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17000000003

第3章 余秀华:在干净的院子里读诗

采写/月山行

一提起余秀华,便会想起她诗歌里月白的骨头、奶奶的坟墓、枝头上的喜鹊与可以坐下读诗的干净的院子。读她的诗,内心有莫大的抚慰,仿佛一双粗粝而温柔的手抚摸过生命的脊梁。

二〇一五年,余秀华三个字突然出现在每一个角落。豆瓣网读书页面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月光落在左手上》一直排在前列。邮局的《看天下》封面上,余秀华三个字被印得很大,很远也可以看到。后来,在凤凰卫视上也看见她,央视上有余秀华的新闻,微信朋友圈里也有她的消息。

余秀华在一夜之间红遍了整个中国,只因为她那首极具话题性的成名诗作,又因这首诗,牵扯出她苦难的生活。

没有成名前的余秀华,只是湖北横店村一名普通中年妇女,和他人不同的是,因出生时倒产导致的脑瘫,让她无法像正常人那般生活。年幼时父母走南闯北为她寻医问药,那段时光成为她记忆中不可抹去的部分,直到最后放弃治疗,认命。丧失基本劳动力,她只能在家里帮父母煮煮饭,去地里割点草喂兔子,即便做些简单的事,也时常因走路不稳摔得头破血流。她有一首名作叫《我养的狗,叫小巫》,里面写她在田埂上摔了一跤,把手割破,小狗舔着她的血。

中学辍学后,母亲把她嫁给一个四川人,年龄比她大十多岁。那时的余秀华对婚姻还没有基本了解,按她的说法,是糊里糊涂就嫁了。这样的婚姻生活,当然不幸福,这种不幸福持续了二十年。丈夫常年在外地打工,只有过年才回来,夫妻之间像陌生人,支撑起这种关系的是现在读大学的儿子。

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如一个谜一样度过。像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经历时光摧残的老屋里赫然活着的独居女人,只有难挨的时间把一切消磨殆尽。如果甘愿如此,人心会被慢慢蚕食。所以,创作成为她对抗时间荒芜的强大武器。

因为余秀华,湖北给人特别的异域感,连同她的生活。四十多岁,农民出身,家境贫寒,出类拔萃的文采,一夜成名。作品一问世,好评如潮。与其说,她的作品吸引人,不如说是她的生活动人,如谜的不为人知的生活,总是让人惊叹落泪。

对话

“束缚我的是我在横店村过去的生活。”

月山行:现在有了经济实力,想过离开横店村到其他地方生活吗?

余秀华:我现在没有什么经济实力,就算有了也不想离开横店村,为什么有了钱就要离开横店村呢,横店村不好吗?这个村庄没有束缚我,束缚我的是我在横店村过去的生活。

月山行:现在的经济来源全部依靠写作吗?余秀华:是的,现在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稿费。

月山行:有没有什么理想呢?有没有什么非常想做的大事想要完成?

余秀华:没有,我从来就是一个没有理想的人,过一天算一天,不会有理想。也没有什么想完成的事。

月山行:你觉得自己人生中带给你最大痛苦的是什么?带给你最多快乐的又是什么?

余秀华:我觉得最大的痛苦是婚姻的痛苦,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就没有什么痛苦的了。最大的快乐挺多的,我觉得快乐就是快乐没有什么大小的问题。

“做广播体操我都无法参加,这是我羡慕别人的地方。”

月山行:因为你行动不便的原因,童年于你而言,是一种怎样有别于其他孩子的体验?大家会孤立你甚至欺负你吗?印象中父母对你好不好?

余秀华:其实因为身体的原因,我和大家的童年区别还是很大的,比如说别人玩游戏、做广播体操我都无法参加,这是我羡慕别人的地方。其实别人没有怎么欺负我,因为他们都是和我一起长大的孩子,他们都不会欺负我孤立我,他们都很理解我,我父母对我也非常好。

月山行:当时你遇到不公的对待,父母怎样帮助你?

