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61700000003

第3章 恩情怎能忘怀

那一年,在父母的热望下,我背着行囊离开了家门,来到了这座陌生的城市。只以为这只是求学,不会扎根。没想到自此以后,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因为自己留校,更是因为有了一个家,还有一位敬爱的妈妈。

毕业没几年,我遇上了杨子,一个酷爱读书和创作穿着红裙子的神仙般的姑娘。于是,向往杨家也成了一个小小心愿。在一个过大年前的周末,学校虽还没有放假,但也觉得无所事事,于是与杨子相约去作客。我穿上吴子慧老师伴我去百货大楼选来的羽绒衣,斗着胆儿,飞向时时向往着的杨家门。按着杨子告诉的线路,从儿童公园转向马弄,再向右进入一条窄窄的小弄,便是杨子说过的纺车桥河沿了。那一个井台边上的小门,便是杨子的家。

开门的便是杨妈妈,她个儿不高,胖胖的,皮肤白晰,仪态端庄,一脸笑容如春风拂面,温暖袭人。杨妈笑盈盈地招呼着,把我引到里边的客厅去。进门前的忐忑,进入后的紧张情绪即刻消释了一大半。

小门右边是搭建的厨房。那位站在热气弥漫的炉子前,瘦瘦高高,肤色黝黑的长者,是杨爸爸。杨爸手里点着一支烟,见一个陌生小伙进门来,微微一笑,道声“里边坐”便继续忙他手中的活儿。

走进客厅,只见杨妈今天在裹粽子。过年裹粽是一大习俗,体现一种年味,杨家也不例外。看桌上、板凳上放着一大团筐糯米,一迭迭粽箬,还有切成一片片的一大碗瘦肉……看来今天裹粽子的任务并不轻松。

客厅再里边是厨房改装的小书房,掩着门。杨子利用星期天在书房里复习功课,因为马上就是期终考试。听到我进入客厅的声音,书房门开了,杨子走了出来,见她穿得厚厚的,戴着一顶手工编织的线帽,手捧着一个热水袋,朝我莞尔一笑,算是招呼。杨爸端来了一杯茶,杨妈说:“你们到里边去吧。”她自己继续麻利地裹着粽子。

书桌上满是教材和资料,白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名词和数字,足见复习有多用功。我觉得坐在书房里帮不上什么,反而是影响她的复习,可又不甘心刚进来就离开。见客厅里杨妈独自在忙着裹粽子,心想,家里过年时也裹粽子,自己跟着母亲学过几招的。只是家里裹的是“四角粽”,这儿是“横包粽”。母亲说过粽子的形状主要靠控制粽箬的左手掌控,心想自己肯定也可以裹好“横包粽”的。于是,我走向客厅自告奋勇地向杨妈提出要参与裹粽。杨妈开始一脸惊异,转而欣喜:“读书人也会裹粽子?”

我洗净了手,先看杨妈示范,然后自己动手:先折粽箬做成兜形,然后装上浸胀了的糯米并揿得实实的,中间嵌入一条浸过酱油的瘦肉后,合上粽箬。这时候要特别注意粽角的形状,还有表面的光洁度。最后绕上线,打好结。如此,自己首裹的“横包粽”诞生了。杨妈见之喜形于色:“读书人裹粽也象模象样的。”此时,从厨房端水进入客房的杨爸也绽开了笑容,续了茶水后又上厨房去了。

一个人裹粽子变成两个人一齐动手,进度也加快了许多。杨妈打开了话闸子,问长问短的,拉起了家常。杨家的点滴故事,杨子已讲过许多,今天听杨妈妈饶有兴味地聊起来仍觉得十分新鲜、生动。杨妈说她是浙江绍剧团老旦演员,年轻时饰演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那个白骨精的母亲,是饰演唐僧的著名演员筱昌顺的徒儿。前几年在《于谦》中饰演太后一角在上海连演二十九场,场场爆满。晋京演出后受到阳翰笙的接见,还有梅兰芳夫人的宴请……这让酷爱戏曲的我肃然起敬:眼前这位围着胸爿正在裹粽的杨妈却是一位与六龄童、十三龄童同台演出的绍剧名角,她便是许多绍剧经典剧中的皇太后(《于谦》)、佘太君(《百岁挂帅》)、李母(《智取威虎山》)、崔大娘(《奇袭白虎团》……虽是一片绿叶,却光彩夺目。

