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56000000003

第3章 孔子删诗说考辨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在先秦时期只称《诗》或《诗三百》,后来儒家把它尊为经典,故称《诗经》。《诗经》是否经孔子删定,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众说纷纭,至今仍无定论。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略作考辨,以说明孔子删诗说之可信。

第一,有较早较多的史料赞成孔子删诗说,比较可信。

孔子删诗说最早见于《史记》。《史记·孔子世家》云:“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史记》自古以来被人称为“实录”,且去孔子未远。既然《史记》称孔子将古诗3000余篇删定为305篇,这应该是可信的。

《史记》之后,自汉至隋,学者们对《史记》所载的孔子删诗说均无异议,而且还从不同角度肯定和补充了这一说法。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云:“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证也。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王充《论衡·正说篇》云:“《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去复重,正而存三百篇。”赵岐《孟子题辞解》云:“孔子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乃删《诗》定《书》,系《周易》,作《春秋》。”郑玄《六艺论·诗论》云:“鲁僖间,《商颂》不在数矣。孔子删诗,录此五章。”晋代孔安国《尚书序》云:“先君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者之不一,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秦”句晋杜预注云:“《诗》第十一,后仲尼删定,故不同。”汉晋学者,去古未远,或许有其它典籍史料可作凭依。他们对孔子删诗说皆深信不疑,也应该是可信的。

初唐以后史料多有散失,因而陆续有人对孔子删诗说提出怀疑,但多数学者仍深信之,并对否定论者多有驳难。《晋书·儒林传》、《隋书·经籍志》、《旧唐书·文苑传》等史书,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宋朱熹《论语序说》、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周子醇《乐府拾遗》、郑樵《通志·乐略》、王应麟《困学纪闻》、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清赵翼《陔余丛考》、赵坦《瓦璧斋文集》、王松《说纬》等学术著作,皆主孔子删诗说。有这么多著作和学者考证答疑,辨说驳难,亦当有可信处。

第二,否定孔子删诗说者的主要根据不足以服人。

最早对孔子删诗说提出怀疑的是初唐学者孔颖达。孔颖达《毛诗正义》在疏解郑玄《诗谱序》时说:“《史记·孔子世家》云‘古时诗本三千余篇,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三百五篇’,是《诗三百》者,孔子定之。如取《史记》之言,则孔子之前诗篇多矣。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录不容十分去九。马迁言古诗三千余篇,未可信也。”孔颖达只是怀疑古诗没有3000余篇,后世有些学者则进而怀疑和否定孔子删诗说,例如宋朱鉴《文公诗传遗说》、叶适《习学记言》、明黄淳耀《诗札》、朱彝尊《曝书亭集》、清崔述《洙泗考信录》、李醇《群经识小》等。近人蒋伯潜著《十三经概论》,在“孔子删诗说未可信”条目下,总括前人论述,归纳了4条理由。他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曰:‘书传所引之诗,见存者多,亡逸者少,同孔子所录不容十分去九,迁言未可信也。’此其一。《论语》记孔子言,两云‘诗三百’,前已引之。孔子言诗,辄云三百,则其素所诵习,似止此数,非所自删。此其二。《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吴季札适鲁,观乐于鲁太师,其事在孔子前,而所歌之风,无出今十五国风之外者,同时诸侯岂仅此数?则季札时以之合乐亦仅此矣。此其三。后儒以《论语》记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故谓孔子删诗,以贞淫为标准。但《郑风》、《卫风》中言情之作,固仍在也。不但郑、卫,首篇《关睢》又何尝非言情之作?……此其四。”这4条理由看似有理,实则不足以服人。

首先,认为先秦古籍所引之诗,见于今本《诗经》者多,属于逸诗者少,不相信古诗有3000多篇,因而否定孔子删诗说,这种理由实在站不住脚。一是因为先秦典籍佚失者甚多,仅凭现存先秦典籍所引逸诗较少,就断定古诗没有3000多首,实属武断。二是能入选《诗经》者必是时人公认的名篇,是人们平时所常歌咏引用者,而未选的逸诗篇目虽多,但思想艺术上必是稍差一些,属时人不常歌咏引用者。所以现存先秦典籍所引之诗,见于今本《诗经》者多,属于逸者少。三是现存先秦典籍所引既有逸诗,就说明了《诗经》的确是当时的诗歌选本,必是经人删削过的。四是司马迁称古诗有3000余篇,也只是约略估计。实际上,以理推之,从西周初年至孔子所处的春秋中叶,历经了500多年,其间又是诗风大盛时期,封国献诗,朝廷采诗,民间传诗,保存至孔子时有3000余篇,实不为多。宋欧阳修《诗本义》卷十六就曾指出:“以予考之,迁说然也。何以知之?今诗传所引逸诗,何可数也。以郑康成《图谱》推之,有更十君而取其一篇者,又有二十余君而取其一篇者。由是言之,何啻乎三千?”

