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89500000175

第175章 一八三,鼎新革故

谥号议定,皇帝诏告天下,朝廷便着手准备孝献帝和孝献后合葬山林的奉安大典。在献陵灵寝开工动土之际,汪皇后亲临祭享,奠酒致哀。这是她送别晟儿的最后一程,所以执意要来此巡视,此后身为逝者的长亲,出殡入葬都将不再参与。

奠酒上香,诸礼皆毕,太常寺的乐舞生舞起八佾,唱起挽歌,哀婉绵长的音调混合着燎炉里纸帛焚烧时的袅袅青烟,弥漫飞升,让人有一种恍惚迷离的感觉。

充担山陵营建大任的昌国公周如喜带着工部、礼部、钦天监、太常寺、光禄寺的一班官员,恭请皇后娘娘巡视钦天监勘定的万年吉壤玄宫所在。面对晟儿的长眠之地,神色惨淡的汪皇后木然伫立了良久,俯身时将自己佩戴的一串佛珠放置于将来安放梓宫的宝床之下。

回到专供自己起坐休憩的帷账,汪皇后心情凄恻,晟儿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难舍难忘,静坐了片刻,汪皇后从怀里拿出那个被她视若珍宝而精心收藏的锦囊,那里面装着她的晟儿早年骑马阅兵时跌折的一颗牙齿,还有晟儿郁郁而逝后,自己在盖棺装椁之前亲手剪下的一缕头发。她低头看着手中的锦囊,眼眶里蓄满了眼泪,将滴未滴,即使千般不愿,万般不舍,她也要和自己的儿子诀别了!

慢慢地,她把装着晟儿发、齿的锦囊紧紧贴在自己的面颊上,从宫里起驾便未曾开口言语的汪皇后,这时候想要说些什么,只是双唇颤抖,喉头哽咽,万语千言,难以表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是晟儿出阁受学后背熟的一句话,汪皇后犹记得当年他站在自己面前,摇头晃脑,大声诵读的样子,当汪皇后头脑里回想着这些场景的时候,结蓄多时的眼泪顿时如雨点飞溅,她攥着锦囊的手,此刻也移到胸口,让它贴靠着自己的心房。

“我的儿呀……你就这么丢下娘了……”汪皇后暗哑着嗓子喃喃而言,一语未毕,皇后以手掩面,痛痛快快地大哭起来,强忍了三年的悲伤今朝终于渲泻而出。

哭过之后,揩干眼泪,心情略微平复的汪皇后叫御府监何知书传旨起驾。在登上凤舆之际,皇后忍不住回头,凝望了最后一眼,虽然曾经的创伤还会时不时地隐隐作痛,但已不再撕心裂肺般的让人难受。她能够为故去的晟儿所做的事情,如今都圆圆满满地做到了,想必晟儿的在天之灵在享受祭祀供奉的时候,亦当晗首而微笑。

孝献帝的两个儿子,皇孙捷和皇孙胜也跟随他们的祖母前来叩拜祭奠,这让幽居在春华宫的太子继妃非常的不安。说来京师有资格随从皇后娘娘陪祭的内外命妇们,就只有两个人没有到场。一个是卧床告病的燕国长公主,另一个便是故太子的未亡人萧媛。

萧媛现在的身份有些不尴不尬,宫里虽仍视她为太子继妃,但跟孝献帝似乎又隔断了关系,象这次皇后娘娘兴师动众地前往巡视山陵玄宫,只派人来接走了皇孙胜儿,却对自己是否偕子同行只字未提。

萧媛明白,自从家族诛灭,亲朋故友,云离星散,身为唐氏的余孽,没被牵连治罪已属万幸,即使被众人厌憎嫌弃,也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宫里人本就习于趋炎附势,捧高踩低,这下更是理由十足,要不是玉霄长生殿的陈太后及时出面给予关照,亲自熬了粥汤送来,又命胜儿端到自己跟前,强令自己吃下,萌生死志的萧媛本是没有勇气腆面苟活于人世的。

