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2700000023

第23章 一生有光(1)

专访周有光

访问者凤凰卫视

播出时间:

上集

一月十日(周日)二十点三十分首播

一月十一日(周一)十三点二十五分重播

下集

一月十七日(周日)二十点三十分首播

一月十八日(周一)十三点二十五分重播

朝闻道,夕死可矣,壮心存,老骥千里

忧天下,仁人奋起

许戈辉(主持人):我今天这位采访嘉宾相当地特殊,首先告诉大家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他已经一○五岁的高龄了,然而当我慢慢地走近他,才发现原来年龄只是他不可思议的一小部分。我们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大多都学过拼音,而这位老学者正是汉语拼音的制定者之一。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的他,偏偏是半路出家,年过半百才从经济学领域游到了语言文字的海洋。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八十二岁的时候,他开始学电脑,之后的所有著作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的。而去年,一○四岁的他又出了自己的文集《朝闻道集》。在一个冬日的下午,当我真正地坐到他面前的时候,我的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他新书扉页上的那几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壮心存,老骥千里。忧天下,仁人奋起。

周老,我看到您最近刚刚出了一本书,这里边我看有很多文章都是您一○○岁以后写的。

周有光:对。这本书都是一○○岁前后十五年,大概十五年左右写的。我这个时期写的文章很多,因为没有事情干,乱写的杂文。

许戈辉:那您都是怎么写呀,现在是用笔写,还是您跟人家说,人家帮您记录啊?

周有光:我有一个小的电子打字机,实际是一个小电脑,可以打中文英文,方便得不得了。我在那边房间里面,我的大电脑放在这里,这个大电脑呢,我跟外面联络用的,我自己写文章呢,我用这小电脑。为什么呢?那个写文章方便,打拼音它就变成汉字了。

的确,信息时代快捷方便的交流,离不开汉语拼音的创造。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天天使用着自己建立的现代汉语拼音系统,将他的思想传播得更远。而要追溯他与汉语拼音的结缘,那还得回到他的大学时代。

周有光:我在大学里读书,虽然是主要学的经济学,可是我业余,对于这个语言文字学很感兴趣。我从中学到大学,在教育方面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在中学主要是学中国古代的东西,一到大学呢,我进的是所谓叫帝国主义的学校,最有名的圣约翰大学。在当时,一进这个大学,它的校园语言是英语不是中文。一进这个学校里面,除了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文化这些课程是中文,其他都是用英文。老师解释都是用英文,学校里发布告都是英文,连门房讲话,看门的人讲话都讲英语。这个语言一改变,又发生许多问题。比如我进大学的第一天,你要交钱嘛,交了钱呢,他就给你一个卡片,这个卡片上面就把我们的名字印在上面了,不仅是有中文的名字,还有字母写的文字。

许戈辉:那个时候的字母是什么,是拼音吗?

周有光:老的拼音。

许戈辉:老的拼音。

周有光:这个老的拼音不是拼的普通话,是拼的上海话。

许戈辉:哦,真的?

周有光:因为那个时候国语在上海还不流行啊,上海话还是主要的。那么他说什么东西都是按照这个字母来排的。这个非常方便呀,否则你的档案啊什么东西,你要查就查不清楚了。这是一种分类的方法,管理的方法,叫字母管理法。这个立刻就看到西洋文化的效率问题。否则我们的档案你要查起来困难得不得了,他们一下子就查出来了。这是一件很小的小事情,第一天就给我印象很深刻。我觉得这个语言文字,跟工作效率有极大的关系,这样子我对语言文字就发生了兴趣,不过一直不是我的专业。可是我一直呢,业余我就自修,我阅读了一点语言文字的课程。后来到了欧洲啊,我就发现这个字母学很有趣味,因为字母学,在中国没有这门学问的,我觉得很有趣味,我就自己看,自己自修,我买了许多书,我想不到隔了几十年之后有用处。

