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1100000020

第20章 九十年代文学(1)

90年代的文学概述

变化中的文学环境

90年代中国作家的生存方式以及作品的生产和流通,与国家机制仍有着密切的关系。1992年,中国社会以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文学体制的改革也作为一项文化政策开始施行。作家和文学刊物、出版社等原则上不再依靠国家资助,而进入市场。作家的生存方式因为市场化而改变,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例如《王朔文集》的出版,《北京人在纽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等“移民文学”热,《废都》、《白鹿原》等小说的出版所形成的“陕军东征”等。文学作品的存在,不再仅仅是作家的个人行为,而成为受到市场选择的集体行为。

在80年代,“现代化”作为一种告别“历史暴政”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新的发展方案,在知识界的想象中,是充满希望的乐观前景。80年代整个文化氛围的理想主义情绪大体是建立在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想象的基础上的。但在具体的实践真正降临之后,人们却发现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偏差;随着市场调节机制的形成和消费文化的成熟,知识分子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和位置趋向了“边缘化”。他们开始对自身的价值、所追求的文学理想、曾经持有的文化观念产生了怀疑。因而,在90年代文化意识和文学内容中,80年代那种进化论式的乐观情绪受到很大的削弱,作家们变得迷茫困惑,作品中批判和反省的基调大量凸现。

90年代的文学环境公开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立场。与80年代不同,90年代,更多地却是对“多元化”、“个人化”等的提倡。对于原先那些被理解为集体性或统一性的观念,例如“发展”、“历史批判”等的认识,趋于分化。这种分化不仅是一种描述性的认识,而且有其社会实践的依据。自1992年市场经济政策提出后,文艺政策上也作出了调整。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使得文学作品可以通过“第二流通渠道”(即非官方的出版和销售渠道)传播。同时,在90年代,中国的消费文化基本发展成型。“大众文化”成为人们主要的文化需求,因而,90年代的文化分化更为明显。对于这种分化的描述有多种方式。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是区分为三种形态,即“主流文化”(又称国家意识形态文化、官方文化、正统文化),知识分子文化(又称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又称流行文化、通俗文化)。各种文化形态之间常常是互相交叉、渗透的。

文化的分流造成了知识分子群体的进一步分化。这种分化并不是以简单而直接的方式进行的,而是在不断的文化争论和文化交流中形成的。其中最为重要,规模最大,影响也最为深远的是1993~1995年间关于“人文精神”的论争。一些人文学科的研究者从对社会和文学中的一些现象的批判中提出问题,从而引起争论。争论的核心主要是围绕知识分子的精神价值和社会功能问题展开。什么是“人文精神”,如何看待消费性文化现象以及90年代的社会现实等,是其中主要的话题。

90年代文学的主要冲突,从80年代提倡文学的“独立性”,更多地转移到文学创作与商业操作之间的冲突上来。“雅”与“俗”、“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分也被重新提出。但在市场体制下,即使是“雅”或“纯”文学也无法离开出版运作和文化消费市场的选择。因此,“雅”与“俗”的区分也变得含混起来。

文学现象

90年代社会生活和文学创作发生很大的改变,一些评论家提出了“新时期”结束话和“后新时期”概念。他们在将“新时期文学”看成一个整体的同时,认为到了90年代,文学的主题、总体风格、读者与文学的关系都因为社会”转型“而开始转变”,因而,“新时期文学”“结束了”。他们把“新时期文学”看作一种社会政治形态的文学,而90年代文学则是“商业社会”的写作形态。对于“后新时期”的概念则未得到普遍认同。

“90年代”文学与80年代文学之间的“延续性”要大于两者的“断裂性”。这是因为八九十年代之交的社会“转型”,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全面展开,社会文化并没有作有意识的全面调整。在90年代,文学作品与发展着的文化市场和文化工业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背景对文学的制约力量逐渐体现,并构成了文学的“实体性”的内容。