余秀华:我记得当时没有遇到什么不公平的待遇,而且即使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我也不可能让我的父母给我帮忙。

“我觉得一个人不需要什么朋友。”

月山行:最近对自己定目标和任务了吗?比如明年要完成一本小说,或者年底要把家里重新装修这样的打算。

余秀华:我从来就没有什么计划,特别是看着计划做事。想写就写,不想写就拉倒。我的房子已经装修好了,明天就搬家了,也不需要计划了。

月山行:之前你一直强调名利会冷却会过去,现在离你一夜成名的那阵子已经过去这么长时间,上门采访的记者还多吗?家里是否又恢复了之前的宁静?对这种热冷交替习惯吗?

余秀华:现在没有记者上门采访,家里又恢复了之前的平静,这种冷热交替我很习惯。我也不希望很多人来打搅我。

月山行:成名前,很多采访的视频里有老乡说你平时不怎么出门,喜欢一个人在家里。和村里的人是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呢?有没有共同语言?

余秀华:我喜欢在家里待着,到现在还是喜欢在家里待着,我不喜欢和别人交往。我觉得和他们没有那种交往的热情和心愿,也没有什么共同的语言。我觉得所有的人都是单独的个体,孤独的灵魂,何况是在乡村里这些世俗的农户,所以我的交流很少,我看我的书,写我的文章,根本不需要交流。

月山行:很多写作者在家会给自己制定日程表,早晨几点起床,几点跑步,几点写作,等等,这就是他们一天的安排,你平日里在家如何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呢?

余秀华:我在家里没有做时间表,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他们那是专业作家,我不是。我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没有任何规划。

月山行:因为作家们的职业特性,有时候很长时间需要关在房间里写稿,孤独似乎是他们习以为常的一件事。你平时在家也是这种状态吗?你怎么看待孤独?

余秀华:我现在的确很孤独。但孤独这种事情,也没有什么可讲。

月山行:现在反而时常看到你外出的消息,尤其在近作的诗歌里可以看到,你去了重庆、合肥等地,身边都有朋友在。对你而言,你喜欢和怎样的人做朋友?在村子里有没有朋友呢?

余秀华:因为诗人们都喜欢我,因为我性格特别好,也特别能喝酒,所以他们都愿意和我交往,但我觉得他们不是朋友。村子里也有人愿意和我交往,但我觉得交往是很麻烦的事情,就把他们拒绝了,所以我没有什么朋友,我觉得一个人不需要什么朋友。

“我喝酒是可以让身体的痛苦减轻。”

月山行:很多作家都有一些爱好,或者说怪癖,比如村上春树喜欢跑步,甚至为此写了一本书叫《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又比如很多作家嗜烟如命,似乎抽烟带给他们灵感。你平时有什么爱好呢?抽烟吗?

余秀华:我从来不抽烟,因为烟很像男人的生殖器官,所以我从来不抽烟,但我爱喝酒,今天中午就喝了一斤酒。

月山行:我知道你喜欢喝酒。为什么爱喝酒呢?酒对你而言就是那些作家们的烟吗?喝酒会让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减轻吗?

余秀华:喜欢喝就喜欢喝,还要什么理由吗?喜欢喝是因为一个人的身体对酒精的需要,我觉得这个不需要什么理由。别人既喜欢喝酒又喜欢抽烟,他们和我是有一点区别的,我喝酒是可以让身体的痛苦减轻,但这种痛还是会回来的,只是一时减轻。

月山行:从诗歌里一直看到你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病痛折磨,是从什么时候感觉自己身体不好的?为什么身体会这样糟糕?

余秀华:主要是因为身体的欲望很强烈,被身体的欲望折磨,所以就很糟糕,这个是主要原因之一。但我身体也总是不好,总是胃疼。

月山行:之前恰巧遇见你在医院,现在重视自己的健康吗?我父亲母亲就有一个习惯,病了或者身体痛,总是自己去抓点药就了事,要么就不管,让它痛。

余秀华:你遇见我在医院是因为我心情不好造成的,心情好就不会有什么事。谢谢你关心我。

月山行:忽然去了那么多大城市,比起自小生长的乡村,更喜欢大城市还是乡村?

