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风便也学着他盘腿,试了两次就成功了。
他刚闭上眼睛,那怪人却又站了起来,扛着那长口袋就要走。
元风:“你去哪?”
四海用拂尘一指东北方向,说道:“我就住那座山上,你家唐伯伯知道。以后还会见面的,就此别过。”四海说完,就迈起大步往白塔桥东边去了。
……
元风回到家里,唐会明已经起床了。他立刻说了在桥上遇见四海的事情。
唐会明:“我确实认识四海道长,他是四道尖上‘松铃观’的主持,不对,他是全真派的,应该叫‘方丈’。四海称得上是真正的修行悟道之人,谈吐莫测高深。你既然和他有缘,下次带你去松铃观转转。”
元风:“四海道长说你是他的恩人?”
唐会明:“那是他的客气话而已。四道尖上无一户人家,只有一条小路通着山顶道观。我每次去时,都会带些柴米油盐上去,不止我一人这么做。”
……
万海峰此时正坐在刑警队办公室里。
昨天从省城回来后,他脑子里一直在思考韩青一案。作为一名刑警,昨天陈、连二人和他分享的细节吊足了他的胃口。但两人没有告诉他下一步的工作安排,难道这两个人煞有其事地把自己叫到省城就是为了听故事的?
他私下问了陈亮。陈亮的说法是按照平常的办案逻辑,要继续进行下去还是得寄希望于韩青醒来。但有时候没有办法的时候,可能随时就会出现转机。韩青是个倒霉的家伙,总是被警方“意外”抓获,说不定他在庆山还留下了其它的蛛丝马迹,只是现在还没有被觉察到,希望他平时多留意。
万海峰第一次听到这么含糊其辞的“任务”。
徐小山经过办公室门口,见到万海峰正抱着手望着窗外。
他很了解自己的这位上司,此时他正在进行“长考”。于是他蹑手蹑脚地走到桌子边,拿起万海峰的烟盒取了两只烟。当他转过身正要往外走的时候,就听见万海峰说道:“小山啊,和我再去一次轧石厂。”
……
轧石厂外院已经上了锁,两人便爬门而入。进到内院,万海峰和徐小山又仔细转了一圈,还是一无所获。
突然,万海峰在仓库边的那棵橡栗树下缓缓蹲下了身子。
在他面前的地面上,有个椭圆的、浅浅的小水洼,长度接近两米,宽度在一米五左右。水底的地面像一个勺子一样很齐整地凹了下去。
万海峰:“这是什么东西压出来的?”
徐小山:“这块洼地应该有年头了吧?”
万海峰仔细看着水洼底部,有几片新鲜的青苔被压成了薄片。他伸出手指在水洼底的一个位置刮了两下,抠出来一个东西拿给徐小山。那是一颗橡栗子,一头还是原来的形状,另一头被压得凹了下去。栗子的皮都没破,肯定是被一个很重的东西以极快的速度轧入地面的。水洼边还有几颗橡栗,比那一颗更新鲜,是这两天刚掉下来的。
徐小山:“咦,这么看,这水洼就是前几天才出现的,应该是个大铁球,或者大石头,那种超大的鹅卵石,才能轧出这个效果。”
万海峰:“从这里开始,一直到外院大门口都是夯土地面,很硬实。按照这个轮廓,之前放在这个水洼上边的东西得有上十吨重。从我们监控开始到抓捕,这个时间段没有这么大、这么重的东西出入过这里,更不要说这几天了。搬运这样的东西不仅要大卡车,还得有吊车。9号还下了那么大的雨,但现在地上连道车辙都没有。”
“那天还真没注意这个细节”,徐小山说道:“除非它是飞走的。”
万海峰用脚步丈量了一下水坑,拿树枝把长度、宽度写在地上后,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
他俩又走到杏子树下,徐小山看着地面说道:“这边地上倒还算平整。”
万海峰:“那天晚上,那个元风从这逃脱的时候怎么把绳子弄断的?”
徐小山愣了一下,回想了一遍,“绳子是被解开的,不是剪断的,更不可能扯断,有小手指那么粗呢!”