文学潮流的淡化是90年代的文学现象之一。在“新写实”小说之后,文学界又提出过一些潮流性的命名,如“新历史小说”、“新状态小说”、“新体验小说”、“现实主义冲击波等。从90年代文学的发展过程来看,难以看出类似于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前中期)那样以潮流的方式推进的痕迹。在一个已逐渐失去单一“主题”并呈现“多元化”的社会,对于文学的基本想象和要求已发生了变化。而对于历史的反省,也使得要求历史发展和文学新潮对应的文学史观受到怀疑。

在文体样式上,作家们热衷于创作长篇小说。长篇小说的数量在90年代大大增加,而且也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在90年代较为活跃的小说家几乎都创作了一部或几部长篇小说。王蒙、王安忆、贾平凹、张伟、韩少功、张承志、余华、刘震云、苏童、格非等,在90年代最有影响的作品,几乎都是长篇。长篇小说的增多,可以看作是作家和文学“成熟”的某种标志。作家针对更为广泛、复杂的问题而长时间地关注于一部作品的创作,有利于更好地表现时代主题。王安忆、张承志、余华等作家都在他们的长篇小说中显示了鲜明的艺术个性。但长篇小说的兴盛与商品化文学市场也有密切关系,而且长篇小说的出版往往能形成较大的影响。从阅读上看,读者只要弄清了人物关系,对于一部长篇就可以不断地看下去,而不需要像读中短篇小说那样,每次阅读都必须从头开始。从改编影视作品考虑,需要的也主要是长篇。

90年代文学的另一个现象是,文学批评变得越来越具有独立性。如关于“学术规范”的问题,关于“后学”的讨论,关于“人文精神”的论争等。90年代的文学批评由于引进了欧美60年代以来的文学批评理论而日趋理论化,文学批评已不完全是对文学作品作出评价,而是寻求自身理论的完整性,是在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新批评、叙事学理论、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诸种理论,在90年代的文学批评中都有表现。理论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批评的认知前提,也使得批评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也对文学的阐释和理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

90年代由于文学在生产、传播方式上的变化,以及文化立场分化的显现,相应地在文学批评中出现了被称为“文化批评”的形态。这种批评并不重视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品质作出判断,而关注作品的文化性质和它如何被生产、被接受的过程,因而对文学的市场化作出了更为有效的解释。但是,由于这种批评越来越与文学创作脱节,这种现象也引起了很多文学研究者的质疑;而作家从一种传统的文学批评观出发,对90年代批评状况也发出许多责难。

90年代文学状况

在90年代,大多数文学作品重点表现内容,不太重视文学形式的探索。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先锋小说”,以及一些“先锋”诗人对“叙事”和语言的自觉意识的强调,在90年代基本上已作为一种文学的“常识”被接受,融会在普遍的创作追求之中。也有一些作家,如小说领域的韩东、朱文、鲁羊、述平、东西、李冯等,诗歌领域的欧阳江河、西川、王家新、翟永明、孙文波、臧棣等,对文学的形式作了新的探索。只不过,他们在文学界受到的关注,远不如80年代先锋实验那样热烈。

90年代文学创作仍然把反思历史作为主题,但在反思的立场和深度以及历史的指向上,却有了不同。从90年代初期起,被称为“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的作家都不约而同地转向了历史题材的写作。例如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苏童的《米》、《我的帝王生涯》,格非的《敌人》、《边缘》,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小说和《1937年的爱情》,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刘恒的《苍河白日梦》,池莉的《预谋杀人》、《你是一条河》,方方的《何处是我家园》等。在这些小说中,作家们以整个20世纪的历史为题材,在“正史”的背景下,书写个人或家族的命运。有的小说(如苏童的《我的帝王生涯》),历史只是一个忽略了时间限定的与当下的现实不同的空间。所有这些历史题材小说中,都弥漫着一种沧桑感。个人总是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而成为历史暴行中的牺牲品。这些小说与五六十年代的史诗性和80年代初期的“政治反思”性相比,更加重视的是一种“抒情诗”式的个人的经验和命运。因此,有些批评家将之称为“新历史小说”。

