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上雪何谓?白发也。心头雪何谓?死灰也。周梦蝶曾经说,顶上雪,可以染发精改之;心头雪,则非兼具“胭脂泪”“水云情”“松柏操”与“顶门眼”者不能改也。他的语调,很轻,很淡,很慢,眼看就要入定,似乎只是为了说给自己的千耳。然则周梦蝶何许人耶?他是个遗腹子,从幼年,到中年,到晚年,先丧母,再丧妻,复丧子,其一生也,如同野水浮萍而剩山飞蓬。周梦蝶何许人耶?或云亦道亦释,或云亦儒亦侠,或云贾宝玉再世,或云苏曼殊李叔同重生。故而,周梦蝶不唯千耳千眼,亦有千万身,以至广大无穷。其为诗也,有旧体,亦有新体,新与旧,往往茫然不可辨。就人而言,就诗而言,就人与诗的合璧而言,周梦蝶乃是寒士也、情种也、隐者也、未出家之老僧也。1955年,周梦蝶退役,迁居台北,先后在武昌街、长沙街等处摆摊鬻书,前后凡数十年。据云,周梦蝶身着藏青长袍,手持僧灰提包,每日必飘然而来,有客则侧身对话,无客则端坐读书,眼不离经卷,耳不听莺燕,无俯无仰,无惊无怖,到点必萧然而去。尤以五六十年代,其人其景,闲云野鹤,恍如街头的圣殿,直是红尘中的道场。而在周梦蝶的内心,欲与理,独与兼,凡与圣,苦与空,每每相煎,必当成诗而后快也,必当成诗而后安也。先后之所著,计有《孤独国》《还魂草》《十三朵菊花》《约会》《有一种鸟或人》等集。先说其作为寒士的孤危之诗。此类作品,其色暗黑,其言纠结,页页都是冷肃,篇篇都是苦痛,风格颇类唐人李长吉。来读《冬天里的春天》:“今夜,吉力马扎罗最高的峰顶雪深多少?/是否须髭奋张的锦豹在那儿瞻顾踌躇枕雪高卧?”可见寒士周梦蝶,自有“松柏操”。再说其作为情种的热烈之诗。此类作品,其色深红,其言婉约,页页都是珍惜,篇篇都是缠绵,风格颇类清人曹雪芹。世间情种,勿如贾宝玉,情种传记,勿如《石头记》。周梦蝶耽读《石头记》,曾撰成读红散文集《不负如来不负卿》。《石头记》,说的是木石之前盟,而周梦蝶,写的是雪火之苦缘。诗人每感于神瑛与绛珠之情事,自己做诗,也不免常常借来相关典故。哪些典故?以泪报恩也,胭脂也,袈裟也。来读《无题》:“谁教我是这样的我/谁教你是这样的你/我们在一册石头里相顾错愕”爱吃胭脂的宝玉历百千万劫,而为周梦蝶,据云后者亦颇得若干兰蕙之眷顾,诗以外,可参读其《闷葫芦居尺牍》及《风耳楼小牍》。此处可引来《答许丕昌》尺牍,“一瓢即三千。只此五字,已抵得一部爱经。”诗人之遇合,一瓢耶?三千耶?一瓢即三千耶?人海,苦海也,情海,亦苦海也,诗人不得不有悟。来读《四月》:“谁是智者?能以袈裟封火山底岩浆?”再来读《红蜻蜓》:“直到/胭脂的深红落尽/胭脂的滋味由甜/而淡,而酸,而苦,而苦苦/而苦成一袭袈裟”可见情种周梦蝶,自有“胭脂泪”。再说其作为隐者的超迈之诗。此类作品,其色嫩绿,其言率真,页页都是和蔼,篇篇都是淡泊,风格颇类晋人陶渊明。周梦蝶曾几次暂停摆摊鬻书,先后隐于内湖、外双溪、永和、新店、淡水外竿和红毛城等地,得小木屋如得大千,如得万物,尽日享受竹树、山川、烟霞和安闲之美。来读《四月——有人问起我的近况》:“眼见得/字越写越小越草/诗越写越浅,信越写越短/酒虽饮而不知其味”再来读《七月四日》:“当我扶着锄头在豆畦间小憩——/一只紫燕和一只白鸽飞来/翩翩,分踞于我的双肩。”诗人也能“即事多欢欣”,无论豆畦,还是水田,无论紫燕白鸽,还是蜗牛萤火虫,相看而永无厌倦。有时候“胭脂”也会来打个岔,来读《淡水河畔的落日——纪二月一日淡水之行并柬林翠华与杨景德》:“由柘红而樱红而枣红酱红铁红灰红/落日的背影向西/终于,销魂为一抹/九死其未悔的/胭脂”可见隐者周梦蝶,自有“水云情”。