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1100000015

第15章 天堂地狱一念间(2)

两人相见甚欢,感触良多,再次讨论起中国的未来。新中国成立后,孙冶方一直在为"价值规律"奋战。他公开支持彭德怀的观点,说"一步登上共产主义的青天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并在各种会议上大声疾呼:"许多工厂不讲成本,不讲价值规律,上缴利润很少。还有的企业在靠救济过日子。如此下去,怎么得了?我们应该提倡为社会主义创造利润!"国家统计局毕竟是有"经济内阁"之称的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会(地位同国务院不相上下)的下属单位,孙冶方不敢公然挑战计划经济的"国策",只是呼吁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搞自由竞争,同时,折中地补充了一句"不是指听任价格自发涨落来调节生产"。其实,真正的先知是顾准。

早在1956年初入中科院经济研究所时,顾准便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搞好经济,只能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以任何主观意志代替客观现实,更不能"以吹嘘、粉饰太平的理论来描写社会主义经济"。

在《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这篇传世之作中,顾准挥动如椽大笔,振聋发聩地写道:"使劳动者的物质报酬与企业盈亏发生极为紧密的联系,使价格成为调节生产的主要工具。"要知道,那是党内找不到一个人相信市场经济可以同社会主义无缝连接的时代。

"文革"结束后,孙冶方沿着老友未竟的路一直走下去,奠定了其领袖群伦的学界地位。然而,在1983年逝世前夕,他严肃而郑重地对弟子吴敬琏说:"我于50年代提出价值规律,是受了顾准文章的启发。"以此为据,吴敬琏后来指出:"顾准是我国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回到1962年。孙冶方这次登门探访,是想请顾准出山,重回经济所。

顾准对老战友的关心和提携感动不已,接受了这一诚挚的邀请,因为经济所一直是他魂牵梦绕的"娘家"。

孙冶方四处奔走,上下协调,终于办妥了报批手续。五月,顾准再度进入中科院经济研究所任研究员。

他被分配到政经(政治经济学)组,组长是另一个老友骆耕漠。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顾准从苏南调到苏北,协助时任盐阜区财经处处长、陈毅最信赖的密友骆耕漠工作,担任副处长,由此两人建立了长达数十年的真挚友情。

骆耕漠亲切地欢迎顾准的到来,他伸出双手,连道:"回来了就好,我们都是了解你的人!"在孙冶方和骆耕漠的关照下,顾准得到一间专属的办公室。书架书桌一应俱全,角落里还有一张铺着洁白床单的单人床--同饲养场的条件相比,可谓云泥之别。当年轻的女研究员张纯音闻讯前来看望传说中的顾准时,发现这个年近五十的"摘帽右派"正高兴得在床上滚来滚去。回所的第一个周末,顾准特意买来好酒好菜,亲自下厨,为家人烹制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他把在单位的见闻同妻儿分享,并宣布以后除了读书写作和照顾家庭,别无他求。

汪璧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满怀希望地向丈夫举杯致贺。

经济所"收容"了一批在政治上失势,但理论水平很高的党内干部,级别最高的当属前总书记张闻天。

自从庐山会议上被打倒,张闻天便发配到经济所政经组当研究员。因为保留了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头衔,他每天还能带着警卫员和秘书坐轿车来上班。

除此之外,政经组还有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巫宝三(1905-1999)以及吴敬琏、张纯音等青年俊杰,一时间人才济济,群贤毕至,被戏称为"庙小神灵大,池浅王八多"。

在骆耕漠的领导下,政经组思想活跃,学术氛围极其浓厚。平心而论,顾准的性格缺陷非常突出。他善于独立思考,也爽快实在,但城府不深,自尊心强,遇有争论,往往得理不饶人。这样一颗近乎透明的赤子之心,遭逢那个特殊的时代,注定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

然而,在经济所这个人人平等、追求真理的"雅典学院",顾准身上的"刺"却被视为可贵的知识分子本色,受到充分的理解与包容。

随着中央开始试行"包产到户""自由市场",孙冶方预感到改革现行经济体制的时机到了。他给顾准下达了任务:从改革现行会计制度的角度对"利润挂帅"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每月150元的工资不能白领。奋笔疾书中,顾准的眼前闪现出20年前那一幅幅炮火连天、激情燃烧的壮丽画卷。

再当一次"右派"又如何?