万海峰的手指掰得咔咔响,自言自语道:“如果那个孩子能弄断绳子,干嘛等到凌晨才行动?那个时候气温低,还下了一夜雨,绳子应该勒得很紧才对。”
徐小山:“也许他早就可以弄断绳子,只是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等韩青他们都睡着了,后半夜再神不知鬼不觉地溜走。这个符合大多数人的逻辑。”
万海峰:“也不是没有道理,看来这小子之前很机灵”。
他俩又走到仓库门口,门上没挂锁,他推开门走了进去。
仓库里被人清扫过了,韩青一伙人用来打地铺的托盘木架都被整齐地叠放了起来。
万海峰:“谁打扫的?”
徐小山:“颜永健,就是那个报案人,在飞龙岭林场做保卫干部的。他和丁队打过招呼,他对这个地方还挺有感情的。”
二人又通过栅栏走向里间。仓库有四百多平米,层高接近四米,隔六米有一根钢筋混凝土的柱子,四周墙壁上方有采光窗,房顶上也有几个通风井。
徐小山转了一圈,说道:“奇怪,这仓库怎么没灯呢?”
万海峰:“这里是放雷管炸药的地方,库房内不允许安装照明设备,外边墙根下的消防水池,房顶连到后面山体上方的避雷设备,这些都是按规范建的。”
徐小山吐了吐舌头,没再言语。万海峰走到仓库底部那面墙边。
这段墙面利用原生山体岩石构造的,他来回走了两遍没有发现异常。
他俩又找到院子后面通往狮子口的那条小路,元风那晚留在山路上的脚印还清晰可见。
万海峰对徐小山说道:“你卯足劲,踩着这个脚印跑。”
徐小山紧了紧裤带,嗖地一下冲了出去,还没跑出三十米就停下了。
他气喘吁吁地对万海峰说道:“踩不准了,这小子简直是个猴子!”
两人一直往上走,经过三岔路口的那块巨石的时候,徐小山看见石头顶上有一丛枝蔓,挂满了野生猕猴桃。他嘴馋,拉着万海峰绕到巨石的后面。这里山势较高,抬腿就能上去。
徐小山找好位置,一只脚迈了过去。万海峰突然发现了什么,一把扯住徐小山的裤带,叫到:“脚别落地!”
徐小山整个人僵在那,万海峰一使劲把他拉了回来。
两人仔细一看,就在徐小山要落地的地方有半只脚印印在青苔上,是一只运动鞋的前半部分。徐小山立刻用手机拍了下来。
万海峰又指了个位置,他俩立刻绕回巨石正面。
徐小山弓步,手掌按在石头上,万海峰踩上了他的肩头。高度正好,万海峰可以看见这一侧靠近边缘湿泥上的一个凹槽。
他用手机电灯仔细照了一下。凹槽整体往外侧有些旋转,表面有些细微的纹路。万海峰用自己的右手比了一下,确定这是一个右手手掌根部按下的。
他拍了照,跳下来对徐小山说道:“赶紧打电话,叫技术科过来!”
……
元风整个下午都在货栈里帮忙,先是帮着小林搬货、整货,接着又帮着唐会明择菜、包饺子,一说便懂,上手就会。唐会明和石小林都觉得手上的活计轻松多了。
元风每时每刻都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各种知识,问题多的唐会明和石小林两个人都答不过来。
晚饭时,唐会明叫来了程太平一家。老程不胜酒力,这样的场合都是姚玉珍端杯子。程挺和元风扒了几口饭就上楼聊天去了。
程挺给了元风几张照片,拍的是元风刚被捞上船的那些瞬间。元风看了半天也不承认相片上那个被猩猩倒着抱在怀里满头长发的人是自己。
自己头发哪去了,当时怎么那么黑?这些问题程挺自然也答不上来。
程挺看见了元风的新手机,非常感慨,怎么这才当一天儿子的,比自己这个当了十三年儿子的活得更滋润呢!
过了一会儿,院里来了江玉昆一家人。江玉昆和付文芳一起登门,这还是头一次。
大人们又聊到一处,江夏便上了楼。
她到了元风的卧室,看看屋里的摆设和桌上的新手机,啧啧赞叹,和元风开玩笑说道:“你这还当上小少爷了!”
程挺看见江夏手里提了个东西,“你给元风带来的是什么宝贝?”
江夏笑着从包装盒里掏出一个粗粗壮壮的东西和一个充电插头。这玩意模样就像一截粗水管,身上是黄色的,一头有个黑色的手提把。
程挺看明白了,对元风显摆道:“傻子,这叫强光氙气手持电筒,肯定是江叔叔矿上配发的,外边有钱也买不着。有了它,你夜里再也不用怕黑了。但是千万别对着自己眼睛,我怕你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