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62400000002

第2章 英译本序[1]

在三位诗人相互通信的一九二六年,发生过一些什么事情?

五月十二日,肖斯塔科维奇的f小调第一交响曲由列宁格勒交响乐团首演,当时作曲家是十九岁。

六月十日,年迈的加泰罗尼亚建筑师安东尼·高迪像每天一样,从他在巴塞罗那的圣家堂建筑工地前往同一街区的一座教堂做晚祷,结果被无轨电车撞倒,躺在街上无人理会(因为据说没人认出他来),后来死去了。

八月六日,十九岁的美国人格特鲁德·埃德尔从法国的格里兹涅兹角游到英国的金斯敦,用时十四小时三十一分,从而成为第一个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第一个在主要运动项目中打破男性记录的女性。

八月二十三日,电影偶像鲁道夫·瓦伦蒂诺由于心内膜炎和败血症死在纽约的一家医院里。

九月三日,高达一百三十八米、带有餐厅和观景平台的钢质广播塔在柏林落成。

一些书籍:希特勒的《我的奋斗》的第二部,哈特·克莱恩的《白色建筑物》,阿·亚·米尔恩的《小熊维尼》,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的《第三工厂》,路易·阿拉贡的《巴黎的乡人》,戴·赫·劳伦斯的《羽蛇》,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托·爱·劳伦斯的《智慧七柱》。

数部电影:弗里茨·朗格的《大都会》,弗谢沃洛德·普多夫金的《母亲》,让·雷诺阿的《娜娜》,赫伯特·布莱农的《勃·杰斯特》。

两部剧作:贝尔托特·布莱希特的《人就是人》,让·科克托的《俄耳甫斯》。

十二月六日,瓦尔特·本雅明前往莫斯科作为期两个月的停留。他没有见到三十六岁的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帕斯捷尔纳克已有四年没有见到玛丽娜·茨维塔耶娃了。自从她于一九二二年离开俄国之后,他俩成了彼此最为珍重的对话者,在内心里将茨维塔耶娃视为更伟大诗人的帕斯捷尔纳克,总是让茨维塔耶娃成为他作品的第一个读者。

三十四岁的茨维塔耶娃和她的丈夫、两个孩子一起很拮据地生活在巴黎。

五十一岁的里尔克因患白血病而在瑞士的一家疗养院里奄奄一息。

《书信:一九二六年夏》是一幅反映艺术的神圣癫狂的肖像画。它有三位参与者:一个偶像和两个崇拜者,两个崇拜者又相互崇拜(作为他们书信之读者的我们,则会将他俩视为未来的偶像)。两位年轻的俄国诗人,相互之间有过数年以工作和生活为主题的炽热通信,他俩又与一位伟大的德语诗人建立了书信联系,对于他们两人来说,这位德语诗人就是诗歌的化身。这三种方式的爱的书信,以及他们自身,就是一个将关于诗歌和精神生活的激情戏剧化的无与伦比的范例。

他们表现出了情感的无羁和灵感的纯净,也就是那种会被我们视为“罗曼蒂克”而放弃的东西。

德语文学和俄语文学都尤其注重于精神的提升。茨维塔耶娃和帕斯捷尔纳克都懂德语,里尔克也学习过俄语,并基本掌握了这门语言,他们三人都梦想破解弥漫在这两种语言中的文学神力。两位俄国人自幼就是德语诗歌和德国音乐的爱好者(两人的母亲都是钢琴家),他俩认为,他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应该是某位用歌德和荷尔德林的语言写作的诗人。而德语诗人里尔克则有过一位对其影响甚大的初恋对象和精神导师,这位女作家就出生在圣彼得堡,里尔克曾与她一同两次游历俄国,他甚至因此而将俄国视为他真正的精神故乡。

