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89700000010

第10章 用汗水补回震灾损失的王焕明

1976年的强烈地震,使开滦矿区遭受了严重创伤和破坏。面对罕见的自然灾害,有着“特别能战斗”光荣传统的开滦矿工和家属并没有被震倒,他们从废墟中爬出来,擦干了身上的血迹,掩埋了亲人的尸体,立即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恢复生产斗争,涌现出一大批抗震灾、补损失、做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开滦林西矿的共产党员王焕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王焕明于1953年3月20日出生在一个煤矿工人家庭,父亲王绍景,在开滦林西矿井下挖煤几十年,把全部力量都献给了采煤事业,1956年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父亲的言传身教,使王焕明从小就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矿山,盼望接替父辈的事业,当一名开采“光明”的矿工。1973年8月,21岁的王焕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来到开滦林西矿,接过父亲手中的锹镐,当了一名采煤工,从那一天起,王焕明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扎根井下,当好新一代矿工。他在师傅的指教下,边学边干,仅三天就掌握了挂梁、打柱的基本要领。按照规定,新工下井要有一个月的适应期,可王焕明在下井第八天就向班长提出要求,开始单独作业,第一天就独自一人打了八棵柱子,达到了独立作业的标准。他天天多要任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班打柱子由八棵提高到三十五棵,大红的表扬喜报连连贴在班前会的板报上,许多老工人都竖起大拇指,称赞王焕明是棵“好苗子”。

当时正值“文革”末期,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加上部分地区不稳定,全国多个省市的煤矿停产,煤炭供应十分紧张,有的城市只有几天的存煤,给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影响。国务院领导非常着急,动员相对稳定的煤矿大力增产,“以丰补欠”。为了给国家提供更多的煤炭,开滦矿务局开展了热火朝天的生产活动,决心要在“四五期间”使煤炭产量比矿井设计能力翻一番。为实现这一目标,开滦工人不讲代价,不计报酬,奋发大干,努力为国家“出力、救急”。王焕明在老一代矿工的熏陶和引导下,在国家最急需煤炭的时刻,继承和发扬了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的光荣传统,天天打高效、献工时、做贡献,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多打柱、多出煤上。1975年1月,为了带动更多的青年,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多出煤,王焕明在区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王焕明青年突击队”,向全矿区共青团员发出了倡议,提出了“一天干完两天活儿,一年走完两年路”的口号和目标,从此,他带领青年突击队成员天天打高效,班班创水平,自己每天都坚持早下井、晚上井,带头多担任务,先后十几次打破本区和全矿单人打柱最高纪录。

王焕明自从入矿到发生强烈地震前夕,从来没有待过一个轮休日和节假日,三年多的时间,他共多打柱子4400多棵,为国家多出煤炭1.3万多吨。他于1974年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连续被评为矿、局、市级劳动模范。

1976年7月28日,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强烈地震,在强震袭来的一瞬间,山摇地动,房倒屋塌,将王焕明埋在下面,左脚两处被砸骨折。他挣扎着爬出来,马上意识到地震的严重性,此时,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家人和脚上的伤,而是邻居们的生命安全和矿山的存亡,暗暗嘱咐自己:灾情这么严重,我不能光想着个人,现在正是考验一个共产党员的时候。强烈的责任感激励着王焕明,他来不及多想,强忍伤痛,寻着嘶哑的、撕人心肺的呼救声,争分夺秒,冒险救人,用双手连续扒出十三名职工和家属,然后,他拖着一只受了重伤的脚,来到了矿上。他站在一片瓦砾废墟之上,看着心爱的矿山变得千疮百孔,望着高高井架上那停止转动的天轮,像一把钢针扎在心上,他立即找到矿领导,含着热泪要求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自己。当时,矿上急需保卫人员,他毅然背起了钢枪,带伤昼夜巡逻,保卫自己的矿山。

