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4300000005

第5章 我与摄影

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和摄影有了关联。

家父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在江苏扬中的县城内开了一家照相馆,在位于长江中的全国最小的一个县里。这是当时全县中最能反映现代文明的场所,因为那时全县还没有工业,服务业也欠发达,手工艺也只有与特产相关的竹编。当我出生之后,就没有离开过照相馆。那是一家天光照相馆,“天光”的概念就和农民种庄稼一样是靠天吃饭,天阴下雨就没法拍照,而长江流域一年四季中又是雨水不断。因此,生意不可能发达,生活也不算富裕,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较早的时候,真是封建社会,即使到了新中国,这一落后的地区还是迷信思想余毒蔓延,很多人还惧怕摄影,好像咔嚓一响就把魂给收了去。人没了魂则是天大的事,因此,很多人都惧怕照相机的镜头。还有一些人连摄影两个字都念不周全,经常说成了“聂影”,难字读半边也是人之常情,在摄影和文化欠普及的时代,“摄影”中的“摄”确实不是常用字。这种小照相馆除了没有用过最原始的针孔照相机之外,几乎都是从最原始的状态开始,木头座机加上玻璃板的底片,直到后来用上了胶片,而暗房中的洗照片也是凭经验数数字把握曝光时间的长短。“文革”之前,照相馆不大的橱窗却是县城内服务行业内仅有的几个橱窗之一,是县城内唯一的文化窗口。橱窗内摆的是京剧剧照以及当地劳动模范的照片,偶尔也会放几张被认为是县城内最漂亮的女士的照片。不过,一般的人是不愿意摆在那里供大家欣赏的。

我家的照相馆不大,但小时候也没有感觉到它小。整体布局类如前店后厂,前面是接待室,有柜台,有镜子,还有供休息和等候的椅子。后面是摄影室,最后面的顶头是软布景,苏州园林、西湖风光、扬州景色,好像是一年换一次,都是到上海请人画的。换布景要增加成本,那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因为天光的照射,用油彩画的布景逐日变淡而失去神采和吸引力,加之老布景也不能招来顾客。硬景中有亭子或假山石之类,极力模仿自然景观。往往新景一出,都会招来县城里比较时尚的年轻姑娘。侧面是可以拉的单色布帘,一般是拍证件照所用,用以挡住后面的彩色风光布景。照相馆的第一次技术升级是玻璃板换胶片,第二次升级是天光变灯光,每一次升级都伴随着岁月的延伸。“文革”开始之后,全家被扫地出门,照相馆就不再属于自己家了。实际上自公私合营之后就已如此,只不过家还在照相馆前面接待室的楼上。小时候,县城里少有楼房,因此,我常常趴在楼上窗前看来往行人和世事风光,也时常有楼上楼下的喊话,不觉就度过了少年。

摄影的神奇常常为人所不解。当我的父亲将一面是黑色一面是红色的布盖住自己的头,钻进相机里的时候,感觉是在变戏法,然后,就是捏一个橡胶气球,咔嚓一声就完成了拍摄的过程。早年捏橡皮气球驱动遮光板是一项核心技术,全凭经验,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底片曝光的效果,练就是练的这个。那时候的天光照相,光线一般比较阴柔,不会有太强烈的光影对比。等到后来有了灯光摄影,灯光可以人为控制,能够拍出各种味道的照片,情况也就发生了变化。很多顾客讨厌有对比的光影,感觉自己的脸上有了“鬼影”不太吉利,而确实离开了具体的光源之后,脸上并不存在相纸上的那种固定的光影,因此,每当有人拿着照片指责自己脸上出现了光影,“看看我脸上哪有这个黑影”,往往都是无言以对,因为固然有道理之所在,但很难说通说服。可是,这一切却是父亲精心营造的结果,主光、侧光、轮廓光、反射光,等等,因人而异,精心调试。由此看来,摄影这碗饭也不好吃,每个人的口味不同,而能说出“聂影”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口感,对于审美也只能付之阙如。

不管怎么说,捏气球时的瞬间把握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人像的表情。在捕捉与获取之间,往往会有零点几秒的机遇和迟疑,结果却大相径庭。而人像摄影中的摄影师与被摄者的沟通又成为一种创造的前提。通常,人们面对摄影机的陌生感会带来肌肉的僵硬,会失去平时最为自然的表情。“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种脱离技术的关于艺术的论述,也是一种最为浅显的道理。可是,说得容易做到难。