在里尔克的第二次俄国之行期间,即在一九〇〇年,帕斯捷尔纳克亲眼见到了年轻的里尔克,可能还被介绍给了里尔克。

帕斯捷尔纳克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画家,是很受里尔克敬重的一位熟人,未来的诗人鲍里斯当时年仅十岁,里尔克和他的情人卢·安德雷斯萨洛美登上火车时的情形,成了一份神圣的记忆,记忆中的他们彬彬有礼,没有姓名,——帕斯捷尔纳克散文中的最高成就《安全保护证》(一九三一年)就是这样开头的。

当然,茨维塔耶娃没有亲眼见过里尔克。

三位诗人都因一种看起来难以协调的需求而激动:最绝对的隐居,以及同另一个志趣相同的灵魂最紧张的交流。“我的声音只有在绝对的隐居中才能显得纯洁而清晰。”帕斯捷尔纳克在给父亲的一封信中这样说道。一种为不妥协精神所左右的激情,始终贯穿着茨维塔耶娃的文字。在《良心烛照下的艺术》(一九三二年)一文中,她这样写道:

诗人只可能有一种祈祷:不能去理解不可接受的东西,就让我不理解好了,以便我能够免受诱惑……就让我听不见好了,以便我能够不作回答……诗人唯一的祈祷,就是祈祷变成聋子。

我们从里尔克写给许多人、主要是女性的那些信中可以得知,里尔克生活中标志性的二步舞,就是逃离隐秘的飞翔,以及对无条件的同情和理解的渴望。

尽管两位年轻诗人宣称他们是里尔克的追随者,但是很快,往来的书信就变成了平等的交流,变成了三个亲近的人之间的竞争。那些熟悉里尔克书信之华美的、通常是庄重的风格的人,看到他在回复两位俄国崇拜者时竟然采用了几乎和对方一样热切、欣悦的语调,难免会感到惊讶。他从未扮演过这样的交谈者角色。我们在他写于一九〇三年至一九〇八年间的《给青年诗人的信》中所看到的那个君主般的、说教的里尔克,在这里消失得无影无踪。这里只有天使般善良的交谈。这里没有教师,也没有学生。

歌剧如今成了还能接受狂想曲的唯一媒介。由里尔克的同时代人霍夫曼斯塔尔创作脚本、理查德·施特劳斯创作的歌剧《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岛上》结尾处的二重唱,提供了一个可以作比的情感奔放的例子。比起三位诗人表现出的那种爱情高潮来,阿里阿德涅和巴克斯对于作为再生和自我嬗变的爱情所唱的赞歌,在我们听来要更舒服一些。

这些书信不是作为终曲的二重唱。它们是试图成为三重唱、但最终失败了的二重唱。三位诗人相互之间究竟想获得什么?这份爱情又具有怎样的吞噬性和排斥性呢?

这场通信开始于里尔克和帕斯捷尔纳克之间,其中介是帕斯捷尔纳克的父亲。之后,帕斯捷尔纳克建议里尔克给茨维塔耶娃写信,于是,通信就演变成了一段三重唱。最后加入进来的茨维塔耶娃,却迅速成为一股燃烧着的力量,她的需求,她的大胆,她袒露的激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无羁。茨维塔耶娃是一个毫不退让的人,她先是越过了帕斯捷尔纳克,随后又越过了里尔克。再也不知该如何面对里尔克的帕斯捷尔纳克,主动撤退了(茨维塔耶娃也提议中止他俩的通信);茨维塔耶娃可以想象出一种爱欲的、吞噬一切的关系来。她哀求里尔克同意与她见面,结果却赶跑了他。里尔克沉默了。(他给她的最后一封信写于八月十九日。)

这道言词之流抵达崇高之悬崖,倾斜而下,变成了歇斯底里、剧痛和恐惧。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死亡看起来是相当不真实的。两个俄国人是多么的惊诧、多么的震惊啊,当这个“自然现象”(他俩对里尔克的称呼)就某种意义而言不再存在的时候。沉默应该是充分的了。如今冠有死亡之名的沉默看起来过于庞大了,难以克服。

