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89500000003

第3章 三,两宫太后

陈太后住在御花园西边的延年宫,周太后住在御花园东边的颐寿宫。最初搬进来的时候,陈太后身边的内侍宫人对此都感到不忿,太后娘娘是先帝文宗的嫡妻正后,周娘娘是什么,先帝的一个妃子而已!若不是生了儿子,一旦先帝驾崩,就等着打发去守陵,她凭什么迁到东边的颐寿宫,而把个破落的延年宫扔给陈太后住。瞧瞧,这延年宫阴冷潮湿,哪里像是住人的,给鬼住还差不多!

陈太后约束住了吵吵嚷嚷不肯服气的内侍宫女们,她告诫他们:时移势易,须乐天安命,谨慎本分!延年宫清净,正好奉道修行,哀家从此就住这里了。

本朝以孝治天下,皇后是天下之母,所有的臣民从道理上说都是皇帝皇后两陛下的孩子,皇帝和皇后受天眷顾,代天抚育苍生万民。而陈太后是皇帝名份上的母亲,是嫡母。太后自有太后的奉养孝敬,所以退处宽闲,悠游岁月,享受天下臣民供养,亦属天经地义。何况陈太后在做皇后时也早早结蓄了一些财物。皇上是靠不住的,他跟自己终究隔着肚皮,他再孝顺,头一个也是去孝顺周太后;宫里当值的侍奉的那些内侍宫监,又有哪个不是小人腔、势利眼,陈太后为人再好,那也是过去的事了,现在呢,宫里都是周太后当家作主。

陈太后的延年宫于是一天天的变得门庭冷落,陈太后呢,也一天比一天瘦,太医院使领着太医来给太后诊治,把了脉,看了舌苔,又问了近日来的饮食消纳,便回奏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太后娘娘玉体安康并无大碍。

陈太后听了回奏,默然半晌,方才慢条斯理地说:卿家诊断如此用心,真是有劳诸位,徐院使,现如今太医院居然穷得连笔墨纸张都买不起了吗?

太医院使一怔,正不知如何作答,陈太后把脸一沉,冷笑了几声,道:前来替哀家诊断,竟然连张药方都开不出来!太医们进宫诊治,难道都是这么敷衍塞责?想想也是,哀家不过是延年宫一个等死的寡妇,无权无势,无足轻重,这诊治不诊治的,原本无需太医们当成大事,摆在心上!

这话把太医们吓得半死,当下磕头如捣蒜似的恳求太后娘娘恕罪息怒,陈太后叹了口气,挥挥手终是放过了太医们。

汪皇后得知此事,心中不安,隔日前往延年宫时,带去了山参、灵芝、雪蛤、官燕等滋补之物进呈太后。

陈太后淡淡地说:将死之人,活一日是一日,还要这些东西作甚!

汪皇后敛衽长拜,正容道:母后于儿臣有大恩,儿臣何日敢忘。母后这里但有所缺,知会儿臣,便想方设法也要补上,唯望母后颐养玉体,添福增寿,如此方是儿臣之幸,亦是社稷臣民之幸。

陈太后说:哀家果然没有看错人,中宫有你这样的皇后,真真是祖宗有德,天下幸甚!

这之后,陈太后努力加餐饭,她既不服气也不服老,她才多大?离半百还差几年!

她虽然努力吃,却依然瘦,虽然瘦,精神却又旺又好;她的话也说得越来越少,很多时候都是别人说,而她默不作声的听,只是当别人正说到得意处时,她会冷不丁的盯着你看那么一眼,这一眼就象根剌,让人感到极不舒服。

不过比起前朝旧代的那些丧权失势甚至是形同被囚的落魄太后,陈太后又可以说是幸运的。她毕竟还生了一个女儿,她的女儿燕国长公主如今经常进宫来看她,很多时候也就留在延年宫里陪她唠叨闲话。燕国长公主若是几天没来,陈太后就越发念念叨叨,恨不得马上派人去请去催去叫。

汪皇后呢,晨昏定省,几乎天天都来,太子也常常跟着汪皇后一起来。而这座冷僻空旷的延年宫也因为燕国长公主和汪皇后这两拨人的时常来到,才使之有了人气,有了一些只有逢年过节时才有的喜庆。

汪氏努力以一个贤慧的媳妇和有德行的皇后这样的面目出现在人前人后,她坚持每天的晨昏定省,陪两位颐养天年的太后聊家常说闲事。

比起于她有大恩的姨母陈太后,她现在更喜欢周太后一点。所以每天到延年宫请安问好,她都巴不得时间快些过去,幸好陈太后话不多,简单的问候几句之后,陈太后就会让她去周太后那儿。

陈太后总是说:又来看看我了,真真难为皇后了!天天都要如此,皇后不容易啊!又或是说:皇后该去颐寿宫了,周娘娘怕是等不及要见到孙儿哩!

