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8900000009

第9章 调县委工作(1)

面对人生的重大转折,必须学会适应,而适应的关键是提高素质,完善自我,光凭热情不行,光凭良好的愿望也不行。

01在办公室搞文字

1977年7月,县委组织部一纸通知,我被调往县委办公室做文秘工作。当时我还莫名其妙,县委机关没有几个人认识我,只是送《钻井简报》时偶尔和大院的部门接触一下,这是谁提议让 我去的,后来才知道了其中奥秘,原来是我沾了办《钻井简报》的光。因为每期《钻井简报》均以编辑的名义签下我的姓名,特 别是我撰写的《苦水淀引出了幸福泉》——记八号钻井队在北陈海村打井成功的事迹通讯,在当时县委、县革委领导层引起重 视。当时任县委组织部主管干部的副部长朱立存同志、组织部秘书赵彦波同志,他们也看到了这篇文章,并记住了我的名字,当县委办公室要文秘人员时,他们自然而然想到了我,就这样,我 就”轻而易举“地被调进了县委办公室。

从外表上看,进县委机关,那绝对是一个让人羡慕不已、极其不错的地方。在县委领导身边工作,有时还随同领导同志下乡调研,好不风光。但是,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才渐渐品尝 到其中的艰辛。工作中的累还好说,挺一挺也就过去了,主要还是工作上的压力,那种叫做”责任“的东西,那种”心累“的感 觉,经常压得我心力交瘁。尽管如此,我还是选择了坚持。选择了”别人能行,我也能行“,就这一个”坚持“,我一鼓作气竟 然干了六年。

在县委办公室搞文字工作,第一个压力是来自文字水平亟待提高的压力。在我搞文秘工作的人生路上,我忘不了范庆稳部长(时任宣传部副部长),忘不了郑蓬江主任(时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忘不了车立成老师(文字水平较高者都习称其为老师),他们都是我文秘工作的良师益友,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在水利局工作,我还称得上是个”文人“,是个写材料的所谓”高手“,但在县委办公室就不行了,充其量是个刚刚入学的”小学生“,真是一级是一级的水平。记得领导让我去荆庄乡搞 了一个《关于党风状况的调查》,交给郑蓬江主任审定后,除了几个典型例子没动外,其他文字改得所剩无几,也就是我们搞文 字工作的内行话叫底稿成了”大花脸“。这是我进县委办公室后写的第一个稿子,也是令我终生难忘的一件事情,我将改后的稿 子和我原来撰写的稿子一比较,真使我眼界大开,受益匪浅,无论从选角度,乃至大小标题的命题,还是文字语言的表述真是相差甚远,足以看出自己的文字功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在是差 距悬殊。

为尽快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我坚持做到:”下苦功夫“,从细处着手,翻阅大量的写作书籍和文件文稿,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水平;”吃透上头“,对党报党刊及上级文件认真学 习,重要段落我都注意记录下来;”摸清下情“,各公社、各单位、各行业的情况注意平时积累,包括典型事例、数据乃至专业 用语;”勤于思考“,在思考中写作,在写作中”细心揣摩“。因为办公室搞文秘工作面对的不是一个领导,不仅仅是书记一个 人。他们的文化程度各有高低,脾气禀性各有差异,对材料风格的口味各有不同。所以,在为领导服务时,注意适应他们的不同 特点有针对性地撰写材料。包括是用清笔正楷抄写,还是草体字迹书写,这些细节,也都要注意到。

70年代有一个县委常委,老家南宫,是个文化不高的工农干部,他对文字内容不怎么讲究,但字迹潦草了万万不可。有一次,办公室为他起草了一个《关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讲话》。头一次给他送去,他翻了几页就给”枪毙“了。办公室两个文秘同志又费了一晚上的劲,第二天又呈送,这位领导仍不满意地 说,”不行,回去重写。“没办法了,我们只好换了一下笔体,一笔一画顶格重新誊写了一遍,字很大很清楚。第三次送去,这 位领导一看喜形于色,大加赞扬,说:”这个稿,写得很好!“其实文稿中的内容基本没动。由此不难看出,伺候领导除了提高 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文字水平外,还必须学会适应领导的风格特点,有针对性地搞好服务。