由轻生到怕死,只是一个转念。萧媛看着胜儿跪在面前,奶声奶气地央求自己,心头百感交集,当下捧起碗来,一口一口啜吸起热粥。她想不管以后多苦多难,那怕从此都要夹着尾巴低头做人,只要母子能够守在一起,她也心甘情愿。至于被禁锢、被弃置、被遗忘,于她而言,都变得无足轻重,反正她也无家可归、无人可依、无处可去,再说囚系于这深宫禁苑之中,闭耳塞听,足不出户,既免了每日的晨昏定省,笑脸逢迎,更不必事事皆要看人脸色,猜人心事。

只是今天,皇后派人把胜儿从自己身边带走,萧媛心里空荡荡的象是丢了魂,静坐呆立,两不适意,头脑里胡思乱想,一会儿抱怨命运不公,一会儿哀叹自己命苦。自从被周鸾抢去太子妃的名份,便桩桩事都不如人意,而且这恶运似乎从未远离,由始至终一直徘徊于周遭,夺其位,亡其夫,灭其家,只剩孤儿寡母,彼此扶持,相互依偎。

思虑一起,萧媛便不敢往下深想,心念动时就得赶紧打住,不然整个人又会陷入幽远深遂的哀痛里,七兜八转,越陷越深,直至灭顶。

萧媛的不安源于害怕,她怕皇后就此把胜儿留在中宫抚养,让她们母子隔绝,就象隔绝她和孝献帝一样。

汪皇后应该是动了这样的念头,萧媛怎么说也是出生于凶逆之家,如今其家籍灭,肯定会心存怨怼,皇孙胜跟在她身旁,从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下,或将因此而含怨怀恨,亦未可知。到不如未雨绸缪,将他养在自己身边,挑选一些敦厚稳重的内侍嬷嬷指引教导,使之明伦理,入正道,以免将来惹是生非,招祸引患。

回到宫里,汪皇后让何大监去告知萧媛,说要把胜儿留在中宫抚养,这样两位皇孙正好彼此作伴,萧妃也可潜心静养。

宁安公主其时陪侍在母后身边,闻言觉得不可。自从父皇复辟,她见多了家族蒙祸,骨肉分离的人间惨事,心中深有感触,当下劝谏道:萧妃跟前只有胜儿,若将她母子分离,恐怕不能独活,况且胜儿长大,念及此事,又怎能不生怨心?如此一来岂不荒废了母后这番拳拳之心。

汪皇后想了一想,觉得这话有些道理,只是让皇孙胜跟从她母亲,总归有点不放心。宁安公主见母后沉吟,又说:母后不妨指派信得过的内使嬷嬷们,让他们跟从服侍胜儿,若有什么事既来禀报,岂非两全其美。

拜别母后,宁安公主携着胜儿去往春华宫。萧媛见到儿子,当即搂住,不肯松开。宁安公主跟她说起母后曾想留置胜儿于中宫抚育,自己好不容易说服母后,把胜儿送还过来。萧媛闻言,千恩万谢,泪水涟涟。

宁安公主叹了口气,劝告说:这也是上天开眼,不忍看你们母子分离,这往后打起点精神,好生把日子过下去吧。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庄王昱没有去孝献帝的陵寝祭拜,按理说他是汪皇后名义上的儿子,既然母后有旨要他前去祭拜兄长,于情于理总该去上一趟。但是陈太后以庄王受了风寒,不宜出门为由给挡了驾。

孝献后的猝然薨逝,不仅震惊朝野,更让陈太后和汪皇后之间的关系变得有些微妙。对于孝献后猝死的原因,虽然最终归咎于唐氏的余孽下毒鸩杀,但到底真相如何,婆媳两人似乎心知肚明,皇后尽管不再提及此事,但梗在心头隐忍不发,并不等于凡事无动于衷。

汪皇后现在对陈太后的一举一动都保持警惕,太后的赐食自己不尝,也不许皇孙捷尝。汪皇后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同时也是对太后娘娘所作所为的一种告诫。

陈太后对此浑似不在意,想赐食的时候照赐不误,王宁妃陈康妃这些人因此大饱口腹,分沾了不少意外的恩惠,毕竟太后娘娘身边的食官膳夫,称得上是国中第一,平时就算想花银子都还吃不到嘴。