大学里学习经济学的周有光,毕业后任教于光华大学等校,其后任职于江苏银行和新华银行,并被派驻纽约和伦敦。一九四九年上海解放前夜,他返回中国,随后任教于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讲授经济学,业余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到了一九五五年,虽然自称为语言学的门外汉,但周有光却需要面对人生中的又一次转变。

周有光: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一九五五年举行一个大会,叫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中央叫我来参加。我在上海复旦大学教书嘛,我教的经济学,不是这个。那么开完了会呢,我又赶快要回去上课的呀。那么领导说,你不要回去了,因为新成立一个文字改革委员会需要人,希望你来参加这个工作。我说不行,我说我是业余搞的,我是外行。领导说这是一件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那么当时这个复旦的校长呢,也是劝我,劝我改行。他认为这个语言文字也是很重要,那么我就改行了。所以一九五五年冬天开会,到了一九五六年呢,我就调到北京来了。从此以后呢,我跟经济学就离开了,就完全搞语言文字学了。

一九五五年十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邀请精通中、英、法、日四国语言的周有光参加会议。会后不久,年过五十的周有光接到通知,从上海调往北京。

周有光:为什么要举行这个会议呢?因为当时说要建设一个新中国,老百姓80%都是文盲,就要很快地把这个文盲提高文化,那么就把希望放在文字改革上面。这个文字改革运动,不是这个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的,清朝末年就有了,一步一步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呢,有了这个专门的文字改革委员会来做这个工作。这工作要求四件大事情。第一呢,全国都要会讲同一种国语,后来改名称叫普通话。第二呢,除写文言之外,一般的东西都要写白话,叫白话文运动。还有第三呢,这个汉字乱得很啊,一个字有多少种写法,我一○○岁的时候,人家送我一个《百寿图》,一个寿字写了一百个样子。

许戈辉:是汉字的魅力,也是汉字的麻烦。

周有光:但是呢,你到了机械化、电脑化的时候,你每一个字只能有一个标准,那么这个标准你当然是选一个比较简单的嘛,这就是简化嘛。第四件事情呢,就是要有一套字母来给汉字注音,因为汉字读音困难,所以制定一个汉语拼音方案。

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关于二十六个字母的复杂学问留在北京的周有光与叶籁士、陆志伟共同起草了第一个草案:汉语拼音文字方案。当时,周有光提出了三点原则: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但是,汉语拼音方案,究竟以什么字母作为基础,在当时存在着许多争论。

周有光: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看起来是二十六个字母,好像很简单,实际这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我听说毛泽东到苏联就问斯大林,说我们要改革文字,你看怎么办?斯大林说,你们是一个大国,可以创造自己的一套字母。那毛主席回来以后呢,在当时有一个学会是民间的,不是政府机构,我刚刚讲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是政府机构。有一个叫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这个研究委员会呢,就尝试创造民族形式的方案,就按照中国传统来创造。搞了三年呢,搞出来的方案都不满意。那么我们的领导叫吴玉章,吴老就跟毛主席讲,说搞了三年呀,这个民族形式不满意,还是采用罗马字母吧。那毛泽东就同意了,同意以后呢,毛泽东就把这个问题提到党中央,中央开会的时候,中央也同意了,这样子就制定罗马字母的汉语拼音方案。

经过三年的反复修改论证,一九五八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并在全国推行,这使得难认难学的中国方块字有了通用的代码。到了一九八二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许戈辉:可是周老,我听说呢,到现在为止还有一些人,会觉得说汉语拼音呢,对我们这个汉字文化传统真正的传承啊,会有一些阻碍的作用,会有一些负面的作用,您同意吗?