在县委办公室搞文字工作,第二个压力是来自政治责任方面的压力。因为县委办公室无论是给县委领导起草讲话,还是办公室发出的文字性东西,都是代表县委的,是县委发出的声音, 其中的政治责任有多大,分量有多重,我是心知肚明的。有一天下午,领导把我叫去,说明天上午要临时召开一个乡、局级干部 会议,要求连夜赶写一个讲话稿,我和办公室的两位文秘,连夜赶写出了一个近八千字的稿子,把我们个个累得要死,好在我们 写东西不用打草稿,否则再修改誊抄一遍,从时间上也是绝对不允许的;也好在我们有比较扎实的”平时积累“,写时往往大段大段地摞上去,否则,要临时组织素材,时间要求也是绝对不可 能的。这样最后没有误事,领导对起草的讲稿也比较满意,可给我的压力却是非常大的,我真不敢想象,报告稿子因为我们不 能及时完成而误事,政治后果会有多么严重。为此,那时我脑子中”政治责任“这根弦始终绷得紧紧的,所幸的是,我搞文字期 间,从来没有出现过政治方面的错误。凡经我手撰写送上或发出的文字性东西,都特别注意把好政治关,感到确实做到了万无一失才出手,就是有一个字表达不尽准确,我也从不放过。

在县委办公室搞文字工作,第三个压力是来自时间上的压力。以我的能力,若时间充裕,即便是那些文字分量很重的大材料我也是不怕的。

因为在办公室敢于吃苦,不怕返工是必备素 质,令我最怵头的是那些”端碗就要吃“,说了就立即拿出的材料。我记得很清楚,有一年县里召开党代会,我和孙保祥、夏彦 瑞、张兴壮、牛五一四个同志分头撰写集中组合,给领导同志准备了一个一万八千字的稿子,送审后,领导同志当即表示”路子 太乱,必须推倒重写“,然后给我们大致念了一下修改的思路。要按领导的要求和涉及的内容,半个月也很难说能够拿下来,但党代会召开时间早已对外公布,按时限要求交稿没半点回旋余 地。从领导办公室出来后,我心中”一团乱麻,万分纠结“,压力太大了。我和我的伙计们坐在屋里立即动手,一熬就是两天两 夜,总算按时间要求完成了撰写任务。还有一次,县里要召开年终庆功表彰三级干部大会,因为程序多,涉及的表彰人员也多。 给刘民生常务副县长准备了一个主持稿,上午8点多,我们就把准备好的稿子送到本人手中,但快12点时,他却发现主持稿不见 了,下午2点就要正式开会。为确保准时用稿,我和孙保祥科长利用中午这两个小时的时间,抓紧重写。当时既没有现代办公工具,又没有留存底稿,一切重来,好在孙保祥科长脑子极其好 使,写字也非常利索。离开会时间还有十分钟时,终于将稿完成。刘民生常务副县长对我们俩竖起了大拇指,连声说”谢谢, 谢谢“。有压力,才能有动力,有动力才能促使提高与进步。也正是在县委办公室搞文字这几年,既锻炼了我,丰富了我,更提

02随县委书记下乡

1978年9月,王世岑同志调任新河县县委书记,当时,他的秘书是袁风彬同志。袁风彬同志因事请假,县委办公室主任贾英朝就让我临时为书记服务。县委书记是一个县里的全权代表, 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最大的官“。在跟随书记下乡一周的时间里,我处处小心谨慎,感觉到既光荣又辛苦。下乡的主要任务是 随同书记一起参加劳动,一起调查研究,记录书记讲话要点,传达书记交办的各项事宜。虽然跟随书记仅有一周的时间,却使我 终生难忘。