对于万年吉壤奉安之处的选定,皇帝自然十分重视,只是忙于拨乱反正、除旧布新等一干大事,一时竟抽不出身子来此巡视,皇后愿意代他而行,自是求之不得。所以当钦天监勘定了玄宫吉穴所在,皇帝立刻指派了周如喜充任山陵使,不但负责晟儿献陵的营建,还包括皇帝生母慈圣庄肃皇太后敬陵的修葺,以及忠悯恭恪皇贵妃张氏圆寝的修造。

福妃张氏被追册追谥为忠悯恭恪皇贵妃,归葬于青龙山皇陵,说来正是顺应了朝廷拨乱反正的春风,她家那些受牵连遭流放的族人向朝廷申冤诉苦,请求恤典。

皇帝听到有司奏报,想起自己囚处长庆宫时,感于张氏的忠勇,曾赐予过“忠悯”的谥号,此谥乃是私谥,当时并不为外朝所知,如今重践大位,临朝御宇,当此鼎新革故,百废俱兴之际,应当郑重其事,崇以名位,赐以哀荣,所以皇帝正式下诏授予册谥,特意在“忠悯”之外又添上“恭恪”二字,务使张氏的淑德懿行得已光大。同时放还其家人,按例封赠赏赐。只可怜张福妃的三族早已夷灭,其尸骸亦已不知所踪,皇家的浩荡天恩只能落在这些远房族亲的头上。

皇帝还借这道诏书,开宗明义,诰谕天下:御政之首,重在鼎新革故,此即拨乱反正,澄清宇内之道。天下臣民应体仰朕意,身体力行,使天意人心,合于一统。

圣旨一出,天下遵行,官府民间,至上而下,把鼎新革故、拨乱反正之事搞得热火朝天。举凡带有少帝“光正”二字之文字物件,都在禁毁、删削、修正、涂改、丢弃、隐匿之列,旧日蒙冤负屈之人,平反的平反,昭雪的昭雪,起复的起复,封赠的封赠,对那些遗留漏网的奸党余孽,则是一路追究,严惩不贷。

后宫里,王宁妃常把张福妃追册追谥的事拿来当作笑谈,明讥暗讽忠悯恭恪皇贵妃到底福禄浅薄,非但生前自己不能受用这些封赏,还连累爹娘至亲惨遭杀头灭门之祸,到是便宜了那些平日里八竿子也打不着的远亲族人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皇恩国禄。

跟王宁妃的没心没肺相比,陈康妃最近几天可谓忧心如焚。她的父亲陈大学士陈广陵因为担当过庆庶人的帝师,死后受赠崇国公,且被谥以“文忠”,这助纣为虐的昭彰罪迹,自然难以洗脱。如今更因皇帝诰谕,要鼎新革故,与民更始,有司对甄别忠奸,以论奖惩之事,不敢掉以轻心,当下将陈广陵列入附逆伪臣的名录,且排位第一,论罪仅次于元凶首恶的唐氏诸恶,其人虽已身故,但有罪未惩,势难服众,所以在削除封爵,追夺谥号之外,下一步是否平毁坟茔,曝尸示众,查抄其家,籍没入宫,尚须待廷议而定。

本来陈广陵谋逆不道之罪已经盖棺论定,不需要廷议既可毁坟曝尸,抄家籍没,然而陈康妃的祖父前太傅陈从圣,朝野上下皆视之为忠贞耿介之士,受到仕人百姓一置的推崇赞许,二陈系属父子,查抄陈学士家也就等于查抄陈太傅家,这当中究竟如何区隔?

