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48400000004

第4章 风华正茂

这又一次使我明白了,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样我就必须怀着我的良知重新投入她的怀抱。

波恩是莱茵河畔一个宁静的小山城,是莱茵省的文化中心,距特利尔有100多公里的路程。1835年10月17日,马克思在父亲的建议下,进入波恩大学学习法学。当时,莱茵省正在酝酿成立新法院,所以律师的未来前程是非常光明的。就这样,亨利希为儿子规划了一个看来是十分稳妥的未来。

大学第一年,马克思学习很用功。他选修了9门课程,除了法律专业课外,还有文学艺术史、神学等。他觉得课堂上的时间不够,就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有时每天长达十四五个小时,得到了“十分勤勉和经常用心”的好评语。

此外,他还热情奔放地参加大学生的各种活动,饶有兴趣地创作诗歌,参加诗歌比赛。

第二学期,马克思被选为特利尔学生同乡会主席。特利尔是有名的葡萄酒产地,同乡会的成员个个都是海量。马克思经常和会员们开怀畅饮,以至因为“喝酒的吵闹声扰乱了夜间的平静”而被学校关了24小时的禁闭。他在“监禁室”的时候,朋友都去看望他,和他一起打扑克、玩游戏,帮他消磨时间。

大学时代的马克思(1936年于波恩)

后来,马克思和几名同乡又与外地的贵族学生在校园里发生了争执,一度相约公开决斗。马克思还在一次决斗中左眼上方受了伤。

父亲知道这些事后,非常生气。在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愤慨地写道:“难道决斗也与哲学密切有关吗?……你得设法不让这种爱好——即使不是爱好,也是欲望——在你的心里扎下根。否则,你终究会使你自己和你父母的最美好的愿望遭到毁灭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亨利希深为波恩大学学生中流行的不良风气而忧虑,更不忍自己的爱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沉沦,于是在第一学年结束后,他就把马克思转到柏林大学就读。

在起程前往柏林前,马克思和深爱的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秘密订婚了。

燕妮1814年2月14日出生于特利尔一个名门望族。父亲路德维希·威斯特华伦男爵当时担任特利尔枢密顾问。燕妮高贵的出身、温柔的性格和秀丽的容颜,使人们羡慕不已。不少年轻人登门向她求婚,都被她婉言谢绝。

威斯特华伦男爵是马克思父亲的好朋友。马克思与燕妮从少年时期就经常来往,互相爱慕。马克思好学的精神、聪慧的天资、探索真理的勇气和坦率热情的性格,博得了姑娘的钦佩和真挚的感情。于是她冲破根深蒂固的封建门阀观念的束缚,毅然与这个平民出身的大学生缔结了婚盟。此时,马克思仅18岁,而燕妮22岁。

柏林是普鲁士王国的首府,城内王宫林立,古迹众多,有一家博物馆、一所科学院、一所艺术学院和近600所各类学校,是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柏林还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拥有30多万人口,高楼大厦雄伟壮观,超级商场豪华气派,街头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相比之下,特利尔和波恩简直就是土里土气的偏僻乡镇。

柏林大学是德国的科学和文化中心,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数百位著名学者和2000多名大学生。

这所大学的办学宗旨是:既要发展大学生的智力,又要促使大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

1836年10月22日,马克思来到柏林大学。他还是按照父亲意见继续学习法律,但他对这门课兴趣不大,他最喜欢哲学,其次是历史,而把法律当作附属修业。

马克思“专攻哲学”并不是偶然的。那个时候,德国处在威廉三世的黑暗统治下,革命运动遭到残酷镇压,反对专制的斗争,主要在哲学领域中进行。正如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变革的前导”。马克思“专攻哲学”,正是适应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同时,哲学是其他科学的理论基础,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不可能深入研究法律和其他科学。因而,马克思写信对父亲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在柏林,马克思过着非常紧张和刻苦的学习生活,不愿为了生活琐事而劳神费力,决心把全部精力用来占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有用知识。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到了柏林以后,我断绝了从前的一切交往,有时去看人也是勉强的,只想专心致志于科学和艺术。”

在学校里,马克思听了一些著名教授的课。其中对他影响较大的是爱德华·甘斯教授。甘斯是黑格尔的学生,政治上具有进步倾向,常常利用课堂发出要求自由的呼声;他也赞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同情工人阶级的疾苦,指责资本主义是原封未动的奴隶制。马克思认真地听了甘斯的刑法课,仔细研读他刚刚出版的《人物与事件的回顾》,十分欣赏甘斯下面这一思想:“正如先前是主人和奴隶,稍后是贵族和平民,后来又是领主和家仆相互对立一样,目前则是游手好闲的人和劳动者的对立。”