杨妈说,杨爸也是科班出道的绍剧乐队成员,后来为照顾孩子才放下乐器离开剧团。现在,杨家三个女儿中,杨大已成家,外孙女满月不久。杨二今天上班,杨子是小女儿。杨爸杨妈都曾教她们学表演或乐器,最后都放弃进剧团而去了企业……

杨妈十分健谈,时而细语,时而发出爽朗的笑声,客厅内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气氛,完全忽略了冬日的寒冷和彼此的陌生感觉。不知不觉中团筐里的米只剩下一小半,时间也临近中午。我想应该返回了,可裹粽还没有结束,临阵离开也不好意思,还是把任务完成再说吧。当然,初次登门是决不能留下吃饭的。裹粽终于完工了,满满两大盆粽子似两座小山,那是今天的劳动果实。我刚想告辞,但见杨爸从厨房里端上一碗碗冒着热气的菜,说“可吃饭了!”我站起来就要离开,杨爸妈却一齐热情地挽留:“太迟了,就吃了饭再走吧。”我一时不知怎好,这时杨子从书房里出来,轻声说:“那就留下吃饭吧,回去食堂也关门了的。”我就不再推辞。不一会儿,杨二也下班回家吃饭。

这是自己第一回走进杨家,也是第一次在杨家吃饭。而且,这不是人生的插曲,而且崭新的开端。

忘不了杨妈送出家门,在井台边上的叮嘱:以后常来玩,星期天没有事就到这儿来吃饭……

从此,我自由地进出这井台边上的小门,杨家成了我离开父母之后的一方乐土。常常与杨子漫步到小河边,信步跨过那座小小的纺车桥,徜徉在东双桥、八字桥和广宁桥畔,留连忘返。

有时留下吃饭,杨妈后来发觉我爱吃鱼,每一回总是煎好鱼,放在我面前。

寒去暑来,这一年的暑假,在杨子期待的目光下,我又走在求学路上。此前,已与许学刚老师一起二下福建龙岩读书,这一年华东师大把学习地点安排在芜湖安徽师大,而许老师因身体原因申请休学,不能同往。这个盛夏,持续高温,还没有台风迹象。杨妈得知我要孤身去芜湖既兴奋又担心。出发前的晚上,又在杨家吃晚餐作为送行。如每一次离家时,父亲总是叮嘱“有否忘了带上钥匙、手表、钱包?”一样,此时的杨妈也是不停地嘱咐着、唠叨着。我起身要回校了,杨妈也送我出门。杨妈跨出客厅,见客厅门外有杨爸刚带回家的六罐可口可乐,随手拿起其中一罐塞在我手里:“带着,路上可喝的。”

当时,只在电视里观看女排比赛暂停间隙,姑娘们在喝各种饮料,总以为那是至高享受。夜里,我把这罐可乐放在旅行包里,想着不能随便喝掉,应该在最需要的时候。

第二天,我乘车至杭州。杭州大学同学多,去前已写信请学新闻的钱渭南预订校内的招待所,买一张去芜湖的车票。此时,学哲学的积夫已毕业留校在人口所,耀鸿回嵊党校任教。学中文的国祥正在等待毕业分配,所以仍待在学校。午后,大家坐着闲聊。看国祥留着短发、光着背,看上去肌肉很发达,象个练武中人,有同学“祥子、祥子”地称呼他。因为高温,大家聊的话题也是如何消暑。积夫说:“有一次去一位老师家里,老师从冰箱里拿出西瓜,切成片让大家享受,一口吃下去,透心的凉,那个爽啊!”如望梅止渴,大家也觉得凉爽爽的。此时,我想到了旅行包里这罐可乐,心想自己还不知可乐的滋味是咋样的,以前只喝过汽水。当然,这个时候还不是喝可乐的时候。

住招待所同室的是一位来自北师大中文系研究语言学的教授,这次他来杭大授课。他坐在床沿上,先听我叙述,然后如同给弟子上课般地教导我:如何选定方向,如何研究地方文史,如何做到一步一个脚印,不好高骛远……觉得受益非浅,有着许多启迪。最后,我要他签了名。