在90年代的作品中,也包括有“反右”、“文革”等事件的反思性主题。如李锐的《无风之树》、《万里无云》,王朔的《动物凶猛》,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等。在散文领域,陆续出版了一些关于50~70年代历史的纪实性回忆录。主要的如“火凤凰文库”中收入的巴金的《再思录》、李辉的《人生扫描》等。在批评领域,也有关于反思20世纪的“激进主义”等的讨论。此外,还有一些50~70年代重要小说如《红旗谱》、《浩然文集》的重版和一些过去未能发表的《从文家书》、《无梦楼随笔》、《顾准日记》等的发掘。这些都是对世纪末人民要求反思历史的不同的呼应。

90年代商业社会中的消费取向,使得一部分作家更急迫地关注生存的精神性问题。这些作家在80年代就已经确立自己的艺术个性和文学地位,大多有“知青”生活的背景。他们90年代的创作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关注精神问题和现实批判的主题。这方面的创作有张承志的长篇小说《心灵史》和散文《荒芜英雄路》、《以笔为旗》,张炜的小说《家族》、《柏慧》和散文《融入野地》,韩少功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和散文《夜行者梦语》,史铁生的小说《务虚笔记》和散文《我与地坛》,王安忆的小说《乌托邦诗篇》、《纪实与虚构》和散文《重建乌托邦》。这些作品往往保持一种“精英”立场,试图寻求反抗商业社会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精神资源。因而,在这些作品中,强化了人的生存意义与价值等主题。

在90年代,文学作品着重表现了现代都市生活,由于与现实社会的发展保持一定的“同步”关注,这些作品往往重新被“现实主义”理论整合。例如“新写实”在90年代的发展,“新状态”、“新体验”、等命名,都显示了这种取向。文学在表现“现实”时的基本方式和内容都有一些变化。与此同时“个人”经验在文学中具有了新的特别的含义。一方面,意味着脱离80年代的集体性的政治化思想的独立姿态,另一方面,个人经验成了作家据以描述现实的主要参照。前者更多地体现在诗歌写作中,通常从个人的经历和经验以及个人的感受来组织小说的结构,如陈染、林白等女作家的自传体小说,以及以“亲历者”的身份切入小说的“新状态”、“新体验”小说,都是如此。因此,“个人化写作”(或称“私人化写作”)是90年代作家和评论家谈论较多的话题。张旻的小说可以看作是这种“个人化写作”的一例。他的《情戒》、《情幻》、《自己的故事》等小说,多取材于校园人物的生活,以第一人称的视点展开主人公对自己故事的叙述。主要内容往往与人物的个人情感经历与欲望体验相关,着意表现人物的内心冲突和体验。张旻的叙述委婉平静,能比较精确地把握细节和感受。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日益突出的“新”现象,如都市生活,市民趣味等,成为了90年代文学的主要表现内容。80年代“现实主义”所要表现的对象,主要是国家体制之内的人和事。但在90年代,一些体制外的人与事,如都市白领,个体户,普通市民等,也迅速成了文学的重要表现对象。由于作家无法准确地把握这些现象,因此,他们一般会倾向于从物质存在对个人生存的巨大影响去考虑。例如朱文的《我爱美元》、《单眼皮,单眼皮》,何顿的《弟弟你好》、《生活无罪》,邱华栋的《都市新人类》、《手上的星光》,张欣的《绝非偶然》、《首席》等。这些小说尽管在内容上有新的开拓,但是缺乏思想深度。朱文1991年开始小说写作,他着重于描写个人欲望的展开和表现形式。所处理的题材往往带有某种“道德”反叛性,事件和叙述语言有粗俗化的特点,但是在叙述上却能够冷静地控制节奏,因而显示出一种特别的活力。何顿擅长于写以“个体户”为主的城市小市民,表现这些由“体制内”走向“体制外”的人群的生活经历。他发展了王朔小说表现的市民生活内容,通过生动的故事具体地展示人物对金钱和欲望的追逐。他的小说以湖南方言作为讲述语言,更增加了故事的“原生态”色彩。

