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91500000008

第8章 这是父母欠的孽债

多多手臂上的烫伤随着时间的推移完全愈合了,只是留在手臂上隐约可见的疤痕永久记录下了曾经发生的一幕。那疤痕红红的、鼓鼓的,像是一只还未蜕化的蝶蛹,只是不会动。然而,将多多送人这件事对多多内心造成的伤害,比起手臂上的外伤来要严重得多。

也许,多多还不懂得内心受的是什么伤,但有个事实毕竟存在,那就是她知道父母并不喜欢自己。她常常问自己,为什么不把姐姐换给别人,而要换自己呢?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要自己?她心里有很多的疑问,但却不知道怎样去找到答案。她开始封闭起自己小小的内心世界,常常一个人坐在屋后的树下发呆。虽然有时,她还会去找同龄的小朋友去耍,或者到河里去捉小鱼,但她已不再依恋父母的怀抱,她甚至不想也不愿意投入父母的怀抱,她的心与父母之间有了明显的距离。

接连几天,多多都没喊过爸爸妈妈,她对任何人都不喊。切饭的时候喊她就切,不喊她,就呆呆在一个角落坐下,或站着。即使有和她说话的人,她也爱理不理。

陈建川看着原本活蹦乱跳的多多,突然间变得不爱说话了,他几次试着把她抱在怀里,都被挣扎着,逃出了怀抱。

这天晚上,陈建川躺在床上对坐在床沿上给红琼和多多补衣服的杨召珍说:“咱们以后别想把多多换人了,我去过贾林青家,他们家孩子多,多多去了,可能饭都切不上。”

孩子都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要说杨召珍真狠心将多多送人,其实内心也是很难过的。

现在,只要睁开眼睛,看着多多,她的内心就充满了愧疚。她觉得自己对不起多多。很多次,也试着和多多说话,尽量将好吃的给多多,但多多都不领情,常常是不开腔不出气地走到一边。

本来就性情暴躁的杨召珍忍不住怒声呵斥多多,但呵斥的结果,往往是多多对母亲更加反感,弄得杨召珍也无可奈何。

杨召珍仔细地做着针线活,说:“不要再提换多多的事情了,想到这事,我就不舒服。多多经过换她的事情后,整个人都变了,与我们也不亲了。想到贾林青看多多烫伤后,一点表情都没有,我的心就冷了,说啥子也不再换自己的娃儿了。”

陈建川责怪道:“当初还不是你找的事情,你这叫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不说,还让自己的娃儿受伤。”

“哪个早晓得哇。事情都出现了,就只能这样。以后,我们加倍爱她还不行吗?赎罪吧,娃儿就是父母欠的债。”

按照规定,凡是年满七岁的孩子都应接受教育。由于农村学校条件有限,一个班上,同上一个年级的学生,年龄差距基本上会有两到三岁。山东村的孩子父母一方有城镇居民户口的去了福贵镇中心小学,农业户口的去了乡村小学。村里只有陈玲玉能上福贵镇中心小学,因为她的爸爸是军人。

杨召珍看着渐渐长大的红琼,内心里有种满足感,觉得孩子长大了,也应该上学了。自己就因为没读过书,只上了几天识字班,除了能认识自己的名字和一到九几个阿拉伯数字外,其他都不认识。为了孩子上学,她早早地给红琼准备了军绿色的书包,还有铅笔、橡皮。

9月1日这天,杨召珍早早起床,做好早饭,喊上红琼起床吃饭。吃饭后给她换上了一套干净衣服,让陈建川带着她去学校报名。那时一个年级一个班,乡村小学共有五个年级,五个班。

到了学校,红琼发现陈梅、陈菊松、陈晓生跟她是一个班。

第一天背着书包上学的红琼,对读书的热情并没有她的母亲高。她甚至还不太想上学,还是被哄着去的,母亲告诉她,读书有多少好处,还有很多的细娃儿和她一起耍。

红琼到了学校才知道,上课不能讲话,要坐端正,要听老师讲课,还要写字,放学后,要做家庭作业。这突然的变化,让她有些适应不过来。往往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她在下面不是打瞌睡就是用颜色笔涂书本上的图片,有一次还被老师罚站过,也挨打过手板。

多多看着红琼每天放学回家后就坐在凳子上,趴在桌子上做家庭作业,但她好像并没有认真做,而是东张西望,有时还给多多做个鬼脸。好奇的多多就凑过去,不是问她这歪(这个),就是问那歪(那个)。

一天,在红琼做作业的时候,多多又凑过去,被杨召珍发现了,大声吼道:“你姐姐在学习,你滚到一边去!”