余秀华:我很喜欢农村,喜欢我自己的村庄。

月山行:第一台电脑是什么时候得到的?刚刚接触网络时是什么感受?喜欢在网上做什么,会在网上购物吗?

余秀华:第一台电脑是2009年,我在钟祥论坛的网友们一起出钱买给我的。网络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不仅仅是诗歌,还有很多其他的。更重要的是大家之间有了相互的信任,我觉得这很好。

“忍受了二十年,是因为有了孩子。”

月山行:过去的那段婚姻是牢笼,是父母的安排。父母觉得女儿将来要有个人照顾,要有孩子,所以他们觉得这样做是为你好。而站在你的角度,这段婚姻等同剥夺了你生命中很长一段人生自由,而且是那段最美好的年华。为此,你恨你父母吗?在爱与恨之间是依靠什么支撑你度过这么多年的婚姻生活的?

余秀华:我从来不怨恨我的父母,我觉得他们是希望我好,但并不是所有好心都能够办成你希望达到的事情,所以不能怨恨任何人,包括我前夫。我忍受了二十年是因为我孩子的关系,能够忍受下来我觉得主要是孩子,因为孩子的存在。

月山行:成名之前,觉得一直受父母照顾,很多事情因为身体不好而无能为力,成名之后,突然有了独立的经济,在巨大名利之下的心态和成名前的心态有什么不同?

余秀华:其实从根本上说前后差别不是很大,只是觉得现在心里有了一点底气,以后自己的生活有了一点保障,而且能够支持儿子一点。其他的没有什么改变。

月山行:在父母面前,突然有了能力,会有终于争了一口气抬起了头的欣慰感吗?或者说,会不会有一种终于可以照顾和回报他们养育之恩的自豪感?父母面对你的成名和经济独立,他们的心态有什么变化?

余秀华:当然,我父母的确感到很欣慰,他们甚至觉得很自豪。但我觉得养育之恩并不需要回馈,我也没有自豪的感觉。

月山行:爸爸身体还好吗,他在村里做什么工作?每天家里做饭、干农活、打理家务这些琐碎的事情都是爸爸负责吗?会让你帮忙吗?

余秀华:爸爸身体挺好的,他在村里没做什么工作。家里这些事情都是爸爸打理的。我现在没有什么活干,我也没怎么帮忙,就是做做饭。

月山行:中午去哪里玩了?是去亲戚家吃饭吗?

余秀华:我小姨搬新家,我们喝酒去了。

“没有任何一个男人可以真正地吸引我。”

月山行:听说之前有个喜欢的人比你大很多,是怎么喜欢上他的?觉得他哪一点打动了你?

余秀华:这个是假消息。因为说的那个人是我一个朋友,这是作为对一个朋友的喜欢,不是对情人的爱的喜欢。如果是对朋友的喜欢的话,那么我有很多喜欢的人。其实要说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需要,很多时候女人是不需要男人的。孤单寂寞的时候,在某一个时间段需要一个安慰,仅此而已。没有任何一个男人可以真正地吸引我。

月山行:在你心目中的完美对象应该是怎样的?他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和个人品质?而在实际生活中,你希望得到一个怎样的伴侣?

余秀华:我觉得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所以也不知道完美的对象,这个完美对象是不存在的。我觉得一个人不管是周围的人还是知心的爱人,他只要具备良好的品格,比如宽厚、善良、有包容心,我觉得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我从来没想过需要一个伴侣,我觉得我是不需要伴侣的。

月山行:初恋是什么时候?对方是怎样一个人?现在还有交集吗?