最后廷议以陈太傅之忠贞并不能抵消陈学士之卑劣,这一父一子,泾渭分明,高下立现,所以褒忠与贬奸,可以并行不悖,因此奏请皇上,先将陈广陵从陈氏宗谱中除名,然后查抄其家,罪臣之眷属家人,亦当籍没入宫。

陈康妃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身子瘫软,几近晕厥,整个人就好象被突如其来的寒流给冰封冻结住了。所谓坏事变好,好事变坏,翻转沉浮,颠倒起落,全都由不得自己,竟仿佛狂风中的枯叶,只有晕头转向,无所适从。

本来还在为皇上复辟而欢喜雀跃的陈康妃,这一下子慌了心神,一时也不知道该向谁去求告,只是连忙派人往家中打探,都说府中已进驻了官差,老太太和诸亲六眷并奴婢小厮皆被看管锁拿,里里外外音讯难通。陈康妃经这一急一吓,身子撑持不住,顿时病倒在床头。

等到康妃身边的云萝姑娘急赤白脸地来请宁妃娘娘前去开解劝慰,王宁妃才知道外面烧起来的这把火竟然烧到了陈康妃的父母家人身上。那可是了不得的事!如果真以附逆之罪追究拿问,一旦查抄籍没的话,那陈康妃的生母嫡母连同家人岂不都要罚入内廷的浣衣局中,为奴作婢,遭人轻贱?

王宁妃大惊之下,急人所急,帮着陈康妃出谋划策:姐姐先不要急,廷议虽说有了结论,到底还要皇上诏许。只要皇上开恩,就能消灾免祸,姐姐得赶紧去求皇上才是。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是呀,这事只有皇上才能救得,自然去求皇上才是正理。只是怎样哀恳求告,皇上才肯法外施恩,赦免其家?再说皇上现在事多人忙,后宫妃嫔等闲也见不上一面,连一面都见不上,又谈何开口求告。陈康妃愁眉不展,心结难解。

王宁妃旁观者清,当即又替她出了个主意:姐姐不是写得一手好文章,见不到皇上,姐姐不妨写个折子递上去。皇上要是看了,随便批上几个字,姐姐这一大家子人不就有救了!

事情紧急,刻不容缓,陈康妃强撑病体,提笔作文,她要学汉时的缇萦上书救父那样救母脱难。只是一握笔管,想起母亲被羁押看管,身为儿女者却无力救助,心中酸涩难言,泪水长流而下,洇湿了案前的浣花笺纸。

这份表奏,陈康妃写了撕,撕了写,总怕词不达意,未能尽表其心。只要母亲金氏能够平安无事,她情愿降为宫婢,投充使役,以赎母罪,祈请皇上法外施恩,格外成全。

写成表奏,陈康妃赶紧去求内廷令王公公,等见到王守礼,陈康妃一叩三拜,长跪不起。这等大礼,王守礼不敢收用,赶紧让过一边。陈康妃这就献上细软珍玩,请王大令代呈书奏。

王守礼安慰她说:娘娘孝心可嘉,上意必会动容,老奴亦会设法周全。

陈康妃心中稍安,千恩万谢,感激不尽。

皇帝最近日理万机,几无闲暇之时。从承运八年内禅囚废到昌德元年再御宇内,权力失而复得,自然格外珍惜重视。以前皇帝还常有疲懒怠政之时,现在则事必躬亲,每天召见臣工,批览章奏,下诏宣谕,忙得不亦乐乎,每当看到臣子们在自己面前点头哈腰,唯唯诺诺,必恭必敬的样子,皇帝才会有那种乾纲独断,舍我其谁的舒心快意。

王守礼收人礼物,替人消灾,安排手下内侍把康妃娘娘的书奏置于皇上的手头,可惜陈康妃呕心沥血所作的这些情恳意切的文字,皇帝并没有加以留意。他在批阅章奏时,看到封皮上写着“臣妾康妃陈氏叩首拜呈”,就顺手搁在一边,转而拿起朝官外臣们的奏折批阅。不想这头一件便是政事堂初步拟定,只待皇帝签批,以便有司遵照执行的敕谕,其中谓已故大学士陈广陵背恩弃德,附逆从伪,罪大恶极,应毁坟曝尸,籍没其家,妻孥入官,以示惩戒……皇帝一览之后,并无异议,当下轻提朱笔,批了一个“可”字。

皇上批阅过的书奏照例先转内廷中书缮写归档,再下发政事堂遵照颁行。王守礼特意留心了一下,发现其中并没有陈康妃所呈的奏本,反而御笔诏准了对陈广陵毁坟曝尸,籍没其家的敕谕。王守礼这就去问侍候皇上笔墨的内监,才知道皇上已把康妃的书奏转给了皇后处理。王守礼情知不妙,一边赶紧让人通报陈康妃,一边让内廷中书把皇上批答好的奏折暂时留中不发。

