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念武出得大别山,天已大亮。
乡野空旷,村落稀稀点点,鸡犬之声相闻,更有老少农人在田中劳作。人与自然的生动景象,是如此的新鲜,又如此的美妙,这才是真实的人间生活。很长时间以来,张念武第一次呼吸山外的空气,又见此情景,顿感神清气爽,脚步也不由轻快起来。
他深知这种令人向往的生活并不属于他,他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做。
我应该去哪里呢?如果按青衫老柴所说,去找王征南王叔吗?他是父亲的知交,我去投奔他,也在情理之中。只是现在兵荒马乱,王叔是大明官府中人,又是统兵,大明王朝已不复存在,王叔又能在哪里呢?他会不会在与李自成的部队交火时牺牲呢?即使他没死,我找到了他,难道在天下大乱这时节,让他与我共谋报仇之事么,显然不合时宜。他有他的事业和理想,父亲说过,王叔怀有鸿鹄之志,如果他不死,也许他现在正扛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呢,我有我的计划,我要为我父母的死查明真相,惩戒那些恶人,以告慰我亲人的在天之灵,我应该自己行动,还是不要打搅王叔为好。
我应该去找我妹妹若兰。父母已去,确信无疑,然而妹妹至今生死未明。她既然没和父母在一起,说明她很可能还活着,或者被这帮恶人掳了去,或者如我一般得以逃脱,我应该去找她,我们兄妹相见,一同除恶,那该多好。可是,天地广阔,人海茫茫,我到哪里去找她呢。我不可能去找杨明要人,也不可能去找少林、峨嵋、青城那帮恶人要人,这些所谓的名门正派与邪教恶魔何异,我迟早会向他们讨回公道的,只是不是现在。此仇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我张念武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可是,话又说回来,我找到我妹妹,也许会连累她,她一个女孩子,行动诸多不便,我还是一个人行动为妙。阿兰,如果老天有眼,天遂人愿,我们兄妹会相见的,如果你还活在世上,一定要多多保重,珍惜生命,我要你活得好好的,到时候我们兄妹愉快地相见。
我现在最应该去的地方就是卧龙潭。父亲匆匆赶往卧龙潭,一去半月,直到引来杀身之祸,唯一的关联就是卧龙潭。这到底是什么地方,如此神秘,又如此恐怖。父亲这半个月一直在卧龙潭吗,这和天下武林几大帮派又有什么关系?父亲怎么会与这么多所谓名门正派为敌呢?难道与父亲当年被武当派清理门户驱逐下山有着某种关联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只有去了卧龙潭,才有可能解开这些谜团。
张念武立在田边,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决定去闯卧龙潭,他觉得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查明的线索。于是,他迈开脚步,穿越田野,向着父亲隐隐约约说过的卧龙潭的方向掠去。
穿过一个村庄,见村中人争相看他,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就是张念武。天啦,我张念武乃张三思之子,天下武林公敌,人人得而诛之,我怎么可以以本来面目示人呢?我这样下去,走不了几里,便要被武林各派的人发现,以至束手就擒,等待的自是死路一条。我大仇未报,就这样送了卿卿性命,岂不可惜。为免得给自己添麻烦,我必须易容。
这样想着,他快速奔出村外。前面有一条河从北向南,挡住了他的去路。张念武见四下无人,便奔到河边。河边垂柳随风婆娑起舞,河水清澈见底,这里正好可以易容换装。这时,张念武突感口渴,便蹲下身子,伸出双手要捧水喝。但他双手刚伸到空中,却停住了。他见到了水中自己的倒影,是那样的清晰,模样却让他大吃一惊。这水中分明不是自己,自己怎么可能是这模样。他明明是圆脸,而水中的倒影却是长脸。他整个面部都变了样,这怎么可能?难道是水影让自己变形了,应该不会的啊。他站起身来,在河边不停地变换位置,观察自己的倒影,得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他变了个人。如果是这样,还要易容干什么!