汪氏听了这话常感无言,往往特意多呆片刻,才肯告退。在前往颐寿宫的途中,坐在高敞步辇上的汪皇后,时常会想:延年宫真的太旧了,早该修修了。本宫是不是抽空跟皇上说说,叫内府和工部派人来修整一下。

但是这念头常常一闪而逝,汪皇后不知道怎么跟皇上提,而她要是提了,周太后那边又会怎么看怎么想这件事。

皇后母仪天下,太后呢,辈份比皇后高,母仪天下的资格也比皇后老,而眼下的内廷名义上母仪天下的尊贵女人却有三个,身为儿媳的汪皇后唯有做小伏低,谨慎侍奉,才不会有差错。

从陈太后的延年宫出来,走上长长一段路,再穿过中间的御花园,便是座落在内廷东南方的颐寿宫。

颐寿宫占地很大,里面池沼楼台,奇珍异物,应有尽有。这颐寿宫最初是太上皇退位后的居处,后来当宋太后临朝称制,喜爱颐寿宫的高爽雅丽,便也一直住在这里。

每次当皇后的车驾进入了高大威严的颐寿宫的大门,汪氏总是要深深的呼吸一口气,的确在阳光明媚,花木扶疏的颐寿宫仿佛就连空气也要比冷僻破败的延年宫来得新鲜甜美。

事实上,单从名字来讲,也能让人略知两宫的不同。延年宫,顾名思义,不过是苟延残喘,延续性命的意思;而颐寿宫呢,听名字就知道其中有颐养天年,万寿无疆的含义。

难怪周太后要抢着搬进本来是属于陈太后的颐寿宫。周太后智者千虑,却也有一失,当她忙着搬家的时候,陈太后却坐镇于朝廷,以太后之尊,颁下懿旨,指定了册立汪氏为后。周太后原本中意的唐氏,阴差阳错变成了永福宫的贵妃。这一步之差啊,那可就是天地之遥!

周太后的母亲与唐贵妃的祖母是一母同胎的姐妹,这也就是说,唐贵妃是周太后的娘家后辈。唐贵妃的母亲春水候夫人陆氏为立后一事拜托过自己不知道多少次,周太后当时满口应承,信誓旦旦的许诺说:等到吾儿即位,咱跟谁亲近自然就立谁做皇后。再说唐家的孩子我打小就是知道的,长得既好,脾气也和顺。

结果不承想,陈太后背后插手,假借先帝遗诏,迅速将汪氏册立,而且就连周太后自己的太后尊号还是朝堂上的宰相接受了陈太后的谕旨才诏告天下的。

这前后两件事可把周太后气得半死,她原本指望的是自己的儿子登基,再由自己的儿子当今的皇帝率群臣恭进贺表,敬奉生母为太后,并上尊号进册宝。象现在这样算什么?周太后的尊号地位难道是陈太后的一道谕旨所封赠授予的!这样一来,即使将来两宫同尊,然而天下皆已知陈氏太后是主,而她周氏太后是从。

况且好戏还没完,那陈太后使奸弄巧,接着便授意宰相及大臣应该给两宫太后议名份,定礼制,立仪轨,比如:受贺,谒庙,祭陵,谁在前谁在后?臣下朝贺赞拜如何唱名称讳?这些虽是小事,但马上就要照办遵行,胡涂不得。何况小可见大,这既是伦理秩序,又是祖制国法,弄得清则母慈子孝,天下归心;弄不清,则臣民生疑,非议四起。

