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9400000010

第10章 声音鉴附录(10)

张仪乘机进说怀王,一则晓之以理,讲述合纵决不可恃,以及秦、楚连横之利;一则极力宣扬秦国武威以及秦、楚交恶之害。他说倡导合纵者无异于驱群羊攻猛虎,两不相敌十分明显。如今大王不交欢于秦,秦国劫韩驱魏而攻楚,则楚必危。秦从巴、蜀备船输粟,浮岷江而下,不需10日可抵楚国西境扦关。扦关闻警,则楚国东部只得退保城池,黔中、巫郡即难为大王所有。秦举兵出武关,则楚国北境隔绝。秦攻楚,可在3个月以内告捷;而诸侯救楚,需待半年以上奏效。期待弱国的救援,而忘掉强秦的危害,这是我最为大王担心的。大王诚能听我愚计,我可使秦、楚长为兄弟之国,勿相攻伐。”楚怀王被先前的战败吓破了胆,终于接受了张仪的建议,与秦国再结盟好。

张仪离开楚国,顺道抵韩,游说韩襄王。因他熟知各国要害所在,同样能娴熟地运用威逼、利诱两手,说什么韩地险恶山居,国无二岁之食,现卒不过20万。

秦驱孟贲乌获一般的猛士,攻伐不服之弱国,无异于垂千钩之重于鸟卵之上。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塞成皋,则韩王之国必被切割,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王所有。”最后,他说道为大王考虑,莫如永结秦韩之欢。秦国所愿,无非是削弱楚国,而能削弱楚国者无过于韩国。并非韩国强大于楚实因其地与楚相接。倘若西面事秦,南面攻楚,秦王必喜。这样,攻楚而取其地,嫁祸而求悦于秦,实是最好的计谋。”韩襄王为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所。慑服,只得俯首听命。

张仪归报秦惠王,惠王封他五邑之地,号曰“武馆君”。随后,秦王又派他前去齐、赵、燕等国游说。

张仪所以能展开旋风般的外交攻势,首先在于有秦国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力量作为支点。其次,张仪凭其多年阅历,洞悉列国形势,熟知天下山川地理,针对各种情况,均能指陈利弊,切中要害。再次,张仪工于权变,擅长鼓动。他每每因人、因事之不同而分别制其说,凡欲驱人向前,他便大张旗鼓,使闻者不忍坐待;凡要劝人后退,他便虚声恫吓,使闻者庶几谈虎色变:真可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也是纵横者流的共同特点。

周赧王四年(前311年),张仪在返国途中,恰值秦惠文王死去,其子武王即位。

秦武王自为太子时,一向憎恶张仪。因此,群臣乘机进谗,说道张仪为人无信,左右卖国以取容,如仍用他,恐为天下耻笑。”诸侯听说张仪与武王不睦,纷纷背叛连横之约,又思合纵,张仪失去政治靠山,害怕构罪被杀,便对秦武王说:“为秦考虑,倘若东方有变,大王才能多得土地。我听说齐王最恨张仪,张仪在何处,齐王必兴兵伐之。因此,我愿以不肖之身前去魏国,齐必兴师代魏。齐、魏兵连而不能解,大王便可乘机伐韩,人三川,临二周,周室祭器必出。然后挟天子,案图籍,王霸之业可成。”秦王信以为真,遂备车30乘,送张仪抵魏。他略施小计,竟然逃出是非之地。

张仪到了魏国,齐国果然兴师来伐。魏襄王惊恐不安,张仪却泰然说道大王勿虑,我请让齐国罢兵。”

魏王将信将疑。张仪派舍人冯喜到楚国,又借楚使辗转至齐,对齐王说据我所知,大王甚恨张仪。然而,大王却也过分托大张仪。”齐王不解其意。使者把张仪与秦王所定之计和盘端出,然后说道现今张仪入魏,齐王果然立即发兵击魏,是大王内耗齐国而外伐盟邦,并使秦王深信张仪之谋。”齐国觉得有理,遂罢兵而去。