社会转型的文学特点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转型,国家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步伐正在加快,社会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在这种情形下,传统意识形态的格局也相应地发生了调整,知识分子原先所处的社会文化的中心地位渐渐失落,向社会文化空间的边缘滑行。知识分子的社会理想激情受到再三的挫败以后,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对于传统的道德理想的怀疑,转向对个人生存空间的真正关怀。

在当代文学史上,文学艺术一向是作为国家政治权力的宣传工具而存在的,某种意义上说,长达40年的文学创作中,公开发表的作品只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作家可能在具体创作过程中渗透了有限的主体意识,但不可能持真正的个人立场进行创作。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来自群众性的审美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无主潮、无定向、无共名的现象,几种文学走向同时并存,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共生。如宣传主旋律的文艺作品,通常是以政府部门的经济资助和国家评奖鼓励来确认其价值;消费型的文学作品是以获得大众文化市场的促销成功为其目的;纯文学的创作则是以圈子内的行家认可和某类读者群的欢迎为标志,也有某些更前卫的文学艺术以获取国外的资助与青睐为目标,等等。由于多种并存的时代主题构成了相对的多层次的复合文化结构,才有可能出现文学多种走向的局面。

同类推荐
  • 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论雅俗共赏(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雪又白

    雪又白

    本书作者为中国金融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金融作协副主席,诗人生长于新疆伊犁,那里天山飘雪;工作于陕西西安,那里古城厚重。本诗集收录了作者多年的精品诗,分作十章,有亲情爱情的热烈忠贞,有历史名胜的独到感悟,有节日节气的回顾畅想,有古城生活的细腻感触,有原生作物的诗意升华,有故乡亲人的深刻思念,有佛家性情的顿然开悟,有大道众生的高度关怀,更有着对雪花飞白的终极诉说。雪花轻灵纯澈打开诗人的诗眼,北疆伟岸巍峨铸就诗人的诗魂。雪又白,飞白流韵,贯穿全集,诗意人生,人生诗意,本诗集实为现代诗之佳品,应共诗意人来品鉴。
  • 送沛县司马丞之任

    送沛县司马丞之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长的逍遥自在心

    长的逍遥自在心

    老子、庄子和《老子》、《庄子》是中国道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和经典之作,无论其人其文,无不华采丰高,慧见超俗。本书选取了治国与煮鱼、愚民之术、文明的苦恼、鱼乐园、蝴蝶梦、偷箱子的人等三十几个关于人生哲学的故事,涉及“道”“无”“有”“虚静”等一些基本的道家思想。作者以冷静的智慧和诗性的笔触描摹出老庄的精彩境界,语言洗练,思理明晰,启人心智,益人见识。
  • 我的书(5):阅读与创作

    我的书(5):阅读与创作

    本套系列谈话录,精选同名视频节目《我的书》的访谈实录,由作者讲述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作品核心理念,揭示书里书外趣闻轶事。内容精选高点击量的节目,按照话题聚类结集成册,随新书上市而持续不断的诞生新的故事,其中包含大量因节目时长限制而未能发布的精彩内容,不失为一套贴近粉丝的专业导读图书。本书为系列(5)阅读与创作,节选了不同的作者谈创作的故事。视频节目《我的书》,自2014年在优酷的大型视频网站上线以来,一直在读书节目中名列前茅。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最让你乐观自信的幽默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乐观自信的幽默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常言说,笑一笑,十年少。幽默是生活的润滑剂,是快乐人生的五彩拉皮。社会在高速发展,生活的节奏也愈来愈快,现代人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压力与挑战。因此,编者精心汇编了这本《最让你乐观自信的幽默故事》。本书汇集了上百个幽默小故事,以一笑顿悟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一笑之后回味无穷,得到启发、领悟、受益,更加以一颗快乐的心去面对生活、开创生活。
  • 婚姻这出戏(中篇小说)

    婚姻这出戏(中篇小说)