他喝了几口水,便起身向南,行十几米远见到一独木桥横跨河的两岸。行走在桥中间时,他又一次观察自己水中的倒影,仍然是那变了的模样,他似乎相信了。
急行两里有余,见一村庄,极为安静,行至村中,连人影也不见一个。张念武走到一户人家的门前,见门虚掩着,便推门而入。里面是一个小院落,空空如也。进得里屋,家具物什却是应有尽有,唯独不见人。张念武观察室内,却发现一面镜子挂在床前。他喜出望外,急忙上前取下,捧在面前对着自己端详。这一次,他确信无疑了,那镜子里的自己确实是变了的模样。长脸,浓眉,大眼,一改以前的面容,这真是不可思议。
张念武心下纳闷,我怎么会变成这副模样呢。变成这副模样,我居然一点都没觉察。不过,我变得更加英俊帅气了,而且我不用为见着那些熟悉的脸孔而犯愁了,这更有利于我行动,好极了。张念武想到这里,不愁反喜。
接着,他又想,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呢,难道是发生在那天晚上武林各派围攻我家的时候?父亲为了保护我,并避免今后的麻烦,特意在一掌推出我之际,用功于我脸部,只是我不易觉察而已。父亲的形意拳和掌力出神入化,武林中几乎无人能及,如果他有这个用意,也并不奇怪。但是,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跟随父亲习武十几年,未曾发现父亲在人不易觉察的情况下利用掌力致人异容的事,不仅未见,更是未曾听说。即便是父亲,就是整个武林,也是闻所未闻。
不是父亲,难道是青衫老柴?他是我这几天唯一有接触的人。是了,他那晚要帮我调理,我曾感受到他用手作用于我面部,原来是借此为我整容,又免除我易容之苦。天啦,那真是鬼斧神工,我居然一点也没觉察。武林中连传说都没有的事,难道他青衫老柴具备此等神功?!他是谁?他怎么会有这等功夫?莫非我遇着世外高人了?
张念武一一回忆这几天与青衫老柴相处的情景。老人已是百岁之身,但下山上山,往返几次,居然腰不酸,气不喘,连我都自叹不如,难道这不是深具内功的体现吗?他说过几十年前见过我父亲,我父亲是武当之人,长年修身习武,很少与外人接触,他见过我父亲,难道他不是武林中人吗?更有甚者,他向我建议,可以去找王征南。不难想象,他对王征南王叔的了解,并不是从我的介绍中得知,他与王叔有过交往,不然他言辞怎会如此肯定,说明他了解王叔,所以向我推荐。青衫老柴让我在他面前演示轻功和形意拳,他为什么对此感兴趣,这分明是要看我有几成的功力,能否胜任大事。另外,他嘱咐我,练武之人要力戒浮躁之气,切忌冲动,他这是以一个老者和武林前辈的身份对我说话的。青衫老柴实为武林中人无疑,只是他超凡脱俗,不愿理会武林中的打打杀杀,你争我斗,而选择息影江湖,独居深山老林,过着隐姓埋名、“举世浑浊,唯我独清”的悠闲生活。他如此低调,又如此超脱,实属高人也。我与他相处几日,居然一点也没觉察,可见我阅历肤浅,更是对老前辈有失尊敬,惭愧惭愧。
张念武越想越对青衫老柴肃然起敬,心下默念:我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他老人家,真希望能早日相见,多多向他请益。
出得村子,张念武突见前面一个场地上人山人海,好不热闹。张念武想,难怪村里不见人影,原来都跑到这里聚会了。张念武带快脚步,赶上前去。原来这是村民的一次有组织的聚会。场地中间有一个舞台,上面站了好几个如同土司、里吏之类的头儿。舞台中间,有一位中年人正挥舞着手慷慨激昂。他说道:你们知道吗,大明王朝灭亡了,大顺推翻了大明,朝代变换了,无论怎么说,这都是我们家里的事!现在更强大的敌人挥舞着屠刀正向我们冲来,那就是满清鞑子,他们已经占领了北京城,正向南推进,他们要全部占领我们的土地,镇压我们的同胞,我们能答应吗?台下村民高呼:不能!中年人又喊道:我们怎么办,难道束手待毙吗?台下村民又高呼:不可以。中年人平静下来,说道: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组织起来,年轻人应该上前线,支援前方,其他人做好后防,我们全村人一致对外,抗击外族入侵,保卫我们的家园。台下村民高呼:反抗外族侵入,保卫我们的家园!