张仪在国运垂危的魏地,无非是谋求自己的生存而已,决不会对魏国的兴亡有回天之力。这是他政治生涯的尾声。

张仪相魏大约一年,于周赧王六年(前309年)死于此。

范雎入秦时,正是秦国迅猛攻击关东六国的时候,曾屡破三晋(魏、韩、赵)之师,使魏、韩俯首听命;南拔楚国两座重地,幽死楚怀王于秦;又连连东败强齐。这时,欲入秦国干政,有诸多困难:一则是“四贵”掌权,排除异己;二则是秦庭上下人才济济,自然傲视关东人物;三则是秦昭王被权臣贵戚包围,又兼深居简出,难得亲理万机。范雎用尽心机,务求面见秦昭王,陈述安邦治国大计。

一次,他求人向秦昭王侈报家门,说道:“现有魏国张禄先生,为天下辩士,他要拜见大王,声称:‘秦国势如累卵,失张禄则危,得张禄则安。’可是,其言只可面陈,不可代传。”这分明是故作危言,耸人听闻。此计虽工,无奈对手也确实难缠:任你千条妙策,他只是不闻不问。范雎住在下等客舍,过着粗食淡饭生活,待命一年有余,仍未得到任用。

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秦国跨越韩、魏而攻齐国,取刚、寿二地,用以加大穰侯魏冉的封邑陶。这就给范睢攻击政敌提供了借题发挥的机会。魏冉自秦昭王二十一年(前294年)代相以来(中间因病辞相一年),虽然建树不凡,但也犯了一些重大策略性错误。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数次用兵赵国,违犯了避实击虚的原则。那时,赵国经过武灵王“胡服骑射”,进行政治、军事变革30年,又有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如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主持国政,国力正处在鼎盛时期,堪称北方强国。秦轻视韩、魏两个肘腋之患,跨国远征,缺乏正确的策略原则和得力的措施,必然招致重大损失,做出无谓牺牲。比如,开始于昭王三十七年且延续到次年的秦、赵之战,便以赵奢挥师大破秦军告终。其二,秦国约会齐国分别尊称东、西二帝,过早地暴露了秦国并吞天下的政治意图,触犯了当时人们心目中以周天子为正统的旧观念,图虚名而招来实祸。

其三,接连远伐齐国,进行没有必胜把握且得不偿失的消耗战,浪费了人力、物力。这显然违背了秦孝公、惠文王、秦武王以来的传统方针,转移了主要斗争目标,是十分失策的。其四,秦国在昭王当政初期,业已出现技繁干弱的趋向,贵族私家富厚重于王室,倘再扩充魏冉封邑,更助长尾大不掉之势。

鉴于上述失误,范雎当即上书秦昭王,说道:

臣闻明主立(临)政,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故无能者不敢当职焉,有能者亦不能蔽隐。使以(假使以为)臣之言为可,愿行而益利其道;以臣之言为不可,久留臣无为也。语曰庸主贷所爱而罚所恶;明主则不然;赏必加于有功,而刑必断于有罪。”今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腰斩时所伏器具),而腰不足以待斧雄,岂敢以疑事尝试于王哉!……臣闻善厚家者取之于国,善厚国者取之于诸侯。天下有明主,则诸侯不得擅厚者,何也?为其割荣(能分割擅权者之政)也。良医知病人之死生,而圣主明于成败之事,利则行之,害则舍之,疑则少尝(稍试)之,虽舜禹复全,弗(不)能改巳。语之至者(至深至秘之语),臣不敢载之于书,其浅者又不足听也……臣愿得少赐游观之间(用点儿游玩时间),望见颜色。一语无效,请优斧质(愿受死刑)。

范雎这篇说词,最可贵处在于具有深刻的政治思想,直接涉及到选官制度问题。他力主选贤使能,奖励军功、事功,反对用贵任亲。这在血缘关系纽带又粗又长的早期封建社会里,无疑是闪光的思想。其次,他指出权臣“擅厚”(专权专利)问题,直刺时弊,且击中了秦昭王的心病。昭王是很有雄心、很有作为的帝王,但早年处在宗亲贵戚的包围之中,已有如芒在背之感,对这样的谏词自然十分关切。再次,范雎所说“语之至者,臣不敢载之于书”,显然示之有隐秘之语,诱使秦昭王想人非非。这是故意打埋伏,设法面见秦昭王。最后,范雎信誓旦旦地宣扬其言的绝妙效用,足以振聋发聩。