多多看了看母亲,母亲的眼里都是凶光。她害怕了,胆怯地走到了一边。她看到红琼书上有五颜六色的图片,有些弯弯拐拐的东西,非常神秘。她有些羡慕。偶尔,红琼也会大声地读着:b、p、m、f……她就悄声地学读着b、p、m、f……

多多去找陈秀兰耍,陈秀兰不在家,陈玲玉在做作业。她又去晓生家、陈梅家、陈菊松家,见他们每个人都在做作业。她走了一圈,也没找到一个玩伴,于是自个在地上玩起了稀泥巴。

多多将泥土和上水,像揉面一样来回地揉着,和出的稀泥比她的手掌还大。她一会做成碗,一会做成杯子,一会做成汽车,一会做成小人,想到啥子做啥子。有时还将做好的碗里吐上口水,然后扔在地上,就能发出“砰”的声音。

她自个在地上玩着,正当她玩得高兴的时候,陈建忠担着水桶说:“多多,你还在这里耍稀泥巴,你妈来了,快回去。”

多多看见妈妈手里拿着一根竹条子,向自己跑来。她赶紧将稀泥巴甩掉。说时迟那时快,竹条子一下下落在了多多的手上和身上。

杨召珍看着多多那身泥土衣服,浑身都是气。她拽着多多一边打,一边骂着:“你个挨刀的,朗开这么不听话,衣服我不难得洗嗦。”

陈建忠放下水桶,上前拉了起来,说:“细娃儿就是在地上滚大的。”

杨召珍并没解气,说:“给老子回去在地上跪倒。”

多多回家跪在了院子的地坝里。陈建川看着她,上前把她拉起来,多多挣扎着不说话,也不起来,只是眼泪在眼角打转。也许,在她心里,即使跪下,不要面对妈妈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陈建川说:“孩子她妈,她又啥子了吗?你又打她。”

“你看看,今天才换的衣服,又弄脏了。”

“你给孩子说服教育嘛。”

陈建川说着又去拉多多,要把她抱起来。多多仍然不说话,挣扎着不起来。

杨召珍说:“别管她,她要跪,就让她跪吧,你去煮夜饭,我去打扫猪圈里的卫生。”

陈建川转身进屋做饭去了,杨召珍进了旁边的猪圈屋,院子里只剩下多多一个弱小的身影,她双膝跪在地上,目光呆滞地望着灰暗的天空。

第二天早上,陈建川发现多多身上起了许多凸起的小红点。凭着以前的经验,他想,是不是在出水痘。

陈建川赶紧去猪圈屋喊正在喂猪的杨召珍。杨召珍赶紧跟着陈建川进屋看多多。可能是因为瘙痒,多多坐在床上在用手抓。杨召珍看了看多多的手上,又仔细地看了看她的脸,接着又捞起多多的衣服看了看,说:“就是出水痘。”

陈建川说:“那朗开弄?”

“你去问陈三虎,给她开点药,出水痘至少要一个多星期。”

星期六的下午,放学回家的红琼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当她把作业做完后,在地里干完活的母亲也回来了。她说:“红琼,赶紧去烧火煮饭吧。”

红琼说:“要得。”

灶屋里黑漆漆的,没有一点光线。红琼在灶台上摸着火柴,她划了一根,然后将煤油灯点上。煤油灯是用一个小的墨水瓶做的,非常简单,就是在墨水瓶里放上些煤油,然后用草纸做一个细小的灯芯,浸湿就可以。

紧跟着杨召珍也来到灶屋,说:“红琼,你先把这铁锅洗了,我去看看你妹妹醒了没有,都困了一个下午了。晚上我们炕(烘)面皮来切(吃)。”

杨召珍喊着:“多多,多多。”

多多睡得很死。

她伸手摸了摸多多。多多翻了个身又睡过去了,发出甜甜的鼾声。陈建川到家的时候,杨召珍和红琼已经将夜饭弄好了。

陈建川问:“多多呢?”

