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虽小,却立意深远。其之所以能够小中见大,是因为它着眼于人的思维方式——在一念之间发生转变。如果你曾有过“恍然大悟”的时刻,并且从此之后改变了思维方式,那你一定能明白我们的意思。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成长”是思维的功能之一。改变思维方式,有时就能从“停滞不前”变为“不断成长”,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为——总是使“明天”比“昨天”更美好。
导致本书篇幅不大的另一个原因是——大家都曾有过这种经历。在谈到“成长”这个话题时,我们都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因为,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式,我们就能记住那种感觉,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能将其变成有意识的、主动的行为。
现在,与2006年本书第一版出版时相比,拥有成长思维已不仅仅是一种巨大的优势,而常常是“苦苦挣扎”与“蒸蒸日上”的区别所在。相比从前,当今世界可谓瞬息万变,给大家带来无尽的挑战和机遇。在种种不确定性和纷杂的变化面前,有人选择置若罔闻,有人则乘风破浪,其区别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如果你想寻找能够带来丰厚回报的成长机会,眼下即是一个很好的时代,但你得掌握一种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使你能够看到身边的机会并将其最大化。《终身学习》能帮你做到这一点,书中的法则能使你每一日、每一周都把注意力放在成长上面,朝着更美好的、属于你自己的、有着无穷吸引力的、激励人心的明天前进,从而帮你在看似应接不暇的机遇海洋中找到成长的路径。
大家也许会好奇这些法则从何而来,以及我们如何将其归纳为短短的10句话。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于我们从工作中总结出的独特的观点,而我们的工作,是与非常成功的、以成长为导向的企业家打交道。尽管他们来自世界各地,背景各异,其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在我们与他们结识之前,他们早就具有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身上都有一种推动其达成非凡成就的、对成长的渴望。然而,有些企业家却被自己的成功——尤其是它所带来的复杂的生活——困住了手脚。除此之外,他们跟我们一样,同样生活在这个瞬息万变、愈发难以预知的世界里。所以,尽管按照大多数人的标准他们已经是“成功人士”,他们仍想继续成长——不仅是在事业上,还表现在生活上。在达到这个目标的同时,他们还想要变得更加自由。于是,他们便找到了我们,向我们寻求帮助。
战略培训公司所创设的每一个方法和理念,都来源于最基本的原则。丹·苏利文有个杰出的才能,即观察他人,发现其成长过程中的障碍(包括他自己的)并找到其思维方式上的根由。然后他会问你问题,分析来龙去脉,想出简单有效的方法和方式,帮你看清并改变思维方式。本书中的10条法则和一些小窍门都是这一过程的产物,它们均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并非仅在企业家身上有效。任何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借鉴书中的智慧。不论何地,不论何种文化背景,不论什么情形,不论年长年幼,大家可以看到,只要与成长有关,这些法则就在发挥着作用。
作为垂范,我们把这些法则融入公司文化之中,在遍布两个大洲的、由大约120名员工组成的团队中推广。“不断成长”这四个字是对我们宏伟目标的简单概括(大家在法则九的结尾部分将会读到),而芭布斯——丹·苏利文的妻子和事业伙伴、战略培训公司的领导者——也支持整个团队这样做。
虽说思维方式的转变是瞬息之间的事,但要在极端情况下保持成长思维,需要实践和领悟。《终身学习》简单易懂,可随时将大家调整到“成长思维”上来。在读过全部章节之后,只需瞅一眼目录——亦即10条法则列出的地方,便足以使你“不脱轨”,在你停滞不前或需要激励的时候帮你回到正轨上来。在本书第二版中,我们在每一章结尾处都增加了很多指导,还在全书结尾处向大家介绍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成长聚焦”,以帮助大家更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的成长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