秦昭王见书大喜,立谢王稽荐贤之功,传命用专车召进范雎。

而这时的范雎进人秦宫,早巳成竹在胸,径直向禁地闯去。秦昭王走来,他故意不趋不避。宦官见状,怒声斥逐他说大王巳到,为何还不回避!”范雄却反唇相讥,说道秦国何时有王,独有太后和穰侯!”这话分明是刺激昭王。由于语中有较强的针对性,果然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昭王听出话中有音,又恰恰点到心中隐痛,赶忙把他引人密室,单独倾谈。

凡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均能把虚与实、张与弛处理得恰到好处。秦昭王越是急切地请教高见,范雎越是慢腾腾地故弄玄虚。秦昭王毕恭毕敬地问道:“先生以何教诲寡人?”范雎却一再“唯唯”连声,避而不答。最后,秦昭王深施大礼,苦苦祈求说:“先生难道终不愿赐教吗?”

范雎见秦王心诚,这才婉言作答:“臣非敢如此。当年吕尚见周文王,所以先栖身为渔父,垂钓于渭水之滨,在于自知与周王交情疏浅;乃至同载而归,立为太师,才肯言及深意。其后,文王收功于吕尚,而最终得以王天下。假使文王疏于吕尚,不与之深言,那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王、武王难与之共建王业。”

这番话的妙处,是把眼前的秦王与古代的圣君相连,既满足了秦昭王的虚荣心,又激励他礼贤下士。范雎话里话外,还以吕尚自况,把自己摆到贤相的地位。昭王却之,即等于自贬到桀纣行列。这就是逼使对方就范的计谋。

继之,范雎舍身处地地说道:“臣为羁旅之臣,交疏于王,而所陈之词皆匡君之事。处人骨肉之间,虽然愿效愚忠,却未见大王之心,所以大王三问而不敢作答。

臣非畏死而不进言,即使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也在所不辞。然而,大王信臣,用臣之言,可以有补于秦国,臣死不足以为患,亡不足以为忧,漆身为癞、报发为狂不足以为耻。臣独怕天下人见臣尽忠身死,从此杜口不语,裹足不前,莫肯心向秦国。”这话更进了一层,先是披露肝胆,以情来感昭王;嗣之说以利害,以杀贤误国震慑昭王,给自己的人身、地位争取更大的安全系数。

最后,范雎才点出秦国的政治弊端:“大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谄,居深宫之中,不离阿保之手,终身迷惑,难以明断善恶。长此以往,大者宗庙倾覆,小者自身孤危。这是臣最恐惧的。”

其实,上述之弊虽确有之,但并非治理秦国的当务之急。范雎所以要大论此事,意在用“强干弱枝”来迎合昭王。与此同时,也借以推翻范雎将来立足秦廷的政敌。谋略家们的良苦用心,往往表现在一言一行之中。他们为着自我的政治意图,不停地开动着思想机器。

正因如此,才使范雎言必有中。秦昭王推心置腹地答道:“秦国僻远,寡人愚下。如今得以受命于先生,真是三生有幸。自此以后,事无大小,上至太后,下及大臣,愿先生悉教寡人,万勿疑虑。”

范雎虽已取信于秦昭王,具备了从政的基本前提,但因初入秦庭,尚不敢深涉内政,仅只纵论外事,借观秦王俯仰,他首先分析了秦国的优势:

大王之国,四塞以为固,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陇蜀、左关、阪,奋击(雄兵)百万,战车千乘,利则出攻,不利则人守,此王者之地也。王并此二者而有之。夫以秦卒之勇,车骑之众,以治诸侯,譬若施韩卢(良犬)而搏蹇兔(瘸兔)也,霸王之业可致也。而群臣莫当其位,至今闭关15年,不敢阅兵于山东者,是镶候为秦谋不忠,而大王之计有所失也。