红琼说:“妹妹还在困瞌睡。”

陈建川说:“哦,得把她喊醒,困了一个下午了。”

说着陈建川也去喊多多。

“多多,多多,醒醒,该切饭了。”陈建川摇晃着多多。

多多睁开眼睛,陈建川把她抱了起来。多多身上的小红点变成了小水泡。因为出水痘,接连几天都被关在黑暗的屋子里。每天除了切饭就是困瞌睡。

唯独星期三那天,红琼上半天课,她在家照顾着多多,还给多多做了吃的,当然,在多多的要求下,偷偷地放她去外面玩了一会儿,赶在父母回家之前回家的。

陈建川问:“肚子饿了没有?”

多多揉着眼睛,摇了摇头,然后用手要去抓脸上的水泡。

陈建川赶紧拉住她的手说:“不能抓,抓了脸上就不好看,就是麻子。”

多多似懂非懂。

陈建川抱着多多到桌子上切饭时,陈建安从街上回来了,他没进自己的屋子,而是直接进了陈建川的家。他自个在桌子旁坐了下来。接着从兜里掏出了两个麻花,分别给了多多和红琼。

杨召珍知道他肯定没切饭,说:“去拿碗筷来,我们一起切。”

陈建川说:“你今天又在街上打牌吗?少打点,你也二十出头的人了,得成个家。”

“我晓得。”

“给你说,你就晓得,一年一年混起快哟,把年龄混大了,成家就困难。”杨召珍说。

陈建安还没成家,一直是杨召珍的心病。看着陈建良成家后,都有两个孩子了,陈建安还是一个人,让她放心不下。

“我朗开不想成家吗?没得女的跟我,也没人给我说媒。”

他们说得热火朝天的时候,隔壁传来了争吵声、哭声、骂声、打斗声。

杨召珍放下碗筷走出屋。陈建川也跟着出来了,只有陈建安和多多、红琼还在桌子边切饭。

赵月华抓住陈建良的衣领,又骂又抓,流着眼泪,嘴里不停地骂着:“你个龟儿子,有本事就把老子打死,老子不活了。”

陈建良抓住她的头发,用脚踢着,嘴里也骂着:“你个死婆娘,朗开不讲道理?老子输了钱,你就跟我闹,骂老子;赢了钱,给你就安逸。”

“你整天活不干,就知道在牌桌上坐起。当初瞎眼了,嫁给你这个挨刀的。”赵月华越骂越激动。

陈建良“唉呦”叫了一声,推开赵月华,说:“你有本事再嫁呀?你也好不到哪里去,不是我,看你嫁得出去不?”

“哼,不要脸的,去你妈的!”

“死婆娘,你给我住嘴!”

陈建良又一把拧住赵月华的头发,把她按在地上撞,那架势吓得一旁的两个女孩子哇哇大哭。大孩子兰花已经两岁了,比小孩子桂花大一岁,她们看着父母打架,只是一个劲地哭。

陈建川和杨召珍一个拉着陈建良,一个拉着赵月华,劝了这个劝那个。

陈建川拉开陈建良进了自己的屋子,陈建安看着他说:“你球莫名堂,天天就知道吵!”

陈建良没好气地说:“你懂个球。”

陈建川喊着陈建安,“你就少说一句要得不!”

陈建良坐在陈建安对面的板凳上,见桌子上的盆子里还有吃的,拿起桌上的空碗舀起吃起来。

陈建川看着他说:“你也该懂事了,都两个娃儿了,整天就知道在茶馆打牌,能靠得住吗?赌博赌博,越赌越薄,我就没看见哪个靠赌博发家的。”

陈建良说:“我前段时间手气好,赢了不少钱,这两天手气臭,才输了钱。”

“你现在手里又有几个钱?赢了都还好,要是输光了,一家大小切啥子?”

“我就收活路后,打哈牌,又啥子?”

“你呀,赶紧切饭,切饭后,赶紧去弄娃儿。”

陈建良说:“老子才不管,让她妈管。”

此时,杨召珍抱着桂花,一边劝赵月华,一边给兰花说:“喊妈妈别哭了。”

兰花扑在妈妈怀里,说:“妈妈,不哭了。”

赵月华搂着兰花,一边抹眼泪一边说:“嫂子,你说他是不是个人,整天在外只晓得打牌。”

杨召珍说:“我知道知道,你先别哭了,都这么晚了,赶紧起来,别坐在地上,你看在娃娃的份儿上。”

杨召珍一手去拉赵月华起来,好说好歹,赵月华才起来拉着兰花进了屋。

安顿好红琼和多多睡觉后,杨召珍才洗脸洗脚上床休息,这一天也才算结束。

陈建川把煤油灯吹熄了,整个屋子里黑漆漆的一片,伸手不见五指。他比杨召珍先上床休息了一会儿。

杨召珍侧着身子躺在陈建川身边,她说:“今晚这顿饭都没切昌盛,陈建良两口子总是吵吵闹闹的。”

“他们是那性格,有啥法?”

