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9800000002

第2章 天文·历法(1)

古人对天地的认识

【盖天说】

在殷末周初,人们认为天在上、地在下,天为一个半球形的大罩子。北朝民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就很形象地说明当时人们对天的认识,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但也有人认为地是拱形大地。这些设想,为后代球形大地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盖天说的主要理论是:天像盖着的斗笠,地象个扣着的盘。它们都是中间高四旁低的半球形。北极之下,是天的中央,天最高地最高,高出住人地方六万里。这种认识无疑要比天圆地方说进了一大步,因为它已经认识到大地是个球面,而不是平平整整的方地了;更可贵的是它对北极为天之中央,北极之天地最高的认识,使它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北辰之下,六月见日,六月不见日。从春分到秋分六月,常见日,从秋分至春分六月,常不见日。见日为昼,不见日为夜,所谓一岁者,即北辰之下一昼一夜。”这种结论至今仍百分之百地正确,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但盖天说也有其局限性,如它假设说:“凡日景于地,千里而差一寸。”这个数据是不科学的。另外,大地是个“复盘”,这个复盘又扣在什么地方?而那高悬于八万里之上的“盖笠”又靠什么悬挂的呢?因此,它还是个不完全的宇宙图式。难怪东汉蔡邕说它:“考验天状,多所违失,故史官不用。”

【浑天说】

大约在战国时期,人们认为大地是球形,“浑大如鸡子”,外裹着一个球形的大穹,地球浮于天表内的水上,日月星辰附在天壳上,随天周日旋转。浑天说比盖天说又进步了许多,最起码它能够近似地说明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这在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浑天说是一个真正的宇宙模型,它是我国古代一个有一定科学的宇宙结构体系的理论代表,在古代天文学演变上有重要意义。蔡邕说它:“精微深妙,万古不易之道也。”(《后汉书·天文志》)

浑天说对宇宙模型的描述是这样的:一个中空的大圆球,中间一半贮满了水,水上飘浮着一个圆形的地球。外面的大圆球是天体,天和地的关系好象蛋壳与鸡蛋黄一样。天球的内壳又分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而且还有南北两极,北极在地平线上,南极则在水下。天球的内壳对地球来说,是倾斜的。天球绕着北极和南极这个轴线像车轮般永无休止地转动着,一半常在水上,一半常在水下,所以嵌在天球壳上的日月星辰就这样绕地球运转。浑天说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认为天是个“圆球”包着大地,而不是一个半圆球扣着大地;二是大地在天球中间,但地是不是圆球形的,没有说太清楚,所以引起后世许多争论。但细体会“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一话,大地也应该被看成是球形的,因为蛋黄是球形,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既然浑天说以此来比喻大地,可见也把大地看作是球形的,最起码有这种可能。以后关于天体结构还有一些说法,但大体上都未出这几种构想。

【宣夜说】

有一些人不同意浑天说的说法,他们认为“天”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大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传说有个杞国人听说日月星辰是在天空中飘浮的,就担忧天会塌下来,这便是“杞人忧天”的由来。宣夜说对后代的宇宙研究具有理论意义。

何谓宣夜说?据东晋虞喜解释:“宣,明也;夜,幽也。”意谓阐明深奥之道理,这种宇宙理论主要记载在《晋书·天文志》中。宣夜说的主要观点认为,天不是一个实体的物质,高远无限,天之蓝色是因为远望的结果。日月星辰飘浮在大气之中,自然飘浮着,并没有嵌在天体上,所以才能有或快或慢的飘浮转动的速度,疾迟不一。

在古代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极有卓见的宇宙无限思想。它曾经得到英国李约瑟博士的高度赞许,认为“中国这种在无限的空间中飘浮着稀疏的天体的看法,要比欧洲的水晶球概念先进得多”。但这只是一种宇宙无限的思想,因为它只陈述了日月星辰在气体中浮动,并没有解释和回答这些日月星辰为什么会有各自不同的规律性的视运动,以及如何掌握这些规律等问题,故还不能构成一种宇宙结构体系。

古人眼中的日月星辰——三光

古人把日、月、星叫做“三光”。《白虎通·封公侯》,“天有三光,日、月、星。”又指房,心,尾三星宿。《礼记·乡饮酒义》:“立三宾以象三光。”郑玄注:“三光,三大辰也。”《尔雅·释天》:“大辰,房、心、尾也。”