范雎既看到秦国地利,又看到秦民善战,可谓“知己”。秦昭王一听,自然“顾闻失计”。范雎接着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这以后成为秦国的国策。

接着他又在内政方面实行变革,推行“强干弱枝”的方针,加强了中央集权。他设计打击韩国,智算长平消灭赵军45万。但他也因嫉妒自起而迫害死了他。他让自己的亲将郑安平进攻赵国,郑兵败降赵,依照秦法,范雎便株连降敌大罪,当收三族连坐。秦王法外施仁,原赦其罪,还加赐食物,慰勉范雎。

越一年(前255年),范雎的另一亲信王稽,身为河东守,却与关东诸侯私通,因此被赐以弃市重刑。范雎接连涉嫌,身家地位岌岌可危,不能不思退身之路。

一日,秦昭王临朝兴叹:“现今武安君既死,郑安平、王稽等或叛或降,内无良将,外多敌国,我恐楚国铁剑利而将士勇,倡优拙而思虑远,借以图秦,实堪忧虑!”话中虽不无激励朝臣之辞,但显然另有责备范雎之意。范雎情知失宠,且渐且惧,只得借病退避,时常不肯上朝。

就在范雎进退维谷之时,燕人蔡泽来到秦国。此人貌不惊人,却是志向宏大,才华超众。他曾广游列国,屡以其学干政,可惜久久怀才不遇。此时获悉范雎失意,连忙赶来,欲下说辞。可他知道,侯门幽深,殊难面见相国,于是想出个激将法来,使人扬言于范雎:“燕客蔡泽,为天下雄辩智士,倘能一见秦王,必可夺取范雎相位。”

范雎自拜相以来,渐渐目空天下人物,倘在通常情况下,很难出面会客。今日听到这番狂言大语,不知不觉地落人圈套,忿然自语道:“五帝三代之事,诸子百家之说,我悉知之;千人之辞,众口之辩,我能摧折。此人谅有何德何能,敢困我于秦廷,夺我的相位。”于是,他马上召见蔡泽,傲然问道:“先生有何术竟能夺我相位?”蔡泽不慌不忙地对答:“君侯见识何其晚!众所周知,君明臣直为举国大福,父慈子孝、夫信妻贞为一家大幸。然而,比干忠正却不能存于殷,申生孝敬却不能完于晋。原因何在?皆因其下虽有忠臣、孝子,其上并无明君、贤父。纵观古今,身与名俱全者,最上;名可旌而身死者,居中;身存而名辱者,最下。商鞅、吴起、文种诸人,竭力尽忠,功高盖世,然而却惨遭诛戮,不得身名俱全,甚为可悲。现以君侯而论,声名功绩不如上述三子,然而禄位贵盛、私家富厚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再看秦王信君侯,又不如秦孝公信商鞅、楚悼王信吴起、越王勾践信文种。当此之时,尚不知进退之术,我诚恐君候祸患深于商鞅等人。君岂不知:天地万物,四时之序,无功者来,成功者去,这是浅易道理;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这是天地常数;进退盈缩,与时变化,这是圣人大道。可惜凡夫俗子,惑于私利,以致昏聩不悟。正如鸿鹄、犀、象,所居之处本远离险地,但为香饵引诱,终不免于死6书中有言:‘成功之下,不可久处’。君侯相秦,计不下座席,谋不出廊庙,坐制诸侯,利施三川,以实宜阳;决羊肠之险,塞太行之道,斩断三晋通途,令六国不得合纵;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秦之欲巳得,君之功至极,正当秦国分功之时,却不思退避,则有商鞅、吴起、文种之祸。君何不让归相印,择贤者而授之。”