“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我实在不想跟她们住在一起了。再说,我们的住房太窄了,是不是也去村上申请批几分宅基地修几间房子?”

“我们现在哪有钱修房子?”

“去借钱。”

“哪里借?修房子不是笔小数目,我看等以后再说。”

“你也不动脑筋,孩子一天天大了,陈建良也两个孩子了,陈建安遇到合适的也得成个家,就我们现在这房子,朗开住人?我们是老大,先修房搬出去,把这房子让给他们兄弟一人一半,也就解决了他们的住房问题。再说了,住在这里也憋屈。”

“怎么憋屈了?”

“你看我们院子前面,陈建强加修了一间猪圈把我们的房子都挡完了不说,还把我们过上过下的路都封了。”

陈建川在一旁默不吱声地听着。陈建强加修猪圈时,陈建川主动找过他协商,希望挪动一点,别挡住他家的房屋。但陈建强好像是有意要那样干,不光超面积加修了猪圈,还把陈建川他们过上过下的一条路给封了。

为了那条路,陈建强与陈建川两家有了一次激烈的争吵,甚至找来了村里的领导调解,但由于陈建川家势单力薄,领导的调解还是有偏向的,最后没有改变结局,陈建川他们只得另外绕道走其他的路。因为那条路,也导致了两家心理的隔阂。

杨召珍继续说:“我都看好一块地,在那里修房子,屋基肯定好,而且那地我还找风水先生看了。”

“你哪个时候找人看的?我朗开不晓得?”

“你,家里啥事你操心过?”

“人家说啥了?”陈建川来了兴趣,赶紧问道。

“说那屋基很好,朝向也好,不但家业兴旺,后人也有发展。那块地就是我们的菜园地。”

提到菜园地,陈建川实在是清楚不过了。那是去年底才分得的。1982年1月1日,党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1983年又下发文件,明确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之后,全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每一个家庭都得到了一定数量的土地使用权,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想种多少就种多少,谁也管不着,农民再也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了。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农民完全被束缚在土地上,失去了人身自由,农民在自己耕种的土地上没有自由选择耕种的权利,也没有离开土地的权利。假如谁要想干点小买卖,那就要割你的资本主义尾巴,被批斗。而陈建川所在的村是在1981年年底实行的这一新政策。

陈建川说:“农村的宅基地要经过村上批,按照人头批,这事好不好弄?”

“事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不相信,村上不给我们批,过几天我就找村上。就是不批,我也要修房子,那地是我们家的地。”

陈建川问:“钱从哪来?”

杨召珍说:“信用社贷款。头场赶场,我在街上碰见你在信用社工作的同学贾辉了,他问起我们的情况,我说想贷点款修建两间土墙房子,就是没担保人。他问需要多少,我说三百块钱。”

贾辉是陈建川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同学。陈建川上三年级时,父亲生病去世,作为家里的长子,也算是家庭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不得不辍学回家,帮着母亲干农活。贾辉却很幸运地一直念到高中毕业,毕业后,进了信用社工作。

陈建川说:“既然这样,我明天去信用社,先把钱准备起。”

夫妻俩越说越兴奋,完全没了睡意,好像他们所想的房子马上就要修建起来,似乎马上就能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了。

杨召珍接着又说:“只要我们夫妻同心,黄土也能变金。等把这房子修好了,我们再想办法,弄点其他东西来做,争取多挣点钱。庄稼人,虽说守点庄稼饿不死人,但除去成本也剩不了啥子。”

“那是,一步一步地来,日子总会过得越来越好的。”

他们有一搭无一搭地摆着龙门阵,直到外面响起了雄鸡报晓的啼叫声,才觉得时间不早了,催促着彼此,赶紧睡觉。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乡村小路蜿蜒曲折,漫无尽头。陈建川头上戴着斗笠,肩上披着蓑衣,脚上穿着破了几个洞的水鞋行走在乡间的泥土路上,深一脚浅一脚。他的步伐迈得极大,他要赶紧去街上的农村信用社找贾辉贷款。