余秀华:我从来没有过初恋,只是读书的时候懵懵懂懂地喜欢过两个男生和一个老师。我觉得那都不算初恋,不算作喜欢,现在他们和我都没有什么联系。

月山行:我以前不觉得,到现在这年纪,很羡慕我父母之间的感情。他们六十多岁,在一起几十年,风风雨雨走过来,带大三个孩子。到现在,特别是逢年过节回家很害怕看见他们,但又不得不回去,因为很挂念,但一看到他们头发又白了很多,皱纹更深了,就觉得难受,之所以难受当然因为意识到他们会很快离开我。我和姐姐有现在的生活,从某种角度讲,都是他俩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到现在,两人和睦共度到晚年,我觉得他们的一生很精彩。虽然时常小吵小闹,年轻时候还动过手,但两人始终很恩爱。我现在年纪一到,谈过些恋爱后,非常羡慕他们这种状态,觉得自己以后也想要这样的关系,但现代社会真挚的感情越来越稀缺。尤其年轻一代的独生子女长大后,非常自私,很多人完全不明白怎样去爱一个人。在你印象中,你父母是怎样走过来的?你怎么看待你父母之间的感情?是否也希望以后拥有这种烟火人间的二人生活呢?

余秀华:我从来不羡慕我父母之间的那种感情,我真的不羡慕。而且我父母一直是一种吵吵闹闹的状态,到老了的时候才好了点。反正我不羡慕他们,我觉得各有各自的生活。

“我觉得真正的门当户对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月山行:常有人说婚姻是坟墓,是爱情的终结点。婚姻意味着激情的冷却,迎来冗长乏味的蜡黄日子,甚至束缚。而有的人却说婚姻是殿堂,他们向往婚姻中平稳安宁的状态,步入婚姻之后就不用再害怕孤独和无助,两人可以互帮互助,一起完成自己的理想,尤其在事业上,亦或者创建一个完整的家庭,不会再有令人不安的漂泊感。那你觉得婚姻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呢?你怎么看待婚姻?

余秀华:反正我这一段婚姻我觉得不好。好的婚姻是能够让两个人互相扶持完成事业和理想,如果是不好的婚姻就是坟墓。总之,要看两个人的性格到底合不合得来。我觉得以前那段婚姻对我来说就是坟墓,反正我不再期待婚姻。

月山行:人们常说年少时的爱情很多只是好奇与探索,年长后对爱才有正确的理解,也能正确地真实地用心去爱一个人。也有人持相反意见,觉得成年人的爱更多出于功利性,人人都谈物质基础与门当户对,而年少时期的爱情才是不管不顾,纯真地全心全意地爱一个人。到现在这个年纪,你应该对这两种爱情都有大致的了解,你怎么来看待少年人与成年人的爱情呢?如果现在要做出一个选择,你希望得到哪一种?

余秀华:其实你这个说法是对的,少年的爱情是对于两性之间的一种好奇和探索,当好奇和探索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会追求一种虚伪的安稳,但我觉得虚伪的安稳并不是爱情的本质。我觉得年轻人应该多谈恋爱,只有多谈恋爱才能够真正地生活,才能够对爱的本质和生活的本质进行一种根本的探索。当然人年纪大的时候更多的是需要一个家庭,这个家庭的条件,就包括经济的思考和门当户对的思考。在传统观念里,门当户对是包含了经济上的门当户对,但我觉得真正的门当户对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只有这个精神上的门当户对成立,婚姻才能够共同进步。我觉得精神上一定要门当户对,至少不要为经济上的门当户对着急,我更看重的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月山行:现在有喜欢的对象吗?

余秀华:喜欢的人有,但是没有对象。

“我们是那种冷漠的母子关系。”

月山行:很多孩子和妈妈关系很好,你和孩子之间关系怎样?

余秀华:我和孩子的关系挺好的,是一种朋友的关系。

月山行:成名前和成名后,孩子对你的态度有没有什么不同?你的成名对儿子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余秀华:没有任何影响,我还是对这件事一点都不关心,而且他大学同学根本就不知道我是他妈妈,他觉得无所谓吧。成名对孩子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影响,现在和以前没什么不一样。

月山行:你觉得他为什么不给他朋友、同学讲你的事呢?放在一般的孩子身上,这是很荣耀的事情。你觉得他刻意隐瞒是出于什么原因?

余秀华:我不知道。他也许觉得不想影响他的生活,也许是觉得我的身体不好影响到他。我觉得这样也挺好的,为什么要让别人知道呢,如果是我的妈妈出名了我也不会去宣传她,每个人是每个人的事,是不能混淆在一起的。

月山行:我朋友和妈妈几乎每隔四天就会通电话,一打少则半小时,多则一个半小时,母子二人非常亲密,甚至还会在电话里撒娇。你和儿子的关系亲密吗?他会不会这样和你谈心?还是属于那种冷漠的母子关系?