蔡泽谈天道,论人事,堂而皇之,语语动人,也确实寓有深意。范雎则是心有灵犀,一点即通。他赶忙奏知秦昭王,盛誉蔡泽之贤,荐他代己为相。

范雎于秦昭王五十二年(前255年),谢病辞相之后,旋即病死。以言得进而听言而退,也算是有了一个完满的结局。

战国时期,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史称战国四公子。他们都曾位至相国,受封食邑,权倾一时,然而这4个人的命运结局却大不相同;孟尝君和平原君以相位终,信陵君因酗酒卒,春申君则落得个身首异处,全家被灭的下场。

春申君,姓黄名歇,家世不详。春申君是其封号。

得此封号,是因他曾成功地将楚国从秦军的强大攻势下拯救出来,并保全了后来成为楚考烈王的楚顷襄王太子完的性命。

同类推荐
  • 大家小书·译馆:悲剧的诞生

    大家小书·译馆:悲剧的诞生

    希腊艺术历来引起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在尼采之前,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歌德、席勒、温克尔曼均以人与自然、感情与理性的和谐来说明希腊艺术繁荣的原因。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一反传统,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不是源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而是源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因为希腊人过于看清人生的悲剧性质,所以产生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冲动,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
  • 于丹趣品汉字:节气节日篇

    于丹趣品汉字:节气节日篇

    从2016年11月30日开始,我们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实从小时候起,许多中国孩子都熟悉且背诵过《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四句里,藏着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这是古人长期对自然界的物象进行观察的经验总结,里面充满了生活的智慧。春种夏耕,秋收冬藏,节气与节日里藏着大自然的语言和代代沿袭的民族基因。于丹老师从文字学角度,讲中国历史悠久的节日与节气。从节气故事、历史由来到古诗谚语、天文气候,应有尽有,字里行间传递着传统文化与自然之美。
  • 同时性与“你”:伽达默尔理解问题研究

    同时性与“你”:伽达默尔理解问题研究

    《同时性与“你”:伽达默尔理解问题研究》主要是从“此”的角度关注伽达默尔的理解问题。通过对“同时性”与“你”这两个概念的分析,《同时性与“你”:伽达默尔理解问题研究》认为,伽达默尔在关注理解问题之可能时采取了一个特有的视角——“空间性”视角,它显示的是一种现实性的要求。由这一视角,伽达默尔哲学中的理解问题之可能落实为境域融合,理解获得了自身的经验。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贤们在生活中总结提炼出许多短小精悍、能够启发心智的名言佳句。这些千古名言,巧譬妙喻,明理析奥,以其思维美、内容美、语言美一向为人们欣赏和传诵。它们不仅仅是炎黄子孙世世代代处世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更是我们每一个人为人处世、居官从政、治家劝学、待人接物、修身养性必备的宝典。它们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总结了人生的宝贵经验,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经过几千年的积淀,这些名言佳句遍及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志、求学等各个领域。它们犹如人生路上的灯塔、路标,照耀着、指引着人们探求的方向。学习和掌握这些处世智慧,有益于立世修身,有利于处理人际关系。我们深信,圣贤之言不是枯燥无味的教条。读此书,你会发现这里有朴实真挚的人生经验、厚重深刻的心灵哲学、广博圆融的处事智慧。读此书,不是在单纯地体验和回味某句话的力量,而是在和一个个圣贤先哲的伟大灵魂交流。希望这部圣人贤哲智慧的人文读本,能够让你在面对任何人生困境时,都可以找到心灵航海中的指南针,给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帮助。
  • 道德经通解(精装)

    道德经通解(精装)

    本书稿是作者学习《道德经》一书的心得的总结,以讲座的方式呈现出来。作者结合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将《道德经》中相关的语录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语言生动,说理明晰,既能帮助当代读者读懂《道德经》,也能帮助人们将其中的精华运用到生活当中。
热门推荐
  • 非道哉

    非道哉

    朝玄九,夕千秋。神通法,未闻道。三千神通皆通法,万法殊途道不显。
  • 扫雷战车科技知识(下)(最具震撼性的装甲战车科技)

    扫雷战车科技知识(下)(最具震撼性的装甲战车科技)

    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而军事科学则围绕高科技战争进行,学习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使我们能够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武器发展的形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并培养我们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意识,使我们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以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用以作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 贫僧法号不群