大街上,行人不少。有的站在街沿上卖起了鸡蛋、茶叶、食盐等生活用品,街上出现了少有的热闹。

这种场面是随着国家政策对市场经济的逐步开放出现的。1981年7月7日,国务院文件里有句大实话:个体户也是劳动者。但是个体户也被限制在拾遗补缺的范围:“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应允许雇少量帮工和学徒。”少量指的是七人,超过这个数字,就成了资本家。那时,资本家就是剥削者的代名词,因此,并不好听,也是不允许的。而那时的个体户是专授予城里人的名称,农村人望“城”莫及。直到1982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允许农民进城开店、设坊、兴办服务业、提供各种劳务”的经济政策,胆量大的村民,开始尝试着做点小买卖,更多还是将自己家产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交换,卖点鸡蛋换点油盐肥皂之类的生活用品。

还没到上班时间,陈建川赶到那里时,信用社的大门紧闭着,他趴在门上,向门缝里张望,里面亮着灯光,隐隐约约能看见里面有人说话。

突然有人站到了陈建川的身边,问:“陈建川,你这么早就来了?”来人是他村的陈作然。

陈建川说:“早点来,今天当场人多。”

陈作然还不到五十岁,却已是满头白发了。由于过度抽烟,一嘴的牙子焦黄。他的个头不高,顶多一米五左右。他把披在自己肩上的蓑衣取了下来,拿在左手上,说:“这个雨昨晚下到现在,都还不停,气温越来越低了。”

陈建川说:“啥时候了,再不冷?现在是数九了,转眼就要过年了。”

陈作然说:“是啊,时间过得就是快,你家年货都准备了吧?”

“准备啥哟。”

信用社的门嘎的一声开了。陈建川往里面望了望,没见着贾辉的身影。他对陈作然说:“你先办理吧。”

陈作然站到柜台前,从自己裤腰里掏出一个小布袋子,再打开布袋子,把里面叠成一个卷的钱掏出来。这些钱里面,只有一张最大面值的十元人民币,其他都是五元、两元、一元的。他数了又数,整整数了三遍,才把钱递进去,交给柜台里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问他存多少钱?他说一百。

陈作然家的经济状况相比陈建川家要好得多。陈作然带着两个已经结婚生子的儿子陈武、陈海在村里干起了烧砖的买卖。父子三人合伙打窑洞,烧砖瓦。

陈建川站到了信用社的街沿边,他来回地走动着,不时将脑袋伸长,望着信用社的柜台里。他几次想问柜台里的工作人员,贾辉来了没有,但却没有那个勇气。他有些胆怯,也有些腼腆。他不喜欢求人,也不喜欢麻烦人。早上他本来是想让杨召珍来贷款的,杨召珍说她不识字。他想拒绝,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杨召珍说他的脸是床单包的,怕见人。

陈建川怀着不安的心情来回在信用社门前徘徊,虽说只是向信用社贷款,但多少有些难以启齿,特别是在自己同学面前。这世道,没有担保人,款贷不了。

“陈建川!陈建川!”突然一个声音叫住了他。

陈建川向后望了望,是贾辉。贾辉穿戴整齐,左手撑着雨伞,右手拿着一个公文包出现在他身后。

贾辉说:“来了有一会了吧?”

陈建川说:“刚来一会。”

贾辉知道陈建川的来意,说:“你爱人都把事情给我说了,我这就给你办。”

陈建川说:“麻烦你了,老同学。”

“客气话就别说了。”贾辉走在前面,陈建川跟着他进了信用社。

不到十分钟的工夫,陈建川贷款的事情就搞定了,拿到贷款来的三百元钱,陈建川连连给贾辉说了好几声谢谢、麻烦了之类的话。

离开信用社,陈建川没有立即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农贸市场。农贸市场的西南角有个专卖牲畜的地方,卖猪、卖牛、卖羊就在那里。他要去那里看看行情。家里的母猪产了十头小猪,还有一天就满月了,他要去看看现在的小猪行情,估计着能卖多少钱。两天前,他碰见了兽医站的兽医,让过两天给他家的小猪骟了。

农贸市场的景象非常壮观,人们在人潮中涌动,说话声、叫卖声、猪叫声、羊叫声,人与畜的声音交替着,声声入耳。陈建川艰难地在人潮中挪步,一只手却紧紧抓住裤子口袋,生怕贼娃子将自己贷款的钱给偷走。

