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5000000022

第22章 破冰(3)

迈上停驶的自动扶梯,穿过寂寥的售票大厅,又经过一段长长的台阶,彭七月终于回到地面上。回头望去,鲁班路369号——就象一条张大嘴的巨鲸浮在海面上。

当他的脚重新踏上瞿溪路的时候,彭七月展开双臂,狠狠呼吸了一口2010年的空气。

靠,我回来了!

就在他跨出车厢的时候,两个背着背包的人影悄悄钻进了最后一节车厢,正是张厚和吴薄。

这节车厢和平时乘坐的地铁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区别就是嵌在车厢上方的电子地图,显示着一条特殊的行驶线路:

2010—2009—2008—2007—2006—2005—2004……

他们的目标是1984年,地址是南市区陆家浜路的一家酱菜厂地下室。岳湘红告诉他们,那是一家地下旅馆,从门口数到第三个房间——员工更衣室,把摄像头安装在天花板上。岳湘红要求至少装三到四个,更衣室的每个角落都要拍得清清楚楚。

一开始,两人还以为这个女人有点变态,千里迢迢穿越时空隧道,就为了拍别人更衣?

“不,”岳湘红紧绷的脸上显出一点微笑,“你们到那儿的时候,那家旅馆应该已经废弃了,等待施工队来拆除,所以那里是空的……”

后面的话,岳湘红讳莫如深,不肯再说了,张厚和吴薄也没有再问,反正到了那儿就真相大白了。

对这趟时空之旅两人充满期待,张厚都是八零后,可以见到幼儿时的自己,也是一件蛮有意思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避开那个可怕的手机号码,剩余的十来张死人照片也有人帮他们搞定。

白色的大虫启动了,爬进了幽暗的时空隧道,越爬越快,就象爬回自己的洞穴。

别以为上海只是个大都市,其实它还有三个岛屿: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其中最大的是崇明,最小的是横沙。从地图上看,就象三块石头牢牢扼制住长江口。

横沙岛上有一个渔村,村里有一户渔民姓万,万家有三兄弟。他们的父亲和爷爷用的是一条三桅帆船,当三面篷帆全部张开的时候,呼啦啦很是壮观。到了三兄弟手上,换成了机帆船,船还是木质的,加了一台柴油发动机,船尾的舵换成了螺旋桨,扳艄的动作换成了把住舵盘,船舷外挂上了一对轮胎做的救生圈,有了时代气息。

最富有“时代气息”的,还是在船舷的两侧,用红漆刷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因为在船上容易弄湿,所以大字报是不能贴的,尽量用油漆,凡是有空的地方都用红漆刷上了字,驾驶舱的正面,钉了一块“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的标语牌。

每次出船前,三兄弟都要围坐在甲板上学一段毛主席著作,喊几声口号。三兄弟很自觉,绝不会偷工减料,逐字逐句地读,深刻理解,反复咀嚼,吃透为止。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也就相当于小学毕业,通过学毛主席著作识了不少字,还知道了《水浒》里的人物,由于常年在船上,对“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意境心领神会,如此一来,对文言文也有了入门级的水平。

那个年代,人的自觉性远远超过现在,今天在一条空寂无人的街上,谁过马路还会看红绿灯?

1967年5月的一天早晨,这条“沪渔横08号”从横沙岛的渔船码头出发了,沿着熟悉的航道,今天他们打算走得更远一点,把船开到长江口去捕鱼。懂机械的老大在驾驶舱,力气大的老二收渔网,心细的老三挂篷帆。

船上有一根桅杆,大部分时间,篷帆是收拢挂着的,象卷起来的地毯。起风的时候,把这卷地毯升到桅杆顶端,然后松开绑绳,哗啦一下,篷帆从天而降,在风婆婆的劲吹下鼓起来,能把航速提高好几节。在机械发达的今天,那些造价几百万的私人游艇上也大都有帆。

那天晴空万里,阳光普照,江面上波光粼粼。天气虽好,运气并不好,连撒了七八次网,捕获的鱼零零星星,大都是杂鱼。老二有点泄气,一屁股坐在甲板上喘息着说,“还是返航吧,明天再出来。”

老三安慰他说:“二哥你别急,我上去看看。”

说完,老三象只猴子噌噌噌就爬到桅杆上去了,他经常登高了望,可以用肉眼发现经过的鱼群,甚至可以分辨出鱼的种类。只要老三登高一望,振臂一呼,大家就知道有戏了。

今天不知道是怎么了,老三爬上去观了半天,一言不发。

“喂!”老二在下面仰头喊,“看到什么了?”

