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79000000001

第1章 再版前言

《鲁迅还在》出版之后,责编李黎又来“敲门”,问我正在写什么,是不是可以继续合作。我只能回以惭愧二字,诸事繁杂,学问是需要静心思考、潜心来做的,只能期待未知之来年了。说起来真是十分怀念十多年前,毕竟时间一大把,只要有人约稿,就有可能会动心动手。当年的《鲁迅与陈西滢》就是如此写成的。《鲁迅与陈西滢》?为什么不能重新出版呢?鲁迅与诸论敌的笔墨官司不断被人评说,“鲁迅和他的论敌”几乎是鲁迅话题热点中的热点,有一本专门讲述鲁迅与其第一个也是最大的论敌陈西滢的书,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其中的往来、冲撞、恩怨,与之相关的人物、事件、反响,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吗?这是李黎的观点。

我以为这是一个好建议,不是我的小书写得有什么出彩处,而是当鲁迅与其论敌逐渐被演变成文人之间吵架的“标本”,“骂人”成了鲁迅的性格标签的时候,尽可能以符合当时情形的态度,谈一下鲁迅与其论敌之间的笔墨往来,努力更真切地认识到鲁迅论战的由来、过程以及文章做法,更具体地知道,鲁迅的论敌既非“反动文人”,也不是风雅无尘。鲁迅在论战中最终都会处于上风,这其中有一半的原因,实在是鲁迅比他的论敌更会做文章,更懂得“论辩”之道。后来的风云不断地为此涂抹上种种多余的颜色,剥离这些不必要的“加码”,却也并不能改变鲁迅在论辩中彰显文章魅力的事实。

陈西滢是鲁迅的第一个论敌,也是他真正没有宽恕,论战过后仍然经常“捎带”的论敌。鲁迅杂文的文体风格,我以为是经过《坟》的“长”、《热风》的“短”的探寻之后,从《华盖集》开始确立的,而《华盖集》里的文章大多涉及与陈西滢的论战。也可以说,正是从与陈西滢论战开始,鲁迅找到了既有具象又每每推至类型化的杂文形象,抓住了与己相关的事件又进而论及历史、国民性、智识阶级的虚伪性,等等。鲁迅与陈西滢之争,实是一个大话题。

反观陈西滢,其实也是了不起的深谙文章之道的人物。我现在重新回过来看自己写的这本小书,意识到对陈西滢的描述还不够充分,这主要是因为对其经历、文章、性格等等了解不深。不过在鲁迅与之关系的话题下,能获得的更新资料也是非常有限的。其实我在写作时已经意识到,研究“鲁迅与陈西滢”的难点在于资料太少,但也迫使你必须深入解读两人文章,探讨其得失、胜败所致因素。他们二人没有私人间的交往,都是“靠作品说话”,有难度也更有价值。有些话题,可能因文章之外的恩怨因素过重,阅读者通常会关心谜底何在,八卦如何离奇等等,而忘了文章才是根本,如讨论鲁迅与周作人。

此书能有机会重新出版,当然首先要感谢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的信任,感谢李黎的坚持。重印之际,又怀想起与此书有关的不少朋友和前辈。感谢原任职河北人民出版社的编辑李良元,他曾在酷暑之际坐长途大巴从石家庄奔波到太原,就为了当面交流修改意见。此书当年是受董大中先生提议开始的,其间先生还在学术上给予我多方面帮助。此书出版后,孙郁、陈漱渝等学者都曾热情推荐和鼓励,其情令人感佩。