    贫僧法号不群

    “多谢救命之恩,可问大师法号?”“贫僧法号不群!”“大师救人无数,可谓功德无量。”“哪里哪里……”岳池一脸慈祥,缓缓收起了袖中的短刀……口蜜腹剑伪君子,笑里藏刀假善人。这是一个无恶不作之人混迹佛门的故事……
  • 无限之怪兽牧养人

    无限之怪兽牧养人

    带着自己养成的小怪兽,向着万界进发,走出另类的旅途,剑雨,鬼灭之刃
  • 吓到你了吗

    吓到你了吗

    信则有,不信则无。就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
  • 尘埃里,拾一炉温暖

    尘埃里,拾一炉温暖

    这本书描绘了关于亲情和友情的故事,从书中我们体会到与生俱来从不改变的亲情;我们能看到即使与全世界为敌,朋友永远是世界上在乎你的人。这些感动人心的美好情节提醒着我们,感恩亲情、珍惜友情以及那些与朋友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我和你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钢铁少女混花都

    钢铁少女混花都

    李诗韵,知名电竞女皇,第一女主播。知名化妆达人,精通十八种乐器。堪称当代最完美的女生,九亿男人的梦中情人。确在即将蹬上巅峰的时候魂穿了。
  • 等待中的舰娘

    等待中的舰娘

    舰娘,这个世界的精灵。强大而又美丽,可是她们却在苦苦等待着。等待着曾经的人。当等待的提督突然出现,女孩们再次显出真挚的感情。而这次他要做便是回应舰娘们那份期待。
  • 和亲庶女之绝情冷帝

    和亲庶女之绝情冷帝

    三十岁的灵魂,五岁的身体。二十一世纪的内外科医生,却在领奖那天“意外”致死。月牙国,慕容府可有可无的六小姐,家人弃如敝屣。五岁的孩子却经历了一段惨不忍睹的记忆,她不光霸占了小女孩子的肉身,还拥有她的记忆。父母之情,兄长姐妹之情,在她眼里如过眼云烟。谷底生活十二年,和师哥、外婆三人相依为命。两道圣旨,从此两人命运陡变。寿宴相见,他身旁已有伊人,而她皆如此。两两相望,只能望而观之,叹为观止。她是慕容璃,也是白琳。江山如此多娇,图谋不轨的人多,荼毒生灵的人也多。争权夺利,她被卷进一场恩怨中。片段:“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燕麦国七公主,上官绮,温婉娴淑,贤良淑德,燕麦国与月牙国交为友好之邦,两国连姻,下嫁给月牙国翌王,皇甫莫,今特下诏,钦此。”为了复仇,运筹帷幄二十年,为了东山再起他隐姓埋名,为了抢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切,他放弃心爱的女人娶了异国公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月牙国丞相兼国丈,慕容家六小姐,慕容璃,端庄娴淑,德才兼备,下嫁给睦王,皇甫傲,三个月后完婚,今特下诏,钦此。”外带一封家书。“女儿,我知道你恨慕容家,但是你不嫁也得嫁,嫁也得嫁。不嫁视为抗旨,诛灭九族,届时你二姐,将是第一个推向断头台的,因为是她向皇上请旨,要你嫁给睦王爷的。”别说九族,就是杀光姓慕容的人,她都无动于衷,她只在乎一个人,慕容家的二小姐,慕容紫。“两个人彼此喜欢对方,终究还是不能在一起,生命中没有师哥,嫁给谁已不重要。”她与师哥有缘无份,只愿来生再与他结成连理,有缘无份,人生悲剧,有份无缘,人生无奈。幸福!幸福是什么?以前她认为自己的幸福,唾手可得,可是现在,幸福离她很遥远,比天上的星星还难摘。“我娶你是为了折磨慕容光焕,从今天起,睦王府就是你的地狱。”丢下一句话,甩袖离去。新婚之夜,她被判定为替罪羊,第二天成了下堂弃妃。欢迎讨论,群号:3031098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