大臣们原本就会无事生非,现在受陈氏指使,都觉得大有文章可做,于是七嘴八舌,纷纷呈上奏章,说什么尊卑有序,系祖制所定,虽然皇帝孝养,两宫并尊,到底应有所区隔。所以顺理成章,皇后陈氏称皇太后,而贵妃周氏宜称帝太后,以正嫡庶,以示区别,如此则宫闱慈和,上下谐安,而天下臣民万姓亦不会因疑生惑。

皇太后!帝太后!皇太后在前而帝太后居次,周太后览疏大怒。如此一来,吾颜面何在?难道日后吾见陈氏,仍要持妾侍之礼恭谦退让自逊一筹?于是卧床、绝食、拒不接受内外命妇朝贺。

皇帝前来劝之,周太后手指着儿子,声色俱厉,怒不可遏:陈氏容我不得!宰相大臣容我不得!难道皇帝也容我不得!早知如此,先帝龙驭上宾,吾即落发出家,为先帝守灵祈福,也好过在这里看别人脸色!听臣子们肆无忌惮的非议谤讪!哼,哼,听他们胡说八道,吾固然脸面无存,皇帝难道就有面子!本朝孝治天下,生母尚在,皇帝既不亲也不孝!吾且问皇帝,皇帝心中到底亲谁孝谁?

皇帝生受生母一顿痛骂,无词以对,讷讷而退。等到第二天早朝,皇帝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架势,把满腔怒气泄向群臣,当庭痛斥大小臣工,无事生非,离间母子,睽隔两宫,欲使宫闱不和,居间投机,从而邀名搏誉,令朕深恶痛绝!乃命有司下诏告之天下:陈氏嫡母,周氏生母,抚养朕躬,同体一心,宜两宫并尊,不分庶嫡,本朝以孝治天下,故天子当率臣民百姓以天下奉养两宫太后。

皇上动怒,臣子们立刻安分守己,以后受贺,谒庙,祭陵,凡是两宫太后同时出现的场合,必是陈太后由东廊入、西廊出;周太后由西廊入、东廊出。献祭的时候,由陈太后首献,皇帝亚献,周太后终献;奠酒呢,则由周太后首奠,皇帝次奠,陈太后三奠。这样两宫太后完全做到了平座并起。

象在皇帝奉表上两宫皇太后尊号的仪式上,也亏得大臣们绞尽脑汁,想出了这样的见面方式。两宫太后同时由东西两边的侧殿进入大殿。然后陈太后的宫监口宣贺词:延年宫太后贺颐寿宫太后喜!并问颐寿宫太后好!

随后周太后的宫监也口宣贺词:颐寿宫太后亦贺延年宫太后喜!亦问延年宫太后好!

这仪式从此固定下来,但是以后的情形就演化得较为滑稽,两边都选声音宏亮音调高亢的太监来负责吆喝,所以那互相祝贺的声音响得几乎能把大殿的屋瓦给震下来。

礼仪上地位上或者尊号上超越陈太后已是不大可能,象现在这样两宫并肩,不分高低的局面,周太后虽然不太满意,但也只能是这个样子!

周太后有点不肯罢休,这辈子陈太后一直都压着她一头,现在宫里终于轮到自己当家作主,这下扬眉吐气,自然更要拿出当家作主凡事说了算的派头来。

于是进奉两宫太后的方物贡品从此都要让颐寿宫周太后先挑,挑剩下的看不上眼的才会分派给延年宫一点,而且周太后动不动就设下宴席,邀请陈太后前来赴宴。

每次陈太后应约而来,周太后都把颐寿宫布置得花团锦簇,春意融融,至于隆冬尝新韭,盛夏饮仙露,更是不在话下。她就是想在陈太后面前炫耀自己所住颐寿宫的富贵豪奢和气象万千。她要让陈太后自惭,因为跟颐寿宫比,她那个延年宫简直象个破烂不堪的寒窑。但是周太后每每总感到失望,因为从陈太后的脸上看不出太多的喜怒哀乐。陈太后没有表情的表情,简直绝了,它让周太后老是认为自己吃了亏,花了精力、花了银两,置办了无数的山珍海味,打造了若干的精巧陈设,满以为陈太后会夸赞,会羡慕,会比较,会嗔怒,结果呢,陈太后吃过,玩过,品鉴过,依然心平气静,无动于衷,全无一句好或不好的置评。

这样的宴席办过几次,周太后便有些索然无味,甚至内心更加气恼:陈太后阴阳怪气地摆这个架子,难道以为我要巴结奉承于她!这真是气死人了!