由于强烈地震的破坏,井下的电断了,风停了,地下水迅猛上涨,短短的时间,林西矿十水平和九水平先后被淹,八水平也危在旦夕。如果八水平再被淹没,林西矿就会失去出煤的主要战场,恢复生产的时间就会更长,困难就会更大。为此,矿党委向全矿职工发出了“打闸堵水、排水保矿”的紧急号召,一批又一批的工人到井下探险、排险,可就是没有把这个任务交给王焕明所在的采七区,而是让他们在地面搞运输和基建。王焕明听到这一消息后,风风火火地赶到区里,找到党支部书记问:“下井排险,为啥不叫我们去?”支部书记对他说:“矿上没安排我们下井,再说,你的脚还伤着呢!”王焕明急切地说:“都啥时候了,还管伤不伤的,只要能动,就应该下井!”于是,他瞒着区领导,每天先在地面干活儿,下班后不休息,马上和其他区的工人们一起下井,参加打闸堵水。

打水闸需要大量的黄泥,每包足有一百多斤重,王焕明拖着受伤的脚,扛着沉重的黄泥袋子,吃力地行走在齐胸深冰凉刺骨的水里,每迈出一步,伤脚就像针扎一样疼痛,当时,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为了保住矿井,尽快恢复生产,我这一百多斤就豁出去了。送一袋黄泥,来回要走四华里,别人一班运八趟,他却运了十六趟,干一班下来,由于连泡带累,他那受伤的左脚肿得溜圆,工友们看了,都心疼地劝他:“你快休息休息吧!”而王焕明却说:“脚一麻木,就不疼了,没事!”第二天,他的伤情加重,左脚已经不能动了,工友们将其送进了医院。大夫给他的左脚上了固定夹板,并一再嘱咐他:不能再下井了,不能再干活儿了,必须老老实实地休息七天。可是王焕明却想,党中央和全国这么关心灾区人民,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希望,西方国家胡说什么:开滦要全面恢复生产最少也得二十年,我们一定要以快恢复、早出煤的实际行动,证明开滦工人阶级是有志气的!想到这些,他再也待不住了,一瘸一拐地来到采七区施工现场,投入了恢复五号井的工作。

高大的五号井绞车房,地震时遭到严重破坏,而当时余震频繁,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王焕明全然不顾这些,忘掉了大夫嘱咐,全力投入了抢险修复工作。脚上带着夹板干活不方便,他干脆拆下来扔掉。脚肿得厉害,穿不了鞋,他就光着脚干,受伤的脚踩在碎石乱砖上,钻心地疼痛,但他一声不吭,硬是带伤大干了十天。

经过下井排险人员的昼夜奋战,“打闸堵水、排水保矿”取得了胜利,矿党委决定陆续恢复生产。经研究,让采四区首先到条件成熟的工作面下井出煤,王焕明所在的采七区仍留在井上搞基建,王焕明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想:开滦一天不全面恢复生产,国家就少七万吨煤,自己是青年骨干,不仅要尽早参加恢复生产,而且要尽快地把地震造成的损失夺回来。他以地震前自己当队长的采七区十人青年突击队为例,逐人逐天算了一笔账:地震之后,共有152天没有下井出煤,按每人每天打七棵柱子的效率计算,一个人就少打了1064棵柱子,从1977年3月初到年底,还有三百天,如果这支青年突击队再成立起来,三百天之内,每人每天除完成当天的任务外,再多打四棵柱子,年底就可以把地震造成的损失补回来。他挨家挨户地把其他九名青年突击队员召集在一起,把自己要提前下井补损失的想法一说,大家都非常赞同,当天就向矿党委提出申请,要求再次成立“王焕明青年突击队”,立即到采四区出煤。几天之内,王焕明带着大家连续六次请战,终于得到矿党政的批准。

1977年3月8日,“王焕明青年突击队”来到采四区,投入恢复生产。他们下定决心:夺补细账天天算,两天要顶三天干,不管遇到什么变化、什么困难,也不能让算细账、补损失、做贡献的计划落空。

从井上重返井下一线,对于他们来说,本来是非常熟悉的工作,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8371工作面由于停产时间过长,顶板破碎,压力太大,生产条件非常困难,另外,从这些青年突击队员来讲,连续七个多月未下井,体力也有些不适应,地震前,一个人把一棵一百三十多斤重的铁柱子抄起来、支上去,得心应手,可是在重新下井的第一天,却都抱着铁柱子直摔跤,打一棵柱子出一身汗。王焕明是下了决心的,不论困难有多大,也要闯过去,不论“头三脚”多难踢,也要把步子迈出去。他组织大家边适应、边操作,一时,全工作面热火朝天。正当大家干得起劲的时候,由于顶板压力大,工作面一连出现三处冒顶,最严重的地方塌方七米多远,矸石不住地往下冒落,如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严重事故,影响采面生产,甚至会危及工人安全。这时,王焕明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煤炭,他二话没说,抄起七尺大板直奔冒顶处冲去,其他几名同志也紧紧跟了上去,有的递料,有的挂梁,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控制了顶板。险情排除后,他们又回到各自的岗位,继续大干。这一班,王焕明一人打柱子26棵,比震前效率提高两倍半,全队十个人完成了相当震前23人的工作量。

