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09600000004

第4章 亲爱的阿夫勒巴赫小姐

1961年3月,旧金山广告界的奇才霍华德·拉克·哥萨奇(Howard Luck Gossage, 1918—1969)为Eagle Shirtmakers[35]在《纽约客》杂志上刊登的一则广告就堪称怪奇:Eagle Shirtmakers的总部位于宾夕法尼亚州贵格镇,这则广告要求人们给公司总部的一位阿夫勒巴赫小姐寄抵用券,以此换领一片方正的布料,上面有一个扣洞和一个口袋,衬衫巾(shirtkerchief)?衫帕(shirtkin)?餐领巾(napchief)?随便叫什么吧,反正也不知道有什么用。[36]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公司收到了11,342份回寄的抵用券,而当时《纽约客》的发行量大约是40万册。你可能会问,这么一个缝了口袋的说不清是手帕还是餐巾的玩意儿到底有什么用?很多人对此的回答都相当有趣,到后来居然还出了一本书,收集的正是人们给这位阿夫勒巴赫小姐的书信选集[37],展示了广告业到底能有多奇葩。这则广告为何如此有效?因为很少有广告能同时做到聪明、时髦、引人参与,能够同时包含这三种特质基本上就能保证你获得巨大的成功。

而在今时今日,这个“互动广告”的时代,40万则横幅式广告并不能获得11,342张回寄的抵用券,你能获取的只有大约400次点击,还得是运气非常好的情况下,最多只会有100人来索取这块衬衫巾,你的业绩连哥萨奇的1%都不到。原因何在?是因为横幅式广告太小了,不像《纽约客》上的广告要占一整页?倒也没错,但即使网页上的广告占满整个屏幕,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哥萨奇常说的一句话非常中肯:因为广告很烂,还铺天盖地[38]。而且广告的效果不光和其本身的内容有关,还和它出现的场景有关,要看和它同时出现的广告都是什么货色。要在《纽约客》上登广告可不是光有钱就可以的,要遵守fan烦琐的规则,还有限额,总之就是有实打实的门槛。

尽管《纽约客》的编辑部和广告部是分开的两个部门,但基本理念就是他们应该“整体考量杂志定位”。广告部会用各种方式找到新的宣传活动,接洽那些他们认可的,回绝掉他们不喜欢的。只有真正有格调的广告才会被接受,而所谓有格调就是他们认为读者会觉得有趣、有品位、够别致[39]。

而现在,有了实时竞价[40],任意一个横幅式广告位都处于公开售卖状态,价高者得,这种线上拍卖一秒钟就能卖出好多横幅广告。对于直复营销(direct response marketing)来说当然是好事情,但广告的质量就没有保障了。如果以《纽约客》上那些有格调的广告作比,线上广告真是与之有着天壤之别,说这话的时候你绝对没有心虚的必要,看看那些糟糕的创意,只想骗点击量的广告形式,来路不明的广告商,还有夸张的重定向营销(retargeting marketing)[41]。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个时代过于崇尚社交媒体了,于是大家都不愿意公开讨论这样一个事实:其实《纽约客》才称得上是正经的社交平台、交流社区,相比之下Facebook和Twitter根本不够资格,未来也达不到那样的水准。《纽约客》这样的杂志才是真正的“可供分享经验、交流想法的平台,既是个体的延伸,又是交流的社区”[42]。

而你是没法一本正经地用这些话来描述Facebook或者Twitter的。为什么呢?

Twitter和Facebook是干吗的?Twitter是个分散联结系统(a distributed link-sharing system),相对而言Reddit是个集中联结系统(a centralized link-sharing system)。Facebook则是很多东西的混合体:你可以在这里分享段子,分享你的猫或者宝宝的照片,你也可以联络到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朋友们,还可以接触到很多推送内容。Facebook的出现,可以说是代替了之前所谓的开放网络,而且我们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这份便利,其中的信息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净化筛选过的。人人都爱它,不是么?[43]

Facebook可以是任何东西,但唯独不是个“社区”。Facebook是个工具,一个规模庞大的论坛,尽管这听起来一点也不Web2.0。就像马克·扎克伯格自己常常说的,这是个应用程序。[44]

1920年,第一家商业广播电台在匹兹堡开始运营[45],在其后2年不到的时间里“美国涌现出了400家广播电台”[46]。

我认识的一位德克萨斯朋友叫Marek,他是个很有头脑的作家、工程师,这些话和他在自己的博客RadioPossibility中的观点不谋而合。2001年时,Marek曾邀请我在dotcoma.radiopossibility.com开设博客专栏。那时候我们俩都觉得网络一定会越来越“去中心化(decentralised)”。也正是在那几年里,David Weinberger 写了 Small Pieces Loosely Joined[47],Chris Locke 写了 Gonzo Marketing[48]。