因此,通信必须继续下去。

得知里尔克于十二月底去世的消息后不久,茨维塔耶娃给里尔克写了一封信,并决定来年为他写一首长篇散文颂诗(《你的死》)。帕斯捷尔纳克在里尔克去世后将近五年才完成的《安全保护证》,是以一封给里尔克的信为结尾的。(“如果你活着,我今天会给你写信。”)《安全保护证》带领读者穿越晦涩的回忆录迷宫走向诗人情感的内核,这部作品是在里尔克的影响下写成的,帕斯捷尔纳克或许是在下意识地与里尔克展开竞争,即便不能超越里尔克在散文方面的最高成就《马尔特手记》(一九一〇年),也试图与其平起平坐。

早先在《安全保护证》中,帕斯捷尔纳克谈到过,他是为了一些瞬间而活的,在这种瞬间里,“一个完整的情感闯入空间,并占据了它所面临的整个空间”。关于抒情诗的力量,从未有过如此光彩夺目、如此让人迷醉的辩护,如同在这些书信之中。诗歌无法被抛弃或拒绝,既然你是“竖琴的奴隶”,茨维塔耶娃在一九二五年七月的一封信中这样对帕斯捷尔纳克说。“和诗歌在一起,亲爱的朋友,就像是和爱情在一起;一刻也不会分离,直到它杀死你。”

或者,直到死亡介入。茨维塔耶娃和帕斯捷尔纳克没有料到,里尔克真的病入膏肓了。获悉里尔克的死讯后,两位诗人都不敢相信:夸张地说,这看上去是不公正的。十五年后,在得到茨维塔耶娃于一九四一年八月自杀身亡的消息时,帕斯捷尔纳克可能是大吃一惊、悔恨自责的。他承认他没有意识到,在她决定于一九三九年举家返回苏联之后,等待着她的必将是一场厄运。

分离会使一切充满期待。如果茨维塔耶娃和里尔克真的见了面,他们彼此之间会说些什么话呢?我们知道,帕斯捷尔纳克和茨维塔耶娃见面时却没说什么话,那是在一九三五年六月的一天,帕斯捷尔纳克以苏联官方代表的可怕身份来到巴黎出席世界作家反法西斯大会,两位诗人在分离十三年后匆匆见了一面,可他并没有提醒她不要回去,不要有返回莫斯科的念头。

或许,这段通信中所具有的狂喜只能在分离的状态中才能被道出,作为对他们相继失败的方式所做出的回应。(就像一些最伟大的作家总是会过多地苛求读者,并因为读者而失败)没有任何东西能使这些写于一九二六年数月间的书信所放射的光芒黯淡下来,当时,这些书信一封接一封地被投向对方,道出它们那些不可能的、但却值得称道的诉求。如今,当“一切均已淹死在教义中”(帕斯捷尔纳克语),他们的激情和他们的执著,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木筏、灯塔和海滩。

苏珊·桑塔格

注释:

[1]本序言译自《书信:一九二六年夏》(Letters:Summer 1926),纽约书评丛书,纽约,2001年。原题为“序言:一九二六年……”。

同类推荐
  • 充闾文集:春宽梦窄

    充闾文集:春宽梦窄

    充闾先生是一个有良好传统文化修养的学者,他曾读过私塾,也接受过现代学院教育。他对古代经典作品的熟知程度,给每一个接触过他或读过他作品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更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他所具有的“现代意识”才有可能使他对熟知的传统文化和自身的存在有反省、检讨、坚持和发扬的愿望与能力。在“进与退”、“居与处”、“兼善天下”和“独善其身”的问题上,这个阶层的矛盾心态仍然在持久地延宕着。但在充闾先生的散文中,他不是以价值的尺度评价从政或为文。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对不同的对象做出了拒绝或认同。就个人兴趣而言,充闾先生似乎更钟情于淡泊宁静的精神生活,这使他的创作更为纯净。
  • 若无相见,怎会相欠