在下井参战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条件变化,工作面几乎天天冒顶,王焕明鼓励大家:现在是爬陡坡、上台阶的时候,是考验我们的关键时刻,全矿职工的眼睛都在盯着我们,我们只能往前头冲,不能往后退。大家一个心眼儿一股劲儿,越是有困难越是往前闯,越是条件差越是多做窑,天天算细账、补损失、多打柱、多出煤。3月15日,王焕明到外矿开了一天会,回来后听说矿上搞高产,他家未回,饭未吃,买了一书包干粮,支了两盏矿灯就下井了。正在采面准备收工的青年突击队员们看见之后,开玩笑说:“咱们的队长要在采面拼了!”大家见王焕明没回家就下井了,虽然都已经干了一班,但谁也不肯上井,都坚持留下来和王焕明一起连班大干。区领导怕他们身体顶不住,几次劝他们上井,但没有一个人离开。王焕明带领大家在采面连续奋战了三班、二十四个小时,除完成本职任务外,还多打补损失柱子114棵,多出煤220多吨。有人问王焕明累不累,他回答说:少睡了点觉,多干了点活儿,是有点儿累,但想到为国家多出了煤,超额完成了补损失计划,累点儿也不显了。

王焕明经常想:说话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办事要丁是丁、卯是卯,一步一个脚印儿,这是当好一名矿工的标准。从3月8日重返一线那天算起,他就用这条标准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天天算细账、补损失。4月5日这天,王焕明不慎把小手指碰骨折了,班长让他走,同志们也劝他上井,但他谢绝了大家的好意,始终没离开工作面,一直忍痛干到换班,这一天,他带伤完成了11棵柱子。从3月8日到4月8日,一个月的时间里,王焕明不仅完成了本职任务,而且多打补损失柱子291棵,一个月完成了两个半月的工作量。到1977年7月28日,在纪念抗震救灾一周年这一天,王焕明除全部补回地震损失外,还多打柱462棵,整个青年突击队提前四个月实现了抗震灾、补损失的计划,为国家多出煤1.7万多吨。

王焕明这种抗震灾、补损失、为国家拼命多出煤的思想和行动,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万名职工的高度赞扬,矿党委专门发出通知,号召全矿干部、工人向王焕明同志学习,并在全矿掀起了以学习王焕明抗震灾、补损失、做贡献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热潮。几天时间里,全矿725个生产小组、5000多名职工制定了学赶王焕明、补损失做贡献的规划,全矿呈现出多出煤、多超产的新局面。

领导的表扬,群众的赞扬,并没有使王焕明骄傲自满,反而使他更加努力。

不久,全国第五届人大会议召开了,党中央向全国人民提出了新时期的总任务,发出了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号召,使王焕明备受鼓舞和激励,他把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同本职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五届人大闭幕后的第二天,就响亮提出了“反骄破满继续干,三年走完五年路,六五规划五五完”的设想,并给自己提出了“三破三创”的具体目标(日打柱破39棵的纪录,创45棵的水平;旬打柱破241棵的纪录,创250棵的水平;月打柱破643棵的纪录,创650棵的水平),并向全矿职工发出了倡议。这一天,王焕明提前两个多小时下井,一到工作面就要了48棵柱的任务,等其他同志到采面时,他已经打了13棵柱子,经过一班的紧张劳动,超过了日创45棵柱的指标,一个人完成了四个人的工作量。

新的纪录不断刷新,新的水平不断出现,但王焕明仍不满足,为了抢时间、争速度,多弥补地震造成的损失,他和青年突击队员秦宝忠商量,准备两个人包打9681全采煤工作面的柱子,再创一个新的水平。这个工作面全长140多米,而且条件比较差,最矬的地方只有零点八米高,要包全工作面,需要打220棵柱子,这样大的工作量,平常得十个人才能完成,有人开玩笑说:“他俩也就是在井上鼓着肚子唱唱高调儿。”但王焕明、秦宝忠却坚决地表示:“说了算、定了干,困难再大也不变!”下井之后,他俩紧密配合,紧张战斗,完成了任务,创出了全矿双人打柱的最高纪录。