好不容易挤到了卖小猪的地方,陈建川东看看,西瞧瞧,一会问这猪朗开卖的,一会又问那猪朗开卖的。陈建川只是问价格,却不给人回价,人家觉得他没买猪的诚意,也就不搭理他。

整个猪市转了一圈下来,陈建川心里多少有些底了。他便准备回家,但他刚走出农贸市场门口,意外碰见蔡家村自己三爹的儿媳妇王丽芬。

陈建川的爷爷生了十二个孩子,八个男孩,四个女孩。成年后,八个男孩成家了,搬离了祖屋,分散在其他乡镇,有的则当了上门女婿,去了别人家。四个女孩也嫁入他乡,唯独就陈建川的父亲守着祖屋。离陈建川家最近的也就是蔡家村他三爹陈来贵了。

陈来贵已故多年,生前有四个孩子,两儿两女,大儿子不到十岁夭折了,二女儿陈建珍嫁到了黄泥,一年后,随在大庆当石油钻井工人的丈夫移居到那里。三女儿陈建红没有文化,有点憨,有点笨,家人到处托人想把她嫁出去,最后嫁到了永兴覃姓人家。覃家兄弟姊妹多,家庭条件差,覃家三个儿子娶个老婆都不容易,所以当媒人把陈建红介绍给覃海涛时,也就同意了。

覃海涛婚后一年去了部队当兵。在部队上,他踏实、努力、上进,获得了不少殊荣。1972年,根据家属随军政策,全家到了部队。1973年,陈建川与杨召珍结婚时,他们参加了婚礼。1980年,覃海涛转业到了地方彭州市,任某局的局长。

陈来贵的幺儿子陈建行体弱多病,本以为这辈子讨不上老婆了,哪知经人介绍,遇上了成分不好的王丽芬,于是成就了这门婚事。

陈建行与王丽芬结婚后,很快就有了长子陈晓,次女陈落梅。应该说在农村有儿有女是最幸福的事情了,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发现老大是先天性近视眼,而且近视的度数非常高。夫妻俩担心陈晓不能干农活,于是他们又生了一个儿子陈达,是个健康的男孩,也如他们所愿了。

然而好景不长,陈建行由于长期操劳,本就不好的身体更加雪上加霜,意外检查出得了肺结核,从此丧失了劳动力,一家的重担落到了王丽芬身上。好在王丽芬一家与陈建川一家走得近,遇上农活,就得靠陈建川兄弟三人去帮忙。

陈建川看着嫂子王丽芬在农贸市场大门口与一堆人围着,便问她:“嫂子,你在这干啥子?”

王丽芬说:“我上街来买斤盐巴,老弟,你也在赶场呀?”

“是啊,建行哥身体怎样?”

“药罐子,一年四季不断。”

“孩子们都好吧。”

王丽芬说好后,然后又给陈建川说了一堆有关她家孩子的具体事情。

说陈晓和陈达学习成绩都还可以,希望他们以后能考上大学,这样就可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说陈落梅在一个星期前收到在彭州市的三姑父覃海涛的来信后,第三天就乘坐长途公共汽车去了他那里。

王丽芬还说,陈落梅到了她姑妈家,姑父说给她找点事情做,在那里待着,以后就在那里处理个人问题,哪怕找个菜蔬队的也比回老家种地强。

弟嫂拉了好一会儿家常话,陈建川也告诉了王丽芬他家要修房子的事情。王丽芬一个劲说是好事,只是有些愧疚地说,兄弟,你看嘛,我家陈建行这个病号,不能来给你帮两天忙,对不住!

“你个短嘴巴,你死到哪儿去了,大上午办屁那点事情都没办完,现在都啥时候了?”陈建川刚走到自家院子的地坝边,杨召珍站在街沿门口的骂声就迎了上来。

陈建川脾性很好,再怎么骂,都是笑脸相迎,这让杨召珍心头更气。

杨召珍能不生气吗?早上切过饭,冒着雨在地头干活,眼看中午时间快到了,就得收工回家,给在读书的红琼煮饭吃,免得上学迟到。饭煮好后,左等右等就是不见陈建川的影子,问了过路的一个又一个人,都说没看见他。难不成是贷款没办下来,没办下来早该回家了。如果办成了,这整个上午躲到哪个犄角旮旯了,是不是把贷款的钱搞丢了?想到这些,杨召珍非常不安。她甚至让红琼去街上找了一趟。