希望这本“新书”能在新面世之后让读者果真能有一点新收获。

作者

2018年4月29日

我对“鲁迅与陈西滢”这个题目开始感兴趣并决意要做一回梳理和研究,是近一年来的事。凡关注鲁迅研究动态的人都会发现,近年来,学术界对鲁迅和他的论敌之间的论争文选、鲁迅的笔战经历,已有多种著作和论文进行过梳理和描述。除了鲁迅与高长虹、鲁迅与梁实秋、鲁迅与周作人之间的论战和恩怨被大书特书之外,一些与鲁迅曾经发生过论战,但个人经历并无多少新鲜材料可以公布的论战对手,专题研究与论述尚有开发余地。鲁迅与陈西滢之间的论战究竟有多少可以挖掘的资源,研究这样一个题目对鲁迅研究来说有多大的意义,是我在阅读相关作品、资料时反复思考的问题。鲁迅与陈西滢,并无个人间的实际交往。他们是一对纯粹的笔战对手,他们两人之间发生的一切,都是以笔战的形式出现的,这种关系,在鲁迅和他所遇到的论敌当中,算是非常特殊的一种情形。

单纯的笔战是否可以成为一个以人物关系研究为主的论题?从这样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找到和得出多少具有特别意义的主题和内涵来?这同样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因为在鲁迅研究领域当中,想要寻找到一种前人未曾发现的话题实在是太难了,想要在一个既有的话题下找出新的研究材料也一样很难。近几年来,关于鲁迅与他的论敌的恩怨是非,学术界谈论较多,一时成为鲁迅研究领域里的一片新天地。但这些研究大多基于鲁迅多年来与其论敌之间争论起因、争论过程和争论结局的分析,粗线条的描述和鲁迅与其论敌间的论战文章辑录占其中的绝大多数,深入的研究著作尚不多见。近年来,已有论者对鲁迅与高长虹、鲁迅与周作人等专题进行过个案分析和详尽论述,在这一领域,仍然有许多值得后人进行认真研究的论题。鲁迅与陈西滢,或许就是其中之一。

陈西滢是鲁迅的第一个论敌

陈西滢,本名陈源,曾留学英国,一九二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是“现代评论派”的代表人物,文名因创办《现代评论》杂志并开设“闲话”栏目而大起,更因这些“闲话”引出同鲁迅的笔墨官司,成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的重要文化人物。鲁迅的《华盖集》及《华盖集续编》中的多篇文章就是针对陈西滢的“闲话”而写。鲁迅曾指出,陈西滢曾说他的杂感“无一看的价值”,只要看看《华盖集》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陈西滢一生除后来结集的《西滢闲话》和少数散文与译作之外,著述很少,但他因此带来的“名声”却很大。研究鲁迅与他的论敌,陈西滢是首先要遇到的重点人物。

说“首先遇到”,是我以为陈西滢是鲁迅认真对付、刻骨铭心的第一个论敌。翻读《鲁迅全集》会发现,在“五四”初期,鲁迅置身于新文化运动之中,尽管在白话文运动及“青年必读书”等方面,鲁迅的观点与言论受到来自守旧派的攻击和批评,但并没有什么具体人物成为鲁迅穷追猛打的对象,林纾、陈铁生、柯柏森、梅光迪等,鲁迅对他们的反驳也都是始于言论,止于言论,并没有发展到纠缠的地步,也没有形成足称“事件”的规模,都属于正常的言论之争。而陈西滢,则是鲁迅遇到的第一个值得认真对付的“论敌”。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间,鲁迅杂文半数以上的篇什,都与陈西滢及其所代表的“现代评论派”有关。可以说,鲁迅的第一个论敌,正是陈西滢。一九二五年六月一日的《京报副刊》上,发表了鲁迅的杂文《并非闲话》,这是鲁迅与陈西滢的第一次正面“交火”,从那以后,一直到一九二七年,鲁陈之间的论战就从未间息过。促发鲁迅与陈西滢交战的直接事件,是发生在一九二五年的“女师大风潮”。在支持还是反对学生运动方面,鲁迅与陈西滢之间发生了重大分歧,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论战主题。“学者”“公理”“正人君子”“流言”等等鲁迅论战中的名词,从这时开始大量出现,鲁迅笔战的风格,“不能带住”的韧性战斗精神,正是通过与陈西滢的笔战确立下来,并为世人所熟悉。