余秀华:我和儿子不会这么亲密,我觉得这毫无必要,也没有这样谈过心,我们是那种冷漠的母子关系。有什么事情每天能打半个小时电话呢?

月山行:儿子喜欢看书吗,对创作有兴趣吗?在学校学什么专业?对你的作品又是持什么态度呢?

余秀华:这个问题我建议你去采访我儿子,我也不知道。

月山行:希望儿子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对他有寄托厚望吗?以后他成家立业,会和他在同一个屋檐下一起生活吗?换句话说,很多家长到这个年纪都会幻想以后抱孙子,和媳妇如何相处的婆媳生活,你有想过吗?

余秀华:儿子以后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他自己决定的,不是我希望他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对他没有什么期望,我只希望他获得快乐、幸福。能不能生活在一起,我也不知道,这要看具体的情况,说到这个我也睡不着。

“我是一个有诗心的女人。”

月山行:我读书的时候特别喜欢我的语文老师,因为她每次都把我的作文拿来当范文念给全班同学听,也许正是这样让我走上了创作这条路。你上学的时候老师有没有发现你的写作天赋?那时候的创作是怎样的?最初是基于什么原因创作?

余秀华:我读书的时候的确也有一点写作的天赋,但是当时在班里不是特别突出,因为我上的班是重点班,所以我成绩没有特别突出。我觉得任何一个人的爱好和走上诗歌的道路没有多大的关系。一个人对文学的喜欢和对诗歌的喜欢有先天的基因,有先天的基因也许是因为有诗心。我是一个有诗心的女人。

月山行:你诗歌中的意向,出现频率很高的有喜鹊、乌鸦、庄稼、小狗,等等,都是来自横店村的自然生态。现在村里新农村建设把自然生态都破坏了,这些诗歌的土壤消失后,对你的诗歌创作有怎样的影响?

余秀华:现在新农村建设对人的影响的确是很大的,比如2011年我写的诗歌里很少写到这些,就算写到也是想象里的。但我觉得生活是在不停前进的,这些东西的破坏也许是必然的,但也会有新的生态出现,未来生态的形态我还无法预知,如果说这些是原生态的可贵的东西,我觉得也未必如此,这要看你怎么看。我觉得诗歌不是受生活环境的影响,而是受心灵环境的影响。

月山行:如果可以选择,你宁愿选择以前的故乡,还是现在钢筋水泥的新农村呢?为什么?

余秀华:这个选择没有办法成立,因为以前的一切回不去,未来的也未知,这个怎么选择呢?

月山行:会为了创作特意去做一件事,或者去某个地方,或者找某个人吗?换句话说,会特意去寻找素材吗?你在诗歌创作上有什么讲究和技巧吗?如何把握诗歌的节奏与韵律?用词上,如出现频率很高的“摁”而不是用“按”,“疼”而不是用“痛”,在斟字酌句上是出于什么考虑?

余秀华:我在诗歌上没有什么讲究和技巧,都是随心而写,我也不知道什么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偶尔用一下节奏偶尔用一下韵律,但我很少用。我觉得文学的本质还是人心和人心的本质,其他都是次要的。“摁”呢,这个词和“按”是不一样的,因为“摁”是一只手指头摁下去,“按”是一只手掌按下去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月山行:你看雷平阳老师的作品吗?怎么评价雷平阳老师的诗歌?在他诗歌里,总能看到你诗歌的影子在,感觉在内核上你们是一脉相承的。你怎么看?

余秀华:你是说雷平阳现在在学习我的诗歌吗?这个我真不知道。我觉得他的诗歌没有我写得好,当然诗歌的内核肯定有相同的部分,这个看你怎么理解,要我说我说不清楚。现在没读他的诗,都忘记了他的诗是怎么写的了。

月山行:另外海子和木心的诗歌你喜欢吗?木心的诗歌和你完全不同,怎么看待他们的诗歌?