周有光:一直到最近呢,还是有许多人对我们这个文字改革是不满意,我想他们的不满意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工作的复杂性许多人不了解。同时呢,语言文字改革是慢慢来的,你不能很快,比如许多人,有的人主张拿拼音来代替汉字,不可能的,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人家问我,你看要多少年,拼音能代汉字,我说你等五百年吧。

许戈辉:虽然是拼音之父,但您不建议。

周有光:所以我们的政策是用拼音帮助汉字,而不是用拼音来代替汉字。那么最近包括这个政协里面提的提案,他们这个动机是很好的,我们要感谢他们,可是呢,他们并不了解情况。

许戈辉:在准备这次采访的时候呢,我就想,去和一位语言文字的专家对话,我特别想知道,周老到底如何看待,二○○九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汉字繁简之争。不过我也有一点担心,毕竟是一百多岁的老人家了,万一不是那么关注每一条新闻,不知道这件事该怎么办呢。没想到,在我们的聊天当中,周老自己就谈到了那个提案,看来真的是与时俱进。那么,对于汉字恢复繁体字的呼声,周老到底如何看待呢?

周有光:这个繁体简体的矛盾啊,许多人都是不了解情况。我们写的普通用的字呢,汉字的数目多得不得了,那么我们规定通用汉字七千个,通用汉字七千个当中呢,大部分的字没有繁体简体的分别的,只有一小部分。那么这一小部分呢,有简化繁化的分别的呢,当中也可以分开来。很少一点呢,是真正有分别的。有许多呢,都是我叫作类推的。你比如说,一条鱼的“鱼”字,本来下面四点,你改了一横了,你改了一个鱼字,许多鱼字旁你都认得了嘛,对不对。所以许多这个繁体简体呀,用不着学就可以知道了。

许戈辉:对。

周有光:而且这个简化字啊,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创造的,不是的,都是古代有的。在一九五六年,我们定这个汉字简化方案的时候,我们采取的原则叫作约定俗成,不是创造性的。

周有光:但是呢,许多人希望我们学台湾。

许戈辉:您觉得呢?

周有光:我想这个很困难的,因为我们是前进了,他们没有前进,他们是,像我们小的时候都是这样子呀。看嘛,看一个字,写嘛,写另外一个字嘛,完全不一样的嘛。那今天能不能这样子教小孩呢,不可能的。因为今天小孩要使他花比较少的时间来学好文字,因为今天要学的东西多了,跟古代不一样了。

许戈辉:我手上的这本就是周老的新作《朝闻道集》,封页上写着:这是周有光先生在一○五岁之前,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察与思考。其实我们随便地翻开书的目录,从那些题目中就可以看到作者的良苦用心。比如说像美国何以长盛不衰?苏联为什么会解体?贫穷的阿富汗会不会成为亚洲的瑞士?还有像东西方文明能够共融吗?为什么说“大同理想”和“小康现实”?那些从容淡定的话语,显示了周老丰富的学养和时事关怀。尤其是书的开篇--华夏思古,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来说呢,尤为具有现实意义。

周有光:对。

许戈辉:您说我们要重新拾起我们华夏文化的精髓。我想知道,您到底为什么那么重视华夏文化精髓的重拾?

周有光:因为我们这个“文化大革命”以后啊,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没有文化了。它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整个否定,西洋文化整个否定。后来向苏联一边倒,苏联自己也倒掉了,所以变成一个文化的荒原了,中国。那么在这个时候呢,不是我,许多人就开始怀念中国古代文化,所以呢,有一个无形当中的华夏文化的复兴运动。华夏文化的复兴,不是复古,而是更新,就是要把古代文化当中的精华学来,并且加以改进发展。这样子是恢复你的文化,发展你的文化的一个方面,另外呢,要学外面的文化,主要是西洋文化,这两个方面都要发展。这样子呢,我们新文化才能起来。

复兴华夏文化,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更新;不是以传统文化代替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根据现代需要,用科学方法,学习和实践古人的有益教诲。