人们在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首先能经常观察到的,关系也最密切的是太阳和月亮。太阳的远近高低,出入斜正会引起冷热早晚的变化。在皎洁的月光下,可以从事各种活动,这对于上古时期没有照明设备的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观测太阳、月亮的运行规律了。

但他们的观察只能凭直观感觉却没有任何科学手段,所以从视觉来看,大地是平的,天是圆的,太阳、月亮东升而西落,运行不辍。当时的人们还无法知道地球是圆形的,而且这一切变化主要是由地球转动引起的,而认为地是不动的,是太阳在奔波,于是便出现了许多关于太阳的神话传说。

《淮南子》对太阳运行的描述,大体上可以代表中国古人对太阳的认识:太阳是个巨大的火球,由一个巨大的车载着,六条螭龙拉车,御者叫羲和。羲和载日,每天从汤谷出发,经过咸池、扶桑,曲阿,曾泉,桑野、衡阳,昆吾等地,最后入于崦嵫(yanzi);日西垂阳光在树梢上时,叫桑榆。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也说:“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就是用一天里的时间来比喻人生;虽然朝阳初升的大好时光已经过去,但即使已近黄昏也并不算晚。《后汉书·冯异传》还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话。

对于月亮的描述和传说,在古籍中也不胜枚举。《淮南子》说:“月一名夜光,月御曰望舒,亦曰纤阿。”据《初学记》载:“张衡灵宪曰:月者,阴精而成兽,象兔蛤焉。”月亮是太阴精形成的兽,好象兔和蛤蟆,御者叫望舒。另外还有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嫦娥窃仙药升天奔到广寒宫的传说。李白在《把酒问月》诗中说:“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就是引用这类典故。

古人对星辰又是怎样认识的呢?《初学记》所引《释名》曰,“星者,散也,言列位布散也。”《汉书》说:“星者,金之散气,与人相应,凡万物之精,上为列星、长庚,太白星也。”又说:“阳为日,日分为星,故其字日生为星。”统而言之,认为星辰是由日生出的,散列在空中,与人相应,这是对整个星辰的看法。

在文学作品中,把世间的人物与天上的星宿联系起来进行描写的例子屡见不鲜,如《水浒传》就把一百零八位起义好汉附会成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下凡。其他小说中什么文曲星、武曲星的说法也够多的了。这其中除了迷信的成分外,也有上古人类对星宿认识的残留。

“黄道”与“黄道吉日”无关

【黄道】

古人想象的太阳周年运行的轨道。地球沿着自己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从地球轨道不同的位置看太阳,太阳在天球上的投影的位置也不相同。这种视位置的移动叫做太阳的视运动,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迹就是黄道。也就是说,地球上人看太阳一年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视路径,即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黄道和赤道成23°27′角,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

【黄道吉日】

旧时的迷信星命之说,把青龙,明堂、金匮(gui)、天德、玉堂、司命等六辰叫做“吉神”。六辰值日的日子,称为“黄道吉日”。它与天文学上的“黄道”无关。

十二星次·二十八宿·四象·分野

【二十八宿】

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以恒星为标志说明日月五星运行的位置。经过长期观测,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称为“二十八宿”,即: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一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lou)、胃、昴(moo)、毕、觜(zi)、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

唐代温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夸饰地描写星光灿烂、照耀宫阙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刘禹锡诗:“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尼。”形容雄兵出师惊天动地的场面,参星即参宿。

【十二星次】

“十二星次”或叫“十二次”。古人为了说明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的变换,把黄道附近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星纪、玄枵(xiao)等十二个等分,叫做“十二星次”。每次都有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作为标志,如星纪有斗、牛二宿,玄枵有女、虚、危三宿等。十二星次是等分的,而二十八宿的广狭不一,所以十二次的起讫界限不能和宿与宿的分界一致,也就是说,有些宿是跨属于相邻的两个次的。据《汉书·律历志》。

古代的十二星次主要有两种用途,一是用来指示一年四季太阳所在的位置,以说明节气的变化,二是用来说明岁星每年运行所到的位置,并据以纪年,如说某年“岁在星纪”,次年“岁在玄枵”等。

【四象】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大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这跟国外把某些星座想象成为大熊、狮子、天蝎等相似。