余秀华:我没有读过木心的诗歌,也不知道怎么评价他的诗歌。海子的诗歌我很喜欢,但也不是绝对地喜欢,有一点批判地喜欢吧。

月山行:你如何评价一首诗歌的好与坏?

余秀华:这个没有办法评价,因为诗歌好坏和读者的欣赏水平和文学性有关系,但最基础的诗歌好坏还是有的,那些泛滥的抒情的诗歌就不好,还是要克制一点。

月山行:走上创作这条道路受到过谁的启蒙吗?喜爱的创作者有谁?

余秀华: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讲,我在上学的时候就读过新诗,也许觉得新诗这个形式适合我。我现在喜欢的诗人都是和我同一时代的、活着的诗人,我觉得他们和我活在同一个时代,他们看待诗歌的眼光可以带给我新的启发。

月山行:平时阅读诗歌之外,也看其他的文学体裁吗?如小说、散文等。

余秀华:是的,这些我都读,也读很多哲学类的、文学类的作品。

月山行:看到你也在创作散文和小说,将来打算出版诗歌之外的书吗?

余秀华:我打算下一本就出版一本杂文集,或者也有可能是别的。我也不是很清楚。

“说我现在的诗歌没有第一本好的,是他们不懂诗歌。”

月山行:现在写的诗歌和第一本书里的诗歌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余秀华:我的第一本诗歌和现在的诗歌好像区别不是很大,一定要有区别就是现在的诗歌平和一些平稳一些,情绪起伏得小一点。

月山行:有人说你现在写的诗歌没有第一本书里的诗歌好,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余秀华:说我现在的诗歌没有第一本好的,是他们不懂诗歌,不懂诗歌的好坏。这个是他们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

“不需要去装,而且装也装不了。”

月山行:范俭导演以你为题材拍摄的《摇摇晃晃的人间》获了奖,据说在国外放映时观众很受感动。她们希望你的作品能够在国外出版,有在国外出版作品的计划吗?

余秀华: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在国外出版,但是现在好像很困难,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翻译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出版社,这个不能急,得慢慢来,是不是一定出版也无所谓。要等到机缘巧合,机缘到了就会出版。

月山行:拍摄过程中导演会要求你做什么吗?还是自然而然地流露?有没有表演的成分在呢?

余秀华:没有,都是自然的拍摄,只是偶尔有几个采访,偶尔有让我去田里走一走,这些都是自然的。

月山行:在电影里看见自己是什么感受?相比起电影里,在媒体采访的视频里看见自己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余秀华:我在电影里看到自己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女人,在媒体采访里看到也差不多吧,因为在电影和媒体里都是自然地呈现,不需要去装,而且装也装不了。

几句闲话

月山行:现在除了写自己的书,还为其他杂志或媒体写稿子吗?忙吗?为我们读物写的首期诗歌专辑写得顺利吗?

余秀华:不忙,我没有为别的杂志或者媒体写稿子。你们的稿子还没写,时间还多,要的时候我就给你们,不需要专门去写。

月山行:为读者们推荐几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吧。

余秀华:好,我为读者推荐三本书,第一本是《我们爱过又忘记》,第二本是《月光落在左手上》,第三本是《摇摇晃晃的人间》。好好读,读出生命的精彩,生活的精彩。(笑)

同类推荐
  • 九天揽月

    九天揽月

    欧阳自远,一个普通家庭出生的普通孩子,靠着自己的坚韧不拔和刻苦努力,一步步走上中国科学的尖端,成为了中国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欧阳先生在书中用朴实的语言追忆几十年的点点滴滴,讲述探月的梦想是如何走进自己的人生,而自己又肩负着祖国怎样的飞天梦。欧阳先生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同时,也在探索人生的意义,他期待中国探月的成功,但更期待国人真正了解“月亮文化”,感受到月亮后面的人文情怀。通过欧阳先生的自述,我们不但能够了解中国探月历程的发展与变迁,更能感受到一位老科学家为梦想执着一生的高尚情怀。
  • 庐隐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庐隐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他住在河北迎宾旅馆里已经三年了,他是一个很和蔼的少年人,也是一个思想宏富的著作家;他很孤凄,没有父亲母亲和兄弟姊妹;独自一个住在这二层楼上,靠东边三十五号那间小屋子里;桌上堆满了纸和书;地板上也满了算草的废纸;他的床铺上没有很厚的褥和被,可是也堆满了书和纸;这少年终日里埋在书丛纸堆里,书是他唯一的朋友;他觉得除书以外,没有更宝贵的东西了!书能帮助他的思想,能告诉他许多他不知道的知识;所以他无论对于那一种事情,心里都很能了解;并且他也是一个富于感情的少年,很喜欢听人的赞美和颂扬;一双黑漆漆的眼珠,时时转动,好象表示他脑筋的活动一样
  • 沙的建筑者:文集