第二天清晨,骄阳如火,我坐上了去芜湖的长途班车。临行前,我把这罐可乐从旅行包里取出放在随身书包里,心想在路上把它喝掉。又将搪瓷茶杯盛上水,把毛巾浸在杯里,以便随时可擦汗。当时的汽车没有空调,公路也是沙石路面。在烈日和高温下,客车向湖州方向进发,车行时有风吹进车厢,感觉凉快,一停靠就闷热难受。几次想取出这罐可乐,又想到中午阳光更炽热,再留着吧。临近中午,气温明显升高。车过长兴进入浙皖交界地带,道路更加崎岖,窗外人烟稀少,有点荒凉。这时,我取出这罐可乐,想打开喝下去。可汽车“吱”的一声,停下了。原来车停在前不着店后不着村的偏僻之地,让大家下车吃午餐。我就不再打开这罐可乐,点了个豆腐羹加一碗饭,努力吃下。午后客车继续赶路,进入了安徽地界,气温也越来越高,心想把可乐再留着,万一中暑了再饮用。

临行前查阅过地图,去芜湖须经过宣城,是盛产宣纸的地方。宣城停靠之后转向芜湖方向,总以为傍晚才会到达。不料四点过后,客车就进了站。我下了车,想擦一把汗,就取出搪瓷杯,打开盖子,手指触到毛巾,水是滚烫的,毛巾也是滚烫的,哪可擦脸?这时又舍不得喝可乐,留着再说。

走进安徽师大,一棵棵苍劲的参天大树,一条条幽深的林荫小道,一幢幢掩映在绿荫里的欧式教学楼,显现着这所学校的悠久和底蕴。而室内设施却非常简陋,学生放假宿舍腾空让我们入住,五六人合住一室。同室的有南通师专研究楚辞已有一些知名度的周建忠老师、泰安的闵军,还有与我年岁相仿的镇江赵永源等。当天晚上开班仪式后,第二天就要考试,这一夜大家就早早入睡了。室内只一台立式摇头电扇,放在靠窗的中间,整夜让它摇头送风。室内高温难耐,这电扇一扫到自己身上,还没过瘾,已摇到他人方向。一夜似睡非睡直到天亮。第二天,大家一起笑谈这一夜享受电扇的体会,便匆匆上教室参加考试去了。

平时考试时,习惯泡上一杯浓茶,这一次带着这罐可乐放在桌上。华师大的考试有它的独特个性:不出难题偏题,题量也不大,就是四五个题,让学生选其中之二三,主要考核学生答题的质量,而且给足时间,时间规定为四小时,可让尽致发挥。当天上午、下午各考一门。试卷发下来了,只是薄薄一页纸,外加数张八开答题白纸。试卷共四个题目,要求选二题作答,看似简单却又一时无从落笔。沉思片刻,慢慢进入了考试状态。接近四个小时时,我才完成答题,其间只喝了几口茶,没有打开可乐罐头,想到下午天更热,考试更辛苦,留给下午吧。

下午考试,我进入状态快,下笔如有神,不到三个半小时就可以交卷了,也只喝茶,没有打开这罐可乐,又带回到宿舍。傍晚我去买来了一个西瓜,大家共享着时候,周建忠老师提议:每天轮流买一个西瓜,不论大小,不要攀比,一个就行。大家一致赞同,这一规矩直到学习结束。因为天天吃西瓜,我把这罐可乐忘记了。

不同于二下龙岩读书期间,第一次只有万云骏先生带着助手赵山林老师唱独角戏——万老一人讲课为主,赵老师中间插上几节课,一个夏天灌输的全是诗词曲比较研究;第二年是方正耀和马兴荣老师演出二人转——方老师讲明清人清小说研究和马老师授元明清文学。而这一回华师大派遣一个专家团队粉抹登场:中文系主任徐森华携高足谭帆授古代戏曲与曲论,高建中讲唐宋词研究,周圣伟激情演说词学理论,听者如饮佳酿,印象深刻。不知不觉中学习结束了,大家结伴上黄山观光。整理行李时,才知道这罐可乐还在,可仍舍不得喝,就带上黄山去吧。

我没有去买登山鞋,也不用持拐棍,自信穿这双后跟有点高的凉鞋也可以登上黄山。随身包上只放着这罐可乐和茶杯,经过屯溪来到黄山脚下,就开始登山了。黄山不愧为“天下第一奇山”,此时觉得不是奇在拥有奇松、怪石、云海,而是攀登天都峰时山道的险峻、窄小。翻过那个闻名于世的“鲫鱼背”时更觉得奇险无比。这时有点后悔不买登山鞋了,可登黄山没有退路,只有继续前行。来到迎客松位置,那是黄山上看“五绝”的最佳看点,也是到过黄山的标志。因为要住在黄山上,这个时候没有也不想喝掉可乐,留待明天吧。