现在看见陈建川回家了,她的气就来了,骂声也随自己心头的火气膨胀起来。

陈建川笑着说:“孩子他妈,火气小点要得不,你这声音像高音喇叭,生怕乡里乡亲听不到你的声音呀。”

“你安逸哟,出去就是一个上午。”杨召珍没好气地说。

“我也没耍,贷款办好了,我去农贸市场看了下猪价。”说着陈建川就将贷款的钱从口袋里掏出来,交给杨召珍。

杨召珍认真地点着钱。一旁的陈建川一边看她点钱,一边说:“今天我碰到王丽芬嫂子了,她说她家陈落梅去了彭州市覃海涛哥哥那里了。”

“估计以后要在那里安家。”

“听嫂子说,覃大哥要给她安排个工作。”

“听说他当大官了,不晓得以后能不能帮我们两个娃儿一下。”

“到时找到他帮个忙,可能会帮的,你看,我们结婚,没请他们,他们晓得后,都来了。”

“那得看以后了,毕竟从那以后就没走动,人不走不亲,水不搅动不混。话说回来,他那么远,也走不去的。”

陈建川突然想到了孩子,说:“红琼上学去了吗?”

“不上学,等你呀。”

陈建川又问:“多多呢?”

“不晓得,她长了脚的,我也不能随时背在背上。”

杨召珍说完转身进屋,将钱藏在一个墙壁的旮旯里。杨召珍有个习惯,家里有点钱,不是放在箱子柜子里,而是塞在斜房屋里的泥巴墙壁缝里。而她放钱的时候,正好被在另一个角落里找蝈蝈的多多撞见,多多不声不响地躲在角落,她睁大一双明亮的眼睛,清楚地看着杨召珍放钱的地方。

等杨召珍放好钱走后,多多窜着跑了过去,她仔细地找了起来,一下子就找到了一个塑料袋子装的东西,她用小手将它掏了出来,里面有很多很多的钱。

多多看了看钱,摸了又摸,她想拿一点。她一次次拿了一张钱,又一次次地放进去,接连重复了好几次,最后还是完璧归赵地将钱放回了原处。

多多像发现了什么大秘密似的,脚步跳得轻盈而有活力,而这个秘密似乎天下就她一个人知道,但她也知道,不能告诉任何人。她朝屋里走了回来,眼睛还不时向那处望去。

多多突然从屋子里冒出来,让杨召珍有些吃惊。她问:“多多,你刚才在哪里?看见什么东西没有?”杨召珍担心多多发现她藏钱的事情。

多多说:“没有。”

杨召珍说:“你刚才在哪里耍的?”

多多指了指灶屋,说:“那哈。”

杨召珍又问:“没扯谎吗?”

多多摇了摇头。

陈建川端着饭碗在桌边吃饭。他觉得杨召珍有些奇怪,问:“你把孩子审犯人似的干啥?”

“你切球你的饭,这儿没你的事。”说完,杨召珍就转身进里屋,看了看刚才放的钱,发现钱还在那里,她的心才安定下来。

同类推荐
  • 失去男根的亚当

    失去男根的亚当

    主人公是欲望的化身,他走向森林,森林的残酷让他死去活来,天上的猛禽、地上的野兽,无不是敌意的存在。离别森林返回城市时,他看列了自己的墓碑。一个死去抑或活着都已面目模糊的人,反抗这个世界的方式。只能是逃亡与放纵。这样一种不讲理的真实,正是无数人的生活隐喻,其中利箭一样的悲伤和愤怒,欢乐和疼痛,正穿透岁月向我们呼啸而来……
  • 立正,请向前倒!(中)

    立正,请向前倒!(中)

    朝旭和老王挨着坐的。老王用脚踢了下朝旭,示意朝旭别给说这些。说这些没用。现在的干部谁还这样想?朝旭一时语塞……老王咳嗽了一声,没接着朝旭的话说:“没哪个不让你回家、不准你外出啊!你还不是经常外出办事啊!但你老是回家睡觉就没对啊!你是排长,按规定该和兵同吃同住吧。这是条令规定的没错吧。你这三更半夜、三天两头的往家跑,夜不归营,比我和指导员还回家的勤些。总不对吧?!” 李跃进找了很多理由最后说:“……就是条令也是人制定的,总要有点人情味吧?!”谈话不欢而散。李排长走了。
  • 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