    沙的建筑者:文集

    陈寅恪、钱锺书之后的第三代兼通中西之大家,译介《尤利西斯》第一人。《沙的建筑者》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吴兴华文集,收录了吴兴华自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创作的散文、书评与论文共二十五篇。1940—1941年,吴兴华向上海《西洋文学》供稿,前卫地介绍并节译了当时刚刚出版的乔伊斯《菲尼根的醒来》。后又在《新诗》杂志、燕京大学《文学年报》等陆续发表中西诗论和文学评论文章,从中可管窥他在中国古代典籍上深厚的学问功底,也可见他自如进出古今中西诗歌渊薮的文学眼界和鉴赏力。
  • 究竟之旅

    究竟之旅

    《纽约时报》年度好书,重走玄奘路,从中国到印度,美国记者记录穿越中亚的千年之旅。公元六二九年,玄奘为寻求佛教真谛,沿着世界上千年来重要的贸易、征服及思想之路,越过冰山、穿过灼热沙漠的旅程是一次“究竟之旅”。一千三百多年后,美国汉学家理查德·伯恩斯坦,尽一切可能追循玄奘足迹西行。从西安出发,穿过丝路绿洲,攀越险峻山隘,途经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抵达印度,而后折返中国。玄奘西行,为解决“执卷踌躇、捧经侘傺”的根本疑惑;伯恩斯坦也试图解决自己的困惑,犹太人的身份,中年人的危机,沉默中的孤寂……与玄奘、与历史对话,他重新认识、发现了自己。
  •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是“独立文丛”之一。《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作者杨献平的很多文字,是他在巴丹吉杯沙漠生活、幻想、品尝、践约与撤离的产物。也有短暂外行的某些见闻及发现,当然还有对生身之地、少年往事、乡村现状及熟稔事物的描述和追忆。
热门推荐
  • 史上最强佛门

    史上最强佛门

    “一座早已断了香火小庙,收徒只收天才!并且要剃度出家做和尚,最让人震惊的是,还要自掏腰包付入门费。小庙中,住宿要钱、修炼要钱、就连吃饭喝水都要钱。即便如此,却有无数人不远万里跑来寺庙做和尚,当然,还要带着足够的金银财宝。那座小庙上香不仅价格昂贵,服务态度还很差,但无数香客却争先恐后的乐此不疲。天呐!这世道是疯了吗?”——《江湖奇闻录》
  • 不老的北大荒

    不老的北大荒

    尽管知青返城已成往事,但北大荒有说不尽的知青故事。北大荒的精神残疾知青,这个独特群体中的独特群落,这个精神残疾的弱势群体,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依然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命运。他们有痛苦的过去,却迎来了幸福安详的今天,来自五洲四海的善良的人们在关怀着他们。一群部分或完全丧失生活能力的可怜人,终于得到了人间的真情,其间的故事令人动容。本期推出的报告文学《不老的北大荒》,以作者的亲身见闻,带您进入北大荒精神残疾知青非同寻常的生活世界。
  • 轮回炙恋之情定三生

    轮回炙恋之情定三生

    一世繁华,一世安好,却也抵不过生生世世与你厮守共度。仙与魔的抗衡,生与死的考验。又是怎样的结局?
  • 白发逍遥仙

    白发逍遥仙

    主角复仇路!主角家世好,运气好。英俊潇洒,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武功高强,吊打反派。
  • 怪少洛基