陈西滢同时也是鲁迅最为耿耿于怀的论敌。“五四”初期,鲁迅的杂感多集中于“国民性”的批判,言论也多以中国历史、文化和一般社会现象为批判对象,涉及时人时事的并不多。与陈西滢交战后,杂文中的“私怨”成分明显增加,而这“私怨”,又常常是为“公仇”而发,并归结为“公仇”,使鲁迅杂文更显战斗的“火气”,且不失深广的主题。鲁迅终其一生都未能对陈西滢稍加原谅,这与他同梁实秋、林语堂甚至高长虹之间的恩怨都有所不同。这些针对具体人物和事件展开的论战,不因具体的是非而流于文人之间简单的好恶之争,这是鲁迅的高明之处,也是鲁迅论战文章不可效仿的地方。研究鲁陈之间的笔战,对于研究中国现代文化与文学运动史,研究和理解鲁迅的笔战风格和他的“韧性的战斗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一些基本的认识,我以为“鲁迅与陈西滢”这个研究专题是可以成立的。本书试图专注于鲁陈之间论战始末的分析,将笔触深入到双方论战的最细部,进行文化的、文学的、政治现实的分析与研究。

对今天的读者来说,陈西滢是个相对陌生的名字,他作为文学家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著述,《西滢闲话》是他一生最主要的作品集;作为学者,他主要是在北京大学英文系、武汉大学文学院任教,难以称得上是成果显著的专家;作为文化运动中的人物,他参与创办《现代评论》杂志,主要在初期负责编辑文艺稿件。无论从何种角度看,在“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中,陈西滢都算不得多么突显的人物,然而,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陈西滢却是鲁迅笔下最突出的论争对手,一九二五年一年间,鲁迅的大多数杂文都与陈西滢相关,《华盖集》及其《续编》,是这场论战的集中体现。而一九二五年这一年,在鲁迅的一生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一年鲁迅的社会活动、文学创作、个人生活,都有很多令人玩味之处。一九二五年一年的风风雨雨,对鲁迅一生都有着深刻影响,陈西滢在这样的时候出现在鲁迅的视野里,自然成为研究这一时期的鲁迅时不可忽略的重要人物。这也是我之所以选定这样一个题目,切入鲁迅世界的出发点。在进入对两人的论争分析之前,有必要对人们相对知之较少的陈西滢,他的生平经历、创作活动做一个简单的交代,也有必要将鲁迅在一九二五年的主要活动和创作情形,做一点具体的描述,以使以后的论述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背景。

陈西滢何许人也

陈西滢,原名陈源,字通伯,一八九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出生,江苏无锡人。幼年入上海文明书局附设的文明小学就读,后转学到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附属小学。一九一一年毕业,升入中院。十六岁时,受其表舅吴敬恒鼓励,赴英国留学,从中学读到大学。在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专攻政治经济学与文学,并苦学英文,打下了深厚的英国文学功底。在伦敦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期间,受到名师拉斯基的指导,并获博士学位。一九二二年二十六岁时,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邀回国,即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后联合好友王世杰、周鲠生、杨端六、皮宗石、杨振声等创办《现代评论》杂志。编辑过其中第一、二卷的文艺稿件。围绕该刊及《新月》杂志,与胡适、徐志摩等组成了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