其次,以《论语》记孔子两云‘诗三百’来否定孔子删诗说,亦难令人信服。《论语》确实记载了孔子两次说过“诗三百”的话。《为政篇》云:“子曰:诗三百,一言以弊之,曰思无邪。”《子路篇》云:“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但《论语》并没有记载孔子说这两句话的具体时间。如果孔子是在删诗之前说过这两句话,或许能证明《诗三百》原是旧本;但如果孔子是在删诗后说过这两句话,称“诗三百”岂不是很自然吗?其实,这后一处记载,特别是“虽多亦奚以为”这句话,恰恰透露出了孔子有删诗的动机。他认为学诗重在精读致用,真正能做到精读致用,有300篇就足够了。如果不能精读致用,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由此看来,他在教授弟子时,选诗作教材,不可能选得过多,定要有所删削。

再次,以《左传》记吴季札适鲁观乐事来否定孔子删诗说,亦值得商榷。《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公子季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歌《邶》、《鄘》、《卫》……歌《王》……歌《郑》……歌《齐》……歌《豳》……歌《秦》……歌《魏》……歌《唐》……歌《陈》……自《郐》以下无讥焉。为之歌《小雅》……歌《大雅》……歌《颂》……。”删节号内为季札对所听之乐的评语,从略。鲁襄公二十九年,即公元前544年,孔子才8岁。季札到鲁国所观之乐,如果与今本《诗经》正相吻合,则孔子未删诗明矣。问题是《左传》的这段记载与今本《诗经》并不吻合,而有很大的差距。一是篇目的排列次序不完全相同。今本《诗经》的篇目排列次序是《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小雅》、《大雅》、《周颂》、《鲁颂》、《商颂》,与季札所观“周乐”之次序虽大致略同,但有明显差异。且《左传》记季札观乐有“自《郐》以下无讥焉”之语,显然《郐》之后还有多种,而今本《诗经》中《桧风》之后只有《曹风》和《豳风》,且季札所观乐《豳》已排在《秦》之前,只剩下《曹》,显然不符合“自《郐》以下无讥焉”之语意。二是季札对所观之乐的评语与《诗经》的有关内容明显不合。例如季札选《小雅》“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而《诗经·小雅》中却有不少怨刺之诗,并不是什么“怨而不言”;季札选《齐》乐“善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而《诗经·齐风》中专刺文姜兄妹淫乱者就占3篇,哪里可以称得上“美哉”和“表东海者”呢?季札对《周南》、《召南》、《邶》、《鄘》、《卫》、《豳》、《魏》等乐的评语,也都和今本《诗经》的内容相去甚远。另外,《左传》只载季札观乐,并没有明言诗歌具体篇目。古代诗和乐往往互相配合,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观乐毕竟不能等同于观诗。季札所观之乐是按风、雅、颂的顺序排序的,并且国风部分还按所产邦国分类,这和《诗经》的分类与编排大致略同,但这也只可证明《诗经》在分类编排上还是依照季札所观“周乐”的旧例,并不能证明孔子没有删诗。

否定孔子删诗说者还认为孔子“恶居下流而讪上者”,又骂过“郑声淫”而今《诗经》中多怨诗和情诗,可见未经孔子删削。这种说法实际上误解了孔子。《论语·阳货篇》确实有孔子“恶居下流而讪上者”的话,但也记载有“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语。“讪上”是指毁谤统治者,怨是指“怨刺上政”(孔安国注),可见孔子虽然憎恶下级歪曲事实毁谤上级,但并不反对怨刺暴政,并不排斥怨诗。《毛诗序》也说:“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以上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实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这也可见出儒家是不排斥怨刺之诗的。《论语·卫灵公篇》也载有孔子说“郑声淫”的话,但那是说郑国的音乐淫靡,并不是评论郑国的诗歌。朱彝尊《诗义考》卷一百七引顾起元序云:“言郑声淫者,谓郑国作乐之声过于淫,非谓郑诗皆淫也。”明高拱《本语》卷一亦云:“郑声淫者,谓其声淫靡流荡能散人心志而使人懈慢,非谓其词语之淫媒也。”今《诗经·郑风》中虽有不少爱情诗,但都是非常健康的,谈不上是“淫诗”。其实孔子本人也并不象后来道学家们所想象的那样圣洁而不通人情。他曾经支持自己的儿媳再嫁见《礼记·檀弓》及郑玄注。曾经称赞爱情诗《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可见他在男女之情上是一个十分开通的人。拿《诗经》中多爱情诗来否定孔子删诗说,是没有说服力的。