1962年9月,顾准到上海出差,调研国企的会计状况。这是他此生最后一次回乡,趁机拜访了暌违多年的潘序伦。在赴潘宅途中,顾准钻进一间书店,竟发现有揭批"右派"潘序伦"反党罪行"的小册子在出售,便好奇地驻足翻阅,结果笑了个半死。原来,编书人把潘序伦曾让他这个地下党代写专著的事也作为重要的罪证罗列出来……岁月如梭,顾准已从当年活蹦乱跳的小伙计变成了阅尽沧桑的中年人,潘序伦更是白发苍苍,廉颇老矣。话别时,顾准希望潘序伦送他几本会计学方面的书,早已看破红尘的潘指着家中汗牛充栋的藏书道:"我现在根本用不着书,你喜欢哪本就尽管拿走吧。"顾准选了二十多本,提着满满一兜,在潘序伦的相送下走出大门。

此番一别,竟成永诀。忙完公事,顾准又去探望了打小便和自己最亲的大姐陈秉珍。在聊到极"左"路线给国家造成的巨大损失,尤其是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顾准激动地喊道:"老和尚(毛泽东)不出来检讨,不足以平民愤啊!"陈秉珍惊惧交加,连番软言相劝。闲谈之际,大姐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帮忙照顾她在清华大学念水利的儿子宋德楠。顾准欣然应允,却没料到同外甥的联系日后竟酿成弥天大祸。

1963年初,北京经济学会召开研讨会。在会计组的讨论中,顾准把一年来的研究成果总结为"社会主义的企业会计,是成本和利润的计算体系"。如此一来,会计制度的改革,就必须紧紧围绕为企业利润服务这一核心。

孙冶方的"利润挂帅"终于得到了理论上的有力呼应。然而,政治的云谲波诡永远超出顾准的想象。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1962年,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不点名地批评刘少奇,说他"把形势看成一片黑暗",并重提"三面红旗",号召国人警惕党内的修正主义,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经济所作为全国经济的舆论风向标,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更微妙的是孙冶方和刘少奇的关系。

两人很早便相熟,1941年,刘少奇的著名文章《答宋亮》就是对孙冶方(宋亮)来信的回复。

孙主持经济所后,刘少奇一直表示极大的关注,经常约他到自己家谈话,以至于《红旗》杂志总编陈伯达(1904-1984)阴阳怪气地对人说:"经济所?那是刘少奇直接控制的理论阵地哩!"早就上了黑名单的孙冶方多次被康生邀去"座谈",他明知这是阴谋,却不顾好心人的劝告,坚持参加,并说:"帽子总是要戴的,不是戴这顶,就是戴那顶,可是答辩权最要紧!"在一次中科院的扩大会议上,一个年轻学者劝孙冶方:"你讲利润,人家会说是修正主义。现在还是不讲为好,风声已经这么紧了。"孙冶方淡淡道:"风声是什么?我不是研究气象学的。"对康生而言,一直为孙冶方献计献策的顾准更是老相识了。

1948年,在整风中犯了众怒的康生被毛泽东下放到山东省渤海区,负责接待的便是区委副书记顾准。

生活奢侈的康生养了条大狗,天天逗狗玩,还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喂鲜肉给汪星人吃。

顾准看不惯,便在机关议论了一通康生的生活方式。谁知非议传到了睚眦必报的康生耳中,从此在他心头埋下了深深的怨念。

1957年"反右"时,顾准的右派帽子就是时任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康生亲自圈定的,一边圈一边恶狠狠地骂道:"顾准这种人不是右派,谁是右派?!"来自上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孙冶方只好象征性地把顾准独用的办公室暂时取消,让他和另一个研究员共用一间。

顾准对此全不在意,依然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紧密配合战友,为财经改革方案提供思想资源。

而孙冶方为了便于顾准写作和休息,又给他在附近的经济所单身宿舍解决了一套住房。

两人风雨同舟,共克时艰。面对日益复杂的政治形势,在一次政经组的内部讨论会上,顾准慷慨悲壮地表态:"我不怕再戴一次右派的帽子!"无论风刀霜剑,还是恶语相加,顾准和孙冶方总是无私无畏地联手走在经济改革的最前沿。每当顾准有了新的研究成果,便第一时间提供给自己的老友参考。孙冶方则在欣赏之余,立刻加以运用。