王焕明就是凭着这种永不满足、永不停步的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奋战井下采煤第一线,用自己那双勤劳的双手,为祖国、为现代化建设挖掘“乌金”、开采“光明”。1974年到1981年,他八年完成了十五年的工作量。他那不怕苦、不怕累,一天顶两天干,一心为祖国多打柱、多出煤的精神,在开滦矿工中广为传颂,人们都称赞他是“特别能战斗的年轻人”。1976年荣立抗震救灾一等功,同年被共青团唐山市委命名为“铁心大干社会主义的好青年”,1978年被煤炭部命名为全国煤炭战线劳动英雄,先后三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唐山大地震已经40年了,而王焕明那大干不止和地震后算细账、补损失、做贡献的模范事迹,却永远印刻在开滦矿工的记忆中。

(老吕)

同类推荐
  • 时间的沉沙

    时间的沉沙

    这是一部关于人生与时间的诗集,收录了本书作者张珂的290多首诗作。作者以碎片化的记录手法,将时间的意义揉碎在诗歌的海洋中。这是一部感悟时间、体味生命、格调高雅的诗集。不向时间低头,顽强地活下去,将生命的意义融入奋斗的行动中,生命才有安慰和从容的节奏。生命不会因为在时间面前的渺小而显得慌乱,生命留给时间的是从容的脚步和彰显自信的尊严。
  • 与克拉玛依分居的美人

    与克拉玛依分居的美人

    本书以作者的个人经历为主线,大致分为“故事”、“故人”、“异域”、“异地”几个部分,叙述与抒情结合,文字流利,有雕琢而未过分繁缛,善体悟而传情尚能节制,可归于广义的文化散文。
  • 一年只有六十天

    一年只有六十天

    《一年只有六十天》选取了著名当代诗人芒克到目前为止创作的一些优秀现代诗歌作品,体现了一个诗人对于生活和人与自然的思考。芒克的诗歌老辣大胆,是难得的现代诗歌样本。
  • 名家名作精选:朱自清散文

    名家名作精选:朱自清散文

    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名家名作精选》系列收录了22位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这里有他们的离合悲欢,苦辣酸甜,他们为青春歌唱,为爱情幽伤,在特别的岁月写下了特别的文字。让我们随他们的笔迹再回味一遍青涩年代,再温习一遍陈年旧事,让我们再感动一次……
  • 现代文坛断片

    现代文坛断片

    《现代文坛断片》作者赵国忠多年从事散轶文的搜集、整理、研究。很多鲜为人知的名家名作在读者的视野中得以回归,这些散轶文学术价值很高,作品的作者诸如李健吾、巴金、凌叔华、林徽因、陈梦家、曹宝华、卞之琳、穆时英、俞平伯、巴金、徐志摩、、范烟桥、张爱玲、钱君陶、周黎庵、赵萝蕤、穆时英、徐志摩、郁达夫、俞平伯等,这些散轶作品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的鉴赏和研究都有着极高的价值。
热门推荐
  • 晨与夕之恒

    晨与夕之恒

    这里有六个不同的国家,她是邱月国公主,16岁那年她化名游历遇到了一个心动的男子,她因为和亲的命运,收起天真单纯,恢复公主身份嫁给邱盛王爷,那个她化名游历时遇到的心动男子,只是再遇见时却没有了心动的感觉,她一生中遇到了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他们不是不优秀,只是遇到的时候不同,便有了不同的命运,众多优秀男子中,最终那个人到底是谁呢?
  • 梨花之殇

    梨花之殇

    雪无声无息地盖在身上。龙羊峡上白茫茫一片,尚思图和他的弟兄们埋伏在龙羊峡两边的悬崖上,整个身子都藏在大雪里面。他们伏在这里整整一日一夜,身子一动不动,和天地浑然一体,仿佛全是死物。这时,从峡口三三两两地走来数个行人,里面有妇女,有小孩,都是平民的打扮。尚思图目光锐利,虽然他们一身宋朝百姓的装束,但金人和宋人的相貌很有区别,这些人高鼻子,深眼窝,双瞳呈冰蓝色,明显就是金人乔装的探哨。尚思图暗骂:“狡猾的金狗!”龙羊峡从前是大宋的疆土,现在却在金国地域范围内。
  • 幸福只要一点点