【分野】

在古人的观念中,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国家、州域是有联系的。《史记·天官书》中说:“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根据地上的列国、州域来划分天上的星宿,把二十八宿分配给地上的各国或各州域,认为某星是某国或某地的,使之相互对应,这就是分野。在天空某个星宿的区域中,有什么变化或异常时,便认为它所属的那个分野的州域会发生什么灾害。

古时的占星术

亦称“星占学”,是以观察星辰运行预言人事祸福的一种巫术,古代的天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跟宗教迷信的占星术相联系的。古人对某些天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就归于天帝,把天象的变化和人同的祸福联系起来,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如把日蚀看成是上天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左传·阳公十七年》:“日有食之,天于不举(不杀牲盛馔),伐鼓于社。”《礼记·昏义》:“日蚀则天子素服而修六官之职。”彗星出现,有的认为是兵灾的凶象。岁星运行到某星宿,地上与之相配的州国五谷昌盛。荧惑运行到某星宿,地上的国家要发生灾祸。占星家还认为某星主水旱,某星主饥馑,某星主疾疫,某星主盗贼等,注意它们的隐现出没和光色变化而加以占验。这些都是迷信的。

阴历·阳历·公历

【阴历】

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叫阴历,它是根据月亮圆缺的变化制定的。月亮又叫太阴,所以阴历全称太阴历。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29.53059日,近似于二十九天半。为了计算方便,把大小月交替为30天和29天。

月相的变化是人们最容易看见的天象,因此各国的历法大都先有阴历后有阳历,随着农、牧的发展,这种历法逐渐被淘汰。

【阳历】

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叫阳历,全称太阳历。阳历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定为一年,也就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为一年。一年分十二个月,每月的日数为31天、30天、29天、28天不等。因此,在阳历里,每月的十五月亮并不一定是圆的,这是阴阳历最大的区别。

【公历】

目前全世界通用的历法叫公历,又叫格雷果里历,是一种阳历。先由埃及创制,后传入欧洲。公元前46年,罗马统治者儒略·凯撒主持制定了儒略历,单月大月,31天,双月是小月30天,一年共366天。一年实际上只有365天多一点,只好把二月减去一天,用四年置闰补上一天,放在二月里。它是公历的前身。

凯撒死后,他的侄儿奥古斯都·屋大维也学他叔父,因为他出生的八月是小月,他就把它改成大月,硬给八月加上一天,成了31天,把九月改成小月,以此类推。但一年又多出一天,只好把二月又减去一天,变成28天,每遇闰年,就变成29天。

后来罗马教皇格雷果里十三世在1582年对此历法加以修订,称为格里历。后来此历在20世纪初被全世界普遍使用,故称公历。公历纪年亦称公元。我国是从辛亥革命以后的1912年开始采用公历的,但用民国纪年。新中国成立后,采用公元纪年。

夏历·黄历

【夏历】

既考虑到月亮运行的周期,又考虑到太阳的周期,这种历法叫阴阳合历。我国古代的历法就是阴阳合历,俗称阴历、农历,因为这种历法是从夏代开始使用的,所以又称作“夏历”。我国古代的历法既重视月相盈亏的变化,又照顾寒暑节气,年、月长度都依据天象,故称阴阳合历。平均十二个月,有六个大月,各三十天;六个小月,各二十九天。全年共354天。

【黄历】

我国古代民间对农历的称法。它是清代朝廷颁布发的一种历法,也就是我们使用的农历。因为是用黄纸印的,所以叫黄历;又因为是皇帝颁布发的,所以又称作皇历。

这些历书,除记载农时节气外,还有迷信的“宜忌”。如某日宜祭祀,某日忌出行,某日喜神在何方等。

闰月的由来

我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阴历的,而是阴阳历。阴阳历平年十二个月,六个大月各三十天,叫“大尽”,六个小月各二十九天,叫“小尽”,全年354.355天。而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天,全年天数与太阳年365.2422天相差约十天二十一时,故须置闰,即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两个月,春秋中叶后规定十九年闰七个月。每逢闰年加一个月叫“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

古人很重视置闰,置闰可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约等于一个太阳年,并和自然季节大致吻合。所以《尚书·尧典》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从现有文献看,殷周时代已经置闰,闰月一般放在年终,称为“十三月”。当时置闰尚无定制,有时一年之中闰两个月,所以会有“十四月”。春秋时代就没有这种情况了。秦至汉初在九月之后晦日已酉,称为“后九月”,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后九月晦日已酉,至长安,舍代邸。”“后九月”即“闰九月”。这是因为秦至汉初以十月为岁首,以九月为岁末,所以闰月置于年终。上古也有中置闰,如闰三月、闰六月之类。当闰而不闰叫做“失闰”。