老三指着左前方,犹犹豫豫地说:“那边……有个东西……”

“是鱼群?”老二问。

“不是……”老三迟疑地说,“有东西浮着,很大……”

“多大?”老二的脖子都抬酸了,气恼地嚷道,“老三你今天是怎么了!说话大喘气,拜托你一口气说完好不好!”

老三目测了一下说:“跟咱们的船差不多大,好象是条鲸鱼……”

渔船作业区域在横沙岛至崇明岛之间,这里江面宽阔,往东就是长江口,出了长江口就是茫茫的大海,每年迁徙的鲸群经过时,总有一二条迷途的误闯入长江口。

“鲸鱼!”老二倒吸一口冷气,跑进驾驶舱跟老大简短商量了一下。捕鲸要有专门的捕鲸炮,还要巨大的拖网,仅凭两张小号的鱼网就要拖走一条几十吨重的鲸鱼,实在是天方夜谭。弄不好鲸鱼发起脾气来,反把这条木船拖到海上去就糟糕了,所以商量的结果是放弃。

没等老二跑出驾驶舱,桅杆上的老三就惊呼起来,“不好了,它朝咱们这边过来了!”

鲸性情温顺,袭击人船的例子几乎没有,但要是不慎和它相撞,这条木质的机帆船恐怕只有沉没的命运了。

“往右,右满舵!”在老三的指挥下,老大往右转舵盘,打开避开,可说来也怪,那条鲸似乎是瞄准了这边,直扑过来。

转舵后,由于逆风,鼓起的蓬帆把船往相反的方向吹去,抵消了马达的作用,鲸离船更近了。

“把帆收起来,现在是东南风!”老二朝桅杆上的老三高叫。

浮在水面上鲸的脊背,通常是黑色或深褐色,但这条鲸很奇怪,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反射,金光灿灿。

莫非是一条巨大的金枪鱼?

老三不由眯缝起眼睛,手搭凉棚把目光聚射过去,全然不顾在下面手忙脚乱的两个哥哥。

终于,他看清楚了,嘴巴越张越大,足能塞进一只馒头。

那不是什么鲸,而是一块巨大的浮冰!

在五月份的季节,长江口居然出现一块巨大的浮冰,倒是一件蛮稀奇的事。

尽管不是鲸,机帆船还是要避开它,免得发生泰坦尼克号的悲剧,坚硬的冰能刺破钢铁巨轮,这种木头船对它来说简直象块豆腐,不堪一击。

但他们很快发现,这块浮冰不是随波逐流,而象船一样有方向、有速度,对着三兄弟的船不紧不慢地靠上来,直到发出轻轻的磕碰声才停下来。现在机帆船和冰连在一起了,船要返航,就得把这块巨大的浮冰拖回去,到时候一定会在村里引起轰动,万家三兄弟出江捕鱼,带回来一块比船还要大的冰。

老三身手敏捷地从桅杆上爬下来,翻过船舷,没等两个哥哥制止就跳了出去,通的一声,稳稳地站在冰面上了。

机帆船有二十五米长,这块浮冰显然比船更长、更宽,足有几十吨重,散发着一股迫人的寒气,站在上面的老三不禁打了个哆嗦。

“老三你快上来,当心冰面裂开,人掉下去!”老二不放心,扒着船舷喊。

“没事的!”老三应道,“这冰又厚又硬,才不会裂开呢。”

他使劲在冰面上蹦了两下,以示证明,然后倒背着手,在冰面上踱起步来,嘴里还背起毛主席诗词来: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望着孩童般的老三,老大和老二发出一阵苦笑,议论起来。

“大哥,你说这样的季节,哪儿来这么大的冰呢?”

老大指着长江口说:“听说海那边有一块很大的陆地叫南极,比咱们中国还要大,一年四季都是冰天雪地,没准是从那边漂过来的吧!”

“乖乖,那要漂流上万海里,还不得融化?”

