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到大,怀有一个教师情结,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教师,对德高望重的教师,总是心存一份敬爱之心。这主要是受我的启蒙老师——马功联的影响。
他是我小学三年级时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一位不满二十岁的民办老师。可在少年的目光里,老师才智过人,能文能武,充满活力,特别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对我没有一点儿的歧视,总是爱护有加,给予许多关心和爱护。所以,一直以来,对这位亦师亦兄般的小学老师,也如亦师亦父般的邹志方、顾琅川教授一样,总是以为涌泉之恩,虽无以报答,但会铭记于心。每当听到廖昌永倾情演唱《老师啊,我总是想起你》的歌声时候,就自然会想起这位并不年长,可让我极其尊敬的老师。
在那个人口多,教育资源稀缺的年代里,让这位初中学历的小伙走上讲坛,自然勉为其难。好在老师好学上进,虚心向老教师求教,每堂课一般是在老教师跟前试教后,再实施课堂教学。这位年轻的老师在边教边学中成长着,而在小学生童稚的目光里,不会明白老师的讲课水准如何,只觉得老师上课纪律严明,又生动活泼,很快地让学生们觉得“公办”与“民办”老师无甚差别。特别是老师对我极其爱护,格外关心的我学习和成长。在那个图书资料十分奇缺的时代里,有一次,二哥推荐我阅读梁斌的《播火记》。家里来不及看书,就带到学校里。在每一个中午时候,同学们在放松地玩乐,我却心无旁骛地看着这部长篇小说。有一天,老师进教室来了,发现我埋头在看着这部厚厚的、有点破损的长篇小说,伸手翻了一下封面,看了书名,大惊:三年级的学生,就能看长篇小说了?因为没有上过幼儿园,在山村里,小学低年级学生看长篇小说,简直是个奇迹。老师尽是惊喜的目光、赞赏的神情,没有批评,更是作为新闻似的到处宣扬,直到现在也常常提及这个童年时的故事。此后,不知怎的,老师在选举班干部时,我从二年级以来的学习委员,变成了班长,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在先进评比上,也从学习、纪律积极分子,成了向往中的三好学生。在家庭背负着无形压力的时候,在老师的赤诚关爱中,心变得暖融融的,充满着春天般的阳光。
当然,也有非常的时候。
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因为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我是公认的品学兼优,又很自然地被评上三好学生。那一个傍晚放学回家,兴冲冲地一路飞奔着到家里,见正在洗衣服的奶奶在家,就高声地把这喜讯告诉耳朵已有点重听的奶奶。奶奶听了笑呵呵的,说:今年评上“三好”,明年就要争取评上“五好”。奶奶把学校的三好学生与部队里的五好战士混为一谈,当然也是对孙子的一种鼓励。全家人也欣喜不已,甚至有点不太相信,认为一样优秀的哥哥姐姐以前评个“三好”是那么困难,而我却来得这么的顺利。
三天后,去学校参加总结表彰会,当然喽,我是去领奖状的。
呵,一大早便兴高采烈地上学校,第一个走进教室,先把黑板擦干净,再是用鸡毛掸子把每一张课桌都轻拂几下,掸去尘土。这是老师、同学不看见也常做的事儿,因为是班长,是好学生,心里以为是应该做的。同学陆续到齐,马上就要搬着板凳排着队,上礼堂参加总结表彰大会。这个时候,有同学传话来,老师让我去他办公室。
老师坐在那一张靠窗的办公桌上,正在批改作业。窗外,已有一些班级的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肩背板凳陆续上礼堂集中。老师见我进入,放下笔,轻声地对我说:“这学期来,你各方面表现都很好,老师和同学都公认的。但这学期的三好学生,要通过上级的批准。上级领导却没有同意,因为……”心里自然明白,哥姐的境遇也落到我身上来了,我也没能幸免。老师宽慰着我,更担心我受刺激,要我别参加今天的表彰会,帮老师批改作业就行了。
听了老师的话,觉得脑袋“哄”的感觉,仿佛四周围全是黑漆漆的,也不知道是怎样走出老师办公室的,怎样飞快地跑过礼堂的前厅,也没有进入教室,最后走跑进了厕所,面对着一堵厚实的墙壁,“哇”的一声,失声痛哭……
还是老师最理解学生的心,因为那天晚上,老师走进了家门,抚慰着我受伤的心,也安慰着身处寒夜里的家人。
其实,那时老师也只二十来岁,却觉得老师是个智者,也是个长者。我也只有十一岁,经历了这一段现在看来也不算什么的插曲,也觉得经此一事,长大了许多。
没有想到的是,那一年的秋季,老师报名参军了。“我参加解放军,穿上绿军装……”是老师教我们的歌儿,可总以为参军的是别的青年小伙,而不是朝夕相处的老师。老师去参加征兵体检,心里真不希望老师体检合格,可老师很顺利地通过了;送别新兵入伍的欢送会上,也不希望老师登台亮相,可老师还是上台了,戴上了大红花,还讲了一番告别的话儿;更希望老师入伍的日子,不要到来。在忐忑不安、难分难舍的心境中,老师穿上了新军装,真的要离去了。
那是一个飘洒着细雨的日子,在喧天的锣鼓声里,我和几位小同学也走进了欢送的行列。大人们哪知小孩心意,见我们夹杂在队伍里,还以为是我们凑热闹、在添乱,也可能是考虑我们的安全,训斥着不让我们跟随,必须立即返回。我们没有听从,紧随送行的队伍走到了离村不远的那一片茂密的树林里,老师决意要我们返回了。依依惜别之际,那穿过树叶的雨水落在我们的脸上,已分不清这是深秋的雨点还是惜别的泪花儿。只见老师站在那高高的石级上,与我们挥手告别,有的同学也与老师说着“再见”,而我却张着嘴,挥着手,说不出一个字来,只是呆呆地听着欢送的锣鼓,望着老师的身影远去……
这是一个终生难忘的场景。后来升入高年级、初中和高中的时候,每当老师布置写一个最熟悉的人,或记一个感人的场面之类的作文题后,我自然会想起这个深印在心间的画面,想起心中的老师。自然,每一次把老师写入作文,语文老师会给一个高分,并作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读。当老师声情并茂地读着我的习作的时候,总会有许多同学投来赞许的目光。
只知道老师在福建服役多年,在我上高中后才退伍回家乡,又成为一名老师。不过很快就担任为乡校的教导,后来又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又回乡任教,成为骨干教师和乡校领导。因为年富力强,又精明能干,很有领导才能,后来成了镇中心学校的校长,个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到了极致,在发展小学教育事业上建树颇丰。
这就是影响我的思想和人格的启蒙老师,又是视教育事业为人生第一选择的老师。老师人生经历丰富而精彩,极富有传奇色彩。在不同的人的不同的视角里,对老师有着各不相当的理解,有着不少的故事,也有着不同的版本。可在我的心目中,总是心存一份感恩,也怀着一份牵挂,每当进入一所学校,或遇上一些老师,特别是到了节日时候,总会自然想起这位并不年老的老师。因为有了老师的爱护,才使我在冷漠的环境里获得了春天般的温暖;因为有老师的教导,让我在动乱的年代里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因为受老师的影响,令我在纷杂的时世里也能保持着真诚和执着。虽然,也没有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可每当有一点小小的收获,总会想起老师,特别是这位永在心中的启蒙老师。
如同《老师我总是想起你》表达的敬意。
(写于200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