山上昼夜温差大,夜宿高山,盖着厚厚的棉被子听寒风呼啸,松涛阵阵,如进入隆冬季节。清晨没有租棉大衣去观日出,也没有与周建忠老师他们一起登莲花峰,一则觉得凉鞋后跟过高,下山不太舒适。再则,心想留一处观光点,以后与杨子一起上莲花峰吧。于是,一人继续在山上转悠着。又临近中午了,在一处休息区吃饭,又摸到随身包里的可乐罐头,心想午后就要下山返回芜湖了,总不能带回绍兴去。此时,仰望蓝天,白云竞渡;俯瞰群山之外,点点村落,隐约可见,我小心地拉开易拉罐扣子,品着其中滋味,想到了小时的汽水之味,想象积夫所称的第一口冰西瓜味道,也想起杨妈送给这罐可乐时的爽朗笑声。一时觉得这滋味格外爽口,更格外甜蜜,美在心头。

午后下山返回芜湖,再乘坐至上海的列车,然后转乘沪甬开车在凌晨时候回到绍兴。但见绍兴遭遇了一次罕见的强台风袭击之后,环城西路上不少梧桐树横躺在路边,呻吟着。

第二天,我又回到了纺车桥河沿那个井台边上的家门。杨妈见我返回了,看平安无事,连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杨妈担心的是台风来袭,一夜牵挂。杨妈当然不知道芜湖那边仍是艳阳高照,赤日炎炎。我向杨爸杨妈报告了一路走去,直到黄山上才把这罐可乐喝下的事儿。杨妈听后哈哈大笑,道一声:“真是呆大赳(意为傻得可爱)”脸上写满了欣慰的笑容。

这一回读书回报给杨妈的成绩单是:唐宋词研究、明清人情小说研究考试和词学理论的考查均为优秀。从杨妈的称赞声和杨子自豪的目光里,所有的疲惫一时烟消云散。因为学有所得,立即跑到柴场弄许老师家,要求他不要放弃,明年一起上华师大本部完成学业。

一年之后,我与许老师在华东师大完成最后的学习考试。结束这一天,杨子也专程到华师大,还有当时的校领导王文光出差到校。当夜,我和许老师拿着大小盆子和茶杯去食堂买几个菜,四个人围坐在宿舍的书桌上聚餐。因为一身轻松,大家开怀畅饮,载笑载言,好不开心。在随后的两天里,我携杨子先去吴淞小姑家,又去新闸路,走进鲍贤伦、王挺老师家里。那几天徜徉在长风公园、南京路上,享受着“罗马假日”般的好时光。

返回后,因为仍处于暑假,杨妈对我说,想去我家走走。我立即把喜讯告诉家中的父母,这让父母喜出望外。母亲喜滋滋地告诉邻居,邻居婶婶们又奔走相告。一位《三打》中的绍剧演员要到村里来的消息,很快从城隍山传到老屋台门,扩散到大半个村庄。

我先回家作些准备,再回到在县城里的大姐家。第二天,去车站迎接杨爸杨妈的到来。班车到长乐后,小姐夫驾驶三卡车接站,到太平乡政府二哥处休息片刻后,再由二哥陪同着一起向村里进发。山道蜿蜒曲折,坎坷不平,杨妈平时易晕车,而这回却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地说:“这次不算辛苦,相比前几天到东白山军马场慰问演出,这次是享福了。这儿空气好,不会晕车。”到村了,小姐夫停下车,此时杨妈戴上太阳镜,只见此时的杨妈不再是裹粽子时的居家母亲,俨然是一位如王昆、郭兰英、徐玉兰那样的艺术家,端庄、优雅,颇具大家风范。因为家在村最高的城隍山,杨爸妈健步而上。闻讯而来的乡亲扶老携幼,齐刷刷站在路口或家门外,如夹道欢迎,向艺术家投之注目礼。杨妈总是报之以浅浅的微笑。

