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公元前206年春三月的一天,麻将军回到府上带来一条惊人消息:秦灭亡了,新的政权汉王朝派人来接收黔中郡了。
伏胜小心地问麻将军:“此事当真?”
“当然是真的,黔中郡这里天高皇帝远,汉军还没来接收哩。”麻将军于是将秦灭亡的过程说给伏胜听,原来,早在上一年的八月,赵高就杀了秦二世,立子婴为皇帝,到了九月,子婴又杀了赵高。十月的时候,刘邦的大军就前进到了离咸阳不远的霸上,子婴见大势已去,便用白布裹了马车,用白马拖着,向刘邦投降了。
伏胜的泪就一下流出来了,他不知是为秦王朝的灭亡而高兴地流泪呢,还是为秦王朝的短命而流泪,他毕竟是秦王朝的臣子。
晚餐的时候,伏胜向麻将军提出:“我能讨一点米酒喝么?”
麻将军有些吃惊:“你上次大醉后不是发誓再不喝这种酒了么?”
“我想醉了。”伏胜说。
麻将军就赠了他一坛米酒,伏胜便和黄虎买了几个下酒菜,狠狠地醉了一场。
酒醒之后,伏胜的心便乱了,一晃离开咸阳已经五年多,不知妻子可好?不知老父和几个弟兄战死沙场没有?想到这些,他再也没有心思教麻将军的儿子了,便把回咸阳的想法告诉了黄虎。
黄虎说:“您说了算,反正我跟您到底,这些书如果献给汉朝皇帝,一定会大大奖赏您的。”
“唉,我不是为了奖赏,我只是为了保存这些人类文明的火种。我们总算对得起那些被坑杀的儒生们了。”伏胜说。
过了些日子,汉军终于接收了黔中郡,麻将军只是换了一身军装,依然还是在军中任职,只不过是汉朝的将军了。当伏胜提出回归北方的意愿后,他沉吟了一会说:“我理解你,其实我知道你不是一般的人……”
“我……”伏胜正要解释,麻将军手一挥:“你什么都不要说,没什么,就算我们前世有缘,在我家呆两年多,如果有得罪的地方,还望孙师爷海涵。”麻将军拱手道。
第二天,麻将军在府上置酒为伏胜二人饯行,两个儿子的眼里都噙满了泪花。
麻将军送他们到城外十里便作别,二人对麻将军叩首再叩首。
等麻将军远去了,二人赶紧去找那条船,这时二人的心里没有了底,两年多了,那船还在不?如果没有了船,那些书是没办法运回去的!
哈哈这地方真是荒僻,只见那船依然泊在那里,只是船上长满了绿苔。伏胜高兴坏了,两人将船清理了一番,在船上休整了一天,麻将军送了他们一些食物还有钱帛,回程是不担忧这些了。
次日清早,伏胜在船头三叩首,便带了黄虎往二酉洞去。好不容易爬到洞口前,只见堵住洞口的石头爬满了青藤。
伏胜对黄虎说:“你去雇些人来搬书,记住,这次不能杀他们了,我在洞口等你。”
半天功夫,黄虎带了八个人来,他们一起挪开那些石头,进得洞里,只见那些箱子整整齐齐堆在那里,那七八个当地人大吃一惊,以为这是藏的财宝。伏胜为了解除危险,打开其中的一只箱子,再解开油布:“这里面全是书,我是前朝的博士,专门管理书籍的,恐战争破坏,就藏在这里了。”
那些人便不再有非分之想了,费了半天功夫将书全部搬到了船上。
等那些人离去了,伏胜开始清点箱子,不禁大吃一惊,他反复地清点,硬是少了一箱百册书!
“不可能呀!”黄虎说,“你看得清清楚楚,我们去那洞前时,石头上都是青藤,说明没有人偷过,刚才押运时,第一次他们一起抬了四箱,我和你抬一箱,上船后,你留下守着书籍,我再与他们运第二批,他们八人抬了四箱,咦,真的,总共九箱!那还有一箱呢?”