    若无相见,怎会相欠

    本书集纳了30位民国大师级人物的爱情故事。他们都曾纵横江湖,最后却爱成了凡夫俗子。第一个故事,都由一首诗词引发,诗词是楔子也是中心语,引出一个个宛转曲折、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诉尽离愁别怨,人间冷暖,浓缩她(们)和他(们)一生的悲喜。这本书只想任性地告诉你,不管你是谁,一旦遇见了爱情,就什么都不是了。
  • 王火文集·第五卷:东方阴影 禅悟 雪祭

    王火文集·第五卷:东方阴影 禅悟 雪祭

    《王火文集·第五卷》中三个故事都深深刻下了抗日战争的印迹。这是我们民族不应也是不能忘记的历史,作者在故事中进行了文学艺术化的反映——不论是普通平民的日常生活(《雪祭》),抑或是出家希望求得解脱(《禅悟》),甚至是新的世纪以后到东瀛的留学,都可看出近八十年前日本侵略给中华民族的创伤伤口还隐隐作痛,更可看出作者并非出于个人情绪的痛苦记忆和深刻反思一直在持续。这样的反思对中华民族来说永远不会过时,对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民族来说也是如此。尽管这三部作品的创作时期距今已久,但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Ⅱ(白金纪念版)

    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Ⅱ(白金纪念版)

    本书收录了泰戈尔早期两部经典诗歌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哲理诗集《吉檀迦利》和青春恋歌《园丁集》。通过冰心清丽典雅的译笔可以感受到泰戈尔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的思索,他巧妙地隐去一些苦难与黑暗,而将光明与微笑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读者,用蕴涵的广阔无边的哲思为我们开启另一个天堂。全书风格清新自然,带着泥土的芬芳,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阅读这些诗篇,如同漫步在暴风雨过后的初夏,以挡不住的清新与芬芳,让我们看到世界的清透美丽,体味爱与青春的味道。
  • 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史论

    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史论

    主要辨析现代传记文学的本质特征,强调其文学属性。在史传传统与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宏观梳理中国传记文学现代转型的历史,从文体演变的角度探讨梁启超、胡适、鲁迅、郁达夫、郭沫若、巴金、等在传记文学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独特历史贡献,研究现代传记文学理论的诗学建构。全书视野开阔,论述集中,观点鲜明,文献资料丰富。
热门推荐
  • 嫡女锋芒

    嫡女锋芒

    麻袋当头套,黄土掩埋身,这就是她堂堂千金嫡女的结局。姨娘巧舌如簧,陷害主母;庶兄阴狠毒辣,残害嫡女;庶妹李代桃僵,替她拜堂;父亲漠不关心,唯利是图;祖母装聋作哑,自私自利;亲人狠毒、冷漠似一把把利剑插进了她的心窝。复生后,她不再软弱,她要自强。欺凌她们的姨娘让她失去那耀眼的光环;毒害她们的庶兄把他赶出金窝银窝;她控制父亲压制祖母,为她们母女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谁知道一道诏书强迫她再次嫁进了皇子府。原先的皇子妃竟然变成了最低下的贱妾。看她怎么从贱妾变成皇子妃。力除妖娆百媚的侧妃,拉下奸诈狡猾的皇子妃。与夫君一起齐心合力扫除障碍,力破皇后、皇贵妃两派,独领风骚。精彩回顾:“贱妾的职责是什么?”他慵懒的挑眉问着她。“暖床功能。”她狡猾的回答着。“你觉得你做到了吗?”他暧昧的勾起了她的下巴。“皇子殿下,您的床我已经暖好了。”她魅惑的挨近着他,一个转身.。“…。”“殿下,您的皇子妃与蝶儿夫人今天打架了。”暗卫跳了出来汇报着。“谁赢了?”他漫不经心的问着。“蝶儿夫人赢了。“那就好。”“不过蝶儿夫人被皇子妃咬了一口。”一阵风扫过,皇子不见了。好快的身法,暗卫咂舌惊叹。“夫君,蝶儿夫人竟然打本皇妃,您的宝宝好疼。”皇子妃捂着微微隆起的小腹,掩面哭泣着。“两个打一个都打不赢,回去给我面壁去。”他严厉的责备皇子妃。“…。”“以后她在欺负你,你就给我往死里打,死了我负责。”他心疼的帮她包扎着那被咬伤的手指。“唔…。”她把被包好的手指放在眼前看着——一个包子。
  • 开拓孩子视野的108个好故事