    怪少洛基

    脸蛋好,身材好,吃得少,会干活,从其他世界穿越而来,性格纯真,富有正义感,典型的主角式人物。对,我家女仆就是这样的。——洛基
  • 摩诃止观义例纂要

    摩诃止观义例纂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是幕后黑手0a

    我是幕后黑手0a

    天降系统,李明走上了幕后黑手的道路。什么,这个系统记载了诸天万界所有的知识!什么,这还只是最基础的部分!从此之后,灵气复苏,伪“主神空间”一个一个的在李明的手中慢慢的出现。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些李明未曾预料到的事情。虚拟入侵现实?百鬼夜行?诸神回归甚至是外星人入侵海蓝星!等等,我的剧本没有这些啊喂!
  • 地球闯宇宙

    地球闯宇宙

    未来宇宙,是古武复苏?还是战舰林立?都不是!未来是星球与星球之间的战争!2260年,地球觉醒了!没错,本书的主角,就是地球!
  • 天衍皇帝

    天衍皇帝

    天衍皇帝曾经统治着辽阔的华夏疆域,但此时的衍王朝诸国鼎立,寂默已久的乱世之轮重新开启,每个帝王踩着层层叠叠的尸骨都想要踏上最高的王座。而武功强大到接近神明的高人大都隐于高山孤岛,他们都在等待那个来自地狱中的王,他曾在三百年前被封印,现在即将苏醒……
  • 跋扈七皇妃

    跋扈七皇妃

    将门幺女姜雉被母亲苦心孤诣的教导成胸大无脑的“大家闺秀”。皇恩未泯,姐姐协助,才得以嫁入平阳侯府,一举成为平阳侯周谧的嫡妻。然而十几年的封建教束让庄慧木讷的她在明争暗斗的侯府中处处受制于人,不久之后,愈演愈烈的侯府内斗毫不留情的封堵了她的谦和柔婉之路,另附木牌一只:“此路不通”夫君厌她痴楞,成婚十日日日留恋花丛,不惜为一个青楼粉头断她双腿。婆婆喜她木讷,明知她体虚,虚不受补仍赏与党参,以求她早日命归黄泉。大嫂乐她愚钝,仗凭一张利嘴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乐此不疲的见她深陷泥沼之中。小姑欺她心善,忘恩负义不止,三番两次恩将仇报。巧遇高人指点,奄奄命息之前重看一眼整个人间。一颗续命丸,让她继续残缺的人生。天道独行,冤债偿还,她一把撕开端庄柔和的外衣,冤有头债有主,待她匠心独运,以牙还牙,一一加倍返还。婆婆精明狡诈,疯了。大嫂假仁假义,休了。小姑欺软怕硬,哑了。夫君幡然悔悟,阉了。原本以为了结一切便可解甲归田,只可惜半路杀出个第二春来…死缠烂打,她不为所动。软磨硬泡,她视若无睹。索性,生米煮成熟饭,七皇子独孤琼另辟蹊径。才出宅斗,再入宫斗。权位迢迢,情路绕绕。究竟是一场爱的盛宴,还是阴谋的残骸?【片段一之无后为大】独孤琼:娘子,今天朝堂上那些老匹夫们上奏说,六宫无后,所以…那个…姜雉:后宫皇后月俸几千两?独孤琼:呃,四千两。姜雉:薪水太低,不干!独孤琼:捞捞油水,中饱私囊,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大约一个月四万两。姜雉:皇后之位非我莫属!独孤琼奸计得逞笑的欢快,不久之后…独孤琼:皇后,群臣进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姜雉:皇上,你身体…不行?独孤琼:。。。。!!姜雉…为何后宫佳丽三千的肚子都不见动静呢?【片段二之奋战小三篇】姜雉身披华袍,登上城楼,面对城下叩跪众人,跋扈嚣张道:老娘给皇帝和穆妫道个喜,他们的孩子就要出生了,(深吸一口气)他们最好是真爱,否则老娘会祝(zu)福(zhou)他们早日玩完!!本文慢热,男主自始至终腹黑,女主先木讷,再聪慧,后跋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