这些书的中心思想之一就是当人们发现在各个精品博客中读到的东西要远远胜过老套的门户网站或者传统的新闻集合类站点上的内容的时候,广告商对客户的追踪(用营销术语来说就是“定位”)会变得更为困难。对此现象,有不少人是持悲观看法的。Andrew Keen在他的书中写道,“半吊子博客作者正在摧毁我们的文化”[49],正表达了他的这种担忧。

要是你相信我们正要迎来一次新的文艺复兴,或者马上就要世界末日了的话,这些论调当然就无关紧要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规模较大的那些博客站点要么就是转型成了传统的媒体企业,要么就是被传统媒体企业收购了。孤军奋战的领域内专家或者半专业爱好者都受到了Facebook的冲击[50],网络设计师、互联网评论家Jason Kottke在2007年就将之称为“新一代的美国在线”[51],在我看来非常有前瞻性。

Facebook毫无疑问是家非常成功的企业,但它身上还有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没有得到解答。Facebook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是积极正面的吗?这种影响是倾向自由开放的吗?[52]对于那些希望与消费者进行互动的公司来说,Facebook能做到什么?还有,在Facebook上做广告会如何?过去我们都是《纽约时报》或者《纽约客》的读者,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有相似的认知,而现在这种普适共享的世界观正在消失,这对民主制度当然有所伤害,那么对于广告行业的伤害呢?

同类推荐
  • 赚钱要学犹太人

    赚钱要学犹太人

    犹太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会赚钱的人,在他们看来赚钱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虽然这个民族曾经遭受了千年的凌辱,却拥有惊人的财富。正是凭借着惊人的富有和奇异的赚钱能力,让犹太人摘取了“世界第一商人”的桂冠,也让他们成为了“世界上最会赚钱的民族”。
  • 零售业十大赢利艺术

    零售业十大赢利艺术

    2005年,中国零售业将全面放开,世界各大零售巨头蜂拥而至。面对这种机遇和挑战,我们自己的零售企业将如何面对。生存还是毁灭?关键在于如何找到自己的赢利点。本书结合最新零售业的发展,全面梳理了零售业的十个赢利关键点,以新鲜、生动的笔触,透彻的分析,给民族零售业指出了生存之路!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让我国零售业由当初“狼来了”的恐慌转为促动、奋起,大动作的兼并、重组构筑“旗舰”壮大实力与“洋”店抗衡。
  • 高效能总经理的七步管理法

    高效能总经理的七步管理法

    本书作者针对中国公司的管理,做出中国式的解释,其中渗透着中国独特的文化韵味。本书结合独具中国特色的公司企业和人情世故,总结出200多条管理方法,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雅俗共赏,简单易行,一步到位。读者在茶余饭后随手翻阅,朗朗上口,条条经典,一针见血,一语中的。本书作为总经理的实用管理手册,是帮助总经理走向卓越、事业成功的参照范本,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总经理能随时从中找到答案。
  • 管理的力量

    管理的力量

    《管理的力量》以科学管理为依据,着重从目标、决策、领导、创新、激励、人才等几个方面介绍管理知识,同时,又结合中国式管理的一些内容,希望能为广大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管理,也希望借助我们微薄的力量,为你的管理工作排难解忧,为你的企业大厦添砖加瓦。为中国管理加油!为中国经济加油!为中国梦加油!
  • 马云:我的关键时刻

    马云:我的关键时刻

    马云说自己不懂IT,却成为了中国公认的互联网领军人物。马云说自己不懂管理,却一手缔造了市值数千亿美元的阿里巴巴帝国。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马云并没有说错。即使是今天,他可能也不会编写一行代码。即使他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企业领袖,他也没有太多管理的系统性知识。什么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又如何做一个天一样大的企业呢!很多人把马云的成功简单归结于“时势造英雄”,历史上确实有很多人仅仅因为把握住了历史时机而成为富翁,不过想凭借幸运做一家超级企业,却几乎不可能。真正能做成一家超级大企业还需要智慧。
热门推荐
  • 影子的诉说

