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过后,天气一天天凉起来。地里的庄稼渐渐变黄了,远远望着,好像把天空都映成了金黄色。秋收在即,五队领导专门为此开了一个动员会。大家在食堂里坐好,指导员穿一身黄军装,表情很严肃。他站在食堂中央宣布动员会开始,接着由他做动员报告。
“同志们,今年的秋收形势非常严峻。我们农场,以粮为纲,以大豆为纲,农牧并举,保证出口,保证供给。在以农为主的方针上,大面积的种植了大豆。可是由于严重的秋涝,机器下不了地。北大荒的冬天说来就来,一旦来了寒流,大雪封地,大豆就只能丢在地里了。我们共产党人没有机器就办不成事吗?只要有了人,我们什么奇迹都能创造出来。同志们,我们应该怎么办?”
“人工收割!”大家一同喊了出来。
“对!人工收割。我们一个大豆也不能丢在地里。我们要发扬不怕苦的革命精神。拿出勇气,战胜困难。和时间赛跑,不让一粒大豆丢在地里。大家有信心吗?”
“有!”
指导员又朝姑娘们坐的地方看了看,问:“你们怎么样?有信心吗?”
姑娘们的回答更加响亮,“有!”会场内热火朝天……口号声响遍整个食堂。
1959年10月2日,凌晨3点钟,姑娘们一个个起了床。外边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大地还在睡眠之中,周围静悄悄的。蚊虫似乎经不住西北风吹来的寒意,也许冬眠去了。树叶已经掉光了,听不到风吹树叶的响声,光秃秃的树枝在西北风中呼呼地响。偶尔南林子传来几声狼的吼叫声,刘芳打了个寒战睡意全消。
两个班的姑娘们摸黑往地里走。刘芳走在最前面,走着走着只觉眼前一亮,她们走到了一个大水泡子边。北大荒这样的湿地特别多,据说对保护环境意义重大。可是当年开荒时把这些湿地都变成耕地了。
水泡子边比其他地方更凉,但刘芳没有犹豫,脱了鞋就要准备下水。黑影中有人喊:“别下水,太凉了,容易坐病。今天用马车送你们吧。”是队长的声音。赵桂花最会来事儿,接着队长的话茬说:“领导够照顾咱们的,怕咱们受凉。”她顺势卖了个人情。大家高兴齐声谢谢队长。队长指着黑影中的马车说:“姑娘们都上车。”
“啪”的一声,马动了,哗啦啦,马车进了水泡子。只听见马趟水的声音,车越走水越深,车身颠了一下,便再也走不动了。车夫不停地挥着鞭子,马累得直喘。坐在车边上的姑娘们的脚已经没在水里。车夫无奈地说:“下来吧,对不住了,姑娘们。”大家一看,车夫早就站在水里了。
刘桂玲打趣地说:“咱们真是做梦娶媳妇,可是梦醒了——想好事,事儿没成。”大家哈哈一阵大笑。有的说:“这是老天爷考验咱们呢!"也有的说:“是咱们没这福气呢!”
队长吩咐车夫把马牵到了岸上,因为马都坐在水里了,队长又喊了一句:“等我回去叫拖拉机把马车拽上岸,”说着朝队里跑去。
刘芳她们只好跳下马车,靠着自己的双脚从水里趟过去。一阵阵刺骨的凉意从脚底传遍全身。刚走出第一个水泡子,上岸还没走多远,第二个水泡子又迎了上来,水“哗啦、哗啦”地响。如果结了冰碴就是“喀嚓、喀嚓”的声音了。他们一连趟过13个刺骨的水泡子。
天渐渐亮了,迷蒙的晨雾像浮动的轻纱。隐隐约约看得见草地和大豆地,豆秆上结的豆荚被晨风一吹发出悦耳的哗啦声。当他们割了十几米远的时候,东方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万道金光驱散了满天晨雾。绚丽多彩的朝霞闪耀着夺目的光彩。一眼望不到边的金黄色大豆地,带给人丰收的喜悦。虽然满头、满脸的汗水,但看着望不到边的庄稼,个个高兴地笑着说:“北大荒的粮食可真多呀。”刘芳看到这丰收在望的喜悦是心情无比愉快。刘芳割地的动作也和她的心情一样爽快。银镰飞舞,挥汗如雨。她回头看了看割倒后排得整整齐齐的大豆秧,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她感觉到了自己所焕发出的青春力量,感觉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这北大荒为她实现这种价值提供了多么广阔的天地。
刘芳想得美,干得欢,可突然腹部一阵阵酸痛。不好,可能是过水泡子时着凉了。想去厕所却成了件难事,一望无际的大豆地没个藏身之处,蹲到哪里都有人看见。刘芳急得直跺脚。刘桂玲手拿镰刀,直起身来发现刘芳有事,便问道:“小刘,怎么了?跑到我们割完的地方干什么?”刘芳也顾不得回答,只顾东张西望四处寻找方便的地方。刘桂玲见状右手握镰刀,左手拎着一把刚割下来的豆秧走了过来。
刘芳说:“我要上厕所!”
