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1日
晨启门,凉气如水,焰光膨胀,山中红叶一夜似火也哉!心怦怦然,近叶抚之,嗅之,恭敬之,畏惧之。火焰鲜血之色,何一夜骤到叶中耶?斯驾西风而来耶?御冷云而来耶?挟乾坤倒转之力而来耶?火在叶中,不燃而红;血在火中,借叶而燃。诗曰:“更多的事物向秋天汇集,梦在增加。”一念红色如海,合掌!
旺钦彭措法师:
今天,路过黄州赤壁,想起东坡先生。
刘以林:
事如春梦了无痕。
2014年10月24日
寒露,凛冽也;山楂,暖红也。昨夜山中无风,寒星密集,知露水浓重。今晨果见露满四山,无草不坠珍珠,山楂之上,其露犹美:楂果大,饱满,色如红烛;露水亮,剔透,无声而澄明。人对露如对秋水,视山楂如视年年之故人。山楂一年一红,已十一年矣,寒露万重,不可复记。山中岁月,逢深秋辄知凜冽而暖红也。
支东生道兄:
妙景,妙文,妙心情。
羡慕不已!
2014年10月25日
霜晨寂寂,西风忽止。一人山行,见地上落叶绵密,黄光四射,踏之而行,声唰唰然。坐卧其上,叶软如被。其鼻嗅之,寒香灼人。大树高处,正仰望时,有零星叶翩然而下如鱼翔清寂海中。善哉,此天地韵之秋君子也。圣者云:“我所知法如树上叶,我所说法如掌中叶。”眼前所遇,有圣者掌中叶之法意否?
2014年10月30日
今岁夏,门前杏树为悍虫啃凿,数孔粗及小指,虫居树干,树命危矣,心甚忧之。秋风起,寒光冷凝,忽见树出脂如挂冰,琥珀闪烁,诸孔皆封,寒雪冷雨皆不可入。心大讶,此乃树木自卫自疗之法也,有伤不语,自力合之,一法到身,直度苦厄。诗云:“靠自己比靠一座山可靠。”树且如此,况吾辈乎?
武眉方家:
此文堪称经典,让我想起《小石潭记》来了,寓意深情……有时间去看您和您笔下的树……
2014年11月2日
霜降过后,萝卜成矣,其缨绿,其体硕,其神扬,拔之剖之,色红如桃花之兄弟然,真妙哉!食之,润甜,爽冽,清脆,得高秋三昧。自问得一园萝卜与得一天星辰何异?答无异也。“十月萝卜小人参”,岂仅此哉!萝卜古名芦萉、莱菔,漫漫不知其始,此刻却在吾山吾地,亦在吾目吾口,更在当下神遇偶得之中。
江航燕方家:
无诤真三昧。
2014年11月5日
秋深,山下好望湖,宁静,澄澈,云山高洁尽在水底。仰望苍穹无尽,俯视亦无尽,上下高远,如梦现前,此秋水一年一馈赠也。绕湖行,人在岸上,影在水中,两下相随,共得无声。拾石子击水,涟漪如环,去后无痕。人言“深秋站在湖上,它的脚细如灯草”,此奇异境,必心无染如秋水者所出,此刻会之。
秦月仙方家:
文字比山水更清秀,心境比山水更空灵。
支东生道兄:
水清山静,林悠鸟鸣。心迹无痕,笔出天音。如此,刘老师居仙境也!
2014年11月6日
满地落叶中,有红如暗玉者,捡之,得枣几数盆。吾种枣树七株,六株皆早熟而甜美,唯此枣晚熟而木涩,人皆不食。夏尽秋来,诸枣皆尽,落地者亦腐不可存,然此枣愈显灿烂,红果满树,人争相赞之;待其落,晒干,长存无碍,食之则甘美不可言。山居十余年,此为一珍。先贤云:“合于道者必违于世俗。”此枣所示,亦如是也。
大靓拧方家:
合于道者必违于世俗,这话说得好。
2014年11月14日
冬,又见树上黑鹊巢。寒冬之美,鹊巢为其一也。我山鹊巢,喜鹊每年三、四月筑之育雏,春夏秋常隐大树冠中,寒冬叶脱,即怦然现于眼前。吾每于寒冬仰望天空,所见者唯太阳、月亮、鹊巢三物而已,常自叹:“鹊巢是冬天的孤单马和醒来书。”今日又见,亦复如是。山中每冬有鹊巢可见,乌光射目,高洁到心,真一福也。
自由生活方家:
真是一种享受。自然山水,蓝天生灵,清净的心。
2014年11月16日
山中敞门,常得异物,今日哗然一响,一小一大二物箭似来也。视之,小者麻雀也,逃命不择路而入;大者鹞鹰也,追猎忘乎所以而入。心爽爽然大笑:“幸会幸会!”捉鹞鹰飏之。再捉麻雀,正捕间,麻雀夺门扑地,此一瞬,屋中小狗蹿出,一口咬定,麻雀立死。嚯,逃出鹞鹰啄,死于小犬牙,麻雀之劫何猛绝至此?
孙咏梅方家:
忙完一个因果,又要忙下一个因果了,人,何曾不是如此。
2014年11月19日
寒上枝头,尘心渐灭。每年冬,叶果落尽时唯柿子挂枝不坠,其色橘红,似有小红烛燃其中,令人一望而心动。杮子始种于中国,树龄三百年者仍结实。我山柿树百七十年者甚多,山居十余年,果实每年一遇。今冬仰见小灯笼般柿子,如见天空朵朵火焰。“这些小灯笼认识我,能叫出我的名字。”抚树侧耳谛听,千百杮子确如啼啭百鸟唤我于枝头,喜悦极。
秦旭道兄:
如此心境,无尘,寂美!
2014年11月28日
树离根离冠,即为木也;木中规中矩,即为器也;器之一种,即木香草堂也。此屋为我所建,上得天光,下得炉火,中得安宁,吾每于此俯仰烟霞,消遣世虑,今冬又来,木香蓬蓬然入吾鼻,木色橙橙然入吾目,去年所撰春联犹在:“红尘仅染小边界,世外已开自在天。”高声诵读,心咚咚然,天地不朽之意,果存此隅耶?坐地,思良久,不敢言。
满园方家:
言语不惊,艳丽沁心。
2014年12月1日
我山一窗向北,夜见星辰,昼无日照。三年前吾书字一幅悬于窗,三年后字迹尽失,纸之颜色亦失,唯窗格所遮处如故。逢高人来访,指与吾曰:“天光者,摄物也,不见其取,日有所摄,山居者望苍穹得天光,日久,则尘心尽失,譬如此纸。”吾诺诺,知眼前物,皆道心所寄也。再望天空,心即感动,如见圣贤。
孙咏梅方家:
此非天光摄物,而是物摄天光。字纸摄日月之精华,羽化飞升,我命由我不由天矣。刘老师加油啊,方不负山居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