一次,我和王世岑书记骑自行车从机关出发,他在前我在后向荆庄公社方向行驶。那时书记下乡从不事先下通知,作为随从,领导不说,我也不好打问,这已是不成文的惯例和规矩。我 们走在弯弯曲曲坑洼不平的乡间小路上,先到了北陈海村查看了玉米生长情况,又到了平头楼看了一下植树造林情况。快晌午, 赶到荆庄公社吃饭。当时公社党委书记是陈桐顺,见县委书记来了,想改善生活,王书记执意不让。那顿饭,我们吃的是白面条 汤、杂交红高粱窝窝头。下午,我们骑自行车赶到王府乡的西李村。到西李村后,我们先看了红军将领董振堂的故居,而后,又到地里查看棉花生长情况。王书记的到来,可震动了这个村,因为这是该村有史以来县委书记第一次光临。全村党员都在集中等待,我随同书记从田间到大队部后,就地召开了一个农业技术推 广现场会。王书记从氮、磷、钾三要素到具体使用方法,讲得很在行,很细致。

事后,我才知道王书记在南宫任副书记时曾主抓 农业,他对农业、农村工作非常熟悉。讲完之后,有一个老农当场问:”王书记,你是哪个农业大学毕业的,懂得这么多?“王 书记笑吟吟地回答说,”我不是什么大学毕业,我是在工作中自学的。“一连几天,我随同王书记相继骑车调研查看了近十一个村,王书记走到哪里就把农业技术讲到哪里,赶到哪里就在哪里吃饭。晚上回到办公室,他常常睡得很晚,要么读书学习,要么就 是把一天所见所闻记在他那”万宝箱式“的笔记本上。

正是有了这一周的调查,才促使王书记做出了”要采取多种形式把科技送到千家万户“的决策,并随之采取靠思想推动、政策驱动、机制促动的办法,在不长时间内,全县十四个公社都建 立了技术辅导站,村村建立了技术夜校,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我将王书记亲自到田间讲解推广农业技术的情况, 向县委报道组的同志作了详细介绍后,他们连夜行动,撰写新闻稿,没过三天,就在《邢台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县委书 记王世岑带头推广农业技术》的报道,在邢台地区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当时的地委副书记张士英在退休后的回忆录《汗滴禾下土》中,还记录了王世岑书记这段经历。

随县委书记下乡,我目睹了王书记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 益,夜以继日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忘我情景,领略了他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优良作风。他的言传身教使我在工作上不敢

03转干

我在水利局工作了六年,干得不错,领导在不同场合表扬我,还让我担任了钻井公司党支部委员、公司工会委员,并让我到机台磨练、到寻寨包村锻炼,想提拔我,但由于身份是工人, 因此与提拔副局长擦肩而过。1977年9月调县委办公室工作至1985年3月,当时的县委书记提议想提拔我,但由于是工人身份又与副 主任擦肩而过。我知道当时的县委常委兼办公室主任吴志芳、德高望重的张怀文同志为我做了很多工作。虽然未能如愿,主要是 自身硬条件不够,但吴主任等出了心,我至今非常感谢他们。即使这样,也没有影响我的工作热情和进取心,仍然像过去一样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

机会终于来了,1985年4月,县接到市里的通知,要解决一批以工代干人员的问题,对身份、年龄、学历、参加工作时间都划出了框框,但必须考试,凡达到规定的分数线即可转为正式国 家干部。我终于盼到这一天,那个高兴劲可以用欣喜若狂四个字来概括。但一想到要通过考试录取,心里又凉了半截,虽然名义 上是高中毕业,但在高中确实没学什么东西,离考试规定时间恰好一个月,我便向领导告假复习。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我自 己一直闷在小南屋里,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从初中的ABC学印象不深的地方,就找老师、找朋友、找亲戚求助。特别是我的妹夫王寿群、我的表哥张景芳,他俩都是在职的教师,教学业务都非常棒。他们在我人生的关键时点上帮了我的忙,我至今都非 常感谢他们。当时我的思想压力很大,时任组织部副部长的王更仁告诉我,如考试不过关,转不成干部身份,就要回到与工人身 份相匹配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去。我从小自尊心就极强,心想真要落到那一步,可就太惨了。因此,在重新学习、重新当学生的一 个月里,我体重下降了十一斤,因为睡眠不足,脸呈黄色,又是那位表哥张景芳帮我打开了郁闷烦躁之”锁“,帮我分析了”以工代干“这一特殊群体整体素质的共同性,和上级部门决定给这 伙人办好事的实际性,并鼓励我”要放下包袱,背水一战,万一失败,还有机会“,就是这简单的几句话,使我豁然开朗,以轻 松之心复习,以平常之心参试。考试成绩公布后,我竟然高出录取分数线十七分,一举成功。很快就办理了转干手续,成为了一 名国家正式干部。只隔了一个月,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让我担任县委研究组副组长(副局),时间不长又改任县委办公室副主 任。