“哎呀。还真是麻烦。你早晨起床时怎么没去呢?”
“早上走得急,我要是去了厕所就赶不上你们了。本来还憋得住,可过水泡子着了凉,现在肚子疼得厉害。”
“这可咋整?也不能便在没割的豆地里。别人割地抓一手啊!”
“哎呀。我实在憋不住了,拉出来了。”
刘芳只觉得“噗”的一声,一股热乎乎的东西蹿了出来,顺着大腿往下流淌。
刘桂玲低头一看,刘芳裤筒里流出了黄黄的一摊。她当机立断,冲着大伙喊:“你们都停下来!”
大家跑了过来,问:“怎么了,班长?”
刘桂玲伸手说:“你们看,小刘着了凉,拉肚子了,谁穿两条裤子,换一条给她。”
“这么多人,怎么换哪?”
刘桂玲想出个主意:“大家过来围个圈,刘芳在中间换裤子。”这时,传来一声男人的问话:“你们围一堆人干啥呀?”姑娘中的一个人生气地说:“你管不着,挣多少钱?那么爱管闲事!”另一位男职工推了他一把,“你这人找着挨骂,人家有情况。”弄得刘芳十分不好意思的,白净脸蛋红红的。
刘桂玲果断地宣布:“今后谁有尿有屎,报个名,大家帮她围个圈。”说完,自己也憋不住笑了。从此以后,只要女工围个圈时,男工们都躲开忙自己的工作。
太阳落山了,深秋季节,天短了。很快看不到景物了,只好收工,姑娘们又趟了13个水泡子回来了……
第二天凌晨3点,女工们宿舍亮起了柴油灯。有六七位姑娘没有起来。有的说肚子疼,有的说来月经了。其实都是怕那13个水泡子。10月的北大荒,泡子水刺骨凉,真的会冰坏身子。
外面的哨子“吱吱”地响了。一班长刘桂玲,二班班长周桂英喊那几个人起床。二班长指着刘桂玲说:“瞧,都是你们班的,数数几个人?”刘桂玲脸上挂不住了,急了眼,大声喊了一声:“起床!我们是来建设北大荒的。别忘了你们白纸黑字写的决心书。”刘芳赶紧帮着班长说:“快起来吧,你们班别落后。”大家都来帮腔。那几个人不好意思,只好起来,跟着大家出工了。
又过了13个水泡子。来到大豆地里,天还是黑的,今天提前半小时出工,就是为了多干点活。可天公不作美,满天无星,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想去割豆子,可什么也看不见,无边的田野,黑黑的一片,时而传来南林子里的狼吼。大家都感到有些恐惧。有人抱怨说:“来这么早干吗?”也有人劝慰:“别害怕,南林子的狼天天叫,怕它干啥。”周桂英说:“今天可能是阴天,大家先歇会儿。”一班长刘桂玲没好气地埋怨说:“咱们赶个晚集和男工一起走就好了,你非要起这么一个大早,提前半小时赶在他们前头来割豆子。这下可好,这大阴天的看不见豆子,没办法割了吧!”二班长周桂英说:“我一番好心好意,只想让大家多割一点,可是谁想天气多变,正巧让我们赶上了变天呢?”
