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73100000005

第5章 洋博士

1917年冬天,特别寒冷。

这天早晨,古城南京,飘了一夜的雪花,大地、房屋建筑披上了一层银白,在微风吹拂下,瑟瑟抖动。

三三两两的人出来了,踏着地上洁白的冰晶和雪花,兴致勃勃地向火车站走去,脚下嘎吱嘎吱作响,像是一曲优美动听的音乐。

火车站已经挤满了人,他们互相议论着,跷首以待。一列客车喷着白汽,巨龙般从远方疾驰而来,人们把目光投到列车车厢上,一节节地寻找,“哪一个会是陶行知先生呢?”

认识陶行知的人,心中暗暗猜想着陶行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不认识陶行知的人,在想象中构思即将下车的陶行知的形象。

昨天,中国各家报纸以醒目标题报道了这样一个消息:“南京汇文书院高才生陶行知先生,赴美留学,成绩优异,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明日将启程回国!”

这个消息震动了人们,当时,中国国力贫弱,受列强欺辱,许多人都找机会出国,用尽心机和手段,希望能离开这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陶行知在南京汇文书院以优秀成绩毕业,考入美国伊利诺大学,不久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在那里,他刻苦钻研,以知识渊博和目光敏锐著称,受到美国著名学者杜威的赏识和青睐。他有条件留在美国过优裕的生活。谁也没有想到,陶行知放弃了这样好的机会,启程回国了。因此,人们都想目睹一下“洋博士”的翩翩风采。

列车徐徐停下,车门打开,一个身穿黑色西服,内衬高领毛衣,头戴黑呢帽的青年人,手中拎着个暗黄色皮箱,从车上缓步走下。他抬头四顾,见不远处人群中立着块高高的标语牌,上面写着:“热烈欢迎陶行知博士学成归国!”

这个青年人嘴角动了动,脸上露出笑容,便向人群走去。

“陶行知在那!陶行知!陶行知!”

人群中有人认出他了,便一齐围上来。几个记者脚步很快,一下子挤过人群,冲到陶行知面前。

“陶博士,能否谈一下您回国的感想和原因?”人群中立即静了下来。

“我是个中国人,是炎黄子孙,怎能贪图荣华富贵,忘记自己的祖国呢。”陶行知答道。

“陶博士,凭您的才华、能力,回国后能胜任许多工作,但您有什么打算呢?”记者又问。

陶行知沉吟了一下:“我认为,中国国弱民贫,主要原因在于科学教育不发达,广大乡村学校少,教育落后,不改变这种情况,国家兴旺发达是不可能的。因此,我这次回国,就是要致力于教育事业,要团结争取有识之士,在乡村创办100万所学校,使人人读书,提高国民的素质!”

陶行知话音刚落,人群中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第二天早晨,陶行知刚刚起床,就有几个人来找他,原来,是南京大学聘请陶行知去南京大学任教的。陶行知想了想,他刚刚回国,对各方面情况还不熟悉,先在南京大学任教也好,可以联络有识之士,为以后发展乡村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再说,在南京大学任教,可以把自己在美国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也是在为发展国家的教育事业出力嘛!于是,陶行知点头答应,他成为南京大学的一位知名教授。

陶行知利用上课间隙和节假日时间,到南京郊外的农村进行考察。不久,他在南京和平门外近旁桥畔看见了一个小村庄,四周上是一片荒山,这里散散落落地住着三十几户农民,他们都住在低矮破旧的茅草房里。这的小孩子很多,他们衣衫褴褛,整日在山上放牛,地里锄草,帮助大人干农活和家务。

小庄的农民见一个穿着整洁、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来到他们村里,感到非常奇怪,因为在这穷山沟里,是很少有“贵客”来临啊,每年政府派人下来,都是催租收税,哪个有钱的人会到这里来呢。

朴实好客的农民把陶行知让到屋里,交谈中知道了陶行知是留学美国的洋博士,现正在南京大学任教,还担任其他几所大学的名誉校长,对陶行知很是敬重,忽然,一个农民叹了口气,说:

“陶先生啊,我们山沟里的人斗大字不识一个,想花钱请先生教娃娃读书,花不起钱,也没人愿来,只好在泥沟里混了。”

陶行知听了,笑着问:“孩子们都愿意读书吗?”

“当然了,可没有学校,没有先生,想读书也读不起哟!”其他农民也都跟着叹气。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走到陶行知面前,仰起脸:

“陶先生,你来教我们读书好吗?”