第三,孔子有必要也有能力删诗。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代,周室衰微,诸侯纷争,礼崩乐坏,因而使古代文献大量地散乱流失。《孟子·离娄下》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史记·孔子世家》亦云:“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可见整理古代文献已成为当时的迫切任务。而孔子又是一位以恢复西周礼乐制度来拯救天下为己任的学者,面对当时礼崩乐坏文献散乱的情况,他不可能坐视不问,同时,他还需要用这些古代文献去教授弟子。所以,整理古代文献对孔子来讲是十分必要的。孔子又一向看重诗,认为“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因此,孔子整理古代文献,不可能不整理诗。孔子整理诗主要是作教材用,因而他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诗全编在一起。他把当时散乱的诗整理为305篇,作为教材是十分适宜的。

孔子不仅有删诗的必要,而且也具有删诗的资格、能力和水平。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问家。其文化水平之高,历史知识之渊博,整理古籍能力之强,对音乐造诣之深,在当时可谓举世无双。孟子曾经说过:“孔子圣之时者也”《孟子·万章下》。“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本人对此也十分自信。他曾经说过:“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论语·子罕》。意思是说,自周文王去世之后,一切文化遗产都在我孔丘这里了。天若是要消灭这些文化,那我也不会掌握这些文化了。可见孔子是以整理古代文化为己任的。

第四,从《诗经》本身可以见出孔子删诗的迹象。

首先是《诗经》的内容与孔子的思想十分合拍。孔子曾称赞《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也就是认为《诗经》的思想内容都是纯正的。《论语·阳货篇》又载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用诗去教授弟子,不仅仅是要让弟子们在外交场合应对酬答,而且还要培养他们处世、为人、治学等多方面的才能,因而他要选编诗歌必然要求具有多方面的思想内容。而现存《诗经》不仅有上层的《雅》、《颂》作品,而且还有列国民歌,举凡祭祀诗、歌颂诗、周史诗、怨刺诗、劳动诗、婚姻诗、爱情诗、征战诗、民俗诗等,无所不有。这样丰富的内容与孔子治诗的指导思想是十分切合的。《论语·述而篇》说:“子不语乱力怪神。”而今《诗经》中基本上没有鬼神迷信的荒诞内容。孔子反对暴政而主张仁政,但也反对犯上作乱,而《诗经》中虽多怨刺诗但很少有反映人民暴动造反的内容。孔子还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孔子排斥异端邪说,而三代以来那些提倡殉葬、暴敛、变制等内容的诗歌,《诗经》中也是一无选录的。《诗经》的内容与孔子的思想如此合拍,难道会仅仅是偶然巧合吗?

其次是《诗经》在形式上也有经过孔子整理的迹象。郭沫若在《简单地谈谈诗经》见《郭沫若文集》十七卷。一文中,曾从《诗经》的创作年代绵长、产生地域辽阔,并以其形式音韵的统一性作为内证,说明《诗经》曾经过一道总的编订加工。郭老的说法当然是很有道理的。我认为这种形式音韵上的加工整理,与孔子整理文献的指导思想是十分一致的。《论语·述而篇》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雅言”就是当时中国通用的标准话。孔子对古代文献和各国国风的整理都采用标准话,取得语言文字上的统一。既要统一为通用的“雅言”,对原来的古文献和各国国风,就必然地要进行文字和语法上的加工。《诗经》中15国风语言文字和音韵上的统一,很有可能就是经过孔子整理加工的结果。《史记·孔子世家》言“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也暗示出了孔子对《诗经》在音韵上的整理。

再次,《诗经》中有《鲁颂》和《商颂》,也能证明《诗经》是由孔子编定的。季札在鲁国所观“周乐”中有《颂》,那显然是指的《周颂》。孔子是鲁国人,鲁国又是周公的封地,因而《诗经》在《周颂》之外有《鲁颂》。至于《商颂》,梁启超在《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一文中指出:“《商颂》许是孔子加上去的,因为《商颂》作者是孔子之祖。”这是有历史根据的。孔子的祖先宋人,而宋是商朝后裔的封地,与周、鲁一样,均为古代文化之邦。因为有这种关系,孔子在《诗经》中为《商颂》安排一席之地。如果《诗经》不是经孔子删定,那其中有《鲁颂》和《商颂》,又该作何解释呢?