陈康妃的书奏转到汪皇后这里,汪皇后看了之后,凝神想了半天也没弄明白皇上的用意。康妃为救其母,愿意降身份,执贱役,以此赎罪,允或不允,当由皇上裁夺。而皇上对此非但无所表示,反把书奏转到中宫,虽说六宫之事归皇后总摄,但这明明是外朝政务,并非内廷庶务,岂是皇后所能置喙。

正要使人去问,便有人来报,说陈康妃摘去簪钗珥珰,素服前往内廷慎刑司领罪。

汪皇后闻言,失笑道:咦,这是要唱哪一出?

紧跟着管领慎刑司的内监公公也来禀告皇后:康妃陈娘娘忽来衙署领罪,说要代母受罚,可是未奉旨意,慎刑司实在不知如何是好?百般劝解康妃娘娘,陈娘娘总不肯听,特来请皇后娘娘令旨定夺。

汪皇后道:知道了,下去吧,这事本宫也作不得主,你们且先劝劝康妃,叫她心平气和些,一切须待皇上旨意。

慎刑司的管领内监愁眉苦脸,诺诺而退。

结束与宰辅们的会面,皇上准备传午膳了,趁这空当王守礼向皇上禀报康妃娘娘的事,其中很巧妙地把陈康妃的孝心善行大大地恭维了一番。

皇帝有些诧异,这时方想起来陈广陵是康妃的父亲,联想到康妃呈上的书奏,大概也是要为母家求情,只是自己已经诏许了政事堂的上奏,朱批既已出宫,恐怕来不及追回。

王守礼察颜观色,见事有转圜,赶紧说:老奴适才查点了一下,皇上批好的折子尚在内廷中书那里誊写抄录,暂未下发到朝堂。

皇帝“哦”了一声,淡淡说道:康妃的家事,王大令这回可是用心了。

王守礼吃了一惊,“卟嗵”一声跪倒在地,连批了自己几个嘴巴子,磕头道:老奴该死!老奴多嘴多舌,罪该万死!

皇帝一笑,道:起来吧,朕随口说说而已。陈广陵卖主求荣,辜负圣恩,实无可赦之理。康妃心念家人,出乎人子之孝,朕心亦悯。不过国法人情须得两顾,批好的折子照旧下发,你这就去知会宰辅们一声,康妃之母可免连坐,留一处闲院令其居住,以全康妃的孝道。快去吧。

同类推荐
  • 明末之伟大舵手

    明末之伟大舵手

    现代人米柱,穿越到平行世界的1620年,因机缘巧合,成为阉党中的一员,进入皇宫,陪皇太孙读书,成为天子近臣,天启登基后,得到了重用,朝廷之上,驯服了党争,朝廷之外,制造武器,训练军队,成为一代权臣。凡有明二百多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这样的血性王朝不保,难道让满清入关,“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万历47年,24年后就是大明灭亡之时,米柱穿越至此,不想子孙拖着辫子跪着做人,就必须有所作为。本书是发生是平行世界的故事,如有雷同,实属巧合,故事而己,仅供读者们茶余饭后消遣。
  • 辛亥:摇晃的中国

    辛亥:摇晃的中国

    一场低烈度的革命,一个大变局的中国。本书化繁为简,以老辣笔法,全景勾勒晚清民国大班底,追踪这场中国内部的革命,呈现革命的创世记与诸神谱,讲述对我们有特殊价值的一种重要真相。尚武中国,丛林之争,枪杆与笔杆,暗杀与炸弹,造反与经济,革命与保皇,立宪与新政,科举与学堂,里里外外,再现原态。 真相,总在历史最深处。
  • 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

    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

    重生为吕布,活出不一样的精彩,骂我辱我之辈,皆要百倍偿还。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征战诸侯,荡平天下,铁骑过处,尽皆臣服。
  • 江山美人之星月传奇