父母早已在家门外等候,父亲乐呵呵的,母亲笑嘻嘻的,把最珍贵的客人迎进了早已打扫干净的家门。

这是过年才有的氛围。二哥负责去镇采购鱼肉,父亲负责采摘新鲜蔬菜,母亲上灶烧饭菜。父亲难得休息在家,全心陪同客人。父亲生性豪爽豁达,年青时常翻山越岭下平水,过绍兴五云门外去余姚挑私盐,对沿途的风土人情如数家珍,加上熟悉戏曲又博闻强记,与杨爸杨妈两位绍剧人一见如故。他们聊家住楼房的建造过程,聊如何教导子孙读书,聊儿女如何孝顺……屋里充满着快乐的空气。

许多父老乡亲慕名而来,都想领略《三打》电影外生活中的绍剧艺术家风采。一时,乡邻接连不断、门庭若市,母亲总是热情招呼、乐此不疲。

第二天清晨,我陪同杨爸妈在村里游走。走进“老屋台门”,又登上画图山观赏村景,再下梯云桥畔看潺潺流水。最后,走进了马氏家庙。站在那精致的戏台前,曾在许多宗祠戏台上演出过的两位艺术家,也被这大气、恢宏、精美的家庙吸引住了。此时,敬爱的昌翰先生已从嵊州师范退休回乡。先生的父亲是重建家庙的发起者和主持人。先生作为长子,对家庙有着特殊的感情。先生闻讯进来,和蔼可亲的,说家庙往事更是娓娓道来,先生说用石材为主是为了建成永久性建筑。这一根根高大光滑的石柱取材于苍岩施家岙,先用竹排水运至太平,再由村里的大力士们抬进村再打磨而成;这戏台低平设计是为了让看戏人不必仰视,不易疲劳;戏台两根台柱子不用粗木柱而是用两支细长的铁柱,是为了不阻挡观众视线,影响欣赏效果。家庙的特色还在于砖雕、木雕,堪称二绝,都是当时当地和东阳的能工巧匠的杰作。先生还兴致勃勃地读起石柱上的一副副楹联……我是闻所未闻,杨爸妈也连声称道。杨妈对先生说:“小崑有这么大的村庄,这么美的家庙,这么好的民风,这么多的读书人,都是代代传承、发扬的结果,这样的村庄真的很少见。”

此时仍处暑假,已上学的侄子侄女和外甥们都放假在家。他们个个活泼可爱,又聪明好学,得到杨爸妈的喜爱。十年、二十年过后,他们已长大成人成材,杨妈仍能记得他们的名字,常常询问着,时时念叨着。

母亲一向热情好客,更是闻名的家务能手。这二天使出了浑身解数打理饭菜。母亲精心制作的炒榨面、煎豆腐,还有取材于湖塘塍的高山酱萝卜,让杨爸妈连声夸赞。自此,母亲与杨妈结下了深情厚谊。此后两位母亲间的互相牵挂和问候成了一个恒久话题。

第三天午后,杨妈要起程再回娘家——嵊州城南芭弄村。在村口,杨妈与母亲执手话别,杨妈说:“这儿夏日清凉,空气清新,亲友个个热情好客,真是个好地方,以后肯定还会再来。”

杨妈出生在艺术之家,父母兄弟都擅长吹拉弹唱。外祖父母是王金发的弟和弟媳。十六岁时,杨妈被考官慧眼识中,意外地考上浙江绍剧团。因父亲早逝,进剧团后没有几年母亲也与世长辞。作为家中长女,杨妈以微薄工资不时倾力接济家中兄妹。特别是把生病小妹带到身边抚养成人更被传为佳话。

走过澄潭江穿城一段的长长的木板桥后,前面就是芭弄村了。这时,杨妈告诫我:对家人可能出现的怠慢不要在意。我当然不会的。进入村里,迎面就是一个古朴的台门。左边住着大舅,右边是二舅家,二舅生病坐在椅子上,不时咳喘着,显得很难受。原来此行是看望生病的二舅来的。

晚餐之后,天下了雨,没有路灯,整个村子漆黑、安静,觉得这夜有点漫长。经舅舅和表兄弟们安排,杨妈住大舅家,我和杨爸睡二舅小儿子家。这是二舅新建的房子,勤劳的二舅也因此积劳成疾。大儿子住右边,小儿子住左边。走进房里,有二张床,北边靠窗大床是小儿子夫妻加尚在襁褓里的儿子的。南边床归我和杨爸同睡。五人同睡一室,此时想的是尽量早早入梦。只是熄灯之后,一次次被婴儿的哭闹声催醒。