04参加整党

打开我的《整党工作日记》,在第一页上就看到当年所记录的有关参加整党的感受小诗。时过境迁,我实在回忆不起此小诗了我的当年感悟,现抄录于此,权作本章的开头吧,诗曰:参加整党一年多,置身熔炉锻炼我,从少到多识党事,党性锻炼进一格,风雨来时不动摇,信仰坚定不变色。

1985年7月,县委从各单位抽调得力干部加强县委整党办公室,我是其中之一,而且还被任命为县委整党办公室副主任。因为是直接点名要的,事前并没有征求单位和我个人的意见,我和 单位只好服从命令,我交代工作后,便到县委整党办公室报到。

1985年整党是根据中央决定进行的,当时整党的时间段是:从1983年到1984年下半年是省级集中整党,从1984年下半年到1985年下半年是地(市)级集中整党,从1985年下半年至1986年下半年是县级集中整党。整党的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队伍。纯洁队伍的重点是清理”三种人“(指”文革“中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为加强这项工作的领导,县委书记任组长,主管副职任副组长, 组织部长郑俊良既是县领导小组成员,同时还兼任整党办公室主任。作为整党办公室副主任按照分工,我主要负责文字撰写工 作。当时整党在县里是头等政治任务,地委派出工作组,一行四人由一名县处级干部带队,住在新河监督、指导、盯办。所以县委也十分重视,当时我们资料组抽人可以说是抽谁是谁。宣传部 程雪生、组织部郎秀国、县直党委王圣秀、县妇联张淑申等一批能征善战、能文能武的”各路豪杰“,都被抽调到整党办公室搞 资料。另外还抽了张风西、宋世强、焦东尧、王书佩等一批后备干部苗子。当时,我们资料组的力量是最棒的。

同类推荐
  • 蒲柏诗歌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蒲柏诗歌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本书通过对蒲柏诗歌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发现并揭示蒲柏诗歌中伦理思想的多层内涵并探讨其思想形成的传统、历史渊源和发展轨迹。主要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并结合精神分析法、社会历史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和新批评等,对蒲柏早期作品《论批评》、《夺发记》和《温沙森林》,后期的伦理诗歌《人论》和《道德论》,以及大型仿英雄史诗《群愚史记》进行细读,阐释其从整体上体现出来的以“和谐”为基点,以“自然”、“理性”、“中庸”和“秩序”为核心观点的伦理思想体系。本书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界对于蒲柏作为英国重要诗人的忽略和疏漏,重新认识其诗歌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 生于1981

    生于1981

    本书为汪小菲首部个人随笔集。全书16万字,14个章节,涵盖汪小菲的童年成长、恋爱婚姻、事业发展等多方面内容,更包含他对近年来台湾与大陆关系的种种思考。本书是汪小菲本人真切的自我剖白,情感真挚、内容详实。童年的孤单心境、少年的迷茫冲动、青年的狂傲不羁、沉淀后的深刻反思,从青涩男孩到成熟男人,点点滴滴心路历程尽在书中呈现。
  • 阿里 阿里

    阿里 阿里

    八年间,我先后五次进藏,三次抵达阿里,记录下阿里人独特的生存全景,他们的生死、命运、爱情、信仰、暗伤、悔恨与灾难。所以更理解藏族人为什么重生轻死。许多人把生命永远地留在了那里,要知道,这些孩子有的还不到二十岁……那位叫王惠生的老西藏,为了改良阿里羊的品种,用什么办法把五只活蹦乱跳的鲁西南小尾寒羊,从北京运到万里之外的狮泉河镇的?那封在邮路上走了1年零7天的书信,是否跟人一样,翻过雪山,爬过冰达坂?拥有满满一柜子裙装,在阿里的八年时间里,一次都没有穿过裙子的女兵,是否又在镜前试穿那条紫色连衣裙?十九岁的那位战士复员了吗?他曾对我说,感谢你阿姨,你是我半年来见到的第二个陌生人,是我当兵两年来见到的第一个女人。
  • 大风歌:风之扬