就是这样,我在父亲的精益求精中度过了早岁的时光,也慢慢懂得了一些摄影的原理,进而能够帮助母亲在暗房中显影,把握红色光源下的色调和感光的程度。摄影给我带来了童年的欢乐和骄傲,摄影的技术通过父母的劳动和智慧而养育了我们兄弟四人,也成全了一个技术家庭。给予我直接影响的是一种生存价值观——靠手艺吃饭——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或许,这一摄影的基因正是我今天把持相机漫谈摄影的缘由。

对于摄影的感觉和认识与青少年时期有很大不同的是,因为我后来学习了美术,从美术的角度来把玩摄影又有了新的追求。而这一追求不仅仅是关于摄影的,重要的是基因带来了一种习惯:一是拥有自己的相机,二是带着相机走四方,三是见到感兴趣的景象能够迅速举起相机。这种习惯没有或少有具体的功用,有的只是一种爱好。因此,在135的时代,费了好多胶卷,至今还有很多有待整理的胶片和照片。

世事难以预想。在二十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突然出现了数码的概念,数字化很快就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此后没有多少年就废了胶卷,柯达这一巨人也轰然倒下,过去难以想象没有柯达的时代会怎样,现在成为现实中的无所谓,没能激起一点涟漪。数码相机作为摄影的工具基本上普及到人人拥有,人人玩相机、玩摄影使得摄影普及成基本的获取图像的手段,尤其是当随身的手机中植入了摄像头之后,那种随时性的摄影动作更拉近了人们与影像的距离,影像的审美水平也得到了全民性的提高。而人人都是摄影家也就成了不争的事实。

“人人都是艺术家”,是当代艺术中最具颠覆性的概念,尽管社会上普遍对其存有怀疑和否定,然而,人人之于艺术和人人之于摄影的差别就在于摄影确确实实是人人可为之事——“傻瓜”的概念就是说明这个道理。记录可以成为艺术,比如很多今天被视为艺术的照片,当时就是一般的记录,正如同千百年前的书写在今天成为书法、千百年前的书写者成为今天的书法家一样。但是,记录又不可能等同于艺术,否则,那就真正成了“人人都是摄影家”了。作为艺术的摄影,其不同于一般人目中所见的景象,也不同于“人人”的是,因为它有了艺术感知带动下的艺术的捕获,有了艺术之心与手的联动。艺术的境界在于摄影家给予即景以富有创意的构图和饶有兴味的形式,而光与影的关系则是构成其艺术魅力的最基本内容。

举凡艺术家都有一些题材上的偏好,白石的虾、悲鸿的马,莫奈的睡莲、梵高的向日葵,往往是不厌其烦,而世人也乐于将它们作为一种标志。摄影家中也有专攻人像、风光或其他专题的,这都是反映一种偏好,或表现为一种能力和成就。我于摄影是兴趣广泛,因为是业余而能博爱。可是,在博物馆工作的经历却使我对博物馆的建筑以及空间产生了兴趣。当从最初看到国家博物馆巨大建筑空间的时候开始,就对这一建筑有了感情的基础,这一基础很重要。摄影也是需要感情的。如果没有感情就不可能在一些特别的方面情有独钟,如果没有感情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因此,作为馆中之人,面对朝夕相处的这座国家博物馆,从主体结构完成之后到内部装修,每天看着它在身边发生新的变化。从工地的纷繁杂乱到明亮整洁,从逐步完善到开馆后的人流穿梭,近二十万平方米的建筑,结合1959年建筑的初始外形,没有改变天安门广场的文化氛围,像以往一样。在这里,建筑的文化属性成为一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新的建筑空间给我带来了新的视觉震撼以及独特美感,也激发了我拿起相机去追踪那些与结构和光影相关的景象。每当阳光在不同时段与建筑发生关系或者进入到建筑空间中的时候,光影改变了建筑的空间关系,改变了物理属性而带来了新的视觉趣味。光和影与建筑在这里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关联性,晨晖和夕照随时改变建筑的物理空间,使工程图和效果图上机械性的感觉成为一种鲜活的灵动。光影赋予建筑以生命,从此,固态的建筑再也不是一成不变。之于我,正好像我居处的竹子、梅花、水仙以其特有的诱惑力在召唤我去表现它,如同郑板桥“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树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就是如此。