    荆淑英,生于陕西宝鸡,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1984年发表作品,中短篇小说、散文刊于《中国作家》《长城》《中华散文》《海燕》《河北文学》《当代人》《小荷》《草地》《阳光》《地火》《岁月》《北极光》,散文被《作家文摘》《读者》等刊转载选录。短篇小说《老车轶事》、散文《你在我眼中》获奖。已发表中篇小说10篇,短篇小说20余篇;散文百余篇,出版散文集《心灵风景》。我在市妇联工作。这工作说简单就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有些事很大,有些事小得类如芝麻。经常可以接到女人的求助,方方面面的。婚姻失败或者情感受骗之类的,不在少数。
  • 蝶羽轻飞

    蝶羽轻飞

    老公出轨后,依文用智慧战胜了小三,由原来的懦弱无能变得成熟强大,并想方设法报复老公,小女子的爱恨情仇警醒世间的妻子要勇于捍卫自己的婚姻。原来盈盈安然浅笑,不测风雨飘摇,侵袭蔓延,体虚乏力,空灵飘渺,缱绻决绝,此情此恨,绵绵无期。
  • 无限唯一玩家

    无限唯一玩家

    他,曾在末日千军万马中伏杀大领主,做一个人见人恨的奸商;他,曾暴揍灭霸,抢走拳套;他,曾掀在江湖掀起腥风血雨;他,曾为初生之土而战,兵临不朽堡垒,创立英雄联盟;……他是余飞,无限唯一玩家!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王者联盟

    王者联盟

    雨弄青纱人弄影,云隐天机雾隐裳。狂风不动剑中意,莫忘相思见余音。英雄异界来了一位异客,武道之途,恩怨情仇,一柄天罪神剑,一身奇异体质,开起了强者之路……前进的道路崎岖不平,只因红颜相伴,一路坚持到底,结下不解情缘……
  • 嗨!我的校草大人

    嗨!我的校草大人

    (1v1,宠文)“不准你和男生说话,不准你和学校里的异性有任何接触,我如果找你,你必须马上到我眼前来。”“苏白猫,你敢看别的男人,想死是不是?”“我……我没有。”苏白猫委屈,他怎么这么凶啊!我真的没有看别的男人嘛!ps:更新时间不定
  • 空间之全能农妇

    空间之全能农妇

    全能千金,一朝醒来竟成了小农妇。家徒四壁,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能咋办,凉拌!衣,手到擒来,苏绣、靓款、色彩,玄妙无双,美不胜收。食,繁复多样,酿酒、制茶、调冰,香飘四溢,沁人心脾。住,技艺精湛,水泥、油漆、家居,点睛之笔,神来之作。行,……额,这个就算鸟,灵气一出,嗖一下,快得很!小农妇日子风生水起,可惜天天要被死胖子压。被压还不算,一堆极品组团进犯。小农妇脾气暴涨,终于拿起大锅盖准备起义。相公不乖,抽,锅盖抽坏了,看还闹腾不!极品伪善,跪,锅盖跪稳了,看还瞎转悠不!终于,把一堆牛鬼蛇神收拾服帖了,可是,破除的禁制又引来一堆麻烦。更坑爹的是,胖子相公竟然有着那么牛逼哄哄的身份,就连她自己,也来头了不得。且罢且罢,蛇鼠一窝,端干净了最好!——————————————————————————————————————【种田】+【空间】+【玄幻】+【美男】+【衣食住行技能】+【强强联合】种田为主,玄幻为辅,温馨宠溺,只虐极品脑残,男主身心干净,妻奴忠犬一枚,文中美男类型多样,瑶瑶简介无能,望试读几章,坑品有保障哦!!!
  • 勒索者不开枪

    勒索者不开枪

    枪在哪里?暗黑的夜就如妓女的谎言,深不见底……也许我的孤独是天生的。就像这缭绕的烟雾,终将消散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他写的是寻常可见的侦探小说,挖到的是文学的金矿。”——《泰晤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