“也许它以前更大,是一座冰山,现在就剩这么点了……”

话音刚落,冰面上的老三发出声嘶力竭的惊叫:“大哥二哥!你们快来看哪!冰……冰下面有个小孩!”

短暂的惊愕过后,老大和老二带了工具爬到冰面上,费了半天劲凿开冰面,把一个冻僵的婴儿救了出来,如同把一个人从坟墓里拉出来。

婴儿是男孩,已经冻得硬梆梆,全身皮肤发青,脸色发紫,没有呼吸和脉搏。老大说:“没用了,早就冻死了。”

老二大发感慨:“谁这么狠心,把刚生下来的小孩往长江里扔!如果是女孩还说得过去,可这是个男孩呀!”

“一定是家里太穷,养不起……”说到这儿,老大看了看脚下的冰,诧异起来,“可他怎么会冻在冰里面呢?莫非……”

话音未落,老三又叫起来:“大哥二哥,小孩子的心脏在跳,还有救!”

兄弟俩凑上去听了听,果然有微弱的心跳,老三解开衣服,把男婴紧紧抱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来温暖他,就在这时候,男婴的眼睛忽然睁开了,瞪着一双小猫头鹰的眼睛望着万家三兄弟,嘴巴也开始动了,哇啦一声哭了出来……

三兄弟抱着他打算返回船上去,男婴越哭越响,好象舍不得离开似的,小手一动一动,捏成小拳头的样子,还伸出一根稚嫩的手指,指着被凿开的冰面,好象有什么东西遗漏了,老大过去一看,发出“咦!”的一声,因为冰层下面居然有一本书!

书的封面朝上,透过晶莹的汽泡,《百冰治百病》的字清晰可见。

带着完好无损的书,怀抱着男婴,他们回到船上,就听冰块发出嘎啦啦的巨响,浮冰开始碎裂,仿佛被一台巨大的切割机推过,四分五裂成无数的冰块,然后被滔滔的江水吞没。

三兄弟目瞪口呆地望着,全然没有注意怀里抱的男婴,他稚嫩的小手紧紧攥着那本从冰里救出来的书,小猫头鹰似的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光,仿佛在跟冰道别,跟这块代替了母亲的子宫、代替了母爱养育他的巨冰永别。

不妨来推算一下这块冰的线路:

藏国富把它从河南南路桥抛下苏州河,流动的河水把它送到了外滩,汇入黄浦江,蜿蜒数公里,经过了黄浦区、虹口区、杨浦区,最后出了宝山区的吴淞口,展现在面前的是宽阔的长江,往北是第一大岛崇明,它没有漂向崇明岛,而是走东南方向,漂向属于宝山区的长兴岛,然后往北拐了个弯,从长兴岛与横沙岛之间的江面上漂流过去,再继续往东。

要是没有渔船的发现,它就会漂出崇明岛与横沙岛之间的长江口,往北是黄海,往东是东海,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上。

从2月22日抛下苏州河到五月份被发现,将近三个月,它就漂浮在这条蜿蜒数十公里的水路上,走得实在很慢,似乎在徘徊,等待着万家三兄弟把船开到长江口来发现自己。一路上它的体积不断膨胀,要是没有被拦截,也许会越来越大,直到把长江口封冻起来……

这不是危言耸听。冰,是无所不能的。

1967年,文化大革命在全国如火如荼,灾难性的运动并没有怎么波及到这个岛上,村里的渔霸早在解放初期就被镇压了,留下的都是苦大仇深的渔民,大城市里严格的户籍制度在这里也宽松得多,因此万家收养这个婴儿并没有引起什么猜疑,5月17号把他从江里捞上来,这一天理所当然就成了他的生日。其实他的生日应该在2月22日凌晨,沈晶莹把他生在浴缸里,可惜无人知晓。

对婴儿的来历,三兄弟众口一词,说是从崇明亲戚家抱来的,没有吐露实情。

尽管村里没有红卫兵和造反派,但村革委会里也有积极分子,曾一再告诫,如果从江面上捞起奇怪的漂浮物,一定要报告,不得擅自藏匿,说不定是从台湾漂过来的间谍工具。横沙岛处在长江口的位置,属于“前哨阵地”,当年蒋介石逃离大陆就是从长兴岛上的军舰。在这种形势下,说什么“从长江口漂来一块巨大的浮冰,冰里裹着个小孩……”的话,人家非但不会相信,反而要产生怀疑。