    开拓孩子视野的108个好故事

    童年的书包里,总是装着吃不完的零食、看不完的故事书;童年的脑海里,总是想着阿拉丁神灯和灰姑娘的那双水晶鞋。童年是美好而又纯真的,童年又是充满希望和幻想的。一片片枫叶悄悄地张开。童年稚嫩而好奇的眼睛,一个个好故事深深地印着童年…
  • 如尧似鹫

    如尧似鹫

    有时候小白自己也看不透,她自高中入学以来一直暗恋着的男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双耳失聪,却拉了一曲令她一听钟情的小提琴;温柔和煦,却又一直笑得疏离淡漠。直到他那样阴郁暗沉地看着她,直到她看见一人坐在阴暗小巷里,坐在血泊里的他。小白想,她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他那么难懂。那分明就是两个人。
  • 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

    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王天下

    女王天下

    她,楚氏集团富家千金。二十岁生日那天惨遭家变。最终命运的轮盘指向了她。她穿越到了一个莫名王朝,经历了世俗沧桑的她,已非那个她。狂傲如她,冷傲如她,无情如她。一步步踏上了世界的顶峰,当美男、权力在怀时。她已笑看天下。。。。。
  • 重生现代蠢狐猫

    重生现代蠢狐猫

    这是一只有故事的“猫”,一只被当成了猫养的小奶狐。有朝一日,携辣鸡系统穿越现代。某·辣鸡系统·酥酥:别以为你是作者,我就不敢打你。莫可可:嗯?想打我家学姐(粮食),你给我过来,我保证不打你。……莫可可看着眼前的大猫,莫名有种同类感。大猫:“我才不想跟你有同类感,我是猫,你是狐狸!!”总而言之,这是一篇小白穿越现代吃吃吃走上人生巅峰的梗。我家猫崽子不白不甜不蠢,真的....莫名安静——某只:学姐?你是不是忘了我?嗯哼?(这是一篇古穿现的文,非诚勿扰,过去的时期对我来说都是古代,so看书别多说就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崩战

    天崩战

    我,墨影,莫名其妙来到了崩坏三的世界,还被确认为干涉者,我要对抗终焉律者,我要干涉世界因果,邂逅女武神,对抗虚空等等虚空肆虐,因果修改,入无尽轮回,踏遍星河,只因寻找哪一丝不可能的奇迹,我墨影终成为神!找到哪一丝不可能的奇迹!同时我答应过她们,为世界所有的美好而战!ps∶与崩坏三原时间线不一样会修改剧情不要杠,谢谢群号∶796809661
  • 科学技术哲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科学技术哲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就科技哲学的前沿问题作了梳理和探讨,主要涉及历史认识论、体知认识论、社会本体论、认知科学哲学、技术的社会塑形、技术现象学、信息技术伦理等问题,分析全面、深刻。
  • 无证之罪

    无证之罪

    《无证之罪》,眼花缭乱的迷局,层出不穷的杀机,一个犯罪高手,一个侦探超人,棋逢对手,谁赢得高智商赌局?抽丝剥茧之后,真相令人不寒而栗却又百感交集。无证之罪从各个方面展开描写,是杨红写的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