张念武被这些朴素的村民感动了。但他没有停留,向西疾行十余里,前面又是一片山区。这山连着那山,一山更比一山高,张念武一路问来,确信那卧龙潭就在那高山的后面。一条山路隐隐约约弯弯曲曲通向高处,就在这条路的前方,张念武能看见三三两两的人在上面行走。
张念武想,我这样上去,很容易让人生疑的。如果卧龙潭有武林中人,虽然他们不知道我就是张三思的儿子张念武,但也能分辨出我是练武出身,这样也得被他们问出个底细来。我如果以药农的身份,岂不更好。
张念武当即从山下农家那里借得箩筐、铁铲,向山上进发了。他根据自己在武当山学得的中药材知识,在路边采挖了几棵三七树放入箩中,然后加快脚步,披荆斩棘,翻过了几座山之后,他终于登上了一座大山的山顶。树木苍翠,山风呼啸,张念武举目望去,那山门就在眼前,山门下面自然就是卧龙潭了。
卧龙潭位于山门下方北侧两座大山之中,上有仙人桥将两山连接,下游便是深潭,分为上下两潭。相传,三国时期,此地为诸葛亮“躬耕陇亩、浴身濯足、洗涤乘凉”之地。原为天然水潭,潭中有清泉一眼,如龙吐水,四季涌流不断,泉水成为诸葛亮躬耕田园的灌溉水源,诸葛亮据此衣食无忧。潭边松竹掩映,绿树成荫,酷热夏季,诸葛亮劳作之余,常于绿荫之下弹琴会友,切磋学问,谈论天下大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因为潭中常有蛟龙出没,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诸葛亮又被称为“卧龙先生”,因此此潭被称为“卧龙潭”。卧龙潭虽然有名,但在各个朝代变更中,远离战火,也远离尘世,似乎要被世人遗忘了。
现在,卧龙潭注定要回到世人的视线中。
张念武大步走到山门下,停下脚步。投目望去,那卧龙潭像两颗璀璨的明珠,在前方高山之下山谷丛林之中熠熠生辉。张念武甚是兴奋,差一点喊出声。然而,正在他陶醉兴奋之际,身边突然窜上四个人来。这四个人来得悄无声息,可见功夫了得。四个人异口同声喝道:什么人?!张念武定下神来,打量着这四个人。这四人都是年轻人,身着布衫头裹布巾,这不是明教中人是谁?
张念武回道:采药的。
四人中为首的高个说道:这里是明教重地,外人不得擅入,回去吧。
张念武哪里肯走,他探头又看一眼卧龙潭,说道:那高山之中,自是生长名贵药材之地,我不去那里,何以采药?
四人在山门前一字排开,那高个说道:说过了你就是不听,莫非要我们推你下山不成。说着便要驱赶。
明教重地?明教总部确立于泰州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何必要在此设立什么重地?莫非明教经历重大变故,重心南移,要在此立身,图谋所谓的再展宏图大业?明教是何教也?当年朱元璋开创大明帝业时,靠的就是明教的支持,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对明教势力壮大心存忌惮,所以采用打压的措施,使得明教不断地萎缩,甚至一蹶不振。直至崇祯年间,才对明教予以扶持,明教再度恢复元气,成为武林中最大的一个派别,不仅如此,明教也成为一种官教。明教迁此,一定有它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
张念武心想,明教人多势众,我又何必硬闯,反而令他们生疑,我先行回避,然后择机探入,有何不可。张念武显示出一副不情愿而又无可奈何状,转身下山。然而,他刚走出几步,却被后面的人叫住了。
张念武转身,见那高个明教教徒招手示意他走近。待他走到跟前时,那高个说道:你是采药的?