兄弟仨姓万,所以孩子就叫万冰,顺理成章。

彭七月乘坐高速客轮来到横沙岛,一路上拿着三岛地图一直在研究。

如今,从浦东外高桥到长兴岛建了越江隧道,从长兴岛到崇明岛建了跨江大桥,合称为长江隧桥。长兴岛变成造船工业基地,江南造船厂从市区搬迁过来,腾出的地儿变成了世博园。崇明岛和横沙岛则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崇明岛有亚洲最大的东滩湿地自然保护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当年的小渔村已经变成了休闲度假村,通过当地派出所,彭七月了解到万家三兄弟的情况:除了老大因病去世,老二和老三都健在。老二和几个股东成立了渔业合作社,身体发福的他早就不上船了,负责管理和销售。当年的木头机帆船变成了铁壳渔轮,装有GPRS全球定位仪和鱼汛雷达,布网和收网都靠机器来完成,你只要坐在甲板上把鱼分类就行了。

老三去了南汇,儿子和儿媳承包了一家葡萄种植园,他帮他们照料孙女。

对这个从市区来的警察,老二有些奇怪,他居然要了解万冰的情况,而且事无巨细,只要是关于万冰的,都想知道。

“这孩子真是太奇怪了!大冷的天,死活不肯穿棉袄,穿一件单薄的外套跑来跑去,我摸了摸他的身体,吓,冰凉!可他就是说不冷,真拿他没办法……”

“五岁那年,不知道从哪儿抱来一只黑黝黝的猫,毛老长,一直披到地上,老大说这叫怪人养怪猫……”

“岛上有镇,镇上有中心小学,有一年冬天,老师来告状,说教室屋檐下面垂挂着一条一条冰柱,他爬上去把冰柱掰下来放在嘴里叭嗒叭嗒舔,吃得津津有味。一个下午他把整个学校的冰柱都吃得精光……”

“有孩子模仿他,用椅子叠椅子爬上去,结果摔下来鼻青脸肿……”

“学校医务室给同学们测量体温,总是量不到他的体温,卫生老师以为体温计坏掉了,甩啊甩,把水银都甩出来了……”

万老二东一句西一句地扯着,说着说着忽然叹了口气:“唉,说穿了也没啥奇怪,这孩子本来就是从冰里来的嘛。别人生病,他生冰!”

“我们兄弟商量下来,觉得镇上的教育质量不行,于是走后门托关系,把他弄到市区去读初中,叫借读。从他入学那天起,班主任、教导主任还有校长,家里一年四季吃的鱼都是我们提供的……”

“高中时出了一桩事,学校里说他耍流氓,强暴女同学,把他送进少年管教所了……”

彭七月的眉头顿时拧成一条直线,“什么!强暴女同学!这是怎么回事?”

老实巴交的万老二显得很无奈,“我们也搞不清楚,反正学校和派出所都是这么说的,而且人证物证俱在,想赖也赖不掉。说心里话,打死我们也不信,他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别人吵架打架,他都会避得远远的,怎么一眨眼就成了小流氓呢!可有什么办法?那时候送谁去劳动教养,还不是派出所一句话?”

“我和老三去少年管教所探视过他,就在松江县的泗泾镇,高墙电网的,跟监狱没什么两样。他看上去瘦了点,精神还不错。我们问他到底有没有强暴女生,他嗯嗯啊啊,既没承认也没否认。我和老三以为这是默认,都很失望,就打算走了,他忽然对我们说了句话……”

“什么话?”彭七月问。

“他把手放在这儿……”老二模仿着当时万冰的动作,把手按在腹部,“他的表情很怪,眼圈微微有点发红,说,二叔,三叔,谢谢你们的养育之恩,我的时间就要到了……说完,他跪下来给我们磕了个头,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彭七月一时没听明白,瞪着万老二,万老二挠了下头说:“当时我们还以为,他说的是探视时间到了,他舍不得我们走,后来才晓得不是那么回事……”