除甘斯外,学校里主持各种讲座的教授,大多是一些政治保守、思想僵化、徒有虚名的人物,在他们迂腐隐晦的思想和笨拙枯燥的言论中,很难找到鲜活的、富有创造性的东西。马克思对这种学究式的讲课很不满意,也很少去选修。

自学是马克思的主要学习方式。他自学的范围很广,涉及哲学、历史、法学、文学、艺术和外语。读书的时候,他在每本书上都做提要和摘录,写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过了一些日子,还要翻阅笔记,写上新的评语。

这个时期,马克思在课余时间进行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大量的学习研究活动。他一边学习,一边创作,打算先在哲学方面试一试自己的能力。为此,他深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的著作,写了一系列专题论文。

马克思认为,哲学和法学这两门科学是彼此交织在一起的。他在研究哲学的同时,也读了大量法学著作。其中有海涅克茨的《民法基础》、蒂保的《罗马法体系》、萨维尼的《所有权》、米伦布鲁赫的《关于罗马法全书的学说》、朗捷洛蒂的《法典》、培根的《论科学的进步》等。

马克思博览全书,很想在一些领域有些作为。他先是写了一部对话体的长篇哲学著作:《克莱安泰斯,或论哲学的起点和必然的发展》,但不很成功,也没有保留下来。

他又转向文学领域尝试。早在波恩大学时,他曾加入过一个青年诗人团体,写过各种题材的诗歌,进入柏林大学后,他对诗歌的爱好有增无减。特别是那些写给燕妮的诗,字字句句情真意切,短短几个月,就写出了《爱之书(第一部)》、《爱之书(第二部)》和《歌之书》3部诗集。他还写过剧本和讽刺小说,但是他很快就发现,自己不适合在文学领域发展。于是,便毅然放弃了在这方面的追求,而仅把它作为一种业余爱好。

不久,马克思在给父亲的信中,对自己最初的写作尝试作了严格的自我批评,指出这些作品的内容并不充实,文字也不够通俗。很显然,这个时候马克思认识社会还不深,知识积累还不够,并且缺乏社会实践和生活阅历。但是,他那种敢于创新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由于用功过度,马克思的身体受到严重损害。1938年春天,他不得不遵照医嘱,到柏林附近的一个小渔村疗养。

医生禁止马克思读书,他来疗养时便没有带什么书籍,可对于这个好学的年轻人来说,不读书甚至比生病更痛苦;随着身体的恢复,他读书的愿望更强烈了。

没有书读怎么办?他只好去借。

在这个小渔村还住着一些来疗养的青年黑格尔派成员。有一天,马克思热情地去和他们打招呼,彼此熟悉后,马克思从他们那里借到了黑格尔的著作。

读黑格尔的书,让马克思非常振奋:他发现了一个令人激动的,朝气蓬勃的世界,特别是黑格尔关于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总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中的观点给了他巨大的启迪。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随后,马克思就积极地去参加这些青年黑格尔派成员的一些活动,并成为其中的活跃分子。

青年黑格尔是怎么回事?这还得从黑格尔说起:黑格尔是德国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曾在海德堡大学和柏林大学任哲学教授。1830年,被普鲁士当局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第2年去世。

黑格尔在政治上是保守的。马克思说:“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得到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他关于行政权所讲的一切,可以原封不动地载入普鲁士的法典。他在《法哲学》中提出的“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命题,可以被用来为普鲁士专制制度的一切反动措施作辩护。他认为君主制度是国家制度的最高形式,完全适应理性的要求,更是直接为普鲁士统治阶级服务,因而受到国家支持,被尊为国家哲学。黑格尔本人也以官方哲学家身份,长期主持柏林大学哲学讲座。他的哲学,在德国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生强烈影响,特别是在1830至1840年间,黑格尔主义的独占统治达到顶点。

在黑格尔死后,由于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发展和矛盾的激化,黑格尔学派迅速解体,形成了顽固守旧的老年黑格尔派和激进民主的青年黑格尔派。

这两大学派的斗争实质上体现了资产阶级与封建保守势力的尖锐斗争。

经过深入研究,马克思发现了黑格尔哲学中埋藏于保守体系里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于是接受了黑格尔哲学,并欣然加入青年黑格尔派。