四季的划分

同类推荐
  •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世界风情(求知探索)

    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民族独特而富有风趣的风俗和生活习惯。这些民情,就像一颗颗光芒四射的灿烂瑰宝,丰富着我们的文化宝库,显示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在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回族谚语:回族智慧结晶(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回族谚语:回族智慧结晶(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谚语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是人类经验的总结,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共收集了广泛流传在回族民间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色彩的一千余条谚语,内容丰富翔实,涉猎面广,寓意深刻,充分体现了广大回族群众驾驭语言的能力,以及生活实践赋予他们的高超的艺术天才。其中有些谚语看起来似乎和其他民族的相同,这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同一省、市、区往往聚居着好几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彼此影响、互相渗透,于是出现了这一情况。
  • 古代经典谏议檄文(中华千年文萃)

    古代经典谏议檄文(中华千年文萃)

    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一座智慧的宝藏,是我们祖先用智慧的双手和头脑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创造和积累而成的,它如同河蚌中的沙粒经受了痛苦的磨炼和时间的考验,最终升华为闪闪发光的珍珠。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阅读这些历史,没有理由不继承这些智慧精华并把它运用于实际。而今天我们所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这其中忠臣良将的谏议谋略与锐利檄文。
  • 论女性

    论女性

    《论女性》一书是19世纪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米什莱的作品。在米什莱的早期作品中,贞德代表了以救世为天职的女性,米什莱希望借贞德这一形象呼吁法国人民热爱祖国;在女性研究中后期,米什莱的关注力转向家庭及家庭中的女性,此时的女性开始回归家庭,通过母性照顾丈夫和孩子,并与丈夫一起构建和谐的家庭;米什莱把亦男亦女视为理想的性别,把兼具男女优秀品质的人视为完整的人,男性与女性应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各自的特质,并相互学习对方的优点相互合作。本书即米什莱女性观的集成作品,既充分表现了米什莱的女性观,又展现了19世纪浪漫主义背景下的女性状态。
  • 你不该知道的犹太人隐秘

    你不该知道的犹太人隐秘

    你知道犹太人在安息日不允许撕厕纸吗?你知道犹太女人为什么不能读圣经吗?你听说过有一种特殊的专门给犹太人喝的可口可乐吗?你知道犹太人要去厕所之前要念一段特殊的祈祷文吗?圣经里哪个字母是倒着写的?犹太人为什么不吃奶酪汉堡?犹太女性为什么要戴假发?犹太妇女为什么不能让男人看到手肘或膝盖?犹太人可以纹身吗?犹太人什么时候要睡在外面?希伯来语里没有脏话是真的吗?了解真实的犹太人的世界一定会让你感到惊讶,甚至让你目瞪口呆。
热门推荐
  • 有归宿的人生

    有归宿的人生

    本书中十几个人生经历可以告诉你,他们身份、背景千差万别,有阿尔弗雷德大帝那样的君王,也有红十字会创始人亨利·杜南那样的社会活动家,甚至有阿尔维斯·里斯那样声名狼藉的诈骗犯,他们中大多是浪子回头的典范,当他们找到灵魂的归宿之后就都脱胎换骨,成就了新的生命。
  • Lizzie Leigh

