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三个人难得都休息。天很热都没有睡懒觉的想法,一早大家都起床了。戚薇问我们俩半夜里有没有听到奇怪的声音,似乎有人在深夜用什么东西敲墙。我和陆鸣表示没有听到。
陆鸣和戚薇说是要出去逛街,难得有两个人一起休息的时候,而我则决定去图书馆啃考试资料。中学同学时不时地发布着和同城的同学、同事小聚的信息,可是对于我们这样刚毕业的、学医的人来说,即便小类也是奢侈的。一来我们的工作时间不是固定的,约个朋友小聚比较难,二来各种考试的准备太辛苦,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太宝贵了,最重的在未来长达一年甚至两年的识用期里,收入只够勉强温饱。比如陆鸣两口子今天这样的闲逛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极其奢侈的。
市里的图书馆开门比学校的晚很多,早上的时间还是比较从容的。当我走到昨天傍晚看吵架的地方,我不禁对我们邻居们产生了好奇心。我决定花些时间观察一下我的我的邻居们。后来,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观察他们,虽然不知道姓名,但是脸基本不会认错了,经常看到邻居见面有时还会打个招呼。
我们租的这个房子大约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建的,比我们出生要早一些。在那个年代还没商品房的概念,房子是各个单位自己花钱盖的,然后再分配给自己的职工。和我们这个楼差多样子的房子在这个小区里有四幢,看来这个单位比较大,或者有几个单位联合在一起盖的房子。我们住的幢楼一共有六层,房子所在的单元每层有四户人家。其中一户是在楼梯的北面,也就是我们租的这个边,这户人家是各层的1号房;另外三户在楼的南侧,有一个过道连着楼梯,从东向西依次是2、3、4号。其中的3号房也就是中间的那套房比较小,看上去只有很小的客厅、很小的卧室、厨房和厕所倒不算太小。4号房在我们的对门也就是楼梯的南边。我曾经因为给邻居帮忙走进屋子观察这套房子,客厅很小,两间卧室一大一小,小的那间和中间那套的卧室看上去差不多大。看来中间那户人家的卧室是在设计定型后才割给2号房。2号房的门正对着过道的尽头,看来3号和4号房门前的过道空间在2号房都包括在户内了。2号房我一直没有进去过,只是推测。我们租的是1号房,在楼梯的北面。为了能晒到太阳,两个房间都是西向的,客厅、厨房、厕所都很小。这些天我们已经领略了这套房夏天的热,推测冬天也不会好过,反正是租的房,也就不在意了。将来如果买房,我宁可买3号的那样的迷你房子,也不买这样的朝北的房子。很明显这幢楼是当年解决住房难的产物。
经过这么多年的房地产建设,这样一幢楼自然留不住这个城市的原住民。我们租的房子在4楼是401。对面的404也是租客,不过他们是一家人。有一回他们家女主人和孩子在家时候的网络出了问题,找我帮忙处理,我发现他们的家俱装修都有年头了,看上去比他们的孩子大很多,所以我判断他们是租住户。402是一对50岁左右的夫妻,有一个女儿但不常回来,他们的女儿看上去比我们略小一点,猜测他们应该是原住民。403的门一直没见开过,也许是房子小卖不出去也租不出去吧。有次我们开玩笑时说那间房里安放着原住民的骨灰盒,把戚薇吓着了说要搬家。
三楼的301看上去也是租房子住的,是两个小姑娘。302是新装修过的,住着祖孙三代,看上去是新买的房住进来的。303住的就是上次看到的那个吵架的老太太。老太太挺和善的,经常在小区的院子里和别人聊天,也常和我们打招呼。304住的也是两个老年夫妻,经常看到他们带着孙子进进出出。
一楼、二楼的情况差不多,看上去都像是自己的房子。除了104正在新装修没看到户主外,其他各个房子里住的人年纪都比较大。一楼迷你的103住的老大爷就是我们看到的和303老太太吵架的。二楼迷你的203也住着一个老太太,平日在小区的院子里看不到,中午或是下午经常看到她站在过道上,应该是腿不方便,不能上下楼梯吧。
五楼、六楼没有仔细观察过。在楼梯里偶尔看到的年纪大一些的应该是原住民,年纪轻的估计也是租客,因为他们的脸上看不到对房子的责任。有时候下小夜班正在迷迷糊糊快睡着的时候会被一大群人的声音吵醒,估计楼上有一个或两个群租房吧。
就我在个街区看到的就是一些人担心的那样——老龄化来了。在小区里、小区外看到的大部分是老年人;满是住宅的街区路边新潮的小店没有一家能够坚持半年过,倒是比菜场价格低的蔬菜店开了很多;理发店也都是小时候看到的那种夫妻店,只有旧时代的痕迹;听小戚说在我们附近地铁站每天早晚早峰期上下车的人也并不多;我们医院即使是周末可以看到的年轻人也不多......在这个市中心的街区里正在提前发生着老龄化。