张念武回说:是的。
高个问:你采药多少年了?
张念武说:好多年了。
高个走到张念武跟前,将张念武身后的箩筐除下,然后翻看里面的药材。察看之后,他对张念武说:你跟我们走。
不仅张念武有些诧异,就连高个另三位同伙也觉诧异。其中一位教徒问高个:钱大副,我们为何要将他带进卧龙潭?叫钱大副的高个不想给他解释,说道:回去就知道了。张念武心想,去就去,这不正是我所希望的吗,请我去总比闯进去好。如此想着,便大摇大摆地跟在这四人身后。
迂回曲折,在丛林中穿梭,几个人很快就到了潭口。张念武没看见潭水,却被他们引到山边一座木屋。这木屋为丛林所覆盖,外面很难觉察。木屋门口两边,分别站着五六个身着布衫头裹布巾的年轻明教教徒,手里都握着长矛。张念武被钱大副他们直接引到屋里。钱大副向坐在椅子上被称作宋大卫的人耳语一番,便退出了。宋大卫的两边,一边一个站着明教教徒。
宋大卫看着张念武严肃着面孔问:你是采药的?
张念武回说:是的。
宋大卫问:你对这片山地熟悉么?
张念武答:来过几次。
宋大卫问:你采什么药材?
张念武回:主要是三七树之类。
宋大卫又问:你采它干什么?
张念武回道:我将它卖给药师,现在兵荒马乱,需求量很大的,有钱谁不想赚。
宋大卫转而温和地说:从现在开始,我留你在这里,吃、住,一应俱全,你的任务就是专门给我们采药。
张念武疑虑地问:那我岂不是白采?
宋大卫转又严肃地说道:你说什么话,我们在为抗清复明做重大部署,你跟我们谈条件么?
张念武苦笑笑说:不敢,不敢。
宋大卫又说道:你给我们采药,我们自然不会亏待你的,等你结束下山时,我们会给你一些银两。
张念武问:那要待多长时间,我要靠采药补贴家用,可不能长期在此的。
宋大卫有些不耐烦了,说:去去,按我说的去做,看你表现再做衡量,休得有非分之想。说过之后,便有左边护卫示意张念武退出。
张念武很快被引到木屋后面的一间小屋,其实这也是一间木屋,那护卫对他说:这是为你安排的地方,你听从我的吩咐,每天只管采药,这里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与你无关,切不可多管闲事,引火烧身,听明白没有?
张念武现出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点点头。
护卫又说道:我姓常,是副卫,以后你叫我常副卫,你对我负责,向我汇报。
张念武有气无力地说:知道了。
那常副卫说过之后,便转身走了,剩下空荡荡的小屋,孤孤单单的他。折腾了半天,他们领我到这里来就是为了让我给他们采药,这倒也好,我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查明真相。明教在此盘踞,那杨明是否也在此?大明王朝已被推翻,那六王爷呢?半个多月前,我父亲接到飞镖传书赶往这里,那时杨明就已在此?这些疑团待我一一揭开,我才能查出他们围攻我父亲制造我家灭门惨案的真相。
接下来的日子,张念武的任务便是去采药。早上天刚蒙蒙亮,他便起身,背着箩筐走出小木屋。他在上山之前,是必须经过卧龙潭的。那卧龙潭远视与近看是有很大区别的,真正的美景还是在眼前。卧龙潭深不可测,但近处却清澈见底。潭面碧波荡漾,周边垂柳和被丛林覆盖着的重山在潭中形成倒影,清晰可鉴。潭面雾气缭绕,要将人包裹似的。早晨空气清新,潭中的鱼儿成群结队地浮出水面,贪婪地呼吸着。张念武心情舒畅,但转念又想,这么好的景致却被杨明这帮恶人霸占,多不协调。这卧龙潭附近,除了三三两两的明教教徒出没,张念武并没有见到太多的人。这里是明教重地,迹象却并不明显,那杨明等人若在此,会在哪儿呢?
张念武带着这些疑虑,很不情愿地上山采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