周有光: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作温故而知新,这个话非常有道理。西洋的文化,你读西洋的历史,西洋的文化时就知道,它的文化高度上升是文艺复兴开头的。什么叫文艺复兴呢,西洋的文化不行了,落后了。它怎么办的呢?它怎样复兴的呢?它就去读古代的希腊文化,西欧都把希腊文化忘掉了,所以落后了。它就在古代的旧的文化,就是古代希腊文化里面的精华,把它拿出来,加以提高发展。这样子呢,再有新的文化。这样子创造了西方,所谓西方文化,后来变成世界上面一个文化高潮。所以文化的发展都是温故而知新,要从旧的里面得到新东西。

不得不学的国际现代文化

在复兴华夏文化的同时,向国际现代文化的康庄大道勇敢前进。这就是当前知识分子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周有光:人类的文化,它是从分散到集中。古代有好多个文化摇篮,后来慢慢地聚合成为四个传统文化系统。这四个传统文化呢,一个是东亚的,东亚文化,以中国文化为中心;一个是南亚文化,以印度文化为中心;一个是西亚文化,以伊斯兰教文化为中心。还有一个是西欧的文化,西欧文化传到美国,那么变成西方文化。所以在历史上面呢,传下来的有四个传统文化系统。那么这四个文化传统系统,到了全球化时代,相互流通相互学习,好的东西大家用,就慢慢地产生一个新的文化,这个新的文化就叫作现代文化。所以现在这个文化的结构是有两层,一层是国际现代文化,另外一方面呢,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许戈辉:我们用不用担心越来越国际化,共享的文化越来越发达,但是每一个地域自己特有的文化就逐渐会消失?

周有光:许多人是担心,实际上用不着担心。为什么呢?它自然地变成一种双文化现象。就是每一个人啊,你不能不用、不能不学这个国际现代文化,不可能的。你能不坐火车吗?现在还有高速火车呢。你能不坐汽车吗?你能不坐飞机吗?另外呢,这种双文化的生活,实际上是一早就有了,中国古代就有了。中国古代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后来呢,印度的佛教文化传来了,佛教传来不是几个菩萨,它传来好多学问。所以中国的文化一早啊,到了唐代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印度传统文化,这是双文化了。已经是这样子了。双文化嘛,当然我要影响你,你要影响我嘛,可是并不是说,你影响我,我影响你,将来变成一种了,不是,实际上两样都有。

喝星巴克、看最新大片的新潮老头

周有光,百岁人生从传统过渡到现代的一个缩影。他被誉为中国的“汉语拼音之父”,年过百岁,笔耕不辍。

许戈辉:人家说长命百岁是一句祝福语,您现在都超过一○○岁了,您可以去冲击吉尼斯世界纪录。

周有光:大概一○○岁是人的一个正常的结束,超过一○○岁是例外,我说是上帝糊涂把我忘掉了。

同类推荐
  • 吉安民俗

    吉安民俗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的具体反映。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民俗是人类各级社会集团的共同生活里具有普遍性的重要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民俗与文化的关系看,民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 刘邦十讲

    刘邦十讲

    史学大师汤因比将汉高祖刘邦与西方的恺撒大帝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人类文明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历史的相似之处,总是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流转着和重复着。历史的声音可以说是人类文化中最深沉的元素。刘邦的一生是平民与贵族较量的一生,也是大用关系资本论的一生,玩弄手腕、实用至上,他虽然看不起读书人,却仍能将其为己所用。所有的一切支持着他走完了从平民到皇帝的路程,终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强汉的雏形。但是,这样的成功却为瘸世诟病,究其根本乃是他的无赖本质。换个角度考量,“无赖”正是他灵活机智的反映。历史上的帝王如不能为此,似乎成就大业难矣。这就是真实的刘邦。历史的真实和刘邦的真实构成了汉朝起始之时的景象。
  •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本书介绍了革命烈士焦裕禄的生平,内容包括:苦大仇深渴望翻身、走上革命道路、随军南下开辟新区、工业战线上的红旗手、战自然锁风沙、统一县委领导班子思想等。
  • 忠魂正气:颜真卿传