另外,从《诗经·曹风·下泉》一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来看,《诗经》最后编定的时间正是孔子时代。《曹风·下泉》是曹人歌咏晋国荀跞纳周敬王于成周的事。据《左传》记载,此事发生于鲁昭公二十二年,即是公元前520年。那么《下泉》一诗必作于公元前520年之后,正是孔子时代。《下泉》一诗被选入《诗经》,证明早于孔子的人都不可能编选《诗经》。而孔子时代,最有资格和能力编选《诗经》的人,舍孔子其谁也?

第五,现存先秦文献中,虽未明言孔子删诗,但亦有孔子删诗的痕迹,尽管这种痕迹比较模糊。

首先是《论语》。《论语·子罕篇》说:“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得各其所。”这里虽然孔子只说自己正乐,但能使“《雅》、《颂》各得其所”,想必也会对《雅》、《颂》中的诗篇作些整理。

其次是《墨子》和《庄子》。《墨子·公孟篇》说:“孔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又说:儒者“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庄子·天运篇》也说:“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墨家和庄子学派,他们和儒家都是对立的,但他们都肯定孔子博学爱诗,肯定孔子及其弟子诵诗、弦诗、歌诗、舞诗、治诗,而且从来没有提到过别家他人也精于诗,这就说明了孔子与《诗经》具有特殊的关系,由他来选编《诗经》的可能性最大。

综合以上五个方面的考察辨析,笔者认为,孔子删诗说是十分可信的。此结论是否适当,俟方家正之。

(原载《黄淮学刊》1996年第1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1期全文复印)

同类推荐
  • 大教堂凶杀案:艾略特文集·戏剧

    大教堂凶杀案:艾略特文集·戏剧

    本书依据费伯出版社1969年出版的《托·斯·艾略特诗歌戏剧全集》中的戏剧部分译出,收录了艾略特的五部主要戏剧作品:十七世纪以来最著名的英国诗剧《大教堂凶杀案》、融合希腊戏剧和十二世纪中期侦探戏剧元素、展现主人公自我就赎过程的作品《家庭团聚》;以探讨扭曲的人生观为主题的、艾略特最受欢迎的剧作《鸡尾酒会》;过去三十多年里唯一一本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戏剧作品《机要秘书》;以及作者的最后一部作品《老政治家》。他的现实主义手法和故事情节以及作品中对深层次象征意义的追求,对同时代的剧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城市·大演奏厅(下)

    城市·大演奏厅(下)

    我亲耳听到一件十分传奇的事情:但昭义夫妇曾经去了一趟西藏。他们很虔诚地在寺庙出入,到了布达拉宫时,在一个大殿里,有一尊菩萨圣像前围了好多人。高红霞跟一位学生家长见这么多人围着,便好奇地过去看个究竟。这时候,有人劝她们也试试运气。所谓运气,就是人们不断地往菩萨身上抛哈达。如果将哈达抛起来能挂到菩萨的肩头或手臂上,就是预示着会有好运降临的。可是,哈达太轻了,往上抛的人都抛不高,离佛像手臂还差一大截呢!轮到高红霞时,只见她一仰头,将手中的哈达往上一抛,那哈达就像被一股气浪顶着直往上空飞飘而去,一直飘升到了菩萨的头上方,竟然挂在了菩萨面部的那颗痣上。这一下子令在场所有人惊呆了!随后,人们为高红霞欢呼起来:肯定要有鸿运降临了!
  • 我的红黑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红黑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收录季羡林回忆“文化大革命”的文章,这些在今天的读者看来如同天方夜谭、惊心动魄的经历,恰是作者经历了深刻的反思、观察、困惑和期待之后留存下的刻骨铭心记忆。
  • 风沙漫笔