    江山美人之星月传奇

    2499年特战队队长文星为了拯救意外死去的女朋友甘愿成为科学院的白老鼠,被送到一千年前的明朝,但是由于时光机的数据出错,文星居然成为皇太孙朱允文。当时的燕王朱棣已经有谋权篡位之心,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可是为了返回未来文星不得不委曲求全,可就在这个时候文星却意外收获爱情。爱情事业两如意可偏偏在这个时候文星却意外收获回家的时间机器,是留下还是选择离开?文星会如何处置自己与隔世恋人的情缘呢?
  • 大汉最强军师

    大汉最强军师

    一觉醒来,魂穿汉末,成了诸葛亮。辅佐刘备?不行!根基太差了。辅佐曹操?不行!疑心太重了。辅佐袁绍?不行!竖子不足与为谋。刘辩:“董卓又打进来了,孔明教我。”诸葛明无语望苍天,轻摇羽扇,一瞬间风卷残云。这是什么情况,道法,内气,灵气,七仙女?这是来到了神话三国了吧。
热门推荐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变法悲歌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变法悲歌

    综观新事物发展的历史,新旧斗争的形式多种多样。《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变法悲歌》把那些历史转折时期以及王朝危难时期的新旧斗争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们去认识它、回味它。《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变法悲歌》在惊涛骇浪的历史沉浮中,每当新生事物出现的时候,它总要受到旧势力的强大阻拦,正因为此,新事物总是不断受到波折、创伤乃至暂时消亡。但是,它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却生生不息,它对历史的巨大推动作用也无可辩驳,它给人们留下的财富更是十分丰厚的。新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前进,而新事物最终要战胜旧事物,历史就是这样迂回曲折地向前发展着。本书由赵东艳编著。
  • 娇涩弃妃很倾城

    娇涩弃妃很倾城

    【◇◆逝忆】新婚之日,他与别人亲亲我我,怨恨难消,既是最爱亦是最恨,一夕之间,她成为慕容家的大小姐,昔日容颜不改,而他竟是冷峻的大皇子,身边女人无数,娶她却又将她当作妓女一般蹂躏,看到肮脏的自己,对他的恨意油然渐生,封离城,这个亲手毁了她的一生的人,令她家破人亡,却在她失去一切的时候重新爱上她,潇然梦下,为了皇位为了女人,争权斗势,输赢不定。
  • 丹道剑神

    丹道剑神

    修炼一途,聚源气,凝元丹,开天府,建星河,看破生死轮回。
  • 重生之娇女种田

    重生之娇女种田

    【新书《农女福田》火热连载中,求收藏求推荐!】一朝醒来,云裳又嫁人了!还是同一个男人,骆棠!上辈子,他们过了一辈子,斗了一辈子,他宠她,她却嫌弃他出身太差。直到他为了她,死在她的面前,她才幡然悔悟。所幸,老天给了她重新来过的机会。这一世,她要做一个尽职尽责的小妻子,为他生儿育女!还有,上辈子害了他们的那些人,一个也不能放过!
  • 管理学(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管理学(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管理学作为管理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其主要任务就是研究管理活动的共性,总结和提炼管理工作的一般规律,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地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水平。为更好地向读者展现管理学所反映的客观规律以及对管理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本书分五个篇章,即导论篇、计划篇、组织篇、领导篇、控制篇,对管理理论的发展以及管理所包含的基本职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因此,本书既作为中高等院校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一般性读物进行知识了解。
  • 温炖的小时光

    温炖的小时光

    她那么美,浑身BlingBling发着光,但却很彪悍还会打架,他是她的上司,冷酷无情,但异常聪明又内心温暖,两个人一起共赴温炖的小时光。
  • 虚空大武仙

    虚空大武仙

    十魂大陆,天地争雄,成仙成圣,混沌天地,宇宙十界,十魂大陆,一为断魂……一个不小心穿越无尽虚空,进入十魂大陆,二十五岁,变成三岁,由三岁开始遇上两位天困之人,得其传继一步步走上武仙之路,为寻回家之路,为解心中之谜团。得遇一位长得与老婆一模一样的公主,尝试着当驸马的瘾,斗志斗勇,只求保护自己,保护心爱之人。原本孤单伴路,却不想出现一具穿越清尸,僵尸随行,一路披荆斩棘,什么成仙成圣,什么是长生不死,任由你神佛满天,一路照杀不误,只为一朝无尽虚空,超脱一切,穿越回家路。
  • 最终读者