天空刚刚有一点亮光,能看到一弄弄的大豆,大家马上动手割了起来。一会儿天亮了起来。刘芳抬头望望天,那厚厚的乌云压得很低,她心想,这下可糟了,大雨眼看着就要来临了。这一定会影响这次秋收的进度。正想着,狂风大作,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倾泻而下。不过老天爷翻脸比翻书还要快,别说割豆子了,想站稳都变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听得那凄凄惨惨的风发怒地吼着,吱吱地响,嗖嗖地叫,雨连绵不断的像鞭子似的发狂般地打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豆地上。狂风过处,眼巴巴地看着豆秧一片片倒下,二班长周桂英右手拿着镰刀,左手抓着一把豆秧,直起腰来大喊了一声,“这下麻烦了,你们别割了,倒了的豆秧更难割了。”姑娘的头发粘在额头上,再顺着头顶流了下来,一个个都跟落汤鸡似的。这时一向乐观的李民杰说话了:“你们不是总想着洗澡吗,这会儿你们可以洗个够了……”她的笑声很快淹没在了风雨中,齐耳短发直往下滴水,雨水毫不留情地浇了下来,也给她冲刷了个干净。刘芳没听清,站起身子,脸望着李民杰问:“李民杰你在笑什么?”这时李民杰冻得直打冷战,上牙下牙直打哆嗦,已经没有能力再回答刘芳提出的问题了。
有人张罗要回去。刘芳说:“咱们今天起了个大早,过了那么多水泡子,要是不干点啥,岂不是白来了一趟吗?”刘桂玲接下话茬:“刘芳说得对。”雨猛风狂,她提高了嗓音:“你们听见了吗?刘芳就是好样的。”大家齐声响应。刘芳左摇右晃的走在前面,弯下腰,顶着风雨,和大家一起卖力地又继续干起活来。
割倒的大豆秧一堆堆地放在那里,狂风一吹,豆秧被吹得满天飞。雨水湿透了土地,人人都成了泥人,狂风夹着噼噼啪啪的雨点打得人睁不开眼睛。刘芳眯着眼睛歪头一看,不好,一堆堆放倒的大豆秧子被狂风卷上了天。她赶紧把一小堆一小堆的大豆秧集中在一起堆成一大堆,然后趴在大豆秧堆上面,用自己的身体压住。嘴里还俏皮地说:“我看你们往哪里跑。”冰凉的雨点打在刘芳的后背上,雨水顺着脖子往下淌。刘芳低头一看,地垄沟已经成了河,水在身下淙淙流着。
男工们由八班长彭德亮带领也来到地里。他们大部分都是转复军人,穿着部队发的雨衣和长筒雨靴。地里泥泞难走,大风吹得彭德亮和军人们走路都走不稳,摇摇晃晃地来到了刘芳的跟前问:“你趴在地上干啥呢?”刘芳歪起头来说:“我们费了那么大的劲才割了这些大豆,我可不能叫风把它们卷跑了。”彭德亮立刻明白过来,刘芳这是用自己的肚皮压住大豆秧子时,哈哈大笑起来。
男工班起来的晚,走到一半又下起雨来。本来他们可以回去,但考虑到姑娘们已经去了地里便决定过来看看。林排长和几位商量了一下,决定收工。彭班长喊大伙集中过来。这时“咔”的一声一个响雷,刘芳和王秋月倒在地上的月牙镰刀上,大腿划了个口子,血流不止。周桂英掏出小手绢为刘芳包伤口。血水、汗水、雨水都混在一起了。刘芳看到周桂英的手已被豆茬子扎得到处都是伤。
男工们看到姑娘们如此坚强和勇敢,纷纷赞扬她们能干。林排长对刘桂玲和周桂英说:“你们真是好样的!将来有机会一定记下你们的英勇事迹……”刘芳一听高兴地拍起手来。林排长告诉大家准备收工。彭德亮提出建议:“吃完带来的干粮再走吧。一是干活累了、饿了,二来带来了再带回去路上也麻烦。”林排长当即决定:“开饭!”
大家拿出了干粮,可是根本就没地方坐,只好站着吃。刘芳从小布兜里拿出的玉米饼子也都碎了。吃的时候从嘴角掉下渣来,只好用手捧着吃。再一看姑娘们都是一个姿势吃着,她们的玉米饼子也都碎了,一边吃一边从嘴角掉渣。王秋月看出了问题:“彭班长,咱们的玉米饼子碎了。可你看林排长和彭德亮班长的饼子都好好的,一只手拿着吃。”这是什么问题?林排长一听开起玩笑:“多好的考试题呀,回答——我的饼子在大雨衣口袋里放着,浇不着知道了吗,丫头。”彭德亮在一旁凑热闹:“正确!一百分。”大家哈哈大笑。王秋月羡慕地说:“我们要是军官就好了,也发给大水靴和大雨衣了,下雨淋不着,过水泡子不湿脚。”林排长说:“怎么不湿脚,水深了一样进水。”彭德亮说:“把我的发给你吧。”说着真的要弯腰脱鞋给她。王秋月脸涨得通红,躲在一边,不敢再看彭德亮了。
在狂风暴雨中伫立在那里苦中作乐真有意思,大家一阵开怀的大笑,王秋月可太有趣了,在这幕天席地的环境他们也是那样的乐观和欢乐。
凉风吹夜雨,
豆秧满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