    影子的诉说

    一路坎坎坷坷,一路摸爬滚打,一路鸟语花香
  • 眼科奇书

    眼科奇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废材公主:未来召唤师

    废材公主:未来召唤师

    她是21世纪召唤师家族最出色的继承人。只因一时大意被同胞妹妹设计所害……她是秦王朝最不受宠的草包3公主。却因天生废柴为此受尽世态炎凉,遭尽天下人耻笑……为保母妃安然她韬光隐晦、隐忍锋芒。皇子公主百般欺凌——她忍!可忍耐不代表会坐以待毙!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她要拾起老本行,让天下人看看,谁才是TMD白痴!
  • 长得漂亮不如说得漂亮:女人享用一生的口才书

    长得漂亮不如说得漂亮:女人享用一生的口才书

    一个女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是一定要说得漂亮。无论什么时候,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修养、文明的举止、优雅的谈吐、出口不凡的表达,一定可以让她活得足够漂亮,一个女人只要口才佳,相信没有谁可以阻碍她幸福的脚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万能魔帝在都市

    万能魔帝在都市

    一场战争让魔帝马成峰被迫自爆,却意外回到了过去,从此,在都市一路崛起,各种装逼打脸,去征兵,当杀手,多重身份在都市。
  • 少小姐别想逃

    少小姐别想逃

    女主傻白甜,男主腹黑霸道蛮横,女主一开始认识男主有点倒霉。
  • 金融街

    金融街

    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幢幢高楼耸立于金融街,形形色色的投资家、投机客云集于金融街。S市的金融街,其实是改革时代中国金融界的缩影。《金融街》是国内第一部全方位、全景式描写金融领域的长篇小说,读来惊心动魄,意味深长。
  • 女皇驾到之夫君来袭

    女皇驾到之夫君来袭

    传言冷府大小姐冷如霜,貌美如花胜似天仙,引得无数青年才俊竞折腰。恍若仙人的冥无殇说:“你要利用我就利用吧,我只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利用一辈子。”娃娃脸的李玉清羞涩的道:“我愿意一辈子给你挡酒。”俊秀冷清帝王捏着她的下巴道:“除了跟我在一起你没得选择。”也有人说冷如霜是丑陋的无盐女,被未婚夫嫌弃被青梅竹马厌恶。多情王爷不屑地道:“如此无盐女怎配得上我的绝代风华。”妖孽男子抱着柔若无骨的美人鄙夷的道,不过是利用一下罢了,她怎敌锦瑟半点姿容。温润如玉的上官云烨冷淡的道,只是骗她一骗,又何必在意。景色撩人,到底是迷了谁的眼醉了谁的心。且看女主颜倾天下,翻手云覆手雨掌管人世沉浮。片段一:如霜懒散的气质与这嘈杂的赌坊很不相称,刚刚入内的京都富户郝有钱,随意的打量了一眼如霜,立刻眼露痴迷,这可比楚公馆最俊俏的小倌俊美了不知多少倍,如霜美得像什么呢,郝有钱认真的想,恩,比自家金灿灿的金库还美。郝有钱觉得自己玩过的那些个小倌加起来,也抵不过如霜的一根小指。郝有钱擦了擦嘴上的口水,故作潇洒的打开扇子,径直走到如霜面前。如霜疑惑的抬头,这突然的阴影是怎么回事,这么一看真真让如霜吃了一惊,这个满身挂金子,就差在脸上写上自己很有钱的肥猪是哪里来的。最让如霜惊恐的还是猪哥那句“公子好相貌,让小生好生倾慕”边说边要去摸如霜的手,如霜假装懵懂的看着猪哥心中却在尖叫看见现实版的同性恋了,虽然不美型但聊胜于无嘛,还没等如霜做出反应,猪哥就捂着手尖叫,原来是坐在一旁饮茶的夜梓旭看到如霜被调戏,掷出茶杯打伤来了猪哥。如霜笑咪咪的看了一眼夜梓旭,夜梓旭了然这个小魔头要出马了,看来这猪哥要倒霉了,想起那次自己无辜被整,夜梓旭很同情的看了猪哥一眼,郝有钱本来丑陋的面庞看着都变得可爱不少。片段二:那群女子如同训练过的目光齐刷刷的转向夜梓旭。夜梓旭顿时愣住,如霜趁着人群的松动,走到夜梓旭的身边道“郎君,她们真的好可爱啊,即使我们的爱情不容于世,她们依然支持我们,郎君快谢谢她们吧”。夜梓旭这才反应过来,看着看似满目深情实则满眼戏谑的如霜,心中一悸,回神后,急急撇清关系“你胡说什么,我只喜欢身娇体软的姑娘,谁跟你搞断袖啊”只是眼神有些恍惚,让人看着有些欲盖弥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