    50亿年的壮丽生涯已成为飘逝的梦幻,太阳死了。幸运的是,还有人活着。地球航出了冥王星轨道,航出了太阳系,在寒冷广漠的外太空继续着它孤独的航程。地球在航行2400年后到达比邻星,再过100年时间,它将泊入这颗恒星的轨道,成为它的一颗卫星。
  • 厚土净土

    厚土净土

    李旭雨先生的作品,总能使人想起了那句老话:文如其人。所谓的心画心声。虽然文章千古事,著文者也是可以有饰伪的,但本性在此在彼总会流露出来。还是如汉辞赋家所言: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 泪水的航道

    泪水的航道

    又到了星期五。每个星期五的下午四点,是徐福和陈冰艳约见的日子。今天,徐福特意早来了一会儿,他要休息一下。室内有点冷。这是一片商品房的住宅小区,室内供暖,始终比不了那些公家的宿舍——不但暖气足,还常常超期供应。徐福的一个朋友曾建议他搬到那里,被徐福谢绝了。徐福喜欢安静,徐福对安静的需要,似乎超过了吃饭和睡眠。徐福平时是个不爱说话的人,更少谈笑,即使在他做二老板的夜总会,工作的时候,大家也很少听到徐福的声音。徐福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神,他安排工作只需这儿看看,那儿瞅瞅,一切就不言自明了。
热门推荐
  • 快穿之论女配怎么走向人生巅峰

    快穿之论女配怎么走向人生巅峰

    叶双双被渣男贱女害死后,心生怨念,被一个野鸡快穿系统盯上后,便走向了穿越各各世界去消除女配怨气,攻略男主的人生巅峰的道路,殊不知被卷入更大的阴谋之中.....
  • 困兽

    困兽

    强大的海域包围着人类的国家,当被困的野兽一般看待着人类。但人类却浑然不知,依然沉迷于自己世界争斗之中。暗夜精灵的降落,作为审判者惩罚着人类世界的纷乱争斗,引起更多的屠杀与灾难。冥冥之中,大海中的鱼人王子卡多出生到了人类的木生国中,卡多是否能追寻出自己的身世?又是否能将脆弱的大地种族从暗夜精灵的魔掌中拯救而出?
  • 快穿:总裁你爱我吗

    快穿:总裁你爱我吗

    【1V1甜宠,内含微耽美】冥界的最大新闻就是冥王因灵魂散了,派自己选定的老婆去救他世人都知就洛风妩不知三千世界,只为把你追到心里,只因那是你软萌无知的后桌(新手位面是个渣文,建议跳过)厌食的画家冷中带毒的宰相……各路总裁任你撩洛风妩:(╯‵□′)╯︵┻━┻
  • 琉璃咒

    琉璃咒

    一个被人遗忘的小镇,一场出人意料的兵变,四个大头兵拐走了副将的新婚妻子,在雪夜里狂奔逃命!
  • 骄阳似我(上)

    骄阳似我(上)

    再没有像顾漫这般的小说,让我们看完之后觉得幸福!从《微微一笑很倾城》《何以笙箫默》《杉杉来吃》到连载七年的《骄阳似我》,千万粉丝捧心期待,绝对不可错过的经典珍藏!“比爱还要多一点?对我来说,就是你。”以后,我们可能再不相见。以后,我们即使相见,也只能匆匆一聚,然后又要离别。也许那时候我们已不会像现在一样悲伤,因为我们彼此不再如此重要或者因为我们已经坚强。然而此时此刻,你要走了,我只能在月台上边走边哭。再见了,我们最后的青春。我们再不能像个小孩一样活着。我们毕业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五星级员工是这样诞生的

    五星级员工是这样诞生的

    精英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造就的!本书作者通过对贝尔实验室的200名精英员工长达十年的贴身研究,发现他们每天的行动中隐藏着和普通员工不一样的秘密。企业成功的关键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所有雇员的生产效率的方法是教给他们成为精英的秘诀,让人人都成为五星级员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改变,直到这个世界为你让步

    改变,直到这个世界为你让步

    人生就是一条数轴,我们只知道它的原点和正方向,当我们站在一个点上,总是容易向后望。殊不知,人生有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点,我们站在“现在”这个点上,才能看清楚过去和未来的界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