我们的先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了光与影的美学趣味,白居易《城东竹》一诗中的“影转色入楼,床席生浮绿”,正是描述这种光影和空间的关系。显然,在光的作用下,影影绰绰的不确定性成为很多诗人感兴的来源,李白在酒后还能“举杯邀明月”,吟咏与明月相关的“影”的趣味和意境,“对影成三人”则成为千古名句。

与五十年前不同的是,现在的博物馆建筑空间越来越大,窗也越来越大,建筑师们的精心营造使之成为博物馆的风景线。国家博物馆新馆的西立面实际上就是透明的墙,类似这样的玻璃幕墙为人们营造了一种新的空间,再也不是过去那有限的通过一扇窗子借景的趣味,而是以宽阔的展现来沟通内外。透明的屋顶则成了封闭院落的常规手段,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德累斯顿的国家艺术馆、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华盛顿的美国艺术博物馆,都有封闭一个院落空间的玻璃屋顶,这得益于新的材料和新的技术手段。由此,一个现代化的空间吸引了光的大量进入,也与户外空间发生了最为直接的联系。所以,这种空间关系中的与自然的连接再也不是那种古典的感觉。而影则随形产生无穷的变化,当叠加到空间中展出的文物和艺术品上的时候,又有可能对文物和艺术品的欣赏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艺术家,成为一种新的创造。

所以,博物馆建筑中的空间与光影的关系是一种特别的关系,也是一种特别的趣味,可以也值得揣摩和品味。当这种关系成为摄影捕捉的对象,尽管与建筑相关的摄影的记录只是截取其中的一些局部,但是,建筑空间与光影的构成为审美带来了出乎预想的意外,摄影家很难“胸有成竹”。摄影家于其中的努力不是在等待中“坐看云起时”,而是要有发现的眼光和具备发现的素养,“胸无成竹”正是“胸有成竹”的提升。当然还需要机缘。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得到这样的机缘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博物馆的特殊性使得观众深入其中有很多限制,而在博物馆工作的人则有地利之缘,更重要的是有情感的基础。

基于上述,就有了我的这些在业之余的与博物馆相关的建筑摄影。这是一个关于博物馆建筑空间与光影的专题报告——以摄影为手段。

同类推荐
  • 三万年前的星空

    三万年前的星空

    这是谷川俊太郎在晚年时写给生命、自我、孤独和宇宙的唯美诗篇。这些诗篇穿越了语言、时间与空间,语言简练纯粹,禅意而空灵,透出一种感性的东方智慧。乘载了深厚丰饶的意义,在文字的轻与意义的重之间,悠游穿梭。诗集中,前半部有几首几乎是可以对号入座的写实作品,尤其是《自我介绍》一诗,简直就是诗人真实的自我写照。个人经验建立在想象之上,现实与虚拟交织其中,亦真亦幻,既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又有回味不尽的缭绕诗情。后半部的许多作品则是想象力编织出的产物,尤其是十二首“少年”组诗,虽都是虚构与想象,但丝毫没有乏味枯燥、空洞的抽象性,阅读时不仅使读者产生似有非有的复杂感受,且能激发读者更多的想象。
  • 赢在那一会儿的坚持

    赢在那一会儿的坚持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做一本书,而是给每一个人布置一片风景,让总是匆匆而过的脚步和心灵,可以慢一些,停一停,看看窗外的阳光和星辰,看看很久没有因为感动而流泪的眼睛。《赢在那一会儿的坚持》挑选能与你产生共鸣的文字,和你分享,打造经典阅读典范!这些文字都由《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的超人气当红作家倾情奉献。
  •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光与静默 散文·杂篇》收入了纪伯伦不为人知的大量散文、杂文、演讲、译文、箴言录等等,纪伯伦的诗歌才华掩盖了他作为冠绝一世的散文家的身份。这是目前全球收录纪伯伦散文、杂篇最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梦里花落知多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梦里花落知多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

    站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开始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为什么起点相同,结局却迥然不同?秘诀就在于学习。学习能够点石成金、削璞为玉。提高学习能力,会让你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踏上人生闪光大道,奔赴心中远大前程。
  • 中国笔记与游记名篇讲解