一个农民把孩子拽到边上去,训斥着:“小孩子净胡说八道,陶先生是洋博士,在大学教书,前途无量,咋能来咱这穷山沟里教你们读书?别白日做梦了。”

陶行知听见,立即笑了,用手抚摩着小男孩的光脊背,疼爱慈祥地说:“我最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了,好,明天我就来这里办一所学校,让你们都读书。”

小男孩高兴得跳起来,一下搂住了陶行知的脖子,连连说:“陶先生真好!陶先生真好!”农民们在旁边笑,但他们只是认为陶行知是在开玩笑的,谁能相信,一个大名鼎鼎的洋博士,会来穷山沟里给穷孩子上课呢?但看到小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他们也打心眼里高兴。

第二天,小庄的农民依然去地里锄草。时近中午,太阳渐渐爬到了天顶上,没有一丝风,异常的热。汗珠顺着脸颊淌下来,农民们便聚集到村荫下乘凉聊天。

忽然,一个头戴大草帽的人从远方走来了,到达农民跟前时,他热情地问候了一声“乡亲们好!”便把草帽抬了起来。

“咦!这不是昨天来村里的陶先生吗?”众人惊喜地围上来,只见陶行知打扮全变了,身穿布衣,脚上踏着草鞋,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还不时地用手绢擦汗。

“我今天上午,把南京大学的教授职位辞掉了,其他学校兼任的校长也不干了。从现在开始,我就在这里办个学校,专门教孩子们读书写字,和乡亲在一起,欢迎不欢迎啊?”陶行知笑着说。

“欢迎欢迎!这敢情太好了,像先生这样的人才,我们请也请不到,怕就怕这里太脏太累,先生待不了几天就要走呢。”农民们非常高兴,一时又不知说什么才好。

不大工夫,村里人都知道,留学美国的洋博士来给他们办学校来了。这可是件新鲜事。大家聚拢到一起,兴致勃勃地商量起办学的具体事务,孩子们更是高兴,他们睁大眼睛,友好地望着陶行知,他面目慈祥、善良,孩子们一点也不感到害怕。

当天下午,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全出动了,掘土和泥,做成坯块。又打扫出一块空地,准备在这里盖房屋,家家户户凡是盖房子能用上的东西全拿来了,人人脸上露出笑容。他们知道,当时中国的农村都很落后,孩子们哪里有条件读书呢,洋博士肯放弃优厚的待遇和地位,把学校建到村庄里,免费为孩子们办学,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破天荒的一次。他们一定要多出点力气,盖个大房屋,让孩子们都来上学,这才能不辜负陶先生的一片心意。

夜晚,农民们为一件事着急了:学校没有盖好,他们的房屋又小又拥挤,让陶行知住到哪呢?一个农民准备把自己的家腾出来,让陶行知住进去,自己准备去住牛棚。

陶行知见了,立即摆手制止,“我一个人好说,住在牛棚里就行,和‘牛大哥’做伴过夜,也满不错嘛。”说着,陶行知就在牛棚空地上铺了稻草,把行李搬进去。农民们怎样劝他,他都不听。陶行知知道,农民们生活都很苦,住宅小,人口多,自己如果再挤进去,一定会给别人带来很多不便和麻烦。

陶行知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牛大哥”咯吱吱地咀嚼食物,不时地还“哞,哞”叫上几声。陶行知索性坐起身,瞪眼望着夜空,心中设计着办学蓝图,从学校的建筑样式、办学方针、招生考试办法,直到采取何种方式教学,他都一一考虑了。他认为,在农村办学,应该讲求实际,既让孩子学到知识,又不能耽误农活,应该把学习与劳动结合起来,多注意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受到农民的欢迎。一切考虑成熟,天已蒙蒙放亮,困意袭来,陶行知倒在“床”上,呼呼睡着了。

人们笑着问他,昨夜睡得怎样啊?牛粪味够受吧?

陶行知笑了笑,“‘牛大哥’很乖觉。”接着说,“一闻牛粪诗百篇呀。”众人都开心地大笑。

人多力量大,学校很快建立起来了。一共有十几间大屋子,用泥坯垒成墙,顶棚横上木杆,再用茅草一盖,就成为一间简易的教室。其中最大的一间,专门留给陶行知办公,也作为学校的“礼堂”。从美观上考虑,陶行知请人用黄颜料拌石灰,把学校房屋的墙全涂了一遍,从远方望去,非常醒目。

陶行知围着学校走了几圈,他忽然想,在这里办学,目的是让人们增长知识,提高觉悟,应该把“小庄”改为“晓庄”才对,这才含有东方破晓、村庄觉醒的意思。于是,陶行知在“礼堂”的墙上写下“晓庄师范学校”几个大字,并在门口贴了两副对联:

“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

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工夫。”

另一副是:

“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

晓庄学校后面有一座山,原来叫老山,陶行知把“老山”改叫了“劳山”,意思是要使劳动人民学知识,起来做主人,为此他还写了一首诗,叫《小庄晓》:

老山劳,小庄晓;新时代,推动了。

老山劳,小庄晓;咱锄头,起来了。

老山劳,小庄晓;伪智识,消灭了。

老山劳,小庄晓;士阶级,下野了。

农民们见了,非常高兴,纷纷把孩子送进晓庄师范学校,他们相信,这个来自美国的洋博士,一定能给孩子们传授很多知识。陶行知穿着布衣草鞋,和村里的农民师生们同劳动共甘苦,相处十分融洽。农民们自豪地说:“我们穷山沟里走来了洋博士!”