同类推荐
  • 不幸的三栗旬原

    不幸的三栗旬原

    三栗旬原可是个大好人,老实可靠,很有责任感,又一直都很努力。这样的人,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吧。这是大家一致公认的评价呢。可是好人也不一定就什么都好。最要命的,大概就是运气不好。像三栗旬原,最近运气就格外不好。真是很倒霉呢。三栗旬原平时很和气,有很多朋友。可是却只有两个亲人:弟弟三栗信男,妻子野口惠子。这已经,是他在世上仅有的亲人了。可是不到两个月间,却连这最后两个亲人也失去了。这实在是天大的不幸。
  • 回沪记

    回沪记

    出租车只好停在后门,因为前门不开,前门是属于余家外婆的,不让人随便进出的。我至今仍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叫她余家外婆。其实她还没有做外婆。她丈夫早死了,只留下个三十好几还没出嫁平时又很少回家的女儿。但大家还是叫她余家外婆,似乎是只要有女儿就不怕做不成外婆似的。余家外婆深居简出,不许任何人进她的房间,也很少同别人搭讪,再说前门是她家的正房,也不便让人当过道。只有后门是属于大家的。从后门进去是灶片间。一幢楼六家人家全挤在里面做饭。所有的人要进自家的房间都得从后门进,其中包括余家外婆。这样前门就失去了门的功能。余家外婆索性在门前堵上了一个装饰玻璃柜,房间也就多出了好些实用面积。
  • 咬

    离婚之后第59天,我接到矮胖子叔叔去世的消息,终于控制不住汹涌的泪水,一个人坐在藤椅上嚎啕大哭。一只硕大的老鼠快快乐乐越过门槛进屋来,被我的哭声吓了一跳,退了回去。第二天,我买了一瓶糯米酒和一盒高丽参,坐上西宠去往东州的火车。一路上山丘和电线杆交替出现在窗口,重复的风景与我刚好隔了一层玻璃。“你会弹吉他吧?”我这才发现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个女孩子,大学生模样,脖子上挂着耳塞,她笑吟吟望着我。我想礼貌地笑一下,但却发现脸上僵住了,于是用手抹了一下脸,重新挤出一个笑容。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元史演义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元史演义

    本书讲述从“第一回 感白光孀姝成孕 劫红颜异儿得妻”到“第六十回 群寇荡平明祖即位 顺帝出走元史告终”的历史。蒙古源流原本为唐朝时候的室韦分部,向居中国北方,打猎为生,自成部落。初服金邦统领,至铁木真出世遂统蒙古各部,养成势力。蒙古铁骑遂西征欧罗巴未几南下灭金侵宋。南宋覆灭,荡荡中原竞被那蒙古大汗囊括以去,一朝天子一朝臣,居然作了八十九年的中国皇帝这真是有史以来的创局!却不知,蒙人性情暴虐,待民苛刻,天下疲惫;竟激起无数民变,就中出了一位朱元璋硬是把元朝天下生生夺去……
  • 我就是要上镇

    我就是要上镇

    当然不敢走大路,大路怕碰到熟人。天快断黑的时间,吃过夜饭的乡党们到门口摊场上洒洒凉水,摆好竹床靠椅,拿把蒲扇。有羽毛一样的火烧云在天空铺排着越变越黑,乡道上基本上没有人影。两个后生做贼一样猫腰避开村庄,绕过堤坝、钻进草丛、趟过湖岔,一路专拣没有人烟的羊肠小路飞跑。跑离那个叫湖乡坡的鬼地方。跑得越快越好,越远越好。关键的问题是,一个人肩上挎着一个包袱过于打眼。戏班子走了,于家坊又恢复了以往的死沉与无聊。他们两个躲过祠堂时看到,几个闲得发愁的人跟没有脑筋的狗一样还想看戏。
热门推荐
  • 超级精灵王

    超级精灵王

    这是一个群星陨落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搞笑的精灵胖子莫名其妙陷入了一场神秘漩涡,看这个胖子如何一步一步咬着牙向上爬,最终把这个世界踩在脚下!
  • 上海小开

    上海小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上海滩富家子弟丁信诚、徐蕴昌、周治仁是大学里十分要好的同窗,三人常常结伴出入十里洋场,歌厅舞榭。在一次舞会中,英俊潇洒的丁信诚,与美丽清纯的舞女罗苡一见倾心,双双坠入情网,岂料受到双方家长的强烈反对。丁母执意要儿子娶银行家的小姐主卓如为妻,她看不起出身贫寒,父亲是抗日志士的罗苡。罗母则认为丁小开是逢场作戏,没有真情,反对女儿与丁信诚深交,避免始乱终弃。在重重压力之下。丁信诚不改初衷,毕业后拒绝了在上海高薪厚禄的职位,到南京做一名自食其力的卡车司机,以行动取得罗苡的信任……
  • 重生之毒妃风华