1963年底,《会计原理》第一卷杀青。顾准在这本新著中对苏联忽视企业利润的会计体制和严重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批判,并重新阐述了会计学的真谛,读来令人耳目一新,颇有启迪。

顾准原计划写七本,提纲都拟好了,结果天不假年,只完成了一本。1984年,当《会计原理》残篇以三万册的首印出版时,91岁高龄的潘序伦强撑病体,用颤抖的笔撰写了生命中最后一篇序言。

他以一代宗师的身份郑重指出:"这篇遗著虽属残卷,仍可独立成篇。许多有关会计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均有独到的见识。"为了向家人"偿债",改善汪璧和孩子们的生活,顾准又接了译书的活。

在他辛苦翻译的外国文献中,最具价值的当属熊彼得(1883-1950,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

这本40年代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的名著第一次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概念。

熊彼得认为,过去界定民主与否,都看是不是依据"人民的意志"来达到某种看上去"公益"的目的。他推翻了这种研究民主的狭隘着眼点,指出:"民主是为做出政治决定而进行的制度安排,在这种安排中,个人通过竞取人民手中的选票,得到做出决定的权力。"熊彼得最大的贡献是分清了"理想主义的民主概念"与"经验的、描述的、制度的以及程序的民主概念"。

顾准敏锐地觉察到,只有读懂了熊彼得,中国才有可能从以暴易暴的治乱循环中走出;才不会假自由之名,去干剥夺他人自由之事;才不会接二连三地涌现李自成、洪秀全……孙冶方听闻译著杀青,非常高兴,积极利用自己的影响去推动该书的出版。本来商务印书馆已经答应承印,却因紧张的政治形势而搁浅,直到1979年才践诺,将这部珍藏了15年,纸页已经发黄的译稿一字不动地出版,以告慰顾准在天之灵。

同类推荐
  • 罗振玉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罗振玉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本书以大量第一手资料记述罗振玉的家世与学术活动。他毕生殚力国学,致力于搜求、整理、刊布古代史料。其中甲骨、简牍、敦煌文书等经其倡导研究,于今俱成显学。他与王国维共同开创的“罗王之学”打开了国学研究新天地。从“罗王之学”的形成过程,展现了一代学人的成长、交往与情感经历。
  • 烟雨孤鸿,民国才子的情与往事

    烟雨孤鸿,民国才子的情与往事

    民国才子有一股今日不复再见的气质,在那个独特的时代里,他们用各自独特的性格,演绎着人生翩翩风采。在其漫长的一生中,他们有着怎样荡气回肠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又曾被多少人误读?本书以唯美的笔触,为读者还原那一段段璀璨的传奇故事,讲述那些民国男子的款款深情,人生得失;为读者拾起那些陨落在历史尘埃中的珍贵老故事,还有那些久违的感动。
  • 世界十大科学家(共10册)

    世界十大科学家(共10册)

    影响孩子一生的科学家传记,全方位拓展青少年阅读视野,树立孩子坚强意志力,打造未来精英!从牛顿到诺贝尔,引用翔实历史资料,讲述科学家不平凡的一生。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阅读中积累知识、夯实基础,引领青少年走向科学体验科学。套装收录《哥白尼传》《伽利略传》《牛顿传》《法拉第传》《达尔文传》《诺贝尔传》《爱迪生传》《莱特兄弟传》《居里夫人传》《爱因斯坦传》。这些在生物、物理、化学、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如何穿越蒙昧,高高擎起真理的明灯,为人类造福的?这套传记丛书用翔实的资料,生动引人的故事,讲述科学家不平凡的一生。
  • 为变法流血的第一人谭嗣同

    为变法流血的第一人谭嗣同

    《中华爱国人物故事》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历史上80位古圣先贤、民族英雄、志士仁人、革命领袖、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 诗书印画全入神品:国画大师齐白石

    诗书印画全入神品:国画大师齐白石

    《中华魂》是一套故事丛书。它汇集了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七十余年间的96位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进模范人物的生动感人史迹,表现了作为中华民族很好传统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热门推荐
  • 世界真的就是我改变的