最后说其作为老僧的解脱之诗。此类作品,其色介于有无之间,其言寡淡,页页都是清凉,篇篇都是空灵,风格颇类唐人王摩诘。诗人先学基督,再学老庄,终皈禅宗与佛教。来读《水与月》:“是水到月边,抑月来水际/八万四千偈竟不曾道得一字”再来读《率笔》:“一切都去了,于是/一切都来了。/于是,我深深深深地战栗于/我赤裸的豪富”还可参读《行到水穷处》《闻雷》《闻钟》《静夜闻落叶声有所思》和《空杯》——诗人亲受南怀瑾先生开示,乃作《空杯》,空杯可饮,其味甚佳,其中妙谛,难以言传也。晚年周梦蝶不再遗世,乃重返人间,重返娑婆世界,既诙谐,又庄严,既热闹,又静穆,既烟火,又解脱,哪里分得清在家与出家、成灰与成佛、刹那与永恒。可参读《四行》《沙发椅子——戏答拐仙高子飞兄问诸法皆空》。可见老僧周梦蝶,自有“顶门眼”。老僧不妨是情种,隐者不妨是寒士,即如《善哉十行》,又如《我选择——仿波兰女诗人Wislawa Szymborska》,从“我选择紫色。/我选择早睡早起早出早归。/我选择冷粥,破砚,晴窗;忙人之所闲而闲人之所忙”,到“我选择最后一人成究竟觉”,云云,谁又分得清其为寒士之诗耶,情种之诗耶,隐者之诗耶,抑或老僧之诗耶?真实无瑕的周梦蝶,别有伤心怀抱,曾经大痛苦、大寂寞,却终于修得大清净、大逍遥、大欢喜和大圆满。此种怀抱,此种境界,当世不作第二人想。前文曾有言及,周梦蝶也作旧诗,多为偈语,且引来两首作为本篇的结语。1986年4月8日,诗人梦得五言短偈云:无我亦无人,无佛亦无法;空翠落空庭,谁闻复谁说?2013年5月20日,诗人口占四言短偈云:当处出生,当处入灭;不离当处,而得解脱。
同类推荐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精装版)
本书包括了林徽因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散文、诗歌和书信。林徽因兼诗人与建筑学家于一身,本来就是林徽因个人的文化特征。《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尽可能地收集了她的书信,尽管远不完全,却也涵盖了她从留学时代直到晚年的一生,而且全部是纯粹的私信,极其真切地展示了她在文学、建筑、政治、感情、家庭,以及把这一切都交织在一起的社会生活中的心路历程,有血有肉有泪地反映了那一段历史。有的段落,看得出写的时候是多么急切和激动,不仅字迹潦草,甚至有点语无伦次。对于那些有意研究林徽因以及她所代表的那个时代和文化的人来说,这是真正可靠的原始材料。无须讨好世界,且让自己欢喜
本书从事业、爱情及其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探讨如何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爱自己爱的人、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以及如何与焦虑、抑郁、悲伤、孤独等负面情绪相处,如何寻找更为积极的方式与态度应对成长过程与生命本身必须应对的困境与麻烦。作者的心理咨询师身份和专业素养让这本书充满哲学思辨与积极心理学的味道。相信这本书能够陪伴读者寻找成长与改变的可能和契机,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幸福与快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