    Lizzie Leig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惹火不良妻

    惹火不良妻

    李禹生,一个温柔与狂野完美结合的男人。一个足以让任何女人,欲罢不能的男人。她,楼欢欢‘处心积虑’的成为了他的第一任妻子。作为丈夫的他,完美到无可挑剔,温柔的关怀,无边的疼宠。让她几乎错以为自己就是那个被他用心宠上天的幸福女人。然而,只有她最清楚,这些不过都是假象。而他对自己的包容和疼宠,只是负责和怜悯。*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他抱着浑身是血的婉柔从自己身边走过,温柔的双眸里再也没有她的一席之地。她不会那么清晰的确定,自己做对了。执着的爱,暧昧的情,终究无法双全。带着他留给她的唯一宝贝,她毅然走出他的生命。Butterfly,那将是毛毛虫到蝴蝶的精彩蜕变。李禹生:拥有四分之一中国血统的英国贵族。娶她,是因为责任和同情。怜她,是因她贤惠和乖巧。从没想过会爱上她,因为他们的日子太过平淡温情。然而,有些事就像吃饭喝水,当真有一天感觉不到,才会发现早已成为你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认识爱,了解爱,学会爱,他用了五年。再见,她却已成他人妻,身边有两个苍白俊秀的男娃相伴左右。现实、残酷无情;命运、一言难尽。冶轩然:从平民里走出的冷酷总裁。苦难教会他必定要站在顶峰,才不会被人伤害。所以他摒弃一切情绪,只为终有一日能向那高高在上俊逸高贵的男子复仇。楼欢欢,一个牵动着李禹生情绪的女子。所以他用孩子将她绑在身边。五年,他放慢了复仇的脚步,却不愿追究其中原因。然而却在看到她的动摇的那一霎那,他毁了那个男人的一切。这是一对情侣从彼此怀疑,走到彼此坚定的爱情旅程。情节发展需要,可能与简介稍有出入,出入不大,但必定更加精彩,敬请期待!◆◇◆◇◆◇◆◇◆◇◆◇【相关说明】◆◇◆◇◆◇◆◇◆◇◆◇◆◇文的内容会比片段精彩,人物再更新当中。亲们若想知道文的后续发展,请进入正文部分。PS:1.本文为豪门言情文,YY成分居多,为了情节需要,不严谨之处切勿追根寻源。2.喜欢本文的亲们,顺手点个收藏吧!表当书霸王,偶尔冒个泡让南风见见亲们,别让咱的留言区和荒岭一样寂静。*104909432不良有群了,喜欢玩闹的童鞋可以来热闹一下!《牛郎的诱惑》热烈推荐好友美文!《血色精灵王》超好的一个姐姐的新坑!!!希望喜欢的亲们去捧个场!!好友推荐:总裁的羔羊小郡主别跑首席未婚妻异世御神好友端木勤勤的亲亲徒弟的文~~
  • 无光主宰

    无光主宰

    诗行纪元,人类已成了贝林沃大陆的主角自然科学逐渐兴起,成为宫廷贵族的宠儿,不断挤压魔法的空间诸神的教会四处宣扬神迹,收割信仰德尔塔·范特西看向法师学院内各个讲师映射天光的脑门,不由担忧道:“小助手,这就是变强的代价吗?”小助手:“精灵和人类的混血没那么容易脱发,比起这个,我认为你更该关心一下自己的身高。”...........(低魔,没有毁天灭地,不喜勿入)
  • 宜昭愿

    宜昭愿

    何日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家与国,兴与亡。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昭,明也。杭四姑娘出生的时候恰逢天生异象,世人都说朝廷如将倾大厦,危矣。血月出,妖孽现。你怎知现出来的是妖孽而非女诸葛?
  • 轻声说再见

    轻声说再见

    《轻声说再见》是《100个基本》作者、日本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先生初次坦露私密情感的散文集。他以温润的笔触,书写那些在他生命中留下美好印记、给自己某项人生启示的人。随着年岁的增长,人的内涵也会愈发美丽。那个教导年龄之美的她,珍藏于心底的她,在耳畔轻声说再见的她,想要拥抱背影的她,牵着手入睡的她,以及每个月都会见一面的她……深藏在心中的恋爱回忆,经时间沉淀,愈发纯净美丽。松浦弥太郎通过一篇篇宛如情书的散文,初次坦露自己的私密情感,让人读着读着有“写到心里而不禁落泪”的感觉。
  • 帝夜大人的野蛮宝贝

    帝夜大人的野蛮宝贝

    被宠坏的纨绔女遇到陪她一起放肆的那个他,偶尔来一个情感爆发,世界开始动荡。时不时搞个突然袭击,臣民死伤无数。
  • Consensus Through Conversations

    Consensus Through Conversations

    Dressler shows how to cultivate six "stances" —mental, emotional, and physical — that will keep you steady, impartial, purposeful, compassionate, and good-humored. he helps you keep your cool and make the kind of inventive, split-second decisions these pressure-cooker situations demand.
  • 解蔽

    解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真武仙魂

    真武仙魂

    殷择天因为梦见花雨蝶心中慌乱,真气涣散,此时几只嗜血狼慢慢靠近,那是沙漠里特别残忍的远古巨兽,随便就可以杀死几个人,可是现在,面对嗜血狼的靠近,他手里只有一把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