早起后,见杨妈笑吟吟地进来,说就在二舅的大儿子家吃早餐。大儿沉默寡言的,而大儿媳妇热情招呼着。她早已起了个大早在灶头上忙碌着。她小心地端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鸡蛋肉丝面,喝一口汤,感觉挺鲜美的,而他们自己却吃别的,心想杨妈进村前的担心并不存在啊。

离开了芭弄,直接去北站。我先送杨爸妈乘车回绍兴,再回家去。排队检票之时,思想前后,加之这几天的伴随,一时觉得与杨爸妈难分难舍,情深意重。一向不善于称呼人的我,此时学着杨子的称呼爹妈的习惯,脱口而出:“阿爸、妈,你们慢走……”杨爸妈听后,先是一愣,转而相视一笑,杨爸只是微笑,杨妈说:“你放心吧,早点回来!”

自此,我在离开家门、离开父母之后,又拥有了一个新家、一对爸妈。特别是这位妈妈,是一位功底深厚的绍剧艺术家妈妈,一位一直以来视我为己出,疼我、鼓励我、器重我、赞赏我的妈妈,一位当我有失敬时从不指责、抱怨,总是包容、勉励的妈妈。

只是涌泉之恩,却再难以滴水报答。

(写于2016.09.29)

同类推荐
  • 沉默也会歌唱

    沉默也会歌唱

    这是一本你我都会感同身受的书。你只身在异乡打拼,在暗夜里痛哭;你在父母的争吵里深感自己的渺小和不幸,长大后一直在缝合心理废墟,整个青春是一场漫长的救灾;你感觉在某个阶段,人生的路好像都断在眼前,你想改变,却深觉无力;你在贫瘠中长大,受着蒙昧的教育,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青春被谁偷走,你丢失了生命中最珍贵的几年。是的,它讲述的就是我们难以面对的痛楚和自我救赎。这本书,是一个人的大城漂泊记,是一代人的青春出走书。绿妖作为一个外地青年的标本,用自己的十年的生命写就了这本带着温度的书。她在这个城市如何努力,如何挣扎,如何沉默,如何奋起,她所遇到的尴尬和难堪,无所隐瞒,力透纸背,让你惊讶和震动。
  • 母亲河

    母亲河

    这部散文集分《抒情》《记事》《怀人》组成,抒人生感慨,记乡情友情,怀先贤师友。文字清新,情感质朴,蕴意深厚。
  • 乡愁似水

    乡愁似水

    关东盛产蓝靛果。据资料记载,关东也只有三块生长区。有的地方叫乌啄李,有的地方叫黑瞎子果,有的地方叫山茄子你若感兴趣,是否借旅游之便,也去尝一尝?关东有一种珍禽,叫棒槌鸟,专食人参籽。跟着棒棰鸟走,就能找到人参的。你也可来长白山一试。若运气好,没准儿也能寻到“大棒棰”呢。大兴安岭有种野生动物叫犴达罕,学名叫麋鹿,也有人称它为“四不像”的。你若好奇,也可以来大兴安岭体验一下,鄂伦春人的放牧生活。牡丹江盛产狗鱼。奇就奇在,它把出生半年的小牛犊子的头叼住了,硬往江里拽。这样就形成了“牛鱼拔河”的奇观。此景内地人连想都不敢想哪。
  • 搓麻手记

    搓麻手记

    我不怕,我怕什么!老子一不贪污二不腐化三不杀人放火四不争权夺利五不欺世盗名打打麻将怕什么?真的话。七筒,好牌趁早打!你干什么?采访?你就公开讲,想在老子跟前套几句话编编写写然后卖给哪个小报骗几个钱花就是了。缺钱花你就找老子来了,平时头昂得跟公鸡一样。哎!你讲老实话。老子跟你也不外。如今这年头……兑!狗屎(九筒)兑。你一讲话差点把老子一副好牌搞糟了。九万。不就是打麻将吗?好,我给你透两句,稿费提成百分之十。零八年是麻将年你可晓得?谁说的?主席说的。
  • 故宫盗宝实录