一九二四年泰戈尔来华,徐志摩接待并任翻译,陈西滢参与了接待工作。女作家凌叔华时为燕京大学学生,也参与其中,陈西滢因此与凌叔华结识。一九二七年,与凌叔华结婚。这年夏天,两人以北京大学研究院驻外撰述员身份到日本旅行。一九二九年五月,王世杰出任武汉大学校长,聘请陈西滢为教授并出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后因抗战爆发,武汉大学迁往四川乐山,陈西滢随校前往。王世杰当时信心十足,决心要把武汉大学办成同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等并列的世界名校。陈西滢也十分投入,除行政任务外,还开设了“短篇小说”“英国文化”“翻译”“世界名著”等课程。一九四三年赴英,在中英文化协会任职,一九四六年,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政府驻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任常驻代表。由于巴黎物价昂贵,不久即迁往伦敦居住。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台湾国际地位受到威胁,加上台湾政府经费紧张,连年积欠会费,陈西滢的处境十分狼狈。一九六六年,台湾被联合国取消成员地位,陈西滢在法警干预下被迫迁出巴黎办公处。其间因抗争而心脏病突发,当场昏厥,被送往医院急救。同年,以国民党政府外派文化官员身份退休,定居伦敦。一九七〇年三月二十九日,因脑溢血客死于伦敦,享年七十四岁。在担任教科文组织职务期间,他曾帮助台湾地区文人恢复了跟国际笔会的关系,一九五九年,同罗家伦、陈纪滢、曾恩波等出席了在法兰克福召开的国际笔会。

陈西滢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间,并集中发表于《现代评论》《新月》等刊,他翻译过梅立克、曼殊菲儿的作品。一九二八年六月,新月书店出版《西滢闲话》,一九七〇年,台湾萌芽出版社出版了《西滢后话》。

陈西滢的一生,经历复杂曲折,文学活动在他一生中所占比例并不很大,正是由于同鲁迅的论争,才使他的文名在当时远扬,直到今天仍为研究者所关注。

一九二五年的鲁迅

一九二五年,鲁迅四十四岁。这一年对鲁迅的一生来说,都显得十分重要又十分特别。无论从社会活动还是创作经历,抑或是个人情感经历而言,一九二五年都是鲁迅一生中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的第一天,鲁迅写下了散文诗《希望》,并在这一年里完成了《野草》的写作,这是一部记录作家心灵轨迹的重要著作,也是鲁迅艺术探索途中的经典作品。

一九二五年的鲁迅,继续他的小说创作,《长明灯》《孤独者》《伤逝》《离婚》等都创作于这一年。他的杂文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第一本杂文集《热风》在这一年结集出版,杂文创作也呈现出短兵相接的特点。

一九二五年对鲁迅来说是多事之秋,“女师大风潮”中,他因公开支持学生反对校长杨荫榆,于八月遭到教育部长章士钊的“革职”,为了讨还公道,他迅速向北洋政府平政院递交了诉状,控告章士钊并在次年一月得到复职,回到教育部任佥事职务。也由于“女师大风潮”,鲁迅与陈西滢等“现代评论派”的文人学者展开笔战,充分展示了鲁迅韧性的战斗精神,杂文笔法更显锋芒,确立了杂文文体参与现实的品格和论战的风格。《华盖集》中的大部分文章就写作于这一年。

这一年的鲁迅,肺病复发,这对他以后的生命历程有着潜在的影响。而对鲁迅人生命运发生根本影响的,还是他在这一年结识了许广平,许当时为女师大的进步学生,曾因参与“驱羊”(杨荫榆)运动而受到校长杨荫榆的开除处分。鲁迅不遗余力地为许广平等六名学生伸张正义,许广平则从这一年开始,频频去鲁迅寓所探访,两人从此建立了通信联系。一九二五年是《两地书》的第一个年头。

一九二五年的鲁迅,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认识更多地与现实结合,《野草》是一个思想者和一位艺术家积郁在灵魂深处的“地火”的喷发,《伤逝》《离婚》等小说在艺术上更臻“圆熟”,结尾却少了《呐喊》时期的“亮色”。这一年,鲁迅结交了笔战的对手,与陈西滢、徐志摩等为代表的中国自由主义文人展开了前所未有的论战。身兼北京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数校教职的鲁迅,还必须应对来自教育部“上司”的威吓和“手脚”。带着肺病的他,又在这样的心力交瘁中寻找到了生命的亮点:许广平。