    忠魂正气:颜真卿传

    这是一部充满激情、读来让人热血沸腾的人物传记。作者以深情而激昂的笔触,将经历了大唐四帝,经历了朝廷由盛转衰等多个历史变节的颜真卿的一生,娓娓道来。作品紧紧围绕他在宦海沉浮和平叛战乱中的激烈冲突,重点突出了颜真卿的忠烈和贞节,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忠臣名士的形象。同时,作品还对颜真卿的书法艺术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将他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与书法成就的取得,进行了历史性的还原。作者对颜真卿的生平有过全面具体的了解,更在创作中融入了小说的比喻、比拟等写作手法,平添生动趣味。
  • 沉浮神州:段祺瑞军政生涯

    沉浮神州:段祺瑞军政生涯

    本书的主角是段祺瑞,但他并非一个孤零零的人。写段祺瑞不能不写孙中山,不能不写袁世凯,不能不写冯国璋、黎元洪、徐世昌、张作霖、曹锟、吴佩孚,不能不写北洋军阀政府。这些都是历史人物和事件,写历史人物和事件不能绕过历史。因此,作为本书序幕的题引当然应当从历史开局——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时空;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物和事件。
热门推荐
  • 玄圣武尊

    玄圣武尊

    普普通通的一个二流世家子弟,本来可以简简单单快快乐乐的过完自己的一生,却因为自己的一个娃娃亲,被人给扔下了山崖,人生也从此开始逆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之逍遥之主

    重生之逍遥之主

    为了能再次见到自己的父母,楚阳努力修炼,为了那实现那对父母的承诺。楚阳穿越重险终于回到故乡,地球……见到了那阔别已久的父母。
  • 丁香,丁香

    丁香,丁香

    陈蔚文,女,1974年7月生,浙江兰溪人,供职媒体。在《小说月报》《天涯》《上海文学》《散文》《散文-海外版》等刊发表小说散文及随笔百万字。出版散文集《随纸航行》(2001,中国团结出版社)。随笔集《不止是吸引》(2004,上海东方出版中心)、《情感素材》(2005、1,上海文汇出版社)。段丁香在有三百多名女工的涤纶针织厂算起来,论五官她排不上漂亮,论身材也不算高挑,但她有种别的女人身上没有的东西。
  • 第一杀手暗妃

    第一杀手暗妃

    世界上头号杀手灵猫,拥有暗系异能,灵魂穿越到西冥大陆。欧阳家三小姐,天生废材,无法修炼玄气,被世人嘲笑。当她成为了她,将会绽放怎样的光芒?而这个腹黑、厚脸皮的绝代美男,为啥总是在她最苦难、最无助、最需要人的时候出现在她的身边呢?既然如此,就一起携手任逍遥吧!
  • 邪山行

    邪山行

    掉到河里的他,眼看就要扑腾到岸边,千钧一发之际,米铺老板娘飞出一个澡盆砸中他的头!谢天谢地,这一回撞到了旷世机缘。
  • 因明入正理论

    因明入正理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传习录

    传习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指尖下的四分音符

    指尖下的四分音符

    一部半写实的大学校园爱情故事,记载了属于80后的集体情感经历。书中每个章节以当时的流行歌曲命名,所有的细节都让我们怀念! 全书以一段唯美曲折的校园爱情故事为主线,串联起大学四年的学习与生活场景。比较认真、客观又不失优美、轻松地记录了80后大学生的典型事件,如:入学、军训、非典、考试、爱情、宿舍、社团、歌曲、实习、找工作、毕业等等。 作者坚持以纯文学的态度,以求客观记录那些属于我们真实的大学情感与生活历程,只为了给想怀旧时的我们、风烛残年后的我们一个可以回忆的依据、一扇能找寻过去时光的小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