    最终读者

    北城的烟草大户肖家的小霸王被他那出格的爹打伤,气得离家出走,却偶然卷入了不同时空的人贩子窝点,这一切都好像做梦......直到与那个她遇见,他找到了人生的真谛。两人在危险中患难相识相爱,从而开启了一个新世界......少年们与人贩子斗智斗勇,却发现其中有更大的隐情......
  • 国师夫人炼成记

    国师夫人炼成记

    何姑娘以为当朝的国师大人不仅抠门小气,而且还兼具审美畸形、味觉无能等小众属性。当她意识到这只是她YY的而已时,她已经被国师大人拎到碗里,只好乖乖的嫁了。
  • 盛世丑妃

    盛世丑妃

    她——圣龙王朝丞相之女,亦是天下第一丑女,丑到出生之时,当即吓呆亲爹,吓死亲娘。他——圣龙王朝三王爷,亦是天下第一美男,美到举手投足之间,都能勾人心魂,动人心魄。皇帝的一道圣旨传来,他得娶她,她得嫁他。大婚之日,花轿抬到门前,她从轿中下来,却发现王爷府大门紧闭,门上贴着张纸条:本王怕洞房之日被吓死,再三斟酌,所以决定抗旨,誓死不娶天下第一丑女。看着纸条上那嘲讽之极的话,红盖头之下的她脸上染起了淡然的笑,今日你娶也得娶,不娶也得娶。于是——“砰”一声剧响,紧闭的大门被她一脚踹开…→☆→☆→☆→☆→←★←★←★←★←★←片段一:风姿绝色的三王爷斜睨着她,嘴角尽是讥讽的道:“蓝大小姐想嫁人想疯了吗?若你寂寞难耐,本王的侍卫到愿意代替本王,忍辱满足你的洞房之愿!”他的话音刚落,一侍卫便走向了她,然后还没等近到她的身边,一抹寒光袭来,侍卫的脖子便立刻飞血四溅,然后倒地而亡。眨眼间,三王爷的脖子一凉,赫然一把匕首抵在了他的咽喉上:“三王爷,若你喜欢葬礼与婚礼同时举行,我乐意奉陪!”片段二:“贱人,好好的学着,稍后本王等着你伺候呢!记住,若你不能让本王尽兴,本王会让你生不如死!”三王爷冷冷的说完,与自己的侍妾当众上演起了激情一幕。某女子则乖乖的找了个椅子坐了下来,慢条斯里的给自己泡好了杯茶后,轻抿了口,随后精精有味的看向了面前缠绵的二人。“表情太僵硬,声音太难听,动作又不够完美!失败!”某女子鄙夷的摇了摇头,好心提点道。刹那间,缠绵的二人目瞪口呆的看向了品茶的女子。品茶女子立刻耸了耸肩,脸上露出了抹歉意的笑,再次轻抿了口茶后,红唇轻启道:“对不起,你们继续!若再发现不足之处,我尽量不纠正!”片段三:“呜呜呜…”一浑身水淋淋脏兮兮的男子,嚎嚎大哭的走进了房中。“小四四,谁欺负你了?”某女子眯着眼,看向了圣龙王朝著名的傻子四王爷。“他们不给小四四来找姐姐玩,还把小四四推进了池塘中!小四四好冷哦!”傻王爷撅着嘴说完,身子像泥鳅一样钻进了某人温暖的怀中。“很好!”某女子一把推开了傻王爷,蹭地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呜呜呜…姐姐你把人家推倒在地啦!人家屁屁好疼,你快帮人家揉揉啦!”傻王爷满脸委屈的看向女子,小腿乱蹬着。“姐姐现在没空帮你揉!”某女子白了眼地上撒娇的男子,扭头往门口走去。“姐姐你要去哪里啦!别丢下小四四啊!”傻王爷哀怨的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