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4300000002

第2章 黄瓜园的记忆

1978年9月,我拿着南京艺术学院的入学通知书从扬中坐轮渡(现在有了长江大桥)过江,经镇江乘火车到南京后,又转坐公共汽车到鼓楼,然后乘11路公共汽车到了草场门。那时候还没有虎踞北路,只有一条往北的勉强可以通车的简易道路,两边杂草丛生,属于城市的边缘地带,还不如现在城乡结合部繁华,但是,那种情景,以及还保存有一点原生态的感觉,就是郊区的印象。与南艺一墙之隔的古林公园也没有建立,只是园林局的一个苗圃。南艺在这一条路的西侧,拐进去就是一个充满民国气韵的门楼,上面一个“黄瓜园”的门牌。这个四面有围墙的“黄瓜园”,是美术系的所在地,南艺的总部以及音乐系在草场门的教师进修学校(后改为教育学院)。“黄瓜园”里并没有黄瓜,四面都是小山坡。进门就能看到最高也是最大的单体建筑礼堂,路的左侧是美术系的一栋教学楼,沿着路往下走,一个篮球场,两栋宿舍楼,一个饭堂和一个招待所,主要建筑就是这些。

我们是粉碎“四人帮”之后恢复高考的南艺第一届本科生;是南艺美术系历史上招生最多的一届,共九十六人;而我所在的工艺图案专业,则是美术系此前历史上的一届中人数最多的一个班,共十九人。这在今天看来是一个不值得一提的数字,可是,在当时却意义非凡,显现了因为改革开放在数字上的突破,并彰显艺术教育春天的到来。我所学的这个专业,是从这一年开始的一个新的专业,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了发展工艺美术事业为国家挣取更多的外汇,根据当时的现实要求和二轻行业的具体情况,将原来的染织专业扩大到染织之外。因为,如果是染织专业,就本省分配的实际情况,一个班有十九人是不能成立的,而图案可以运用到染织之外的其他科目之中。当时的其他院校中并没有工艺图案专业,可见改名的实质是为了多招生。而这一年南艺还多了史无前例的工艺绘画和工艺雕刻专业,显然,围绕着工艺而设置的专业明显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正好像今天遍地开花的设计专业一样。我所学的工艺图案实际上就是染织专业,它不仅属于染织专业的教学体系,而且任课的也是清一色的染织专业的老师。染织即印染、织绣,细分则为被单、床罩、毛巾、花布、地毯、刺绣等等,还有南京的云锦。毕业之后主要就是分配到这些行当的工厂或研究所之中。

我们这一届学生不管是学什么专业,绝大多数都已经在工厂、农村或城市的电影院、文化馆混了几年,主要都是从事绘画工作,实际的绘画水平大都要接近或高于现在的本科水平。我们这个班多数是南京的同学,他们是班长秦军,张道一老师的女儿张若,诸如樵老师的女儿诸艺盟,杨培钊老师的女儿杨紫,其他还有李可、沈小末、薛卫、曹建强、夏燕靖;镇江地区除我之外有邢庆华、殷建军、张洪生;苏州地区有王伟明、张蔚星;扬州和淮阴地区的有薛亮、张亦平、卫东风;徐州地区的有吴以徐。教研室的老师有:金士钦(教研室主任)、金庚荣(副主任)、张嘉言、李湖福、曹耀明(以上为专业课)、诸如樵(素描)、刘菊清(工笔花鸟)、曹辅岚(色彩)、高冠华(写意花鸟)。

我从长江中的一个小岛来到省会,在镇江参加考试时写生不知其名的花所遇到的尴尬,还残留在心中,到了黄瓜园就更找不到北。虽然在工厂时画劳动模范的肖像形神准确,可是,课堂的感觉以及石膏写生的要求,还是不能适应。最重要的是,对于这个“工艺”以及“图案”,和班上的很多同学一样,不能激发起基本的兴趣,因此,专业思想不牢固就成了最严重的问题。实在是没有办法,如果考不上那就只有呆在扬中老家,如果想考上就必须放弃心仪已久的油画或国画,所以,只能报考那招生人数最多而有可能是报考人数相对较少的图案专业。这是根上的毛病。另外,于心不甘的是毕业之后去印染厂,画被单、画花布,那将是终身的不爽。尽管我们所受的教育是各行各业大有作为,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将在选择所学方面表现出来。毫无掩饰地说,在艺术这个百花园里,我这个专业是受到歧视的,这是历史的遗留问题,一说是搞工艺的,自然矮人一等,不出南艺的门就是如此。刘海粟院长的风光也能说明这一问题。