于是再没有了请客邀宴之事,两宫之间除了年节寿辰需要彼此逢场作戏之外,平时几乎断绝来往。

周太后从来不是个本份人,她的家族曾经出过两个皇后和四个皇妃。陈太后呢,出身于名不见经传的寒门小户,纯粹因为当时垂帘听政的婆婆宋太后,有心压制豪门大族的势力膨胀,难以控制,故而选定来自穷乡僻壤没有任何根基的陈氏当了文宗的皇后。

因为从没把陈氏放在眼里,周太后从纳入后宫做贵妃的那一天起,心中就有取代陈皇后做中宫之主的念头,到了涎下了皇子,这念头就更在心头反复缭绕,无时无刻,无休无止。

她在文宗皇帝的枕边吹风,她的家族也在外朝活动,当一切就快要大功告成的时候,宋太后恰恰病了,陈皇后立马就搬到太后的宫中,衣不解带的端汤侍药。周太后还以为趁着皇后被太后绊住,正好可以加紧进行废立之事。

有一天,她终于忍不住了,旁敲侧击的提醒文宗说:皇上答应过的诏书,臣妾推荐弘文阁的许学士草拟为宜,不知皇上怎么看?文宗听了,哼哼哈哈,不置可否。

直到有一次,文宗被追问急了,这才向她转述了宋太后的说法:老身有如此佳媳,何人敢轻言废之!

听到文宗皇上如此一说,周太后的黄梁美梦从此破碎。那天她整整流了一晚上的泪,哪怕文宗一再安慰她:你有儿子,将来封为太后,也等于做了皇后。那时虽然两宫并尊,而你却有儿子可恃可依,后宫内廷谁敢不听你的!

现在她当上太后了,后宫内廷上至汪皇后,下至刚进宫的太监宫女都以她周太后为尊,只有陈太后似乎还不太买她这个颐寿宫太后的帐。

周太后如今就想让陈太后放下那嫡妻正后的臭架子,乖乖承认这后宫内廷的主人是颐寿宫的周太后。

陈太后虽然深知“时移势易”这个道理,但要她就此服软低头,那可是万万不能。她跟颐寿宫已经是交手多年的对头,周太后能使出什么样的招式,她都心知肚明。不管周太后张牙舞爪,跳得有多高,都只是虚张声势而已,因为由始至终她作为先帝的嫡配元后,皇帝的嫡母太后,始终都能压住先帝的妃嫔们一头。有这个底气在,陈太后就能用这心平气和,冷静淡漠的态度来降服周太后的咄咄逼人。

两宫太后并体同尊,彼此对峙,互不谐和,身为皇后厕身其间,颇有点不好做人,纵然皇后竭尽全力想左右逢源,两处讨好,可惜两宫太后并不肯领受皇后的这番美意。

面对自己一手提携的汪皇后,陈太后到是不欲皇后夹在当中为难,曾经说过“两宫之间,皇后能不参与当不参与!搅在其中,动辄得咎,讨不得好去!”,而周太后则在私下里发话:延年宫的那个老东西,你们今后谁也不准去尊崇她,就让她在延年宫自尊自贵好了!

幸而皇上生性仁孝,尊养生母周氏的同时,并没有减杀嫡母陈氏的应有礼遇,所以关起门来,延年宫的陈太后还是可以颐指气使,说一不二。

同类推荐
  • 晚清落日(1900-1909)

    晚清落日(1900-1909)

    伴随着义和团最后的呐喊声和八国联军入侵的枪炮声,中国跨入了20世纪的第一年1900年。这似乎预示古老的中国将延续着自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民族危亡、救亡图存、旧与新的搏杀格局。在20世纪的第二个年头的1901年,清朝政府被迫与八国联军签定了辛丑条约……
  • 异梦计之忆梦三国

    异梦计之忆梦三国

    天地之间莽苍苍,一时多少豪强。胜负由来不久长,去如大江水,奔流向远方。书藏万卷胸次广,细数百代兴亡。功成身退早还乡,平淡心中事,无语对斜阳。他,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成绩一直属于垫底,但因为一次空间扭曲,把他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她,美丽校花,对历史了如指掌,但因为一次意外,使她同他一起,梦回三国。
  • 从三国开始的穿越