一九二五年的鲁迅,在年初的二月,因《青年必读书》这篇不足千字的文字,成为文坛上的议论中心,守旧者的反对之声并不是最可怕的,许多青年对他“少读甚至不读中国书”的言论的误解,才真正让他产生内心深处的悲凉。

一九二五年的鲁迅,还继续翻译厨川白村的作品,《出了象牙之塔》就在这一年年底完成。这一年,他还与韦素园、李霁野等组成“未名社”,出版《未名》半月刊和“未名丛书”。

无论站在何种角度看,一九二五年的鲁迅,都显得那样意味深长,鲁迅的思想、情绪、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都在这一年浓缩,生发出许多让后人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鲁迅传记我们已经见到过许多种,并还在继续增加,而我以为,把一九二五年的鲁迅抽取出来,在显微镜下一点点放大,那会得到多少“线性”描述难以发现的内涵和深度,这样一种描述,对读者了解鲁迅精神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我们对陈西滢其人有了一个大概了解,又重温了一九二五年这关键的一年中鲁迅的主要活动和生活处境后,再来确立“鲁迅与陈西滢”这一话题,就显得相对容易一些,我的着眼点,就是从一九二五年出发,以鲁迅和陈西滢为视角,描述和分析鲁陈之间的纷争恩怨,并从中探讨这场论战生发出来的政治思想、文化背景、文学观念的诸多意义,努力为切实、深入地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和鲁迅杂文的创作特点,提供一些新的看法和观点。

同类推荐
  • 死城漫游指南

    死城漫游指南

    本书是张晓舟多年来的文化评论随笔首度精选结集,加西亚·马尔克斯一再解释过,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不是杜撰的,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同样,当我们用穿越、玄幻、盗墓这样的词来形容现实,那也一点都不虚,说的就是当今的中国现实。姑苏城外伦敦塔,琉璃厂的饭岛爱。少林钢琴,爱国粽子,心灵鳖汤。手拿一个爱疯死,一代人去那儿相互撒娇。信仰在空洞中飘扬,金山与神山对峙,一切是多么安闲地从那桩苦难转过脸。时代,就像硅胶一样在每个人的胸前鼓了起来,令你再也无法一手掌握。如何才能去爱?我看见了你的坏笑。一部盛世中国的荒诞书,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景观的素描簿。
  • 带一颗心去田园

    带一颗心去田园

    《带一颗心去田园》为著名女作家赵玫、裘山山、庞天舒三人和最新散文集,分别为《我轻声唱起忧伤》、《一个人的远行》、《带一颗心去田园》。作品具有极高的性和艺术价值。
  • 无聊世界的正经事

    无聊世界的正经事

    人间烟火,笔底波澜。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文字写尽了红尘众生心底的柔软。明心见性,直指本心。朴实,鲜活,不煽情但却动人。站在起重机上为挽回爱情而遭女友泼冷水的男人;隐居多年又重出江湖的李大侠;白衣白马的浪漫;那些为爱而执着的“二货”,无一不是精彩众生的鲜活,勇猛,纵横不羁。年少时的孤独与狂狷,热情与勇敢,都在感慨唏嘘中一一呈现。似水流年,如花美眷,江湖,爱情,青春,热血,一个都不能少。
  • 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

    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

    历史并不重复,只是押韵而已。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就是,人们从来都不知道汲取历史的教训。本书是历史学者杨念群的专栏随笔结集。书名虽为“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作者之意并不在讨论历朝历代之得失,而是由历史延宕开去,杂议藏匿于史书中的历史暗面,以及耳闻目睹之当下种种怪现状。
  • 我曾披荆斩棘奔向你