    故宫盗宝实录

    故宫第一次对外开放是1914年(民国三年),因为当时清逊帝溥仪还住在内宫里,所以开放范围很小,仅限于外朝区,而且票价非常昂贵,参观的人很少。溥仪被逐出皇宫后,故宫归国家所有,成立了故宫博物院,1925年10月10日,故宫走下神坛,正式对外开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接收了故宫博物院,1958年7月1日重新对社会开放,普通民众花上几角钱就能亲身走进昔日神秘的皇家宫殿。故宫对外开放的陈列主要为两大体系:一是以故宫宫殿建筑为主体的宫廷史迹陈列;一是以故宫藏品为主的历代艺术品的专馆陈列。盗贼们盯上的就是故宫的藏品,特别是位于故宫博物院东部的珍宝馆养心殿内的无价国宝,建国后五个盗宝飞贼无一例外是在养心殿折断了翅膀。
热门推荐
  • 无敌辣条系统

    无敌辣条系统

    天道有轮回,傲世长于眠,我欲长生去,命定不由天!白字当头,王字垫下,单字为皇,皇权在手,天下无双。天恩浩荡,浩气长存,天地初开万物灵长,生灵是为人,精气是为妖,人善智,心善,妖善力,嗜血,人妖自诞生以来,斗争不断,妖以人为食,人以妖为敌,连绵数千年。
  • 不止一点甜

    不止一点甜

    结婚以前,梁青柠从没想过,外表看上去斯文儒雅,清俊明朗的宋嘉予,竟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一面。——宋嘉予:“青柠,结婚吗”梁青柠一怔:“……我们不是才交往三天吗?”他清润的嗓音里透着几分明显的迫不及待:“可是我想娶你,很久了。”
  • 野人踪迹(走进科学)

    野人踪迹(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霸汉(3)

    霸汉(3)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酿就天下大乱。汉室武皇刘正七次蹄踏皇城,以无可匹敌的武力屠尽王莽的各道势力,但其仍不是宿命之帝,心灰意冷终让复国大业由天而定。无赖少年林渺出身神秘,从小混迹于市井之中,一身痞气却满腹经纶,至情至性,智深若海。偶涉武道,以天纵之资无师而成绝世高手,凭借超凡的智慧和胆识自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在万般劫难之后,恰逢赤眉绿林之乱,乃聚小城之兵,以奇迹般的速度在乱世中崛起。他巧造声势,妙借诸雄之力,更以无人能敌的勇猛与战无不胜的军事天赋,带领一群忠心不二的部下征战天下,慑服群雄。历经千战终独霸大汉江山,成一代无敌皇者。他就是——东汉光武帝刘秀!
  • 天尊至上

    天尊至上

    即使凡尘多艰,也不应放弃希望!小萌新,新书新开始,希望大家来捧场
  • 我家冰柜住着妖精

    我家冰柜住着妖精

    “那时我还只是一片雪花,沾染了她的灵气,从而有了意识,雪妖修炼不易,于是我跟随她的每一转世,但是这个女人也太惨了,做巫女的时候被人祭天烧死,做妖女的时候被人在石壁上钉死,好一点的也只有被毒蛇咬死跌落山崖诸如此类。”“怎么会有这么倒霉的人!”,秦关悦整个挂在男人身上,一下一下扒拉着他的发梢。“是啊是啊!”“那后来呢?”男人的声音不自然地顿了顿。“后来我发现那个人好像就是你。。。”“不好意思,我手抖了一下。”秦关悦面无表情地松开了手,柏荼的头发丝-1-1-1-1-1-1(佛系戏精女主X闷骚靠谱男主的斩妖除魔之旅)
  • 白蛇

    白蛇

    《白蛇》是严歌苓经典中短篇小说自选定本中的一部,含《白蛇》《也是亚当,也是夏娃》《魔旦》《白麻雀》《学校中的故事》五部中短篇作品。主打篇目《白蛇》:文革中,因出演《白蛇》而“镇压”的著名女演员孙丽坤被囚于破败的布景房中。曾经倾倒众生的她,在长期的精神压迫与恶劣的生活条件下渐渐变得庸俗、麻木。十月里,来了一个身着旧黄呢子军装的青年,常驻足于她的窗下。不久看守她的女娃告知将有上级派来的人前来审查……严歌苓以诗一般精妙的语言讲着故事,对古老的男女关系进行新的诠释;不可言说、隐隐作痛的爱情,揭示的是非常时代里的幽僻人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女丹氏

    女丹氏

    本故事讲一个现代医学世家一同仁堂重点培养的中成药制药师继承人穿越在一个仙侠世界,凭一手制药技术拜师,终成一个横跨仙,妖,人三界的绝世丹师,暗恋且苦恋着天界第一杀神,上演一场凄美绝伦但皆大欢喜的爱情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