当时,博士俱乐部是由持青年黑格尔派观点的大、中小学教师和博士组成的学术团体,该组织的精神领袖是柏林大学神学系讲师鲍威尔,他是一位学识渊博、思想激进的无神论者。

马克思参加博士俱乐部时刚满20岁,是俱乐部中最年轻的成员。鲍威尔都比马克思大10岁左右,而且已经是出名的理论家。但是,马克思“在这些人中很受尊敬”。像他后来参加的任何团体一样,在博士俱乐部中,他很快就成为真正的思想领袖。甚至赢得了鲍威尔的钦佩,马克思与这个头面人物成为朋友。

马克思自从加入青年黑格尔派以后,就决心献身学术,毕业后到大学任教。但这一想法与父亲的期望背道而驰。

为此,父子之间发生了一场争论。结果是马克思以充分的理由和耐心说服了父亲,老人家不再干涉儿子的选择。

1938年初,操劳一生的亨利希病倒了。到5月间,马克思闻讯赶回家来,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享年61岁。

对于父亲的去世,马克思非常悲痛,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和人生知己,他是在父亲慈爱的阳光下长大成人的。最让他心中不安的是他违背了父亲的意愿,这也许是父亲病情加重的一个原因。

1841年春,马克思经过9个学期的学习,读完全部大学课程,写成毕业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对于这两位哲学家的观点,马克思更推崇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他十分赞赏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说,并把它解释为能动原则。他认为只有从这个原则出发,才能不畏神灵,不畏宗教黑暗势力,才能改变不合理的世界。马克思这篇博士论文的可贵之处是高度评价了伊壁鸠鲁哲学所具有的独特革命精神和深远影响,改变了人们对伊壁鸠鲁哲学的歪曲和误解。

马克思还在论文中指出,人们不能脱离世界,脱离周围环境而孤立存在;人们只有在社会中,通过相互作用,发生一定关系,才能得到自由。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的自由。

当时柏林大学被一些反动学者所把持,马克思不愿把论文提交给他们,而是寄给了耶拿大学。耶拿大学哲学系主任巴赫曼教授对论文评价极高,他在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推荐书中写道:“该候选人才智高超、见解透彻、学识渊博、建议授予学衔。”哲学系的其他教授也一致同意。

4月15日,马克思收到耶拿大学哲学博士证书。此时,他年仅23岁。

同类推荐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时期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创始人(共计76名)的生平、工作业绩和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而呕心沥 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和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
  • 摄政王载沣:大清王朝最后的掌舵人

    摄政王载沣:大清王朝最后的掌舵人

    载沣,慈禧太后的接班人,也是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位掌舵人。本书作者站在大历史的维度,立足于载沣掌权时中国处于转型期的历史拐点,以改革窗口期各阶层不同诉求为背景,抓住载沣以维护政权为宗旨,却以丢失政权收场这条主线,探究了载沣治国执政之得失,揭开了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秘密,比如,慈禧为何选择载沣为接班人?政治强人慈禧去世后最高权力平稳交接背后有何惊天秘密?载沣何以甫上台就罢黜袁世凯?这背后有何巨大阴谋?压力骤增,暗杀和政变的密谋涌动,载沣又如何应对?本书以载沣为切入视角,对晚清最后几年的历史给予了新鲜犀利的观察与解构,对中国近代史演进的多种可能性进行了思考,可谓一部对晚清史研究的上乘之作。
  • 名师风范:忆黄昆

    名师风范:忆黄昆

    《忆黄昆》生动具体地记录下了黄昆先生的点滴事件,以及作者亲身感受到的黄昆先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品德,并且附以大量珍贵的照片。娓娓道来,仿佛黄昆先生的音容笑貌又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而认识这一段历史,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黄昆院士以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而为世人所知,他对固体物理做出了开拓性的重大贡献,在学术上堪称一代宗师,殊不知,黄昆先生也是一位满怀热情、身体力行、卓有成效的优秀教育家,作为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用他人生中最年富力强的26年(32~58岁)在高等教育战线上为中国培养了一代甚至几代半导体科学技术和研究方面的栋梁之材,使中国的半导体事业能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跟上国际迅猛前进的步伐,站在世界的前列。
  •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纵横捭合的外交家(3)》本书分为乔治·克利孟梭、穆罕默德·萨达特、诺罗敦·西哈努克等部分。
  • 名人传记丛书:杰斐逊