    风沙漫笔

    徐刚作品集,内容包括:黄土高原、大地史书、黄河兰州、夕照敦煌、西行路上左公柳、古浪褶皱、八步沙之梦、再访民勤、明月有约、消失的古城、新疆古道、大漠之水、寻找艾丁湖、废墟与坎儿井等。
  • 山林

    山林

    胡冬林留下的一部文学绝唱。他深入长白山在原始森林里观察体验、走访调查,记下了50万字的森林笔记。他深情记录森林里的草木生灵,也揭露了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在遭受的侵扰和加速灭亡。本书是一场生命之旅的享受,也是一场挽救大自然的战斗。
热门推荐
  • 海贼之赤身白龙

    海贼之赤身白龙

    意外重生于海贼王的世界中,王凯化身为凯文,在这混乱的时代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 前途

    前途

    本书为作家何常在的最新长篇小说,全书讲述了主人公倪流接手深陷泥潭的公司后,在工作中遇到了的一系列困难和曲折,最终通过纵横捭阖,主人公和公司有志年轻人一道,将企业带入了如日中天的正途。全书一气呵成,正能量满满。与其他同类书的文笔不一样,书中里面所包含的绝大多数篇章都以让读者紧张、焦虑等为叙事主题,并设置悬念,同时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令人拍案叫绝,故事可读性极强。
  • 竹马草莓味

    竹马草莓味

    【强推新书《天道美人黑化警告》】南妤第一次见顾砚歌,就特别喜欢他……的脸。小姑娘抓着小美人的书包带子,奶声奶气道:“漂亮姐姐,我们一起走吧!”少年时期的顾砚歌,芝兰玉树般的美人,气质干净清冽,甚至有着几分精致的单薄。一天,顾美人傲娇地拦住南妤,把她堵在墙角,在女孩不解的目光里,眉眼绝色的少年朝她弯起了殷红的唇角,慢条斯理道:“没什么,就想告个白。”相识于年少,相守至终老。顾砚歌对南妤,终情一生。
  • 邪皇的重生弃妃

    邪皇的重生弃妃

    一生一世一双人真的只出现在别人的身上。她莞尔一笑,带着自己的妹妹踏入皇城,成为皇上的宠妃。世人皆道双妃倾城,盛宠无双,只有她心里苦笑。深宫大院,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如影随形!当相依为命的妹妹惨死她手,她不哭反笑,披上红色衣衫送别。她轻舔匕首,妩媚的似妖精,想要报复一切。奈何还是抵不过心中的一抹情深意重,终究陨落在他的怀抱中,原以为这一切都已经结束,却蓦然发现她重生在幼年的自己身上......
  • 佟辛未泯

    佟辛未泯

    佟桦从小就有个愿望,就是能和隔壁的大哥哥一起上学,在同一所学校里,但是大哥哥好像不喜欢自己,老是欺负自己。但后来佟佟发现,这位大哥哥好像觊觎自己很久了。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墨画卷

    墨画卷

    古墨淡淡向我招手,说:“一画,你来。”他眼中画卷杀意腾腾,墨色成了血色。他说:“你师父不教你杀人,我来教你。”他手起掌落,面前之人惶惧的眼渐渐灰暗空洞。直到我将剑刺进天词师兄身体,才惊觉此生已陷入古墨掌心再也无法逃脱。这江湖是层层叠叠、布满假象的,只用眼睛不得看清,需得学会用心来看。能够看清第几层,全看道行深几许了
  • 意外三段

    意外三段

    莫向行初中时期成绩不是很理想,但在初三的最后一个星期,他冲上的重点高中的重点班之一…………就像氢氧化钠溶液遇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样,早已变质…………怂了这么多年,这回要勇敢了谢谢,这次换我来事先声明:本文兄弟情,不喜不入
  • 离明再见

    离明再见

    离落离开了最爱的人,在一个陌生的时代醒来,身份虽然贵为公主,但却面临着许多的无奈与危险,最爱的人到底是谁,在何方,还会遇见吗,离明再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所知道的冯玉祥

    我所知道的冯玉祥

    冯玉祥(1882—1948),中国近代军事家。他从第十六混成旅起家,经过十余年经营,逐步形成了雄踞我国北方的军事集团,尔后走上了从旧式军阀到爱国将领的蜕变之路。他治军有方,又爱兵如子;身居高位,仍葆平民本色。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奔走呼告,为求抗战胜利而殚精竭虑。冯玉祥从士兵到将军的人生历程、护国爱民的毕生追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如何在黑暗中艰难求索、救亡图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