同类推荐
  • 黄金荣全传(下)

    黄金荣全传(下)

    众所周知,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是“上海滩的三大亨”,他们各有各的招数,叱咤风云,闯的猛,玩的火,斗的凶。真是极尽19世纪末到20世纪30.40年代上海滩的黑白世界。大凡黑道枭雄总爱“狐假虎威攀高枝,借腹怀胎自发家”,总热衷“借高枝扶摇直上,会做人扬名江湖”。他们在自己羽翼未丰之时,总要为自己寻找理想的靠山,躲避官兵的清剿,防备百姓的报复,还有仇家的追杀,但是,他们决不甘为人下之人,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在自己的靠山的地盘上建立起自己的霸业。
  • 物来顺应:梁漱溟传及访谈录

    物来顺应:梁漱溟传及访谈录

    本书根据对梁漱溟老人的访谈整理而成,书中有少年立志救国参加同盟会,说自己的两次自杀经过……等七篇文章,再现风雨岁月,梁漱溟人生旅程的沧桑和其耿介率直,不同于流俗的人格形象。
  • 轮台罪己:汉武帝

    轮台罪己:汉武帝

    《轮台罪己——汉武帝》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尼采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1868年,24岁的尼采成为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辞职,之后他便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的煎熬,直到1900年去世。
  • 力抗匈奴的天才将领卫青和霍去病

    力抗匈奴的天才将领卫青和霍去病

    本书介绍了爱国将领卫青和霍去病的生平,内容包括:牧羊娃入籍侯门、建章营历练文韬武略、受命练骑军初露锋芒、大漠奔袭降龙城得雁门、千里迂回取云中收复河南等。
热门推荐
  • 弃妃不善:邪王走着瞧

    弃妃不善:邪王走着瞧

    因为撞见男友与闺蜜偷情而意外身亡,却意外穿越成了冥王府的正牌王妃;但大婚当天,便被扔进带着冰水的桶里,为了不被糟蹋,她设计他们打成一团,却激怒了冥王,一夜强欢一封休书,十指皆废,从此两人只是陌路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世界——岩石之令

    我的世界——岩石之令

    每个世界,都有各种传说。当时间逐渐尘封这些历史,那些无人认证的传说就会变成“谎言”。简而言之,谎言。比如,已经消失的岩石之令。夏泽雨,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在和朋友联机玩《我的世界》时穿越了,还变成了一个女生,她的ID叫“Steve?”。旧的传说泯灭了,新的传说就会出现!欢迎加入一号小说读者群,群聊号码:832546552(QQ)
  • 网游荣耀王者

    网游荣耀王者

    我,叫李白。曾经我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自信于“天生无才必有用”,但终究未能做出一番伟业,以至于最后心怀报复遗憾离世。但让我没想到的是天无绝人之路,我竟重生了?因而我李白发誓一定要……要吃遍这个国家所有的美食、喝便所有的美酒、揉秃所有的萌物……咳咳。大家玩过王者荣耀吗?或许有、或许有或许有。进本书带你进入一个不一样的王者世界~\(≧▽≦)/~注:本书有点慢热,主要是前期遵守了普通网游的程序,但我毕竟写的是"王者荣耀",后面肯定有所不同,希望大家多多支持。(QQ群:677488486,有兴趣的可以加入,一起开黑呀~)
  • 论魔神的诞生

    论魔神的诞生

    若漫天仙神,以造苍生劫难而成道,吾宁以十世轮回,十死无生之执念而成魔,送诸神往生
  • 不甘的轨迹

    不甘的轨迹

    她叫凉月,生在西城,从记事起便跟随着对自己不冷不热的阿婆阿婆带她去过很多地方,她们游走在异界这片大陆各处她问阿婆说要去哪?阿婆说想去一个她永远也回不去的地方——究竟是命运使然还是重蹈覆辙你究竟是谁?“我叫...凉月”
  • 愿我心安好

    愿我心安好

    十二个小故事,每一个都不负深情,,都是回忆,愿大家以后会更好。
  • 邙命传

    邙命传

    我只想活下去,可这天地不容我,仙不容我,魔不纳我,佛不渡我,喜我者伤,爱我者亡,我本以为逃脱了命运的摆布,却不想,依旧被命运所摆布,这就是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焉知君子非魔

    我焉知君子非魔

    “你彼岸重生,来到这世间必然无依无靠,我却能保你一生无忧。”
  • 专业精神:一切员工必备的信念与行为准则

    专业精神:一切员工必备的信念与行为准则

    专业员工不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们才把他们称为专业员工。专业精神是一种专业素质,包含了博爱之心、强烈的责任感、坚定的使命感,不仅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更要有坚定的信念、极强的探索和奉献精神。专业精神对于老板和员工都是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