    中国笔记与游记名篇讲解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奶爸异界网吧

    奶爸异界网吧

    穿越到异界,木修获得了万能网吧系统。某巨魔族大汉:老板,给我开台机器,对对对,要装了dota那种的,我好像快学会战争咆哮了。某精灵族萝莉:木老板,你们劲舞团怎么还没开新曲啊,我都等了快一个多月了,王宫舞蹈团还等我回去教新舞呢。某矮人族铁匠:哇哈哈哈,我锻造术终于学到50级了,终于可以锻造特技武器了,哇哈哈哈哈!某人族皇室宅女:呜呜呜,木老板,4月新番怎么还没更新啊,我要看我要看我要看啊,呜呜呜呜T_T木修:呵呵呵,大家排好队,先冲会员再上机啊,艾拉,收钱。乖女儿艾拉:好、好的……
  • 重生之许你一世唯安

    重生之许你一世唯安

    顾长枫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是错信了姜媛暖,害死了顾念安,辜负了童丹乐。薄凉城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放任顾念安,导致了她死亡,重来一世,她(他)将改写人生。
  • 鬼头刀传奇

    鬼头刀传奇

    李金彪的职业是杀人。祖传一口极沉重的铁合金大刀,上端铸着小鬼脸,嘴衔铁环,一动便发出悦耳的撞鸣声,如飞檐下的风铃。刀槽宽而深,将血畅快地引渡过来,直流到小鬼脸嘴里。饮多了血,刀也有了精神。刀是灰蓝色的,光泽凝重却不轻浮,威武地撑着李家门楣。每逢阴历七月十五鬼节祭刀时,鬼头刀总是和祖先牌位并列——烛火摇曳,檀香氤氲,气氛阴森、诡谲。李金彪熊罴般的头颅低垂着,神情极其虔诚。李金彪这刽子手职业是世袭的,这杀人的绝活从祖宗手里一代一代往下传,传到他手中已有十八辈子。
  • 暖你岁月以情长

    暖你岁月以情长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万佛寺脚下,顾鱼望着山林掩映的塔尖,转过头问身边的人:“你真信佛?”傅瑾生答;“前半生信佛,后半生信你”顾鱼的眼睛眯成了两道好看的月牙。傅瑾生和顾鱼相遇在尘世的佛家重地,重逢后,傅瑾生步步为谋,让当年不知姓名的小姑娘成为了傅太太。新人首次写文,如有不妥不适不实之处还望读者海涵并指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蛊妃萌爷:溺宠大明星

    蛊妃萌爷:溺宠大明星

    爱妃,爱萌娃?爷送你个淘气小魂魄,逗你一笑,可好。爱睡暖床?爷伺候你在千年寒冰上长睡,可好。爱跳芭蕾?爷允你一辈子在我掌上起舞,可好。爷,用三魂七魄皆只溺爱你一人,可好。不好,不好!去你丫的帝王,本姑娘前世是大明星!这世,没万把粉丝,怎甘心!养小鬼,下降头……宅斗、宫斗……巫术、跳舞……十八般武艺样样通。谁说漂亮女人没大脑,且看本姑娘七十二变。
  • 都市之极品地仙

    都市之极品地仙

    我有阴阳通明眼,可辨善恶,惩恶扬善。我有阴阳练气诀,可修筑基,救死扶伤。我有阴阳谛听犬,可解百难,助我成仙。
  • 陈卫川中回医发微

    陈卫川中回医发微

    本书分为中医篇、回医篇两部分,主要包括:行医之路、中医“五方”“五药”谈、陈卫川老师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的体会、陈卫川辨治糖尿病经验撷要、陈卫川学术经验拾零、陈卫川医案等。
  • 宠妻如命:boss骗婚大作战

    宠妻如命:boss骗婚大作战

    (本书已完结!)第一次骗婚是天真,第二次骗婚是假孕,第三次骗婚是孩子。自古以来都是女人拿孩子来要挟,唯独他叶存钦买通把脉的老中医,把媳妇三番两次骗回家。豪门嫁豪门,理所应当,但这只是个开始。说好的盛世宠爱,承诺下的唯你不娶,到头来都是他报复的垫脚石,真相袭来,这是一场居心叵测的婚姻……一场你追我赶的骗婚大作战,莫念熙发誓:“叶存钦的话,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相信。”
  • 我的天道仙鼎

    我的天道仙鼎

    大道三千,谁人称王?吾所修之道,不可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