    幸福只要一点点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绝色女王的完美生活

    绝色女王的完美生活

    【甜宠文】本文是一部重生小说,讲述了杀手林幽雪重生后成为军人后与这个世界的亲人的事情,面对姐控的弟弟林浩阳和同为重生者的冷毅宸,她该何去何从。……弟弟不是亲的。“能不能让我一个人待会”某女生气的说,某男瞥了一眼“媳妇,你又想要离开我,我不管,你去哪里都要带我”某女无奈的“我不离开你,我那里也不去了。”某女就这样生活在了某男的宠溺下哪里也不能去。
  • 把我锁进你的心里

    把我锁进你的心里

    *恋爱为主,破案为辅高三的乔沐心同学在开学第一天就对走在校园里的一个帅哥吹了声口哨,这让陈弘文同学满脸黑线。在陈弘文同学走进教室的那一刻,乔沐心同学恨不得钻进桌子底下,这个一中第一女流氓居然害羞了。本来乔沐心同学以为他是高一新生(因为以前没见过),撩一下没什么,没想到他竟然是自己的同班同学!这不得不让表面流氓,内心比谁都纯洁的乔沐心同学感到窘迫。而他居然还对自己笑了下,并指着自己旁边的座位,对着班主任道:“老师,我想做那。”*白净高富帅vs古怪精灵女流氓*一边恋爱,一边破案,传统刑侦与心里侧写的结合欢迎大家加入把我锁进你的心里读者交流群,群聊号码:695925929
  • 如意

    如意

    扁担胡同和眼镜坑有关任如意的传闻一时间闹得整个任州城纷纷扬扬……其真真假假云里雾里实在叫人无法分辨。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任如意的家在任州南关扁担胡同,他是跟他爷爷任二先生在眼镜坑边出生长大的。先说扁担胡同。任州城里很多大街小巷的名字和它们的位置、形状或作用有密切的关联。比如柴市街和炭火巷过去是专门卖柴禾和木炭的;竹竿巷是专门卖各种竹竿和竹篾器具的,甜水巷是因为巷子里有口甜水井,风箱巷集居着几家做风箱的木匠……而扁担胡同不一样,它的名字不是因为胡同里有人做扁担或是卖扁担,它是因为又细又长,形状象条扁担才得了这个名儿。
  • 中国电影的起源

    中国电影的起源

    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的诞生,确实经历了欧洲国家中许多科学家、发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长的实验过程。他们对运动的光学幻觉进行了科学探索与实验。《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电影的起源》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大众阅读。
  • 从现在开始当男神

    从现在开始当男神

    这是一个骚破天际的故事,平行世界,妖兽群起,麒麟,凤凰等传说中的生物纷纷现世。本没有觉醒神子系统的林轩偶得酷帅系统,且看林轩如何一枝独秀。林轩:“以前,我是个好人,直到……”
  • 斗罗星起源

    斗罗星起源

    斗罗星,亿载岁月无尽传说,武魂之法甚至传至外界,其中走出几代神话,可谓一颗神奇之星,而其源来倒底是什么?武魂的由来又是什么?终是无人可知,无人可晓。曾记否,一名命运男子,只为拯救世界而生;一位血气修罗,战遍世间,斩断无尽邪恶,发扬武魂之道。一代代英雄佳话可歌可泣,斗罗星诞生的传说,此刻拉开序幕!
  • 医笑回眸0a

    医笑回眸0a

    他用万年到修为换得她重生,与她相遇,一切都是注定。且看盛京冷家的废材嫡女是如何调教忠犬夫君,带领冷家走向青云大陆到顶端。小剧场;冷凌霜声音沙哑到说:何人在门外喧哗?丫鬟小青苦笑不得的说;“小姐,门外的风家小少爷,大皇子,还有云世子来抢亲啊,小姐你快出来啊。”小青向着门大声叫喊着。只见冷凌霜横街一脚“你给我去解决”。本文绝宠结局一对一美男美女cp多多,欢迎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