题,重新搜一下应该就可以了)
  • 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

    傅青主男科重编考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豪门重生:杀手娇妻抱入怀

    豪门重生:杀手娇妻抱入怀

    金牌杀手冷凝霜没有死在敌人的子弹之下,却被小三推出马路死在了车轮之下,可是,上天待她不薄,竟让她重生到富家千金柳青青身上,但恶毒后妈竟要她嫁给一个瘸子?!无所谓了,一个金牌杀手还对付不了一个瘸子?没想到,他卖萌耍贱只为拐她上床,看她一招将他制服。——“老婆,没想到你口味这么重,喜欢玩……”柳青青:本人已死,有事烧纸。报告风少,您的老婆已被气死。
  •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一生魅力计划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一生魅力计划

    本书中讲述了许多鲜活生动的事例,大到名人的惊世之举,小到百姓的平凡琐事,涵盖了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从独特的视角分析女性认自我、完善人格、提升魅力所需具备的诸多要素,是每一位女性可以效尤的力作,是每一位女性在事业成功、婚姻美满和家庭幸福等方面不可或宝典。
  • 猫骨朵花

    猫骨朵花

    刘五朵那路公交,属繁华路段。当她车驶过,一眼就看见她在车里。我两脚猛磕马肚,追上去。县城虽小,却从来没有发生过马追公交事件,一下的,我身后跟上来一群人。起初跟上来的人有三五百,后来超千!公交在红绿灯路口前停了,我的马却没停,继续哒哒跑,从公交旁边哒哒跑过去,再一勒缰绳,停在公交前方。我对着公交前面那个大幅玻璃窗,大声喊:刘五朵,嫁给我吧!跟上来的上千人,拥挤的围观者,以及公交里的乘客,他们不用谁号召,也不用提前导演,自发的,集体拍巴掌,那巴掌声,哗哗,哗哗,像滔天巨浪,盖下来。
  • 欧阳黔森短篇小说选

    欧阳黔森短篇小说选

    欧阳黔森,中国作家协会七届全委,贵州省文联副主席,贵州省作家协会主席,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常委,贵州省青联副主席。先后在中国中文核心朔刊《当代》、《十月》、《收获》、《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新华文摘》等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四百余万字。出版有长篇小说《雄关漫道》、《非爱时间》、《绝地逢生》等。中篇小说集《白多黑少》、《水晶山谷》,短篇小说集《味道》等十部。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雄关漫道》、《绝地逢生》、《风雨梵净山》、《王阳明》,电影《云下的日子》、《幸存日》、《旷继勋篷遂起义》等十一部作品中,任编剧兼总制片人。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全军电视“金星奖”及贵州省政府文学奖一等奖等奖项三十余次。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津贴专家,中宣部“全国四个一人才”,中宣部、中国文联“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