    重生之毒妃风华

    金陵山上。四周种满了白色的风铃草,微风拂过,仿佛在奏响一首优美的旋律。那山中一条蜿蜒的路仿佛一条盘踞的龙。金陵王朝每一位要登基的皇帝都会步行上金陵山,为百姓祈福,给自己正名。柳金祥身着明黄的龙袍,心情愉快的向着山上而去,不让人在周围跟着。司徒之妙一袭洁白的宫装,突然出现在刘金祥前面,挡住他的去路。只听见她声音沙哑的问:“陛下这是准备为自己正名了吗?”柳金祥没有想……
  • 最后一次活着

    最后一次活着

    张明在重生第五十五后,系统突然故障,他不得不好好经营自己最后一次生命。他以为自己会平平淡淡的度完一生,然而,一桩案件却将他牵扯其中,等他想要自证清白时,事情的发展却又出乎意料…………
  • 囧穿独占帝王宠:正宫难为

    囧穿独占帝王宠:正宫难为

    她只不过是跟朋友去黄河边上拍拍照而已,没想到被一个黄河之浪给拍到了史书上影子都没有见过的王朝。貌似穿越这潮她也赶上了,穿越的好事也全被她碰上了,有个有权有势的宰相老爹,还有个帅得让人擦完口水再流的美男哥哥。嗯,嗯,不错,在这朝代混吃混喝估计是没什么问题了。可是,她那个该死的美男老哥竟然把她一掌拍昏丢给了那个后宫养了三千多个女人的臭皇帝。哼哼!别以为把老娘嫁了就省事了,想要让她乖乖地做她的皇后?不可能!那要怎么办?努力制定逃宫计划!可是,老天爷,为什么你总是不长眼呢?每次她都只逃到宫门口,就被狗皇帝抓个正着,至少也要让她翻出墙先吧?“霍芷芯,你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太把自己当皇后看了。”“是吗?那我得努力克服这种自卑感才行。”自卑?这个死女人,坐皇后的位子她还敢说自卑?
  • 金子的声音

    金子的声音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似水融冰不复寒冷

    似水融冰不复寒冷

    她与他婚后因为某些误会,感情受创,她一气之下,离开了他。五年后,她带着一个萌萌哒,人见人爱的小萌娃凯旋而归。某天,某包子告诉某男:“想追我妈咪,你得先过我这关!”某男不慌不忙问:“怎么过?”小包子两眼放光:“好吃的好玩的,尽管来!”某男痛快答应:“一言为定!”最终,小包子以满屋子的好吃的,好玩的,将他最爱的妈咪,拱手相让给了他的爹地。本文特邀第二男主小包子,绝对的熊孩子一枚,擅长技能,卖萌撒泼,坑爹坑娘,唯一不坑的就是他自己!
  • New Thought Pastels

    New Thought Pastel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要下南洋

    我要下南洋

    嘉庆初年!这是最后的好时代了,郑信大帝余威犹在,德川家齐还能压制的住那帮穷疯了的武士,朝鲜李祘还在心里怀念着大明,越南阮朝刚刚放了法国人的鸽子!农学狗陈维带着一头叫做白爷的种猪来到了这个时代!他不想跟着王聪儿钻山沟,向南!南洋才有出路!每天稳定两更,请放心收藏!
  • 男神擒获记:甜蜜不会只在回忆里

    男神擒获记:甜蜜不会只在回忆里

    顾晓蔓:“小汐!你竟然把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万人敬仰高高在上的苏大男神给睡啦?”简凌汐:“不是故意的。。。”顾晓蔓:“这要是传出去你把苏大男神的第一次给夺走了,得多少女生对你群起而攻之啊,保证你最后连渣渣都不剩!”简凌汐:“可是没人会知道的,连苏昕祐都不记得了。。。”顾晓蔓:“啊?那你要怎么办?”简凌汐:“我要擒获男神,让他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