在这个并不浪漫的四年里,学习虽然不算十分紧张,可是,同学们都很努力。基于当时的社会发展现状,我们的生活还是很艰苦。外出写生总是带两个馒头、几块萝卜干和一壶水,我们在长江大桥边上六楼楼顶上画大桥的雄姿,在中山植物园内画百花齐放;我们还带着被子去苏州的东山写生;在北京打地铺住在现为北京CBD核心区域的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室里,被子是租来的。在北京除了看故宫等名胜之外,就是去首都机场欣赏见证改革开放成果的机场壁画。我们还在山东菏泽一望无际的牡丹田里,早出晚归。这些都是难忘的记忆。

当我们离开黄瓜园各奔东西之后,越过三十年,12月6日,我们带着记忆回到了黄瓜园,一切都在巨大的变化之中表现出了岁月无痕,白发和皱纹难以消减三十年前的青春岁月,当同学成了这个院的院长和那个院的院长,即使在普通和平凡的岗位,或者成为职业的艺术家,都见证了三十年前恢复高考的重大举措,给这个国家和我们每一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今天能够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做出一点奉献的时候,还是要感念黄瓜园的老师,记住与我成长关系密切的老师:刘海粟、谢海燕、陈大羽、刘汝醴、温肇桐、张文俊、苏天赐、张华清、林树中等,还有那些已经忘记姓名的工友,以及那位打饭时总是手抖的饭堂的师傅,因为他的手一抖,我们的饭盆里就会少一点——往事皆在记忆之中。

同类推荐
  • 且向山水寻清音

    且向山水寻清音

    《且向山水寻清音》是一本散文集,精选《古文观止》中陶渊明、苏轼等历代文学家书写山水、亭台的经典散文篇目,引领读者透过书卷与墨香,回归古人雅致的情怀,于俗世生活中诗意地栖居,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偷得浮生半日闲”。
  • 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人文中国十三讲》从文学艺术、文化历史、新闻传播等专业课程中提炼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的有效教学载体,从文化、历史、伦理等视角切入,研究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当今中国文化的活力,在“润物细无声”中对读者进行理想、信念等精神指引,增强他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书十三讲包括:“山水诗词中的‘自然’情结”“唐诗金曲排行榜”“乡土中国与鲁迅的启蒙——以《阿Q正传》为中心”“沈从文小说与中国儒道人格理想”“汉字文化例说——从汉字构形看汉字文化蕴涵功能”“中国古代文化产业的历史脉络”“从抒情到叙事:中国传统文学结构的衍变”“审美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国家相册: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新媒体时代的交往革命”“民以食为天: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略讲”“先秦文献中的传播伦理与沟通智慧”“‘孝’的文化诠释及其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本书是《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的延续,在这部作品中马教授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解析了《红楼梦》中宝黛以外的至关重要的人物——王熙凤身上所潜隐的方方面面,充分显示了马教授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和精湛的红学研究造诣。作品通过对王熙凤的全新解读,一方面是从围绕凤姐的故事及人物活动之蛛丝马迹中,探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真实想法;还有另一方面是探询、揣摩文本内外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本书既是一部对王熙凤全面解密、解读、解析的美文,又是一部带有探索、悬疑意味的开放式文本;既是严谨的红学研究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轻松风趣的学术随笔;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可读性。
  • 王火文集·第二卷:霹雳三年 浓雾中的火光

    王火文集·第二卷:霹雳三年 浓雾中的火光

    《王火文集·第二卷》包含《霹雳三年》和《浓雾中的火光》两部长篇小说,其中《霹雳三年》以一对年轻的男女新闻记者登场做了主角。作品讲述了他们不平凡的独特经历,他们的爱、恨和苍凉青春。这对恋人活跃在十里洋场的上海和当时心脏地带的首都南京,沐浴了大时代的暴风骤雨,又经过了建国后的坎坷曲折,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好时期;《浓雾中的火光》讲述的是四十年代重庆缙云山下、嘉陵江畔的一所著名大学里发生的故事,作品从侧面再现了抗日战争期间大学生活的风貌。
  • 木棉花开:任仲夷在广东

    木棉花开:任仲夷在广东

    多年来,报告文学已经很少有像《木棉花开》这样使人感到震撼和动情的作品了。因此,报告文学就不时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不屑眼光和言语攻击,甚至有人对报告文学这种文学体裁存在的可能性也有了怀疑。出现这种现象,固然同某些人传统的文学观念有关,与他们对报告文学阅读了解的局限肤浅有关;但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报告文学在独特接触观察理解现实热点矛盾事件和文学艺术地表现这些对象上存在问题有关。尽管会有人对报告文学表现出固执的排斥,但是,只要是优秀的作品,总能够在社会和读者中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本问题是我们报告文学作家是否为人们提供了热烈关注的阅读对象,给读者一种阅读的诱惑和感动。
热门推荐
  • 血海霄天