“是不是运第二批时因为你没有搭裆就遗留一箱在那里了呢?”伏胜问。
“不可能,我明明看见那里已没有箱子了。”黄虎再三解释。
“走,带上火把,我们再去那洞里看看。”伏胜说。
“等明天吧,晚上走山路危险。”黄虎劝伏胜。
“不行,假如那些人知道洞里还有一箱,被他们运走了怎么办?那可是我们这几年用生命换来的呀!”伏胜坚持要当晚就去寻找。
黄虎只得依了伏胜,两人准备了火把,走了一段路天就暗下来了,两人燃起火把,在崎岖的山路上前行。除了火把的光亮,四周一片漆黑,伏胜说:“书籍就好比照亮人的心灵的火把,如果没有了书籍,人的心里也就是一团黑。始皇就是因为焚书,心里没有了光亮,就输了王朝。”
可是,我不明白,六国不是没有书么,怎么又能造反成功呢?黄虎问。
哈哈,你现在都学会独立思考了,不错,六国的书看似焚尽了,但那些曾经的思想已植根于人们的脑海中了。
两人一路说着,就到了那藏书洞,进得洞,伏胜果然看见里面是空的。
“这真是出鬼了!”伏胜在返回的路上反复念叨着,直到第二天扬帆起航,他还是朝着藏书的方向望了又望,仿佛他的心头肉丢了一块在这大山里。
从沅水往北行驶,是顺风顺水,两天时间就到了张若城。
黄虎说:“在城里休整一天吧,上次来走得匆忙。”
“不在城里停留了,再走十多里有一枉山,我少时读书时就知道的,说远古的舜帝要将帝位禅让给善卷老人,他却坚决不接受,跑到这山上隐居了,机会难得,这一辈子也只有这一次机会看见枉山啦。”伏胜说。
“惭愧,我是楚国人都不知这里隐居过高人。”黄虎摸了摸后脑勺。
这枉山在沅水和洞庭湖相接的地方,山并不高,但在茫茫水边显得够醒目的,就像黄虎老家的黄山头一样。两人将船系在枉水河边,就上了山。山上古木参天,少有人迹。
“世上多少人为争帝位而杀伐,这个老人是不是脑子有些病呢?”黄虎问。
“错,恰是一种大智慧,他认为天下应该是最有道德的人才能称帝。天下便会太平。你看始皇滥杀无辜,天下大乱,自己和儿子们也都没得到好下场,这是无德的结果呀。”伏胜说。
山上没有留下古迹,两人只是凭空怀古一番,下了山,将船帆高高扬起,直下洞庭,只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到了汉水原来启运的地方,想到马上要见到刘大爷了,两人十分高兴。
正是初夏,汉江两岸也是绿意盎然了,刘大爷早闻听村里人说有大船驶来,便急急地来到了岸边守候,那船就像他的儿子,再熟悉不过了,知道是伏胜他们平安返回,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伏胜和黄虎上岸便跪在刘大爷面前,感谢他造了这船,让他们成功地保护了这些书籍。
刘大爷和徒弟们早准备好了饭食,大家一起痛饮,听伏胜讲这两三年逃亡的传奇经历,大家一个个敬佩不已。
在刘大爷村里休整了两天,伏胜又犯愁了,这一下到哪里去寻找马车呢?
刘大爷知道了伏胜的心思,呵呵大笑:“你们的马车还在那里,马也在,你留下船,马车还是归你!”
伏胜已经无法用什么言辞来表达感激之情了,他和黄虎驾了马车,直奔汉都城西安而去。
可是,这些马明显有了老态,一路上气喘吁吁,伏胜和黄虎只得走走停停。
20天后,伏胜二人终于到了西安城外。
守城士兵在墙上喝问:什么人?
伏胜高声答道:“我们是向汉高祖献宝来啦!”
士兵向将军汇报,将军来到城下,向伏胜打量一番:“你有什么宝可献?”
“900册用生命换来的六国书籍。”伏胜说。
那将军一听,眼都瞪大了,他知道秦始皇将六国的书烧得差不多了,谁手中有六国的书脖子上长十个脑袋也没有了,他叫伏胜打开箱子,果见油布包着的是《论语》之类,便立即回宫里去禀报,刘邦马上宣召见伏胜。
伏胜跪在刘邦面前,泪都快出来了。
刘邦来到那些箱子面前,一一翻检,果见都是稀世之书,不禁对这个书生充满了无限敬意:“你做的事,是天下许多勇冠三军的人做不到的事,朕要重重奖赏你!”
“皇上,我不要奖赏,我拼命保护这些书籍,就是为人类保存文明的火种。实在要奖赏的话,我向你推荐一个人才,他是原楚国的一个将军,这一路上幸亏有他。”伏胜指了指黄虎。
“如此忠诚,朕很欣赏,黄虎,你愿意留在朕身边么?”刘邦问黄虎。
黄虎急了,他对伏胜低声说:“博士,我是伏家的家丁呀,一辈子都属于伏家。”
“听我的黄虎,你跟着皇上会有福的,成个家,生些孩子吧。我伏家感谢你。”伏胜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
黄虎就在刘邦的禁卫军里当了卫尉,保护皇宫。
伏胜只取了刘邦赏赐他的一部分金玉绸帛,回咸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