    世界真的就是我改变的

    这个世界这的不是我改变的,和我没关系的,请相信我
  • 骑士与血

    骑士与血

    如何发展领地,这是一个问题,但阿尔瓦并不担心,丰饶的土地足够展现个人的所有幻想,强大的敌人又如何,用财富碾压他。PS:本书慢热
  • 重生之仙门嫡女

    重生之仙门嫡女

    她被吊在诛仙台上,日日承受九百九十道天雷的惩罚。谁还能知道那个衣衫褴褛,浑身脏臭的女子是当年那个即令仙尊长女,那个倾世容貌艳绝六界的美人,那个风光嫁给天界影军将军君默然,十里红妆羡煞多少仙家的宁轻陌。她因为当今天帝的子嗣-----一颗龙蛋而入狱,龙子百岁诞辰之日,她含恨魂陨。临死之际,她发誓,若有来生,必定将今生的耻辱一寸寸还给那些杀她家人的恶人!再次睁眼,她回到了龙蛋刚刚出生之日,她刚蝉联第一美人称谓,刚与君默然订了婚,她讥笑,老天有眼,竟让她回到了人生的转折点。前世,是谁说她与龙蛋生来相克来着?今生,她就让龙蛋见着她就死气沉沉。今生,旁人喜欢的她统统都看不上眼,穿透了一世的贼亮双眼,必定是要一下捕捉到四海八荒最牛叉闪闪的人的,什么君默然,退婚要果断,什么?还跑过来质问她为什么?就是看不起你还需要解释么?前生她空有美貌却荒废了修行,重生后她闷头修行,无人能敌,一朝出手,艳冠六界,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谁敢拦她?重活一世,她绝代风华,大展光彩,却独独算不透今生的情缘,难道,这一世的偷得浮生,竟只是为了等待那个姗姗来迟的少年么?掐指一算,竟不知与那龙蛋果真有一道劫。偏偏什么劫都不是,还是情劫。那一颗比她整整晚生出来好几十万年的龙蛋么?日日跟在她屁股后头姐姐姐姐的喊,伴随着粘粘的口水一起沾在她身上的小豆芽?她欢快的走在复仇的道路上,不知何时小豆芽长成了俊朗少年。少年邪肆一笑,眸若星石。她偷偷红了老脸。重生,人生踏上了正确的步伐,注定不凡。重生,只为了下一次的死绚烂而已。姻子的第一本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噢!喜欢就收藏吧,简介无能来着,嘿嘿嘿。
  • 心理游戏大测试(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心理游戏大测试(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第五人格同人之你的气味

    第五人格同人之你的气味

    在游戏中,杰克第一次抓到新来求生者奈布,“这奈布的气味竟是该死的好闻”。奈布的倔强却在于一次又一次的逃离,他想赢得游戏,为了他的目的,杰克却贪恋奈布在怀中的充实……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充闾文集:心中的倩影

    充闾文集:心中的倩影

    充闾先生是一个有良好传统文化修养的学者,他曾读过私塾,也接受过现代学院教育。他对古代经典作品的熟知程度,给每一个接触过他或读过他作品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更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他所具有的“现代意识”才有可能使他对熟知的传统文化和自身的存在有反省、检讨、坚持和发扬的愿望与能力。在“进与退”、“居与处”、“兼善天下”和“独善其身”的问题上,这个阶层的矛盾心态仍然在持久地延宕着。但在充闾先生的散文中,他不是以价值的尺度评价从政或为文。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对不同的对象做出了拒绝或认同。就个人兴趣而言,充闾先生似乎更钟情于淡泊宁静的精神生活,这使他的创作更为纯净。
  • 城堡中的守望者

    城堡中的守望者

    城堡中的守望者,他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注定是不平凡的…
  • 若我不曾忘记你

    若我不曾忘记你

    一场意外的小车祸,将许多年前原本已经断开的年少时光再次连接,她步步远离,他则步步为营,一切不过是因为曾经藏在心里的小小暗恋,已是盛如艳阳的爱意。只是她从不曾预料到,被阴谋包裹的蜜糖,却也是他处心积虑的善意守护,到最后,她才明白,如果这世上还有一个人,能够越过山川海洋,青丝至白头,却只为拥抱她的影子,那个人,只会是他。
  • 无花

    无花

    这是作者从20多年创作的散文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一部分文字。篇目不多,却纵贯作者从青涩少女到天命人生的心灵轨迹。小到一枚花瓣,大到无垠神迹,没有章法可循,却处处是信手拈来自成一统的痕迹;似乎老套,却又不拘一格;看不出技巧,却又字字匠心;尚有各种瑕玼,却不又失珠玉般的珍贵……这样的文字,论风格无法归类,但曾有评论家称之为“王子君散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