    名人传记丛书:杰斐逊

    名人传记丛书——杰斐逊——“维持公正,哪怕天塌下来!”:“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自己的观音

    自己的观音

    想来凡人之所以为凡人,可能就是因为遇事喜欢求人。而观音之所以为观音,大约就是因为遇事只求己吧——如此再想,如果人人都拥有遇事求己的那份坚强和自信,也许人人都会成为自己的观音!
  • 合欢树

    合欢树

    我跟兰姐在网上聊得火热的时候,父亲打电话来说有人正在拆的治安亭,让我快帮忙想想办法。兰姐是我门对门的邻居,有个接近白痴的网名,迷惘。有人要拆的治安亭?我电脑都没关,飞也似地跑了出去。物业管理公司的几位保安在拆治安亭,指挥的是肥队长。这位肥队长与我倒是有点交情,几个月前朋友请喝酒,他刚好也在;之后,我们在小区内遇见就停下来互表景仰之情,敬支烟什么的。治安亭和旁边的合欢树都长一块了,树冠几乎把整个治安亭都包裹在里头。亏了这一左一右两棵合欢树,在大热天的时候,在这个一半铝合金一半玻璃的治安亭里头呆得下去。
  • 我的首席执行官

    我的首席执行官

    (高甜+独宠+1v1+双强)六年的分别,再相遇她带班主持他参加的访谈节目。他,没了少年的不羁与洒脱,多了男人的硬朗与霸气。她,一如初见时的可爱甜美,温文尔雅,楚楚动人。……他再次追求她,撩她,宠她。她再次爱上他,信任他,依赖他。婚后夏凉风:早晨“暖暖,起床吃早饭了。”^3^十点钟“喂,暖暖水果给你送去了,吃完,听话,乖。”十二点“喂,下来,我带你去吃午餐。”十五点“喂,暖暖点心给你送过去了,抓紧吃。”十八点“走,回家吃饭。”二十二点“暖暖,喝杯牛仔睡觉吧。”某日叶冬暖一上秤:“夏凉风!你这不是娶媳妇儿,你这是养猪呐!!”
  • 电影世界之无限恐怖

    电影世界之无限恐怖

    人的一生,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是金钱?还是权利?自由?还是亲情?又或者女人或爱情?那么...你想明白活着的真正意义吗?你想真正的...活着吗?Yes/No
  • 带着眼泪去流浪

    带着眼泪去流浪

    我从未见过昙花。 但,我爱昙花。 爱她沉睡的生命,和霎那间放出辉煌。 刹那芳华。 这是一种绝望的爱情,却是一丝不灭的希望。无论,他有没有看到她,还记不记得她……
  • 八部武圣

    八部武圣

    什么?我是大圣转世?什么?我是孙悟空?什么?我比孙悟空还厉害?
  • 超神学院的穿越系统

    超神学院的穿越系统

    你问我第一个世界在哪!现在在超神学院!你问我啥基因!我系统专门制作的基因,来自瓦罗兰的力量。你问我暗位面的超级基因系统有吗?我告诉你系统为我专门宰了头虚空之眼改造出来了一台。什么时候翻?等我出大件。这是一个拥有英雄联盟力量的少年纵横超神学院的故事,不对(?▽`)还有其他世界!其他力量。(不会种马)
  • 战天刃

    战天刃

    一啸风雷动,一刀天下哭: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实力就没有话语权;然而世人苦苦追求的巅峰大道,却隐藏在破破烂烂的锈刀之中……
  • 我男主超甜

    我男主超甜

    初恋我超甜,挖矿我养你。*(书穿)她有校花的颜,总裁的爹,校霸的哥,还有个日后世界称王的男神未婚夫,一切完美得简直就是人生赢家……但是,目前她刚欺辱打骂了小可怜未婚夫,将来还会悔婚、给对方戴绿帽,然后被彻底黑化的未婚夫报复得四肢碾碎,死无全尸!时白梦默默看着自己的五短身材,以及面前红着眼睛瑟瑟发抖的小可怜未婚夫。庆幸的是她现在还小,不幸的是她肯定已经被睚眦必报的魔鬼记恨上了。不如,还是自杀吧?*(甜度五颗星|双洁甜宠不虐|宝藏女孩校花x病娇学神魔王|)(有金手指不细说请看文)(女主肯定不会自杀,简介为调侃)(架空世界勿考据|睡前小甜饼你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