    大风歌:风之扬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 痕

    都江堰市以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道教发源地青城山闻名遐迩。作为其地标识的水文化和道文化,历史悠久,风格独异,吸引着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大家在这里流连忘返,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文艺作品。
热门推荐
  • 梦里也知身是客

    梦里也知身是客

    《梦里也知身是客》这里有童年,有狗;有朋友,有亲人;有爱情,也有陌生的场景描画。哲理性、趣味性与情感沉潜并重,以最敏感的心性捕捉生活中的一刹那,“生动的印象,还有特殊的记忆,它们必须都是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留存下来,成为记忆的沉淀……
  • 北狩见闻录

    北狩见闻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2015司法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商法

    2015司法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商法

    本书全面收录了目前复习司法考试必读的商法科目的法律法规。编排上采取关键标注、考频提示、考点对照、关联索引、对比注释、真题演练、出题点自测的方式进行合理编排。同时,本书对司法考试中重要的涉及修订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也及时做了更新。
  • 大写一

    大写一

    我对自己的安慰每次都要花很大很大的力气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我小心翼翼的探索,可也用不对方法
  • 白小孟的白日梦

    白小孟的白日梦

    来自三线小镇的女孩白小孟,最大的梦想是考进音乐最高学府,却遭到老师同学,甚至奶奶爸爸叔叔婶婶的嘲笑。一到北京便遭遇到了各种挫折。一夜之间,被室友赶出家门,被教授赶出师门,怎么向家人交差?难道她真的注定成为别人的笑柄?焦头烂额之下,她会遇到转折的契机吗?损友死党好闺蜜牛红红的到来缓解了白小孟的心情,“牛哄哄的白日梦”组合在他乡情感弥坚。白小孟默默祈祷,在苦逼的艺考生活中,赐我一个大帅哥,谁知老天却派来了两个,这可怎么才好……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艺考生的酸甜苦辣。其中不乏对艺考规则的深入解读,对陪考家长的温情刻画,悦读之余更是一部艺考指导书。
  • 七秒钟的记忆

    七秒钟的记忆

    古文,高一四班。书皮上赫赫写着。她死死的盯着那两个字。眼前上演着关于他和她,再也回不去的高一。是的,再也回不去的高一,那里寄存着他和她。那里,写着他的姓名,刻着她的过往。那里,藏着一场迟来的念念不忘。。。。。。突然,白小七想问自己,用了整整一个高一,记住的那个人。到底能在她的生命中,惦念多久,一年。十年。还是二十年。还是生生世世。白小七说,对不起古文,我毁了你安稳的人生。然后背过身,泪流满面。
  •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以马克思历史观的基本观点为研究对象,以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本身的发展为基础,对“自然历史过程论”、历史决定论和意识反映论等已经成为“常识”的基本观点进行新的阐述;对实践是人的生存本体、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等过去被忽视、“遗忘”的基本观点进行深入探讨;对社会的自然与自然的社会、“从后思索”、时间是人的发展的空间等一些马克思有所论述、但末充分展开,同时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观点,进行充分展开和详尽论证。
  • 她是甄漂亮

    她是甄漂亮

    每日一问:丑小鸭究竟能否变成白天鹅?你猜
  • 专家诊治肾脏疾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专家诊治肾脏疾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收集了300多个问题,想把临床上常见的和较常见的肾脏疾病的一些知识、防治目标与要点,兼顾诊治技术发展趋势和患者常想知道的问题,扼要地介绍给读者诸君,希望大家能从中获益,一起做好肾病的防治。为了方便患者求医时能看懂化验报告单和医师的诊疗术语,书中列入了不少术语及其解释,包括其英文缩写。鉴于现在肾活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书中还加入了一些病理内容,读起来或许会感到艰涩,但在解读您手中的报告单或出院小结或医嘱等医疗文件时,也许会有些帮助。
  • 死亡穿越之永生

    死亡穿越之永生

    人生总有大起大落,一生的命运都被别人掌控,即使能摆脱,但也不能再回到从前那个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