    从三国开始的穿越

    突然的来到三国,本来以为是个争霸流,谁知道想家的时候竟然能回去。带着地球的特产来三国交易,以为是个两界交易流,谁知道统一了三国以后突然出现了第二个世界。老天爷,你到底是个什么流?
  • 大明从零开始

    大明从零开始

    特种兵灵魂在时空夹缝中读书破万卷,重生为朱元璋。带徐达、汤和一起白手起家,荡平四方,收获爱情,驱逐鞑虏,恢复汉人河山,创立大明王朝。“没想到开局就是地狱模式,要啥啥没有。不过,有我就够了!”朱元璋如是说。
  • 色泪

    色泪

    论世间苍茫大地谁主臣服,成王败寇虞姬罢唱。历史永远是史官所书写的历史,也永远都是胜利者的凯歌和失败者的哀歌。在那无数修辞无数润色的历史之下,究竟还有多少是真正的史实。层层叠叠的泛黄书页之下,装订的是所谓真正的历史,而不管是正史野史又是否真正是我们的祖先所经历的呢!当年的欧阳沫也同样认为成功人士就是正面人物,而恶人自有他负面的东西,但是命运给了他一次亲自推翻这个想法的机会。原来成功者并非完全正面,而败者也并非如此不堪。
热门推荐
  • THE BATTLE OF THE BOOKS

    THE BATTLE OF THE BOOK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遇你成殇

    遇你成殇

    他不止一次的向她表白,只是尹沫都拒绝了,他每次表白都需要鼓起莫大的勇气,只是每次遇到的都是挫折,虽然明知道每次都可能会碰的头破血流,但他仍然要去做,面对一个如此喜欢她的优秀男生,尹沫也有自己说不出的苦……
  • 希腊神话故事(上)

    希腊神话故事(上)

    希腊文化源于古老的爱琴文明,他们是西洋文明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在那原始时代,他们对自然现象,对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难解,于是他们不断地幻想、不断地沉思。在他们的想像中,宇宙万物都拥有生命。然而在多利亚人入侵爱琴文明后,因为所生活的希腊半岛人口过剩,他们不得不向外寻拓生活空间。这时候他们崇拜英雄豪杰,因而产生了许多人神交织的民族英雄故事。这些众人所创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经由时间的淬炼,就被史家统称为“希腊神话”,公元前十一二世纪到七、八世纪间则被称为“神话时代”。神话故事最初都是口耳相传,直至公元前七世纪才由大诗人荷马统整记录于“史诗”中。
  • 迩言

    迩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晚唐不良人

    晚唐不良人

    先天体弱的刑侦教授穿越回大唐,成为一名缉捕盗贼的长安不良人。
  • 仙尊我从天上来

    仙尊我从天上来

    仙尊化身下凡历劫。天下道门林立,乱世之中,求证仙果!简介无力,此书无后宫种马,无系统。PS:老书《太上问长生》已经完结。企鹅群:1064387285
  • 趣谈逻辑

    趣谈逻辑

    本书希望通过趣谈逻辑,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智慧天地,初步了解逻辑知识,培养逻辑思维。逻辑理论比较抽象,但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六十种曲紫钗记

    六十种曲紫钗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流年中青涩的你

    流年中青涩的你

    别人眼中的他,高冷学霸,腹黑又心机。苏瑶却觉得他暖!睿智果决的宠妻狂魔!别人眼中的她,朝三暮四,脚踩两条船。顾烨却觉得她纯!把她当宝一样宠和疼!别人都说是苏瑶高攀了顾校草。只有顾烨知道他这漫漫的追妻路多艰难!他们一路相携,从校服到婚纱。人前他是她的哥哥。人后他化身为狼,薄唇贴上她的嘴角!“宝贝,良宵苦短,我们来生个小包子好不好?”苏瑶扶着腰逃跑,这家伙需求量太大,总是欲求不满,好烦!男女主身心健康,双洁(1v1甜宠暖虐)推荐阿罗完结作品《妃常嚣张:君上,来战》非常好看的仙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