    血海霄天

    仙路漫漫,凡人凌霄志。血道杀途,魔心从未悔。主角为修仙不择手段,阴险狡诈,冷漠残忍,无女主,黑暗流的修仙文。
  • 唐世李家

    唐世李家

    超级技术宅男李玉良穿越到唐朝盛世,将现代知识带到唐朝,使国外之人前来瞻仰唐朝技术,引领世界潮流。
  • 捡到一个主神空间

    捡到一个主神空间

    新书《西游之娱皇大帝》已签约,请各位读者支持……………………傲立诸天万界的顶端,纵横无数纪元,镇压亿万种族,无人能敌者,是为主神。这一天,主神受伤陨落,他留下的空间被王林所得……
  • 妖孽夫君,坐等你上钩

    妖孽夫君,坐等你上钩

    一次珠宝展览,她莫名的自异世而来,想要回去,缺少了一丝契机。纵是年少风流可入画,却也自成风骨难笔拓写的就是大周朝最年轻的侯爵容徽,一身风姿,惊才绝艳。两人之间相遇又会发生什么样的碰撞呢?顾清依:莫名多了个丈夫,让她无语,从未谋面,这样也行,那就不如不相见。容徽:莫名多了个妻子,还是硬塞,本就没看上,还整天寻死觅活,不如就晾着吧。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下)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下)

    本书讲述从“第五十一回 战韩陵破灭子弟军 入洛宫淫烝大小后”到“第一百回 弑昏君隋家数尽 鸩少主杨氏凶终”的历史。南北时期几个朝代并存几十年,最后齐为周并,江南保留十分之二险些儿要尽属北周了。大丞相杨坚篡了周室,复并江南;建立隋朝及至隋朝灭亡等历史事件。隋朝的建立使得严重分裂一百七十多年的中国获得统一。南北朝历史至隋炀帝荒淫无道,隋朝灭亡,宣告结束。杨家父子的行谊也不像个治世真人,虽靠着一时侥幸,奄有南北,终究是易兴易衰……
  • 豪门新娘(完结)

    豪门新娘(完结)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寻寻觅觅,她总算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相貌英俊、脾气温和、勤奋能干,更重要的是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打工者,没有复杂的身世背景,不用担心会被卷入什么绯闻纠纷中,绝对是个极品老公。好不容易挤走他的千金女友(事实上是那千金自动放弃),成为他的另一半,她才发现他好像比她想象的要复杂。没想到那个小丫头竟然敢*****他,不要以为他性情温和就好欺负,要是发起火来他可是六亲不认的。相恋多年的女友的突然背弃让他一时沉浸酒精,竟糊里糊涂要了那个小丫头,深思熟虑之后他打算娶了那个小丫头,没想到婚姻生活比想象中的有趣。可是没想到那个老头会找上门,那个小丫头还不知死活劝他回家。好,他就听老婆大人的话回家,不过产生的后果要她自己负责。##推荐好友作品##邪恶总裁缠上完美秘书文/絮风0379http://m.pgsk.com/a/100758/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读史有感悟

    读史有感悟

    读史的最终结果是能从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将历史与自己的思想融为一体,才能真正的读懂历史。读史有一定的学问,不要被某些历史结论和历史现象蒙蔽,重新审视这些历史现象;要改变历史的某些传统的说法,对其有清醒的认识;要善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从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得出一定的结论;还要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中走出来,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历史;要学会把读到的历史知识、智慧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能够充分的运用。如果能够做到这些,虽不能说真正读懂历史了,也应算是会“感悟历史”了。
  • 甜心女王VS忠犬慕少

    甜心女王VS忠犬慕少

    司家的掌上明珠司北,不但聪明伶俐,武力值爆棚,而且鬼马精灵,思想通透。慕家大少慕白从小和司北一起长大,对她呵护备至,宠爱有加,司北也是乖乖听话,享受着慕大少哥哥般的宠爱……直到有一天,慕大少身边出现了一个千娇百媚的女人,我们的女王不乖了。【女主印象】同学眼中的司北:高冷,酷,拽!老师眼中的司北:成绩第一,学识渊博,老师上课表示有点怕!父母眼中的司北:稳重,老成!陌生人眼中的司北:这女孩好漂亮、好可爱,好有亲和力!慕白眼中的司北:以前是乖乖女,现在,一言难尽……她好像特别不喜欢他和其他人说话,不对,是和其他女人说话。且看甜心女王如何俘获忠犬男神,再看忠犬男神如何爆宠女王,本文是一篇【甜宠暖心文】,温暖,青春,肆意,冒险,坚强,励志,如果你喜欢这样的故事,不要错过哦~
  • 执子之手被贼拐走

    执子之手被贼拐走

    宇文将军,您的准夫人带着嫁妆被贼人抢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