    我曾披荆斩棘奔向你

    前途未卜的爱情值不值得等待?如何跟男神/女神谈一场势均力敌的恋爱?怎么判断站在你身边的人适不适合你?恋爱是因为爱情还是浪漫?用身边真实发生的故事告诉在爱情里彷徨无措的女孩:万千人海中,总有一个人会与你相遇、相知、相恋、相濡以沫。喜欢的最好方式是告白,在爱情里要主动出击。爱情里没有什么般配,只有对不对。世间纷繁,乱花迷人眼,前路漫漫,勿忘初心。
热门推荐
  • 今夜意外降临

    今夜意外降临

    刑侦支队来了个苏妲己,这下局里可炸疯了。尤其是某金姓队长,全然化身小狼狗,不停地在人家面前嘚瑟,但……总是鼻青脸肿的回来……直到某一天,有人看到,警局的停尸间里,苏妲己把金队长壁咚在冰冷的墙上,强吻后……所有人的三观都毁了……
  • 重生八零学霸小神医

    重生八零学霸小神医

    【甜宠、爽文、神医】新书《八零兽医能掐会算》已发,欢迎大家品阅支持。-----陆晓夕重生回到高中时代,获得祖传的针灸奇术。这一世,她决定自强自立、努力学习当学霸,打响神医名号。
  • 农业经营管理

    农业经营管理

    《农业经营与管理》是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农业经营与管理是中等职业学校(中专、技工和职业高中)种植类、养殖类等专业的一门专业通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按经济规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 位面到访者

    位面到访者

    所谓世界,只是一场角色扮演游戏。创建角色,选择出生点,而后开始你的征程。……【已确认锁定真名:莱特#2567】【欢迎来到“永恒大陆”】【请开始游戏】
  • 祝文艺女青年终成眷属

    祝文艺女青年终成眷属

    人生在世,饮食男女。有人说搞定女人很容易,只需要以她喜欢的方式爱她即可。也有人说搞定男人很容易,只需要陪他吃饭和陪他睡觉。在爱情里,女人总渴望占据男人更多的空间,而男人则渴望拥有自己的更多空间。男人希望做完之后倒头睡一觉,女人则希望谈谈心。两个物种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甚至有人说,如果不是为了解决生理需要,男人更愿意和男人在一起。那么,在矛盾遍布的前提下,如何正确的打开爱情呢?这是一本从男性角度给姑娘们的建议书,不是要求你们用男人的思维与男人谈恋爱,只是为了姑娘们更好的打开爱情。
  • 篮痴

    篮痴

    一切的一切始于一所普通中学晨曦里,九年级升学生在毕业季为校而战,毛头小子轩太直到毕业后才醒悟自己痴迷于球同时惦记着她,时间啊什时候才能停下你匆匆的步伐···
  • 农门娇色

    农门娇色

    一不小心重生穿越到农家,穷的只能啃树皮,看秦五丫如何发家致富过好日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海洋争霸

    海洋争霸

    看主角如何用自己独特的骑兵单位,征服这个无线扩张的世界。征服过程中骑着幽冥火鸦,在海上飞翔。收服美女艾琳娜。欢迎加入航海群,群聊号码:653753386
  • 乔茜的魔术

    乔茜的魔术

    我的同学乔茜第一次将我带到她的家里去时,我就意识到她是个充满了秘密的人。在一个书房里,我看到一个巨大的书橱占据了整整一面墙。乔茜碰了书橱里的一本叫《孤独的井》的书,书橱突然晃动起来,接着出现了一个大洞。“暗道,”乔茜笑着解释道,“魔术大师的家都会有这样的暗道。”她拉着我走了进去。我们一进去,书橱立即自动合上了。里面漆黑一片。乔茜打开了一种挂在脖子上的手电筒。在一面墙前,她打开一扇只有巴掌大小的小门,里面露出两个眼窝大小的孔。我凑上前,透过两个小孔,看到了乔茜家的客厅。
  • 让开!我是皇子私人女官!

    让开!我是皇子私人女官!

    繁花三千结,结结入心侧;既怨亦无用,唯愿终得一心人。(何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